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
青岛城市发展史-演讲稿范文
青岛城市发展史-演讲稿范文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的胶州湾,是我国历代的重要港口,明代时设有浮山防御千户所。
清代因为采取对外闭关自守的方针,使青岛港口的地位下降,但仍设有粮仓及税卡。
当时因其天然良港的优势,让列强们垂涎欲滴。
青岛的由来“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也就是今天的小青岛。
《胶澳志》中说:因其“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时间轴这是青岛近代的土地归属和版图变迁。
在1897年的时候,青岛被德国侵略,开始了长达17年的殖民;之后又被日本在一战跟二战的时候,先后两次占领;最后在1945年才正式将青岛收回来。
纪念碑这是一座见证历史的纪念碑,位于现在的青岛太平路旁,是一座底部呈六角形的白塔式全花岗岩建筑,通高约为16米。
它先后经历了三次更名,最后于1967年拆除,现在只剩下一块刻着“重光”二字的石碑残骸。
德占时期青岛市的城市发生变化,要从德占时期说起。
1897年德国发动战争,侵占了胶州湾,在青岛树立了一座“占领纪念碑”。
1898年3月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强行租借胶州湾99年,使青岛沦为德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然而,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单纯的经济与原料掠夺不同,德国是把青岛作为永久殖民地进行长期投资建设的。
德国人在其长达17年的统治中,完全按欧洲市镇的建造模式,修筑了一座典型的西方建筑文化理念的城市。
德占时期青岛建设德国人用17年的时间,把一个乡村变成一个经济繁荣的都市,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城市布局合理,市内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共工程,如令人羡慕的电力系统,现代的下水道排水系统,现代化的学校,相当高的卫生标准,有驰名亚洲的海水浴场;经过十年的城市绿化,使昔日荒山秃岭变成花园式的城市;青岛成为亚洲最清洁的城市。
德国人在青岛创立的土地制度更在德国和全欧洲推广,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孙中山先生还专门邀请这位青岛土地制度的始作俑者到广州,探讨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终于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青岛百年德国风情的沿革
青岛百年德国风情的沿革青岛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青岛的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德国的影响。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德国曾经统治着这片土地,并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本文将探讨青岛百年德国风情的沿革,以展示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和独特魅力。
1. 定居到德国统治时期(1872年-1914年)青岛在19世纪初是一个渔村,直到1872年,德国殖民者在此建立了第一座营地。
德国人对青岛的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感到着迷,于是开始了定居和发展的进程。
在德国统治时期,青岛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德国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展现了他们的技艺和精神风貌,将德国建筑风格与中国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青岛风格。
2. 德国殖民地时期的城市建设德国人对青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修建了许多具有德式风格的建筑。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茨坦大街”,这条街道上的建筑大多保留了德国建筑的特色,如红瓦白墙、尖顶钟楼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德国的建筑艺术和传统,为青岛增添了德国风情。
此外,德国人还大规模修建了公园、码头和街道。
在整个城市里,可以看到不少公园和花坛,绿树成荫,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而青岛的码头也因其德国风格而闻名,沿袭至今。
3. 德国文化与教育的影响德国人还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他们在青岛设立了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青岛培养了许多人才。
德国人还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播到当地,使得青岛逐渐形成了一种德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风情。
4. 德国统治的结束与百年传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失去了对青岛的统治权,但德国风情在青岛却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青岛在百年之后仍然保留着许多德国式建筑,这些建筑成为了青岛的地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青岛啤酒厂、胶州路、海军博物馆等地更是融合了中国和德国的文化传承,成为体现青岛德国风情的代表。
总结:青岛百年德国风情的沿革是一段独特而又多元文化的历史。
德国人在青岛的统治时期带来了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影响,为青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岛不惧暴雨 排水系统乃百年前德国人修建
