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备课方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主要涵盖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和用途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概念、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金属的冶炼原理及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冶炼过程。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铜、锌等金属样品,烧杯、试管等实验仪器。
2.教学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使学生对金属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金属性质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讲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冶炼原理及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的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金属及其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共分为四个部分:导入与探究、新课讲解、练习与巩固、拓展与应用。
在导入环节中,我们将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新课讲解环节中,我们将详细解析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讲解;练习与巩固环节则是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最后在拓展与应用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金属材料的更多应用领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2.了解金属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3.掌握常见金属的特点和应用,如铁、铝、铜等。
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金属的常见性质;2.能够分析金属的应用场景和原因;3.能够辨认常见金属,并了解其应用领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金属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应用;2.常见金属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形象化地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金属材料的更多应用领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问学生:“你知道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应用呢?为什么选择金属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找到相关的例子和原因。
2. 新课讲解2.1 金属的性质首先,我们将讲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使用电池和导线来演示金属的导电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兴趣,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特性和分类1.金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2.金属的分类及典型元素。
2.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1.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2.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金属材料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1.金属材料的环境问题。
2.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利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特性和分类。
2.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区分金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2.分析金属材料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提问:金属你们都接触过哪些?2. 学习金属的特性和分类(20分钟)教师介绍金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找出金属的典型元素。
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整理成笔记,并将笔记分享给其他同学。
3. 小组合作探究金属的分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典型元素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元素属于哪类金属,并总结其特点和用途。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和分享,最后汇报给全班。
4. 拓展延伸:金属材料的应用(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和讲解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复习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理解。
然后,讲解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并给予示范和实例。
2. 实践操作:制备金属材料(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实验。
每组制备不同的金属材料,并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金属材料制备方法的理解。
3. 实验总结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在金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关注生活→分析比较→归纳解释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难点: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三、教学模式探究式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金属材料一、金属1、性质①颜色②导电性③密度④熔点⑤硬度⑥延展性2、用途二、合金1、概念2、性质a、硬度b、熔点教学反思:本课题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内容琐碎,不易记牢。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采用图示法、表格法等,帮助学生梳理金属活动性顺序、合金性能与组成元素关系等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1.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梳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途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运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学习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反应规律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的物理性质: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合金:讲解合金的概念、性质及用途,分析常见合金的组成及优点。
4.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金属矿物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以及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2.金属的冶炼方法:湿法炼金、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腐蚀与防护措施。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硫酸、硝酸等。
3.课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腐蚀与防护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壶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让学生思考金属的来源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腐蚀现象,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知识回顾1. 金属的性质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物质。
金属的主要性质包括:•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
•导电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导热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热能可以在金属中迅速传导。
•延展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在拉伸的过程中不断延长。
•高熔点和高沸点: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较高,一般在室温下都是固态。
2.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金属元素多为固态,具有金属光泽。
•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正数。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除了溴和汞以外,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是气态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较差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通常形成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负数。
3.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 化合物通常具有离子结构,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 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 化合物的离子数目要求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使化合物整体电荷为零。
4. 金属材料的使用金属材料由金属制品和金属合金组成。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的特点包括: -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二、能力提升1. 快速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答案。
