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考前押题考试(三)——语文语文
河南省商丘一高高三考前押题(二)考试语文试卷.pdf
商丘一高高三语文押题卷二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
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
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
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期年,治行闻。
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
”帝不听。
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
道教亦然。
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于地。
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商丘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商丘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皆有错(节选)[美]刘易斯·托马斯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一个好的实验室,正像一个好的银行、好的公司、好的政府一样,动作应像一台计算机。
几乎一切事情都做得按部就班, 无懈可击,各种数字相加正好就是预期的答数。
日子就这么过去。
碰巧哪天幸运,于是哪个幸运的实验室里会有个人见下一个错误:用错了减震器,填错了一个空格,读数时小数点错了位,暖房温度低了一度半,一只老鼠溜出了箱子,或者无非看错了当天的日志。
不管是什么,当然结果出来的时候,明显出了纰漏,于是行动就此开始。
③错读本身并不是重大错误,但它开了条路。
下一步才是关键性的。
假使研究人员能够说:“可是即使如此,你看那结果! ”假使这样,那么新的发观(不论它是什么),就可以捕捉了。
要取得进展,就须在错误的基础上迈步。
④这可能是人类独有的天赋,甚或是我们的遗传密码中注定的。
其它生物看来都没有注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的DNA链, 更肯定没有要它以必然犯错误作为行为准则的 DNA链。
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其栽培历史。
《诗经·桧风》中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苌楚”就是猕猴桃。
东晋学者郭璞把它注作“羊桃”,现在湖北和川东百姓仍管它叫羊桃。
猕猴桃还有很多别名,如毛桃、毛梨子、猕猴梨、毛木果等。
贵州人看它长得像马屎,又给了它“马屎坨”这个“美名”。
此外它还有一个更加“玄幻”的名字——“奇异果"。
1904年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从中国宜昌返回新西兰时,将种子带回国。
它的味道由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良和驯化,使之成为深受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新西兰名产。
新西兰国鸟为奇异鸟,新西兰人被称为奇异人,于是猕猴桃便得名“奇异果”。
现在很多中国人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这位“海.外游子...”的。
猕猴桃又被称为“仙果”,这也是的。
它果实鲜美,独特,营养丰富。
果肉含多种维生素,其维生素C含量是等量柑橘的五至六倍,堪称“水果之王”。
同时它含有钙、磷、铁、镁等多种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
此外猕猴桃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水、生津润燥的功效。
宋代《开宝本草》的作者认为它有“止暴渴,解烦热”等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身影名副其实风味B.源远根深倩影名副其实口感C.源远根深倩影名不虚传风味D.源远流长身影名不虚传口感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海外游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诗经·桧风》中就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B.又给了它“马屎坨”这个“美名..”。
C.于是猕猴桃便得名“奇异果”。
D.堪称“水果之王”。
2021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
2020-2021学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庄锡华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
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息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B(A.曲解文意。
“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错误,根据文意,现代诗学给了“天机”“灵气”新的术语,而非“不认同这种看法”。
C.观点混淆。
“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是作者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
D.逻辑关系紊乱。
“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先“冲破意识的‘防卫’”,再出现“神思恍惚的审视”。
)2.(3分)B(材料与观点不契合。
“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错误,根据文意,论证的应是“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
)3.(3分)D(文内文外关联错误。
“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错误,刘克庄的话重在揭示实现“不求工而自工”的条件,即要有“大气魄、大能量”;而本文论述的重点是“无意于佳”为何能得到佳作,即揭示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D(表述绝对,缺少限定条件“从临床经验来说”。
)5.(3分)A(“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说法绝对,原文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6.(6分)①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②尽量不外出,不聚集;③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④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⑤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⑥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五点及以上给6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C(“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无中生有。
)8.(6分)①白露时节的自然风景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②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③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④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⑤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逢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⑥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
2021届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
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 米、周长43 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
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
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是指从尽可能多的资料中追溯某一观念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对美学范畴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视域的拓展及跨界的追思。
运用观念史追溯美学观念的发生,探讨观念向范畴的沉淀过程,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需要利用各种文献、文物,在制源、哲源、人源等方面寻求突破性阐释。
现代学科分类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古代研究,将中国传统学术撕裂为各种碎片。
观念史视野下的美学范畴研究,是以观念史之“针”,重新串联起这些碎片,从而寻求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会通性理解。
以往对美学范畴的研究出于学科自律,对本学科之外的文献缺乏必要的关注。
