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
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的动因、战略与竞争力角度进行分析,动因解释为何“走出去”,什么促使企业选择国际化,适当的战略使企业成功“走出去”,也决定了其国际化的过程,“走出去”后,企业要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成功“走下去”。
动因、战略与竞争力相互联系,动因影响战略,战略影响竞争力,竞争力反过来又作用于动因。
然而最有代表性的是“渐进式”模式,例如华为的国际化。
华为成立于1988年,产品和服务涵盖移动、核心网、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
1996年实施国际化战略,其产品与服务现应用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超过10亿用户。
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2007年,华为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72%,从这个指标评价,华为是个真正国际化的公司。
因此,华为国际化的难度也是所有国内企业中最大的。
”然而,华为面临这“最大的难度”却取得了巨大成绩。
华为国际化的过程和成功的原因,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也是本文选择华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二、华为国际化动因国际化动因分为国际化需要、国际化机遇和国际化能力三个方面。
他们认为国际化需要是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会迫使企业管理者思考国际化问题,有意识地识别和挖掘国际化机会,而国际化能力制约或影响企业国际化需要的满足以及对国际化机遇的开发,进而影响到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此外,本文认为国际化动因分析还应涉及企业领导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
企业是通过企业家的眼光来看待和解释环境,企业家在对技术深化、国内外市场态势、公司愿景、战略逻辑、管理过程等方面的环境扫描的基础上,挖掘国际市场的商机和成长性资源,敏锐地捕捉机会窗口并以适当的方式实施国际化战略。
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维度、风险偏好程度、长期导向还是短期导向均影响着企业是否做出国际化的决策。
第三节 跨国公司理论
3. 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跨国公司的起步阶段, 但是其发展中国家的特性决定了其跨国公 司的发展可能有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模式, 因此,本章分析了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理论,力求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术语
1. 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2. 垄断优势(Monopoly Advantage) 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4. 寡占反应(Oligopolistic Reaction) 5. 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在拉奥看来,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 有以下四个因素:
1.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 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 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在拉奥看来,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 有以下四个因素:
威尔士认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2、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于国 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要而建立。根据威尔 士的研究,以民族为纽带的对外投资在印 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 湾、香港的投资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威尔士认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四)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人均GNP处于400-1500美元之间,处 于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市 场有所扩大,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因而区位优势较 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迅速增加,但由于这些国家企 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然十分有限,对外直 接投资刚刚起步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 于这一阶段。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跨国经营是许多企业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效,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跨文化管理是跨国企业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手段,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文化尊重意识、全球本土化策略、建立融合性的企业文化等策略进行跨文化管理,实现其全球化经营战略。
标签:文化冲突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国际化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跨国经营,企业可以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
跨国企业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中,必然遇到文化冲突,能否通过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处理文化冲突,提高跨国企业的运营效率,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
一、跨国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人类学家泰勒把文化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认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我们把文化界定为一定地域的人们在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心理模式,是由特定的群体成员共同形成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基础。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个企业工作,以及企业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展开经营,使得跨国企业成为多种文化碰撞冲突的交汇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会导致文化冲突。
