手机崇拜与依赖心理的成因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
许多大学生几乎无法离开手机,手机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现象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 社交需求在大学生活中,社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手机能够帮助大学生与朋友们保持联系,随时随地和他们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交平台,让大学生能够轻松地结识新朋友,并且拓展社交圈子。
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许多大学生会对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产生依赖。
2. 娱乐消遣手机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还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消遣方式。
无论是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还是浏览网页,手机都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许多大学生会因为手机上的娱乐功能而产生依赖,长时间使用手机成为了他们的一种消遣方式。
3. 学习工具手机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地查阅资料、阅读电子书籍、翻阅课堂笔记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手机上也有许多学习软件和应用,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手机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4. 自我表达在手机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发布朋友圈、写博文、拍照分享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手机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获得他人的认可。
为了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许多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建议1. 培养健康的使用习惯大学生应当培养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合理地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和内容。
建议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尽量减少手机使用,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和作业上,提高学习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玩手机、看视频等行为,保持适度的手机使用,避免对身体和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2. 多参与实体社交活动为了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大学生应当多参与实体社交活动,多与同学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手机过度依赖现象的普遍性手机过度依赖现象的普遍性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过度依赖的现象。
他们每天离不开手机,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都离不开手机。
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学生,甚至在上课时也不忘拿出手机玩耍。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社交能力,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这一现象,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手机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改变这种现状,让大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1.2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表现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经常出现手机成为生活的重心,无法离开手机的情况。
他们在上课、吃饭、交流时都习惯性地拿着手机,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因手机过度依赖而出现的社交障碍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他们更喜欢通过手机社交软件与他人交流,而放弃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人际关系变得淡薄。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还表现在对手机游戏、社交网络等虚拟世界的沉迷中。
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沉迷于各类游戏,忽视了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不足、沉迷虚拟世界、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等方面。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
2. 正文2.1 心理分析:因手机过度依赖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手机过度依赖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大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工作时经常会被手机上的消息、游戏等吸引,无法集中精力,造成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
手机过度依赖也会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
大学生沉迷于手机世界中,减少了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导致社交技能的退化。
缺乏真实社交经验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加孤独感和社交恐惧症的风险。
心理学与手机成瘾
心理学与手机成瘾手机成瘾已成为现代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和使用已经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和专家的关注,特别是在心理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手机成瘾带来的心理问题。
首先,了解手机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人的内心需求和心理心态有密切关系。
手机成瘾的背后往往存在着逃避现实、寻求刺激和满足需求等心理因素。
人们通过使用手机来逃避生活的压力和问题,通过控制手机的使用来获得一种虚拟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与人的大脑神经回路中的奖赏机制有关,使用手机时释放的多巴胺带来了一种愉悦感,进而形成了手机成瘾。
其次,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手机成瘾常常导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
手机成瘾者常常忽视与他人的面对面交流,而更多地依赖手机上的社交网络和虚拟世界。
这导致了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缺乏亲密关系。
此外,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和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手机成瘾,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手机成瘾还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手机成瘾者在公共场合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打断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还可能引发道德争议和社交纠纷。
此外,手机成瘾还可能导致驾驶安全问题。
许多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分散了注意力,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这些现象表明手机成瘾不仅对个体心理健康构成威胁,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担。
那么,如何应对手机成瘾并维护心理健康呢?首先,重视手机使用的问题,并增强自我控制意识。
意识到手机成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改变的第一步。
建立一个合理的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空间,在必要的时候将手机放在一边,专注于现实生活和重要的人际关系。
其次,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和社交活动。
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和社交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健身运动和兴趣爱好等,能够提升个体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是,在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们普遍存在一种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
