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摘要】本文针对院前急救中的创伤急救护理展开讨论。

在现状分析下,我们总结了创伤急救护理中的重要体会,包括对流程的熟练掌握、护理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围绕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强调了在医疗团队中的密切合作与配合。

在我们总结了创伤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的重视,以及加强团队协作,为患者的抢救工作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急救、护理体会、现状分析、流程体会、技巧体会、心理护理、团队协作、重要性、总结、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创伤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伤者生命的存亡和康复情况。

在进行创伤急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迅速准确地评估伤者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确保伤者尽快得到救治。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创伤急救护理的重要性。

及时的急救措施和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减少伤者的痛苦,预防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应对创伤急救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冷静,迅速果断地做出决策,具备高度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护士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和复杂病情。

创伤急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挑战性的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急救情况,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正文2.1 现状分析下的创伤急救护理体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和创伤事故,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溺水、火灾等,这些急救情况需要我们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护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和挽救生命。

通过对当前创伤急救护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创伤急救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发生意外伤害或事故时,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减少伤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护理领域,一体化模式是指将急救、护理和医疗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高效的急救救治体系。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急救护理中分散、单一功能的问题,提高了急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力地保障了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1.整合资源:一体化模式将急救、护理和医疗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

例如,在急救中心设置急救中心护士站,将护士纳入到急救救治体系中,与医生、救护人员共同组成急诊医疗团队,共同参与应对急救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及时、专业的护理服务。

2.协作配合:一体化模式通过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与任务,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例如,在急诊科中设置急诊联络护士,负责与急救中心护士、手术室护士等进行联络配合,保障急救患者的转运和手术等后续处理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

3.多学科参与:一体化模式倡导多学科的参与,形成一个多学科的急救护理团队。

例如,在急救中心中组建急救团队,由急诊医生、护士、外科医生、心内科医生等组成,共同参与急救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4.信息化支持:一体化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和管理。

例如,通过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资料,提供参考依据,为医护人员做出决策提供支持;通过远程急救平台,能够及时传输急救现场的图像和数据,为专家提供远程指导。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一体化模式减少了传统急救中不同环节之间的分散和脱节现象,提高了急救救治的效率和连贯度。

其次,一体化模式强调协作配合和多学科参与,促进了医疗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急救救治的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一体化模式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管理,提高了急救救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然而,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急救护理的一体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作配合。

创伤急救实习心得体会

创伤急救实习心得体会

创伤急救实习心得体会首先,在创伤急救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对患者的第一时间处理非常重要。

在一些严重的创伤情况下,比如严重的外伤出血,迅速的处理可能会拯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做出诊断,迅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比如进行止血处理,包扎伤口,保障患者呼吸通畅等。

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要随时保持冷静,专注于患者的情况,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对于急救过程中的效果非常重要。

其次,创伤急救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急救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个患者同时需要处理的情况,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

而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需要每个人都能清晰地分工并且相互支持,避免因为沟通不畅导致急救效率降低的问题。

而在实际实习中,我也学会了主动主动沟通,与其他实习人员和医护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技能。

此外,创伤急救实习也让我意识到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急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实习期间,我也及时跟进了一些新的急救技术,比如止血新技术,心肺复苏等,以提高自己的急救效率和能力。

最后,创伤急救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对于患者的持续关怀的重要性。

在急救处理完毕后,我们也需要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保持关注,提供必要的后续护理和跟进。

而这也需要医护人员有一颗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心。

在实习期间,我也学到了对患者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沟通,并且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康复。

总的来说,创伤急救实习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它让我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必要的经验和技能。