1.管理者的文化优越感和文化中心主义态度由于对其他文化的不了解或缺乏文化平等意识,人们就会认为自己拥有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比其他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正确,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较其他文化优越,这种以自己所处的文化为最好的文化的态度,就是文化学上的文化中心主义。
具有文化中心主义态度的管理者,会用自己的文化和行为方式为标准,衡量其他文化的优劣,坚持用自我为中心的管理观对待与自己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员工,他的行为会被当地人视为态度傲慢甚至怀有敌意,由此可能遭到员工的抵制并引发冲突。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习题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习题一、填充题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________。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方式。
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_为主。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界80年代,随着_______ 、_______的不断深化以及_______ 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经济活动主体。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 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_ 到_______ 的过程。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9._______ 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10.卡乌斯基尔曾经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_______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_______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12.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_ 阶段。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__ 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 ,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14.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渐进性,如乔纳森和范赫尼所言,既体现了国际化经营中的_______ ,也同时体现了企业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以降低“心理距离”的重要性15.国际经营所面对的环境的_______ 和_______ 往往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地理范围和目标市场的扩大而愈趋扩大。
西方FDI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FDI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作者:卢勇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24期◆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爆发式增长,对外投资中存在的投资主体错位、投资产业缺乏比较优势、投资区位不合理、投资效益较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西方FDI理论虽然比较成熟,为中国的FDI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但由于中国特殊的转轨经济体制,使西方基于市场体制的FDI理论作用有限,只有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丰富FDI理论,才能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
关键词:FDI理论技术进步评述借鉴西方FDI理论的发展及其分类跨国公司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工业化的成果之一,因此,最先研究西方跨国公司理论和研究最全面的都是西方学者。
在一百多年的跨国公司理论研究中,西方学者积累了丰富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跨国公司的跨国动因、环境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垄断优势理论海默(1960)开创性地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垄断理论应用于分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认为,必须放弃对传统国际资本移动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从不完全竞争来进行研究。
所谓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产品差别,以及由于政府课税、关税等限制性措施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正是垄断优势构成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西方学者在海默、金德尔伯格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
约翰逊指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在直接投资中,子公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利用总公司的知识资产,而当地企业为获取同类知识则要付出全部成本。
凯夫斯(R.E.Caves)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利用其技术优势使产品发生异质化,产品的异质化使得跨国公司保持了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其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参考答案答案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参考答案答案参考答案1、跨国公司对世界、对母国、对东道国的影响?1.对整个世界的影响(1)跨国公司推动资本、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2)跨国公司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3)跨国公司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4)跨国公司推动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5)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并且,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2.对母国的影响利益:(1)提高技术成果的产出;(2)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3)获取创造性资产;(4)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危害:(1)加快成熟产业的衰退,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2)可能加剧本国的失业。
