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测题三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测题三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测题㈢命题人:梦在他乡课时两课时年级_____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

(16分)【甲】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一举而三役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①祥符:宋真宗的年号。

②禁中火:皇宫失火。

③主营:主管。

④通衢:大路⑤决:疏通水道。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非相度不得其情 _____________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_____________③患取远土_____________ ④尽自堑中入至宫门_____________2.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每句划分二处)(4分)(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2)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本,说说【甲】文中的海瑞和【乙】文中的丁晋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二.阅读《治水必躬亲》和《大禹治水》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3)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3)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3)(一)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③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南海还以告富者富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清·彭端淑《白鹤堂文集》) 【注释】①为学:做学问。

②鄙:边远的地方。

③语:告诉。

④恃:凭借,倚仗。

⑤顾:难道。

【阅读指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二)僻性畏热冯梦龙①一贫亲赴富亲之席,冬日无裘②而服葛③,恐人见笑,故意挥一扇对众宾曰:“某性畏热,虽冬月亦好取凉。

”酒散,主人觉其伪,故作逢迎之意,单衾④凉枕,延宿池亭之上。

夜半不胜寒,乃负床⑤芘体⑥而走,失脚堕池中。

主人环视之,惊问其故,贫亲曰:“只缘僻性畏热之甚,虽冬月宿凉亭,还欲洗一水浴耳。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注释】①冯梦龙(1575-1646):明末文学家、戏曲家。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知识要点。

1. 实词积累。

- 古今异义:文言文里有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不同。

例如“交通”在古文中常指“交错相通”(如“阡陌交通”),而现代指运输业等。

- 一词多义:像“之”字,可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等。

-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情况。

如“狼不敢前”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

2. 虚词理解。

- 常见虚词有“而”“其”“以”“于”等。

- “而”的用法: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

- “其”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如“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揣测语气(“其真无马邪”)等。

3. 文言文句式。

- 判断句:一般有“……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或者“……也”(“夫战,勇气也”)的形式来表示判断。

-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宾语或介词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渔人”。

-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状语后置(“战于长勺”应为“于长勺战”)等情况。

二、阅读训练方法。

1. 初读文章。

- 借助课下注释,尝试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

对于不认识的字,先根据字形结构或上下文推测读音和意义。

- 标记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字词分析。

- 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实词、虚词的含义。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句子语境判断。

- 注意特殊句式,调整语序后再理解句子的准确意义。

3. 内容概括。

- 在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

-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

4. 主题探究。

- 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入手。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古文复习试卷及文言文试题答案.doc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古文复习试卷及文言文试题答案.doc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古文复习试卷及文言文试题答案=一,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1-60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

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圣人非所与熙也②齐人固善盗吾欲辱之,何以也?④晏子避席对曰酒酣左右对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吏二缚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21-22。

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6—7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面;食不给,啖③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及至被谗④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

③啖:吃。

④谗:说人坏话。

5、你认为上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高尚的品质?6、读了上文后,试写出和“天下为己任”意义相近的一句名言。

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7 -11 共18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3》苏教版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3》苏教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3》一郑人惜鱼郑人有爱惜鱼者, 计无从得鱼, 或汕①或涔②, 或设饵笱③之。

列三盆庭中, 且实水焉, 得鱼即生之。

鱼新脱网罟④之苦, 惫甚, 浮白而喁⑤。

逾旦, 鬣尾始摇。

郑人掬而观之, 曰:“鳞得无伤乎?”未几, 糁麦而食, 复掬而观之, 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 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 而曰‘我爱鱼, 我爱鱼’, 鱼不腐者寡矣!”不听。

未三日, 鱼皆鳞败以死, 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君子曰:“民扰鱼也, 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选自《燕书》) 【注释】①汕( shàn):用汕网捕鱼。

②涔(cén):这里指用积水成坑诱鱼。

③笱(gǒu):竹制的捕鱼器具。

④罟(gǔ):网。

⑤喁(yóng): 鱼口向上露出水面呼吸。

【阅读提示】选文作者宋濂, 字景濂, 号潜溪, 元末明初文学家, 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选文写郑人想使鱼活着, 却恰好害死了鱼的故事, 意在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腐败政策。

文末的“民犹鱼也, 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就是凭证。

【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计.无从得鱼() (2)列.三盆庭中()(3)日.玩弄之() (4)鱼不腐者寡.矣()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郑人掬而观之, 曰:“鳞得无伤乎?”(2)未三日, 鱼皆鳞败以死, 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3.这则寓言故事除了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外, 还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二买鸭捉兔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 买一凫②而去。

原上兔起, 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 投于地。

再掷之, 又投于地。

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 杀而食之乃其分③, 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 可以猎兔耳, 乃鸭耶!”凫举掌而示, 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 可能搦④得他兔否?”(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①鹘(hú):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是鹰的一种。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完整版)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完整版)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 ’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精心整理者 !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精心整理1.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 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精心整理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 4 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精心整理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精心整理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 : 听讲。

④避位发难 : 离开座位向皇帝精心整理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 : 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 : 此为病情。