青岛不惧暴雨排水系统乃百年前德国人修建时间:2010-06-03南都周刊青岛栈桥东侧一个德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泄洪口直至今日还在使用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如果用龙应台的标准衡量,那么青岛在100年前就进入先进行列。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
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
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
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在青岛的老城区,光滑的马牙石铺成的道路旁,被踩得斑驳的“古力盖”,乌黑发亮。
我们仍然能看到德国人留下的“古力”。
古力是德语“Gully”的音译,意思是指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儿的地下雨污水坑道。
这些古力盖中心,大都有一个“K”,“K”代表“KIAUTSCHOU”,意指胶澳。
对于在暴雨前接连失守的都市,青岛德式排水,对今天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一批近年来整理的德占领时期档案,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德国人考虑到百年之后夏季暴雨,对地处季风区的中国城市是家常便饭。
5月17日,一场从前一天就开始下的大雨,在缓解青岛旱情的同时,也考验着市区的排水能力。
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游关振多青岛,是我认知比较早的一个城市。
最早知道青岛这个名字是从自行车开始的。
在上个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有一辆自行车,可是件自豪的事情。
一位同学有一辆牛头把、倒蹬闸的“金鹿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就是青岛制造的。
还有在我初学吸烟的时候,见过一种叫“金鹿牌”的香烟,也是青岛出产的。
当我学喝啤酒时,喝过一种“青岛啤酒”,不用说还是青岛生产的。
青岛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印象里是美好的。
最近,在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
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
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
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一个民族的精神、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值得思考。
”我就感到奇怪了,德国人到青岛干什么去了?它是去侵略和掠夺青岛的,不是造福青岛的!如果是造福,那就请它占领更多的中国城市,让更多的中国人民享受幸福;如果是侵略,就是带来再多的好处我们也视为耻辱。
到了青岛,随处可以看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宣传词,它是出自康有为对青岛的赞美之词“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署、可舟可车、中国第一”,青岛被这样的美誉已有百年的宣传史了。
今日来到青岛,得以一睹芳容,也是此生的一件幸事。
青岛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德式房屋建筑随处可见,就如到了哈尔滨随处可见俄式建筑一样,也是殖民地的特征。
它是青岛的耻辱,是被德国殖民的耻辱。
第二个印象是街道的不规则,在我们的观念里,路口大多是十字相交的,青岛的路口多是米字交汇的。
安全作文之化工安全生产通讯稿
化工安全生产通讯稿【篇一:化工生产宣传稿件】化工生产稿件对化工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那么一旦发生事故,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
因此,为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绷紧安全这根弦,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按规程办事,让事故远离我们,真正做到事故苗头不在我们身上,身旁出现。
“安全”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把安全工作作为化工企业的重中之重,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和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高度负责精神,只有让安全理念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时,企业和员工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安全教育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
随着生产技术进步、生产状况变化,有新的安全知识、技能需要掌握;经过安全教育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技能,如果不经常使用,会逐渐淡忘;已经建立起来的对安全工作的浓厚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淡漠;在生产任务紧急的情势下,已经树立起来的“安全第一”思想可能发生动摇,安全态度会发生变化。
从石油系统发生的有记载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误操作事故可以看出,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占88%,因而,要想保证安全生产,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对安全生产进行控制,就必须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是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