3.对东道国的影响:利益:(1)获得建设资金;(2)有助于接触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解决就业问题;(4)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危害:(1)加剧污染;(2)自然资源可能被掠夺性开发;(3)危害产业安全。
2、跨国公司管理与国内公司管理有何联系和区别?1.相同点:自然属性2.不同点:(1)环境异质性;(2)潜在市场规模更大。
3.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理论贡献与不足?主要观点:(1)竞争市场和特定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2)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企业没有必要对外直接投资;(3)如果企业没有特定优势,那么,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4)企业必须依靠特定优势,以克服国外劣势,在东道国取得竞争优势。
贡献:区分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首次正式地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不足:(1)无法完整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2)优势的跨国转移经常困难重重。
(3)建立在时间压缩不经济性基础上的能力很难被模仿、移植。
(4)具有社会复杂性的资源较难转移、培育。
4、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与不足?主要观点: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
这些中间产品,不只是半成品、原材料,更为重要的是专利、专用技术、商标、商誉、管理技能和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
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文化,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广大方面。
同时,文化又是一种积淀物,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
这些共同接受并采用的言行模式和沟通体式,使我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生活于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受到一定地理环境限制的社会之中。
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
伦理准则与伦理规范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反映。
文化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并且渗透在各个方面。
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文化的若干方面决定的,称为“文化倾向”。
文化倾向一般涉及七个方面:世界观、人性观、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空间观和时间观。
一种文化的倾向决定了其独特的感知、语言过程与非语言过程的编码与解码。
只有理解此文化、谙熟其伦理的人才能解读。
其中“大,并“听西方人所指的“民族主义敏感性”暗示中国人狭隘的沙文主义与本民族中心主义。
但考虑到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与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所受的列强欺侮史,虽然中国人的这种感情性反应也确有一些消极、片面的成分,但其主流仍然是积极的。
外商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时,其产品与言行都不能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了国家的形象与根本利益,他们最终会放弃纯粹经济方面的小利益。
这一点,从中国人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所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中可见一斑。
2.人性观——小生产者心态(Petty producers’mentality)人性观是对人内在性格以及人的本性是否可以改变的一个总的看法。
它反映的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基本看法——我是谁?人的本性的价值取向基本也可归纳为三类:“性善论”、“性恶论”与“中性论”。
在人性观方面,中国的儒家文化基本上是以性善论为前提的,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但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逐步推行,中性论与性恶论的市场面越来越大。
性善论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社会重人治而轻法制。
有过涉外经历的人士都有一个共同感叹:在外国,人与人之间表现出的首先是信任,然而,在中国表现出的首先是怀疑。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习题一、填充题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_______。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方式。
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_为主。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_______、_______的不断深化以及_______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程。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10.卡乌斯基尔曾经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_______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_______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12.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_阶段。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__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14.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渐进性,如乔纳森和范赫尼所言,既体现了国际化经营中的_______ ,也同时体现了企业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以降低“心理距离”的重要性。
经济地理学跨国公司区位习题与答案
1、产品周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者( )于1966年提出的。
A.弗农B.科斯C.邓宁D.拉格曼正确答案:A2、折衷理论是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于1977年提出的。
