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中考回应新人教版3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20.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 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 分 )篇名| 示例| 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乞人不屑“蹴尔”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把“①”与“②”在《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食的事例财富数量上作对比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守城方得“地利”却域民不以封疆之把“多助”与“寡 界 威天下不以兵助》“ ③ ”的事例助”的结果作对比革之利答案:19.A 【解析】 A. “亦”都是“也”的意思; B. 动词,舍弃 / 名词,住所、房间; C. 介词,比/ 介词,在; D.动词,感激 / 动词,得到。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得:得到,获得(2)兼:同时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故:因此(2)为:动词,做(3)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这指不择手段取得)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1)恶:讨厌,憎恨(2)甚:胜于、超过(3)患:祸患、灾难(4)辟:同”避”,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如使:假如,假使(2)何:疑问代词,什么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1)者:在这里指代“办法”(2)为:动词,做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是:这(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生:生命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非独:不仅,不只是(2)是心:这种心(3)丧:丧失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2)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3)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10.呼羹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呼:没有礼貌地吆喝(2)尔:用作后缀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蹴:踩踏(SJ:践踏)(2)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①万钟:优厚的俸禄②钟:古代的一种量器(2)则:连词,表示假设(3)辩:同“辨”辨别(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奉:侍奉(2)得:同“德”,感恩、感激(3)与:同“欤”,语气词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乡:同“向”,先前、从前(2)已:停止,放弃(止,罢体)(3)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二、文意理解1.理解概括类(1)《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答: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说课稿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
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背诵、积累词语。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点:对重点词句及中心论点的理解。
四、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五、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诵读式和对话讨论式。
六、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一、以辩论会的形式导入教学依据:这样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二、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借助工具书)积累和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表达自己观点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篇章。
文章通过讲述孟子与学生的对话,阐述了自己对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在理解文言文中的抽象概念和道德观念方面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孟子的思想观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孟子的道德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孟子追求仁、义、礼、智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孟子的道德观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道德观念;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注释、课后习题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孟子的思想观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抽象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实践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孟子的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解析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解析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治上主张“仁”。
二、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注释(1)欲:想要。
(2)亦:也。
(3)得:获得。
(4)兼:同时。
得兼:同时获得。
(5)而:表并列。
(6)甚:超过。
(7)于:比。
(8)为:做。
(9)苟: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10)患:祸患,灾难。
(11)如使(使):如果,假使。
(12)莫:没有。
(13)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是:指代上文反问的结果。
(14)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15)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16)非:不。
(17)独:仅。
(18)贤者:贤德的人。
(19)心:思想。
(20)皆:都。
(21)能:能够。
(22)丧:丧失“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
(23)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24)与:给。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
既然“箪食”“豆羹”“得之则生,弗 得则死”,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 不屑”?
因为是用“呼尔”“蹴尔”的方式给予 的,这种行为是轻视,是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说明在“生”面前,尊严更重要。也与前文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相呼应。
“万钟”指的是什么?“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指 的是什么?“万钟”和“宫室之美”“妻 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之间是什么 关系?
再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下列句 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 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 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 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需要注意的句子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 的意思。
(1)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 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 “辨”,辨别)
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 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 “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 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 (它)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 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后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 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 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 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和文中的道德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以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选择时,如何权衡利弊并做出决策。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通过阅读文本和思考问题,学生能够独立理解文中的道德观念。
4.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安排: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运用: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观念,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鱼我所欲也》中的道德观念和修辞手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解释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道德选择的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道德选择的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思考道德选择的定义和重要性。
7.反馈问卷:准备学生反馈问卷,以便在课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9《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做为了3.给予同“欤”,语气词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
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 题目: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关键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解答: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在面对两者不能兼得时,选择道德修养而舍弃私欲的观点。
3. 例题三:句子赏析
- 题目:请分析并解释文章中的比喻句“得其所哉”。
- 解答:这里的“得其所哉”表示一个人处于恰当的位置,实现了其道德价值。
- 道德观念: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提倡舍生取义
④ 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图形、颜色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视觉吸引力
- 通过有趣的故事、比喻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⑤ 板书示例
- 主题板书: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内容板书:
1. 文章主题与结构
2. 重点词汇与句子
3. 人物性格特点与道德观念
- 艺术性板书:用图形、颜色等元素展示孟子的辩论过程
- 道德观念: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提倡舍生取义。
- 思想内涵: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强调个人修养,倡导仁政。
6. 文化意义与影响
- 文化意义:体现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7. 写作特点
- 写作风格:朴实自然,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九.板书设计
① 文章主题与结构
- 主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结构:引言-提出论点-举例论证-结论
② 重点词汇与句子
- 词汇:舍生取义、羞恶之心、矢誓、得其所哉
- 句子: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③ 人物性格特点与道德观念
- 人物性格:孟子机智聪慧,注重道德修养,有强烈的正义感
4. 例题四:人物性格分析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课件)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激趣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
认为乞不人值不得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踩踏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
就会饿死。 (然而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过路的饥民也 不肯接受;用脚踩着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因轻视而
背景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王纲解体,礼崩乐 坏,处士横议,百家争鸣,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文化学术空前发达,于是产 生了九流十家丰富多彩的散文作品。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说,提出
了“义”的主张,主张“性善论”。