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不仅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学业和生活。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心理分析1. 疲劳和缺乏动力2. 社交焦虑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社交焦虑和交际困难的情况。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他们倾向于躲在手机屏幕中,以逃避社交问题。
长时间地“沉溺”在手机里,让他们忘却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不断地寻找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
3. 自我肯定感缺乏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但他们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负面评价、同龄人的羡慕和嫉妒等各种心理压力的影响。
为了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他们会不断地使用手机,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展示自己的生活点滴,让别人对自己“点赞”、“关注”,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二、对策1. 自我意识的塑造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和弊端,从而超越自我,学会掌握自己的行为。
在使用手机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情绪状态,尽量避免盲目沉迷。
2.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并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尝试结交更多的朋友。
增加社交活动的频率可以逐渐缓解自己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3. 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手机大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放下手机,进行一些有益的运动和娱乐活动,如读书、健身、听音乐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缓解疲劳,让他们重新获得动力和精神状态。
4. 引导自己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应该从内心深处引导自己真正的需求,如寻找安全感、满足自我实现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不断明确自己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满足,不再过度依赖手机。
总之,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还会对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沉迷于手 机世界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生疏,甚至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
因此,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手机依赖的危害,并学会合理使用手机。他们可以 设定固定的看手机时间,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同时也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 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3、自我管理:学生自己也应该意识到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学会合理使用手 机。他们可以设定使用时间、限制通知打扰、选择离开手机等,以保持对自己的 控制。
4、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强对手机依赖症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这一 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应该开发更多的工具和技术,帮助人们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手机使用。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现状
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是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社交活动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在课堂上,学生们频繁查看手机,影响学习效果; 在课外,手机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无论是社交、娱乐还是获取信息。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原因
1、心理因素:现代大学生普遍追求个性化,而手机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工具, 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此外,他们也倾向于通过手机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五、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应对策 略
1、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 的危害,并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此外,教师们也应 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课堂管理系统等,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2、家庭教育:家长们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危害,学会 合理使用手机,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内容二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手机更是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现象,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心理分析1. 依赖感增强2. 社交需求强烈大学生处于成长期,他们对社交的需求非常强烈,而手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社交平台。
通过手机,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交流,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这种社交需求也会加剧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感。
3. 情绪调节功能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生活等各种压力,而手机成为了他们调节情绪的工具。
当他们感到焦虑、孤独或者压力大时,可以通过手机中的游戏、社交软件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这也会增强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二、对策建议1. 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逐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例如运动、阅读、绘画等。
这样可以分散他们对手机的依赖,丰富自己的生活,形成健康的心态。
2. 合理规划手机使用时间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可以通过设定专门的时间段来使用手机,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
也可以设置一些提醒功能,让自己定时放下手机,进行其他活动。
3. 加强社交交流大学生可以通过线下的方式,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朋友面对面交流,建立真实的社交网络。
这样可以减少对手机社交的依赖,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4. 寻求心理辅导如果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和学习,可以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更合适的应对方式。
5. 增强自控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培养自控能力,逐渐摆脱手机的依赖。
可以利用学习的时间表,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从而达到更好的自我管理目标。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需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对策建议来解决。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大学生,更是离不开手机。
然而,面对如今普遍存在的手机过度依赖问题,我们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分析1. 沉迷游戏手机游戏无论是玩法、娱乐性都极强,很容易使人上瘾,大学生对此尤为容易。
