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合集下载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四川盆地位于华南克拉通的西北部,是一个早期的内陆盆地。

震旦纪-早寒武世是盆地演化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从构造-沉积演化两个方面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的演化过程。

一、构造演化震旦纪-早寒武世是四川盆地发育的早期,桂东隆起因四川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相互碰撞而形成。

在此基础上,四川地块西北边缘与楚南地块发生了剪切作用,形成了大破断裂(汶川—平武断裂)。

四川盆地作为克拉通内陆盆地,地壳稳定,在海侵过程中,发育了以多组走向不同的断裂组成的岩体应力系统,形成了星状断裂带。

在此基础上,盆地內生岩浆活动形成了褶皱和垂向挤压带,形成了一系列构造组合。

这些构造组合控制了盆地沉积—堆积—侵蚀等历史过程。

二、沉积演化受华南克拉通西北部地壳稳定的影响,四川盆地早期以低粘度流体运动为主,沉积物以砾石为主,其中以角砾岩相、角砾砂岩相为主。

晚震旦世以后,盆地受到次级构造的控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晚震旦世时期,盆地深水区发育了大面积的全球性寒潮,盆地沉积区南部也发生了显著的后碎屑流沉积。

早寒武世初期,盆地南部深水区发生强烈的浊化作用,形成了滑液沉积。

在滑液沉积的同时,盆地的浅水区发生了显著的澄清作用,发展了大面积的滩地沉积。

早寒武世中期,盆地的滩地和主要的深海有了明显的生物群落区分,并且开始发育富含有机质的黑烃层。

晚期则发生了多期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作用,形成了较厚的砂岩—泥岩地层,其期间还有断续的斜坡碎屑流沉积。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的构造和沉积演化过程是相互交织的。

构造控制了区域沉积环境和沉积剖面的展布,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也反过来记录了盆地演化的历史过程。

这种相互关系对于我们研究华南克拉通内陆盆地和华夏地区地质演化的规律和历史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四川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与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与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与勘探潜力刘伟;洪海涛;徐安娜;姜华;石书缘【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7(022)004【摘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托露头和钻井资料,以沉积相分析为核心,结合四川盆地构造演化,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法,以"组"为单元编制了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奥陶纪四川盆地及邻区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古地理格局,自西向东发育滨岸相、混积潮坪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和斜坡相—盆地相.从岩相古地理视角对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奥陶系五峰组沉积期四川盆地主体属于局限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此外,与奥陶系临近的上覆志留系龙马溪组和下伏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在有断层沟通的情况下可提供有效气源;奥陶系碳酸盐岩总体致密,白云石化、表生溶蚀和裂缝的存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对应发育了桐梓组—红花园组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岩溶储层和宝塔组裂缝储层等三类储层;奥陶系发育下部(下生上储)和上部(上生下储)两套成藏组合,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Based on the outcrop and drilling data, we reconstructed the Ordovician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map in Sichuan Basin with a method of single-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mapping. There developed coastal facies, alluvial tidal flat facies, limited platform facies, open platform facies and slope-basin facies from west to east. According to the hydrocarbon source conditions, Late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developed in limited sea is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in addition, when connected by faults, the overlying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and the underlying Lower CambrianQiongzhusi Formation are effective source rocks. According to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dolomitization, supergene dissolution,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Correspondingly, three types of reservoirs developed including particle-gravel dolomite reservoir, karst reservoir in Tongzi Formation and Honghuayuan Formation, and crack reservoir in Baota Formation. The Ordovician developed two sets of reservoir assemblages, i.e., the lower part and the upper part, which have good exploration potential.【总页数】10页(P1-10)【作者】刘伟;洪海涛;徐安娜;姜华;石书缘【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以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一个层序的古地理研究为例 [J], 李斌;史晓颖2.细分小层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沉积学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鄂尔多斯地区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为例 [J], 包洪平;杨帆;白海峰;武春英;王前平3.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以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研究为例 [J], 李斌;史晓颖;王新强;郭彦如4.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认识及勘探潜力 [J], 徐春春;彭翰霖;沈平;杨跃明;赵路子;罗冰;文龙;陈康;冉崎;钟原5.四川盆地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有利储层展布与勘探区带 [J], 杨威;谢武仁;魏国齐;刘满仓;曾富英;谢增业;金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特征、盐盆迁移及其构造控制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特征、盐盆迁移及其构造控制
盆地东北部和西部 , 进入高盐度化成盐环境 , 具 备 成 钾 条 件 。盐 盆 的 这 一 时 空 格 局 是 印 支 运 动 江 南 古 陆 和 龙 门 山 之间差异性推覆 、 挤 压下 , 补 偿 盆 地 的轴 线 不 断 向 西 方 向 迁 移 的 结 果 , 同 时表 明盆 地 迁 移 演 化 过 程 中 , 成 钾 环 境 发 生 于 盐 化 旋 回 中嘉 四段 、 嘉 五 段 和 雷 四段 等 时 段 持 续 干 旱 的 “ 气候窗” 与潮坪上一些小“ 盐盆窗” 的耦 合 。 关 键 词 :四 川 盆 地 ; 三 叠纪 ; 盐盆 ; 沉 积 中 心
1 9 9 8 ; 徐 国盛等 , 2 0 1 2 ) , 但 对 整个 四川 盆地 多期 次蒸 发 盐盆 的分 布 范 围 、 迁 移 规 律 及 其 构 造控 制 仍 然 没
有 系统 研究 。特别 是 早 中三 叠 世嘉 四段 ( T ) 、 嘉 五段 ( T J ) 以及 雷 四段 ( T z ) 时期 , 盐 盆 卤水 已经
的成钾 古环 境 , 为 四川盆地 找钾 提供 参考 。
1 四川 盆地 构 造地 质 背 景 概 况
四川 盆地位 于 我 国上 扬 子 地 区 , 面积约 1 . 8 ×

