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公式
巴塞尔协议公式
摘要:
1.巴塞尔协议简介
2.巴塞尔协议公式定义
3.巴塞尔协议公式应用
4.我国对巴塞尔协议公式的采用及影响
正文: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监管规范之一,它旨在确保金融机构具备充足的资本以应对潜在风险。
巴塞尔协议自1988年首次发布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目前最新的版本是巴塞尔协议III。
巴塞尔协议中涉及的一个关键概念便是巴塞尔协议公式,它用于计算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巴塞尔协议公式定义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例。
公式如下:
资本充足率(CRR)= (Tier 1资本+ Tier 2资本)/ 风险加权资产(RWA)
其中,Tier 1资本是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股票溢价、其他综合收益等;Tier 2资本是补充资本,包括次级债、优先股等。
风险加权资产(RWA)则是对金融机构的各类资产进行风险加权后的总和,其计算方法依赖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因素。
巴塞尔协议公式在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和监管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公式计算自身的资本充足率,以确保资本水平充足。
其次,监
管机构可以通过审查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从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积极采纳国际标准,对巴塞尔协议公式进行了全面采用。
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降低系统性风险。
同时,巴塞尔协议公式对我国金融机构的运营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总之,巴塞尔协议公式作为金融监管中的重要工具,对于确保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巴塞尔协议名词解释
巴塞尔协议名词解释巴塞尔协议(Basel Accords)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一系列协议,旨在建立全球银行业的监管标准,以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该协议由巴塞尔银行间監督委员会(BCBS)于1974年成立,是由各国银行监管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
巴塞尔协议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巴塞尔协议I、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
巴塞尔协议I于1988年发布,是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首次全面规范。
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是资本充足率,即银行需要保证自己的风险资本占总资产的一定比例。
这样一来,即使银行面临风险,也能通过自有资金来承受损失。
巴塞尔协议I规定了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为8%。
然而,巴塞尔协议I的缺点是未能有效覆盖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
因此,在2004年巴塞尔协议II发布,对巴塞尔协议I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巴塞尔协议II要求银行根据其所承担的风险程度来确定所需的资本充足率,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水平。
此外,巴塞尔协议II还要求银行建立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增加了市场风险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III于2010年发布,是对巴塞尔协议II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巴塞尔协议III重点关注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杠杆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面临资金流动不足的风险,而杠杆风险则是指银行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财务风险。
巴塞尔协议III要求银行建立更加严格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并限制杠杆比率。
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通过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规范,提高了金融稳定性,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然而,也有一些批评认为巴塞尔协议过于复杂,增加了银行的运作成本,并可能导致银行业回避高风险行业,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
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建立的,其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
自成立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银行监管规定,如1983年的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又称巴塞尔协定,Basel Concordat)和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Accord)。
这些规定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一致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在十国集团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鉴于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许多非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也自愿地遵守了巴塞尔协定和资本协议,特别是那些国际金融参与度高的国家。
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问世是巴塞尔委员会历史上又一项重大事件。
核心原则是由巴塞尔委员会与一些非十国集团国家联合起草,得到世界各国监管机构的普遍赞同,并已构成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
至此,虽然巴塞尔委员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国际组织,但事实上已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2002年10月1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修改资本协议建议的最新版,同时开始新一轮调查(第三次定量影响测算,QIS3),评估该建议对全世界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可能影响。
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或称“新巴塞尔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6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时间跨度长达30年。
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
第一个《巴塞尔协议》Herstatt银行和富兰克林银行倒闭的第二年,即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巴塞尔协议讲解
巴塞尔协议讲解巴塞尔协议,全名为《关于国际银行间支付结算系统中主要风险事务的集中监控与控制原则》(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是由各国银行监管机构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制定的国际金融监管准则。
该协议旨在通过规范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和风险管理,提高全球银行业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文将对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
一、背景介绍巴塞尔协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各国银行带来了风险。
