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课时街心广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街心广场》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街心广场》教案设计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街心广场》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单位转换:填一填0.5米=()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米0.08平方米=()平方分米2.口算:20×40=4×6=7×6=8×9=2×4=0. 4×6=7×0.06=0.8×9=[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板书)广场花坛瓷砖长:30米3米0.3米宽:20米2米0.2米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
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
街心广场(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街心广场(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几何图形”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的性质特征;•能画出所学的几何图形,并准确命名。
教学内容街心广场是一个常去的公共场所,如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成为了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步:观看视频首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们对街心广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这个场所的具体位置、形状和特点。
第二步:语言输入在了解了街心广场之后,教师开始对几何图形进行语言的输入。
以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为例,向学生们介绍它们的定义、特点等。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圆形:由圆心和半径所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梯形:有两条平行的底边,两侧边不平行。
第三步:观察几何图形在语言输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辨认。
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可以放大或者缩小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
第四步:称呼几何图形在学生们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特点之后,通过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们猜测并命名。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深入地了解几何图形,更好地掌握几何命名。
第五步:制作几何图形在观察和命名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几何图形。
可以使用颜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学生们用手制作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并在纸上标出每种几何图形的名称。
第六步:实地观察街心广场最后,在学生们完成了几何图形制作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们走到街心广场,实地观察和辨认几何图形。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寻找并辨认公共场所中的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第4课时 街心广场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第4课时街心广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2.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用书、练习本。
3. 尺子、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街心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广场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元素。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地面砖、花坛等。
3. 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3.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触摸感受,加深对特征及性质的理解。
三、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周长。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解题方法。
3.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街心广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街心广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街心广场》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对称等。
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变换、对称等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图形的运动、变换、对称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识别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图形的运动、变换、对称等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变换、对称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面图形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街心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平面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运动、变换、对称等概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3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3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三章的“街心广场”一课,主要内容涉及到矩形面积的计算、数学语言的描述、实际场景的运用等。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计算矩形面积,理解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了解矩形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看一张街心广场的照片,并询问学生们对该场景的观察。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该广场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从而引出矩形面积计算的概念。
2.知识讲解教师可以通过黑板展示矩形的图形,并讲解矩形的定义、性质及面积计算公式。
同时,教师要注意采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求矩形面积的计算题、绘制矩形图形并计算面积等。
并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和回答学生们的疑问。
4.拓展应用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矩形面积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场景中的广场应该如何计算面积,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测量、计算广场的面积,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矩形面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5.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所学习的矩形面积计算公式,并提醒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发现周围的矩形,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估考虑到学生们对矩形面积的掌握情况可能不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绘图作业的方式来考察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和图形绘制能力。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随堂测试等方式来考察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小数乘法《街心广场》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小数乘法《街心广场》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学生经历探究和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的能力。
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
3、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学情分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得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难点: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街心广场
师:上一节中,为什么蚂蚁老板的店里人越来越少。
生:蚂蚁老板店里的东西越来越贵。
师:怎么知道蚂蚁老板店里的东西越来越贵啊?单位都是元啊?
生:小数点在向右移动,小数就在变大。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讲的内容。
开始是0.04元,接着就是0.40元,然后就是4.00元,小数点在向右移动,当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也就是乘以10,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也就是乘以100……
从右到左观察,小数的小数点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 /10,也就是除以10,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除以100,也就是缩小到原来的1/10 0……