游戏成瘾会打破人的日常生活规律,引起负面情绪,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2. 社交网络手机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社交交流的主要手段,但是,若无限制地使用社交网络,就会让大学生沉迷其中,影响到学习和工作。
3. 生活习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愈加依赖手机,大学生也不例外。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娱乐、学习到工作,都需要用到手机,但是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引发很多问题。
二、对策建议1.注意时间分配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不要让手机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大学生,需要时刻注意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2.适当休闲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压力,大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休闲娱乐。
但是,休闲娱乐不应该以游戏或社交网络为主,建议选择一些健康有趣的活动。
3.丰富自己的生活建议大学生不要对手机过度依赖,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物,尝试丰富自己的生活。
除了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也要尝试使用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合理规划时间和用手机的地方和时间,不以手机绑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手机成瘾是一件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尝试多种方法来规避这个问题,更好地发挥手机的价值。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他们学习、娱乐的重要方式。
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对手机过于依赖,以至于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原因分析1.追求新鲜、刺激的心理。
现在市场上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而且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大学生总是希望体验最新的科技产品,这种心理促使他们频繁使用手机。
2.社交需求的增加。
现在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更喜欢通过社交软件和朋友交流,因此需要时刻关注手机。
3.学习需求的增加。
现在智能手机上的学习软件和工具越来越多,大学生需要通过手机学习课程、查找资料,因此也会导致过度依赖手机。
4.疏远现实生活的需求。
一些大学生经常通过手机浏览社交软件或者玩手机游戏来疏远现实生活,以获得放松和娱乐,这也导致了他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二、对策建议1.调整心态,学会控制。
大学生应对于新手机、新技术,保持冷静,理性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学会控制手机的使用时间。
2.切勿滥用手机,保持与人交流的方式多样化。
在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不要过分依赖手机,要多与人进行交流。
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娱乐活动等方式增加与人的互动。
3.借助手机为自己服务。
对于大学生而言,手机不应成为生活、学习的主导,而应成为帮助自己生活、学习的有力工具。
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有效的功能和应用。
4.合理安排时间,达到平衡。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娱乐、社交以及休息时间,做到生活平衡,并且可以逐渐减少自己的手机依赖。
5.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明显,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思想教育和宣传。
可以通过学生会、辅导员、学校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加强引导。
三、结论从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可以看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是心理上的需求和功能上的便利性。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快节奏,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工具。
大学生手机依赖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社交需求的增加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们纷纷加入各种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以便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联系。
手机成为了他们与社交网络保持联系和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大学生借助手机进行社交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2. 学习和工作需求在大学生活中,手机不仅是用来沟通交流的工具,还是学习和工作的必备设备。
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移动学习项目,教师们会通过手机发布作业、课程信息等,学生们也会利用手机查询资料、进行学习参考。
手机成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
3. 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电商的兴起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大学生们习惯于使用手机进行网购、支付账单等。
手机已经成为他们进行消费的重要途径,对手机的依赖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
手机上的各种APP和游戏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
无论是看视频、听音乐还是玩游戏,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之一。
第二部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及建议1. 培养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大学生们应该明确手机的作用,意识到手机是工具而非生活的主要依赖。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校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理性认识,避免过度依赖手机。
2. 建立科学的手机管理制度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一些科学的手机管理制度,如规定学生在特定时间禁止使用手机,或者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进行限制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3. 提倡多元化的社交方式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以其他方式进行社交,如组织各种活动、运动会、读书会等,让学生们摆脱手机依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满足社交需求。
4. 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
大学生手机上瘾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精品作文
大学生手机上瘾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一、大学生手机上瘾的成因分析.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手机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获取外界信息,或沟通与他人的联系。
但是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手机的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出现上瘾现象。
.(一)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对实时信息的需要和渴望需要一个有效的承载工具。
由于手机承载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加之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进行传递,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首选。
在重大事件的新闻中,手机一最快、最广泛的范围对信息进行传播,在第一时间抓住大众对信息需求足以刺激大学生的时代嗅觉,以满足自己对信息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外界的信息以确定自己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降低了大学生对信息获得的压力。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是为了获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
现在的社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喜欢炫耀自己物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时会互相讨论关于自己对信息的一些了解,为避免自己一无所知,手机就会成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一种工具。