⑦嗣 :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精心整理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 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苏教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

苏教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一)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

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名铄,字茂猗( 242-349 ),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大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阅读指津】王羲之的成功来源于他不懈的努力。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曾巩《墨池记》)更能体现出他的坚持不懈。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书法才能达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境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七岁善.书( ) (2)窃.而读之( )(3)待尔成人,吾授.也( ) (4)不盈.期月( )2.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待尔成人,吾授也。

(2)此子必蔽吾名。

3.“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日”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吃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知困(4)教学相长也2.翻译(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 __和__ _的关系,说明了_ __的道理。

三、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注释】樊重:人名。

梓漆:梓树和漆树。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然积以岁月(2)向之笑者(3)咸来求假焉2.翻译(1)时人嗤之。

(2)(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四、王充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一)板桥家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①。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②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③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④,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⑤,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⑥之圣,不废困勉下学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⑧读《阿房宫赋》至四鼓⑨,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节选自《板桥家书》) 【注释】①济事:能成事,中用。

济,对事情有益。

②方寸:指人的内心。

③与:相关④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支茶断了好几次。

韦,皮革。

③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⑥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

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生,出生。

知,懂得。

安,从容不迫。

行,实行。

⑦困勉下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⑧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里指翰林院,翰林学士供职之所。

⑨四鼓:四更,凌晨1~3时。

【阅读指津】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孰.有如孔子者乎( ) (2)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3)虽.生知安行之圣( ) (4)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3.作者认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不济事”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4.本文在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时,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

八上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doc

八上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doc

课外文言文(一)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③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④贼出吴郡⑤,袁府君⑥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⑦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⑧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 chēng):一种铁锅。

焦饭:即锅巴。

②主簿 (b ù):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贮录:贮藏。

④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

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

⑤贼出吴郡:在吴郡作乱。

⑥袁府君:即袁山松,时任吴国太守。

⑦未展:来不及。

⑧于: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2 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 2)袁府君即日便征.().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2 分)(二)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

我与尔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点,今属安徽。

②弓手:又称工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A 、善用矛(善于、擅长)B、一举而毙(杀死)..C、适值偷在市饮酒(刚好)D、弓手者忽谓偷曰(对说)..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能空乏其身A 、远近皆服其..事至村步罔不因势象形B、弓手者因..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决生死时人莫之许也D、见必与之..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外文言文一、? 阡表?〔〕修不幸,生四而孤。

太夫人守自誓,居,自力于衣食,以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吏,廉而好施与,喜客,其俸禄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我累。

'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之植以庇而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文:我不幸,四父去世了,母奋发守,家境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要养我、教育我,使我大成人。

母告我:“你父官清廉,于助人,又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不要使我受累 ! ’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以生计的家。

我靠什么守呢我你父有所认识,所以把希望寄望在你身上。

〞一、解加点的1. 其俸禄薄,常不使有余〔〕2.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二、将以下句子翻成代。

1、自力于衣食,以以教2、毋以是我累三.从欧阳修母的口中你知道欧阳修有哪些秀品参照答案一、他,指欧阳修他的二、 1、她靠自己的力量操劳生活,好养我、教育我。

2 、不要使我受累!三、清廉善好施交朋友二、厩夜景泰① ,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使畜,昼夜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 ?春秋? ,惊异之,以使,使乃遇之。

不多,解及第⋯⋯取解,刘文恭公③主,其文,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注 ] ①景泰:明朝宗朱祁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解及第:〔刘宣参加科考〕榜考中认识元。

③刘文恭公:即刘,下文的“文恭〞也同。

文:明朝宗景泰年,吉安的刘宣代替人在京的当兵,使养,昼夜在厩中,使开始不知道。

刘宣有时和私塾的老起?春秋?,老很惊异,把件事告了使,使便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士。

会,刘主持考,他的文章很惊,得必然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才了刘宣,刘人的名誉也更加出名了。

一、解以下加点的字使乃遇之.代戍于京.二、将以下句子翻成代。

1、使畜2、惊异之三、篇短文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四、你能写出一个名人的事例证明两文中阐释的道理吗参照答案一、代词,他代替二、 1、为卫使养马2、老师很惊异三、围绕“勤学苦练〞作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练习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练习 苏教版

文言文复习(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诣.王(yì)曷.为(hé)为枳.(zhǐ)非所与熙.(xī)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习辞..者(熟练)(言辞)今方.来(将要)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何坐.(犯罪)诣.王(到)固.善盗(本来)叶徒.相似(只)其实.味不同(果实)所以然...者何(……的原因)(这样)圣人非所熙.也(同“嬉”,开玩笑)反取病.焉(辱)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字。

⑴之楚王闻之.(这件事)⑵为为.其来也(相当于“于”)齐之.习辞者也(的)何为.者也(做)吾欲辱之.(他,代晏子)生于淮北则为.枳(结出)⑶使:晏子使.楚(出使)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让)5、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⑵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

⑵齐人固善盗乎?译文: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⑶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⑷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莫非(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⑸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提炼成成语,在本文晏子说这话目的是想说明什么?南橘北枳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一)强记之法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