特别是像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和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国际银行监管机构开始制定一套全球性的金融监管准则,最终形成了巴塞尔协议。
二、协议内容解析1. 资本充足率要求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银行的核心资本(Tier 1资本)要占到其风险加权资产的一定比例。
这一要求旨在确保银行在面对风险时有足够的资本储备,能够保证其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2. 风险管理要求协议要求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测量、监控和报告等方面。
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其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可以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3. 条件的灵活性巴塞尔协议充分考虑了各国银行业的差异性和特殊情况,对于一些国家或地区来说,可能根据其自身情况对协议的要求进行调整。
这种灵活性确保了协议的可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各国银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身需要来执行协议要求。
三、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1. 提高银行的稳定性通过规范资本充足率要求和风险管理,巴塞尔协议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稳定性。
银行在面临风险时具备更强的抵御能力,能够更好地维持其业务的连续性和可信度,从而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动荡。
2.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巴塞尔协议为各国银行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在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巴塞尔协议书全文原文
巴塞尔协议书全文原文甲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与乙方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项达成一致,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订立本协议。
第一条定义1.1 本协议中所称“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其他专业术语或定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条协议目的2.1 本协议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双方应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履行本协议。
第三条权利与义务3.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3.1.1 甲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 甲方有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3.2.1 乙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二)
(二)资本补充和估值偏低的矛盾。 一方面因为业务发展需要,银行需要通过发行股份补充核心 资本; 另一方面,因为再融资又会进一步降低银行业的估值,增加 融资成本,从而使中国银行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三)满足监管要求和盈利能力增长的矛盾。 巴塞尔协议重视流动性管理。 为满足流动性覆盖比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应持有更多的现金 和超额准备金,但从盈利的角度,公司证券和资产担保证券显 然比风险加权系数为零的证券收益要高出不少。实行巴塞尔协 议III后,银行会选择会倾向于风险加权系数为零的证券,从而 导致银行收益下降。然而,为了实现通过再融资补充核心资本 ,降低融资成本,银行业又不得不尽可能提升盈利能力,从而 使银行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与未实行流动性监管标准相比。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在巴塞尔III实施的过渡期内,需要加快制定 相关应对措施和业务转型步伐:
(一)必须加强资本规划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现代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建立一个循环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各银 行可通过新协议实施推进,促使银行员工认识理解各类业务的风险敏 感性,在银行的业务流程中建立良好的风险传导机制,建立风险定价 机制,以经济收益指标作为业务准入和业务考核标准,强化风险管理 意识,通过引入经济资本管理机制,强化资本约束,提高资本使用效 率。
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三)
(四)负债结构调整与网点数量不足的矛盾。巴塞尔协议III中净稳定资 金比率有相应的要求,为满足监管要求,银行显然愿意持有更多的零 售存款、中小企业存款和一般企业存款,而不愿意持有过多的同业存 款。然而,对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数量不足,其吸收零售存 款和中小企业存款能力不足,同业存款是其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无疑会加剧其经营压力。 (五)表外业务发展与业务结构调整的矛盾。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简介《巴赛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
1987年12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典(“十国集团”)以及卢森堡和瑞士在内的12个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通过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
《巴塞尔协议》于1988年颁布。
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1999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又正式公布了《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征求意见稿(ANewCapitalAdequacyFramework)。
与现行的《巴塞尔协议》相比,新的框架除了保留原有的资本充足率8%的最低要求外,又增加了两项新的要求,即监管约束(supervisoryreview)和市场约束(marketdiscipline)。
新框架预计于2001年底前定稿,于2004年付诸实施。
新框架的出台将外部信用评级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最新一版《巴塞尔协议》征求意见稿(2001年5月31日前反征求意见稿馈意见)中说,在银行执行标准法测定自己资本充足率时,各金融监管当局有责任认定一家外部信用评级机构(ECAI,ExternalCreditAssessmentInstitution)是否符合巴塞尔协议对其六个方面的要求(即:客观、独立、透明、充分的信息披露、充分的资源及可靠性,同时要求ECAI借鉴国际知名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保证系统、科学、独立、公正)。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一项重要的国际环境保护协议,旨在控制和减少有害废物的跨国边境转移,并促进有害废物的可持续管理。
该协议得名于1989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国际大会,是第一项专门针对有害废物贸易的全球法律框架。
为了保护世界各国的环境和公众健康,巴塞尔协议对国际废物贸易进行了规范和限制,并鼓励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废物管理问题。
巴塞尔协议的目标是确保在国际废物贸易中遵循环境友好的方式。
协议规定了废物的定义,将其分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两类。
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废物等,而危险废物则涵盖了有毒、爆炸性、放射性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废物。
协议要求各国在废物转移时遵循特定程序和标准,以确保废物的安全管理,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巴塞尔协议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废物的可持续管理。
其中之一是禁止将危险废物转移到缺乏适当设施的国家。
这是为了避免在处理危险废物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