我会继续保持对于医学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

感谢这次实习带给我的一切。

结束。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摘要:院前急救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min,所以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院前急救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措施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min,对危重病人急救的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救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我院2005~2006年共接诊工伤115例,在现场及转运途中均得到有效的处置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5例,其中复合创伤65例,骨折30例,颅脑损伤10例,死亡5例,其中急诊手术60例,其余经抢救处理后继续住院治疗。2 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接到呼救电话时必须认真记录:接电话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等,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在2~3min内出车。3 现场评估3.1 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3.2 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创伤。3.3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4 护理措施4.1 脱离危险环境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解除可以造成继续损伤的因素,将患者从重物下解救出来,切记动作应轻稳,避免拖、拉、拽、以免造成继续损伤,将患者置于安全平稳的地方进行急救。4.2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并给予氧气吸入。4.3 妥善处理出血创口,防创面二次损伤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明显外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压法及加压包扎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迅速加压包扎,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控制出血。除非有大血管损伤,一时无法制止大出血的肢体损伤,才使用止血带,但必须按止血带操作要求使用,记录止血带开始使用时间并将其置于明显可见的肢体部位,防止阻断血流过久而缺血。有创面的创伤,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外面用绷带或布条包扎,骨折要妥善包扎固定。4.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顺利输出护士必须马上建立1—2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在执行口头医嘱过程中应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复核药名、浓度、剂量及用法,并保留空瓶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4.5 伤员转送途中的护理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在患者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立即转回医院抢救。对于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为避免途中骨折断端移位致临近血管、神经再次损伤,须用夹板绷带暂时固定。担架放置要稳妥、固定牢靠,避免在转运途中剧烈颠簸加重患者的损伤。行进中,伤员头部在后,下肢在前,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伤员面色、表情、呼吸是否平稳、有无缺氧等。对输液的患者,必须保证管道通畅,防止坠入、脱出、移位、扭曲、受压和阻塞等。做好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通知院内领导和相关科室,畅通绿色通道,做好抢救工作。4.6 心理护理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重,变化快,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又面临着肢体伤残,外貌毁损,将给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家庭、婚姻和个人的前途,在躯体和心理上均有创伤,所以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思想工作,有高度的同情和责任心,抢救工作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以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5 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急救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急救应诊人员均应专业培训上岗,当人们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时候,医护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应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救护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患的痛苦,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 尹庆荣.创伤护理最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5,14(6):243-246.[2]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2002,8.。

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及体会

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及体会

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及体会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农业机械发展,意外事故不断发生,创伤发生亦日益增多,创伤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伤的早期处置及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甚至生命,因此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创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现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260例接诊的创伤患者进行了院前急救,因在现场及转运中得到有效的处理及护理,患者的愈后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及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0例创伤患者,男性179例,女性81例,年龄7-69岁,其中颅脑损伤73例,不同程度骨折84例,刀伤79例,高空坠落13例,其他11例。

2 院前急救2.1快速反应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值班医务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简单询问病情,做到心中有数,3min出发,迅速到达事故现场。

2.2现场伤情评估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首先迅速评估伤员,立即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CPR,解除呼吸道梗阻,根据病情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2.3伤口处理对外伤出血伤员迅速给予止血措施,压迫出血部位,敷料加压包扎,对四肢较大血管采取止血带止血并抬高患肢,对肢体骨折患者则采用夹板临时固定,避免骨折断端错位加剧及损伤血管、神经。

开放性骨折,不可将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1],如为脊柱损伤病人应将其平卧于木板上,颈椎损伤者,使用颈托头部制动。

2.4安全转运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在场的人员发现一些隐蔽部位创伤。

在转运过程中注意止痛、止血、保暖,防止继续受伤休克,实施全程生命支持,同时用车载电话与院急诊科联系,通报伤情,做好进一步抢救准备。

3 护理3.1心理护理创伤患者大多是遭突发事件,缺乏思想准备,并且有面临肢体伤残、毁容。

患者在躯体和心理上均有创伤,往往表现惊慌失措、恐惧、缺乏安全感,救治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心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保持沉着冷静。

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

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

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一、引言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创伤急救情况。

创伤急救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伤情并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分享一些关于创伤院前急救的初步经验与体会。

二、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创伤是指外因直接导致的机体组织损伤,常见的创伤包括外伤、骨折、出血等。

创伤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来减轻伤情,提高生存率的行动。

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施救:创伤急救的时间非常重要,及时的急救措施能避免伤情进一步恶化,提高生存率。

2. 保护生命:创伤急救能有效止血、拨通气道等,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安全。

3. 减轻后续治疗负担:及时的急救能减轻伤者的伤情,减少后续治疗的复杂性和费用。

三、急救器材与用途在创伤院前急救中,合适的急救器材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急救器材及其用途:1. 救护车救护车是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工具,能以较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往医院。

救护车内设有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能够在运送过程中及时处理急重患者。

2. 创可贴创可贴是一种常见的急救用品,适用于处理一些小型创伤,如割伤、擦伤等。

在处理创伤时,将伤口清洁后贴上创可贴能有效止血,并阻断外界细菌感染。

3. 救生毯救生毯是一种能够保持受伤者体温的急救用具。

在遇到严寒环境或受伤者休克时,用救生毯包裹患者能有效减少热量损失,维持体温稳定。

4. 气管插管工具气管插管工具是在呼吸道受阻时进行急救的必备工具。

通过气管插管,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防止窒息导致的生命危险。

四、创伤院前急救步骤与技巧对于创伤院前急救,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和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伤院前急救步骤与技巧:1. 保护现场安全在进行创伤院前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判断现场是否安全,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2. 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意识等方面。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方法63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现探讨护理体会。

