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课程
中教服国培()教育科技院
中教服国培(北京)教育科技院中教服国培【】号信息化|新概念智慧课堂微课慕课设计技术培训班通知各本科院校及职业院校:为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对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提高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能力及新媒体新技术发灵活运用能力,将混合式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前的手机端预习、课中的交互式教学、课后的精准教学评估之中,提高知识的传授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落地目标。
我院特聘新概念微课程快捷技术的创立者陈三明教授分期举办《信息化|新概念智慧课堂微课慕课设计技术》培训班。
陈三明教授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四个交流空间分别对应其春、夏、秋冬四季技术:第一课堂教师教、学生听的正课堂(春);借校园网提供资源的静态课网是第二课堂(夏);占领学生新感知器官的手机微信课堂是移动课堂(秋);最后才是教改创新的翻转课堂即反课堂(冬)。
正反对应、动静结合、春夏秋冬、套餐技术、一气呵成。
多年来已培训了上万名教师,许多教师慕名而来,受益匪浅,满意而归。
目前已将四季技术吐故纳新、反复迭代、整合打包成“新概念智慧课堂快捷技术体系”,一次性培训即可把全套的技术完整地掌握,提升您的教学核心竞争力,也让您成为教育技术能手。
展示力提升能显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我们的人民,课堂能得到学生认可才是教师最大的成就感。
透过现场高密度讲解多种软件快速协同设计制作微课程,让每位参培老师均能学会利用手机制作微课建立微信课堂、并能将所学技术在互联网上转换变现,打通普通知识演变成知识艺术品的最后一公里路。
套装技术,技艺贯通,对接地气,非常实用,自信满满,您将不虚此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教服国培(北京)教育科技院二、研修对象:全国各高校(含高职高专院校)主管教学校长、院长、系主任和教学负责人;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负责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或慕课()教学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技术能手、研究生助理;各高校、职院入职的新进教师及有教科项目的成员。
专题六
专题六:整体把握必修四2010年7月25日-2010年7月26日尚未开始∙课程视频∙课程计划表∙课程文本一∙课程文本二∙拓展材料∙专题六作业∙专题六作业∙专家声音∙专题评论课程视频、课程文本、拓展资料点击可展开/关闭课程计划表课程文本一专题6-1.doc专题六第一讲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老师们继续参加高中数学的新课程远程研修。
这一讲开始是针对模块四的一系列研修。
前面说过了,模块四里我们将对三角函数向量、三角恒等变换作为我们的载体来分析模块四的各种各样要求。
为了使讨论更具体,我们也走访了山东威海、淄博的一些学校和北京的一些学校和老师们座谈,老师们就这个模块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我们先来看老师们座谈中的一些说法。
定位有一些变化,从面上来看,三角函数定义、应用在第一章,恒等变变换是在第三章,以及解三角形放在第五章。
从面上看是这样的变化。
新层次的定位是不是这样理解,第一更加强调函数的本质,我们现在对函数的教学强调函数是现实与变量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所以放在第一章,它是有一个客观周期现象的函数模型,所以放在第一章位置。
而第二章强调学习的完整性,我们从三角函数来讲要讲背景,而且还要将应用,听清华老师说上课讲五到十分钟讲完以后大量练习,重结果,轻过程。
把背景和应用抹去了,倒形成了知识的缺失。
为什么要讲背景与应用?我的理解是要知道这些知识从那里来,这个提高学生的学习求职欲望,而且知道这个知识用到哪去。
第二个是在三角函数当中如何突出作用?这里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来展开,我们不断在构建周期性,要按照这个周期的过程来展开。
准备函数应用角范围突出,再一个是角第一和第十五级的运用关系。
角范围的突出,因为有锐角到钝角,角的大小就是这个点旋转的程度,这样大小会有一个形式。
再说说对函数应用这一块,因此函数的性质是从函数的图象来研究。
第三个问题三角横匾过程当中如何来提升计算能力。
我想这个和一个画家作画一样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工具。
专题六 必修模块教学――分子与细胞
专题六必修模块教学――分子与细胞专题的立意:高中生物课程中必修模块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内容,提高必修模块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落实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影响。
“分子与细胞”是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第一个模块,是生物课程后续模块的基础,其“开篇”和“基石”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模块教学规律的把握、对模块教学要求的理解及对知识结构的合理分析,将是这个模块教学中许多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解决的问题:本模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及教学难点的分析,把握本模块教学的要点。
第1学时主题: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引入:让我们来听听北大附中的老师们的想法吧!这些想法代表了很多教师们的共同想法。
“分子与细胞”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第一个模块,也是生物课程后续模块的基础,这个“开篇”和“基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一:解析《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内容和本模块学习的主线【主要观点一】从三个方面理解选择《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内容。