A.弗农B.邓宁C.科斯D.刘易斯正确答案:B3、产品周期理论将产品的发展分为( )等阶段。
A.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B.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新产品阶段C.试制品阶段、新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D.试制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正确答案:A4、跨国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大多是()。
A.主要大都市区B.特色小镇C.首都D.大中城市二、多选题1、折衷理论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 ),才会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区位优势D.外部化优势正确答案:A、B、C2、下列关于Uppsala模型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开展国际化一般会经历偶然的出口、代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机构、海外直接生产等阶段B.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企业的国际化扩展是一个逐步缩小“心理距离”的过程D.是在分析瑞典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正确答案:A、B、C、D3、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一般包括()。
A.趋于经济中心区B.邻国边界区C.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D.无特殊要求正确答案:A、B、C4、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包括()。
A.便利的交通运输B.及时的信息获取C.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D.自然环境优越正确答案:A、B、C5、在下述关于跨国公司总部区位变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B.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C.在都市内,存在公司总部由市中心区外移现象D.很少变动正确答案:A、B、C6、跨国公司R&D对区位条件的要求一般包括( )。
A.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B.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C.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D.接近于高水平大学正确答案:A、B、C、D7、跨国公司R&D机构区位选择多是( )。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传统理论文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跨国公司在生产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例举了邓宁、维农和小岛清等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十分活跃。
为了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以邓宁(dunning)、维农(vernon)和小岛清(kojima)等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1.国际投资折衷理论在邓宁的国际投资折衷理论主要由oil(ownership-internalization-location)范式构成。
区位(location)优势属于东道国优势,跨国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区位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地理位置等;另一是由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oil范式中的另两个要素是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前者指跨国公司本身所拥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是跨国竞争力的根本源泉。
后者指跨国公司通过内部交易替代外部市场交易所带来成本节约和效率提高,这是跨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相对于其他跨国经营形式的优势。
邓宁认为只有当内部化了的所有权优势与区位优势同时存在时,才会产生跨国直接投资行为(表一):注:?%h表示厂商具有该优势;?妆硎境?具体来说,区位优势主要取决于:1)劳动成本由于国际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因而导致各国实际工资成本存在差异。
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时,必然优先考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特别是当产品技术已经标准化以后,跨国公司更倾向于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
2)市场购销因素东道国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竞争程度等市场购销因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化时代,全球经济增长的桎梏是来自于需求,而不是供给。
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流量研究的综述
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流量研究的综述摘要:贸易引力模型是研究国际双边贸易流量的重要工具,研究发现,除了一般的影响因素外,制度以及文化等因素对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国外学者最先用文化的形式表示距离研究它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距离对fdi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上,国内学者对文化距离与贸易的研究尚不多见。
关键词:文化距离;国际贸易流量;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33-01一、贸易引力模型的新应用国际双边贸易流量研究是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却很难解释影响国际贸易流量大小的因素。
jinbergen(1962)最早将引力模型的原理引入到国际贸易流量的研究当中,用来说明国家间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弥补了这一不足。
此后贸易引力模型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他们以该模型为基础不断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模型,利用改进了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量和流向作了大量的实证分析。