知识链接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 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 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 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课文朗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 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中考回应新(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一、(四川内江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第1-4题。
(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灾祸)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到)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朝而往,暮而.归B.得之.则生或以钱币乞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好为.《梁甫吟》D.所恶有甚于.死者求石兽于.水中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渎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作业反馈:
1. 阅读理解:
a)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仔细阅读并给出批改。对于正确理解和分析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
b) 对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的回答,教师应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原则。
c) 对于学生对“性善论”和“仁政”等概念的解释,教师应给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说明。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文本分析的实践。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文本的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鱼我所欲也》,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 思维品质: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3.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鱼我所欲也》,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提升其文化素养。
4. 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分析《鱼我所欲也》的文辞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民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文是孟子的一篇散文,论述了人性本善的观点,通过比喻“鱼”和“熊掌”来阐述人们应该舍生取义,追求道德的至善。
课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哲理和修辞手法,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民生,追求道德至善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哲理,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背景资料、PPT等;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鱼”和“熊掌”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于课文中的难点,教师给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总结作者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
9 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通假字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一词多义①为:故不为苟得也(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重点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4.本文先以设喻,得出这一中心论点。
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论证。
5.第一步推理是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6.第二步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
接着孟子还以为例,从正面论证。
最后以的论证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反面加以证明。
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8.“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9.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参考答案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2.(1)①“乡”同“向”,先前、从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
9 鱼我所欲也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你遇见了这样的情况: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
这时,你发现零花钱只够做其中的一件事,你应该怎么选择呢?说说你的选择并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正如这件事一般,世间有很多事,都会面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二者只能择其一,十分难抉择。
不过,也许抉择标准有时也是可以判断的,学过《鱼我所欲也》一文,你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文章,解读文意1.朗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排除字音问题。
2.反复朗读文章,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下列文言词的用法。
【通假字】“辟”同“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同“德”,感恩、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同“向”,先前、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①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③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目标导学二: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1.请学生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做到“舍生取义”。
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缜密的论证透彻的说理——《鱼我所欲也》的写作特色赏析《鱼我所欲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上》,课文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告诉人们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思想,要有一颗“羞恶之心”,要保持善良的本性。
自此两千多年来,这“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儒家核心价值观成了无数人的行为准则。
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缜密的论证,透彻的说理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
一、逻辑严密,雄辩有力《孟子》长于言辞,其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这篇文章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就以课文第一段为例: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巧妙地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接着从正面阐明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苟且偷生;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所以不避杀身之祸。
接着进一步论证“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
先用假设推理的方式论证,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可贵,那么人们就会用各种手段苟且偷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死更可恶,那么人们就会挖空心思逃避杀身之祸。
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不用;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却不做。
于是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是存在于内心之中的,“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
最后一句得出结论:“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
论证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
二、运用比喻,通俗易懂“生”和“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这二者之间该如何的取舍?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论证了论点,做到了“喻巧而理至”。
文章一开始便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40)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四、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各赞扬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对语句及课文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法学法
引导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鉴赏法
教学准备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
集 备 共 案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颇富说服力。
文章一开始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动,引人人胜。文中还以行人不受“呼尔”之食和乞人不受“蹴尔”之食为例,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题旨不断深化。
讨论并归纳: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一、(四川内江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第1-4题。
(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灾祸)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到)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朝而往,暮而.归
B.得之.则生或以钱币乞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好为.《梁甫吟》
D.所恶有甚于.死者求石兽于.水中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渎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
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
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从“”从“”。
“”即“祥”;“”,兵器。
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
“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四川内江中考)
1.D “得”同“德”,感恩感激的意思。
2.B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转折连词,却/连词,表修饰。
B.两个“之”全都做代词,它。
C.连词,为了/动词,在本句中可译作“唱”。
D.介词,比/介词,在。
3.C 根据所给选项逐一从选文中找到段落或句子来分析判断。
选文第一段中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四句话,是论证有比“生”更让人希望的,那就是“义”,所以C项不正确。
4.答案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哪种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根据上下文语境,同时注意重点词语“如使”解释为“假如”,“则”解释为“那么”,“于”解释为“比”。
二、(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合乎正义
(2)(示例1)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示例2)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3)(示例1)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2)开展“‘义’义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3)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
(示例4)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在班内进行展示。
解析题(1)考查对“义”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甲骨文中“义”的字形和“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以及“乃令偃旗”等内容,可以得出其本义。
题(2),从第①则材料屈原面对楚国的畏难,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可以看出其爱国忠君的思想;从第②则材料文天祥在被俘后不愿投降元朝、背叛宋朝而选择从容就义,可以看出其爱国、重视气节的思想;从第③则材料,孔子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表现了祁黄羊的大公无私、公正廉明。
题(3),要结合“端午节”和“心怀大‘义’”的主题,并简要说明具体内容,提出有
针对性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