安全防范重于泰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哪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惨痛的教训写出来的。
一幕幕血的教训和一例例安全事故向我们警示“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和麻痹思想”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任何无视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只有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实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兴旺发达。
我们要结合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己教育自己,使每位员工在工作前都要“回顾”过去在类似作业中曾发生过哪些安全问题,有什么教训?“预想”现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安全隐患?牢固树立一丝不苟按章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德国人在青岛
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
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
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
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 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风格,我们应该做何感想呢?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德国人考虑到百年之后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
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
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
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德国人修建的地下暗渠,宽阔到可以跑解放牌汽车。
2004年10月,青岛档案馆人员在德国发现了一批记录青岛城市建设的原始档案,其中一部名为《胶澳发展备忘录》,系当年胶澳总督府组织编写。
自1898年10月起,每年一记,直到1914年,不间断记录了17年,完整记下了当时德国殖民者建设地下管网的意图、理念及施工进度。
按照和清政府的租借条约,德占青岛99年。
卫礼贤在青岛的22年
088撰文/贺中 供图/青岛第九中学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的25年光阴。
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它的人民。
”这是一个德国人在自己的书中写下的一段话,他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马可波罗第二”、“德国的孔夫子”。
他所翻译的我国著名典籍《论语》和《孟子》,至今在世界各地流行甚广。
他在中国生活、工作了25年,其中就有22年是在青岛度过的。
可以说,卫礼贤是通过青岛“发现”了中国。
1899年,随着德国人将山东包括青岛划为胶澳租借地,一批德国传教士相继来到青岛,如和士谦、昆祚、花之安、卫礼贤等,他们传经颂道,兴办学校、医院,从事各种慈善事业……为青岛留下了很多西方文明的印记,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西方。
痴迷儒学的“德国孔夫子”卫礼贤,名希圣,字礼贤,1873年5月10日出生在斯图加特,父亲是一名玻璃画匠,但很早便去世了,由母亲和外祖母担负了他的早期教育。
1891年,卫礼贤在图宾根大学修读神学。
期间,对哲学、文学和艺术表现出强烈兴趣和热爱,以莎士比亚、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为代表的欧洲进步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甚深,尤其喜爱歌德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并因此奠定了“中国文化缘”的基础。
1899年,已成为牧师的卫礼贤被德国魏玛传教会(AEPM,中文名“同善会”)选中派到中国协助花之安(福柏)开展传教活动,他于1899年5月12日辗转经上海抵达青岛,由此开始了他一生中不凡的生活历程。
甫到中国,他就被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深深吸引,在他看来,“在一个已经具有自己文明的国家”,不应当向当地民众强迫灌输宗教思想,而应当让他们自主作出抉择。
因此,在中国的25年里,卫礼贤没有给一个中国人施行洗礼。
不仅如此,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传教身份,潜心钻研中国文化,他自己取名叫“礼贤”,字“希圣”,都体现出对于儒学和孔子的敬仰,他还说自己是山东人,是孔子的同乡。
青岛 德国殖民地观后感
青岛德国殖民地观后感青岛,作为中国的一座海滨城市,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其殖民地时期的痕迹和德国风情至今仍在这座城市中流转。
近期,我有幸到青岛旅游,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并对青岛作为德国殖民地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观感。
首先,我到达青岛后选择了参观青岛德国风情街,这条街道从外观到建筑风格均极具德国风情。
街道两旁矗立着仿德式建筑,红瓦白墙的外观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德国小镇。
建筑内部也是仿照德国的酒吧、面包店等经营,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体验的感觉。
