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新尝试
小学数学多元化备课尝试
的劳动 , 变传统 的抄教案 为 实质 意义上 的备课 , 怎样的教研方式 才能更好地服 务于新课程 并促 进教 师的专业 成 长, 这是摆 在我们 面前 的一 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三个方 面介绍 了在备课 方式上进行 的多元化备课 的尝试。
关键词 小学数 学 备课 方式 多元化备课
文章编号 :0 27 6 (0 2 1 0 90 10 .6 12 1) 70 9 .2
科学“ 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 《 小学数学备课方式改革 的研
究 》 在 备 课 方 式 上 进行 了创 新 改 革 , 行 了 多元 化 备 课 的 , 进
第三层是业务能力较弱 , 教龄不足 1 0年的青年教师。 他们热情高、 干劲大, 但经验不足, 教学基本功有待完善, 尚 不能熟练掌握课程标准 和教材 , 这部分教师我们要求他们
文献标识码 : A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什么, 如何备 , 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效果。 只有在课前作 了充分
的准 备 , 入 地 钻 研 教材 , 深 全面 地 了解 学 生 , 当地 确 定 要 恰 求 , 活地 选 择 教法 , 灵 认真 地 编 写教 案 , 复地 熟悉 教案 , 反 才
分层次采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备课 , 减轻 了教师的负担, 使教师们更多地把 自己的智慧、 情感 、 个性魅力投入到教学 情境的创设、 教法的改革 中, 同时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
素质 。
第一层是业 务水平高、 教龄 2 年 以 的教师, 5 这部分
教 师 教学 多 年 , 验 丰 富 , 课程 标准 和 教 材大 都 能 驾轻 就 经 对
2 1年 第 l期 ( 第 15 ) 02 7 总 8期
~ ~ … 一 一 … ~ ~ 一 一 …
体育教学“二次教案”备课尝试
体育教学“二次教案”备课尝试作者:张旺来源:《体育教学》2008年第03期所谓“二次教案”,就是在以前备课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甚至是三次、四次备课,也就是利用自己以前的备课教案,在此教案的基础上重新书写,写出自己对该次课的不同上法的意见,上完课以后,再写出自己对改进这节课的想法和本次课的得与失。
在以前课时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备课,我称之为“二次教案”,而之前的那篇教案,我称之为“预教案”。
我们是这样进行“二次教案”备课尝试的。
方法一:同一位教师在上不同年级的课时,按不同的方法备课。
如一位教师同时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课,三年级按“预教案”形式备课,四年级按“二次教案”形式备课。
方法二:同一个体育教研组内,几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形式备课。
即这几位教师用“预教案”形式备课,那几位教师用“二次教案”形式备课。
“二次教案”形式备课尝试过程为两学年。
一、“二次教案”备课案例及其说明案例说明:案例中没有二次备课文字部分是我两年前用的“预教案”,案例中有二次备课文字部分是我现在用的“二次教案”。
两者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二次教案”是在“预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书写的教案,“二次教案”利用了“预教案”的内容和格式。
(表1)二、“二次教案”备课尝试的心得体会1.教师所花费时间和精力上的区别备一篇“预教案”教师往往要花去两三个小时,而备一篇“二次教案”只需十五至二十分钟。
以教师一周所花费的备课时间累计计算,体育教师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以钻研教材,钻研课标,钻研学生,从而更好地上好课。
2.形式和实用上的区别以前备“预教案”,除了为上课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作用是为了应付检查、参加评比及各级各类比赛等。
因为领导希望看到一篇篇完整而又精美的教案,而体育教师备出这样的教案受到表扬以后,心里往往也会沾沾自喜。
殊不知,这一篇篇精美的教案,很多是复制或模仿以前的教案或一些教案集的教案。
这样的教案和自己学校、自己上课班级的各班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会相差很远,以至造成这样精美的教案变成了形式上的教案,变成了不实用的教案。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尝试
的课题 , 任何 一 种 固定 的教 学 模 式 都 是 危 险 的 , 望我 们 的教 希 学 方式 能 日新 月异 , 带 给 学 生 最 好 的 教 学效 果 , 也 是 我 们 能 这
作 为教 师 的职 责所 在.
活. 引导 学生 关 注社 会 , 数 学 知 识 分 析 和 解决 诸 如 环 境 保 ② 用 护、 煤矿 安 全 、 约资 源 以及 投 资 、 票 、 ( ) 等 问题 , 现 节 彩 存 贷 款 体
学习数 学 的价 值. 必 要 时 , 带 领 学 生 走 出教 室 、 出课 本 , ③ 可 走
是 问题 要 激发 不 同 层 面 学生 的成 功 体 验. 讲 究 实 效. 师 在 ② 教
教 学备 课 过程 中要 认真 思 考 以下 问题 : 一是 为 什 么这 节 课 要进 行 合作 探 究学 习 ?不用 可 以吗 ?二 是 如果 要 合 作探 究 , 哪一 个 数 学知 识 有用 ?三 是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学 会交 往 、 学会 倾 听 、 会 学 表达 , 提高 合作 探究 的 能力 ?新课 程 标 准下 高 中 数学 教 学方 法 是 广大 教 师面 临的 一个 巨 大的 挑战 , 一个 需 要 长期 艰 难探 索 是
同时 , 现实 问题 的解 决 中表 现数 学 概 念 , 握 数 学 方法 , 成 在 掌 形 数 学思 想 , 能促 进在 以后 遇 到相 关 问题 时 自觉地 动 用有 关 数 更 学 经验 去思 考 、 解 决 问 题. 就 要求 教 师善 于在 课 始 阶 段设 去 这 计 一个 好 的教学 情 境 , 领 学 生进 入数 学 的殿 堂 , 开 思 维 的 引 展 翅膀 , 开启 智 慧 的大 门.