(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街心广场》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街心广场》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案设计是基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街心广场》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单元主要讲解有关“街心广场”中的人流量、环形与扇形等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流量和环形、扇形的概念;2.熟练掌握实际问题中与人流量和环形、扇形相关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人流量和环形、扇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人流量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问题,调动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早高峰时段,人们从各个角落汇聚到街心广场,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广场每天流动过多少人?2. 引入概念:介绍人流量的概念,并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一起计算人流量的方法。
3. 独立练习: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册中与人流量相关的练习题。
4. 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及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与讨论。
第二节:环形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环形问题解法的积极性:在街心广场内,披挂着五彩缤纷的喷泉,喷泉内沿的环形石路长27.2米,你知道喷泉的直径是多少吗?2. 引入概念:介绍环形的概念,并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一起计算环形的方法。
3. 独立练习: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册中与环形相关的练习题。
4. 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及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与讨论。
第三节:扇形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问题,调动学生思考扇形问题解法的积极性:街心广场上设有一个扇形广告牌,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2. 引入概念:介绍扇形的概念,并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一起计算扇形的面积。
3. 独立练习: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册中与扇形相关的练习题。
4. 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及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与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练习以及掌握教材中相关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中,应重视评价方式,可以通过笔试、口头答问、小组合作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及时评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街心广场》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经验。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小数乘法计算。
编写说明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间的关系是小数乘法计算的关键之一,为此,教科书编写时,结合“街心广场”这一情境,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实际背景体会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借助长度模型和面积模型,探索并获得0.3×0.2=0.06;第三个问题是运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释0.3×0.2=0.06的道理;第四个问题是通过计算,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先说一说街心广场上的数学信息,再算一算,填一填。
教科书首先引导学生读图、整理数据,这个过程意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教科书提供的地砖、花坛、广场的长与宽分别是递进10倍的关系,这组数据的设计既符合现实生活,又有利于学生在算一算、填一填时,借助数学推理等方式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之成为借助面积模型探索小数乘法的现实背景。
·淘气在计算地砖的面积时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帮他吗?教科书在解决地砖面积时提供了两个学生可能的思路:一是通过单位换算,将高一级单位转化为低一级单位,从而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二是通过小数直观图得出结果。
目的是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数乘法可转化为整数乘法的计算道理。
由此可见,教科书是通过不同的角度与方法,为学生创设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算法的学习过程,这也是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与发展的过程。
·结合上面的计算过程,想—想乘数和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科书将地砖、花坛、广场的长与宽分别设计为递进10倍关系的数,通过竖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乘数各缩小到原来的110,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的规律。
第4课时街心广场(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4课时街心广场(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是我执教的第4课时,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街心广场”。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如何计算广场的面积,以及如何应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街心广场面积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广场面积的方法,重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幻灯片和一些实际尺寸的广场模型。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计算广场面积的步骤,以及一些常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有关计算广场面积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并在下一节课进行讲解和批改。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理解程度,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和题目,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个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第4课时“街心广场”的教案设计。
希望通过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计算广场面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广场面积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
如何设计随堂练习和作业,以巩固学生们的知识,也是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重点,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即时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目将会涵盖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计算实际尺寸的广场面积,以及解决一些与广场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这些题目时,我会注意难度适中,既能够巩固学生们的知识,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会准备一些作业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课时街心广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课时《街心广场》小数乘小数中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课时教材42-43页。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究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的能力。
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迁移知识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看这组题目,看谁的反应最快。
0.( )=34 ( )530 ( )=0.0273.06 ( )=30.6 6 )=0.06 ( )=143 生口答。
(教师指一个小组来口答。
)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看0.34×100=34这道题目,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乘以100?6÷100=0.06为什么要除以100?生:因为0.34要变成34,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而6要变成0.06,小数点要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01。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师:他说得真好,这就是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点搬家的规律进行运算的。