街上的商铺多为传统文化艺术品和纪念品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能让人在购物中感受到德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参观了青岛的德国老洋房群,这些建筑是德国人在殖民地时期所建造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这些德国式建筑的特色是他们的窗户和门窗设计一般都非常大,这是因为当时德国人在建筑中大量采用了玻璃材质,以便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室内。
而这些建筑的外观设计也是非常独特的,屋顶采用了非常宏大的方形设计,给人一种庄重而高贵的感觉。
除了建筑外,我还参观了青岛的德式酒吧,德国啤酒文化已经渗入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进入酒吧,我被那些德国服装的侍者所吸引,他们会和顾客们讲一些充满艺术性的故事,使人感受到德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在顾客们举杯欢乐的同时,酒吧内还流淌着欢快的德国音乐,给人一种置身于德国大街小巷的错觉。
悠闲地在青岛的海滩上行走,我看到了一片德国风格的建筑群。
德国人将他们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带到这个城市,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一座具有德国特色的海滨城市。
无论是建筑风格上的体现,还是文化习俗上的传承,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积淀。
然而,作为德国殖民地的青岛当然也有一些阴暗面。
在青岛德国风情街的商业化改造过程中,原本的历史建筑受到了一定的破坏,部分的建筑外观经过整修后丧失了一些原本的历史文化特色。
此外,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加入了一些与德国文化无关的元素,导致原始的德国文化被商业化包装。
德国占领青岛时期法制述评
( Dong Yue Tribune)
德国占领青岛时期法制述评
陆
1 2 静 ,叶秋华
( 1. 青岛行政学院 法学部, 山东 青岛 266071 ; 2.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 北京 100872 )
181
2011 Vol. 32 No. 11 2011 年 11 月( 第 32 卷 / 第 11 期) 东岳论丛 Nov.,
( Dong Yue Tribune)
》 、 《治理青岛、 》 、 《保 民诉讼审判规条 鲍岛、 台东、 台西章程 》 、 《巡捕局整理地面章程 》 、 《卫生章程 》 、 卫地方治安章程 《拟定设立厕所章程 》 、 《安设自来水规条 》 、 《接通雨水干筒 》 、 《养狗纳费章程》 章程 等等。 ( 二) 军事领域 德占青岛的初衷是将其建设成为德国在东亚的海军据 为此, 他们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对青岛进行军事经营, 为保 点, 《取缔照相告示 》 、 障其军事利益, 德国殖民当局先后颁布了 《各国海陆军入境应守之章程 》 、 《发布泄露军机处分章程 》 等法令。 ( 三) 经济领域 为更好地服务于军事目的, 使德占青岛成为德国海外利 益的代表, 德国殖民当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 《征收课税章程 》 、 《通用钱币衡量章程 》 、 《置买田 法令。如 》 、 《田地易主章程 》 、 《青岛地税章程 》 、 《征收地皮税 地章程 》 、 《中华商会章程 》 、 《船舶码头并栈房各章程 》 、 《停泊 章程 》 、 《收民费筹办公益章程 》 、 《缴收课税章 民船搭载各货章程 》 、 《征收钱粮章程 》 、 《征收盐课章程 》 、 《抽收中国酒捐章 程 等。 程》 1898 年 9 月, 德国殖民当局宣布青岛为自由港 。为促进 港口贸易的发展, 德国殖民者还制定了一系列海关立法 。 如 《胶州新关试行章程 》 、 《青岛德境以内征税办法章程 》 、 《洋 》 、 《暂定火车装运 药、 枪械等物装运进口以及查验存售章程 》 、 《订立征收酒税章程 》 、 《青岛德境以内更定 货物征税章程 》 、 《查验出口棉花湿度告示 》 征税办法 等等。 这些法令的出 台, 促进了青岛港贸易的迅速发展, 到 1910 年, 青岛已经发 展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贸易额反超烟台, 成为山东第一 大港; 在全国各通商口岸中居第六位, 仅次于上海、 天津、 汉 口、 广州和汕头 ② 。 ( 四) 劳动领域 德占青岛期间, 先后兴建了青岛造船厂 、 四方工厂( 胶济 青岛发电厂、 缫丝厂、 屠宰厂、 啤酒厂等新 铁路的铁路工厂) 、 式工厂 30 多个, 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 。 在这一过程中青 岛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迅速由封建半封建 的经济过渡为资本主义经济, 产业工人数量也大幅增长, 劳 劳工们经常以怠工和逃跑的方式反抗德国 资矛盾日益凸显, 殖民者的不人道的管制和剥削 。为此, 殖民当局先后出台了 《充当跟役、 》 、 《取缔庸工人役章程 》 苦力告示 等法令, 对不 懒惰成性, 或不遵嘱咐, 或无故不辞而别, 以及唆 按时操作, 使他人逃逸者, 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条款; 还规定外国人雇工 需领取青岛巡警总局颁发的雇工证等条款 。 德占时期, 殖民统治者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关系按照属人 原则分别适用了原有的中国法或德国法, 保持了当地社会的 基本秩序和不同人群的文化观念, 同时, 还根据殖民地政治、 经济、 军事发展的需要, 补充制定了大量的行政 、 经济、 劳动 和军事等领域的殖民地特别法,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台这么 多的地方立法, 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并不多见, 在青岛历史 上更是第一次。 德国殖民者在胶澳进行了大量的立法活动, 并设立了近 , “徒法不足以自行” , 代的司法机构和审判组织, 然而 法律的 必然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法律 实施尤其是司法制度的运行, 职业者; 与此同时, 法学教育的兴办也是必要的, 它不仅是培 养法律职业者的基本途径, 还是传播法律精神、 提升法律观 德国殖民者除了积极进行立法之外,还致力于司法机 构的建立和运作, 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权威 。 ( 一) 司法机构 德占前的胶澳尚无近代意义的法院组织, 凡纠纷案件都 由当时的地方政府兼理, 这也是沿袭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传 德国人的到来, 改变了原有的一切。 统。然而, 德国人首先在保护区内设置了胶澳德国皇家法院, 作为 一审法院专门审理非华人的案件以及虽涉及华人, 但标的额 较大的民商事案件和较为严重的刑事案件, 审理依据是德国 依然按照当时清朝的传 的法律。对于涉及华人的一审案件, 统由地方官兼理, 实行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合一 。 当时设立了 青岛、 李村两个区公所, 区公所的行政长官由德国人担任, 案 件审理主要依据中国的法律或当地的习俗 ③ 。除了审判机构 的不同, 案件审理程序也有差别 。 对于中国人之间的诉讼, 无论是由区公所审理还是由胶澳德国皇家法院审理, 一般都 才可向胶 实行一审终审制。标的额较大或判决较重的案件, 澳德国皇岛时期的法律职业 与法学教育
青岛,有一段不能被忘记的历史
青岛,有一段不能被忘记的历史作者:鲁鑫来源:《奇妙博物馆》2022年第08期中国拥有不少“唯一”的称号,绝大多数都值得我们骄傲。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唯一战场遗址”这个称号,带给我们的只有屈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着德国和日本这两只帝国主义猛兽在自己家中恶斗,当时的清政府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1898 年3 月,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将位于中国黄海中部的胶州湾租给德国99 年,租期内胶州湾完全由德国管辖。
1899 年,侵华德军在青岛市内的青岛山上修建了南、北炮台和地下中心指挥部。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宣战。
日方从海、陆两道攻击德军。
经过七日激战,青岛山炮台又被日军占领。
从此,这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唯一战场”。
青岛山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两区的交界处,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昔日弹片纷飞的战场变成了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又名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
在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中,有两件大型的复制品——两门大炮。
一门是1891 年清政府在青岛山布防时增设的“清军万斤九节连环大将军炮”铸铁复制品模型,这是一种在当时已经落伍的前膛炮;另一门是德国人在青岛山建造的克虏伯大炮,这是一种当时非常先进的后膛钢铁大炮。
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晚清政府深感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那么,西方列强的炮究竟比我们“利”多少?只要看过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中的这两门大炮,差距就显而易见。
难怪有的参观者戏称二者之间的对抗是“爷爷和孙子打架”,清军的大炮自然“体力不支”了。
侵华德军从1899 年开始,花了六年时间在青岛山修建了一座地下中心指挥部,几乎将整座山都掏空了。
这个指挥部总面积约2000 平方米,分为作战指挥、生活卫生和后勤保障3 个区域,内部建有发电机房、锅炉房、水泵房、会议室、兵器室、机要室、官兵餐厅、卫生室、洗澡间、秘密逃生孔道等,几乎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仅其内部所设的两个蓄水池,就可以保障2000 余名官兵3个月的作战和生活用水。
青岛八大关景区介绍
青岛八大关景区介绍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青岛八大关景区。
这个景区位于市中心的海岸线上,是青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美丽的景区。
一、景区介绍青岛八大关景区是由原德国租借时期的八个德国建筑群组成,包括了德国领事馆、德国总督府、德国海关、德国驻华领事馆、德国陆军司令部、德国海军司令部、德国领事官邸和德国医院等。
这些建筑群坐落在海边的小山坡上,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欧洲风情。
这些建筑物现在已经成为了青岛的地标性建筑,是青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二、景区历史青岛八大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省租借了青岛,并在此建设了一个德国殖民地。
在德国人的管理下,青岛迅速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德国人在这里修建了许多欧洲式建筑。
其中,八大关就是德国人为了自己居住和办公而修建的建筑群。
三、景区特色青岛八大关景区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欧洲的古典建筑风格,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总督府,这座建筑是八大关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豪华的一座。
这座建筑坐落在小山坡上,建筑面积达到了4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是德国巴洛克式风格。
德国总督府是当年德国总督的办公和居住之所,现在已经成为了青岛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迹。