协议也设立了相关程序,确保废物处理方在转移废物前得到转移国和受移国的书面同意。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对废物贸易的监管,防止有害废物被不法分子倾倒或非法转移。
此外,巴塞尔协议还鼓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财政援助,以帮助其改善废物管理能力。
这一措施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能力。
发达国家通过转移环保技术和提供资金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废物处理设施,并提升其对废物转移和管理的能力。
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成果是显著的。
自该协议实施以来,国际废物转移和管理的行业规范得到了显著改善。
各国更加重视废物问题,并加强了对废物转移的监管。
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政策,以确保废物的安全管理和可持续处理。
然而,巴塞尔协议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国家仍存在着废物管理能力不足、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一些不法分子仍然通过非法途径转移和处理废物,给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巴塞尔协议的目标。
巴塞尔协议
4
Company Logo
对一级资本的补充:
抵押服务权(MSRS)是一种重要的可确认的无 形资产。银行收取和发放贷款,监督借款人是否 遵守银行或另一个贷款人规定的条款,以此获取 收入。如房屋抵押服务权。 银行可以将商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计入资产负债 表。当公众以超过其账面价值的价格购买企业的 股票以获取现金时,这种资产就产生了。大部分 监管机构不允许把商誉计入银行资本。
14
Company Logo
15
Company Logo
本例中,总加权风险资产为80500美元,一级资 本为4000美元,总资本为6000美元,则资本充足 比例为:
一级风险资本比例=40000/80500=5.52% 总风险资本比例=6000/80500=7.45%
结论:该银行5.52%的一级风险资本比例高于4%的
10
Company Logo
(2)表外资产:
先用“信用转换系数”将表外资产额转化为表内资产额, 衡量其转变为表内资产的风险程度,然后再乘以相应表内资 产的风险加权系数,计算加权风险资产。
附:信用转换系数 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 100% 与某些交易相关的或有负债 50% 与贸易相关的短期或有负债 20% 原始期限不足1年的承诺 0% 原始期限超过1年但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承诺 0% 其他承诺 50% 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 100%
27
Company Logo
二、 《巴塞尔协议 II》 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考虑到了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之后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 低要求仍然为8%. 第二支柱:监督检查。对每家银行的风险评估程 序和资本充足程度进行监督审查,确保二者的合 理性 第三支柱:市场约束。广泛披露银行真实财务状 况,从市场约束方面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
巴塞尔协议解读
2023-10-28CATALOGUE目录•巴塞尔协议概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与意义•巴塞尔协议的未来发展与趋势•巴塞尔协议实践案例分析•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01巴塞尔协议概述背景介绍1988年:巴塞尔协议诞生1996年:引入标准化方法,以简化资本充足率计算2010年:巴塞尔Ⅲ提出,强调逆周期资本缓冲2004年:引入新资本协议,加强风险管理20世纪70年代:巴塞尔委员会成立确保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最低标准降低银行风险,保障金融稳定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协议目标适用于各国银行、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不同国家对不同类型资产和负债制定不同的风险权重和资本要求不同业务适用范围02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资本充足率要求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5%、6%和8%。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用于衡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体现了银行在风险管理和资本实力方面的双重标准。
风险加权资产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是指根据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程度计算出来的资产权重,用于反映银行的资产风险水平。
巴塞尔协议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是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银行了解和掌握各类风险的敞口。
杠杆率要求巴塞尔协议对杠杆率的要求是不得低于3%。
杠杆率的要求是巴塞尔协议中用于控制银行过度扩张和风险承担的重要手段之一。
杠杆率是指银行的总资产与核心一级资本的比率,用于控制银行的杠杆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
流动性覆盖率要求流动性覆盖率是指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日的净现金流出量的比率,用于衡量银行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巴塞尔协议对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是不得低于100%。
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体现了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能力水平,有助于保障银行在面临短期流动性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
巴塞尔协议的名词解释
巴塞尔协议的名词解释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巴塞尔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本文将对巴塞尔协议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巴塞尔协议是国际上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准则,最早由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提出,并在此后的几次修订中逐渐完善和发展。
巴塞尔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成员包括来自全球各国的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
巴塞尔协议的目标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增强其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从而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剧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巴塞尔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国的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中。
二、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巴塞尔协议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
资本充足率是指金融机构自有资本与其风险资产之比,旨在衡量金融机构面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
巴塞尔协议规定了金融机构应该具备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并对不同的风险资产区分了不同的权重。
在风险管理方面,巴塞尔协议引入了风险加权资产的概念,即将各种风险资产根据其风险水平进行加权计算。
通常,风险越高的资产,所需的资本充足率就越高。