体育教学“二次教案”备课尝试
以前备 “ 教案 ” ,除 了为上课 预 以外,还有很 大一部分作 用是为 了应 二 “ 预教 案” 。我 们是这样进 行 “ 次 我现在用 的 “ 次教案 ”。两者所 不 付 检 查 、 参 加评 比及 各 级 各 类 比赛 二 同的地方就 是 “ 二次教 案”是在 “ 预 等 。因 为 领导 希 望 看 到 一 篇 篇 完 整 教案”备课尝试 的。 教 案 ” 的基 础 上 进 行 二 次 书 写 的 教 而又精 美的教 案 ,而体育 教师备 出这 方 法 一 : 同 一 位 教 师 在 上 不 同 年 二 预教 案” 样 的教 案受到表 扬 以后 ,心里往往也 级 的课 时 ,按不 同的方法备 课 。如一 案 , “ 次教案 ”利用 了 “ 的 内容 和格 式。( 1 表 ) 位教师 同时带三 年级和 四年 级的课 , 会沾沾 自喜 。殊 不知 ,这一 篇篇精美 三年级 按 “ 预教 案”形式备 课 ,四年 二 “ 二次教 案 ”备课尝试 的心 级按 “ 二次教案”形式备课 。 得体会 方法二 :同一个体 育教研 组 内, I教 师所花 费时间和精 力上 的 区 . 几位教师分 别用 不同的形式 备课 。即 别 的教案 ,很多是 复制或模仿 以前 的教 案或一 些教案集 的教案 。这 样的教 案 和 自己学 校 、 自己上课班级 的各班实 际情况 是有差距 的 ,有时甚 至会相差
点 评 、评价 、领 跑 、领操 、互动 、纠 错 等。学生 的活动是 教案编 写的 “ 主 体 ”部分 ,这 部分 内容一定 要有可变 性 、针对性 、可操作 性 ,在 教案 的编 写 中要 留有 较大 的空 间 ,要 更多关注 学 生的主体精 神和创 造力 。关注学生 的具 体表现 ,鼓励学 生对学 习 内容从 如何达 成 目标 角度去 拓展 、创 造 ,要 具有 延伸性 。例 如 :学 习 目标 设定在 发 展 投 掷 能 力 上 ,学 生 可 以通 过 各 种 不 同形 式来达成 发展 投掷能力这 一 目 标 ,学 生不仅 可 以在 教师提供 的学习 内容 中发展投掷 能力 ,也可 以 自己选 择练 习方法来达 到学 习 目标 。在 教案 中具 体用词 体现为 :观察 、模 仿 、互 评 、互 助 、创 编 、拓 展 等 。 运动 负荷 的预设 要科 学 、明确 , 要 有 一 定 的 弹性 范 围 。 负荷 量 的预 设 是 体 育课 区 别 于智 育课 的重 要 标 志 ,也是促进学 生身 体健 康 的有 效保 证 。并 且 ,根据 目前学 校体育 教学的 情况 ,一份教 案需要在 不 同班 、不 同 学生 中被 多次 的重复使 用 ,运动 负荷 的预设要 考虑到 学生性别 比例 、运 动 基础等 。在 科学 明确 的基 础上 ,要体 现 弹性 范 围 。具 体 在 编 写 教 案 时 , 每个 动 作 练 习 预 设 的 负 荷 量 ( 间 时 和次数 )可用 “ 3 ” 、 “ 分钟 左 卜 次 2
互联网应用到集体备课中的尝试
1 利用互联 网的网络聊 天功 能
间的思想 交流
加强教 师
络、网页制作 、图形处理 等信息技术知识 ,所 以 建设 备课组 网站的过程也是教师学 习信息技术的
过程 ,专业教师要在此过程中给予及时辅导。 备课组 网站建成之后 ,要做好两件事 :一要 调动全体备课组教师分组 、分工共 同负责备课组
见 ) 面对 面 的也 很 尴尬 。这样 ,就 给 集 体 备 课 带
来一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局限。但是 ,如果我们 借助 于互联 网 ,
维普资讯
第 l卷 ( 8 总第 9 期 ) 7
20 年第 3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08 期
3 实施 民主权力 的互 联 网渠道
备课 中来 。教师可以在 自己的空问设置学案推荐 、 教学 资料 ( 频 、视 频、文字等 ) 音 、分层 检测与 练习、教案 等 ,供大家参考。同时 ,在集体备课 的基础上 ,进行二次备课 ,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
征。 ,
面都保证不 了,仅起到 了在点上的交流 ,而无全 局意 义 ;② 有些话 题 ( 备课 中批 评指 正 的意 如
师 自然而然地会联合起来 ,这样既丰富了教 师的
业余 生 活 ,又 增 强 了备 课 组 的凝 聚 力 ;二 要 充分
利用备课组 网站 ,给每位备课成员开辟备课空 间,
①教师之间的横 向交流不甚通畅 ,组织起来也有
些 麻烦 ,人数 少 、时 间 短 ,所 以 ,时 间 、精 力 方
充分调动广大教 师的积极性 ,使全体教师参与到
界风 云 ,尽 收 眼底 。诸 多 互 联 网 的 优 势 ,以其 特
办公 室就可以上网。备课组要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
立足模块定位、渗透化学史实的备课尝试——以人教版选修5“葡萄糖、果糖”的教学设计为例
教 学设计 ・
立足模 块 定位 、 渗透化 学史 实 的备课 尝试
— —
以人教版选修 5 “ 葡萄糖 、 果糖” 的教 学设计为例
顾 晔 ,
( 1 江 宁高级 中学 江 苏 南京 2 1 1 1 0 0 ; 2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 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 摘要 : 尝试 了立足模 块定位的备课 方式 , 以葡萄糖及其结构的发现 史为主要线 索完成整 节课 的引入 、 展开及升华 : 强调 实 验在探 究有机物结构 、 性 质 中的重要作 用; 始终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 尤其 突出研 究有机物性质必备 的官能团意识 。 关键词 : 模 块定位 ; 化 学史; 葡萄糖 ; 果糖 ; 实验探 究
2 . 过 程 与 方 法
人教版教材安排 了演示实验证 明葡萄糖 的还原 性, 通过“ 学与问” 栏 目将葡萄糖与乙醛的银镜反应加 以比较 , 提高 了实验 的探究价值 ; 但过分依赖银镜反 应说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是欠妥当的。 教材又特别设 计 了“ 科学探究” 栏 目探究果糖是否有还原性 , 目的就 在引导教 师 、 学 生“ 果 糖虽然是酮糖 , 但 仍然有 还原 性” 。 通过实验探究造成学生对果糖结构的认知冲突 , 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的能力 、 动手 实验的操作技能以及观察能力 , 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 方法的训练[ 。