另外,德国领事馆也是八大关景区的一大特色,这座建筑是八大关中最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一座,建筑风格是欧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顶部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琉璃瓦屋顶。
德国领事馆现在已经成为了青岛的一个重要文化艺术中心,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四、景区活动青岛八大关景区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遗迹,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比如,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期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美食和特色小吃,游客可以在此品尝到地道的青岛美食。
青岛的德国印记
青岛的德国印记作者:陆洋来源:《齐鲁周刊》2016年第24期作为一个曾被德国殖民统治17年的城市,青岛有着太多的“德式回忆”。
漫步青岛,四处可见德式建筑,虽然德国殖民当局撤离青岛距今已经快一个世纪了,但是,青岛的经济、文化及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德国的痕迹还是无处不在。
比德国更“德国”7月20日的青岛天色阴沉,但这不妨碍圣弥厄尔教堂前游人如织。
这座竣工于1934年的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德国人毕娄哈设计完成了该教堂,在其当时的规划中,这座建筑还应更高,但彼时战争阴影笼罩欧洲,希特勒严禁资金外流,设计师不得不修改图纸,最终建成今天的模样。
如今,这里不但是教徒们的活动场地,还是青岛著名的景点,众多新婚夫妇将这里视为拍照的圣地。
毕娄哈最初并不是建筑设计师,在德国殖民青岛初期,他曾在青岛开办过一家转寄和运输公司,日德战争爆发后,他参与了城市保卫战并成为战俘,在日本被关押了7年,之后返回德国,1926年,他又回到青岛,去世于1947年。
毕娄哈的经历可以映照出德国人在青岛的活动轨迹。
1897年,德国怀着急于扩张的心情,将战舰派往中国的胶州湾。
当时的德皇决心投入巨资将青岛建设成所谓的“模范殖民地”。
这种建设思路从某种程度上,构建了如今青岛的格局。
其城市色彩也在那时涂抹完成: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时任青岛市副市长周嘉宾在2008年青岛申请奥运会协办城市时说道:“青岛应该说是很多德国朋友都非常熟悉的城市,有着过去一百多年前的关系。
青岛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开放度比较高的城市,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城市。
”周嘉宾所说的开放度,是山东省内大多数城市比较缺乏的,某种程度上说,其特有的殖民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其国际化的分数。
青岛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旅游城市。
仅2015年,青岛市就接待了国内、国际游客7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7%和13%。
中国这么多的海滨城市,青岛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跟它无处不在的欧洲情调密不可分,确切地说,是德国情调。
青岛,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
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
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
同时,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
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 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
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
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 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中方依建议果然 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 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对于防洪这件事上, 德国人始终追求严谨和卓越,他们最先进
长沙,水漫橘子洲头
近日,入汛以来,湖南告急,广东 告急……小编的朋友圈都被各位艺术 家刷屏,显然,不少艺术家对特大 洪水灾害都很关注。 事实上,在中国,最不惧暴雨水的 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 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这得益于 上世纪初德青
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
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 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
修了。他们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
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 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
到。
顺着青岛栈桥海岸线以东约5米 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呈拱形设 计的暗渠,高度约2.5米,宽度约 3米,—个成人可以轻松地走入其 间。
的防洪神奇令人眼前一亮!
欧洲有一年大雨,奥地利小镇Grein的 多瑙河洪水爆发。但最NB的是那道防 洪墙,这是在水位上涨前人工临时搭 建的,它牢牢地阻挡了洪水,这个防 洪挡板在德国叫做“Spundwand”, 一般由15cm厚的铝合金压制成长2m 的口字型铝梁,质量杠杠的啊!
