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认识到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认识到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课后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孤独之旅》,巩固课堂所学。
3. 预习下一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后练习批改、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作文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初三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初三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话题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
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
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
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
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一)无奈。
(屏显。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出于无奈。
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师:杜小康就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1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并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生1:无奈。
从“只好”读出的。
师: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呢?生1:因为他原本是油麻地里最厚实一户人家的孩子,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一夜之间生意衰落,他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师:哦,是的,你一定看过《草房子》,是因为他父亲借了很多钱去油麻地进货,结果这些货物在回油麻地的河里全都翻掉了,于是就血本无归,他们家就一落千丈了。
刚才,我们也说了,昨天的杜小康可以说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
而现在呢?他已不再“小康”了,也不再是班长,更做不了NO.1了,此刻,他成了什么?生:放鸭娃。
师:是的,放鸭娃,接下来,让我们齐读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无奈之情。
(生齐读。
)师:关于父亲的放鸭计划,《草房子》里是这样介绍的。
(屏显,请一生读。
)生2(读):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实录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有句名言:(多媒体显示)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贫穷,贫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键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贫穷,改变自己的劣势这才是最重要的。
——洪战辉在人生的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快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苦难孤独中成长。
今天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多媒体显示课题),去看看我们的同龄人杜小康的一段成长经历吧。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有三个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1、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下面检查大家预习效果1、《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2、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x i)凹地(o o)掺杂(ch m)撅断(ju e)觅食(m》撩逗(1i O)3.积累下列词语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驱除: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造句)师:看来大家自学的还不错。
这篇文章从体裁上看是一篇?(小说)你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吗?(人物、情节、环境)速读课文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杜小康)在(孤独)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长大)、(坚强)的故事。
师:同学们,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刚才大家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了解了故事情节。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生:杜小康师:小说是如何塑造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师: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生:心理描写师:(多媒体显示)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读一读。
(学生找出表明时间的词语以及对应的心理活动读一读)教师点拨师:刚才我们走进主人公“孤独之旅”的心路。
下面谁能说一说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 时,每个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师:(多媒体梳理心理变化过程)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雨后天晴时:坚强不成熟成熟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师:言为心声,心理的成熟同样也表现在语言上。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九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三、教学时速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并出示以上三个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教材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生疏词意;(2)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语言;(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学并完成以上要求3、检查自学效果(1)给下列字词注音嬉(xī)闹撩(liáo)逗凹(āo)地胆怯(qiè)撅(jué)断抠(kōu)(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学生1:本文记叙了杜小康因失学而不得已随父亲背井离乡去远方放鸭的事情,表现了杜小康在饱受精神寂寞、恶劣自然环境折磨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坚强的心路历程。