3 . 学生分 析
( 1 ) 引导 学 生 设 计 实 验 探究 果 糖 的性 质 , 通 过 实 验探究 , 培 养 学 生 设 计 实 验 方案 的能 力 、 动 手实 验 的
操作技能以及观察能力。 ( 2 ) 培养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推断其主要性质的
官 能团意 识 。
《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
《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创意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创意教学法的重要性。
为什么需要创意教学法呢?创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创意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创意教学法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创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有必要倡导和实践创意教学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2 备课对创意教学法的重要性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为创意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背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创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资源和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适合的教学素材和多媒体资源,为创意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角色扮演或游戏化教学所需的道具和布置,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备课过程中的预习和反思,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和问题,及时做出调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的空间,不断优化创意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1.3 本文的意义本文的意义在于探讨和总结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创意教学法是一种新颖、活泼、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各种具体的创意教学法,并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体育教学中师生共同备课的构思与尝试
堂 课 的 备课 要 回 答 学 什 么 、 样 学 、 到 怎 学 什 么水 平 , 些 问题 的 准 确 回答 , 少 学 这 缺 生 的真 正参 与 , 没 有 说 服 力 的 , 生 共 是 师 同备 课 就 出 于这 样 的思 考 。
一
在 个 体 备 课 的基 础 上 , 教 师 要 充 分 审 阅 和 推 敲 学 生 的 课 时 计 划 , 在 把 握 并 好“教 学 目标 和 学 习 目标 统 一 、 学 安 教
呢? 于是我动 员学生再 自主选择 课 , 参加
备 课 培 训 , 针 对 自己 设 计 的 课 时 计 划 结 构、 内容 和 要 求 逐 一 讲 解 如 何 备 课 , 选 并
择 一 些 写 得 好 的课 时 计 划 印发 给 他 们 , 结
所 能及的学 习 目标 , 根据 自己的学 习经
写 出课 时 计划 。
、
共 同 备 课 的构 思
教 学 是一 门艺 术 , 门艺 术 是通 过 课 这 堂 教 学 体现 的 , 教 学 舞 台 中要 使学 生 这 在
一
教 学主 角 更 加 突 出 , 分 发挥 自己 的学 充
习 能 力 、 示 自 己的 学 习 智 慧 、 掘 自 己 展 挖
汗 ,其对 身心全方面发展 的作用 ,得到
了充 分 的 体 验 ,对 不 同 学 习 内容 的功 能 和 价 值 有 了 一 定 得 了 解 。 () 过 师 生 3通 共 同备 课 ,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了 解 更 加 全 面 和 深入 。不但 使 教师对 教学 的立足 点 、 针 对 性 和 目的 性 更 加 明确 , 而 且 有 利 于 跳 出“ 师 本 位 、 材 本 位 、 堂 本 位 、 教 教 课 知 识 本 位 ” 的 习 惯 性 认 识 怪 圈 , 从狭 义 备 课走 向大 备 课 。 从 而 更 加 有 助 于新 课
有效园本教研的四个尝试
儿 心理和 教师职 责 的理解 。我们 建 立
了“ 园本 教研 工作制 度 ”,形成 全 员 参 与 、 分 层 推 进 的激 励 型 教 研 场 ,
4 . 阳光阅读一小时
教研 目标 :引导教 师爱 读书 、会
展访 谈活 动 ,旨在 了解 教 师个体 专业 成长 的 困惑和期 待 ;二是 交流论 证 ,
3 . 主题研究沙龙
教 研 目标 : 提 高 教 师 发 现 问题 及研 究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实施 指 南 : ( 1 ) 中心 教研 组选 定 一 个 中心 话题 。比如 :科 学活动 中探 究环 境 的
创设 。