第一方面:在这个领域里分子与细胞是生物科学的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内容,同时也是近几十年间当今科学发展最迅猛的学科,同时其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以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也有帮助。
第二方面:必修从三个层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第一层面是微观层面,第二层面是从生命延续层面,第三个层面是从个体或宏观层面来认识生物学,这正是我们三个模块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方面:《分子与细胞》作为最基础的内容,会成为后面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
所以首先让学生从微观层面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和规律,是他们学习好高中必修模块生物学课程的良好基础。
【主要观点二】模块学习的主线是细胞。
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上这个模块的主线是细胞,包括五个部分: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
内容涵盖和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以及细胞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
幻灯片 1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08上海综合 宗教改革前, 上海综合) 5、(08上海综合)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 皇帝的权力, 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皇帝的权力 , 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 教皇 是太阳, 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发生, 是太阳 , 皇帝是月亮 ; 宗教改革发生 , 人们 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 恺撒( 换了一种说法 : 上帝的归上帝 , 恺撒 ( 泛指 皇帝)的归恺撒。 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四、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人 智者运动 文
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5
精 神 的 起 源 和 发 展 运动
公元17、18世纪 公元17、18世纪 17 公元14——17世纪 世纪 公元
起 源
文艺复兴
复 兴
成 熟
五、知识回顾(一) :人文主义的起源 知识回顾(
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 为探索的 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智者学派特别 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提出“ 强调 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的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 的思想,使哲学 人 的学问。 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普罗塔戈拉,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了人的价 普罗塔戈拉,古希腊哲学家, 值和决定作用,是古希腊人文精神觉醒的重要标志。 值和决定作用 , 是古希腊人文精神觉醒的重要标志 。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2)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肯定和突出 人的地位、价值和力量, 人的地位 、 价值和力量 , 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 解放出来。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 解放出来。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代表人物; 路德, ( 3 ) 马丁 路德 , 宗教改革代表人物 ; 把 人文主 义发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用人文主义宗教观否 义发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 用人文主义宗教观 否 定教皇代表的宗教权威。 定教皇代表的宗教权威。 伏尔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 (4)伏尔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自由是天赋人 不可侵犯和抛弃,并以法律保障, 权 , 不可侵犯和抛弃 , 并以法律保障 , 更重要的是 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 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 的理论准备。 的理论准备。
班级管理学 专题六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众所周知,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其教育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高中生的校内生活紧密围绕着两个字“学习”,派生出来的词汇诸如:课本、练习册、考试(统练)等,校园学习气氛很浓。
美国高中生的校园生活相比之下要轻松许多。
除了上课学习以外,学生还有很多其他活动可以参加,这些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从而有力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今后选择目标和专业奠定基础。
例如:1、中国的高中生是必须穿校服上学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整齐划一,消除攀比。
而美国的公立学校是没有校服的,只有私立学校才有。
在平时,公立学校的学生可自由着装,但是要符合学校的规定。
2、课程中国的高中是三年制,高中生平均每天要上八节课,从周一上到周五,不仅如此,大部分人周六还要去学校参加所谓的“补习班”。
学生每天早上7:30上课,一直到下午4:30以后才能放学。
所学内容也是教育局规定好的,只有一节是选修课,其余均为必修课。