研究者采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时发现,除了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汇率、地理距离等一般因素会影响贸易流量外,贸易成本、民主因素、制度因素以及文化因素也对贸易流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流量的研究文化距离是指文化中存在的无形的“距离”,是一种差异,一种相对的概念,没有好坏和优劣之分,它对国家贸易流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用文化形式表示距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研究集中在文化距离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关系上,engwall&wallenstal (1988)、benito&gripsrud (1992)、barkema&pennings (1996)、child&wong (2002)、mitra&golder (2002)等学者将文化距离(cultural distance)视为一种影响fdi流向和投资方式的因素做研究,czinkota&ursic (1987)、dow (2000)、ellis (2000)等也用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作为影响因素研究出口贸易,这些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对立观点:在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时,(1)高文化距离与选择高控制模式(独资)相关;(2)高文化距离偏向于选择分享的控制模式(合资)。
跨国公司区域战略研究综述
种 导 向 : 本 国 中心 主 义 ( 母 国导
,
多 中心 主 义 ( 东 道 国 导 向 ) 和 全 球 中心 主 义 ( 全 球 导 向 )
、
并 阐 述 了 这 些 导 向 如 何影
P
e r
响跨 国 公 司 的 经 营 哲 学 了第 四 个 导 向
Oh
m a e
, ,
决策过程
,
,
R A
u
g
m a n a w
a
(2 0 0 0
)
认为 提出
}
即 使 是 在 全 球都有 业 务 的 公 司
也 以 区 域 为 基 础 进行 管 理
、
。
L
e
h
r e r
&
、
s a
k
(1 9 9 9 )
,
区 域 战 略 和 组 织 的 发 展 是 因为全 球 规 模 经 济 的 限 制
“
贸 易集 团 的 形 成
降低 成 本
,
从 而 获 得成
本方 面 的 竞争 力 ;而 当地 化 战 略有 助于 跨 国 公 司 灵 活 地根 据各 国 的 特 点对 当地 顾 客 的 需 要做 出快 速
,
。
在 全 球化随 着 区域 经 济
一
体化 的发
、
展
,
有 关 跨 国 公 司 区 域 战 略 的 研 究 正 在 逐 步兴 起
的 远 距 离 管 理 日益 便 捷 ,从 而 也 促 进 了 区域 化组 织 和 跨 国 公 司 区 域 战 略 的 涌现 ( ght Enr i 2 0 。】 [ 0 2) S h te (9 8 认 为 ,跨 国公 司区域 化 战 略的 驱动 力 既有 内部 的 ,又有 外部 的 :外部 压 力 c u t 19 )
国际企业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国际企业管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青岛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国际企业狭义概念要求国际企业经营的国家或地区达到2个及以上。
()参考答案:对2.国际企业的全球性是指企业应具有一个统一协调的决策控制中心。
()参考答案:错3.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要素包括:()参考答案:资本;技术;商品;人才4.()是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标志。
参考答案:贸易系数5.美国前特朗普总统在世界上搞“退群”、“砌墙”等行动是一种反全球化行为。
()参考答案:对6.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绩效指数比较高,因为中国对外投资数排名世界首位。
()参考答案:错7.公司语言和沟通方式的国际性、无障碍性属于企业国际化的行为特性标准。
()参考答案:对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参考答案:国外投资设厂9.反映一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不包括()参考答案:国际采购规模10.下列属于市场国际化战略模式的做法是()参考答案:并购或合资整合品牌的合并成长模式;收购获得海外品牌的借船出海模式;新建海外企业的安营扎寨模式11.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包括()参考答案: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技术寻求型;成本寻求型第二章测试1.()根据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时期,对应企业国际经营的。
参考答案:对外直接投资阶段;标准化生产阶段;本国生产阶段;产业转移阶段2.发展中国家企业依靠()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答案:成本优势3.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的基础上。
参考答案:比较利益4.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各国应该出口能够利用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利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这是()的观点参考答案:要素禀赋论5.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需要同时具备()参考答案: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6.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受到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的直接影响,这四个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某行业中促进或抑制竞争优势的环境,这四个因素分别是()参考答案: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性和支持性产业7.国际企业将原材料、知识、信息、技术、管理等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而企业进行内部化的能力则是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之一。
文化差异对FDI进入模式的影响综述
目前 ,国外 在研 究文 化差 异对 国际进入 模式 的 影 响上 ,主要 以发 达 国家跨 国企业 为样 本 。而 国 内 研究 多 为定性 分析 或 对外 资进 入模 式 的影 响 因素 进
行分 析 ,并 没有将 文化 差异 对 中国企业 国际市场 进 入模 式 的影 响进行 深入 系统 的分析 ,更 没有 考虑 到
一
制模 式 的偏好 越 大 。一 般认 为 ,跨 国经 营的 困难要
远 甚于 国 内经营 ,因为跨 国企业 要 不可避 免地 面对
致 的 。鉴 于 以上 分歧 ,有 必要 对 它们 之 间的关 系
由于语 言 、传 统 习惯 、政治 和市 场体 系差 异而 带来 的风险 与不 确定性 。如 当 目标 国风 险较大 时 , 胯 国 公 司会 限制其 资 源投入 ,企 业会 偏好 低 资源投 入 的 进 入模 式 ,以 降低 风险 带来 的冲击 ( K i m&
( 1 9 8 6 )认 为 ,文 化差 异 增 加 了低 控 制 模 式 下 的 内 部 不确 定性 ,从 而 产生 高额 的交 易成 本 ,如增 加 与 合 作方 信 息交 流 的成 本 、监督 合作 方 的成 本 、控制
瑞 典跨 国公 司 的案 例研 究 发 现, 跨 国公 司在 进 入 国 外 市 场 时 的模 式 选 择 往 往 受 到 “ 心 理距 离 ” ( p s y . c h i c d i s t a n c e )的 影 响 。 心 理 距 离 阻 隔 了跨 国 公 司
