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随着网络异 常迅速 的发展 , 互联 网几 乎无处不 在 , 网络 提供 的大量信息 给学 生带来 的影 响不 可小觑 。大学 生的政 治理 想 、 政治 观念 、 人 生观 和价 值 观都 欠成 熟 , 互 联 网上 良 莠 不齐 的西 方 政治 文 化价 值 观 念 充斥 着 学 生 的社 会 价值 观 :网络 信息 中泛滥 的信息 对学 生思想 道德 意识产 生一些
人 才而努 力。
关 键 词 :高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管理
为 了应对 当前 全球 经济化 的冲击 ,高校 学生思想 政治 教育工作 面临诸 多新 的形势与 环境 ,探索 和把握 高校学 生 思想政 治教育新 的规律 , 采 取相应 策略 , 不 断提高 学生思 想 政治教 育工作 的效率 ,已经成为 当今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 工
失前 进的方 向 : 互联 网的虚拟 性容 易让 学生产 生情感 依赖 ,
与现实 形成 巨大反差 , 从而 对现 实 充满 失望 、 误解 , 进 而产
生不正确 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
( 三) 社会就业环境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就业 政策环 境 、个 体成 长 的家庭环
象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教 育对象 即对学生 的思想政 治
层面理 解 : 1 . 最 高层 的教 育机构 , 对 学生进 行思想 政 治教 育
进行 领导 , 具有 重大 的决策 和指挥权 , 一般 包括校党 委和 校 行政 。2 . 中层教 育机构 , 具体指结 合 自己的工作 职责对学 生 进行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教 育机 构 , 如校 党委 宣传 部 、 组织 部 、 学生会 、 共青团等 。 3 . 基 层教育机构 , 从 事最直接 的学 生思想 政治教育 的教育者 。教育者在学生思想教 学中非常重要 , 没 有教育 者 ,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活动无法开展 。其 次是教育对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上)张耀灿在新世纪新阶段,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为了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新特点,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哪些新表现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
而在当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本质特点。
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讲意识形态”。
个别研究生误以为“公民教育”可以“与一切意识形态脱钩,排除任何人生理想”。
甚至有的理论工作者也认为,“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究其原因,一是以为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关注,要教育大家具有世界眼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了;二是以为对外交往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求同存异,共谋和平与发展,似乎一切领域都能超越意识形态了;三是在西方思潮影响下,误以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同质化,因此,也跟着宣扬一些抽象的普遍性的论调。
其实,思想战线包括思想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
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阵地,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削弱,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加强。
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存在空白点的。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摘要]国际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突出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
在当前东西方文化大交融、大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新形势,文章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国际化的时代特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密切,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之一。
(一)信息全球化借助互联网,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接受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全球化给了大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文化多元化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源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价值理念的对峙与抗衡将会加剧,文化多元化的态势日益明显。
大学生是各种文化思潮的积极追求者,又是其有力的推动者,最能敏感地触及社会、思想政治变化。
在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
(三)教育体制多样化随着中外教育合作的不断发展,“2+2”“1+3”“3+1”“3+X”等各种形式的中外联合办学、招收留学生等国际教育合作方式日益丰富,由此带来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授课方式、教育手段等的综合化和现代化呈现出了方兴未艾的态势。
大学生的国际意识逐渐增强。
(四)人才竞争国际化人才竞争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全球性人才争夺战已经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间的竞争。
各个国家都在培养本国人才的同时,大力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人才竞争形成激烈的国际化态势。
大学生们逐渐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以青海省高校为例
27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以青海省高校为例文/徐国光(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16)摘要: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青海省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 问题研究一、调研说明1.调研背景如何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市城市学院、青海省警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五所高校在籍注册的全日制大学生进行了专门调查,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2.调研目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是我省各高校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的管理方法,我们特此展开 调研。
3.调研方法此次调研我们采用的是现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我们的问卷共设置了60道题,其中包括59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一式350份,将所有参与学生分成7个组,一组50份,利用调研时间带着问卷对5所高校在籍注册的全日制大学生进行了专门调查,回收整理后将所有问题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出结论和对策。
二、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的调查分析调查表明,目前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1. 引言1.1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跨国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国际化人才具有跨越国界的视野和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国家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构建符合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思政教育的引领和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284】1.2 思政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政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国际化素养和全球视野。
在国际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的作用更加凸显。
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通过思政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了解不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从而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思维,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化人才观。
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胸怀。
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竞争的环境。