1.以下不属于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脆性2.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3.以下不属于非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不导电 C. 不导热 D. 脆性4.下列元素中,不是非金属的是: A. 氧 B. 汞 C. 碳 D. 溴2. 选择题从下列每组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我为学生布置一道关于金属的实践作业,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的金属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的成分和性质。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同时,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验、讨论、总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制饮料罐、铜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性?”以此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和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我根据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在讲解过程中,我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时,我还介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在反应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我为学生提供一些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交流,深入探究金属的性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让学生分别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性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我进行点评和补充,使学生对金属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开始时,我创设了一个与金属相关的生活情境,如修筑高速公路时使用的钢筋。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钢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它为什么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金属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及其特点;2.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3.学习金属材料的应用。
二. 教学重难点1.金属及其特点的理解;2.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的掌握;3.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的了解。
三.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黑板、粉笔、PPT。
四.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导入(10分钟)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会选择金属材料来制造这些物品?2.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给学生呈现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铜、铝等,并解释其特点和优势。
金属材料的特点包括: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延展性好、韧性好等。
2.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按照金属元素的类型:包括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按照金属材料的用途:包括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功能材料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进行讨论,例如铁的应用、铜的应用等。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讲解选定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包括该金属材料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第四步: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思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还有哪些其他的应用领域?2.练习题:在教材中找出相关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并及时进行批改和讲解。
第五步:总结归纳(5分钟)1.整理学生的笔记和讲义,进行总结归纳,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学到哪些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五. 课堂作业1.请学生准备一份关于金属材料的应用的小作文,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描述金属材料在某种特定场景中的作用和价值。
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的了解,并进行了拓展延伸和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知识目标1. 理解金属和金属元素的概念。
2. 掌握金属和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了解金属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并了解对金属的环境保护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金属和金属元素的概念。
2. 金属和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
3. 金属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金属的环境保护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和试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新知预测(10分钟)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金属和金属元素的概念。
3. 研究重点1(15分钟)介绍金属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铜器、铁器、金器等。
4. 研究重点2(20分钟)介绍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铝、钢铁、铜等。
5. 研究重点3(15分钟)介绍金属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如火法冶炼、电解法、化学还原法等。
6. 教学难点(15分钟)讲解金属的环境保护问题,如废弃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7. 实验环节(20分钟)进行金属的提取和纯化实验。
8. 总结(10分钟)通过板书、提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作业1. 阅读教材相应章节。
2. 完成课后题。
七、板书设计金属和金属元素---性质、应用---提取和纯化方法---环境保护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金属和金属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对金属的环境保护所需的措施。
通过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需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备课方案
第 1 页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铜)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5.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6.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2.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3.通过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锈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呈现学习情境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等内容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本单元金属材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合金的概念.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的视角上升到课题2学科的视角,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但条件不同,与酸反应但速率不同,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升到课题3社会的角度,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护、保护、回收等,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课题1金属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引入,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第二部分介绍合金,通过实验与讨论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很有前途的金属钛及新型高科技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金属材料对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表8-1、8-2,及实验8-1让学生知道合金的性能、用途的优越性.通过教材4页资料卡片及7页化学·技术·社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格、资源、资源、资源、是否美观、是否美观、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通过家庭小实验——淬火和回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也能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大量的照片、资料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保护环境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突出的三个知识点: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在金属资源的保护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探究与讨论”内容.【重点】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2.金属活动性顺序.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4.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2.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要让学生从金属的用途中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从耐高温、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应用,学习合金的知识;从日常所见的钢铁锈蚀现象学习金属的防护.通过本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训练,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在“课题1金属材料”的教学中,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而引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采用“基本问题驱动——对比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做出结论——解释基本问题”的探究形式,探讨“为什么目前纯金属只有90余种,但由这些纯金属按一定组成和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这一基本问题,使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的改变是其性能发生改变的重要依据.“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通过家庭实验粗略感悟不同金属活泼程度不同.再通过教师的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比较得出几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可以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借助第五单元学习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完成铁与硫酸铜、引导学生完成铁与硫酸铜、铝丝与硫酸铜、铝丝与硫酸铜、铜丝与硝酸银、铜丝与硫酸铝的实验.