( 林 耀庭 等 , 2 0 0 2 ) 。前 人 对 这 套 含 盐地 层 及 盐 岩 开
展 了大 量 的 工作 , 包括盐 岩 B r 地 球化学 ( 林耀庭 , 1 9 9 5 ) , S 、 H、 O、 B同 位 素 ( 黄 思静 等 , 1 9 9 7 ; 宋鹤彬 ,
周 家 云¨ , 龚 大 兴 ¨ , 李 萌
1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矿 产综 合利 用研 究所 , 成都 ,6 1 0 0 4 1 ; 2 )中国石 油勘探 开 发研究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1、引言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四川盆地经历了数亿年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包括其地质构造演化、沉积演化、火山岩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2、地质构造演化2.1 古生代构造演化详细描述四川盆地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包括构造作用的强度、方向以及形成的构造特征等内容。

2.2 中生代构造演化探讨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程,包括岩石的变形与运动、构造的发展、断裂和褶皱带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

2.3 新生代构造演化详细阐述四川盆地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包括地壳的抬升和下沉、地震活动频率和强度、构造断裂和褶皱的变化等方面。

3、沉积演化3.1 古生代沉积演化描述四川盆地古生代时期的沉积过程和特征,包括沉积环境的演变、岩相的变化以及沉积盆地的形成等方面。

3.2 中生代沉积演化讨论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沉积演化过程,包括沉积物源的变化、沉积体系的发育、古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方面内容。

3.3 新生代沉积演化探究四川盆地新生代时期的沉积过程和特征,包括河流和湖泊沉积作用、三角洲沉积、海岸带沉积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4、火山岩演化4.1 古生代火山岩演化描述四川盆地古生代时期的火山岩形成过程和分类,包括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岩性、岩浆组成以及与构造作用的关联等内容。

4.2 中生代火山岩演化讨论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火山岩分布及特征,包括不同火山岩的时代、类型和成因等方面的详细解析。

4.3 新生代火山岩演化探索四川盆地新生代时期的火山活动和火山岩的演化过程,包括火山喷发频率、喷发类型和地质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5、结尾部分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中的相关数据和图表。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议:在文档内容涉及法律名词时,附上相应的解释或者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参考。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1. 引言
本章节介绍文档的目的和背景,以及对四川盆地演化历史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2. 地理概况
本章节详细描述了四川盆地所在位置、边界范围、面积大小等基础信息,并附上相关图表和数据。

3. 古生代时期
a) 前寒武纪:解释前寒武纪时期四川盆地形成原因,包括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

b) 寒武纪至奥陶纪:讨论这一时期岩相特征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大规模火山活动。

4. 中生代时期
a)志留系到泥盂系: 描述中生代早晚两个阶段发育过程, 包括海侵-陆退与湖泊扩张.
b)二迭世末至三叠世初: 论述该时间段内断裂构造影响下新型深水环境出现.
5.第三紀時候
與其它區域導致不同於之前內外力結合引起階坡垮塌與沉積物運移的特殊環境.
6. 第四紀時候
a) 更新世:解释更新世时期冰川活动对盆地演化的影响,包括冰蚀和堆积作用。

b)全新世至今: 讨论现代湿润气候条件下水系发育以及人类活动对盆地环境带来的变化。

7.结论
本章节总结了四川盆地演化历史中各个阶段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和过程,并提出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之处。