( 2 ) 每 周 一 开 展 集 体 备 课 活 动 。集 体备课 的流 程 是 :① 主 持人 讲 话 。② 备课 组成 员介 绍方 案 。③主 持 人 针对 每 一份 方案 的 目标 、准 备 、活 动 过 程等 部分 提 出质疑 或 关注 点 ,并
有 效 园本 教 研 的 四 个 尝 试
江 苏省 宝应 县夏 集镇 中心 幼儿 园 徐志 香
一
、
收 集 . 筛 选 园 本 教 研 的
二 丰富与创新园本教研的形式
1 . 集体备课 教 研 目标 : 提 高 教 师 独 立 设 计
园本 活动 方案 的能力 。
实施 指南 :
成 员到 公开 教学 的执教 者班 级 听课 , 活动 结束 后 ,主 持人立 即召集大 家及 时评 课 。评课 的流程 是 :① 执 教者 反
主持 人将 大家 的经验 进行 汇 总 ,再请
骨干 教 师进行 补充 ,从理 论和 实践 经
验方 面进 行提 升 。
段筛选 出最有价 值和 教师最 感 兴趣 的 话题 ,让所 有教 师参 与到教 科研 计划
探索创新,提升教学——高一物理备课组年度经验分享
探索创新,提升教学——高一物理备课组年度经验分享探索创新,提升教学——高一物理备课组年度经验分享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学期初,本人所在的高一物理备课组开始了为期一个学年的“创新教学经验分享”工作。
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整个学年中探索创新,提升教学,收获颇丰。
在此,我们将本年度的经验分享给同行们,期望能够让更多的老师从中受益。
一、探索创新,在教学中引入新思想1.由知识点出发,强调物理学与工程的联系当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他们总是会问:我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处?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将学生对物理学的困惑转化为动力和想象力。
我们选取一些重要的物理学知识点,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和光学中的“光的折射规律”,然后让学生去做一些小实验,比如用橡皮筋制作弹射车、用三棱镜解决光的折射等。
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发现这些物理学知识可以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 引入科学探究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物理学学习过程中,科学探究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科学实验的开展。
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说用氢气充满气球,然后放在水中观察其上升的高度与固体物体比较,让学生自由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究能力。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科学探究中了解工作和创新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他们的未来职业和工作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创新型教学1. 讲述故事,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常常会觉得物理学是一个枯燥、抽象的学科,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通过讲述故事和引入情境,让物理学变得具有吸引力。
例如,在学习变速直线运动时,我们会给学生讲述一些精彩的汽车比赛视频,通过以故事的方式演示物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某些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2. 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卫星控制和光的传输的实际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控制和光的传输技术也随之提高,这些相关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非常重要。
集体备课“五新”
集体备课“五新”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集体备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集体备课的多样化,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
其中,“五新”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五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二、五新集体备课的概念“五新”即新思路、新资源、新技术、新方式、新方法。
这五个“新”是指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应该要注重的方面。
它们是指在集体备课中,从新的理念出发,运用新的资源,采用新的技术,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
1.新思路:集体备课应该从新的思路出发,多角度思考教学的问题,开阔思路和视野,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适应到课堂教学中。
2.新资源:集体备课应该充分利用好新的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网络资源、电子图书、视频等等,使教师的备课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辅。
