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舞蹈教学

合集下载

新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新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新民族民间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舞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新民族民间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基本动作的学习。

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舞蹈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老师向学生示范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如转身、跳跃、手臂动作等,让学生模仿跟随。

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表演。

3.舞蹈技巧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舞蹈动作后,老师可以针对一些舞蹈技巧进行训练,如舞蹈的节奏感、舞蹈的表现力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4.舞蹈的表演和创作。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技巧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舞蹈的表演和创作。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编排自己的舞蹈动作和组合,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5.舞蹈的欣赏和评价。

在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的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舞蹈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能力。

6.总结。

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舞蹈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教学道具,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舞蹈道具,如彩带、舞蹈鞋等,让学生在舞蹈中有更多的表现空间。

3.音乐设备,用于播放舞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舞蹈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和热情。

论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

论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

论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能力,而舞蹈教学则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单独进行音乐或舞蹈教学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对另一种艺术形式的陌生感或者排斥感,将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他们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发展。

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音乐能够启迪学生的灵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舞蹈则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表现能力。

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审美和创造方面得到更全面的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孩子在小学阶段往往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而音乐和舞蹈作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节奏的魅力,在舞蹈中感受到舞姿的美妙,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去接受和学习这两门课程。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多样化,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艺术是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其中音乐和舞蹈是艺术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艺术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了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类型,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学会表演音乐;通过学习舞蹈,学生可以了解舞蹈的历史、种类和表现形式,学会分析舞蹈作品、学会创作舞蹈。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音乐和舞蹈作为体现人类美好情感和健康活力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音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舞蹈能够让学生在舞蹈中找到身体的舒畅。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瑶族舞曲》四篇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瑶族舞曲》四篇

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二、教学重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葫芦丝、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简介瑶族的民俗民风)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三)简介创作背景: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

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

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

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

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

(四)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课件展示。

(五)欣赏并分析乐曲: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

2.乐曲分析:分段欣赏、分析乐曲。

(师生互动)引子: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

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第一部分(A)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

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编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

民族舞教学计划

民族舞教学计划

民族舞教学计划篇一: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一课程名称:民间舞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练习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练习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五设置宗旨: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躲族教学宗旨:通过对躲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躲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正确地把握躲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抖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1绷脚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三步伐1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1曲伸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小学社团特色课民族舞教案设计

小学社团特色课民族舞教案设计

小学社团特色课民族舞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学社团特色课民族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民族舞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基本的民族舞蹈动作,提高舞蹈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民族舞概述:简要介绍民族舞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民族舞历史背景:以中国民族舞为主线,介绍民族舞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舞蹈作品。

3. 基本民族舞动作: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民族舞动作,如手臂舞、腿部动作等。

4. 民族舞表演技巧:教授学生一些提高表演能力的技巧,如舞姿、舞步与音乐的结合等。

5. 学生作品创作: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民族舞动作和表演技巧,创作一段小型民族舞作品。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民族舞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民族舞概述:简要介绍民族舞的定义、特征和分类,与学生共同探讨。

3. 民族舞历史背景: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中国一些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作品,并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基本民族舞动作: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民族舞动作,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

5. 民族舞表演技巧:教授学生一些舞蹈表演技巧,如舞姿的挺拔、舞步的精准等,并结合音乐进行训练。

6. 学生作品创作: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民族舞动作和表演技巧,自主创作一段小型民族舞作品,并进行排练和演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民族舞的历史和作品。

2. 示范和模仿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和演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对民族舞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程度、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和表演技巧的运用情况。

2. 对学生的小组作品进行评估,包括舞蹈内容的丰富性、整体协调性和表演效果。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舞蹈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增加学生对民族舞的接触和了解。

论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

论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

论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在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而舞蹈教学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表现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认识到将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往往各自为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通过引入舞蹈元素,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音乐也可以为舞蹈提供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2 意义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形式,都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通过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也能够通过身体的表达形式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培养音乐感知、音乐技能等能力;而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可以培养身体协调性、节奏感等能力。