德国占领青岛17年,除了贡献了青岛啤酒和排水系统,还干了什么
德国占领青岛17年,除了贡献了青岛啤酒和排水系统,还干了什么说到青岛被德国占领的那段屈辱史,中国人无不痛心疾首。
山东是孔子故乡,儒家思想的发祥地,却被德国侵占了17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从义和团运动说起,这群“义民”的主要工作就是杀洋人以及摧毁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事物。
山东是义和团领袖朱红灯的家乡,所以山东也是义和团的起源地和大本营,是运动闹得最凶的地方,很多洋人被杀,其中德国人最多。
1898年,德国威廉二世得知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被杀后,便以"巨野教案"为由派远东舰队闯入山东半岛,占领了胶州湾。
随后又以武力威胁清廷把胶州湾租借给德国,期限是九十九年,从此以后,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德国恃强凌弱,侵占我国领土的行为是可耻的,但德国人的技术水平和实干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德国人入主胶州湾后,很快就把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了一个国际化都市——青岛。
世界最有名的啤酒出自德国,中国最有名的啤酒出自青岛,那是因为青岛啤酒也是德国人研制的。
除此之外,德国在青岛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沿用至今,历经百年依然很好用,这个确实很牛,德国制造至今仍是“质量过硬”的代名词。
德国在青岛做了这么多“好事”,那我们是不是还要感谢他们?当然不是,德国人之所以建设青岛,那可不是为了中国人,他们是为了自己,因为德国当时的想法是长期霸占青岛。
而且,作为殖民者,德国在青岛干了很多坏事。
比如,德国人在山东修了一条胶济铁路,修好之后,他们不仅拿走了所有铁路赢利,还要独占铁路权,如果中国人要使用铁路则要缴纳巨额费用。
德国人侵害了山东百姓的利益,双方矛盾不断,义和团运动更是愈演愈烈,事态已经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1897年到1899年短短三年间,山东巡抚换了4个,没有一个能平息德国与义和团之间的恩怨,直到一位牛人的出现。
1899年冬天,袁世凯带着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和训练有素的新军,也带着慈禧“保护义民”的指令来到了山东,坐上了山东巡抚一职,开启了另一段历史征程。
关于化工厂车间的稿件
关于化工厂车间的稿件1.化工厂稿件内容::快乐小波闯天涯安全生产,从我做起在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有人说生命是1,我们所获得的荣誉就是1后面的0,如果生命没有了,那么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只是浮云。
是的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
安全责任,就是生命的保护神!董事长曾经说过:“安全是天,责任重于泰山;环保是地,行不义必自毙。
”安全意味着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
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实到我们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我们天天讲安全,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作为一个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各种原料油种类多、性质差异大、易燃易爆组分多,容易发生危险事故,所以牢记安全生产极为重要!对于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员工来说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安全生产,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原则。
只有端正态度,我们才能做好事,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
只有端正态度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才能保证我们取得更好的效益。
所以,安全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时时刻刻保持安全生产的原因。
唯有安全生产,才能保证我们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安全是一种行动。
2.关于化工厂安全事故的演讲稿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演讲稿作者:安全文化网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19151 更新时间:2007-6-15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而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它包含的意义尤为深刻。
我们天天都在生产一线,时时处处谈到的都是安全,它带给了我们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又凝聚了太多人的牵挂和责任,每一个化工企业的建设者都能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大。
化工生产宣传稿件_新闻报道_
化工生产宣传稿件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那么一旦发生事故,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化工生产宣传稿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化工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那么一旦发生事故,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
因此,为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绷紧安全这根弦,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按规程办事,让事故远离我们,真正做到事故苗头不在我们身上,身旁出现。
“安全”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把安全工作作为化工企业的重中之重,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和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高度负责精神,只有让安全理念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时,企业和员工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安全教育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
随着生产技术进步、生产状况变化,有新的安全知识、技能需要掌握;经过安全教育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技能,如果不经常使用,会逐渐淡忘;已经建立起来的对安全工作的浓厚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淡漠;在生产任务紧急的情势下,已经树立起来的“安全第一”思想可能发生动摇,安全态度会发生变化。
从石油系统发生的有记载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误操作事故可以看出,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占88%,因而,要想保证安全生产,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对安全生产进行控制,就必须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是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
安全防范重于泰山,不是一句空洞的,也不是哪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惨痛的教训写出来的。
一幕幕血的教训和一例例安全事故向我们警示“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和麻痹思想”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任何无视安全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只有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实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兴旺发达。