思政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向国际化发展迈进。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全球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应对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挑战,更需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
本文从全球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多元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进而为他们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时代中具有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将继续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全球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全球化视野、多元文化、虚拟空间、方法创新、发展趋势、重要作用、使命与责任。
1. 引言1.1 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价值取向都在不断受到挑战和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塑造个体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现象,提高人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1.2 全球化进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全球化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和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
这种全球化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全球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更多元化的元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探析
高 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作 担 负着 保 证 高 校 为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建 设 培 养 思 想 上 、 治上 、 德 上 合格 的有 用 人 才 的重 要 职 政 道 责 。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发展 背景 . 会 主 义 市 场经 济体 制 的建 面 社 立 与 完 善 . 外 开放 的 文 化 领 域 等社 会 条 件 的 挑 战 . 校 学 生 对 高
课” 即政 治 理 论 课 和 思 想 品 德 课 两 课 ”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马 克 “ 是
思 主 义 理 论 教 育 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和 主 阵地 。但 是 , “ 课 ” 学 并 没 有 取 得 很 好 的 实 际效 果 . 学 生 普 遍 对 “ 两 教 大 两 课 ” 乏 兴趣 于 这 种 状 况 . 缺 基 必须 加 强 “ 课 ” 改 革 和建 设 。 两 的
业抄 袭 、 造证件 、 欠贷款 、 伪 拖 工作 违 约 等 。究 其 原 因, 了社 除
会 不 良风 气 的侵 袭 外 .还 与 目前 部 分 高校 对 诚 信 意 识 教 育 重 视 不 足 .约 束 和 激 励 机 制 不 健全 以及 不 良学 术 风 气 的 负 面影 响 有 关 。 此 , 视 对 大 学 生进 行 诚 信 意 识 教 育 , 高 校 思 想政 因 重 是
创造性 。
一
是要革新“ 两课 ” 学 内容 。 材 内容 既要 立 足 经 典 原 理 . 教 教 又
要 联 系 社 会 实 际 , 加 时 代 感 . 强 针 对 性 和 实效 性 课 程 建 增 增 设 要 与 时俱 进 , 收 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 创 新 的最 新 成 果 程 建 吸 课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找出时效性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字: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d442.62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1、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却缺乏坚定的政治方向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日益深化,大学生对国家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于是,大部分大学生都励志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深层次的看到由于社会条件的复杂性,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政治认识的不深刻,再加上缺乏政治理论的学习,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空有爱国热情但是缺乏坚定的政治方向。
2、受坏境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多元化首先,受国际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也随着发生变化,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观点影响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变得多样化,致使知识的传播和接受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使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致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取向发生的重大变化。
3、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赋予了他们新的思想和很多新的特质,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特点、成长意识、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长也会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让其到国外去留学,那么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声巨大的变化。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探讨创新教育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探讨创新教育研究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紧密围绕着“培养什么样人”与“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等三个方面,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探索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创新性;形势与政策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一、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世界经济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WTO还是APEC,不管是欧盟还是东盟,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再到2009年的欧债危机,不少国家则像过山车似的,经这么大起大落的一折腾,仍能稳坐钓鱼台的国家则所剩无几。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规避其风险而又能搭乘其腾飞的列车,成为不少国家研究的重点。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则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
由此可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创新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分析国际形势的能力,从而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知识的爆棚,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在青春骚动期,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未加筛选的互联网信息时,大学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感觉一切的一切那么有吸引力和新鲜感。
于是网聊、网恋、网游等在大学生中盛传开来。
探析当前国际关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当前国际关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大学生的国际观不仅是影响其自身发展的新因素,而且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导向。
如何应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引导他们全面理解国际事件,并促使大学生为我国解决国际事务做更大的贡献,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本文结合近日发生的黄岩岛事件,探索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当前国际关系的认知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加强以国际观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观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人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青年人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特别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不仅对日后个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国家前途的希望,其思想政治价值观将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向,所以引导好大学生的国际观也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大学生国际观的基本情况国际观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体现为一种内心的价值观,即为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不同的意识和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对外部事务的关注的心态;作为人类事务发展进程中的一份子的责任感,即全球公民意识。