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特点,提出融合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1.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二者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的相互关联和互补性;2. 分析音乐与舞蹈在表达情感、传达信息、培养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二者相互促进、互相激发的教学价值;3. 提出适合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融合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4. 通过对融合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验证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小学民族舞蹈校本教案模板

小学民族舞蹈校本教案模板

小学四年级学生二、教学内容《草原小骑手》——蒙古族舞蹈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学习《草原小骑手》舞蹈,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重点1. 蒙古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势。

2. 舞蹈中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五、教学难点1. 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学生在舞蹈中的情感表达。

六、教学准备1. 音乐《草原小骑手》。

2. 道具:马鞭、红绸等。

3. 舞蹈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操场。

七、训练方式1. 教师示范讲解。

2. 学生分组练习。

3. 小组展示。

4. 全班共同练习。

(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音乐《草原小骑手》,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它描述了什么场景?3.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舞蹈特点。

(二)学习舞蹈(20分钟)1. 教师示范《草原小骑手》舞蹈,并讲解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势。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蹈,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三)分组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的分组练习。

2. 教师观察各小组的练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小组展示(10分钟)1. 各小组进行舞蹈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舞蹈中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

九、教学总结1. 本节课通过学习《草原小骑手》舞蹈,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了节奏感和协调性。

3. 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2. 家长协助学生练习舞蹈动作,共同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

十一、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茉莉花》民族舞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茉莉花》的舞蹈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

3.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情感。

4.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1.《茉莉花》的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

2.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音乐,《茉莉花》的音乐。

2.舞蹈服装,民族舞蹈服装。

3.舞蹈道具,茉莉花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茉莉花》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学习基本动作,教师示范《茉莉花》的基本舞蹈动作,如手臂的动作、脚步的步伐等。

3.练习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练习舞蹈动作,重点训练手臂和腰部的动作。

4.学习舞蹈技巧,教师讲解《茉莉花》舞蹈的技巧和要领,如舞姿的挺拔、舞
步的轻盈等。

5.培养表现力和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表现出《茉莉花》舞蹈所要表
达的情感和内涵。

6.整合舞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整合所学的舞蹈动作
和技巧,进行舞蹈表演。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茉莉花》的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
舞蹈动作和技巧,培养了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对于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培养还需要加强,下节课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表现力的培养。

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传统音乐的歌曲教学歌曲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音乐中的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歌曲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唱歌来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通过歌曲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旋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这些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比如《茉莉花》、《映山红》等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歌曲,不仅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音乐老师来进行传统乐器的演奏教学,比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这些传统乐器的演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传统乐器的演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传统舞蹈的舞蹈教学传统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独特的韵味。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舞蹈的节奏和动作元素,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传统舞蹈动作,让学生通过舞蹈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传统舞蹈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对传统舞蹈的理解和欣赏。

比如舞蹈《茉莉花》、《小苹果》等,都可以作为传统文化舞蹈教学的范例,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肢体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古诗词的朗诵教学传统音乐故事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民族舞蹈律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民族舞蹈律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民族舞蹈律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加入民族舞蹈律动元素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浅析,从而来以此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升华自我,完成小学音乐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民族舞蹈;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长期以来,民族舞蹈律动作为推动学生加深音乐理解、提升学生音乐修养的重要教学渠道,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尝试运用民族舞蹈律动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此来完成小学音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完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学习任务,从而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民族舞蹈律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舞蹈律动教学就是在音乐课堂上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传统的音乐授课方式忽视舞蹈的作用,只让学生欣赏音乐,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动起来,缺少肢体表达的音乐是不完美的,单纯靠乐曲的播放,学生无法明确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对音乐的理解不准确。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上重视运用舞蹈律动教学方式,不同音乐配以不同的舞蹈肢体动作,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同一舞蹈配以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发挥想象,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中,自行分解舞蹈动作,学生乐感将得到提高,音乐学习更加有动力。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茉莉花”相关音乐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应用舞蹈律动教学方式,学生在听到教师播放的音乐以后,很快就和音律产生了共鸣,开始手舞足蹈起来了。