通过归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通过有关对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进行归纳,也可以结合课题2的复习和小结进行归纳“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通过展示金属矿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金属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形态.通过介绍我国冶铁的历史,引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冶铁原理以及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通过展示生锈的图片及铁的锈蚀条件探究实验(此实验要在课前一周准备),让学生感受到金属锈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然后由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从中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通过金属用途的图片及书中提供的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图片及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增强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自然过渡到如何保护和回收废旧金属.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讨论这一类计算题的解法时,关键是归纳出解题思路: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可以视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当堂讨论和评析一些错误的解法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本单元有一个实验和三个探究活动.教材5页实验8-1建议变成学生的活动探究实验(分小组).请学生根据给定的不同材料,分别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得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关于“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建议:课前发给每人一小条镁,让学生从家中找铝片、铜片和黄金(有条件)并用砂纸把金属打磨光亮(黄金除外),然后放在敞口的盒子中,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上课带来.通过不同金属光泽的变化,粗略感悟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再增补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建议教师来做,需要氧气的量很大,再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关于金属与酸的反应,要提醒学生,实验前要把几种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磨去,向装有金属的试管中倒酸时要注意加入金属的顺序,按铜➝铁➝锌➝镁顺序加入,这样更便于观察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铜树和银花的实验,老师要课前准备好,分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及反应的时间.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金属与酸及盐等物质接触(如船舶业、建筑业、家庭厨房中的金属锈蚀等)造成的锈蚀现象是不容忽略的.通过“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学生应能得出导致铁锈蚀的因素是:水、氧气同时存在.酸和氯化钠能使铁在氧气、水存在的环境中加速锈蚀.既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同时又体现出锈蚀的速度.课题1 金属材料 1课时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2课时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课时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1课时性质单元复习教案 1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化学的第八单元课题3,主要内容是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材通过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方法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金属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金属的冶炼方法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冶炼方法。
2.掌握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冶炼方法。
2.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冶炼方法,让学生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冶炼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材料的关注度。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金属的性质、腐蚀与防护、材料应用等重要知识点。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金属材料的应用方案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金属性质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果。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金属材料的应用情况,并进行汇报。
3.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如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环保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等,为学生提供反馈意见。
4.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铜壶、铁锅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对金属有哪些了解?金属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储备。
3.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金属和金属材料”,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2.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3.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如合金、复合材料等,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备课方案-学习文档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铜)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5.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6.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2.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3.通过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锈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呈现学习情境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等内容.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本单元金属材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合金的概念.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的视角上升到课题2学科的视角,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但条件不同,与酸反应但速率不同,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升到课题3社会的角度,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护、保护、回收等,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课题1金属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引入,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第二部分介绍合金,通过实验与讨论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很有前途的金属钛及新型高科技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金属材料对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表8-1、8-2,及实验8-1让学生知道合金的性能、用途的优越性.通过教材4页资料卡片及7页化学·技术·社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通过家庭小实验——淬火和回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也能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大量的照片、资料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保护环境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突出的三个知识点: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在金属资源的保护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探究与讨论”内容.【重点】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2.金属活动性顺序.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4.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2.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要让学生从金属的用途中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从耐高温、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应用,学习合金的知识;从日常所见的钢铁锈蚀现象学习金属的防护.通过本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训练,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在“课题1金属材料”的教学中,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而引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采用“基本问题驱动——对比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做出结论——解释基本问题”的探究形式,探讨“为什么目前纯金属只有90余种,但由这些纯金属按一定组成和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这一基本问题,使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的改变是其性能发生改变的重要依据.“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通过家庭实验粗略感悟不同金属活泼程度不同.