我们要结合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己教育自己,使每位员工在工作前都要“回顾”过去在类似作业中曾发生过哪些安全问题,有什么教训?“预想”现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安全隐患?牢固树立一丝不苟按章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青岛最著名的历史典故
青岛最著名的历史典故青岛最著名的历史典故:德国占领下的“小米粥”事件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沿海城市,素有“东方瑞士”之称。
青岛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上,青岛的历史地位变得更加特殊和重要。
青岛的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就是德国占领下的“小米粥”事件。
故事发生在1897年,当时青岛已经成为德国的租借地。
德国人占领了青岛后,他们开始在这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
当时,青岛的居民大多是中国人,他们过着贫困的生活。
在德国占领期间,青岛发生了一次震撼世界的事件,这就是著名的“小米粥”事件。
当时的青岛居民生活困难,德国人对青岛的经济控制非常严格,导致居民的生活贫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的一个中国商人决定自己动手,开办了一家小米粥摊。
他用自己的积蓄买来了一些大米和小米,开始在街头摆摊卖粥。
这家小米粥摊迅速吸引了很多居民的关注,并迅速在青岛城中传开。
这家小米粥摊的主人非常聪明,他在摊位上设置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免费品尝”。
这引起了更多的人的兴趣,很多人都来尝试这家小摊的粥。
很快,这家小米粥摊就成了青岛最热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居民前来品尝。
然而,德国当局对此事感到不安,他们认为这家小米粥摊对他们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于是,他们派人前去调查,试图找到这家小摊的主人,以便制止他的行为。
但是,他们却发现这家小米粥摊的主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是一位富有慈善精神的中国人。
这位中国商人的名字叫王德福,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
他开设这家小米粥摊,并提供免费品尝,完全是出于对青岛居民困境的关切和帮助。
在德国人的压力下,王德福最终被迫关闭了这家小米粥摊,但他的行为却给青岛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温暖。
这个小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展现了人间真情和对困境人民的关怀。
王德福的行为不仅给青岛居民带来了实际的帮助,也激发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爱心。
这个故事在青岛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第九章 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
思考: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为何陷入困境?
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说明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 对资本主义的作用有限,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 有的矛盾,同时说明其本身存在缺陷。 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仍然是由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引起的,具有必然性。
需求不足 政府投资,财政扩张
引发通胀,而且钱经过一定周转后仍集中到资 产阶级手中,普通民众仍无钱消费。况且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资也是有限的,过度会造成浪费。
续
7、地方、种族、民族自治的自由
保证弱小群体自治与联合的权利
8、国际自由 反对以暴力形式处理国家间的事务。 9、政治自由 以有限的自由来防止多数的暴政
一、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探究一:
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这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对刺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和经济危 机起了和大的作用。 消极影响:引起了长期的通货膨胀,出现了资 本主义70年代初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的“停滞膨胀”的“滞胀”现象。 “滞胀”现象的出现,说明凯恩斯的学说和分 析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存在较多缺陷,它促进 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兴起。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由国家所控制,没 有要素市场,也就没有价格。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 置。另外,由于社会主义的企业没有利润的动机,有的 只是官僚控制,结果必然是资源的浪费。因此,社会主 义被合理经济制度所抛弃。”
三、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 和完全市场竞争假设 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 用的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 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都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2020年8月22日宝鸡真题及参考作答(8月23版修改题目版)
2020年8月22日宝鸡市直遴选真题及参考解析(考试时长:8:30-11:30 180分钟)一、选择题(共20道,20.4分)考察热点涉及国家扶贫日、民法典、六稳六保、理性经济人、两不愁三保障等理论热点知识。
二、判断题(共10道,9.6分)考察热点涉及目标责任考核、坚持人民民主、宏观调控等理论热点知识。
三、材料分析案例一材料1: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扶贫单位是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转向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2011年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
农村扶贫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
这种扶贫模式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金资源,能够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或创造部分贫困群体脱贫的硬性基础设施条件。
但“大水漫灌”后,贫困地区有两类现象值得关注:一是一直未实现过脱贫的群体,或是不适应同质性的扶贫政策,或是自身根本不具备脱贫的能力素质等,这类群体往往就是现阶段的重点关注目标,难度较大;二是一度脱贫后又返贫的群体,或因病、或因经营不善等,此类现象极其寻常,导致扶贫工作成效不持久,显得重复而又低效率。
材料2: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
因此,精准扶贫思想就是要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这正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
问题:1.精准扶贫的涵义。
3分。
【参考作答】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精准扶贫反映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3分。
【参考作答】一是反映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扶贫政策的制定。
二是反映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 【施工标准】: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一个民的精神、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真的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