结果63例患者中7例由于创伤情况严重,且伤及胸腹、颅脑等多个器官,诱发创伤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1.1%。

剩余56例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8.9%。

结论对创伤患者一定要开展院前急救护理,由此才能最大限度抢救患者,降低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急救;护理体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量资料后得知全世界有20%的创伤患者由于未能接受及时现场救治而死亡[1]。

据统计[2],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者在事故发生后25 min中有2/3死亡。

原因在于患者遭受剧烈创伤后病情快速发展,特别是创伤性休克患者,会表现出剧烈疼痛,收缩微动脉后损伤位置血浆与失血外渗,减少有效循环血量,进而致使细胞急性缺氧,代谢紊乱后诱发各个脏器功能障碍。

由于伤情复杂,致伤外力大且创伤范围广,因此死亡率高。

为此一定要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对病情予以准确观察,预见病情变化与发展,进行果断及时处理,将患者存活率提升,降低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本文为详细探讨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现选取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63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其中男女比例38:25,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46.2±11.3)岁;致伤原因:32例为交通事故,10例为高处坠落,8例为刀枪伤,7例为挤压伤,6例为其他原因。

1. 2 院前急救护理方法1. 2. 1 快速反应抢救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

急诊值班医护人员需处于24 h待命状态,接听急救电话后应快速作出反应,回拨电话对伤员数量、位置、情况以及联系电话予以询问和给予恰当的指导,白天出诊时间限制在3 min内,晚上在5 min内。

院前急救体会

院前急救体会

院前急救体会一、引言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所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它在救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挽救生命。

本文将分享我在参与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

二、意识判断与呼叫急救1. 意识判断在遇到急救情况时,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可以通过呼唤患者的名字或轻轻摇晃患者的肩膀来观察其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即为意识丧失。

2. 呼叫急救一旦确认患者需要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呼叫时,要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详细的病情描述,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并做好准备。

三、心肺复苏1. 检查呼吸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

可以倾听患者的呼吸声或观察胸部的起伏。

如果没有呼吸,即为心跳骤停。

2. 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为: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

按压胸部时,要保持节奏和力度的一致,通常为每分钟100-120次。

人工呼吸时,要注意将口紧密贴合患者的嘴,并进行适当的吹气。

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条件,尽量使用AED进行除颤。

AED能够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给出适当的电击建议。

使用AED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四、止血与包扎1. 停止出血在遇到出血情况时,要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将干净的纱布或衣物放在出血部位上,然后用力压迫。

2. 包扎伤口当出血得到控制后,需要对伤口进行包扎。

先用消毒纱布或纱布卷固定伤口,然后用绷带或胶布固定纱布。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五、骨折与关节脱位处理1. 判断骨折与关节脱位在遇到骨折或关节脱位时,要观察患者的疼痛表现和畸形情况。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或者肢体出现异常弯曲或错位,即可判断为骨折或关节脱位。

2. 固定与支撑在处理骨折或关节脱位时,要先固定患者的肢体,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或夹具进行固定。

同时,要给予适当的支撑,以保护患者的伤口。

六、体温调节1. 高温处理在遇到高温中暑的情况时,要尽快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给予足够的饮水。

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院前急救是在患者初次发生严重创伤时的一种医疗行动,它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提供有效的护理,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减少伤害和病情恶化。

本文将叙述作为一名护士提供院前急救护理时的个人体会。

在经历一段院前急救护理时,我感受到了痛苦和孤独。

一个年轻男子在摩托车上与车祸相撞,重伤不治,发现时他已经失去意识且呼吸极其困难,窒息濒临。

重伤患者最初来到我们急诊室的时候,他的家属已经在哭泣,我心里也是比较痛苦的,我也知道无论怎么努力,也有可能不可挽回的失去他。

我们立即采取了院前护理措施,为患者行有效地抢救护理,包括给他进行高氧疗法以保持血氧饱和度,有效地给予他抗感染,液体静脉输液,同时使用抗凝药物隔绝淋巴循环,避免出血,以及对体温进行监测,并作出相应的干预。

院前护理完成后,我们将患者送往医院,继续进行抢救护理,但是,当我们最终离开这位患者时,我的心情是极度沉重的,但我知道,尽管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抢救效果最终取决于患者自身,他们可能以有生之年或死亡两种结局收场,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时刻做好心理准备。