再通过教师的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比较得出几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可以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借助第五单元学习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完成铁与硫酸铜、铝丝与硫酸铜、铜丝与硝酸银、铜丝与硫酸铝的实验.通过归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通过有关对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进行归纳,也可以结合课题2的复习和小结进行归纳.“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通过展示金属矿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金属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形态.通过介绍我国冶铁的历史,引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冶铁原理以及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通过展示生锈的图片及铁的锈蚀条件探究实验(此实验要在课前一周准备),让学生感受到金属锈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然后由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从中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通过金属用途的图片及书中提供的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图片及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增强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自然过渡到如何保护和回收废旧金属.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讨论这一类计算题的解法时,关键是归纳出解题思路: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可以视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当堂讨论和评析一些错误的解法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本单元有一个实验和三个探究活动.教材5页实验8-1建议变成学生的活动探究实验(分小组).请学生根据给定的不同材料,分别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得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关于“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建议:课前发给每人一小条镁,让学生从家中找铝片、铜片和黄金(有条件)并用砂纸把金属打磨光亮(黄金除外),然后放在敞口的盒子中,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上课带来.通过不同金属光泽的变化,粗略感悟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再增补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建议教师来做,需要氧气的量很大,再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关于金属与酸的反应,要提醒学生,实验前要把几种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磨去,向装有金属的试管中倒酸时要注意加入金属的顺序,按铜➝铁➝锌➝镁顺序加入,这样更便于观察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铜树和银花的实验,老师要课前准备好,分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及反应的时间.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金属与酸及盐等物质接触(如船舶业、建筑业、家庭厨房中的金属锈蚀等)造成的锈蚀现象是不容忽略的.通过“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学生应能得出导致铁锈蚀的因素是:水、氧气同时存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word单元教案
教案教案课题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教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衔接生活小知识活动与探究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速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有何现象①学生讨论并填写表格并交流: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回顾、交流【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新课引入】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设问】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我所知道的金属…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学生回答、交流】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集体备课教案电子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第1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示常见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铜丝、水龙头、金银首饰等)和投影彩色图片(如高压锅、马踏飞燕、河北沧州铁狮子等)。
【提出问题】以上这些实物和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实物和图片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金属有哪些共性和个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交流回答】1.以上实物及图片分别是由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制成。
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三种金属为:铁、铝、铜。
2.曲别针主要利用铁的韧性较好;铜丝主要利用铜的延展性好;高压锅主要利用铝的导热性好;金银首饰主要利用其漂亮的金属光泽。
3.金属的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④有延展性。
4.金属的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金是黄色、铁粉是黑色;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差别。
【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P3表8-1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交流回答】1.铁的硬度大于铝,若菜刀、镰刀用铝制,容易卷刃;而锤子用铝制,易变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说课稿
2.小组讨论:针对金属材料的分类、应用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习题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金属的性质、金属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4.研究报告:让学生选择一种金属材料,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板书主要内容:
-金属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
-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
-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如铝合金、不锈钢等)
-金属的冶炼方法和防护措施
2.板书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关键词表达知识点,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重点,便于复习和回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情境: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如手机、自行车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为什么能广泛应用,从而引出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的话题。
2.问题驱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金属会生锈,而有些金属却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究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的防护措施。
(3)掌握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和金属防腐蚀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对金属性质、金属材料等方面的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认识到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二)学习障碍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备课方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资料1.认识金属的物理特色,能划分常有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资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常有的金属(铁、铝、铜 )与氧气的反响 ;初步认识常有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响 ,能用置换反响解说一些与平时生活相关的化学识题 ;能用金属活动性次序对相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的判断 ,并能解说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知道一些常有金属(铁、铝 )等矿物 ;认识从铁矿石中将铁复原出来的方法.4.认识常有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 ,认识加入其余元素能够改进金属特征的重要性 ;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 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5.会依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响物或生成物进行相关计算.6.认识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备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1.经过对生活中常有的一些金属资料选择的议论指引学生从多角度剖析问题.2.经过金属活动性次序研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1.经过平时生活中宽泛使用金属资料等详细案例,认识金属资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亲密关系.2.指引学生主动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育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3.经过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 .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欠缺的危机意识 .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旁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响(置换反响等 )、金属活动性次序及相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环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锈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表现学习情境和素材,重申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守信息,重申学生经过研究性学习获取知识.