巴塞尔协议还规定了一系列风险评估方法和监管指标,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三、巴塞尔协议的重要性和影响巴塞尔协议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强化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通过要求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资本来应对各种风险,巴塞尔协议降低了金融机构破产的风险,减少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其次,巴塞尔协议促进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通过引入风险加权资产的概念,巴塞尔协议鼓励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控制,从而减少了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此外,巴塞尔协议也对国际金融监管和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各国银行监管机构基于巴塞尔协议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和要求,确保金融机构遵守协议中的准则。
巴塞尔协议还促进了全球银行监管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间的一项重要协议,旨在规范和约束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
该协议首次于1988年在瑞士巴塞尔制定,现已经历了两个版本。
以下是对巴塞尔协议的介绍。
巴塞尔协议是由国际清算银行(BIS)牵头制定的,其目的是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并规范银行业的行为。
该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银行确保其资本充足性,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程度对资本要求进行调整。
此举旨在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防止银行破产。
巴塞尔协议的第一版被称为巴塞尔协议I,于1988年发布。
根据该协议的规定,银行必须保持最低的资本充足率,以确保其在面临风险时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应对。
这一版本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如信贷、证券、房贷等,规定了不同的风险权重。
然而,巴塞尔协议I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在衡量银行风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国际银行间开始着手制定巴塞尔协议的第二版,即巴塞尔协议II。
巴塞尔协议II于2004年发布,重点关注的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置于资本充足之前。
该协议强调了银行应具备较强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应根据实际风险水平制定更为灵活的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II还引入了一项新的风险测量方法,被称为“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
该方法允许银行使用自己的内部模型来评估其资产质量,并据此调整资本要求。
这一方法相比于之前的方法更为灵活和准确,因此被认为更能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
然而,巴塞尔协议II引入的内部评级法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它可能导致银行在评估风险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使银行可能会低估其风险暴露。
此外,内部评级法需要银行拥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小型银行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可以说是国际金融体系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规范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该协议旨在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并减少金融风险。
巴塞尔协议公式
巴塞尔协议公式一、巴塞尔协议的背景与目的1.巴塞尔协议的出台背景巴塞尔协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导致许多金融机构破产。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关注并研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
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著名的巴塞尔协议。
2.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巴塞尔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银行监管标准,确保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资本实力来抵御潜在的风险。
协议要求金融机构根据风险资产的大小来设定最低资本充足率,以保证金融机构在面临风险时具备足够的损失吸收能力。
二、巴塞尔协议公式的内容1.协议的主要公式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公式为:资本充足率= (T+1)×(R×E)/(R×D+E),其中,T为风险调整系数,R为风险权重,E为银行的资本,D为银行的债务。
2.公式的具体含义和作用这个公式表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取决于风险调整系数、风险权重和银行的资本与债务之比。
通过这一公式,监管部门可以确保金融机构在面临不同风险时具备相应的资本储备。
同时,协议还规定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巴塞尔协议公式的应用1.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巴塞尔协议公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套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了解和评估各类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公式要求,调整自身的资本结构和风险资产配置,确保风险可控、盈利可持续。
2.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巴塞尔协议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套统一、透明的监管依据,有助于监管部门有效履行监管职责。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协议规定,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四、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情况1.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逐步实施巴塞尔协议相关规定,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2004年,我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相关规定。
巴塞尔协议
2004巴塞尔协议Ⅱ的变化
信用风险的计算有三种方法: 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内部评级高 级法 。 标准法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模型和88年 的基本模型形式是一致的,都是线性模 型:风险资产=∑风险资产类型×权重 ,但内容有了大的变化,主要是权重的 变化。 *
2004巴塞尔协议Ⅱ的变化
权重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变原来的按资产类型赋权重的做法,为按 外部评级赋权重,有助于提高风险敏感度 ; 二是改变了原来的对OECD国家有利,对非 OECD国家歧视的做法,增强了客观性。 三是对评级过低的资产(B-以下)增设了150% 的权重,强化了对低信用质量资产的资本覆盖。
2004巴塞尔协议Ⅱ的变化
操作风险(*)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基本指 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1、基本指标法:所需资本=商业银行 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15% 2、标准法:所需资本= ∑各业务条线 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反映这个业务 线风险的贝塔因子
2004巴塞尔协议Ⅱ的变化
高级计量法:内部度量法和损失分布法. 内部度量法: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等于预期损失 乘以固定参数乘以风险指数,预期损失等于发 生概率乘以违约的损失乘以操作风险暴露敞口 . 固定参数由监管当局确定,相当于将预期损失 转换成非预期损失的因子。风险指数是处理银 行个体损失分布特征的因子.