附件:
1. 相关图表、数据或模型结果等支持文档内容说明与分析部分;
2. 研究报告、学术文章或其他相关资料引用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构造运动:指由于板块构造力量而导致岩层产生断裂错位、隆升下陷等形态改变。

2. 湿润气候条件:指相对较高年平均温度并有适宜雨量供给保证植被覆盖率较高情况下存在着充足土壤含水状态。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四川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型地形单元,位于四川省中南部,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度约300公里,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四川盆地曾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地质变迁丰富多彩。

其中,震旦纪-早寒武世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尤为重要,对于四川地质演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震旦纪-早寒武世时期是四川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四川古地理环境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震旦纪-早寒武世时期,四川盆地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构造运动与海陆环境演化,为今天的四川地质特征奠定了基础。

在震旦纪时期(约6亿年前),四川盆地处于一种稳定的地质环境中,大量泥岩、砂岩、灰岩和炭岩等沉积物堆积在盆地中部。

这些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围山地的侵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逐渐沉积形成了一层层的地层结构,成为盆地中的各种岩石类型。

在早寒武世时期(约5亿年前),四川盆地的地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时,地球上的一部分大陆开始裂开,形成了南北向的普格古大陆和东西向的古扬子地块,它们以四川盆地为分界线拼接成为中国的最早期大陆。

古扬子地块和普格古大陆的碰撞产生有力的冲击力,使四川盆地发生了显著的构造运动。

斗南古隆起和龙门山—大巴山古隆起在此时期形成,对四川盆地的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南方海域频繁淹没沉积,形成了石灰岩、页岩、泥岩和砂岩等,这些岩石记录了四川盆地古生物和古古地理的变化历程。

总之,震旦纪-早寒武世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是四川盆地地质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得出四川盆地的自然演化历程和地质特征,对于地质勘探、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Ev o l u t i o n o f t e c t o n i c — d e po s i t i o na l e nv i r o n me nt a n d p r o t o t y p e b a s i n s o f t he
E a r l y J u r a s s i c i n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a n d a d j a c e n t a r e a s
第 3 5卷
第 2 期




Vo 1 . 35 No . 2
Ma r . 201 4
2 0 1 4年 3月
A CTA PET RO LEI SI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A
文章 编 号 : 0 2 5 3 — 2 6 9 7 ( 2 0 1 4 ) 0 2 — 2 1 9 — 1 4 D OI : 1 0 . 7 6 2 3 / s y x b 2 0 1 4 0 2 0 ¨ 0 2
屑的堆积速率 , 导 致 了四 川 盆地 早 侏 罗 世 最 大 湖 盆 的形 成 。早 侏 罗 世 四 川 盆地 及 邻 区主体 为 陆 内弱 拉 张环 境 下 的 大 型 克 拉 通 内 坳
陷 盆地 , 周缘 造山、 造 陆 的 间歇 性 活 动 , 湖 盆 或 快 或 慢 的沉 降 以 及 局 部 的 古 隆 起 、 古 坳 陷 控 制 着 沉 积 中 心 整 体 向 盆 地 北 部 及 NE 方 向迁 移 , 其 演 化 过 程 对 油 气 聚 集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关键词 : 构造一 沉 积环 境 ; 原 型盆 地 ; 盆一 山耦 合 ; 早侏罗世 ; 自流 井 组 ; 四川 盆 地 中图分类号 : TE 1 1 1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写一篇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报告,
800字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报告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半拱形盆地。

它最初是一片大陆海洋,然后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目前的形状特征。

在这一构造运动中,早寒武世构造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该盆地的形态、构造具有重大影响。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构造阶段始于2.5亿年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碰撞型构造(2.5亿-2亿年前)、褶曲型构造(2亿-1.8
亿年前)、变形断裂型构造(1.8亿-1.3亿年前)。

在碰撞型构造中,促使了四川盆地发生东部褶曲,形成东部褶曲带,由此导致了中部坳陷的发育。

在褶曲型构造中,由于四川盆地大地构造运动,造成了横向褶曲,形成了褶皱带,从而促进了盆地的发展。

在变形断裂型构造中,由于强烈的拉伸作用,出现了大范围的断裂,进而导致了坝湾形态的发育。

此外,四川盆地早寒武世构造的沉积演化过程也对四川盆地的形态、构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早寒武世阶段,四川盆地的岩盘受到了大规模的沉积,其中有大量的火成岩,例如石灰岩、石英砂岩及页岩等。