(意图:利用旧知识,为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做迁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街心广场的平面图)师:接下来,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幅街心广场的平面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老师街心广场的长是30米,宽是20米。
生2: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
生3:地砖的长是0.3米,宽是0.2米。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你来回答!生1:街心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生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师:还有吗?生3: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生4:街心广场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街心广场4
花坛 长3米 宽2米
地砖 长0.3米 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广场:(1)30×20=600平方米
花坛:(2)3×2=6平方米
地砖:(3)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广场面积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提出积的小树数位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3.街心广场
广场:(1)30×20=600(平方米)
花坛:(2)3×2=6(平方米)
地砖:(3)0.3×0.2=0.06(平方米)
积的小数数位等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和。
教
学
难
点
1.应用小数点移动,原数扩大缩小的规律,解决小数乘以小数的问题。
2.理解、掌握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
课件
主要教法
与学法
已旧引新进行探究。
知识连接
活动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提供广场、花坛、地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计算出广场、花坛和地砖的面积。
情境创设
街心广场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街心广场教学设计
《街心广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算是推导的过程。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学生在学习“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算理,这为学习该内容奠定了基础。
但小数乘小数,学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计算出结果后,小数点的位数应放在哪个位置上合适,是学生常拿不准的问题,也是该课应该重点关注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1)街心广场的面积是多少?(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3)地砖的面积是多少?2、揭题: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这几个问题,看从中能发现什么?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1、计算街心广场、花坛的面积。
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是引导学生列式计算:街心广场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花坛的面积:3×2=6(平方米)思考:街心广场的长和花坛的长,街心广场的宽和花坛的宽,街心广场的面积和花坛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同桌之间交流讨论师指名说说。
生:街心广场的长缩小到原来的101就是花坛的长,街心广场的宽缩小到原来的101就是花坛的宽,街心广场的面就缩小到原来的1001是花坛的面积。
板书:30 × 20 = 600(平方米)3 × 2 = 6(平方米)提问:抛开数学模型,这是一个乘法算式,其中一个乘数 ,另一个乘数 ,那么积就 。
2、探究地砖的面积。
生列式:0.3×0.2=师提问:你是如何计算0.3×0.2的结果的。
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谈论,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生1:0.3米是3分米,0.2米是2分米,3×2=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是0.06平方米。
四下数学第三单元第4课时《街心广场》优秀教案
《街心广场》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经验。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探索积与乘数小数位数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方格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展示街心广场的缩小平面图。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2.引出问题。
街心广场、花坛和地转的面积怎么求?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0.3×0.2怎么算呢?1.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思考:小数乘小数怎么算?和整数乘法有联系吗?(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负迁移小数加减法方法(示错)。
辨析:0.3×2=0.6,0.3×0.2不可能等于0.6。
第二种:单位换算的方法。
交流:把0.3米和0.2米先化成3分米和2分米,就变变成整数乘法了。
第三种:利用方格图探究。
交流:把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0.1米,面积是0.01平方米,长0.3米是3格,宽0.2米是2格,面积就是6格,6格就是6个0.01即0.06平方米。
(4)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或者利用方格图把小数乘法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
2.探究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
问题:观察三个竖式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交流汇报:(1)乘数越来越小,积也越来越小。
(2)两个乘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110,积缩小到原来的1100。
(3)两个乘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3.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关系。
先计算再观察。
师生小结: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加。
新北师大版四下数学《街心广场》教案
《街心广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经验。
2. 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小数乘法计算。
学习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
学习难点: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学习过程:师:老师很欣赏大家的智慧,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没有单位名称,只能用竖式有怎么样计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各自的竖式。
师:仔细观察前两个完整的竖式,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生:30缩小到原来的101是3,20缩小到原来的101是2,积从600变成6,缩小到原来的1001。
师:后两个竖式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小结:这样,我们就借助3×2=6,通过观察乘数的关系,3缩小到原来的101,2缩小到原来的101,积缩小到原来的1001,得到了0.3×0.2=0.06。
你想用这样的方法试一试吗?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认真倾听学生讨论情况,适当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 学过(知道理由吗?一起分享或者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因为0.3米=3分米,0.2米=2分米,3×2=6平方分米(利用长宽之间的关系),又因为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所以0.3×0.2=0.06平方米。
转化为分米进行计算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探索,发现规律师:同学们请看下面的两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1)4×3= (2) 13×2=4×0.3= 0.13×2= 0.4×0.3= 0.13×0.2=生:(1)4×3=12,4×0.3=1.2在这个算式中乘数共有一位小数,积也有一位小数; 生:(2)0.4×0.3=0.12在这个算式中乘数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下一组算式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把直观操作和算式计算进行联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不依靠直观完成小数乘法计算的目标。
第4课时 街心广场 (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4课时街心广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计算整数的加减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课时“街心广场”。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计算;3.了解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简单的整数计算。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课件展示、小组讨论和实际计算演示等。
其中实际计算演示是本节课程的重点,通过课堂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2.课堂准备计算器、纸笔和实际计算演示材料。
六、教学过程Step 1: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城市建设的背景和需要,为本节课程的实际应用打好基础。
Step 2:整数加减法的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详细讲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现代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关于整数加减法的疑惑及解决方法。