这也会促进彼此之间的攀比心理,对于手机创造的某些虚拟的空间而无法自拔。
(三)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JP2]当前,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五花八门,从外观到手机的功能。
对于具有时尚敏感嗅觉的大学生来说,对于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它的功能也要求越来越强大。
而精明的商家就是抓住这一特点,对手机不断的开发。
由于现在手机的功能也很让人沉迷,一台华丽的手机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在同学面前更有面子。
大学生喜欢时尚、喜欢与众不同,根本不会考虑经济压力,只注重满足自己时尚的需求。
.(四)大学生情绪转移的方式[JP2]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有些人性格孤僻、甚至是不合群、不自信具有封闭心理的人极易出现手机成瘾的症状。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更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却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本论文将从心理、社交、学业等多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心理依赖大学生对手机的心理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手机成为了他们情绪管理的工具。
在面对压力和困扰时,大学生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寻求安慰和宣泄,从而缓解自身的不适情绪。
其次,手机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满足了大学生的消遣需求。
他们习惯性地玩游戏、刷社交媒体等,对手机娱乐功能产生了依赖。
最后,手机还作为大学生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他们依赖手机进行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
二、社交依赖手机对于大学生的社交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社交工具与他人交流,并与其保持联系。
他们更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等,与好友、同学分享生活、交流心情。
其次,手机社交工具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然而,社交依赖也导致大学生更加依赖手机的存在,而对面对面的交流产生了怠慢和困扰。
三、学业依赖在大学生的学业生活中,手机也产生了重要的依赖作用。
首先,手机作为一个学习工具,使得大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料、查找课程信息等,提高学业效率。
其次,手机上的学习应用程序帮助大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然而,学业依赖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上其他娱乐性质应用的过度依赖,影响学习的时间和效果。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个体心理因素方面,对手机的依赖可能与个体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关。
大学生在面对负面情绪和挫折时,习惯性地通过手机来逃避现实,而缺乏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
另外,环境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广告的宣传、同伴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手机的重视程度,都可能促使大学生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过度依赖,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来分析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原因。
大学生处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下,手机成为了他们放松和解压的重要方式。
手机还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与社会和他人保持了联系。
手机还能带来快捷的信息获取和娱乐功能,吸引着大学生们不断地使用。
这种过度依赖手机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第一,过度依赖手机会导致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性。
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应用会让大学生沉迷无法自拔,导致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规划和管理能力下降。
第二,过度依赖手机会产生孤立和社交恐惧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很容易因为手机的沉迷而忽略了真实的社交和人际交往,导致了孤独感和社交恐惧心理问题的产生。
过度依赖手机会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大学生在过度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焦虑和孤独感,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针对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第一,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大学生需要明白手机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使用手机观念,合理安排每日的手机使用时间,不能让手机成为生活的主角。
第二,培养自控能力和自律性。
大学生需要通过自我约束和管理,逐渐克服手机的过度依赖,建立健康的生活和学习规划。
增加真实的社交和人际交往。
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课外兴趣班等,拓展社交圈子,与同学和朋友保持真实的面对面交流。
第四,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对于确实产生了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警惕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症
警惕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症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现象日益严重。
手机依赖症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学业、家庭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本文将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心理成因
1.孤独感:许多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孤独,手机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寻求安慰的工具。
2.社交需求:手机社交软件的兴起,让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了广泛的社交圈子,从而产生对手机的依赖。
3.心理寄托:部分青少年将手机视为心理寄托,对手机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
4.成就感:手机游戏、社交媒体等领域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使青少年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5.逃避现实:面对学业、家庭压力,部分青少年选择用手机逃避现实问题。
二、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防治对策
1.家庭关爱:家长应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多给予关爱和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2.增进交流:鼓励青少年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
通能力,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3.丰富活动:引导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体育、文艺、志愿服务等,充实课余生活。
4.心理辅导:学校和家长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5.手机使用规划:家长和学校要对青少年的手机使用进行合理规划,限制使用时间和内容。
6.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使其认识到手机依赖症的严重后果,提高自律意识。
总之,青少年手机依赖症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从心理成因入手,采取有效防治对策,帮助青少年摆脱手机依赖,健康成长。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的普遍使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社交因素和生活需要等方面。
这些原因导致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逐渐严重化,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对策,包括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重构社会环境和推动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理性化。