而教师通过运用相关的汉族民间舞蹈,运用肢体语言跟随音乐一步步的跌宕起伏,从而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好的欣赏音乐内容,与此同时,学生在了解音乐歌曲的过程中,也能在教师播放的舞蹈动作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从而加深印象。

在学“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教师就还可以通过展示傣族舞蹈的方式,简单教学生几个傣族泼水节时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和舞姿移动起来,很快就产生了自主探究兴趣,通过几个简短的舞蹈动作能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才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效率提高。

小学音乐土风舞教案

小学音乐土风舞教案

小学音乐土风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五章《民间舞蹈》,具体包括土风舞的基本步伐、节奏和简单组合。

重点章节为5.3节,详细内容涉及我国各地土风舞的特色和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的掌握,以及舞蹈组合的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提高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教学光盘、舞蹈道具(如扇子、手绢等)。

2. 学具:舞蹈服装、舞蹈鞋、手绢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土风舞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土风舞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土风舞的基本步伐、节奏和舞蹈组合,结合教材5.3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土风舞的特色。

3. 示范:教师示范土风舞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土风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情景实践:设置一个民间舞蹈表演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和组合,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2. 答案:基本步伐和组合的正确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更多关于土风舞的表演视频,了解民间舞蹈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3.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1. 确保教学内容涵盖土风舞的基本步伐、节奏和简单组合,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一、单元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时间、文化理解),帮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具有丰富的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感知了解音乐的特质,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进行简单评价,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2)能自信、自然地即兴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等艺术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

在实践中增强规则意识、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3)对音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在表演和编创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意。

(4)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阔视野。

2.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民族舞蹈为主题共设置了三个栏目,主要包括音乐活动《秧歌舞》、集体舞《儿童圆舞曲》、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与歌曲《年轻的朋友》。

通过欣赏、演唱这些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我国不同民族的歌舞,热爱我国的民族歌舞、了解我国多民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力求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和编创,本单元有大量的民族舞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秧歌舞》,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初步了解“秧歌”这种民间歌舞的形式。

2.边唱边跳集体舞《儿童圆舞曲》,能够选择几首四四三拍的歌(乐)曲为这首集体舞伴奏。

3.初步了解“跳月”这种彝族特有的歌舞形式,能够边听音乐边做几个彝族舞蹈动作。

4.初步了解藏族民间歌舞。

能够与他人合作随歌欢曲《年轻的朋友》跳踢踏舞。

三、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思路第一课时《秧歌舞》教学建议:①歌曲地唱好。

根据歌曲篇幅短小的特点,建议在充分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学生跟录音尝试学唱。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应针对问题及时纠正。

最后由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来检测学生是否唱会歌曲。

②学习“秧歌”这一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也是本课的重要活动之一,建议老师安排在唱好歌曲的环节之后。

我爱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我爱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我爱民族民间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和兴趣。

2.学习民族舞蹈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舞蹈的基本功和舞蹈技巧的训练。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民族舞蹈的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了解民族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中国各民族的舞蹈形式和特点。

2.学习民族舞蹈的基本功,包括舞姿、步法、手势等。

3.学习一些经典的民族舞蹈作品,如《茉莉花》、《黄土高坡》等。

4.学习舞蹈编排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民族舞蹈的视频或音乐,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魅力和魅力。

2.学习基本功,分别教授舞蹈的基本姿势、步法和手势,让学生熟练掌握。

3.学习经典作品,通过教学视频或现场示范,让学生学习一些经典的民族舞蹈作品,并进行模仿练习。

4.编排舞蹈,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5.表演训练,分组进行舞蹈表演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蹈表演能力。

6.舞蹈展示,在学校或社区举办舞蹈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所学的舞蹈作品。

五、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分组训练法,通过分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蹈表演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表演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舞蹈技能。