其实,在文学艺术类文献之外,政治制度文献对美学范畴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
江南山水美的发现,导致晋宋以来山水文学的发达。
赏、丽、清、远等范畴的兴起,也与山水美的发现存在或隐或显的联系。
江南山水之美为何会在中古时期被发现,这与晋宋时期实施的侨寄法、占山格等政治制度有着内在联系。
晋宋之交的士人对江南山水的寻访、占据、开发活动,发展出对山水美的思考。
加之受到玄风的影响,他们的山水之赏,侧重于对山水之丽、清、远等的审美考量,从而推动这些范畴的审美生成。
文艺美学“怪”“奇”范畴的形成,除了追求新变的艺术规律使然,对之或包容或禁毁的文艺政策亦发挥着潜在影响。
唐代对怪奇文艺的包容政策,是唐代盛世心态的折射和反映;而唐代怪奇文艺则以雄奇怪伟的美学面貌,为颂扬唐代盛世奏出了至强音符。
清代对怪奇文艺的禁毁政策,反使怪奇文艺与官方意识形态进入角逐场,后者越是打击禁毁,越是凸显前者的意义和价值;前者又屡屡借助怪奇的美学面貌,批评反击后者。
诸如八大山人“白眼向人”式的动物绘画,呈现的正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探讨中国美学范畴的生成,不能忽视政治制度对之的潜在影响,推进范畴研究也有待于超越学科界限的会通视野。
2019-2020学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现代文阅读二小信使刘慈欣这些天他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
有两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论,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
”另一件事是原子弹。
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
这时,一个问题像退潮时黑色的礁石一样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人类还有未来吗?这问题像烈火一样煎熬着他,他已几乎无法忍受了。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就下起雨来。
老人停下了琴,想让他早些走。
但年轻人似乎知道这不是音乐结束的时间,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浸透了雨水的夹克在路灯下发亮。
老人放下提琴,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他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走进门,走上楼去,好像被那乐声牵着魂儿一样。
对这个如此迷恋自己琴声的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
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的《回旋曲》,常常拉走调。
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
这是20 世纪中叶一个普通的夜晚。
这时,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在刚刚出现的核阴影下,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阴暗而迷蒙。
就在这夜、这雨中,莫扎特的《回旋曲》从普林斯顿这座小楼的窗口飘出……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
“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不了,教授,您明天有客人。
”他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会走的,那时您还拉琴吗?”老人点点头,并没有仔细领会这话的含义。
第二天雨没停,但晚上真有客人来,是以色列大使。
这次大使带来的请求让他哭笑不得,他们想让他担任以色列总统!他坚决拒绝了。
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车前掏出怀表。
老人在路灯下看到表上的时间是八点十分。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您,哦,您来这里还有人知道吗?”“请放心,教授。
商丘市高三语文高考压轴卷试卷
商丘市高三语文高考压轴卷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句不是出自李清照作品的一项是()A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B .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C .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D .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2. (2分)(2019·天津)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
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邦;③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魂”。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A . 风凰涅槃,女神再生B . 流亡南洋,坚持抗日C . 我以我血荐轩辕D . 当年海上惊雷雨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9高三上·铜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 ,________”两句,以多种自然界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3)杜甫在《登高》中“ ________ ,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4. (19分)(2019·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本、印度茶业虽然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但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
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2023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首演的原创作品《九州》以“流行+戏腔”的跨界融合手法收获关注与好评。
该作品将流行音乐元素,戏曲腔调与传统川剧巧妙融合,传递出中华儿女同宗同源、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不仅在艺术层面实现了再突破,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树立了新的典范。
近年来,国风音乐深受大众喜爱,以《万疆》为代表,“流行+戏腔”掀起潮流。
该曲推出当年即被媒体评选为“年度十大BGM”,被相关平台评选为“年度歌曲”。
作品发行至今持续保持着极高的传唱度,在各大音乐平台,乃至在不少基层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已经成为曝光率最高的经典曲目之一,尤其在学生之间广泛传唱,可谓影响广泛。
“流行+戏腔”的风靡,一方面反映了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独特的东方美学重新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音乐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音乐人的创作自觉。
虽然深受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技法的影响,但是现当代中国音乐人积极求变,不断突破,积极挖掘创编素材,跨越中国传统,西方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拓宽创作思路,探索中国作曲体系的现代化路径,“流行+戏腔”应运而生。
流行与戏腔通过跨界融合,提升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面向当今时代音乐审美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一转型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视角。
“流行+戏腔”自20世纪90年代就悄然走进大众视野,《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等红遍大街小巷。
新世纪以来,《故乡是北京》《霍元甲》《梨花颂》《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等陆续推出,通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地方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走向大众,逐渐成为中国原创音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一艺术现象的兴起离不开中国音乐人对作曲技法的突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挖掘。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押题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三)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押题考试(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
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