(三)探1、教师诱导:同学们:“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2、学生质疑。
3、请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质疑对话中挑出与本节课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供我们尽情探讨。
(1)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你能说说具体的情节吗?(2)你发现本篇小说与其它小说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吗?(3)由此你怎样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2、学生再速读课文,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
(四)议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思考的结果。
2、让不同学生在班上交流探索,讨论结果。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三、教学时速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b 新课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 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 并出示以上三个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教材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生疏词意;(2)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语言;(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学并完成以上要求3、检查自学效果(1) 给下列字词注音嬉(x I )闹撩(li d o )逗凹(a o )地胆怯(qi e )撅(ju e )断抠(k o u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学生1:本文记叙了杜小康因失学而不得已随父亲背井离乡去远方放鸭的事情,表现了杜小康在饱受精神寂寞、恶劣自然环境折磨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坚强的心路历程。
( 三) 探究1、教师诱导:同学们:“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2、学生质疑。
3、请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质疑对话中挑出与本节课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供我们尽情探讨。
(1) 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你能说说具体的情节吗?(2) 你发现本篇小说与其它小说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吗?(3) 由此你怎样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2、学生再速读课文,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
(四)议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思考的结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勇敢面对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采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
(2)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展示。)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请一位同学都出这四句话。
(一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但不够传神。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老师想以第一句话为例,告诉同学们怎样赏析人物的语言,其余三句等会儿由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人物语言要注意两点: 1、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
4、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因此,杜小康一直当班长。
师:家境富裕时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父亲对他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是现如今他就要离开疼爱他的母亲,离开熟悉的校园,到陌生的遥远的芦荡去放鸭,他愿意去吗?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生齐读。)
师:是啊,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位少年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心灵的养分——《孤独之旅》。
师: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考虑。
生1:杜小康辍学跟随父亲到芦荡放鸭的故事。
生2:杜小康在孤独中放鸭成长的故事。
师:很好,就像同学们所概括的,课文讲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
师: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
生5:到达芦荡一段时间后的一天夜里。
师:他是在什么心境下说的这句话?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课堂互动(15分钟)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交 流心得体会。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 作业。
02
课文分析
故事情节梳理
总结词:清晰明了
详细描述:在《孤独之旅》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清晰明了,从杜小康的孤独出发 ,到旅途中的种种遭遇,再到最后的成长,整个过程都让人印象深刻。
人物形象分析
扮演与分享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分享自己的表演心得 和感受。
04
语言点讲解
生词学习
总结词
掌握重要词汇
详细描述
教师通过朗读、讲解和例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如“ 孤独”、“旅行”、“漫游”等,并要求学生进行抄写和记忆。
句型分析
总结词
理解复杂句型
详细描述