六、教学评价。

1.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表现能力等。

2.期末考核,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展示和表演,评选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和表演团队。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舞蹈教学,学生对民族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素质。

浅谈民族舞蹈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

浅谈民族舞蹈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

浅谈民族舞蹈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南宁市荣和实验学校,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各学段的日常教学工作也逐步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其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当中的组成部分,凭借学科自身的显著优点和特点,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就应当正确看待每日的课程教学工作,不断将其与当地的民俗舞蹈有效结合起来,以此发挥课音乐堂教学的创新性质,真正实现民族文化艺术的长久流传。

关键词:民族舞蹈;小学音乐;广西地域打榔舞;教学融合引言:对于广西地区当地的中小学校来说,当地民族文化浓厚,在学科教学中可以与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学习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内容,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满足教育创新改革的具体要求。

基于此,对于小学音乐学科来说,教师应该以广西当地的打榔舞文化为例,深度研究民族舞蹈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出独到的思考与见解,努力促进学生综合艺术与文化素养的提升。

本文主要结合广西地域打榔舞,就其应用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以及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做出简要分析。

一、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通常来说,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是依据既定的教学大纲来进行的,制定出一系列教学目标与指导计划,重复满足上级单位布置的学习任务,严格来讲就是围绕应试教育目标,不断采用老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由此长期下来,这种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升,甚至对音乐学习产生抗拒的心理,无法确保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更不用说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啦。

这样的音乐教学,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民族舞蹈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作用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观念中,普遍认为音乐学科的学习并不重要,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以至于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没有下功夫进行创新与改进,学生难以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方法音乐和舞蹈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动作协调性和表达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舞蹈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舞蹈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绪,并通过舞蹈动作的表达来传递和展示自己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情感的音乐,如悲伤的音乐、欢快的音乐等,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感进行身体动作的表达。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音乐欣赏法音乐欣赏法是通过让学生欣赏与学习的音乐作品,并进行舞蹈创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音乐作品,如交响乐、古典音乐等,并向学生介绍作曲家、音乐风格等相关知识。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感受其中的节奏、旋律、情感等元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舞蹈创作。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三、故事情景法故事情景法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表达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故事性的音乐,并向学生们讲述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来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和表演,以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这种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提升他们的动作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身体感知法身体感知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身体感知能力的舞蹈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感知到不同舞蹈动作对身体部位的影响和要求,并在指导下进行动作的练习和表达。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还可以提升他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动作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唱苗歌跳寨子舞教案

唱苗歌跳寨子舞教案

唱苗歌跳寨子舞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苗族文化,了解苗族的歌曲和舞蹈。

2.学习苗族歌曲和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苗族歌曲和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学习苗族歌曲和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情表达。

2.学生掌握苗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步。

四、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器和苗族歌曲。

2.教学视频和图片资料。

3.教学道具和场地布置。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苗族文化,让学生了解苗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播放苗族歌曲,让学生感受苗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学习苗族歌曲。

教师向学生传授苗族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唱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苗族歌曲,让学生逐步掌握。

3.学习苗族舞蹈。

教师向学生展示苗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步,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苗族舞蹈的技巧和特点。

4.合成练习。

教师让学生结合苗族歌曲和舞蹈,进行合成练习。

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寨子舞,同时唱起苗族歌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调整,让学生更好地表现和发挥。

5.展示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苗族歌曲和舞蹈的展示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艺和表现力。

同时,让学生互相观摩和学习,相互交流和提高。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苗族歌曲和舞蹈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和舞蹈的表现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苗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中国风歌伴舞教案设计

小学中国风歌伴舞教案设计

小学中国风歌伴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能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 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基本知识,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段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如《茉莉花》、《二泉映月》等。

2. 准备一段简单易学的中国传统舞蹈,如扇子舞、踏板舞等。

3. 准备舞蹈教学视频和音乐播放设备。

4. 准备舞蹈教学用具,如扇子、踏板等。

5. 准备舞蹈教学辅助材料,如舞蹈教学手册、舞蹈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老师播放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