随着构造运动的推动,不同构造体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沉积,例如坳陷湖泊沉积、间断河流沉积、湖心岛沉积及断层沉积等。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早寒武世构造的发展及其沉积演化过程对
四川盆地形态、构造及沉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其特有的半拱形盆地构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成都理工大学环境水文地质摘要:通过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的初步探究,可确定四川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沉积旋回,其上沉积震旦系到第四系盖层,厚度达6000~12000m。

由此将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发展阶段(T32-E2)和晚新生代盆地演化形成(E3-Q)三个大的阶段。

继而又可将其细分成早期台地沉积(Z-S)、中期台地沉积(D-P1)、晚期台地沉积(P1-T32)、晚三叠纪晚期前陆盆地期(T33)、侏罗-白垩纪陆内坳陷盆地期(J-K1)、陆内盆地萎缩期(K2-E2)、盆地形成演化(E3-Q)七个次一级阶段。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建造盆地演化海相陆相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一个发育于中新生代和具备多方位逆冲推覆构造背景条件下的挤压性构造盆地【1】。

地貌上成一菱形盆地(图1)。

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四周由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山地环绕,按地理差异可将其分为盆西平原(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盆内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煤、盐类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早已引起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研究和应用中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研究四川盆地无论在地质学或工程应用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在大批地质学家工作的基础上,加上笔者的一些分析认识、归纳总结,本文就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演化形成做简单的阐述。

图(1)四川盆地1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1.1早期台地沉积阶段(Z—S)。

1.1.1早震旦世: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形成了线性褶皱,同时伴生了强烈的同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槽转化为地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

早震旦世时,围绕上扬子古陆边缘普遍发育大陆板块张裂、断陷活动,形成各种类型次稳定型建造,包括大陆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

位于上扬子古陆西缘川滇一带,沿板溪期断陷带进一步发展成南北向地堑式张裂。

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

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

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

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

东起长寿、垫,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

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

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

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

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灭绝了。

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着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

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

巫山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

四川盆地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郭彤楼【摘要】The Ordovician has been the only strata with no comericial gas discoveries from the Sinian to Jurassic in Si -chuan Basin .The Honghuayuan Fm .and the Tongzi Fm .of the Lower Ordovician share a simila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ith the Longwangmiao Fm of the Cambrian and the Jialingjiang Fm of the Triassic , and the latter two formations were proven to contain large gas fields in their carbonates of grain beach facie .Based on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drilling ,seis-mic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of the basin ,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lower Ordovician ha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needed for forming grain beach .The mound reflections on seismic profiles of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are the responses of grain carbonate interbedded with gypsum and mudstone in the Tongzi Fm and the Honghuayuan Fm . 2 ) There are two types of source rock-reservoir combinations in the Lower Ordovician , namely lower source rock-upper reservoir combination and upper source rock-lower reservoir combination .3) According to the exploration expe-riences in the Cambrian and Triassic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study should be performed in respects of sedimentary facies ,paleo-geomorphology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with carrier system as the focus for exploration in the Ordovician .An exploration well should be emplaced in area with prominent anomaly reflections .%四川盆地自震旦系到侏罗系,奥陶系是唯一一个未取得商业性天然气发现的层系。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36卷第1期2024年1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3-02-04;修回日期:2023-02-26;网络发表日期:2023-05-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川东北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同期多排碳酸盐台缘带不对称沉积结构及成因”(编号:41302089)和“川北江油-剑阁地区早三叠世近源重力流滑塌砾石早期白云石化记录及其地质意义”(编号:41672103)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孙汉骁(1996—),男,成都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沉积学。

地址:(610059)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Email :*****************。