例如高二的学生必须学语文、数学(代数和平面解析几何)、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美术和体育。
总之,中国高中生的学习是很紧张的。
美国的高中是四年制,其初中为两年制,所以中学阶段的教育总共也为六年,和中国的一样。
美国的高中生每天只上六节课,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7:30上课,下午2:15放学。
关于选课,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学监指导,一般的原则是只要在高中四年内学完必修课,并通过各学科的考试,其余的上课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任何课程。
例如,陶艺课,舞台效果,戏剧表演,乐器,法律,会计等。
一般的美国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自己的未来,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的同时,学生们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着手进入专业领域,为以后的学业和工作打基础。
有的学生用三年的时间就学完了所有必修课,并通过考试。
如果学生某一必修课的考试没有通过,那么其在下一学期必须重修该课程,直到通过考试为止。
06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1-13
思考讨论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是什么?二、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涵义?三、如何使课程与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参考答案专题一课程与教学论的永恒主题:发展与困惑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分析(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要研究具体的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研究真实的问题。
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现象、问题,其目的是要揭示课程与教学的规律,确立价值,指导实践。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思想与实践趣味相结合的学科,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基本理论、关注实践问题、注意扩展学习。
扩展学习包括:(1)阅读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名著(2)丰富历史知识(3)了解国外现状(4)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三)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趋势1.指导思想多元化,使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流派异彩纷呈2.人文主义的关怀凸显3.以社会发展为背景,深入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4.吸收与借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二、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探析(一)对于课程本质的理解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经验”3.课程即活动4.课程即学习结果或目标5.课程即“计划”6.课程即社会改造(二)课程的定义在对上述课程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我们应该对课程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但是我们对于课程内涵的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课程的定义也呈现了多种方式的表达。
在本书中我们倾向于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订并实行的各种计划、活动和进程。
(三)教学涵义的界定1.教学涵义的不同理解(1)教学即学习(2)教学即教授(3)教学即教学生学(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前对于教学内涵的界定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共同活动之下,从教师一方入手来界定教学;第二种同样在共同活动之下却是从学生一侧着眼对教学概念作进一步解释;第三种则是从这种共同活动的结果来解释。
第一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国培计划(2019)—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
培训原则
(三)混合性原则:将网上培训与线下校本活 动整合起来。在课程中,依据网上课程的进展,相 应安排线下的校本研修或体验性活动任务,并将线 下活动成果,在网上展示交流与互评。 (四)持续性原则:通过提供网络研修平台, 推动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师培训的深度整合,将有限 期的集中培训活动,成为可持续的、常态化的研修 活动,并使学员结成学习研修共同体,推进教师网络 研修社区的建立。
专家指导团队及其职责
(一)教学专家团队 1.教学专家团队组成 首席专家:周卫 陈爱苾 团队成员:周卫 李更生 吴卫东 关晓明陈静 李 晶 钟祖荣 张国强 王永红 高亚兵(10人) 2.教学专家团队职责 (1)在线值班(在线答疑) 每天3名专家值班,工作时间集中在19:00-21:00。在 专家答疑区答疑学员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员 深度学习,问题解答率在95%以上。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2.省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1)活动组织:参加项目启动会、结业仪式,组织省级分会场。 组织各县参加班级教学管理者集中培训、学情会,了解各县参加专家 答疑、组织班级论坛等的情况。 (2)学情督促:参与组织项目执行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每 周的学情通报会,及时了解整体培训情况。并对本省各地的培训工作 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落实。 (3)简报编制:编发两期工作简报至项目办,并抄送中国教师 研修网。 (4)总结评优:项目结束后,负责并提交本省项目总结,进行 本省项目评优和表彰宣传工作。 (5)证书发放:负责组织与发放本省学员的培训结业证书。