下面将从原因分析和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1.心理因素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烈,手机作为信息获取和社交交流的工具,可以满足大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
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也会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依赖,通过手机来逃避现实和情感宣泄。
2.社交因素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社交交流的主要工具,通过手机可以轻松地进行社交网络的拓展、信息的分享和情感的交流。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手机进行,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3.生活需要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学习、娱乐、购物等方方面面。
大学生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从而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这也加剧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1.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需要通过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手机使用习惯。
大学生也需要意识到手机依赖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影响,主动寻求帮助,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改变。
2.重构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是大学生主要的社会环境,需要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来重构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手机依赖问题的引导,推动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和行为规范;家庭可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3.推动手机使用的理性化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不能简单地抵制和排斥。
手机依赖症的研究报告总结
手机依赖症的研究报告总结
手机依赖症是指个体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和使用程度较高,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的一种现象。
近年来,手机依赖症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以下是手机依赖症研究报告的总结:
1. 青少年是手机依赖症的高风险人群:研究发现,青少年更容易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并且更容易受到手机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可能与其生活阶段和社交需求的变化有关。
2. 手机依赖症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手机依赖症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关联。
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增加个体的社交焦虑,降低自尊心,并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 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手机依赖症有关: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程序是手机依赖症的一个主要因素。
个体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4. 与手机依赖症相关的行为模式:手机依赖症的特征行为包括频繁查看手机、无法控制地使用手机、对手机产生强烈的焦虑和失落感等。
这些行为模式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5. 手机依赖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预防和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方法包括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设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和使用目的、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等。
减少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增加线下社交活动也可有助于缓解手机依赖症。
总之,手机依赖症的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是高风险人群,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并且与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关。
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减少手机依赖症的关键。
目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及对策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及对策分析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说是无法离开手机。
这种现象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对策来减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
本文将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及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1. 社交需求增加:手机作为社交媒体和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人交流。
他们越来越依赖手机来满足社交需求,尤其是在当今社交媒体兴起的情况下,手机成为他们维护社交关系的重要途径。
2. 娱乐消遣: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进行娱乐消遣,而手机成为了他们主要的娱乐工具。
无论是看视频、玩游戏还是刷社交媒体,手机都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3. 学习工具:虽然有些大学生会过度使用手机进行娱乐,但也不能忽视手机在学习上的作用。
很多大学生习惯用手机进行查阅资料、听课、做作业等。
4. 心理依赖:一些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心理依赖,感觉离开手机就会感到不安。
特别是当手机丢失或者没有电时,他们会感到焦虑不安。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1. 影响学习效率:大学生手机依赖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影响了学习效率。
2. 社交能力下降:长期过度依赖手机会导致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下降,他们失去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难建立真实的、稳定的人际关系。
3. 心理健康问题:过度依赖手机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易导致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
4. 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大学生的视力和颈椎等造成伤害,影响身体健康。
三、对策分析1. 倡导理性使用手机:大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倡导理性使用手机,提倡适当的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手机使用意识,避免过度依赖手机。
2. 提供其他娱乐方式: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其他娱乐方式,如组织体育、文化活动、志愿活动等,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对策的效果
干预措施介绍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相关变量关系,我们提出了一系 列干预对策,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等。
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通过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对比分析, 发现干预措施对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同 时也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
响身体健康。
结论
0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
02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心
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
03
机制,为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较小,可能存在抽样 误差。
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加强沟通,引导孩 子合理使用手机。
学校教育