作为一名护士,这次院前急救护理经历让我体会到护士应当做到的,以及能够付出的,以及护士不可低估的价值。

一旦发生急症,患者及其家属都非常焦虑和紧张,他们的心理和情绪需要及时的安抚。

作为一个护士,我们应当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尽可能把病人所受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尽可能地挽救他的生命。

此外,护士在院前护理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护士,在院前急救中,需要有一套专业的技能来做出正确的判断,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这种能力可能是几十年护理经验积累而来,也可能是在职业训练中受到的教育和实践,但无论如何,护士都必须能够准确地识别患者的当前症状,以及观察和尽可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总之,院前急救护理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它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护士在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

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

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作为一位普通人,我们或许难以想象突然遭遇意外事件需要我们进行急救的场景。

但事实上,意外事件时常保持不可预知性,因此,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以下是我个人在小区内担任义务医生以及志愿服务队急救员的一些初步经验与体会。

1. 坚持急救培训急救培训并非一次性完成,它是必须持续不断学习的过程。

每年参加急救培训,不断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和操作流程。

并在平时保持相关技能的熟练度,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2.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在场景中,我们不能有恐慌的情绪,必须冷静思考,快速判断。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及操作流程,例如基本的心肺复苏、止血以及手臂挽救等技能是必备的。

3. 学会使用急救设备在医疗不可及时的情况下,急救设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自助压缩绷带、止血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往往能够快速制止出血,给患者留下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我们因不当的操作而加剧伤情。

4. 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支持,而且也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和患者进行简短的沟通和牵引,尽力让他们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至关重要。

总之,创伤院前急救是一个应当高度重视的领域。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巧,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并提供有效的帮助。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创伤院前急救将会变得更加先进和完善,真正做到守护每个人的生命的准则。

院前急救工作中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院前急救工作中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院前急救工作中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救护理对前线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艰苦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急救护理者,我在与
外伤患者护理中有了不少经验总结。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并洞悉患者的状况。

在护理外伤患者时,必须要经常查体,对患
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便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中,还要时刻留意
患者的伤口是否发炎、有何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其次,要有耐心和有效的护理。

外伤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时常不稳定,需要护士耐心陪伴、引导,以减轻患者病情上的压力,以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在医生下达护理指令时,护士也必须能将其落实到位,并且要
随时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及时评估护理的有效性,确保护理的质量。

此外,要做到有效的沟通与护理。

外伤患者的精神状况通常很低落,其家庭和身边的
亲友也常有不安,这时护士要做到耐心倾听,相信积极的沟通可以改善病情带来的精神负担。

此外,护士还需要积极协调患者家庭,以确保患者的护理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负担。

最后,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确保护理
中灭菌、避免感染的措施,减少患者的治疗风险,并及时纠正或改正与护理有关的不当行为,以确保护理活动的安全。

总之,在护理外伤患者过程中,要做到熟悉病情,耐心陪伴,有效沟通及有效护理,
确保护理活动安全,以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护理效果。

通过这段时期对外伤患者的护理,
让我深深认识到了护理者在病人抢救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坚信急救护理工作既困难又
艰苦,却也有慰藉和励志的意义,会更加怀着为病人着想的热情继续工作。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我院急诊科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成功救治193例多发伤患者。

结果救治多发伤193例。

接诊时心搏、呼吸停止6例,处于濒死状态11例,其余大部分处于急危重症状态。

其中7例在急诊室复苏急救未成功。

135例行急诊手术治疗,死亡11例。

56例在急诊科经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ICU病房,死亡13例(成功率84.9%,死亡率15.1%)。

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标签:多发伤;一体化护理模式;体会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

随着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及电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交通肇事及高处坠落明显增多,多发伤率明显增加。

由于患者伤情复杂、内环境紊乱严重,很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率极高。

2011年9月~2014年1月我院通过对多发伤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救治,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按严重多发伤的标准193例患者,其中男125例,女68例;年龄14~76岁。

受伤到救治时间5 min~2 h。

致伤原因:车祸伤135例,坠落伤13例,重物压伤10例,钝器击伤8例,锐器伤7例,其他10例。

损伤部位及类型:以颅脑伤为主97例,以腹部伤为主33例,以脊柱骨盆伤为主25例,以胸部为主22例,以四肢伤为主16例。

1.2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方法1.2.1立即做出急救一体化护理模式的第一步:病情判断。