3.新技术:集体备课应该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包括智能化学习平台、在线课堂、线上交流、互动课件等等,使备课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4.新方式:集体备课应该探索新的方式,如小组讨论、循序渐进式探究、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等等,以创新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5.新方法:集体备课应该尝试新的方法,如问题导向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等,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五新集体备课的实践方法具体来说,“五新”集体备课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能力簇”: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和课程不同阶段的需求,组建针对性的教研小组,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立“能力簇”。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集体备课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并寻找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3.引入在线课堂和学习平台:通过使用在线课堂和学习平台,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谈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的几点尝试
其次,我会 了解本册教材的编写意 图和教学建议 。
我 想其 实 苏教 版课 文的选 文 意 图就是 课文 的特 点和 难 点所 落和 句子 ;想好 主要的两三个提 问;想好 自己引导孩子学 习 在 。这 一切 可 以从 教学参 考 书和 “ 凤凰 语文 网”上 获取 , 该 课 时,学生 活动 除 了常 规 的 “ 听说 读 写 问”,还用 “ 画 “ 凤凰 语文 网 ”是专 门配 合 苏教版 教材 使用 的 网站 ,栏 目
谈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的几点尝试
◇ 黄赛林
著 名特 级 教师 余 永 正 老 师 说 过 : “ 钻研 教材 是 备 课 3 . 探 究重 点 句段 ,精 选 需要 品 味 的语 言 。从 关键 的词
的最重要 的一环 。这办法那办法 ,钻研不好教材就没办 句入 手 ,力求 对课 文有 更深刻 的理 解 。我们 对 一个 词 、一 法。”的确,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 内容,有效的备课是 句话 、一 个细 节描 写都 不 能轻易放 过 ,要 细细 体会 它们 的
注两 方 面 :① 凡 是生 字 、拿不 准的 字或 说不准 的词语 ,定 性进 行反 馈 、小 结的过 程 。著名 教育 学家 波斯 纳 曾提 出一 要查 查 词典 、教参 ,请教 其他老 师 ,再 教不迟 ,因为 知识 个 教师 成 长 公 式 , 即 “ 经 验十 反 思= 成 长 ”。课 后 及 时 反 的东 西 ,来不 得半 点 含糊 ;② 自己教学经 验 的积 累 ,经常 思 ,从一 个亮 点 、一个 不足 和一 个 改进方 法着手 ,贵在 坚 容 易出错 的地 方 ,备 课时注 意加 以整 理和 归纳 ,如 :缺 、
央 、毁 的部首 难 以识 记和 区分 , “ 历 ”和 “ 厉” “ 励 ”、
“资源化+个性化”备课的尝试
断总结 自身的实践经验 , 这种总结不是一种简单地 重复 , 而是力求提升、 超越。 具 体操 作 : ( ) 贴、 1剪 复制 : 工作 3年 以上 的“ 教 师 ” 对 老 我
2 系统整合原则 . “ 资源化 + 性化” 个 的备课是将 学生与教材之
们提出可 以“ 来主义” 即对 于优秀 的教案 、 拿 , 课件 等可采取“ 拿来 主义” 的办法 , 进行 剪贴、 复制。我
实,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 , 电子备课越来越普遍。有 些教 师于 是顺手 拿着 下载 来 的教 案 “ 课 ” 这 样 的 备 , 备课 虽然 省却 了抄 写 的 劳苦 , 也 随 之失 去 了思 索 但
的灵光 , 往往使备课变成了一种虚设 的“ 道具 ” 。其
结 果是 , 电子备课 因流于形 式而 被冷落 了。
鲜 明的个性 化色彩 。
化、 狭隘的牢笼。这种“ 集体备课 ” 无异于把大家往 个笼子 里赶 , 扼杀 了教 师 的独 立思 维 和教学 个性 。
一
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 , 千篇一律 , 这对教师的成长和 专业发展是很不利的。总之 , 教师如果一味凭借他 人 经验 来应付 教 学 , 会丧 失 自己 的教 学 主 张 和 个 就 性, 以致越来越多的弊端在教学中凸显出来。 我们教师久久期 盼备课改革 , 却又没有提 出改 革方案 的智 慧和 勇气 。在推 行地理 新课 程标 准 的课 改形势 下 , 我们有 必要 重新 对 “ 课 ” 一地 理 教 学 备 这 的首要环节进行审视和反思 , 探索备课的有效途径。 自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 以来, 我校地理组尝试 “ 资 源化 + 个性化 ” 的备课策 略, 使我们从繁琐 的形式
种春风化雨 的过程 , 毕竟教育不是去折磨 人而是让
校本教研的新尝试
雨
\
广东教育 ・ 教研 20 0 8年第 1 O期
研 为一体 的校本研究机制 ,教师在 学习 中增强 了意识 ,在实践 中获得 了经验 ,在研究 中提高 了能力。 责任编辑 蒙
7
的交流与校外专 家之 间的合作 。因
此 ,学校努力为教师搭建交流 、学
习平台 ,从三方 面给教 师提供学 习
2 创 建 校 本 教 研 活动 方 式 .