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复杂句型进行讲解,如“他漫游了许多孤 独的国家”、“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等,帮助学生理解 句子结构和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
2023-12-29
目
CONTENCT
录
• 课堂导入 • 课文分析 • 课堂互动 • 语言点讲解 • 课堂总结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01
介绍《孤独之旅》的作者曹文轩 及其作品风格,以及小说所处时 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02
简要概述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为 后续深入分析做铺垫。
总结词:生动鲜活
详细描述: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生动鲜活,他的孤独、坚韧和勇敢都让人深感敬佩。其他配角如旅伴、船夫等也都栩栩 如生,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主题思想探讨
总结词:深刻丰富
详细描述:《孤独之旅》所探讨的主题是深刻而丰富的,它涉及到成长、勇气、孤独、友情等多个方 面。这篇小说通过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以及如何面对和克服 它们。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领会到旅行的意义,懂得在困难中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 难点:文中深层次的哲理理解。
对作者写作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简短故事引入旅行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旅行的意义和个人体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句。
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与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其意义。
4. 朗读与复述: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魅力。
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细致分析,写一篇短文。
2. 选做题: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异同。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旅行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
六、课堂活动1.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模拟文中的旅行场景。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 小组竞赛:设计关于课文的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课文细节、作者背景、文学常识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学生反思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学习成果和课堂表现。
侧重于合作学习和讨论中的贡献。
八、课程资源1. 文本资源:课文原文。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 多媒体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教案编写: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孤独之旅》,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提升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孤独之旅》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爱玲及其作品背景。
2. 提问:大家对孤独有什么理解?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孤独之旅》。
2. 教师提问:作品主题是什么?主人公杜小康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三、分析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海鸟、沙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鉴赏评价(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评价作品,如语言、情节、人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评价和欣赏之处。
五、思考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孤独之旅》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思考拓展环节,学生对人生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但在分析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六、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如杜小康的孤独、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七、创作背景介绍(10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孤独之旅》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等。
2.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八、对比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对比分析的任务:将《孤独之旅》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如《骆驼祥子》、《草房子》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
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
理解标题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如果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探究新知: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学生朗读时,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慢慢停下”。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4)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导入: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小说《孤独之旅》。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们学过的前面的几篇小说,标题都是作者自己拟写的,而本文是长篇小说的一段节选,所以题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