通信作者:邢凤存(197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储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1-0121-15DOI :10.12108/yxyqc.20240112引用:孙汉骁,邢凤存,谢武仁,等.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J ].岩性油气藏,2024,36(1):121-135.Cite :SUN Hanxiao ,XING Fengcun ,XIE Wuren ,et al.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evolution of Late Ordovician in Sichuan Basin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1):121-135.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孙汉骁1,邢凤存1,2,谢武仁3,钱红杉4(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41)摘要: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并探讨了其主控因素。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高华华;何登发;童晓光;温志新;王兆明;张艺琼【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7(24)5【摘要】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经历了快速而剧烈的变化,恢复该时期盆地原型有助于揭示盆地充填演化和盆山耦合.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不同时期(以组为单位)的构造-沉积环境,并建立了相应的盆地充填演化和盆山耦合样式.吐木休克组沉积期,塔里木盆地西部发育淹没台地-深水台盆沉积体系,巴楚塔中和塘南为暴露剥蚀区;良里塔格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发育开阔台地-深水台盆沉积体系,其中玉北东部-塘古巴斯碳酸盐岩台盆反转为浊流盆地;桑塔木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发育混积陆棚-浊流盆地沉积体系,仅在柯坪发育欠补偿沉积;铁热克阿瓦提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广大地区为暴露剥蚀区,并发育碎屑滨岸-陆棚沉积体系.吐木休克组-桑塔木组沉积期,塔里本盆地东部持续发育深水浊流沉积体系;铁热克阿瓦提组沉积期,演变为碎屑陆棚沉积体系.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在东西分异的台-盆格局基础上叠加了南北分异的隆-坳格局:吐木休克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差异升降显著,南北向隆-坳榴间的格局初步形成;良里塔格组-桑塔木组沉积期,盆地发生整体的沉降与充填,沉积格局由西厚东薄反转为东厚西薄;铁热克阿瓦提组沉积期,盆地南部和北部发生强烈隆升,古地理格局具南北陆中间海的特征,南北向隆-坳相间的格局定型.在塔里木地块与南部岛弧耦合作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大量陆源碎屑的注入和盆内差异升降作用使得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发生了快速变迁.奥陶纪未,在南北双向挤压背景下,大规模的海退和盆内物源区的出现使得塔里木盆地结束了震旦纪以来碳酸盐岩大面积发育的历史,标志着盆地演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The tectonic-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Tarim Basin underwent a rapid and dramatic change in the Late Ordovician.The restoration of the proto-type basins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veal of the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d basin fill process.Based on the newest data of drillings,seismic profiles and outcrops,with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asins and orogenic belts,this paper reconstructed the Late Ordovician tectonic-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Tarim Basin and established the models of basin-mountain couplings and b asin fill processes,by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point→line→face".In the Tumuxiuke Formation stage,the inundated platform-deep water basin sedimentary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Tarim Basin,and the Bachu-Tazhong area was denudated;In the Lianglitage Formation stage,the open platform deep water basin sedimentary 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the Yudong-Tanggubasi area underwen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arbonate basin to the turbidite basin;in the Sangtamu Formation stage,the mixed shelf deposit-turbidite basin sedimentary 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the under-filling deposit was only developed in the Kalpin;In the Tierekeawati Formation stage,the shore-shelf sedimentary system was developed.In the Tumuxiuke Formation-Sangtamu Formation stages,the turbidite basin sedimentary system was continually develop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Tarim Basin;In the Tierekeawati Formation stage,the clastic shelf sedimentary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this area.The tectonic-depositional pattern of Tarim Basin in the Late Ordovician had thefeature as the following:the platform-basin pattern differentiated from east to west was overlaid with the uplift-depression pattern differentiated from north to south.In the Tumuxiuke Formation stage,the unified platform in the west of the basin had broken down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uplift-depression pattern differentiated from north to south.In the Lianglitage Formation-Sangtamu Formation stages,the subsidence and deposition fill occurred overall the basin,the depression died out making the depocenter reversed.In the Tierekeawati Formation stage,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 of basin uplifted severely and became land,only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sin was covered by water,mark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uplift-depression pattern differentiated from north to south.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upling between basins and orogenic belts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the injection of large terrigenous clastics and the up and down of topography made tectonic-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nge rapidly.At the end of the Ordovician,with the sea level descended drastically and the emergence of provenance basin within the basin,the Tarim Basin terminated the history that carbonate sediment grew extensively,signing that basin evolution entered into a new stage.【总页数】18页(P350-367)【作者】高华华;何登发;童晓光;温志新;王兆明;张艺琼【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10003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4.4;P534.4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J], 王家林;吴朝东;朱文;李壮;吴峻;陈榕;王军2.塔里木盆地中奥陶世一间房组沉积时期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 [J], 高华华;何登发;童晓光;温志新;王兆明;何金有3.塔里木盆地寒武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J], 高华华;何登发;童晓光;温志新;王兆明4.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J], 李英强;何登发5.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J], 李皎;何登发;梅庆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摘要】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本文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以及成因几个方面介绍了四川盆地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特征成因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周山地海拔多在 1000 米~ 3000 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00米~ 750 米。

地表广泛出露红色岩系,称为红色盆地。

它是我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海拔500 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中国最大外流盆地。

面积 26 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

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一、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 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 3.7 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 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一)早期台地形成1.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形成了线性褶皱,同时伴生了强烈的同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槽转化为地台起了关键性作用。