Step 4:实际计算演示(30分钟)教师通过计算器和实际计算演示材料,向学生演示如何将整数加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并引导学生分步骤进行计算,锻炼其基本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Step 5:课后练习(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加强对本节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程强调了实际应用,通过计算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街心广场》教案设计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街心广场》教案设计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街心广场》教案精品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街心广场》教案精品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关键,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以下两点: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动力。
通过计算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在已有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0.3×0.2的积是多少,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接着通过计算小数乘法,再次设疑:同样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积是一位小数,有的积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设疑: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探索,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习题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习题以闯关形式出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习题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深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使全体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同学们,市政府修建了一个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的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街心广场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引导探索,初步感知(一)探索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长方形)2、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3、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街心广场∣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践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如:直线、线段、角、多边形等;
2.了解街心广场周围的建筑形状和位置;
3.通过场景模拟和角度测量等方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内容
•街心广场周围建筑的形状和位置(如:酒店、银行、便利店等);
•线段、直线、角的概念;
•多边形的概念和特点。
方法
•课堂小组讨论,探究街心广场周围建筑的形状和位置;
•实地考察,观察建筑物的形状;
•角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角度的测量、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
•多边形的概念和特点可通过拼图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步
介绍街心广场及周围建筑物,描绘建筑物与街心广场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分小组归纳形状和位置信息并进行讨论。
第二步
引入线段、直线等概念,并让学生通过板书等方式互相解释概念。
第三步
让学生实地考察建筑物的形状,并运用所学概念进行讨论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
引入角的概念,并通过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第五步
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探究多边形的概念及特点,并加深对形状的认识。
第六步
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采用互动式授课,让学生通过场景模拟和实地考察,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通过游戏的方式探究多边形的特点,不但使学生容易理解概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此次教学设计既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街心广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4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街心广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比赛获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学生经历探究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和观察的能力。
3、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把前面的知识复习一下。
出示口算题大家掌握的不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是美丽达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街心广场的长是30米,宽是20米。
生2:花坛的长
1。
最新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街心广场》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街心广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计算小数乘法。
3.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学生经历探究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师: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二、引导探索继续演示课件:生1:我发现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
生2:我还知道了它们的长和宽. 街心广场长 30米,宽20米; 花坛长3米、宽2米; 地砖长0.3米、宽0.2米.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生:(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2)花坛的面积?(3)地砖的面积?(4)三个长方形的长与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三、课内预习同学们请翻开书本第38页,看看三个街心广场的面积你会算吗?想一想三个长方形的长与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己先认真看书,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四、汇报预习情况师:那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生:(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30×20=600平方米(2)花坛的面积是:3×2=6平方米(3)地砖的面积:0.3×0.2=0.06平方米师:第三个广场的面积你们是怎么算的?生1:0.3米=3分米,0.2米=2分米 3×2=6平方分米=0.06平方分米师:请你们小组说一说为什么把0.3米、0.2米要变成3分米,2分米呢?生1:因为0.3、0.2是小数,我们不会计算,变成3和2就可以计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课时《街心广场》小数乘小数中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课时教材42-43页。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究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的能力。
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迁移知识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看这组题目,看谁的反应最快。
0.( )=34 ( )530 ( )=0.0273.06 ( )=30.6 6 )=0.06 ( )=143 生口答。
(教师指一个小组来口答。
)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看0.34×100=34这道题目,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乘以100?6÷100=0.06为什么要除以100?生:因为0.34要变成34,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而6要变成0.06,小数点要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01。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师:他说得真好,这就是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点搬家的规律进行运算的。
(意图:利用旧知识,为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做迁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街心广场的平面图)师:接下来,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幅街心广场的平面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老师街心广场的长是30米,宽是20米。
生2: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
生3:地砖的长是0.3米,宽是0.2米。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你来回答!生1:街心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生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师:还有吗?生3: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生4:街心广场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多,现在我们准备来解答这三个求面积问题。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做,老师巡视)(学生做完后,老师指名汇报。