护士到达场后,迅速判断病情。

气道(A airway):有无堵塞;呼吸:(B breathe)动度和频率;出血:(B blooding)体表主要出血部位;循环:(C circulate)脉搏、血压、末梢循环;感知觉:(S sense)患者的意识状态、痛域刺激情况。

创伤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创伤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自身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我近期参加了由红十字会举办的创伤急救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创伤急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创伤急救的重要性。

在过去,我曾认为急救只是医院医生的工作,而如今我明白,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突发事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对于挽救生命、减轻伤者痛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培训过程中,讲师详细讲解了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评估伤情、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

例如,在止血环节,讲师强调了压迫止血和加压包扎的重要性,并现场演示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包扎方面,讲师介绍了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多种方法,并针对不同部位受伤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

通过模拟操作,我掌握了包扎技巧,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此外,培训中还强调了急救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在搬运伤者时,要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避免加重伤情。

这些安全知识让我意识到,在急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伤者的生命安全,还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急救技能需要不断练习。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急救技能掌握得并不熟练,这说明急救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 急救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急救领域的最新动态,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3. 急救技能的普及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提高自身急救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

同时,也要向家人、朋友宣传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

总之,这次创伤急救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急救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急救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急救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急救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一、背景介绍急救一体化建设是指在医疗体系中,将急救服务纳入整体规划,实现急救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高急救响应速度和效率,以救治更多的患者。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包括急救一体化的意义、目标、关键要素和推进措施。

二、急救一体化的意义1. 提高急救响应速度:通过整合急救资源,减少信息传递和协调环节,使急救人员能够更快地抵达现场,救治患者,提高生存率。

2. 增强急救效率:急救一体化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3. 提高急救质量:通过统一标准和流程,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急救质量,减少医疗事故。

4. 促进医疗协同发展:急救一体化可以促进急诊科、重症监护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医疗体系,提高综合医疗水平。

三、急救一体化的目标1. 建立统一的急救指挥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实现急救资源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提高急救响应速度和效率。

2. 建立急救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急救资源共享平台,包括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的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建立统一的急救标准和流程:制定统一的急救标准和流程,确保急救人员的操作规范和专业水平,提高急救质量。

4. 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和团队建设:通过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急救效率。

四、急救一体化的关键要素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急救一体化建设,提供资金和人力保障。

2. 技术支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急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急救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3. 人员配备:合理配置急救人员,包括急救医生、护士和司机等,保证急救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

4. 设备投入:提供先进的急救设备和器材,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

5. 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急救人员培训机制,包括培训课程、考核评估和继续教育等,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

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在实际中运用护理体会

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在实际中运用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网 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在实际中运用护理体会作者:李丽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实施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观察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急救护理;院内院外一体化【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132-01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性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其他急性脑血管疾病高[1],本研究总结2014年1月-2016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实施急救护理程序急救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05例,女75例,年龄45-83岁,平均(70.2±7.1)岁。

发病时间:0.5-5h,平均(2.1±0.4)h。

合并症:高血压89例,高血脂64例,糖尿病54例。

将同期由家属直接送入院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47-81岁,平均(69.9±7.4)岁。

发病时间:0.5-5.3h,平均(2.2±0.5)h。

合并症:高血压57例,高血脂44例,糖尿病35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头颅CT扫描确诊为急性脑出血。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家属驾车将患者直接护送到急救室,在运送途中仅部分家属保持患者上身平躺位,而未采取其它措施,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救治方法。

1.2.2观察组院前急救指导 120指挥1—3分钟出诊,途中通过家属询问患者症状,实施简单的救助,出现意识不清的患者不可随意搬动。

急诊一体化救治煤矿创伤的实践体会

急诊一体化救治煤矿创伤的实践体会

急诊一体化救治煤矿创伤的实践体会近些年来,国内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医疗卫生系统在应急救治水平与诊治群体伤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对于笔者所在医院,建立对急诊救治一体化熟悉,并且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煤矿创伤救治的队伍,日常作好群体伤一体化救治的模拟演练的培训。

这样对服务煤矿企业医疗需求,服务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奠定了技术和管理基础。

通过多年来对急诊一体化救治的日常管理、模拟训练、流程改善,我院在煤矿创伤一体化救治积累了经验并对急诊一体化救治的效率很大提升。

1. 一体化救治煤矿创伤的实践1.1健全的管理组织体系院内多科室业务骨干组成院前医疗救护队。

建立院领导为总指挥,医务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部门,院前医疗救护队三级应急管理系统。