动 ,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参 加学科 教学研讨 ,通过个人拟写课 例—— 教 师 集 体 备 课 ——教 者 修 编 教 案——科组听课评课——教 者课后
校本 教 研的 新尝 试 教研制度建设 的意义和价值 ,我校
为了让教师充分 了解以校为本
效地推动了学 校的教研工作 。
二 、制 定 校 本 教 研规 章 制度
锻炼 的舞 台 ,让他 们在一些大型研 讨会 上展露头 角。 校本教研水平 的提高是一个长 期 、渐进 的过程 。我校努力开创校
本 教 研 新 局 面 。通 过 实 施 学 、练 、
学校要求从校 长到教师都要转 变角 色 ,确立 “ 学校 是教研 基地 , 校务处是 教研室 ,教师是研 究员 ” 的新理念 。充分认识教学研究不是
研 究迈开 了校本教研的步伐 。校本 教研 的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在实 践新课程 的过程 中遇到 的问题与困 难 ,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 径。在实施课 改过程 中,我校 以校 本教研工作 为关键 ,努力探 索学 、 练 、研为一体 的校本研究机制 ,开
创 了 校本 教 研 的新 局 面 。
目的意义 ,引导教师从传 统的教育
教学观念中走出来 ,树立符合素质 教育要 求的教育观 、质量 观 、人才
高中地理教学新尝试
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尝试新课标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让地理教学这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再有遗憾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1.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
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现状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2007年12月27日,我在自己学校上过的一节课,至今记忆犹新。
这节课,原来是高三地理的一节复习课。
课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可当我一走进教室。
学生此起彼伏的喊着:“老师,看新闻;老师,看海啸新闻。
”在学生的强烈要求声中,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想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下海啸的相关知识也未必不可。
于是打开电脑,利用网络,查阅了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的海啸的相关报道。
学生兴趣盎然,老师及时分析海啸的形成机制,地震的分布规律,海啸中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原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落实。
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那样的兴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以前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学生在极大兴趣的情况下,获得了海啸的相关知识,也增强了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树立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情心。
课后,班级里一位家庭经济情况很差的女生发起倡议,为东南亚的海啸捐款,自己带头捐了50元。
在她的倡议下,全班同学积极响应,总共捐了1504.30元,送到红十字会援助中心。
希沃信息化集体备课新体验心得体会
希沃信息化集体备课新体验心得体会通过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使我体会到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电子备课和网络进行集体备课,促进了各科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学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解决了我校教师分散办公的难题,使得上级部门对学生远程培训任务落到了实处。
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使我有幸听到了几节名师示范课,受益匪浅,对我启发很大。
我相信,只要善于总结,不断摸索,反思自己的教学,肯定能找出更好的教法来!教育不但是智力开发,而且还需要心理健康指导,所以我觉得应该把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抓中职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上。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以往那种“一个模式”教学了,比如在教学中注意引入讨论性、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强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发散型的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刚从中专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思维更具灵活性,接受知识的速度快,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就会失去教学的主动权,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另外就是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索,勇于追求,敢于超越,逐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天都站在三尺讲台上,我始终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严谨治学;争做表率,甘为人梯。
现在的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怎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作为教师,你应熟悉教材内容及编排特点,尽量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
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使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对易混淆的概念清晰化深刻化,便于学生记忆。
第2课 软件操作新尝试
三年级信息技术备课第一单元课题第2课软件操作新尝试课型新案序 2 审核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用鼠标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
2、技能目标:能用电子相册制作软件制作一个自己的电子相册;了解在电脑上用鼠操作软件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教学重点用电子相册制作软件制作-个自己的电子相册;教学难点背景音乐的时间问题,图片的调节;媒体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德育渗透二次备课,智慧激趣一、出示目标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手机和平板电脑用的都是触摸屏,用手指就能操作。
但是大部分电脑要靠鼠标来操作。
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有很多操作是用鼠标完成的。
鼠标是给电脑下达指令的一种设备,它操作简单,能替代键盘的一此烦琐操作。
例如,双击桌而上的肉可以打开相应的程序;单击软件中的菜单或按钮,就会执行某项操作。
这节课,我们通过操作鼠标来制作一个电子相册吧!二、个人自学先给学生播放制作好的电子相册视频。
出示任务一:制作我的电子相册使用艾奇相册制作软件吧!用它只需三步就能制作出一个漂亮的电子相册。
1.双击桌面上的“艾奇视频电子相册制作软件”图标,打开软件;用鼠标单击“添加图片”,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要添加的图片。
2.单击“添加音乐”为相册选择背景音乐。
3.单击“开始制作”先进行“效果预览”,如果满意,再单击“开始制作”三、小组互学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服务。
激发学生学习出示教学目标,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看完示例的视频,学生操作起来特别感兴趣-出示任务二:美化相册新时尚1、单击模版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相册模版。
2、双击添加的图片,打开“图片编辑”窗口; 在“添加文字”中输入文字,调整字体、颜色和字号。
3、单击相册装饰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相册相框/设置相册相框”,在“设置相册相框”窗口中选择相框。
4、在“开始制作”中预览效果,满意后再单击“开始制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集体备课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集体备课的实践探索【摘要】集体备课是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是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集体备课,尤其是如何从大单元的角度实现备课与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有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集体备课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学科在教材、教学要求、高考方向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教学提倡大单元教学,对老师的整体把控能力要求更加高;新高考试题更加全面,与热点事件结合更加紧密,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也更加全面。