第二个层次是在行为上对国际事务的关心和参与,站在跨越国界的角度上思考和解决问题[1]。
大学生的国际观重点体现在大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心、思考以及参与上。
大学生思想活跃,随着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国内社会热点事件,更将目光聚焦到国际重大事务(特别是我国的国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可以敏锐地察觉到我国置身于全球化风浪中将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在我国的国际关系发展上持有各自的见解或不同的态度。
近日,中菲黄岩岛事件成为国内社会最为关注的国际事件,对于是否用武力解决黄岩岛问题掀起了一场社会舆论大风波。
以黄岩岛事件为例,大学生对于此类国际事件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1.过于偏激型:大部分大学生属于“愤青”型,他们的观点较为激进,特别是对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坚持认为中国应当用强硬态度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黄誉婷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6期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培养国际化人才越来越成为各高校的目标,这也给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和变化趋势,探索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随着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体制多样化等时代特征的不断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阵地,除了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之外,分析当代学生特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也必不可少。
一、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变化。
其影响与变化表现在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一)积极影响1.思想更加开放,思维更加活跃。
全球信息的一体化使得当代大学生可以多渠道了解讯息,快速获取各类前沿的文化动态,他们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解放。
2.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规则与效率意识强化。
当今时代各行业竞争加剧,相互依存度相应增加,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竟争观念和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他们更加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竞争与合作中去,并在竞争中注重规则与效率。
3.自我意识与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受西方文化与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民主意识的增强方面有显著的改变。
他们强调民主,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自由、公平。
(二)消极影响1、过分崇尚西方思想,传统价值观弱化。
大学校园是思想交汇的地方,学生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容易片面否定甚至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出现盲目效仿、盲目崇拜的现象,表现出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倾向,淡忘了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价值观。
2、过分强调自我,功利心过重。
由于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以自身利益为重、只顾眼前利益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思想倾向。
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文章介绍了国际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高校在此方面的教学改革,高校在与国外大学合办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最终要与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来提出改进策略,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关键词:多元文化;策略改革;职业素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063-02收稿日期:2019-05-07作者简介:王玉祥(1982-),男(回族),宁夏平罗人,宁夏大学,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国际化进程中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全球的国际化进程发展带动了社会各层面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体现尤其明显。
所谓国际化教育,就是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意识和水平,以及学校的国际化教育的先决条件。
更重要的是,国际化教育旨在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的思维模式,帮助大学生提升全球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国内高校得到了更多与国际大学合作办学的机会,在这些项目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全球性的学术交流,接触到的教师和教学材料也都更加多元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意识也会改变。
通过国际化教育,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适应国际化进程,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做适当的改进,使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国际化。
二、国际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化进程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拓宽的视野也有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特别是在思想政治上,学生们通过国际化的教育能够得到更深和更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国内外的政治现象。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更应当提升自我的素质,跟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利用新鲜元素实现更好的教育。
国际化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表现为:第一,国际化进程对青少年的眼界拓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表现在他们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方面。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当前 �经济全球化已成不争的事实 � 但是 � 在意识形 态等上层建筑领域要怎样全球化还在激烈的讨论中 � 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 �面对多元 化的价值观冲突 � 提出切合实际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新模式是思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 马克思 认为世界历 史的进程 本质上是人 的解放过 程 �世界历史的形成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全球化 是这种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也就需要关注人的 社会进步往往不直接体现为人的发展和完善 � 相反 �它 经常伴以人的异化和人的价值的沦丧 �以对人的价值的 损失为代价 � 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科学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和道德观来 进行正确引导 �注 重人的发 展 �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要作用 � 重建精神家园 � 一 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解构 一般认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 要有 " 灌输 " 模式和 " 渗透 "模式 � 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模式 是指在学校中开设思 想政治理论课 程为主的 思想政治 教育 � " 灌输 "模式造成了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缺失 �只 能灌输一些知识 � 而不能形 成情感 � 信念和行 为等更深 层次的东西 � 通过外界的压力来实现受教育者本身教育 内化 �不 是受教育者本身自 我发展的需求 �教 育目标实 现困难 � " 灌输 "模式不注重 "以人为本 " �忽视受教育者 的个体 吸收原有模 式精 华内容和借鉴外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 � 主张以 活动和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 让学生自主积极地自我 探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即渗透模式 � 但该模式缺乏 强而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道德标准 � 容易陷入个 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的困境 � 也极易淡化受教育者对 教育者的身份认同 � 从而也就导致了教师主体身份和教 育评价的缺失 �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 无论是 " 灌输 " 模式还是 "渗 透 "模 式都无法 单方面 地促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 � 笔者以为当下 亟须批判吸收两种模式的可取之处 � 结合全球化所带来 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 依据我国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 的新局势 �构建出一种以 "教师 " 为本 �以 " 学生 "为本 � 并 注重教育效果实现的发展模式 � 即 " 以人为本 "和 " 增权 赋能 "为理念的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理念 以人 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是历 史唯物主义 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全球化多元文化价值观冲突的背景 下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要科学 �全面 � 准确地贯彻以人 为本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以 人为本理念依托经济全球化背景 �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最 大功效的基本理念 � 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实现思想政治 目标 � 增权 赋能又 称增 权 � 赋能 � 增权 扩能 � 彰 权益 能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张倩玉(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校之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正确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75-02作者简介:张倩玉,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于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重大问题都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息息相关。
在新时代下,高校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一、新时代高校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一)“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校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这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我国所有高校的立校之本。
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科技信息化速度加快。
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各国人才的质量实际上决定了各国综合国力的大小以及该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因此,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我国必须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只有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
高等教育 国际化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时代 境 遇
业 化和 市场 化 活 动 而非 传 统 的 发 展项 目” 。 _ 2 当 前我 国高等 教育 的 国际 化 , 主 要体 现 在 加 强 高 校
在教学 、 科研 和人 才培养 方 面的 国际交 流与 合作 ;
Vo 1 . 26 No . 6 De C .2 01 3
高等教育国际化
李 涛
( 南京理 工大 学 党委 组 织部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9 4 ) 摘 要: 高等教 育 国 际化 对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 内容 、 目标 和 形式 产 生 了深刻 影 响 , 也使 高
第2 6卷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2 6 4 6 ( 2 0 1 3 ) 0 6— 0 0 8 4—0 4
高等教 育 国际化作 为 当今教 育乃 至社会 的最 主要 特征之 一 , 已然成 为 时代 的潮 流 和趋势 , 它代 表 着人 类社会 教 育事业 现实 化和 科学化 的发 展 方
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面 临新 的 困境 。主要表 现 为 : 意识 形 态间 的斗 争使 维 护 国 家 高等教 育 主权 的
任 务更加 艰 巨、 现代 信 息手段 的 广泛运 用挑 战 了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主 动权 、 多元 价值 观 的碰 撞 加剧 了大学生 的道德 选择 困惑。为应 对这 些 困境 , 提 出了强化 大学 生的 民族 文化 认 同、 构 建 意识形 态平 等对话 机制 和加 强 大学生 主体性 道德人 格教 育等 对策 。 关键词: 高等教 育 国际化 ; 思 想政 治教 育 ;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困境
在国际化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化建设 的有用之才 , 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思 是 想 教 育应解 决 的问题 。
2 新 的国 际化 背 景 下 高 校 思想 政治 工 作发 展 的新 趋 势
新 的国 际化背景 引发 了深 刻 的社 会变 革 。人 们 在寻找新的价值观念的支点 , 求索信仰和情感新的 归宿 。根 据社 会新 的变 化 发 展趋 势 , 校思 想 政 治 高 工作 也 出现 了 以下 的新趋 势 。 2 1 内容的全 面化 .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 也是法制经济 , 人们必须 具 有多 方面 的才 能和 良好 的素 质 , 能 更好 地 适 应 才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因此 , 培 养 大 学 生 学 会 学 “ 习、 学会 生 活 、 会 做 人 、 会 关 心 、 会 创 新 ” , 学 学 学 … 将 成 为今后 大学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内容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要 引导 大学生 关 心世界 、 心人 类社 会 、 心环 关 关 境 、 心 自己 、 心周 围 的人 和 事 , 宽伦 理视 野 , 关 关 拓 培 养仁爱精神 、 责任意识和全球意识 , 培养具备全球性 特 征 的人才 。这 就要 求 我 们 必 须 形 成 一 种新 型 的、 开 放 的 、 力于 民族 性 与 人类 性 融 通 的思 想 政治 工 致 作 全 面发展 观 。
怀。 3 2 任 务 .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 ,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不能 像 以往 一样 完 全 依 赖 人 的 意志 、 性 塑 造人 感 的德性 , 充分 发挥 理 性 和非 理 性 因 素 的作 用 。在新 的国际化背 景下 , 至 沓来 的 问题 以及更 多 的机 遇 纷 和挑 战 , 高校 思 想 政 治 工作 者必 须一 手 抓 好 德 促使 育 实践 , 手抓 紧新 的德育 理论 构建 , 一 创建 高校德 育 的科 学评 价体 系和新 的操 作方 法 。高校思 想政 治工 作 既不 能拔苗 助长 , 又不 能违 背科 学 , 而应 该遵 循科 学 规律 , 促进德 育发 展 从 经 验 性 建构 向理 论 性建 构 靠 拢 , 重心理 活 动 , 注 注重 科 学引导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探析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探析一、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是指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特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需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深入人心。
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创新和多样化。
新时代的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传统的思政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我们需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创新与多样化。
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思政课程内容,如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崇尚真善美。