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
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蒺藜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采用最多、最不过时的防御型冷兵器,其得名取自白蒺藜这种多尖刺植物果实的设计灵感而得名。
据说该兵器的发明者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
北伐时,诸葛亮看见掉落的白蒺藜果实能穿透厚实的靴子刺伤士兵的脚板,而且不易被发觉,( )。
古代作战时,为了增强杀伤力,使用者通常把铁蒺藜在毒液中浸泡过,只要敌军或者战马被刺伤,伤口就会发炎,以致感染而死,从而削弱了敌军战斗力,因此它还有一个恐怖的俗称叫“鬼见愁”。
另一种冷兵器是滚木礌石。
这种兵器利用地形优势袭击对方。
该武器的优势在于 ,待敌军进入伏击范围,用力往下推扔,敌军就被打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据说2013年,朝鲜曾在三八线上安装了这种武器,主要用于______军车的行进。
还有一种兵器是土雷,据记载,土雷诞生于北宋,用黑火药、碎石块放置在一个结实的陶罐内制作而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土雷的材质就成了铁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名鼎鼎就地取材阻碍演变B.举世闻名因地制宜阻碍演化C.大名鼎鼎因地制宜阻止演变D.举世闻名就地取材阻止演化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是铁蒺藜马上被打造成功并撒在路上,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受到重创B.于是马上命人打造铁蒺藜撒在路上,受到重创的是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C.于是命人把铁蒺藜打造出来并撒在路上,使司马懿几十万大军受到重创D.于是马上命人打造了铁蒺藜撒在路上,使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受到重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设计灵感取自白蒺藜这种多尖刺的植物果实而得名。
2020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
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
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
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
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
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
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
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
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
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
商丘一高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商丘一高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徇私(xùn)蹊跷(qī)瞠目结舌(táng)B. 恣意(zì)咫尺(zhǐ)揶揄(yé)C. 踌躇(chóu)缄默(jiān)锲而不舍(qiè)D. 筵席(yán)峥嵘(zhēng)桀骜不驯(jué)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那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C. 这篇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内容深刻,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5.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译为“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知识”。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译为“不因外物而高兴,不因自己而悲伤”。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译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D. “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译为“三个人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
6. 下列诗句中,属于抒情诗的一项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河南省商丘市一高2016届高三考前押卷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考考前押题考试试卷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选自2014年第7期《咬文嚼字》,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
B.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
C.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
D.“雾霾”是个新词,在以前的词典中见不到它。
但“雾霾”近来频繁兼职报端,并在2013年成为年度热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这种美感。
B.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的变化。
C.“霾雾”是“夹杂有尘的霾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成了“霾”。
D.“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记载。
这说明“霾”在商代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尔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它们对“霾”的释义几乎是一样的。
B.《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这句话意思是说,“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
] C.“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貍”,说明“霾”的读音。
D.“霾”借“貍”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因为“貍”有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2021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曰《山海经》,是极其富有象征意味的。
它呼唤着山川湖海的精灵和魂魄,黏附着泥土和方域。
更值得珍视的是,《山海经》吉光片羽般展示了初民以神话思维所构想和理解的人间的“历史”。
英雄神话在《山海经》中出现了,它是初民在形式中以自身的意志、力量和智慧与天地比试高低,凭借惊天动地的行为对意志、力量和智慧赋予崇高的礼赞。
“不量力,欲追日景”是世人对于夸父的志趣和命运的一种异说。
但夸父之驰名古今,完全得力于《海外北经》的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行文有囊括六合、举重若轻的气魄。
夸父逐日的目的并未明言,目的就是光芒逼人地显示自我存在的逐日行为本身,他由此成为失败了的悲剧英雄,成为悲剧英雄之后,还要弃杖成林,福荫后世。
在这里,一种生命的强力、意志的强力,简直是力透纸背了。
精卫填海的故事较为单纯。
《北山经》说: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故”。
鸟的形状、色彩、鸣叫,是温婉动人的,想不到其内中包含着如此不可摧折的复仇意志:“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幅画面与夸父逐日相映成趣,一者气势磅礴,一者幽邃精微。
西山、东海足见其远,小鸟微木与浩瀚沧海形成强烈的反差,谱出一曲小与大相较量的意志之歌。
原始的力之美也存在于英雄神话与战争神话相交织之中。
例如,黄帝与蚩尤之战。
《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大荒东经》中:“应龙处南极。
”描写涉及之处,足见双方的规模之大、阵容之盛、对抗性之强、鏖战程度之激烈。
2021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空巢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象。
”今年期间,有代表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上前所未有。
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时养老没有足够的保障。
尽管最近五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多达几十个,但与公众对养老保障的期待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形势相比,现有养老能力仍面临严峻挑战。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都是通过生养子女解决养老问题。