大家都读过文章了,想想如果你是编者,会给个什么样的题目?(学生迟疑片刻,窃窃私语,时有笑声。
)生:《放鸭》,或《下蛋了》。
师:看来拟你侧重的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生:《杜小康放鸭记》,《在暴风雨中找鸭》《父子》。
(有人窃笑。
)师:你最近在读余华?不过也不错,第一个题目概括了情节,第二个突出了环境,第三个呢,突出了人物。
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仿拟怎么样?生:不怎么样……师:说说看。
生:整篇文章不是都是暴风雨,暴风雨只是高潮阶段的事情,至于父子,杜雍和在这个故事中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生:(不好意思地),刚才我是开玩笑的,我看还是《成长之旅》好。
师:哦,其实幽默一点有什么不好,余华的题目跟他自己的小说是扣得很紧的,你说的“成长”这个题目,应该侧重的是小说的主题。
生:是的,我读过《草房子》,经过这件事,杜小康确实是长大了。
师:大家的创意都不错,只是,我们不是编者,但我们是阅读者,我们有权在自己阅读的时候拥有命名权!不过,作者也不是灵机一动就想出《孤独之旅》这么各题目,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我们和编者想法的异同在什么地方。
生5:我们拟的题目虽是小说常见的,但却比较直白,似乎《孤独之旅》的题目更加含蓄一些。
是要突出“孤独”(老师插问:“之旅”呢?)生:“之旅”是路途的意思,从比喻义上看已经有了成长的意思在内,“孤独之旅”也就是“孤独的成长之旅”。
师:总结得很好!是的,老师也说说吧,确实,“孤独”这个词,本身更加抽象而透着忧郁和诗意,它与诗歌的浪漫特质相符。
【投影补充:“曹文轩的小说具有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王泉根。
】一诗意的语言师:先说说对文章风格的初步感觉。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三、教学时速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并出示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孤独之旅》。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探究学习:(1)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写作意图。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 口语表达与写作:(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8.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0《孤独之旅》课文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通用)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文解析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段析】开篇一句交代了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的原因,即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
第一部分:交代人物,点出故事的原因。
【品味】“但”“竟”“忽然”等副词的运用,表现了变故突如其来、出人意料。
“一落千丈”写出了变化之大。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
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段析】写杜小康离开故乡,他的“孤独之旅”开始了。
他非常想家,但父亲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
【品味】杜小康的话,表明他对家的留恋,对往日幸福生活的依恋。
“树烟”的意思是远处树木朦朦胧胧的样子就像笼罩在烟气之中。
“树烟”一词证明离家已很远了。
“沉着脸”是神态描写,“不停地撑着船”“一个劲儿赶”是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无可奈何的心理。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
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
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
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段析】插入对鸭群行进的水面的描写,耐人寻味。
【品味】“带着哭腔的请求”说明杜小康是在无奈之中踏上孤独之旅的。
对鸭群行进的水面的描写,非常细致。
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
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纯粹..的。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ppt)请大家先浏览一下课文,从原文中找一个词,说说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
生:这是关于杜小康放鸭的故事师:你关注了故事的人物、情节生: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师:你关注了人物的心理,板书:孤独生:这是一个杜小康在放鸭后长大的故事师:你关注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板书:成长师:这是一个关于放鸭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坚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长大的故事。
然而,这首先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杜小康这个少年内心深深的孤独感。
划出文中能体现孤独的句子,读一读。
生: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师:遭遇变故背井离乡的孤独无奈生: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师: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寂寞板书:寂寞生: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
然而,这不可能。
师: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忧伤生: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师: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恐惧板书:心境:恐惧生: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师: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无助。
板书:处境:艰难师:孤独是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
孤独中有无奈、有恐惧、有忧伤、有苦涩,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滋味呢?让我们跟随着杜小康的脚步,一起踏上这段“孤独”的旅程。
首先,在这段旅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景物。
(ppt)学生活动:1、请你划出文中的环境描写,有感情地读一读,圈画出文中出现的景物。