培训目标
(一)总目标 在理解教师专业标准、树立教师培训新 理念的基础上,突出提升培训者的培训方案 设计能力、培训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设计 能力、培训方法应用能力,以全面推进县级 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 新一轮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服务和 支撑作用。
幼儿园课程各学习领域(专题六)精讲
科学领域的主要指标 科学
科学探究
数学认知
科学领域各指标所涉及的核心经验
事物与现象
观察与分类
科学探究
记录与表征
物体运动与 变化
科学领域各指标所涉及的核心经验
数与运算
集合与模式
数学认知
几何与空间
比较与测量
二、如何理解领域和领域核心经验
(五)艺术领域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对事物的感 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 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 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 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学习创意书写表达
三、根据领域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一)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三、根据领域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一)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三、根据领域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二)正确理解和定位课程中的“学习”与“游戏”之关系
二、如何理解领域和领域核心经验
(一)健康领域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
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 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 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 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 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 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 的基础。
二、关注核心经验,体现领域本身的特性 Eg:大班主题活动《特别的我》 科学:我长大了(身高、体重的变化、测量) 艺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的艺术表现 语言:讲述交流→前书写
专题六课程
专题六课程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课程的几种定义并能对每一种定义方式进行评价,明确课程概念,能够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优缺点进行正确的评价,明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程的概念、明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目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3学时五、教学内容: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词源分析课程的概念或定义问题,是我们研究课程的出发点。
而课程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课程观念的变化,给课程下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课程认识的角度不一,课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时最早使用了“课程”这一称谓。
孔颖达用“课程”一词指“伟业”,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义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意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课程”的意义已极为相近。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课程”实际上是“学程”,只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没有教法的规定;而近代“课程”则与“教程”相近,注重的是教学的范围与进程,而且这种范围与进程的规定,又是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展开的。
鉴于目前课程过于“教程”化,其缺陷越来越明显,未来课程将向“学程”转化。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目前已有的课程定义繁多,几乎每个课程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界定。
对各种课程定义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若把各种课程定义加以归类,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定义,由来已久。
从我国古代设立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强调课程的知识累积与组织、保存功能。
这种观点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其影响也最为深广,它是比较符合广大民众和众多课程实践者的认识和理解,在我国现代课程实践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专题六 新课程改革(三)——教育评价
某学生的回答
“各位好!这次我能来重庆,多亏了中正的一番盛情。中正 是我们的老朋友啦,多次想让我们来好好谈谈,盛情难却呦。 我们就来了,不仅(既然)来了,来了就要真的好好谈谈! 抗日抗了八年,谁也不想再打啦,所以我们就来与中正好好 谈!有人说我们就是来重庆吃麻辣烫的,不是来谈判的,我 说我们不仅要谈,(还要)好好地谈,麻辣烫也是不能不吃 的。而且要中正陪我们吃,别忘了,我是湖南人,中正他是 浙江人,他吃辣子可没我厉害。我们可是比过的呦!”