2.早震旦世时,围绕上扬子古陆边缘普遍发育大陆板块张裂、断陷活动,形成各种类型次稳定型建造,包括大陆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

3.早震旦世末,澄江运动有强烈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以及剧烈的块断运动。

同时在山间或山前洼地堆积了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组成的磨拉石建造和中酸性火山岩建造。

四川盆地及其以东大范围抬升、剥蚀,发育区域不整合面。

澄江运动后,该区地壳才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脱离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

(二)晚期台地沉积阶段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为四川盆地地史上至为重要的盆地过渡阶段,属克拉通台盆性质。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何丽娟;黄方;刘琼颖;李春荣;汪集旸【摘要】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裂陷特征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利用地球动力学理论在岩石圈尺度探讨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恢复早古生代热历史,为盆地生烃状态、生烃期次等研究提供重要热参数。

首先,利用回剥技术得到盆地构造沉降史,并作为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目标函数;然后,基于二维多期拉张模型,分别与晚震旦世、寒武纪和奥陶纪等3个时期构造沉降量拟合得到3期拉张系数,揭示岩石圈底界和温度场的演化以及基底热流随时间的演化特征。

模拟结果显示:在岩石圈拉张作用下,软流圈上涌形成热扰动,震旦纪时期基底热流值略有升高,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与西南,而川东北受到的影响最小;热扰动在寒武纪有所减弱,至奥陶纪时期基本消失,盆地热流值呈缓慢下降趋势;盆地基底热流在早古生代始终在52~59 mW•m-2范围内。

%Sichuan Basin,located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gas-bearing basins in China.The basin is in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tage with rift in Sinian-Ordovician.The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of basin was simulated by a geodynamical method in the lithospheric scale,and the thermal history of Early Paleozoic was obtained in order to provide important thermal parameters for assessme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basin.The tectonic subsidence of basin was firstly calculated by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to provide objective function for the tectono-thermal modeling; secondly,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multi-phase extensional model,three episode extensional coefficients were estimated through fitting with thetectonic subsidences of Late Sinian,Cambrian and Ordovicia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lithospheric base and temperature,as well as the basal heat flow.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disturbance, which is induced due to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upwelling of asthenosphere,increases the basal heat flow in Late Sinian,and the effects are high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basin and little in the northeast;the thermal disturbance weakens in Cambrian and disappears gradually in Ordovician,and consequently the basal heat flow decreases slowly;the basal heat flow of basin is still 52-59 mW•m-2 in Early Paleozoic.【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8页(P10-17)【关键词】构造;热演化;多期拉张模型;早古生代;基底热流;岩石圈尺度;数值模拟;四川盆地【作者】何丽娟;黄方;刘琼颖;李春荣;汪集旸【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2盆地热历史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等过程,是含油气盆地分析的重要环节。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成藏体系研究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成藏体系研究

文章编号:1001-6112(2012)02-0115-05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成藏体系研究聂海宽1,包书景1,高波1,边瑞康1,张金川2(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通过对页岩层系发育的时代、沉积特征、演化历史、现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特征、页岩残留状况、分布特征、埋深和含气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根据“单源一位”页岩气成藏体系划分的一般性原则,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成藏体系划分为川南—川东南、黔北、渝东、湘鄂西、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川中7个成藏体系,描述了不同成藏体系中页岩层系的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和含气量等特征,并按战略展开区、战略突破区、战略准备区和战略远景区4个层次对成藏体系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勘探层次。

关键词:页岩气;成藏体系;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中图分类号:TE132.2文献标识码:AAccumulation system for shale gas from Upper Ordovician toLower Silurian in Sichuan Basin and surrounding areasNie Haikuan 1,Bao Shujing 1,Gao Bo 1,Bian Ruikang 1,Zhang Jinchuan 2(1.SINOPEC Exploration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3,China ;2.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Shale sedimentary time ,feature ,evolution history ,present tectonic location ,tectonic feature ,residual condition ,distribution ,burial depth and gas content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accumulation system for shale gas from the Upper Ordovician to the Lower Siluria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was divided into 7accumulation systems ,including 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Sichuan ,the northern Guizhou ,the eastern Chongqing ,the western Hunan and Hubei ,Longmen Mountain ,Micang Mountain -Daba Mountain ,and the central Sichuan.Shale thickness ,organic carbon content ,maturity and gas content in each accumulation system were analyzed.The accumulation systems were evaluated at 4levels as followed :strategic breakthrough ,expansion ,preparation and perspective area.Exploration targets were also pointed out.Key words :shale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Upper Ordovician ;Lower Silurian ;Sichuan Basin and surrounding areas 前人研究认为南方地区的下古生界是我国页岩气发育有利区[1-4],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可与美国进行类比,是南方地区页岩气获得突破的重点地区[1]。