)师:你来汇报一下街心广场的面积怎么求?生1:用30×20=600平方米。
(课件出示)师:花坛的面积怎么求?你来回答。
生2:用3×2=6平方米。
(课件出示)师:嗯,很好!请你再说一说每块地砖的面积怎么求?。
(该学生列出算式但是回答不出得数)(停顿一下)好的,没关系,谁让帮他!愉婷你来。
生3:用0.3×0.2=0.06平方米。
(课件出示)师:欣慰同学,你明白了吗?生欣慰:明白了!师:好的!有几个同学的结果和愉婷同学一样?(看学生的举手情况)嗯,同学们,这是一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是新知识,我们还没有学过,但已经有同学能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计算0.3×0.2时,你是怎么想的?师:你能不能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0.3×0.2的积?生:老师我来!0.3米=3分米0.2米=2分米3×2=6(分米2) 6分米2=0.06米2所以0.3×0.2=0.06(米2)(板书在黑板左边)师:你真棒!懂得用单位换算的方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同学们,转化可是数学中一种经常用到的好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1:用竖式(师板书竖式)0.3×0.20.0 6生2:0.3×10=3 3×0.2=0.60.2 +0.2+0.2 =0.6 所以0.3×0.2=0.06(米2)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关于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除了可以用单位换算的方法来计算,还有新的方法等着我们一起去探索,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像0.3×0.2这样的小数乘法中,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事先写好,贴上黑纸,撕开)三、观察比较,初定结论师: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这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点击出现三个面积横式。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黑板上板书三个竖式事先写好,贴上黑纸,撕开)(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师:老师将这三个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算式用竖式呈现出来。
首先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前两个竖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生:第一个长方形的长30缩小到原来的101是第二个长方形的长3;第一个长方形的宽20缩小到原来的101是第二个长方形的宽2;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600缩小到原来的1001是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6。
(板书) 师:有不同意见吗?这里又用到了什么规律?是什么引起了积的变化? 生:小数点搬家的规律。
师:嗯,看来学了知识同学们都懂得应用。
还有要补充的吗?师:反过来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要如何变成30?2要如何变成20,6呢? 生:3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30……师:有其他看法吗?接下来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后面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长3米缩小到原来的101是0.3米,宽2米缩小到原来的101是0.2米,面积6平方米缩小到原来的1001是0.06平方米。
师:为什么积要缩小到原来的1001呢?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讨论一下。
(让学生小组内先讨论,再进行汇报。
)生:因为长缩小到原来的101,积要跟着向左移动一位,宽缩小到原来的101,积也要跟着再向左移动一位,所以积缩小到原来的1001,小数点要向左移动两位。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吗?是根据前面的结果推理出来的。
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和这个同学一样吗?(一样)同学们是什么引起积的变化?生:是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课件出示)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请注意看,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用手遮位了小数乘法竖式中的小数点和0,让学生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感受一下小数乘法的计算可以通过转化成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再结合小数点的移动来得出正确的结果)学生发现了算式变成了整数乘法,就明白了原来小数乘法可以先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再根据乘数的变化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说一说。
师:是这样的吗?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要质疑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验证一下。
三:质疑验证,巩固应用1、完成课本43页试一试师:请同学翻开书本43面,完成试一试的题目,用这个结论来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这道题目,并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来汇报一下。
生1:4×3=12 4×0.3=1.2 0.4×0.3=0.12生2:13×2=26 0.13×2=0.26 0.13×0.2=0.026师:和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下。
为什么4×0.3=1.2?生:因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3缩小到原来的101是0.3,所以积12也要缩小到原来的101是1.2。
师:那0.4×0.3=0.12和4×0.3=1.2比较呢? 生:因为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4缩小到原来的101是0.4,所以积12也要跟着缩小到原来的101是0.12。
师:说得真棒,另个这一组题目呢,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看来确实是乘数的变化引起了积的变化,我们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可以怎能样计算呢?生:可以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点上小数点。
2、完成课本43页填一填。
师:同学们,老师将刚才这两组题目中的小数乘法整理成表格,也就是数学书上43页的填一填。
请同学们独自填写表格,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与小组同学交流,再进行汇报。
)师:好,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你发现了什么?生1:第一个算式中,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是0位,第二个乘数的小数位数是1,积的小数位数一共是1位……生:我发现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课件出示结论)并板书师:其他小组有不同看法吗?师:想一想为什么0.4×0.5=0.2的积只有一位小数。
而0.07×0.2中间的0能去掉吗?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通过进一步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你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呢?生:敢!3、完成43页练一练第一题师:请同学们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写出后面每栏的积。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说一说根据什么是怎么想的?4、完成练一练第二题让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课后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各位老师:你们好!接下来我将对我所上的《街心广场》这一节课进行一个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乘法中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二是过程和方法:学生经历探究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的能力。
初步沟通整数计算的小数计算的方法,体会转化思想。
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我主要是想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凝,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三个竖式的比较,没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比较,从比较中得出由于乘数的变化引起了积的变化这一个规律,学生的体验不深,经历不够切身,所以在填一填这组题目中第二和第三行小数乘法的计算中,也就对于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这一个规律中积的小数位数是如何随着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解不够深刻。
学生没能用小数点搬家的规律找到他们之间联系。
还有在填一填的两组题目里:4X3=12 13X2=26……这里引导学生的发现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也做得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自己得出乘数是如何引起积的变化的!因而学生根本不能自主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也就不能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正确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所以在解答书本43页这一道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写出后面每栏的积这一题中,有些学生有点不理解所谓的乘数的变化是怎么引起积的变化呢?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