学生朗读、圈画生:芦苇荡、空气、天空、萤火虫、月亮、炊烟、芦叶、水鸟、鸭子、暴风雨……师:(ppt)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景物所在的段落,请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理由。
生:鸭子、萤火虫、水鸟属于动物类,芦苇荡、芦叶属于植物类师:你是未来的生物学家生:芦苇荡、芦叶、鸭子、天空、暴风雨属于冷色调,剩下的都是暖色调师:你是美术家生:我觉得萤火虫、天空、水鸟、月亮是一类,他们都给杜小康带来了暖意。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学实录.docx
《孤独之旅》(心理描写)教学实录一、新课导入:幻灯片出示四张不同年龄段人的孤独状态师问:这幅图最刺激你视觉的是什么?生答:小孩无助无望的眼神 ..........师出示旁边文字,引导学生关注小孩的孤独。
再问:倘若让你用笔刻画这份孤独,你会突出写什么呢?生思考后冋答以此类推引入其它三幅图的理解,最终导向“孤独” 一词。
师问:孤独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我们只是芸芸众生的凡夫俗子,都有一份羞于启齿的内心孤独,倘若诉诸笔端文字,该如何润色这种孤独心理情愫呢?今天,我们向文学大师曹文轩讨教,一起学习《孤独之旅》,看看他是如何刻画杜小康的生活孤独的。
幻灯片出示课题二、孤独生“味”1、回顾昨日的杜小康:有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
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了。
2、摘录曹文轩《前方》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出于无奈。
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师:杜小康要踏上孤独之旅,他离开家的原因是什么呢?你从哪读出来的?生:无奈。
课文第1段。
师: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幻灯片展示)课文写作背景:杜小康的父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购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借的钱,去城里买了一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运回家慢慢卖出去,赚一笔更大的钱。
但回家途中,他非常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风帆,在河弯处与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船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
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导入: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小说《孤独之旅》。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们学过的前面的几篇小说,标题都是作者自己拟写的,而本文是长篇小说的一段节选,所以题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
大家都读过文章了,想想如果你是编者,会给个什么样的题目?(学生迟疑片刻,窃窃私语,时有笑声。
)生:《放鸭》,或《下蛋了》。
师:看来拟你侧重的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生:《杜小康放鸭记》,《在暴风雨中找鸭》《父子》。
(有人窃笑。
)师:你最近在读余华?不过也不错,第一个题目概括了情节,第二个突出了环境,第三个呢,突出了人物。
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仿拟怎么样?生:不怎么样……师:说说看。
生:整篇文章不是都是暴风雨,暴风雨只是高潮阶段的事情,至于父子,杜雍和在这个故事中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生:(不好意思地),刚才我是开玩笑的,我看还是《成长之旅》好。
师:哦,其实幽默一点有什么不好,余华的题目跟他自己的小说是扣得很紧的,你说的“成长”这个题目,应该侧重的是小说的主题。
生:是的,我读过《草房子》,经过这件事,杜小康确实是长大了。
师:大家的创意都不错,只是,我们不是编者,但我们是阅读者,我们有权在自己阅读的时候拥有命名权!不过,作者也不是灵机一动就想出《孤独之旅》这么各题目,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我们和编者想法的异同在什么地方。
生5:我们拟的题目虽是小说常见的,但却比较直白,似乎《孤独之旅》的题目更加含蓄一些。
是要突出“孤独”(老师插问:“之旅”呢?)生:“之旅”是路途的意思,从比喻义上看已经有了成长的意思在内,“孤独之旅”也就是“孤独的成长之旅”。
师:总结得很好!是的,老师也说说吧,确实,“孤独”这个词,本身更加抽象而透着忧郁和诗意,它与诗歌的浪漫特质相符。
【投影补充:“曹文轩的小说具有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王泉根。
】一诗意的语言师:先说说对文章风格的初步感觉。
生:人物的对话特别少,全文总共只有七个短句。
生:我觉得小说的情节性不强,风格更象散文。
生:我留意到小说的细节刻画特别多,比如全文占篇幅很大比重的是有关鸭子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生:我阅读完这篇小说后,总有种在读一篇优美散文的错觉,它写得很美。
师:同学们读得很细。
其实你们提到的这些与你们平时的小说阅读经验有差异的地方,正是曹文轩小说的风格和特点。
【投影:水边的芦叶里/无数萤火虫/几十只、几百只/聚集在一起一只水鸟/浮在/水面】师:同学们,老师也发现,在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许多同学都认为这篇小说很特别,尤其语言很有“味道”,读读上面这段话,什么感觉?(学生轻声诵读)有节奏,有韵味,甚至是有弹性。
我们也从文章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节奏。
(老师以征询的目光投向同学,不少同学翻预习本或者课本。
)师:也就是说,以上同学们所概括的这些差异正好都体现了“诗化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那除了同学们所概括的特点外,还有没有其他特征了呢?【投影:“诗化小说”的特点还有,其情节叙事性不强,而代之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来表现一切,追求小说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沈从文、何其芳、冯至、萧红、汪曾祺等都是这种诗化风格的代表。
】师:但是,“诗化小说”本质上还是小说,与诗歌仍是不同的。
诗歌本质上是抒情的,思维上是跳跃的;而诗化小说则仍是叙事的,它只不过是诗意而唯美地讲述和传达着一个故事和主题。
请找出最典型的一些语句、语段,并说说你认为它们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等方面有怎样的关系?(生七嘴八舌,说出自己选定的段落。
)师:我们干脆试着,把这些段落分行排列,当作诗歌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饶有兴致地分行朗读起来,教师巡回,小声交流。
)生:“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
/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去。
”我认为这段描写诗意地表现了主人公眼中的强烈的孤独感。
生:“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露出/一个孩子的胆怯。