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快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已成为每个学校、每个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当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通过强化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明确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制定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丰富集体备课形式,使思政课集体备课扎实,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作用,让教师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适应新课标带来的新变化,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落实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统一思想,强化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从教学资源的深挖来看,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教学素材蕴含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做到一例贯穿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对素材的选择本就受自身思维的限制,对资源的开发存在局限性,所以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教学设计实现这一目标,而集体备课正好可以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面对同一素材不同的教师产生思维碰撞,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
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持续努力地学习和研究,同时也需要他人的经验帮助。
新课改的实施后,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
集体备课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分享,让教学设计得到优化,教学活动实现去繁杂从简,去粗从精。
围绕生物学素养创生教材精准备课的尝试——必修二“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的教学准备
围绕生物学素养创生教材精准备课的尝试——必修二“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的教学准备发布时间:2022-04-07T08:44:19.94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1期作者:周蓉颜威[导读] 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优秀人才最重要的目标,修订后《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切实的落实了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周蓉颜威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 030000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优秀人才最重要的目标,修订后《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切实的落实了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在教学准备中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每节课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也更为重要。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 2 第 4 章第 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中“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为例对更有特色的教学准备活动进行了探索,结合我校和学生实际能力展示我校创生课程的一个案例。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该内容隶属于次级概念”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 DNA 分子上”其中的“生物的性状主要由蛋白质决定”。
该次级概念又隶属于高中生物四个大概念中的概念 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该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基因的表达”后呈现的内容,这样的编排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基因与基因、基因与性状、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关系,理解"中心法则”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进而产生肉眼可见性状的机制。
教材中的例子基本是文字呈现出来的,内容略显单薄。
在实际教学中,我校教师大胆的重组教材,更加关注学科本质的学习,立足生物学事实适当的补充基因决定性状的案例,合理设计概念生成和发展素养的教学思路。
将该节内容与选择性必修模块 3 生物技术与工程中概念 5“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相结合,更好的体现大概念教学中的广泛联系。
实际生活中涉及基因工程的各种试剂材料非常成熟,我校教师可以经济便捷地购买到相应的实验试剂盒。
我校生物教研组属于国家级生物教学基地,实验室具备强大的设备和资源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新尝试小学教师工作是十分繁忙的,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忙得有效呢?这就要抓住重点。
小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应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要首先把课上好,怎样把课上好?应把重点放在备好课上。
备课是教师每天必备的工作,习以为常,没什么好改变的,难道真的是这样?一、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教育学》认为备课对教师具有三点重要的意义①:(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二)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
(三)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备课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种教学能力,是一种实际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综合能力,是综合教学活动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学生等等)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组合的能力。
这些要素必须要互相协调,才能发挥整体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备课中这种综合能力越强,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二、现阶段,备课都是以课前备课为主,个人认为这种备课有它的不足。
(一)课前备课的课堂是预设的,现实课堂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
很多事情在课堂中是很难预设的。
(二)年轻教师经验尚浅,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有时欠“火候”,课上完了就过去了,没及时总结,不利于年轻教师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三、怎样才能更好地备好课、提高教学能力?我觉得备课应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备课、课中备课、课后备课。
(一)课前备课课前备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上课的过程。
1、钻研教材教师备课时钻研教材,最主要是要反复钻研教科书。
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
要求学生掌握的最主要的知识,最主要的技能,都以十分简洁的文字、十分典型的练习题的形式编排在教科书中,例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第43页做一做第2题: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积是0.06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这是在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的基础上出现的,但是教材出示的是横截面的面积,教学时要先让学生理解横截面的基础上学习,这是以练习题的形式编排在教科书,像这种现象在教科书中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教师阅读教科书,不能孤立地阅读课本的某一课,应当反复通读全书,从总体上读懂教科书体系以及每一课、每一单元的体系结构,要真正读懂教科书,必须学习教学大纲(指的是《新课程标准》)。
还应广泛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除了阅读《教学参考书》以外,还包括一些教案、备课笔记等资料。
课前备课我采取的是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的。
单元备课更加有利于我们把握好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让知识形成脉络。
下面是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单元备课。
以上只是《百分数》的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就不在这讨论了。