学校可以加强课堂管理,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同时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增加学生课 余时间的乐趣。
THA对 策研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与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影响学业、健 康和心理。
2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在的负 面影响。
3
探讨手机依赖的成因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 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长应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2024年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范文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篇一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与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然而,过度依赖智能手机所引发的成瘾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及其他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
二、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1. 定义与现象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主要表现为对手机使用的强烈渴望和无法自控的行为。
这种冲动性导致学生沉迷于手机,忽视学业、社交和日常生活。
2. 影响因素(1)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学生更易产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和冲动性行为。
(2)环境因素:宿舍、图书馆等环境中的同伴影响、缺乏有效的休闲娱乐活动等也是导致学生产生手机成瘾冲动的重要因素。
三、其他相关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例如,家庭氛围紧张的学生可能更容易通过手机寻求安慰和逃避现实。
2. 社交因素:社交媒体的使用、网络交友等也是导致大学生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重要原因。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社交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
四、成瘾干预对策1. 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对智能手机成瘾危害的认识,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2. 心理干预:针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3. 环境改善:改善学校和宿舍环境,提供更多有效的休闲娱乐活动,减少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4. 家庭参与: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帮助孩子克服智能手机成瘾。
5. 政策支持: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限制学生在特定时间和场所使用手机,如图书馆、自习室等。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监管,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2024年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范文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篇一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与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然而,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带来的成瘾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成瘾干预对策。
二、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智能手机成瘾是指个体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对其产生强烈的渴望和无法控制的冲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成瘾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冲动:大学生在面对手机通知、社交媒体等诱惑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无法抗拒。
2. 时间分配:大量时间被用于刷抖音、看微博等,导致学习、生活等时间分配失衡。
3. 社交依赖: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进行社交活动,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减弱。
三、其他相关因素除了冲动性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1. 家庭环境:家庭缺乏关注和陪伴,导致孩子通过手机寻求满足感。
2. 社交压力:为满足社交需求,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形成成瘾行为。
3. 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使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手机。
四、成瘾干预对策针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提出以下干预对策:1.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智能手机成瘾的危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2. 家庭关爱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3. 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4. 心理辅导与治疗: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5. 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手机。
6. 限制使用时间:学校和家长可适当限制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尤其是在晚间和上课期间,以减少对学习和生活的干扰。
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
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在深度探索手机成瘾心理机制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远超我的想象。
每一天的每一刻,似乎都离不开手机的陪伴,它既是信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寄托。
然而,这个伙伴逐渐变成了一个难以摆脱的枷锁,悄然无声地占据了我的生活,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
手机成瘾的核心在于多巴胺的分泌。
每当我解锁手机,不论是收到一条消息,还是看到一个有趣的视频,我的大脑都会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
正是这种不断的愉悦感,让我对手机产生了强烈的依赖。
每一次的滑动,每一次的,都像是在赌博,赌我能找到新的刺激,新的快乐。
这种对快乐的无尽追求,让我陷入了手机的漩涡,难以自拔。
然而,手机成瘾并不仅仅是对快乐的追求。
我还发现,手机成瘾与我的恐惧感密切相关。
在我的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和焦虑,而手机似乎成了我对抗这些恐惧的武器。
当我感到不安时,我会不自觉地拿出手机,通过浏览社交媒体、玩游戏或是看视频来转移我的注意力。
手机成为了我逃避现实恐惧的避风港,但我并没有真正解决我的问题,反而让它们在潜意识里生根发芽。
手机成瘾还与我的自我认同紧密相连。
在社交媒体上,我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通过分享我的生活点滴和工作成就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每当我得到一个新的赞,或是看到一个新的关注者,我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得到了确认,我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
这种虚荣心和成就感让我越来越依赖手机,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展示和互动来维持我的自我认同。
同时,手机成瘾也与我逃避现实的心理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会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而手机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
当我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我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困境。
手机成瘾让我在面对现实问题时选择逃避,从而导致我越来越无法适应现实生活。
为了摆脱手机成瘾的枷锁,我开始寻找解决之道。
我意识到,要想真正摆脱手机的束缚,我需要找到其他的方式来满足我的多巴胺需求,比如运动、阅读或是学习新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
·96·
智库论坛
手机崇拜与依赖心理的成因研究