2004巴塞尔协议Ⅱ的变化
内部评级法(IRB法 )的基本思想: 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资本权重K× 违约风险暴露EAD; K是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 和剩余期 限M 的函数K(PD、 LGD、 M);(*) IRB初级法由银行估计PD,巴塞尔委员会或 监管当局规定 LGD、 EAD和M ;(*) IRB高级法由银行估计PD、 LGD、 EAD和M 。
巴塞尔协议解读
最低资本充足率
银行应建立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机制,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
银行应将资本充足率与业务风险、资产质量等关键因素挂钩,进行综合评估
内部资本充足率
03
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要求,以降低银行破产风险。
资本要求
银行需要完善风险管理,确保资本质量、风险覆盖和风险偏好的一致性。
巴塞尔协议Ⅲ自2010年实施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具体实施情况仍存在差异,各国监管机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协议中的规定。
实施进展
尽管巴塞尔协议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但在应对系统性风险和银行间传染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协议的实施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
挑战分析
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产质量。
加强与国际标准和国际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
06
巴塞尔协议的实际应用与案例
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
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
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实践与应用
2023
《巴塞尔协议解读》
巴塞尔协议概述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的影响巴塞尔协议的未来发展巴塞尔协议与中国银行业巴塞尔协议的实际应用与案例
contents
目录
01
巴塞尔协议概述
巴塞尔协议起源于1970年代的银行间合作,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标准化来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背景与发展
时间背景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一版巴塞尔协议,主要关注信用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率。
金融创新
经济增长
什么是巴塞尔协议
什么是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Basel Accord),也被称为巴塞尔协议框架(Basel Accord Framework),是国际金融业监管机构为了预防银行业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指导原则。
巴塞尔协议的目标是提高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稳定性,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
巴塞尔协议最初在1988年由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发布,即由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
协议的背景是1980年代初期的金融危机,许多商业银行在面临大量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时出现了流动性困境,甚至导致了一些银行的破产。
面对这一局面,各国监管机构决定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设定了一系列规则和指导原则,通过强制性的偿债能力要求和资本充足性标准来确保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
协议规定银行必须维护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
通过要求银行在其资本与风险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巴塞尔协议试图提高银行的偿付能力,从而减少银行破产的风险。
此外,巴塞尔协议还规定了风险分类和控制的方法。
协议将银行资产和负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风险进行不同的权重处理。
例如,协议规定各类贷款和债券等资产必须被分配到不同类别,然后根据风险权重计算出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巴塞尔协议的最新版本是在2010年发布的巴塞尔协议III (Basel III)。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巴塞尔协议III进一步提高了银行的资本要求,并引入了一些新的规定,例如流动性要求和杠杆比例要求。
这些额外的规定旨在防止金融系统过度杠杆和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以减轻金融危机的风险。
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用于确保银行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规定资本要求、风险分类和控制等措施,协议旨在改善银行的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金融系统的风险,并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
巴塞尔协议公式
巴塞尔协议公式摘要:1.巴塞尔协议简介2.巴塞尔协议公式的定义与意义3.巴塞尔协议公式的组成部分4.巴塞尔协议公式的计算方法5.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影响正文:1.巴塞尔协议简介巴塞尔协议,全称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资本充足协议,是由国际上的银行监管当局共同制定的一项监管标准。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银行在面临风险时,拥有足够的资本金来吸收损失,从而保障银行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巴塞尔协议公式的定义与意义巴塞尔协议公式是衡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种方法,其计算结果对于评估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说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3.巴塞尔协议公式的组成部分巴塞尔协议公式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留存收益等,是银行最基本的资本,用于承担银行的全部风险。
(2)附属资本:包括优先股、次级债券等,只有在核心资本不足以承担风险时才会动用。
(3)风险加权资产: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不同,对资产进行加权计算,以衡量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
4.巴塞尔协议公式的计算方法巴塞尔协议公式为: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 / 风险加权资产× 100%。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而评估银行在面临风险时是否有足够的资本金来吸收损失。
5.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影响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2)引导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比重。
(3)促使银行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塞尔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带来了一个严重的负面影响——金融风险的全球传染性,加之各国监管方式的差异,对跨国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1975年2月,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发起和主持下,十国集团及瑞士、卢森堡共同成立了“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管理和监督行动常设委员会”,由各国银行监管当局的代表组成。