要注重思政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抵触情绪。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课堂游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新时代的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理论学习往往需要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开展一些实践性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参与社会实践、主持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将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高校的社会责任。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新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文化、道德、智力、体魄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在新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突破,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要解 决培养 什么人 , 怎样 培养人 的重大 问题 。要 坚持
育 人为本 、 德育为 先 , 立德树 人 作 为 教育 的根 本 任 把 务 , 力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 主义事业 建设 努
者 和接班人 。在 高等教育 国际化 进程 中 , ” 高校 通过广
泛 开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 积极有效 地引进 和利 用 国外 高 校和企业 的优质 资源 , 断深 化教 育 教学 改 革 , 不 培
国际化人 才培 养体 系下 所培 养 的 国际化 人 才应
有对苏联 教育思想和教 学方法 的模 仿 , 后来 伴随 着改
革开放后 的教育 改 革所 创造 的 新方 法新 观 念。 国际
化人 才培养体 系下 , 通过 引进 国外优 质 教育 资 源 , 并 结合学 校 国际化人才 培养的 目标 , 形成 了有别 于传统 教学的 教 育理 念 、 育 模式 、 学方 法 及 管 理 方 式 。 教 教 学校在 开展课程 教 学 中, 聘用 外籍 教 师 , 用 外 文原 使 版教材 教授语 言课和专业课 , 实行 国际化 的教育 模式
知识 的 国际化 运作 能力 , 掌握本 领 域 国际最新 、 即 最
些不适应 , 造成部分 学生习惯于 被动 的应试学 习方
式, 而不适应外 方互动 式主动参 与学 习的方式 。学 习 中大量 的外籍 语言课和专业课 学 习 , 造成 学生较 大 的
先进 的知识 、 技术 与信息 , 能运用 于工 作 中的能力 ; 并
第 1 6卷 第 3期
21 0 1年 6月 2 日 5
阿 广搪 电彩 天 雩 雩报
J u n l fHe e do & TV nv ri o r a b i o Ra i U iest y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探索和调整,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展开讨论。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国际化人才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能够适应国际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培养这样的国际化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胸襟,使其具备全球化素养和竞争力。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目前,我国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国际化素养和意识;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理论灌输,忽视了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培养,无法有效地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1. 强化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高校可以引入国际化教材和课程,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等,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多元文化课程、举办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多元文化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国际化思维。
3. 强化国际主义教育国际人才需要具备国际主义精神,高校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向学生灌输国际主义思想,引导他们关心国际大事,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化认知教育是指通过知识和认知的传递,促使学生形成国际化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出发,探讨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在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介绍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其成效的评价。
结论部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定位、内容、方法、成效评价、重要性、发展方向、未来展望1. 引言1.1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高校人才培养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
高校人才培养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可以实现人才的公平竞争和社会流动。
高校人才培养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未来的长远目标,只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变化。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世界的变化趋势。
1.2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高校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社会发展迅速、价值观念多元的当今,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迷失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专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张筱苑
【摘 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应当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阐述了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
的前提下,深入地分析了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的路径,
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做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化人才 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大力支持,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向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并将其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定学生发展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决心[1]。
(二)保障作用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立足于国际舞台,积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
随着国内高校不断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内容、理念和方法,国内的高等教育正向着国际化的目标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媒介,在传承和发扬传统精华文化的同时,融合国际领先理念,对原有的培养内容与目标进行丰富,促使高等教育得以持续提升和进步。
(三)育人作用
通过实施高水平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优秀品质,进而实现育人的目的。
国内高校在制定思想教育方案时,可以参考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所拥有的思想特征,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法律观念,为培养国家化人才进行铺垫。
由于高校最根本的功能是培养优秀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的优秀思想为导向,引领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二、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一)传承与发展相统一原则
党的十八大表决通过了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同时还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文件。
会议强调,现阶段我国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增强文化软实力,跻身于文化强国,这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2]。
高校是文化继承和发扬最主要的平台之一,对于社会建设和国家富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高校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培养不仅可以传承现有知识的能人志士,而且更应该培养出能够对其进行发展和再创造的优秀人才。