强润东 赵雨薇 章立石 高浩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手机品牌盲目崇拜,特别是大学生这个团体对手机意义的理解与想法更是标新立异,如今很多人对手机过度盲目崇拜过分依赖,“下重金买品牌”“双手不离手机”现象频频出现,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解决策略需大于供,分析其成因与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在意义,知其因才能行其效,同时能使教育实践工作者及当代大学生明确现今发展,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状况。
关键词:手机崇拜;依赖心理;从众;成瘾行为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16-0096-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见微知著,从生活中的一个点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创新与改革。
不论从年龄,阶层,各个维度来说,手机已经普及整个社会。
手机的更新换代也同样影响人们心态的改变,最开始仅仅起到电子狗链的作用可有可无。
种种现象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各种成因,以及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1]。
一、手机崇拜心理(一)炫耀心理作祟
当人们拥有不被自己原有水平所承受的东西时,就会萌生出一种想要向全世界宣告的想法及冲动,这边是炫耀心理,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人们有权利向外界诉说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才华,高调做人。
但同时凡事皆有两面性。
炫耀心理产生的原因无外乎是对关注或尊重的一种渴求,而或是自卑心理的一种掩饰。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有一个便是尊重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当然不排除一些意外情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对周围人关注或尊重的一种渴
求。
据观察孩子包括许多成年人在内,只要是社会人都会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新奇事物产生好奇,从而产生想要了解的动机,这可能也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本能(作为群居动物的人常常时时刻刻的保持对外界事物的警觉敏锐状态,以防生命受
到迫害)。
手机作为新奇事物的出现,尤其是大品牌的手机更具有吸引力,这个诱因激发了社会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动机,而这动机的存在才能进一步的满足手机拥有者的需求,即被尊重、被关注。
炫耀心理的产生还有可能是由于主观自卑心理的弥补与掩饰。
分析来看,当一个人老是认为自己的世界低别人一等长期以来可能环境依旧是那个环境但其主观总是充满自卑与压抑,如果某一天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得到的一
个“脚手架”(如新款手机这个载体)可以让他感觉到众星捧月飘飘然了,他们意识到这种感觉正可以将自己自卑的情绪一扫而净。
体会过了这种感觉的满足,当事人有可能主观上并没有认为自己得到的是炫耀的满足,他们只是理解为这个大牌子,功能全的品牌手机所带来的快感,
由此开始战胜自卑,盲目追求的道路。
这点成因的研究我认为能够好的了解这类人群的心理动态,从而更好地预防犯罪的发生[2]。
(二)品牌效应
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认知直接影响手机购买的选择[3]。
正所谓无奸
不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方面追求的这种心理,运用方法与手段让消费者崇拜与追求他们的品牌[4]。
正是这种联想的存在,才会让人们觉得物有所值,承受那负担不起的联想。
同样,为什么提到华为,中兴与苹果三星国人的态度迥然不同?崇洋媚外不外如是,但最重要的无外乎是一种自己的心态,他人的眼光,驱动着我们顶礼膜拜。
(三)从众心理的油然而生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跟随自
己的想法去做,但当人数多了起来,我们的想法很多时候就不受我们控制了,环境、人群等很多方面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5],就如同手机,当你身边的人用某一品牌的手机人数很多时,在你购买手机的时候,这些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决策。
如今伴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与应用,
智库时代
·97·
智库论坛
广告宣传强大的视觉效果让人们对那
些新品牌趋之若鹜,为了这份“盲从”付出代价之大可想而知。
这样血的教训在我们生活里经常能看到,校园里寝室中攀比炫富更推动这种“从众”的发展,在手机崇拜的这种心理推动下,追逐那满足内心,示于外人的那张“标签”。
二、手机依赖症状的产生(1)“低头族”现象。
无论在学校、公交地铁站、火车里还是餐厅等人群聚集地甚至在家里,那些原本亲密交谈的场所,现今都已经变成“脉脉不相语”的场合,是人们淡漠了么,据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大学生普遍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善于沟通,大多数沟通方式都采取微信、QQ、邮件等方式,电子信息时代的潮流已扑面而来。
但如今这个社会整个群体都已如此,已然变为“低头族”,可能是诚信的缺失也可能是沟通替代物的出现--手机,人际关系与手机能否共存,还是有某些因果关系,究竟是谁影响了谁,还需要我们去深思,又或者探寻一条互惠共存的关系。
(2)成瘾心理。
从过去的药物成瘾,到后来的赌博网络成瘾,如今手机成瘾也不断的涌现。
以前我们可能看到药物成瘾患者戒断药物的痛苦,而现在我们更多贴近我们
生活的成瘾模式则是如果身边有人
忘带手机,那么坐立不安便是常态了,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手是我们的一部分一样,什么时间没有手,那一定难受。
(3)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作祟而产生附属品的依赖。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深有体会,当一个人处于孤单的状态时内心世界极为空虚,寂寞,在陌生的环境中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人的天性是群居动物,需要与环境不断地接触,只有在不断地人际互动中才能更好的满足心理需要,以及归属感的需要。
这便归于原始,原始动物身上当处于孤单状态下,警惕性便会上升,防止被偷袭,而现实中的人们,依靠手机来排泄这种恐惧心理,排出无聊的心情。
(4)好奇心理。
求知欲是每一个人的天性,从出生落地的那一刻开始,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对所有异于正常的新异刺激格外的关注,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我们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趋利避害,智能手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手机的格局,当代的手机可便携、功能全,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然而对于低型号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对“高大上的手机”开始盲目的追求与崇拜,可谓是好奇心的作祟[6]。
三、展望
对手机的品牌盲目崇拜,源于内心那份依赖与不舍,同样,手机依赖心理的形成与好奇心的驱动,又让其不停地用全身身价去追逐,这仿佛是一个无尽头的怪圈。
面对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存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突破口,终止这种无限循环的状态。
而这个“突破口”对我们来说最可行的便是从根源成因找起,正如一棵树根已朽,撒药除虫又有何用了。
【作者简介】强润东(1990-),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龚民,凌文超.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及对策[J].新闻界,2001.35.
[2]樊奎.媒介崇拜论-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异态关系[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8.22-25.
[3]兰波万.品牌认知的前因效应[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9):45.
[4]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8-40.
[5]王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J].天津大学学报,2010,(04):28-29.
[6]黄丹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塑造[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上接第95页)
和延伸,也赋予了作品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深邃的文化底蕴及对造型艺术的理解。
意境创造确非易事,且食品雕刻和其他造型艺术比较来看,又是一种很特殊的造型艺术,“语不惊人誓不休”,这也应该是我们
雕刻工作者对作品意境的不懈追寻。
【作者简介】何艳军(1972-),男,本科,副主任,讲师,广西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烹饪大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式面点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中餐烹饪。
【参考文献】
[1]何艳军.食品雕刻艺术的审
美特征[J].艺术品鉴,2017,(15):56.
[2]林顺文.王翠山水画的审美意境[J].文化月刊,2015,(19):32.
[3]王国维.《人间词话》[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18-22.
[4]董青崖.意境与禅境内涵之辨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