概念的多种理解-3
着眼于方法 强调评价是成绩考查的方法或调查的方法。 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评价不应局 限于评判决策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所达到的预期的 程度,而应该是收集有关教育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 成果的资料,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斯坦福评价协作组认为:“评价是对当时方案中发 生的事件以及方案结局的系统考查——一种导致帮 助改进这个方案或其他同样总目的的方案的考查。”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 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 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 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 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 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 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 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概念的多种理解-5
着眼于价值 强调教育评价的关键在于价值判断。 [日]桥本重治:“评价是与教育的目标和价 值有明确关系的概念,是按照教育目标和价 值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育计划的效果等 进行测量的过程。因此,教育评价概念的重 点在于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
专题六、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
专题六、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专题六“主⾓”和“配⾓”阅读材料6.1设计教学驾驭课堂提⾼效率编写按:学校的重点⼯作是教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学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优化教学过程,就成为提⾼课堂教学效率、进⽽达到提⾼教学质量的关键。
⽽优化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教学设计才能达到的。
因此,搞好教学设计,就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前⼩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
⼀、要注重在⼀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教学设计具理性化特点,理念应是设计的灵魂。
⼀些教师的备课教案存在着教学设计上的“程式化”、新理念运⽤上的“形式化”的倾向。
可以看出,⼀些教师在追求新理念、迫切想⽤好新理念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处于新的急于接受、旧的难以割舍的⽭盾之中。
这正是教育转轨时期现代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观念的相互⽭盾与碰撞。
新课程改⾰实验,教师们⾯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做到备课和教学设计紧贴培养⽬标,贴近学⽣的实际,促进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验,有必要调整⼩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切实从学⽣实际需要和教案的实⽤性出发,抓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现⾏⼩学数学教材在知识结构、顺序的安排上,⼒求合理。
但同时也考虑到各地学⽣的实际⽔平不同,⽽给教师留出了很⼤⾃主创新空间。
因此教师就应对所教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的实际⽔平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再处理,使之更适于学⽣实际,更利于学⽣接受。
其处理的⽅法主要包括以下⼏⽅⾯(⼀)适当删减删减是指对课时计划中的教学内容中某些内容做出适当删除。
它不应该是为减少知识的传授量⽽随意做出的,⽽是在经过认真的分析教材、分析学⽣的具体情况、当地的环境特点以及⾃⾝的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来确定具体应删减哪些内容。
中考语文 专题六 语序排列复习课件
检测要点
第六页,共十六页。
典型例题
5.看语句情境氛围是否协调。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语言的风 格应当趋于同一。对于写景语段,要注意语境,要分析景物、情调、写 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àndàn)的区 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6.抓语言标志。即要抓住关键字眼、总领句、总结句、相同句式 等。有些句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承接,有些句子上 下句有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语言标志 。比如“因此”表示总结或结果,应放在表示原因的句子后面。
检测要点
第三页,共十六页。
典型例题
2.阅读所给的句子,确定语段的首句。(1)从句子内容判断。援引观点 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的句子通常适合做首句。放在首句通常可用 于引出话题(huàtí)。(2)从选项角度判断。第一类:压倒性概率选项构造。 如:A.②⑤③①④ B.②⑤③④① C.②⑤④③① D.④③①②⑤, 观察四个选项,我们不难发现以②开头的选项有三项,命题人一般设置此 种选项布局模式,基本可以断定以②开头是正确的。第二类:势均力敌型 。如: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 ⑥③②④,观察选项不难发现以⑤句开头和以⑥句开头的概率一样的大, 需要我们判断谁更适合做首句,可结合句子内容迅速确定首句。
检测要点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典型例题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专题六 语序排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合理运用句子,能准确为句子排序。补充类表述通 常用于补充说明前文内容,不适合做首句。例2 [2017·郴州改编]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列,使之语意连贯,衔 接(xiánjiē)恰当。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解析】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句子整 体意思和句间关系,及代词和关联词。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①所以,对于中 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答案为B
自己在提升专业素养方面的认识和打算
自己在提升专业素养方面的认识和打算今天,我学习了专题六《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下面,就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它是指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和性和时代感很强的课程,它对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谊素质三个方面。
其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基础,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专业情谊素质是体现教师专业特征的重要保证。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提升专业素养。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热爱知识,不断追求新知识。
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识、教育科知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努力做一名学识渊博的教师。
二、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
走出以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努力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主要抓好提高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感,榜样示范,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五个环节,努力提高课堂设计实施能力;克服自己以前懒动脑、懒动手的不良习惯,经常反思自己,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另外,还要注意提高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加强师德修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主动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自觉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乐学。
会学、勤学、博学”的学习素养。
没有谁天生就是成功的教师。
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在教学中丰富完善自我,最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研究生课程体系
专题六: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相关概念界定(一)课程。
关于什么是课程的讨论由来已久,课程是经验、课程是计划和目标、课程是学科、课程时一种文化发展与创造的过程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尽管对课程的理解各异,但我们仍可通过比较分析理解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本质在于“旨在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是学校借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