国跨 国公 司选 择 了合资 方式 。 K o g u t &S i n g h( 1 9 8 8 )对 2 2 8 项 进 入 美 国 的直 接投 资 的研究 也表 明 ,文化 差异 与选择 建立 合 资企 业 的可能 性之 间存 在着 显著 的正相 关关 系 。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综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逐渐被人所认识,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这些理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中国传统的直接投资理论是建立在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强调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垄断优势。
因此这些理论特别适合解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行为。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并对传统的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与动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大批新的直接投资理论纷纷涌现。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邓宁(Dunning)的投资发展阶段论、威尔斯(L·T·W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坎特威尔(Cantwell)和托兰惕诺(Tolentino)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和拉奥(S·Lall)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不仅取决于其O.I.L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且其净对外直接投资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
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区分了五个经济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美元以下。
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缺乏足够的区位优势及所有权优势,只有少量的外来直接投资,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其净对外直接投资额等于零或是接近于零的负数。
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2000美元之间。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进,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加大。
外国对本国的投资量有所增加,本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出现,但投资水平仍然很低,净对外直接投资仍呈负数增长。
我国酒店业基于市场的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我国酒店业基于市场的跨国经营模式研究摘要:过去十年间,中国早已成为世界性市场,而我国酒店行业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找到自我角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本文基于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酒店跨国经营初期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并就跨国经营发展提出见解,从而有效提升我国酒店跨国经营能力。
关键词:跨国经营跟随策略嵌入式策略联盟酒店行业在实行跨国经营模式选择时,需要考虑两点:复杂性:环境差异不仅涉及本国环境,而且涉及国际环境和东道国环境;战略的应变性:这是由跨国经营环境因素复杂多变而造成的。
对于以上两点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策略。
基于市场环境下我们将跨国经营策略分为以下四种,并加以分析。
一、我国酒店跨国经营中旅游市场的跟随策略酒店行业跨国经营初期,首先面临的是异国环境的巨大差异给企业带来经营负担,这要求酒店必须能够找到稳定的需求以便迅速占领市场适应环境。
而最有可能获得的稳定需求是来自原有客户以及同一文化背景的消费人群。
前人理论中用“心理距离”这一概念来分析企业选择海外市场的先后顺序,在现实的酒店跨国经营中,首先会选择市场条件与母国相同的国家,因为文化上的认同性可以使企业迅速融入经营环境中,同时能使企业在失去市场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与中国心理距离较近国家主要包括日韩、东南亚等诸国、港澳台地区。
我国酒店行业在跨国经营中很自然的表现出“市场跟随”的特征。
在过去的调查中显示,我国酒店跨国经营中有96%的采取市场跟随策略。
这一策略大大降低了酒店异国经营的风险和成本。
但是这种静态的市场观是建立在假设中国游客偏好本国酒店服务,并且不会流向其他国家的服务提供商那里的前提基础上的。
而随着出游次数增多,消费者也将变得成熟,他们对异国文化态度会经历“不适应—熟悉—主动了解—深入发掘”的过程。
国内旅游者,对于异国住宿消费选择的流动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市场跟随在我国酒店行业早期跨国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酒店也能够迅速适应异国环境中站稳脚跟。
员工的技术构成对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模式的影响
2 员工技术构 成与 国外 目标 市场选 择
现有理论认为 ,当企业 开始国际扩 张时 ,它们倾 向于首 先选择 心理距离较近的国家和地 区 ,然后 才进人 心理距离较 远的国家 和地区。心理距 离是指阻碍企业 与市场 之问进行信 息交流 的因素的总 和 ( on sn和 V h e 9 7 。心理 距 Jh a o n al ,17 ) n 离增加 了企业在进入国外市 场时必然面对 的市场 不确 定性和 经营风 险。因此 ,为了降低 市场不确定 性和经营 风险 ,企业 在其 国际化初期会选择进入文化 和地理位置 相似或 相近的市 场 ,即心理距 离较小 的市场。经过持续 的国际化运作 ,企 业 获得 了较多的国际市场 运作 经验 ,从而降低 了企业所感 知的 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使企业有 能力选择心 理距离更 大的市
1 人力资源 与企业能 力
组织能力理论认 为能力的创造 、传递 和保存是人类 劳动 和交流 的结果 ,因此企业 内部人 力资源 的积累和构成 与组织 能 力 密不 可分 ( ou 和 Z dr 92 。作 为 企 业 的 一 项 战 Kgt n a e,19 ) 略资产 ,人力资源构建 了企业 的资 源体系和独特 能力 ,这种 能 力具 有 难 以复 制 和替 代 的 特 征 ,从 而 使 企 业 的 竞 争 优 势 得 以维继 ( ae 和 T ai,19 ) Hr l zfr 99 。根据 组 织能力 理论 ,组 织 r 能力的形成需要将个体知识 通过传递机 制和学习机 制上升为 集体知识 ( ou 和 Z ne ,19 ;G at 96 。因此 ,反 K gt adr 9 2 r ,19 ) n 映集体知识 的企业 人力资 源因素 能够 体现 企业能力 的高低 。 Ht a h和 D e 20 )指 出,受过 良好 技 术教育 的人 力资源 c yr(04 能够产生更高的生产率 ,技 术教育程度 是反映员工认 知技能 ( 如知识的吸收能力 )一种 指标。受技术 教育程 度越 高的员 工无论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还是 吸收和学 习知识的能 力方面 ,都 比受技术教育程度偏低的员工 表现更好 。
心理距离悖论文献综述