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应健全思想教育体制,使学生能够正确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
(二)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统一原则
思想教育的民族化是实施国际化的必要基础。
民族化是在国际化的前提下形成的,同时也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国际化创造更加宽广的舞台。
总的来说,国际化是民族化的根本和最终目标。
周总理曾指出,我国应积极从外国吸收所有优秀的文化种子,促使其在国内生根发芽,成为中华民族的东西。
我们不需要排斥外来文化,但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结合我国的本土文化,通过民族的教育创造无穷的潜力。
(三)借鉴与创新相统一原则
一方面,积极利用媒体效应,增强影响力。
现代社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电视、杂志等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大大提高[3]。
高校可以利用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以此来传播思想教育的内容,增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教育过程更好地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可以通过短片、采访等方式向人们传送。
利用媒体效应进行思想教育,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合理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
另一方面,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建立多元化系统。
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大政工”的理念,积极协调一切力量,争取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构建一个相互协调、目标统一的多元化系统,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力量,保证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其基本目的。
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编的途径
(一)政府提出选编的主导原则,组织教材内容的选编工作
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策略和目标,立足于国际化建设的基本背景,同时密切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的实施方案,以此来促进高校更好更快地实现国际化的目标。
应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为海外优秀人才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以吸引其到中国发展,寻求水平更高、层次更深的国际合作,开展高质量的国际科研合作,以此来增强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在国家化教学工作上作出实质性的努力,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优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增强对课程培养方案的规划工作,努力追赶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应加强制度建设,引进国际上领先的观念和方法,推动外事机制的改革,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重视组织体系的改造,进而从管理体制机制的层面上为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细致的引导,对于海归高素质人才,应充分肯定、表扬其报效祖国的正确思想。
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建立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
(二)教育者负责具体选编工作的落实,再次选编教学内容
为了防止教育内容过于枯燥,保证教学内容的主导型
(下转第190页)
· 187 ·
· 190 ·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10
和丰富性,同时又不丧失其针对性,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听取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意见[4]。
这里所说的主导性主要是教学内容中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未来道路,从而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进行正确的指引。
内容的丰富性则是为了适应主导性的需求,结合实际状况,发展多种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高效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类,同时结合时间、地点等外部条件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目标。
学校应正确认识到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与共同特点,进而正确把握部分学生的内在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树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实施多层次的培养。
比如,高效对于招生、科研等不同工作的协调。
同时,还应当积极挖掘和利用非思想教育体系所隐藏的育人作用。
(三)学者根据选编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国际化人才,还需要加强对时间教学环节的重视和改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其对社会实际状况拥有一定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其使命感,引导其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照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积极为此奋斗。
高校应积极利用和协调各方面资源,有目的性地增强与培养国家化高素质人才有关的社会实践,比如加强与国际名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学生创造到外资、
合资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访学机会等。
提倡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建设和国际新闻,拓展其视野,使其拥有成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四、结语
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其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需要立足于原有的指导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同时还应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岩.基于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5(6):21.[2]崔健,黄蓉生.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1(12):67~71.[3]冯彩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 ].理论月刊,2004(3):87~88.[4]苏李君.高校国际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简介:张筱苑(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在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治教育及相关知识”,29.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课程”,
图6
专业课教育中是否有涉猎生态教育
图7 大学生获得生态伦理知识的途径
大学生认为高校提高生态伦理教育方面最有效的举措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不是高校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教育,而是占77.42%的“通过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感触”,其
次是占65.14%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学校的“增加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仅仅占64.22%,“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占59.9%,“加大校园生态环保监管和奖惩力度”占58.22%。
从以上的样本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第一,当代大学生对生态伦理的认识不够;第二,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还很薄弱;第三,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态伦理的行为不够主动;第四高校的生态伦理教育还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4]邓翠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余谋昌.公平与补偿:环境政治与环境伦理结点[J ].文史哲,2005(6):5~11.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010):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研究——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
作者简介:李航(1986-),福建仙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高校思政教育。
(上接第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