通过音乐欣赏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3. 学习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老师向学生示范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4.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排练。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舞蹈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5. 进行舞蹈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展示所学的舞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提高了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以民族舞蹈为载体助力小学生上好音乐课

以民族舞蹈为载体助力小学生上好音乐课

以民族舞蹈为载体助力小学生上好音乐课作者:孙丹娜来源:《求知导刊》2020年第46期摘要: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音乐课程往往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

随着教育领域对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各小学应使音乐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占比与国家教育纲要要求相契合,明确音乐教学任务,并在实际教学环节得到有效落实。

本文以民族舞为载体,分析了其在小学音乐课中的教学优势,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舞蹈;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87-02引言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极强的技艺性。

我国众多民族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教师将其引入小学教育中,能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让学生多接触民族舞蹈,以此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课程。

因此,教师应加强民族舞蹈与音乐课程的有机融合,发挥其辅助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课程。

一、借助民族舞蹈,感受音乐魅力奥尔夫强调,与旋律的比较,节奏的基础性更强,只有确保节奏、身体及动作协调统一,才能形成舞蹈。

因此,在舞蹈中,节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整支舞蹈而言,节奏把控将直接影响舞蹈的灵魂。

而我国民族舞蹈在节奏上律动感极强,民族特色显著,同时散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舞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控自身节奏,提高舞蹈表现力。

与其他舞蹈相比,民族舞蹈动作简单、步伐简练,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适中。

民族舞蹈具有即兴性特点,表演形式上具有极高的自由度。

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载歌载舞,更加生动。

民族舞蹈对体态律动的要求与小学音乐课教育目标、任务总体相契合,因此,在音乐课中融入民族舞蹈,能较好地满足音乐课的教学需要。

以蒙古族舞蹈学习为例,当涉及一些蒙古族乐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在网络中搜索较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舞蹈。

2021年小学音乐优秀课件:民族特色音乐舞蹈教学课件《瑶秀欢歌》

2021年小学音乐优秀课件:民族特色音乐舞蹈教学课件《瑶秀欢歌》
1、教师示范教学 2、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刺绣基本动作
(三)随着《绣娘》的音乐,一起练习所 学动作,注意眼随手动,手型不变。
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瑶族传 统刺绣文化,也学习了刺 绣的基本动作,同学们都 很认真。回家后用小手绢 进行练习,下节课老师检 查。
我们县的全称是什么?
——少 儿 瑶 族 舞 蹈 律 动
(乳源瑶族自治县)
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民族?
(瑶族)
瑶族同胞的穿着有什么特点?
(一)介绍瑶族传统文化——瑶绣
“过山瑶反面刺绣”最大的特点在于:从反面绣,不看正面;绣时 不用画底稿;线条无弧线,角度有严格限制;花纹颜色有红、绿、黄、 黑、白五种。过山瑶刺绣图案鲜艳夺目,丰富多彩,花纹分为五大类, 即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图形纹和象征纹。
(一)介绍瑶族传统文化——瑶绣
瑶族姑娘从小就要学习刺绣,每当出嫁时,也会穿上妈妈一针一 线绣的新娘服。“瑶绣手艺最好的被称为“绣娘” 。
(一)介绍瑶族传统文化——瑶绣
为了对瑶绣进行传承,我们会把平常刺绣的动作运用夸 张的手法进行提炼和概括,从而变成舞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瑶绣律动吧!
(二)课程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舞蹈教学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

少儿舞蹈教学是美的艺术,对少年儿童来说,它起着美育教育的功能。

通过美育教育可以美化儿童的心灵,陶冶她们的情操,培养她们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认识能力、对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音乐和舞蹈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增强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能陶冶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从小就学会去欣赏人类最美的肢体语言,提高欣赏能力。

所以说,在小学音乐课中,对音乐与舞蹈两门教学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小学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情感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国人。