我只想说明一点,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出现上完一节课又在愁下一节课的问题。
单元备课能让教师先对整个单元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脉络。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哪些地方可以联系的,教师了如指掌,这样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就大大减少了漏教、多教的情况。
一个单元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知识整理,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形成脉络,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好方法。
单元备课具有提前性,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在上本单元知识前就要梳理好,同年级教师之间的单元备课要互相学习、共享,让单元备课做得更加完善。
2、了解学生情况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是否备学生,或是否重视备学生,是现代教学思想和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区别之一。
备课时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哪些内容已经学过,还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还要了解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哪些学习方法习惯等等;最后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等。
只有对学生了解得比较清楚,备课时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恰当,教师预设的重难点才能更好地确定,才能更好地调动不同的学生去学习,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学有不同的知识,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时下,有很多名师到各处上展示课,课前没有了解学生,一来就上课,往往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这不恰恰反映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吗?3、设计上课的全过程。
它包括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重点研究的是课时计划,因为这是设计上课全过程的细节所在,由一节节的课时计划组合起来才会把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变得丰满起来。
(二)课中备课课中备课就是在课堂中备课。
课堂中要备什么?怎样在课堂中备课呢?课中备课有什么好处?课堂中要备的是师生精彩的发言(它不是预设的,它是生成的)。
包括教师的教育机智,学生的精彩的提问,学生精彩的回答。
在课堂中要记录这些语言,是很难的,我选择的是记录关键字词。
课中的精彩和遗憾是转瞬即逝,及时地记录,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也为自己日后作研究、写论文提供很好的一线材料。
如我在教学“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时,所记录的一部分内容。
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部分题目)姓名:课堂中,我让学生上讲台讲解怎样做的,在讲解选择题的时候:学生1:因为3:4的前项扩大3倍,就是3×3=9,比的后项也要扩大3倍,所以是4×3=12,所以12-4=8,所以选A。
学生2:为什么不是选12呢?比的后项是12。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不是选12呢?学生1:因为这里讲的是增加,不是问后项是多少。
学生2:哦,我明白了,谢谢。
学生3:“增加不是用加法的吗?为什么这样算呢,我不明白。
”学生1不知如何说才好,他带着求助的眼神找寻帮助。
学生4:我来帮你,题目问的是后项增加多少,也说是说原来的后项,跟扩大3倍的后项比较增加了多少,所以用12-4=8也可以是4+(8)=12,你明白了吗?学生3:我明白了,谢谢你。
多么精彩的提问,多么精彩的回答,我当时就记录了“12”、“增加”、“原来”、“谢谢”才把课堂的精彩回忆并记录起来。
在讲述应用题的时候,我班的数学委员上台讲解,每个人都很认真听他讲话,都想从他的话中听出错漏的地方或提出什么难题来难倒他。
数学委员:请同学们注意,我讲的题目是最后一题,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题目说的是男教师与女教师的人数比是4:7,也就是说男教师人数占了4份,女教师的人数占了7份。
我先算出女教师每一份是多少人。
所以28÷7=4(人),再用7-4=3(份),最后用3×4=12(人),谁对我的说法有意见?我暗暗称赞他,多么清楚的表达呀,说得真好。
生1问:为什么不用28÷4,而要28÷7呢? 我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数学委员。
只见数学委员有点生气地说:“你有没有看题的,这28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的人数?”生1说:“女教师的。
”数学委员再解释说:“这里的4份是谁的?”生1说:“是男教师的。
”数学委员再说:“哪现在是不是应该用28÷7,我要提醒你要认真读题。
”生1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看到这我补充说:“为生1同学那么好问而鼓掌,希望同学们要认真读题。
”数学委员最后说:“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谁还有别的做法?” “我还有方法,我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的。
”生4说。
这是生4的板书:当时我记录的是“不是28÷4”、“还有别的方法吗?”、“看清题目”。
应用题1:有几个学生是这样做:2+2+1=5,所以800×52 =320(平方米) 800×52=320(平方米) 800×51=160(平方米),由于时间不够,所以这题我没有点评,这种方法其实是错误的,遗憾呀!还有很多很多的精彩的发言,在此不能尽书。
我只想说明白课堂每时每刻都有它的精彩、遗憾,只有我们及时地记录下来,才会给予我们进一步研讨提供有理的证据;只有我们及时地记录下来,才会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课堂;只有我们及时地记录下来,才会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果不,很多精彩都会因为我们没有及时地记录而流失,久而久之,课堂就会变得淡然无色,无味……(三)课后备课男 : 女4 : 7 ×44×16人 28人28-16=12人课后备课,是对整节课进行回顾,添砖加瓦,与课后反思相似。
主要围绕如下几个问题进行:课堂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体现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等问题。
就以上面的课为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巩固比的意义以及应用,2、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的能力,3、能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
这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还没达到的,因为在最后一道应用题的时候,有部分学生用的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可以看出学生审题的习惯还有待加强,审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教师本身也要注意,就是对时间的把握,要分配合理,题目是可以讲完的。
虽说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赶时间,但是这过程是不是我本人的设计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一些问题很容易就可以过去,但教师没有及时地调控,而让时间白白浪费了。
教师作为一个调控者的角色还没有做到位吧。
40分钟是固定的,如何让这短暂的40分钟上出乐趣、上出精彩,我想还要在“高效”这两个字努力吧。
课后备课要注意做好:记成败、再设计、活运用。
1、记成败(1)记录成功之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教学过程中引起全班同学有兴趣的做法;教师在课堂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学生精彩的发言;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的做法等。
及时记录下来,应能发现教学的闪光处。
(2)谨记失败之处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善教者难避其失。
那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失误之处,如实记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剖析,就会使课堂中的失误减到最低。
2、再设计教然后知不足,任何的课堂都会有它的不足之处,一节课下来,静心思考:教法上是否有创新,重难点是否突破,易错的地方有没有注意,提问是否到位,练习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然后再重新设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设计会更好,这样不断地精益求精,会把你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3、活运用课堂中做得好的地方,举一反三用到相同类型的课堂中,巩固深化;课堂中失败的地方,在相同类型的课堂中杜绝出现;课后再设计的内容用到相同类型的课堂中,检验恰当与否。
这样就如连绵不断的细流,时时刻刻滋润着你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机、魅力。
教师备课依靠自己平时日积月累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历来持之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是10:1,那么到他有15-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