四川盆地东部三叠-侏罗纪之交沉积环境与陆地古生态变化

四川盆地东部三叠-侏罗纪之交沉积环境与陆地古生态变化

四川盆地东部三叠-侏罗纪之交沉积环境与陆地古生态变化一、前言三叠纪是全球范围内一次较为显著的生物灭绝事件,同时也是陆地植被演化与环境变化的一次重要转折期。

而根据之前研究表明,中国四川盆地的三叠-侏罗纪之交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

所以,本文旨在阐述四川盆地东部三叠-侏罗纪之交的沉积环境与陆地古生态变化。

二、研究背景1. 地理背景四川盆地是内陆沉积盆地,整体地形隆起平稳,分布广泛。

在三叠纪晚期时,四川盆地处于川西构造旋回形变带,因此,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盆地的沉积层不断变化。

2. 沉积背景四川盆地在三叠纪后期到侏罗纪早期,进行了多次的深浅水相交替沉积,主要受盆地沉积环境以及区域性构造作用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多数是以陆地向海相转化为主。

3. 生物群落在盆地内部居住着多种生物群落,地区上有飞蜥、异齿龙等爬行动物和望琴鱼等海生生物。

同时,植物群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盆地内部进行着生物演化,逐步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

三、研究结果1. 沉积环境变化(1)三叠纪末期沉积环境在三叠纪晚期,四川盆地东部主要以砂岩为主,沉积相为陆相及浅海相。

其中,上三叠统的龙马溪组,由于地区的复杂构造作用,使得其盐类沉泥、湿地等浅水沉积环境得到改变,逐步向海生环境过渡,开启了东中国陆缘的海相沉积。

(2)侏罗纪早期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四川盆地内陆向海相转化的程度更深。

其中,下侏罗统的锦阳组以及大成组与三叠统的接触关系密切,是陆相向海相转化的关键。

(3)侏罗纪早期-中期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中期,四川盆地内陆向海相转化程度更加深刻。

逐渐形成了崇山、塘坝、平原、海湾四大沉积区,沉积环境演化具有地区性特征。

2. 陆地古生态变化(1)三叠纪末期植被演化在三叠纪末期,四川盆地东部的陆生植物群落以红壤原始林组成为主,其中以杉木、杉科为代表种群,还出现了一些蕨类植物和球果植物,这些植物都是乔木型植物。

(2)侏罗纪早期植被演化在侏罗纪早期,盆地内陆向海相转化,植被也有相应的变化。

论述题

论述题

四川盆地的行程及演化历史四川盆地共经过两次大规模海浸。

第一次从寒武纪延续志留纪,形成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然后在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叠纪时,重庆附近部分煤矿生成。

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生成。

到了三叠纪,“印支运动”使海盆转为湖盆。

当时湖水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

在中生代,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这一时期恐龙称霸一时。

到了白垩纪末期,发生“燕山运动”。

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龙门山断层等大断层。

同时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变为陆相,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形成。

裸子植物衰退,恐龙灭绝。

在新生代,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形成,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

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堆积在西部凹陷区,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四川盆地地貌丰富,平原7%,丘陵52%,低山41%。

京津冀地区冬天雾霾怎样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森林的破坏, 是三线地区(沿海地区,输送地区,西北地区)森林的大量被破坏,特别是沿海森林地区的破坏最关键!另外,工业和经济的粗开放式排放也起了重要作用。

解决办法:○1消除霾是根本,减少工业排放,限制汽车污染,改良城市取暖烧煤,雾霾严重时注意老百姓和餐饮企业的煮饭方式,城市建设施工合理防尘,禁止焚烧秸秆等;○2减少这种载体“雾”的产生,恢复沿海(特别是山东)和水汽输送沿途 (如京津冀地区)的森林的同时,加大力度恢复西北的森林和草地。

深圳市恒泰裕工业园山体滑坡原因:此次滑坡灾害是一起受纳场渣土堆填体的滑动,不是山体滑坡,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临时余泥渣土受纳场违规作业,受纳泥浆漫溢,冲出山体,冲进靠近山体的恒泰裕工业园。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的演化历史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

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

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

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

东起长寿、垫,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

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

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

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

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灭绝了。

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着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

