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练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

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课堂讲学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点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2、作者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一、导入新课: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三、听朗读、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思考: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点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内容一、课前导入1、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2.指导预习,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3.补充注音:谢?4.补充注释: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5.思考问题:(1)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

厌声韵。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6.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闭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3)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点;(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中意境的把握和理解;(3)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背景和成就;(2)引导学生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2)让学生思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让学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两首诗的异同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 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强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完成练习题: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异同点;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5. 采用写作练习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1. 简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文学家杨炯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本教学设计针对中学生进行,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目标•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杨炯的文学成就。

•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内容3.1 诗歌背景介绍首先,介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讲述唐代文学兴盛时期的背景以及作者杨炯的独特创作风格和文学成就。

3.2 诗歌分析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歌结构、用词、意境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逐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3.3 诗歌鉴赏通过学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教学过程4.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唐代文学的兴盛时期和作者杨炯的文学成就,为学生打开思路,培养学生兴趣,准备进入诗歌分析。

4.2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逐行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诗歌的结构、押韵、用词等。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例如:•诗歌的体裁是什么?结构有何特点?•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人通过怀古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意境?通过讨论,让学生逐渐领悟诗歌的内在意义。

4.3 诗歌鉴赏让学生充分感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并请几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古代诗歌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和鉴赏,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5. 总结通过本文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和意境,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词牌《永遇乐》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1.2 作者简介:介绍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分析其词风。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2 诗歌结构:分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层次结构,包括上片和下片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第三章:词语解析3.1 重点词语:挑选出《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分析。

3.2 炼字:分析词人如何运用炼字技巧,表达情感和意境。

第四章:情感主题分析4.1 诗人的感慨:从诗歌中提炼出诗人的感慨,理解其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4.2 怀古之情:分析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忧虑。

第五章:教学设计5.1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5.2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5.3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解、互动、总结等环节。

5.4 教学评价: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方法与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6.2 教学策略:运用对比、联想、情境教学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7.2 图片展示: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7.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第八章:作业设计与反馈8.1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翻译、填词等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九章:评价与反思9.1 教学评价: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教学目标:1、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掌握作者生平特点;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3、通过大量拓展阅读,了解辛词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作者及写作特点;2、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学难点:全词中引用各种典故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种类齐全的壮丽江山,我国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东有平原。

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要为它竞折腰,而外国的强盗也对它既羡慕,又垂涎三尺。

从奴隶社会时代起我国就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开始了保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战斗。

周朝,要抗击西戎;战国时直到东汉初年,中华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战。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秦始皇征发数十万人民修筑了长城,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家虎狼男儿几次击退匈奴,将他们赶出了威胁范围内。

南宋时期,更是有岳飞抗金,几乎就要直捣黄龙;后来的文天祥更是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可以说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

幼年时期,和党怀英一起读书,党怀英后来也是一位抗金英雄。

1161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

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

他曾经追杀过叛逃的和尚义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

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时光,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诗词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2)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解析诗词:(1)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2)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泪”等意象,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讨论诗词:(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实践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以历史和自然为题材的诗词;(2)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诗词;(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作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4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2.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3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4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两首诗的背景、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4.2 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4.4 分析: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6.2 教学难点: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7.1 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两首诗的背景、注释和解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法、品读法、推敲法、比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预设情境法,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意境美的魅力。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并制成卡片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三、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楮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听完歌曲,品读苏词。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赏析上阕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表: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简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简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

(2)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3)掌握一些重点字的写法和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2 诗中典故和意象的把握。

2.3 重点字的写法和含义。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2 诗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

4.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一句的意象和作用。

(2)讲解诗中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4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促进课堂互动。

4.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五、教学反思5.1 课堂效果的评估(1)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方法的调整(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尝试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教学内容的拓展(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时期的诗人及其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1)诗歌背诵情况。

(2)诗歌理解和鉴赏能力。

(3)对诗中典故和意象的把握。

6.2 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和回答。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词句、意象等方面鉴赏古典诗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主题和情感。

(2)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

(2)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背景和意境。

(2)收集相关资料,如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古代赤壁战场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查阅词典,释义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

(2)展示赤壁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代战场的景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音乐美。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意境。

(2)分析诗中的意象、词句和艺术特色。

4.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受。

5. 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两首诗,体会诗的音乐美。

(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诗,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学生对诗的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2)能够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首诗词的异同点;(3)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思想;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3. 诗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历史知识;2.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 诗词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诗词的文本、译文、相关历史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词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4. 比较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两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两首诗词,深入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9. 教学反思:10. 学生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2. 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杨洪基及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子。

(2)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进行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朗读和背诵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作者的崇敬之情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一】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解读诗词内容。

(2)通过合作讨论,探讨诗词中的主题和情感。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的解读。

2. 诗词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3. 诗词创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复习相关的文学常识。

(2)简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杨洪基及诗词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让学生自主解读诗词内容,理解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词分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5. 创作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自主学习,理解其内容和意境。

3. 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词,体会诗词创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齐读
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进一 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 受。
讨论法
STEP 01
分组讨论
STEP 02
问题引导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6人,围绕教师提出的 问题进行讨论。
STEP 03
分享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 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 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 本内涵。
Part
06
课程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积极参与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注意听讲和思考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遵守课堂纪律
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和同学,保持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 用。
题目
请简要概括《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思想 。
诗词创作题
题目
请以“怀古”为主题,创作一首 七言绝句。
题目
请模仿《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风格和手法,创作一首以“登 高远望”为题材的诗词作品。
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创 作一首表达“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之感的诗词作品。
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由京口北固亭的自然风光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追念,下 片则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朝廷苟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01
此句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崇敬与追念,同时借孙权的典故,暗
示南宋朝廷的昏聩无能。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

(3)能够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情怀。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生平。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歌背诵和鉴赏的作业。

3.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注释。

2. 学生用书:古诗文鉴赏手册。

3. 网络资源:有关辛弃疾的生平介绍及相关论文。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诗歌背诵情况。

2. 针对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加深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包括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把握意境等。

3、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感受其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中运用的典故,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感受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领悟其爱国情感。

2、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词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营造。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词中的重点词句、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南宋历史的视频,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局势,引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讲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写下这首词,为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3、学生齐声朗读,初步感受诗词的意境。

(四)精读诗词,理解内容1、逐句讲解诗词的含义,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典故。

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讲解孙仲谋的典故,以及作者借此表达的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让学生理解历史的沧桑变迁。

2、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感受作者营造的氛围。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含义?2、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比较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写一篇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3.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吉振民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作业
编辑人:包美丽班级: 107、109、110 姓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2.能够感悟词的意境。

3.背诵、默写这首词。

4.掌握关于辛弃疾的文学常识。

5.能够领会词人的雄图大略、深谋远虑和赤胆忠心。

6.能够鉴赏怀古讽今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2.能够感悟词的意境。

3.能够鉴赏怀古讽今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都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是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

其词现存620余首,题材多样,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以豪放为主,发展了苏轼的词风。

有词集。

(二)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

当时韩侂胄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三)听词朗诵,回答问题:
1.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说说这首词中用了哪些“古事”?
2.引用这些“古事”对抒写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起了怎样的作用?
(四)朗读这首词,感悟词的意境:
(五)请结合作品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所抒发的情怀和表现手法的异同:
五.练习:
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D.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 写出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 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关于典故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参考答案:
1. 《稼轩长短句》南宋辛弃疾力主抗金壮志难伸支持韩侘胄北伐反对草率冒进北固亭抚今追昔
2. (1)ACD (2)Aa Bd Cb Dd (3)Ad Bc Ca Db (4)D (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