”1它不仅具有继承、传授的性质,还具有批判和发展的性质,其最终的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认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的,为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而建构的学习科目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或学习者共同体。
(二)课程体系。
理解课程体系的内涵就必须读对课程结构的含义加以解析。
“体系”是指若干事物互相制约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整体性;“结构” 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其关注点更倾向于组成整体的部分及部分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也正是整个原因,使得部分学者将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视为同一概念。
而课程结构指的是“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
” 2由此可以得出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
”3二研究生课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一)本质论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讨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通过与相近事物的比较,对事物进行把握。
这里,有学者通过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然后得出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41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目前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比较多的赞同是“通才”的教育,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定位在创造性人才,其本质的差别在于对创造力的培养。
专题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发展
专题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和发展(一)二、教材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经过(1)迪亚士:1487—1488年,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到达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2)达·伽马:1497—149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到达印度。
(3)哥伦布:1492—1493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4)麦哲伦: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率领船队向西航行到达南美洲。
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回到欧洲,完成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活动舞台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地理大发现”使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里斯本、安特卫普和伦敦等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2)引起“价格革命”:贵重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主势力衰落,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需要说明的是,西、葡王室将掠夺所得用于购买奢侈品,没有转化为资本积累,丧失了发展机遇,资本主义没有因此发展起来)。
(3)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欧洲同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联系日益加强,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美洲的烟叶、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各民族由分散、孤立的发展,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4)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5)有多重影响:对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意义。
第一,它是一条殖民掠夺之路,拉开了西方国家对外扩张之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巨大灾难;第二,它又是一条世界市场联系之路;第三,它还是一条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专题测验六一、判断题题目1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项:对题目2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选择一项:错题目33、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对题目44、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选择一项:对题目55、《北京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包括: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错题目66、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选择一项:对题目77、1952年10月26日,由西铺村23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集体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选择一项:错题目88、由于西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村民都比较穷,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和车辆,因此被人们称做“三个驴腿”穷棒子社。
选择一项:对题目99、1993年3月,作为“红色资本家”最典型代表的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
选择一项:对题目1010、在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于在1957年底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大部分指标,取得了工业建设的一大奇迹。
选择一项:对二、单选题题目111、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国家经营,使得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重新掌握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新政权提供了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课程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课程的几种定义并能对每一种定义方式进行评价,明确课程概念,能够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优缺点进行正确的评价,明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程的概念、明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目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3学时五、教学内容: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词源分析课程的概念或定义问题,是我们研究课程的出发点。
而课程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课程观念的变化,给课程下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课程认识的角度不一,课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时最早使用了“课程”这一称谓。
孔颖达用“课程”一词指“伟业”,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义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意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课程”的意义已极为相近。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课程”实际上是“学程”,只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没有教法的规定;而近代“课程”则与“教程”相近,注重的是教学的范围与进程,而且这种范围与进程的规定,又是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展开的。
鉴于目前课程过于“教程”化,其缺陷越来越明显,未来课程将向“学程”转化。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目前已有的课程定义繁多,几乎每个课程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界定。
对各种课程定义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若把各种课程定义加以归类,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定义,由来已久。
从我国古代设立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强调课程的知识累积与组织、保存功能。
这种观点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其影响也最为深广,它是比较符合广大民众和众多课程实践者的认识和理解,在我国现代课程实践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然而,只关注教学科目,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维度。