摘要:自1956年Beckman提出心理距离这个概念以来,心理距离的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商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学者公认的心理距离定义并且心理距离的测量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心理距离对目标市场的影响如何也没有统一定论,因为在不同研究中,心理距离对目标市场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心理距离悖论)。
本文主要回顾了心理距离的概念发展以及测量方法的演进。
关键词:心理距离;测量方法;文化距离心理距离的概念发展Beckerman(1956)在其欧洲贸易实证研究中首创性地使用了心理距离这个概念来阐述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特殊问题。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心理距离被零星地引用在国际贸易研究中。
但直到心理距离出现在乌普萨拉大学对公司国际化进程的开创性研究中,心理距离才作为一种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商业研究中。
乌普萨拉国际化模型将心理距离定义为阻碍市场中信息流动的因素总和(Johanson and Vahlne,1977),该模型还指出了心理距离在三个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就是海外市场选择、外商直接投资选择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并且认为公司试图根据他国与母国的心理距离来选择海外市场。
心理距离越低,意味着该市场越容易被选取。
因此,在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初步阶段,心理距离是影响市场进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障碍物。
Wiedersheim-Paul(1977)将心理距离定义为防止或阻碍潜在的供应商与顾客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
Nordstrom and Vahlne (1994)将心理距离定义为阻碍公司学习与理解国外环境的因素,认为尽管心理距离与文化距离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重叠性,进而得出心理距离主要包括文化差异、结构性差异(主要指法律与管理体制)以及语言差异。
并且他们认为心理距离与组织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他们把原因归结为:心理距离近则更容易相互学习和理解,于是公司进入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大为减少,技能转移也就更加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关 系 ,而教 育 水 平 差 异 和 民 主 差 异 对跨 国公 司进 入 模 式 选择 的 影 响 并 不 显 著 。
关 键 词 :心理 距 离 ;文化 距 离 ;进 入 模 式 ;群 组 L gt 型 o i模
中 图分 类 号 :F 7 . 2 67
文 献 标 识 码 :A
3 eat n oe m n P lya dP b c d nsain C S , eig10 0 , hn ) .D p r tfG vr et oc n u l mi t t 。 A S B in 0 1 2 C ia me o n i iA ir o j
A b t ac sr t: Usn t 5 0 fr in i v sm e te tr rs s t sp p rsu ist e i i gdaaon6 67 oeg n e t n ne p ie , hi a e t d e h mpa to y hc dsa c h c fps c i itn eon te
2 1 /3 0 10
总 第 4 7期 0
商 业 研 究
C M ME C A E E RC O R I L R S A H
文章编 号 :10 0 1—1 8 ( 0 1 3— 0 4— 7 4 X 2 1 )0 0 5 0
心 理 距 离 对 跨 国公 司进 入 模 式 的 影 响
霍 杰‘ ,蒋周 文 ,杨 洪 青
e u ain a d d f r n e n d g e fd mo rc . d c t n i e e c si e e o e c a y o f r
Ke r s: p y h c d sa c y wo d s c i itn e; c lu a itn e; e ty mo ut r ld sa c n r de; go p d lgtmo e r u e o i d l
’
Th m p c f Ps c i s a c n M u tn to a eI a t o y h c Dit n e o li a n lS Ent y M o e i r d
0
HUO i’ I Je ,JANG o Zh u—we YANG n n, Ho g—qn i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ntueo ol cn m c a dP li 。 A S B rn 0 12 C ia 1Is t i t fW r E oo i n oic C S 。 ei 10 0 , hn ; d s ts g 2 ntue Fn nea dB nig C S , ei 0 12 hn ; .Istt o i c n a k 。 A S B O g 10 0 ,C i i f a n n a
( 国社 会科 学 院 1 世界 经济 与政 治所 ;2 金 融所 ; 中 . . 3 .政 府 政策 与公 共管 理 系 ,北 京 10 0 0 12)
摘 要 :基 于 6 7 56 0家 外 商 直接 投 资 企 业数 据 ,本 文使 用群 组 L gt 型 ,分 析 了心 理 距 离对 跨 国 o i模
一
、
引 言
从 20 0 0年 至 今 ,独 资 经 营成 为 最 主要 的进 入 模 式 。 独 资 模 式 和 合 资 模 式 是 当 前 跨 国 公 司进 入 中 国市 场 最 常用 的 两 种 模 式 。根 据 20 0 7年 参 与 网上 联 合 年 检 的外 商 投 资 企 业 数 据 显 示 ,以 这 两 种 模 式 进
公 司进 入 中 国 市场 模 式 选择 的 影 响 。研 究 发 现 语 言 差 异 和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与跨 国公 司采 取 独
资模 式 进 入 的 机 会 比率 呈 显 著 负相 关 关 系 , 宗教 差 异 与跨 国公 司 采 取 独 资 模 式 进 入 的 机 会 比 率
mo e fe trn h n s r e y mu t ain lc r o ain . U ig g o p d lg tmo es e e so s id c t t a d s o ne g C i e e ma k tb l n t a o p rt s i i o o sn r u e o i d l 。r g s in n ia e h t r d f r n e n ln u g s a d d f r n e n id sr e eo me tae sg i c nl e a ieyr lt d t e o d a i f i ee c s i a g a e n i ee c si n u t a d v lp n r i f a t n g t l e ae o t d srt o i l n i y v h o w o l w e d e i e e c si eii n r i i c n l o i v l eae o t e o d a i o h l w e d 。 h l o n d mo -d f r n e n r l o sa e s f a t p st ey r ltd t h d sr t fw ol o n d mo e y g n g i y i o y w e e st ee i o s t t al in f a tc r lt n b t e n mu t ain lS e t d s a d df r n e n lv l f h r a h r sn t i i l sg i c n or a i ew e l n t a n r mo e n i e e c si e e so a sc y i e o i o y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