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⑨取而实得也。

”(选自《篙庵闲话》)【注释】①讫(qì):完毕。

②掩卷:合上书本。

③务期:一定要达到。

④笥 (xì):竹箱。

⑤俟(sì):等到。

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

泛滥:此指多而杂乱。

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 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⑨约:简要,精练。

【阅读指津】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一目十行,二分群书,利用“三余”……本文的读书法和苏轼在《稼说送张琥》所阐述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一致。

叶奕绳要告诉我们的是与其贪多而杂乱无章地读书,以致无所得;不如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就.壁间观所录( ) (2)一字不遗.( )(3)壁既.满( ) (4)岁无旷.日( )2.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B.马之.千里者C.跪而拾之.以归D.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录讫朗诵..十余遍B.每见务为泛滥..者C.略得影响..而止D.其实..味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2)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

“约取”的具体表现为,“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与“约取”相对的是,与“实得”相对的是。

(二)薛谭学讴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③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蛾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④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⑥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⑦发之。

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⑧峨之遗声也。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唱歌。

②郊衢:城外的大道。

③遏:阻止。

④鬻(yù):卖。

⑤欐 (lì):屋梁。

⑥抃 (biàn):鼓掌。

⑦赂:赠送的财物, 亦泛指财物。

⑧放:同“仿”,效仿。

【阅读指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地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它还给我们教育方面的启示: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用它来指导别人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

针对容易自满的人,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穷.青之技( ) (2)薛谭乃谢.( )(3)秦青顾.谓其友曰( ) (4)弗能自禁.(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饯行于.郊街③忘向之.悲也④故雍门之.人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4.文中说薛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求返后,“终身不敢言归”,对于这一点,你有什么看法?(三)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①之法于酒家。

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②,加二斗水,相参③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④水也,乃往诮⑤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酒家曰:“尔第⑥不循⑦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⑧米!”噫!并⑨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⑩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选自明·江盈科《江盈科集》) 【注释】①造酒:制酒。

②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③参:同“掺”。

④犹:还,还是。

⑤诮(qiào):责备,讽刺。

⑥第:只是,一定。

⑦循:按照,遵循。

⑧下:做动词,放下,放进。

⑨并:连。

⑩于:在。

【阅读指津】凡事应该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根本,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事要细心,要多自我反思,少埋怨别人;不管学什么都要打好基础,认真学习,不可一步登天……文章寓意很多,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类似。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2)相.参和( )(3)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4)何异于是.( )2.翻译下列句子。

(1)谓不传与真法。

(2)何异于是!3.文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意思是。

4.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四)圣琵琶传闻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

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

书生攻②画,遂把③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

画毕,风静船发。

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

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

”当亦④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⑤,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⑥,心窃疑之。

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

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⑦香炉供养矣。

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

至明日,又上。

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

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⑧着琵琶,所以潜隐。

”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注释】①过:寻访。

②攻:善于。

③把:拿。

④当亦:当时也是。

⑤经年:过了几年。

⑥非一:不止一二次。

⑦幡花:挂着幡,供着花。

⑧背:违背。

【阅读点津】文中写了一个书生无意间在寺院墙上画了个琵琶,最后被人们当成圣物来敬仰。

这个故事体现人们的迷信思想,庆幸的是书生最后把画擦掉,还原了事物的本质。

他告诫人们对此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解释,要实事求是,不能凭主观臆断。

其实,对于一个理论,人们不去深入探讨而一味膜拜,也会犯文中人们的错误。

1.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1)书生攻.画( ) (2)于素.壁上画一琵琶( )(3)心窃.疑之( ) (4)以.失琵琶故(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书生欲游/吴地B.过/一僧院C.而遂为/村人传说D.僧夜已/归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

(2)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4.把书生所画琵琶当作神验,是怎么形成的?对此,人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五)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逐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 怪僻。

②搦 ( n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阅读指津】文章刻画了陈章侯扶贫济困、刚正不阿、蔑视权贵的品格。

视金钱为粪土,尤其在贫困潦倒的时候,实属可贵。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 (2)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 )(3)虽.千金不为搦笔也( ) (4)舟既.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2)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3.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 )A.除掉,去掉B.失去,损失C.距离D.离开4.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是哪一句(用文中的话回答)5.短文赞扬了陈章侯什么精神?(六)物各有短长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①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戊曰:“不然。

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

谨愿敦厚②,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③,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④;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盛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间:间隔。

②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

愿,老实,谨慎。

③骐骥騄駬:都是良马名。

④狸:猫。

【阅读指津】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

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白己的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甘戊使.于齐( ) (2)能为.王三者之说乎( ) ((3)不然.,汝不知也( ) (4)可事.主(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匠以治木”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B.以袅拥覆C.俯身倾耳以请D.以中有足乐者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4.翻泽下列句子。

(1)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2) 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猫。

5.说说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

(七)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俱,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

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阅读指津】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淳于髡告诫齐王既要看到眼前利益,更要看到身后的危险。

这和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其相似。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