”[1]沃尔特·特里从人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三方面高度概括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而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一)舞蹈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学生们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与舞蹈律动,记住每一舞句所表现的情感。

没有良好的记忆力是无法完成一个舞蹈的,一堂舞蹈课与一堂文化课相比较,舞蹈课所需的记忆远远大于文化课。

因为音乐的节拍、舞蹈的动作、情感是变化的,学生必须记住它的变化过程,记住那些瞬间的定格。

舞蹈课所需的记忆力大部分来自知识的理解与积累,而积累来自大脑的记忆,孩子们再舞蹈课上得到的这种锻炼无疑给予了他们学习上极大的帮助,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很有好处的。

(二)舞蹈教学可以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避免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

我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常常给孩子们留课下作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从游戏中、从舞蹈中启发她们的想象。

例如让她们用肢体语言去模仿表现白云、小溪、开火车的姿态、吹泡泡及各种小动物姿态等等,她们天真无邪的情感与动作往往为我创作儿童舞蹈奠定了基础。

像《模仿与想象》这段曲子里面出现了几种不同动物的叫声。

学员都争着来模仿来表现自己,结果老师教的开心,学员玩的尽兴,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三)舞蹈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舞蹈教室在课堂上教孩子们表演小鸭舞,问孩子们鸭子是怎么叫的?孩子们一般会回答:嘎、嘎、嘎。

那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孩子们会立即用蹒跚的步子学鸭走。

孩子们这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身体表现出来。

这个过程是孩子们运用思维的过程,它是一次高度思维的过程。

一个长年坚持上舞蹈课的孩子,要学会很多舞蹈,从各民族的舞蹈到变现各种生活情趣、小动物的舞蹈。

当他不能表现老师的创意时,老师则用生活的经验对他进行启发,此时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开启,他们顺着老师所指的思路联想、回忆、理解、表现,最后用形体体现出来,这是他已超越了自我,用自己的身体开始塑造劫色。

这种早期的开发与锻炼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智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舞蹈教学使学生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参加舞蹈学习的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

在学习中有一些双人配合的动作,还有因队形变化而产生的个人与集体的配合,从而使学生改变自己来适应相互配合的环境,学生从此变得会笑、爱笑,而且开朗活泼。

因此,在学校教育里开设舞蹈课,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重视加强舞蹈教学,从学习中拥有丰富的表现力,从而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由情感上升为审美,在审美中完善人格。

二、当前小学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小学开设舞蹈课并不是空穴来风,各种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学等等都提及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那么为什么现在各小学对舞蹈要求如此强烈,却不是每所小学都开设了舞蹈课。

部分开设了舞蹈课程的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音乐、美术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

舞蹈教育也只为少数部分有舞蹈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服务。

当前小学舞蹈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应试教育仍在各学校内占据重要地位。

虽然国家教委三令五申要废除应试教育,该向以发展优化受教育者素质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改变,但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我国的教改、考改没有及时跟上在一定程度上,素质教育只是空口号,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强素质教育的深化,真正使孩子们与素质教育结缘,不必中日为考试而烦恼。

让舞蹈真正走近小学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舞蹈教学设施不足。

小学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

如在舞蹈教学场地设施上,学校无法提供专门的舞蹈训练教室。

在参加舞蹈比赛而排演的舞蹈,却不提供服装、道具、排练场地、时间等,有挫伤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缺乏及教师专业知识。

舞蹈虽然好看,而且容易模仿,但是没有专职或兼职教师的训练,那也是“心有余了力不足”的。

虽然目前我国有众多的舞蹈艺术学院,但他们培养的都是专业舞蹈人才,且很少有毕业生到小学去执教。

所以师资力量的缺乏,让部分小学无法开设舞蹈这门课程。

舞蹈技术方面,小学舞蹈教师不一定要像舞蹈演员那样具有深厚的舞蹈功底,但必须懂得各种单、双人舞技巧和毯子功等应用。

三、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一)精心设计,充分激发对民族舞蹈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对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