其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范围,远远超出了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
现在我国各地的课程改革,已把活动和社会实践列入正式课程,这说明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是不周全的,过于简单化。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即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以图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
相对前者来说,这个定义考虑得比较周全。
何谓“有计划”?人们对此的理解会有很大差别。
例如,有人认为这是指计划的书面文件,诸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教师备课的教案。
但有人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了仔细观察后认为,许多教学活动是基于非书面计划的东西来安排的。
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计划的东西比书面计划的东西范围要广得多。
但如果把非书面的计划也包括在内,那么课程的定义似乎又太泛了。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然而,研究表明,预期会发生的事情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
在课程实施中,预期的学习目标是由课程决策者制定的,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客观上是分离的,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
另外,把焦点放在预期的学习结果上,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
而研究表明,师生互动的性质、学校文化等隐形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4)课程即学习经验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
使课程由外在于学生的东西变成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东西,赋予学习过程以主动的意义,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经验本身是一个含义并不十分确定的概念。
它既可以指经历的过程,又可以指由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又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分)。
学生学习前已有自己的经验,学习的结果是获得经验,学习内容可以是别人的经验,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经验的过程。
因而,经验并不能很好地揭示课程的本质。
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学生个人的经验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有些学者认为,在任何社会里或任何文化条件下,课程都应当是那种文化的反映。
其理由是,学校教育工作是为年轻一代进行最有用的知识与价值的再生产;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工作在于把知识、技能和欣赏力变成课程,提供给儿童和青年。
这种课程定义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现存的社会结构,从而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
以为课程应该不加批判地再生产社会文化,实际上是以这一观念为前提的:社会现状已达到完满状态了,即认为社会文化的变革已不再需要了。
然而,现实的社会文化远非这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合理。
倘若教育者以为教育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和不公正永久化。
(6)课程即社会改造按照这种定义,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
按这种定义,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应关心、参与社会活动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然而,以为学校课程能起到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那也未免太天真了。
(三)课程定义辨析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出现的,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课程或教育问题。
每一种课程定义,都代表着人们对课程某一侧面认识的深化。
但又都有缺陷,未能准确概括出课程的本质内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类型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
目前,课程类型名目繁多,人们划分课程类别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在此我们只介绍以下几种有一定代表性的划分方法及其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方式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或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离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
学科课程中是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易于使各级学校的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知识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体系,如初中的物理、高中的物理直至大学的物理,实际上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连续系列。
学科课程易于保证所授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严密性。
同时,学科课程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教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借助课本往往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学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显要地位。
学科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绝对的权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第一,科目繁多的学科课程导致总体课程体系臃肿不堪,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二,学科课程以分门别类的方式组织和编排,而学生的现实生活却是完整的,这种课程上的人为的割裂,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第三,由于学科划分过细,造成知识面过窄,内容偏深偏难。
第四,各学科相互分离,彼此孤立,造成学习内容相互分离甚至脱节。
第五,具体的某门学科课程对于该学科的一位未来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缺乏联系。
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重视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需要与创造性,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
但是,不可否认,活动课程在实践中有很大弊端。
首先,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系统知识的忽略,在实践中走向“儿童中心主义”。
其次,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儿童思维能力和智力品质发展的忽略,走向“活动主义”。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以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
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2.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的影响虽然是无处不在的,但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也是有迹可寻的。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隐性课程不仅含有积极影响,而且也含有消极效果,有时与学校及社会的期望不一致,甚至与教育目标相违背。
这些非预期的效果时常影响教学的进展,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因而也会引起社会、家庭对此的关注。
所以,教师要逐步认识到这些非预期效果的存在,并自觉不自觉地对产生这些效果的影响予以剖析,使之向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向转化。
作为教师本人来说,也有责任注意分析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如行为举止、期望、态度、教学风格等。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根据课程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即是单门学科还是多门学科,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
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正因为如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占居显要位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
第一,分科课程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综合化趋势已日渐明显,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大量交叉学科,如果仍然固守分科课程的原有体系,必然会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膨胀。
第二,分科课程过于重视各门学科各自完整的内容体系,使得各学科之间界限分明,这就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