而如今,这一传统模式正受到未富先老、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
(摘编自牛少杰《子女压力大,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弱化》)材料二:材料三:养老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但目前盈利空间不大正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居家养老所需要的投入较大,包括建立网络、培训队伍、制定服务标准等,这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人们顾虑较多,影响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上门提供服务的助老员、护理员等是开展居家养老的必要条件,其数量和素质关系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但养老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普遍缺乏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般家政服务,但难以提供高层次养老服务。
同时,不同于过去要求吃饱、穿暖的养老,随着老人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当今人们养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而居家养老项目内容简单,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代餐服务,以及基本的生活照料等,缺乏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娱活动等项目。
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把养老视为家庭责任,主动作为不够,成为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问题。
(摘编自邱冰清《居家养老,重在“能养”》)材料四:出门10分钟即可走到配餐用餐点社区养老中心实现长者日托……随着社区养老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内,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
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
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
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好的音乐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然而,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20世纪初,西方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
后来许多学者接受并采纳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
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传统音乐教育功利性现象凸显。
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民族器乐的学习开始更多地追求技术、速度,许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技术,却缺乏神韵。
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押题考试(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
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
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
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
正因为我们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
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
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
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
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
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
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2013年第9期《悦读》,有删节)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
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
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
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
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
皇子病瘈疭①,乙进黄土汤而愈。
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
”帝悦,擢太医丞。
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
”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
”其家恚,不答。
明日,幼果发痫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
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
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
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
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
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
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
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
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
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
言无不验。
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
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
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
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
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
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
②痫:癫痫,羊角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
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
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C.《难经》、《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
《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少独到见解。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
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
宋代沿用唐制。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
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
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
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
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
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
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
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
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
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一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