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民族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

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

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

同样,学生在欣赏民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

比如:我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教学中通过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跳一些简单优美的舞蹈,配上自然表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舞蹈美,喜欢音乐舞蹈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舞蹈,这样有利于培养有感受美,表现美的素质。

例如:教授一年级舞蹈《我的小毛驴》,这是一个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韵味相对难领会,还有特定的诙谐的感觉。

在指导这一舞蹈时,我先讲述《阿凡提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幽默诙谐,同时播放新疆民族音乐,让学生欣赏欢快活泼的新疆乐曲,感受新疆民族乐曲的优美动听,使学生产生兴趣,然后我穿上民族服装,戴上花边小帽,贴上两撇小胡子,把自己打扮成风趣、滑稽的阿凡提形象,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现新疆民族的刚劲、豪爽、活泼、风趣,热情的动作美,孩子们看了以后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成功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

我在教低年级学生欣赏新疆舞蹈同时还通过欣赏VCD等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有的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合着音乐节拍手舞足蹈起来,学生们在听听、看看、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同大家分享他们对民族舞蹈的感受。

然后我们再请他们继续欣赏已经非常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小弟弟早早起》,学生们就会根据已掌握的几个基本动作自编自舞起来,我们真为孩子们潜能感到惊喜。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

舞蹈是时空艺术,的确有很多智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细腻的韵味。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课是情感可。

因此,教师要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教材的蕴涵,是学生在联系舞蹈基本技能时,充分自娱性和游戏性,一定会抽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接触民族舞蹈少儿舞蹈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小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的舞蹈教学,少儿舞蹈的美育功能越来越被家长们接受。

作为一门身心合一的艺术,它不仅能使舞者强身健体,而且具有美化情感、陶冶性情的作用。

如此说来,小学课外舞蹈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促进少儿舞蹈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广大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课外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是培养校园舞蹈尖子生和舞蹈爱好者的摇篮。

我依据学生的先天条件和表演感觉分成快慢两个班。

快班的同学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便准备一些优秀的剧目指导同学们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可酌情推一些技巧性大的难度动作,以提高舞蹈的表演性。

动作之外的表情可谓是少儿舞蹈的灵魂,引导学生做出适当、准确的表情才能提高舞蹈的可看性。

而慢班教学则应从体形训练入手。

小学舞蹈兴趣小组有别于少年宫的舞蹈教学,它在动作及技巧方面不要求那么的精益求精,但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错误引导。

枯燥、单一的体形训练可以配合简单的舞蹈语汇进行。

例如:慢班的学生可以配合简单的舞蹈语汇进行。

慢班的学生可以学一些舞蹈性不太强的伴舞,而一步一步地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质。

(三)有效组织,充分理解、创造、表现民族舞蹈美1.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

有意,就是在学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感受力的强烈意识,以感受活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为起点,随时强化。

例如:低年级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先要有意识的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听录音,听教师范唱,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产生兴趣,然后启发幼儿自己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学生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

这样的一种方式就改变了以往舞蹈学习中,单纯要求学生模范老师,步步跟的被动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

如在教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中,我先有些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观察小树、小花的成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和小树、小花一样天天快乐的成长,使孩子有丰富的实际感受,从中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他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排排身穿绿衣的小树苗和一群五彩斑斓的花仙子,在阳光下一起长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越多,就越能感受舞蹈作品的内涵,就越能主动发挥创造性去表现舞蹈的动作,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有序组织引导,化难为易,理解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序指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让学生由易到难,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从中理解和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

如在教福建民间舞蹈《采茶扑蝶》时,老师制作一只彩蝶,用一根长棍牵着,先让学生伴着音乐玩捉蝴蝶的游戏,并有意识的在游戏中渗入舞蹈基本动作,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追逐中,自然的学习了舞蹈动作,解决了难点,熟悉后学习《采茶扑蝶》就十分容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