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

巫山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 J i a o He De n g f a Me i Qi n g h u a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a r i n e Re s e r v o i r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H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M l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大 的海 平 面 升 降旋 回 , 沉 积 序 列 由下 向上表 现 为早 奥 陶世镶 边 台地一 中奥 陶世 混积 陆棚一 镶边 台地一 晚奥 陶世 缓坡一 深 水 陆棚 相 沉 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奥 陶世 古 华南 海盆 的消亡 , 华南 板块 陆 内造 山, 导致川 中隆起 、 黔 中隆起 等 盆地 边 缘 隆起 不断 隆 升和 扩 展 , 海平 面持 续 上 升 , 至 晚奥 陶 世
第 3 6卷
第 4期




Vo 1 . 36 No . 4
A pr . 2 01 5
2 0 1 5年 4月
ACTA PETROLEI SI NI CA
文章编号 : 0 2 5 3 — 2 6 9 7 ( 2 0 l 5 ) 0 4 — 0 4 2 7 — 1 9 D OI : 1 0 . 7 6 2 3 / s y x b 2 O 1 5 O 4 【 ) 0 4
Te c t 0 ni c — d e p 0 s i t i O na l e n v i r o nm e n t a nd p r o t o - t y pe b a s i ns e v o l ut i o n o f t he
Or d o v i c i a n i n S i c h u a n Ba s i n a n d a d j a c e n t a r e a s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e o s c i e n c e s ,Be i j i n g 1 0 0 0 8 3,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Or d o v i c i a n s t r a t a a r e i mp o r t a n t ma r i n e c a r b o n a t e s i n Ch i n a . At p r e s e n t ,a s e r i e s o f l a r g e o i l a n d g a s f i e l d s h a v e b e e n d i s — c o v e r e d i n Ta r i m B a s i n a n d Or d o s B a s i n,h u t n o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h a s b e e n a c h i e v e d i n t h e Or d o v i c i a n s t r a t a o f S i c h u a n Ba s i n .T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Or d o v i c i a n t e c t o n i c — — s e d i m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e n t p r o v i d e s a b a s i s f o r s t u d y i n g t h e t e c t o n i c h i s t o r y o f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a n d a d — —
区在 奥 陶纪 表 现 为 克拉 通 内坳 陷和 克 拉 通边 缘 坳 陷相 复 合 的 盆地 性 质 , 周 缘 动力 学环 境 经 历 了拉 张一 挤压 的演 变 , 主 要 体 现在 基 底 沉
降 以及 隆 起/ 隆升 两种 机 制 上 。盆 地 周 缘 为克 拉 通 边 缘 坳 陷 盆地 , 主 要为 深 水 盆地 相 。研 究 区 中部 为 克 拉 通 内坳 陷 盆地 , 经 历 了两 次
野外露头、 钻 井、 测 井、 地震 和 地 球 化 学 资 料 , 从周 缘 大地 构 造 背 景 、 沉积相、 沉 积充 填 、 古地 理 、 古生态、 构 造 变形 出发 , 将 盆 地 充 填 演 化
与周 缘 隆 起 、 海 盆 演 化 相 结合 , 重建 了 四川 盆 地 奥 陶 纪 不 同 时期 的构造 一 沉积环境, 并 探讨 了隆起 性 质 和 原 型盆 地 演 化 。 四川 盆 地 及 邻
五峰 组沉 积 期 , 基 底 快速 沉 降, 形成 深水 陆 棚沉 积环 境 , 标 志 着盆 地 性质 的急 剧转 变 , 结 束 了 自震 旦 纪 以来 的碳 酸 盐 台地沉 积历 史 。
关键词 : 构造一 沉 积 环境 ; 原 型盆 地 ; 奥 陶纪 ; 演化; 四川 盆 地 中图 分 类 号 : P 5 4 8 文献标识码 : A
四川盆 地及 邻 区奥 陶纪 构 造一 沉 积 环 境 与原 型 盆 地 演 化
李 皎 何 登发 梅 庆 华
北 京 1 0 0 0 8 3 ) ( 中 国地 质 大 学 海 相 储 层 演 化 与 油 气 富 集 机 理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摘要 : 奥 陶 系是 中 国重 要 的 海相 碳 酸 盐 岩 层 系 。 目前 , 在塔里木、 鄂 尔 多 斯盆 地 奥 陶 系发 现 一系 列 大 型 油 气 田, 但 在 四川 盆 地 奥 陶 系 至 今 仍 未 取 得 突 破 。 研 究和 恢 复奥 陶纪 的 构造 一 沉 积环 境 是 研 究 四川 盆地 及 邻 区 的构 造 历 史 和 预 测 奥 陶 系 有 利 储 集 相 带 的基 础 。根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