本单元是教材中初次出现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等内容.经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必定的认识,对化学实验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必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 ,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研究学习的方法.本单元金属资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习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落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所以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合金的概念.经过课题 1 的学习 ,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从生活的视角上涨到课题 2 学科的视角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不一样金属与氧气反响但条件不一样 ,与酸反响但速率不一样 ,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次序 . 进一步培育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 .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涨到课题 3 社会的角度 ,从平时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备、保护、回收等,让学买卖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资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题 1 金属资料” 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很多平时生活用品是用金属资料制成的引入, 说明金属资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并要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由学生依据金属的性质议论其用途,最后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第二部分介绍合金 , 经过实验与议论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别,并依据这些差别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宽泛的结论 .为拓展学生视线 ,教材还特地介绍了很有前程的金属钛及新式高科技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教师应充足运用这些资料. 在教课过程中经过展现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感觉金属资料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金属资料对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经过表 8-1、8- 2,及实验8-1 让学生知道合金的性能、用途的优胜性.经过教材 4 页资料卡片及 7 页化学·技术·社会加强学生的求知欲念 .经过互动议论 , 让学生理解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可能否是独一的决定要素,还要考虑价钱、资源、能否雅观、使用能否便利 ,以及废料能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要素. 经过家庭小实验——淬火和回火 ,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详细内容主要有常有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响的定义.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 , 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为完好. 它重视于对金属活动性次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次序解说一些与平时生活相关的化学识题,使学生在获取悉识的同时 ,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也获取提升,并且学好本课题也能为此后学习酸、碱、盐打下优秀的基础.“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大家熟习了金属和金属资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经过引入大批的照片、资料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状况、铁的冶炼、相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责问题计算、金属的腐化和防备等 ,既有知识、技术方面的内容 ,又有保护环境意识和节俭资源意识等感情领域的内容 .突出的三个知识点: 铁的冶炼、相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责问题计算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在金属资源的保护这一知识点中,要点是相关铁的锈蚀以及防备的“研究与议论”内容.第1页/共3页【要点】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2.金属活动性次序.3.相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责问题计算.4.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备,培育学生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次序的初步研究 .2.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备举措的初步研究.3.相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责问题计算.要注意从平时生活和生产中选用学生熟习的素材,要让学生从金属的用途中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从耐高温、高强度金属资料的应用 ,学习合金的知识 ;从平时所见的钢铁锈蚀现象学习金属的防备.经过本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锈蚀和防备研究性实验的学习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教课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术训练 ,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在“课题 1 金属资料”的教课中,课前能够安排学生采集一些常有的金属资料,由实物或事实下手 ,使学生认识金属资料与平时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从而引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课.采纳“基本问题驱动——对照实验——采集整理数据——剖析做出结论——解说基本问题”的研究形式,商讨“为何当前纯金属只有 90 余种 ,但由这些纯金属按必定构成和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这一基本问题 , 使学生认识物质构成的改变是其性能发生改变的重要依照.“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可采纳以下的教课过程和手段:经过家庭实验大略感悟不一样金属开朗程度不同.再经过教师的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焚烧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比较得出几种金属的开朗性次序 .经过学生的活动与研究,指引启迪学生学习研究问题能够经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教师要指引学生做好实验 ,借助第五单元学习的铁与硫酸铜反响的知识,指引学生达成铁与硫酸铜、铝丝与硫酸铜、铜丝与硝酸银、铜丝与硫酸铝的实验.经过概括上述化学反响方程式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类型特色,得出置换反响的观点 ,并经过相关对习题的议论和剖析,让学生感觉金属活动性次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并知道金属活动性次序能够作为相关金属可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响等的判断依照.能够经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议论和剖析进行概括,也能够联合课题 2的复习和小结进行概括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经过展现金属矿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金属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形态.经过介绍我国冶铁的历史 ,引出与生产实质相联系的冶铁原理以及含杂质物质的相关计算.能够联合地理课的相关内容 ,鼓舞、发动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相关的文字描绘等,可在课内外沟通 .经过展现生锈的图片及铁的锈蚀条件研究实验(此实验要在课前一周准备),让学生感觉到金属锈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鼓舞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 ,同时做好察看记录 . 而后由小组汇报实验状况 ,以及研究的结果 ,并从中指引学生剖析概括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经过金属用途的图片及书中供给的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图片及其余门路获取的资料和教师供给的图片,加强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 .自然过渡到怎样保护和回收废旧金属.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责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质生产中拥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议论这一类计算题的解法时 ,要点是概括出解题思路 : 即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 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能够视状况进行讲堂练习,当堂议论和评析一些错误的解法以及出现错误的原由,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单元有一个实验和三个研究活动.教材 5页实验 8-1建议变为学生的活动研究实验(分小组 ). 请学生根据给定的不一样资料 ,分别进行研究活动 ,最后小组沟通报告得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对于“研究金属活动性次序” 的实验建议 : 课前发给每人一小条镁,让学生从家中找铝片、铜片和黄金 (有条件 )并用砂纸把金属打磨光明 (黄金除外 ),而后放在敞口的盒子中 ,每日察看并做好记录 , 上课带来 .经过不同金属光彩的变化 ,大略感悟不一样金属的活动性差别.再补充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焚烧的实验 ,建议教师来做 , 需要氧气的量很大,再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金属与酸的反响,要提示学生 ,实验前要把几种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磨去,向装有金属的试管中倒酸时要注意加入金属的次序,按铜? 铁? 锌? 镁次序加入 ,这样更便于察看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铜树和银花的实验 , 老师要课前准备好 ,分组实验时要提示学生注意除掉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及反响的时间.平时生活及生产中金属与酸及盐等物质接触(如船舶业、建筑业、家庭厨房中的金属锈蚀等)造成的锈蚀现象是不容忽视的 .经过“研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学生应能得出致使铁锈蚀的要素是:水、氧气同时存在.酸和氯化钠能使铁在氧气、水存在的环境中加快锈蚀.既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同时又表现出锈蚀的速度.课题 1金属资料 1 课时第2页/共3页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 2 课时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课时实验活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1 课时性质单元复习教课设计 1 课时第3页/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和合金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掌握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