”我做了一点删节,看起来更像诗歌了,我认为这段话把主人公面对芦荡和面对孤独的恐惧表现得非常真实形象。
生:“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风也是黑的。
……/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这时芦荡给了主人公的一次磨炼和考验。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芦荡里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的内心变化,也是通过环境来表现的:“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
/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当他与暴风雨搏击后,疲惫不堪的他,却真正的“雨后天晴”,开始真正成长了。
(二)诗意的情境师:真好,少年都是诗人,不过也只有这样的好的文本,才使我们的诗意有了转化的空间。
生:我有补充。
我觉得主人公对“孤独”的感受也随之而变化。
他由起初的“害怕”到“适应”变成了“承受”孤独了。
生:是的,我觉得前面仿佛是“孤独”选择了他,他是被动的;而到小说的后面,则变成是他主动选择了“孤独”!从暴风雨后自己开始“享受”和欣赏起孤独的夜空可知。
师:精彩!我们不妨从前面大家找到的这些语段和你们的见解来概括输理一下:主人公在这样孤独的环境中,其心理上有着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不堪孤独之苦——承受孤独之艰——享受孤独之味”。
(板书)师:除了用诗意的环境和细节等来表现人物之外,小说总是离不开语言的。
不过本文似乎有点特殊:杜小康的语言一共是四句。
他父亲也只有三句。
我们来分析一下好吗?生:都是简短的句子,言语简短就更说明人在孤独中的心理状态。
生:我想是因为孤独的环境中,无人可说,而和父亲又已无话可说到可以省略,这就更凸显出所处于的孤独环境和孤独的内心。
生:这四句话刚好反映和折射了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坚强承受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几个方面大家都已谈到,很不简单。
老师想补充一点,这样简短稀少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营造了小说的诗意,而相应地,小说情节的叙事性也就被大大削弱了,增强的是小说的抒情性、诗意性。
仔细读读第四句话:“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我们不妨来改一改,如果把这四个感叹句,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如:“爸!蛋!鸭下蛋了!鸭蛋!”生21:我认为原句的顺序更能表现杜小康发现鸭蛋的惊喜和当时的神态。
生22:我不同意。
我认为改了以后更能体现杜小康在孤独中与父亲的相依为命的情感和默契。
师:有交锋了,很好。
我们可以从小说主题上来看看,杜小康发现鸭蛋后更多的是惊喜,因为发现鸭蛋是杜小康所有在孤独和痛苦中付出代价后的收获,所以他的惊喜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还有一个问题,我问问大家,小说最后用父亲的“下蛋了,下蛋了……”收尾又意味着什么呢?生1:意味着对自己收获的喜悦生2:我觉得还有对孩子的感激之情生:除此之外,还有对孩子成长和坚强的欣喜。
(三)诗意的主题【投影周国平在《人与永恒》里说,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
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
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
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师:我们一直都没有离开主题的问题,只不过只在“怎么样”而没有说“为什么”,为什么“孤独使人成长”?叔本华说:“孤独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命运。
”这里有个关键词,就是孤独与“接纳”有关,我们看看杜小康与这个世界的“疏离”与“接纳”。
【板书:疏离与接纳。
】生:开始的时候放鸭出来,与故乡与学校的疏离。
生:对芦苇荡的态度在变,开始的时候是“万重大山”,是害怕,后来就感觉到“清香”,感受到美丽,最后有成功的喜悦。
生:不过,老师,我仍然觉得有点疑惑,那次暴风雨中,周围的环境不是很恶劣吗?师:好问题,同学们也从刚才的角度说说。
生:其实,如果杜小康一开始就遇到这么大的暴风雨,肯定受不了,但是,他后来成熟了,能够面对这样的苦难了,就是说,他能够接纳恶劣的环境,就是在孤独中成长。
(掌声。
)师:其实,在小说中“在孤独中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很多小说中都有涉及。
比《丑小鸭》就是,很多文学评论都认为,《草房子》和《丑小鸭》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大家说说看。
【投影补充(1)“曹文轩追求艺术感染的震撼效果,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古典儿童文学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悲剧精神,因而使作品超越了儿童生活题材……”——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王泉根语(2)《丑小鸭》是安徒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丑小鸭”也成了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形象,它对中国的儿童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小说与安徒生童话也就具有了某种精神联系,小说的成长主题中闪烁着“丑小鸭”的光彩。
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借助这一成长题材,成功塑造了明子、桑桑、秃鹤、杜小康、根鸟等一系列动人形象,品味后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丑小鸭”的光彩。
】生:丑小鸭和杜小康都经历了的蜕变。
生:我认为丑小鸭和杜小康共同点是都在自己的成长中承受着苦难与孤独。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有见地。
其实,它们两者都诗意化地传达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由苦难和孤独向“新生”蜕变。
【总结——诗意的栖居】师:其实,“孤独”是成长的一场洗礼,一种必然,一种“催化”。
成长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所以,老师想到了“丑小鸭”,也许它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杜小康由“小男孩”成长为“男子汉”,他正是在与这暴风雨和孤独的较量中,在“挽救家道”的征程中发生蜕变的。
【投影补充:(1)北大才子余杰曾说:“孤独就象篱笆,有了篱笆,才有自己的园地。
”(2)《傅雷家书》:“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师:同学们,成长是少年的精神成长的一次飞跃,但这种飞跃往往需要一定的契机来促其完成。
而这种契机往往是生活中的考验与变故,往往总与苦难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安徒生还是曹文轩,他们都抓住了这种苦难与成长的关系。
年少即诗人,孤独即诗人。
如果你没有就一颗“诗心”,没有诗意的眼光,那么我们就无法诗意地感受诗化小说的美,也就更无法诗意地欣赏和享受我们的生活,也就无法诗意地面对成长中的孤独和苦难!最后,让我们都能诗意地成长、诗意地蜕变,诗意地栖居在文学的芦苇之中,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