后来委员会将其名称改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自成立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银行监管规定,如1983年的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又称巴塞尔协定,Basel Concordat)和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Accord)。
这些规定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一致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在十国集团实施。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源于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闭。
这是两家著名的国际性银行。
它们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开始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
Herstatt银行和富兰克林银行倒闭的第二年,即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1、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
2、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
1983年5月,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推出。
这个协议基本上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
比如明确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责任和监督权力,分行、子行和合资银行的清偿能力、流动性、外汇活动及其头寸各由哪方负责等,由此体现“监督必须充分”的监管原则。
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步体现在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
该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资本的分类;2、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3、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4、各国监管当局自由决定的范围。
体现协议核心思想的是前两项。
《巴塞尔报告》的核心内容是资本的分类。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直接就将《巴塞尔报告》称为规定资本充足率的报告。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规定
协议中对资本的规定是:商业银行的资本应与资产的风险相联系。
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收和消化银行损失,使银行免于倒闭危机;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由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国际间的银行业竞争应使银行资本金达到相似的水平。
协议将资本划分为两类: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核心资本。
由股本和公开储备两部分构成
(1)股本。
股本分为两部分,普通股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普通股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金,也可以通过银行的盈余账户转入。
发行优先股也能增加银行资本因此也是构成股本的重要手段。
(2)公开储备。
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2、附属资本。
银行的附属资本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1)未公开储备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标准是:在该项目中,只包括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损益表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
(2)重估储备
这类资本一般包括对记入资产负债表上的银行自身房产的正事重估和来自由隐蔽价值的资本的名义增值。
(3)普通准备金
因为普通准备金可以被用于弥补未来的不可确定的任何损失,符合资本的基本特征,所以被包括在附属资本中。
(4)混合资本工具
是指带有一定股本性质又有一定债务性质的一些资本工具。
比如英国的永久性债务工具、美国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务工具等。
(5)长期附属债务
是资本债券与信用债券的合称,它之所以被当做资本,是因为它可以部分地替代资本的职能,可以同样为固定资产筹集资金。
银行一旦破产,损失先由附属债务冲销,再由保险公司或存款人承担。
一般情况下,只有期限在5年以上的附属债务工具可以包括在附属资本之中,但其比例最多只能相当于核心资本的50%。
同时,为了使资本的计算趋于准确,《巴塞尔协议》还对资本中有些模糊的、应予以扣除的成分做了规定,包括:
(1)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通常能增加银行的价值,但它又是一种虚拟资本,价值大小比较模糊。
(2)从总资本中扣除对从事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
说完了资本的构成,接下来再说说协议中对资本充足的规定~
《巴塞尔协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而且对资本充足性的规定做了说明。
2004年6月修订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不仅包括原有的8%的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还提出了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督检查的新规定。
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补充了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的要求。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包括:
(1)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4%,即
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4%
(2)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即
总风险资本比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8%
提到《新巴塞尔协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便是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支柱~
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披露。
1、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即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而银行的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应为4%。
目的是使银行对风险更敏感,使其运作更有效。
在测算银行风险资产状况时,新协议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标准法是指银行根据外部评级结果,以标准化处理方式计量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法是银行采用自身开发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但必须通过银行监管当局的明确批准。
2、监察审理程序(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
其中包括如何处理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如何加强跨境交流与合作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向的指引。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银行开发并使用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来检测和管理风险。
3、市场制约机能,即市场自律(Market Discipline):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希望通过建立一套披露要求以达到促进市场纪律的目的,披露要求应便于市场参与者评价有关适用范围、资本、风险、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等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