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2.知道铁的冶炼原理、了解冶炼金属的方法、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混合(熔合)”在改善物质的性能、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意义。
2.继续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生活常识与化学的密切相关,让学生体验“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的应用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大屏幕: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配音:椭圆形的“鸟巢”是由钢结构编织而成的巨型建筑,“鸟巢”身上的金属构件和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等,都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鸟巢”自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避雷网,能把雷电迅速导入地下。
所选用的钢材--Q460钢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低温性、抗腐蚀性、可焊性等特点,并且受力强度大。
它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在国内建筑上首次使用的高科技钢材.奥组委有关人士表示,奥运场馆建设的用钢量虽然减少,但其安全性反而更有保障,这是因为钢材中添加了钒氮合金、钒铁等添加剂后,钢材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增强了。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钢是如何获得的?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学生活动:看图片,猜想,思考回答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新授:一.铁的冶炼教师活动:把铁从这些铁矿石(大屏幕)中提取出来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回答这是某活动小组探究用CO还原赤铁矿炼铁的原理,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屏幕显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用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铜)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5.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2.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
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锈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呈现学习情境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等内容.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本单元金属材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合金的概念.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的视角上升到课题2学科的视角,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但条件不同,与酸反应但速率不同,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升到课题3社会的角度,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护、保护、回收等,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题1金属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引入,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第二部分介绍合金,通过实验与讨论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
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很有前途的金属钛及新型高科技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金属材料对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表8-1、8-2,及实验8-1让学生知道合金的性能、用途的优越性.通过教材4页资料卡片及7页化学·技术·社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通过家庭小实验——淬火和回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也能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大量的照片、资料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保护环境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突出的三个知识点: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在金属资源的保护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探究与讨论”内容.
【重点】
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4.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难点】
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要让学生从金属的用途中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从耐高温、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应用,学习合金的知识;从日常所见的钢铁锈蚀现象学习金属的防护.通过本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训练,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课题1金属材料”的教学中,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而引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采用“基本问题驱动——对比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做出结论——解释基本问题”的探究形式,探讨“为什么目前纯金属只有90余种,但由这些纯金属按一定组成和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这一基本问题,使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的改变是其性能发生改变的重要依据.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通过家庭实验粗略感悟不同金属活泼程度不同.再通过教师的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比较得出几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可以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借助第五单元学习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完成铁与硫酸铜、铝丝与硫酸铜、铜丝与硝酸银、铜丝与硫酸铝的实验.通过归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通过有关对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进行归纳,也可以结合课题2的复习和小结进行归纳.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通过展示金属矿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金属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形态.通过介绍我国冶铁的历史,引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冶铁原理以及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通过展示生锈的图片及铁的锈蚀条件探究实验(此实验要在课前一周准备),让学生感受到金属锈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然后由小组汇报
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从中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通过金属用途的图片及书中提供的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图片及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增强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自然过渡到如何保护和回收废旧金属.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讨论这一类计算题的解法时,关键是归纳出解题思路: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可以视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当堂讨论和评析一些错误的解法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单元有一个实验和三个探究活动.教材5页实验8-1建议变成学生的活动探究实验(分小组).请学生根据给定的不同材料,分别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得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关于“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建议:课前发给每人一小条镁,让学生从家中找铝片、铜片和黄金(有条件)并用砂纸把金属打磨光亮(黄金除外),然后放在敞口的盒子中,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上课带来.通过不同金属光泽的变化,粗略感悟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再增补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建议教师来做,需要氧气的量很大,再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关于金属与酸的反应,要提醒学生,实验前要把几种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磨去,向装有金属的试管中倒酸时要注意加入金属的顺序,按铜➝铁➝锌➝镁顺序加入,这样更便于观察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铜树和银花的实验,老师要课前准备好,分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及反应的时间.
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金属与酸及盐等物质接触(如船舶业、建筑业、家庭厨房中的金属锈蚀等)造成的锈蚀现象是不容忽略的.通过“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学生应能得出导致铁锈蚀的因素是:水、氧气同时存在.酸和氯化钠能使铁在氧气、水存在的环境中加速锈蚀.既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同时又体现出锈蚀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