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都必须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做保障[1]。

一体化救治的管理体系下,救治单位的各环节环环紧扣。

具体如下:①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煤矿创伤事故应急预案。

结合我院实际编写预案,按照预案处理要求,建立煤矿创伤救护队。

救护队伍由我院多科室骨干与急诊科主体组成,日常排班。

煤矿创伤发生后,院总值班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医务科下设应急指挥办公室,统一协调院内各科室的工作,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预案起草与修正,日常流程的检查与完善。

②完善院内救治科室职责及物质保障体系。

明确院内救治科室各自职责并按要求定期检查各种急救物资备用情况。

③优化院前急救流程。

建立若干个院前急救组,配备相应的院前急救设备物资。

总值班发布抢救命令后能够按预案要求及时出诊。

④建设矿井急救站。

事故初始发生时,能够迅速到位。

在第一时间接触伤员后由矿井急救站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生命支持,以争取抢救时间,并即时报告事故详细信息。

1.2组建高素质应急救援队伍造就技术精湛的应急救援队伍是提升煤矿创伤救治质量的保证[2]。

现代化急诊救治服务的“三环理论”是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三个基本环节,院前急救系统、院内急诊系统和重症监护治疗系统。

创伤患者流程化院前急救的体会

创伤患者流程化院前急救的体会

创伤患者流程化院前急救的体会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方法:对创伤患者实行流程化院前急救,总结院前急救要点。

结果:抢救965例创伤患者,抢救成功934例,死亡31例,抢救成功率96.79%。

结论:对创伤患者实行流程化院前急救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好基础。

【关键词】创伤院前急救流程【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322-01我院急诊科2014年1~12月,对创伤患者实行流程化院前急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救护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创伤患者965例,男762例,女203例,年龄6~76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05例,打架伤116例,生产施工伤115例,其它原因伤29例。

实行流程化院前急救。

抢救成功934例,死亡31例,抢救成功率为96.79%。

2.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2.1 保护颈椎、脊髓。

对于意识不清、考虑有颈部及脊椎损伤的患者,一律上颈托保护颈椎,保持轴位翻身,使用铲式担架搬运。

2.2 气道管理。

对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患者,依次清除口鼻异物及分泌物、提下颏、托下颌、放置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直至梗阻解除。

2.3 呼吸管理。

对开放性胸外伤使用敷料关闭伤口;如果有缺氧症状,立即吸氧;一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或实音,考虑为张力性气胸、血胸,用粗针头在患侧第二肋间隙穿刺入胸膜腔减压,为放置肋间负压引流管争取时间;对严重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者给予辅助人工呼吸。

2.4 循环管理。

常规使用粗穿刺针双路静脉通道生理盐水静滴;对外出血立即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止血;对于有低血压、心率大于100次/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休克症状者,加快生理盐水滴速,并立即启动院内配血输血程序。

2.5 神经损伤程度评估及救护。

采用AVPU系统评估法:A(awake):清醒;V(verbal response):有无语言应答;P(painful response):对疼痛刺激有无反应;U(unresponsive):无反应。

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

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

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摘要】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

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

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最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

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院前救治;创伤;致死率;致伤原因【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79-02急性创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急性创伤所致的死亡率也在发展中国家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也逐渐成为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1]。

按急性创伤患者受伤部位,可分为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以及肢体伤。

在急性创伤发生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致伤动力作用,所导致的伤害也不同,对患者所造成的各组织器官破坏程度也随之不同。

因此,对急性创伤患者进行院前救治时,也必须依据患者不同的伤情而予以不同的现场急救措施,为院内后期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与时间[2-3]。

笔者通过对淮安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进一步探讨院前救治措施对急性创伤患者伤情转归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 急性创伤患者一般资料本中资料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临床护理 ・ 6 2
病变 ,严 重感染 。红霉素治疗组4例 ,男3例 ,女 1例 ,体质量 (. 1 0 1 21 ±0 )k ,胎龄 (5 )周 ,年龄 1 d . g 5 3 ±1 - ,其中合并新 生儿高疸 红素血 - 6
F b u  ̄ 2 2 V 1 0 No6 e ra 01 , o . , . 1 早产儿 的生理 特点使得其 消化、代谢 、排 泄系统发育 欠成熟 ,加

两组 患儿 均在 早产 儿常 规治疗 护理 基 础上 针对 喂养 不耐受 而 采
用 的改善 喂养 策 略及静 脉营养 供 给治疗 。红 霉素治 疗组 在常 规治疗 基础上 加用红霉 素每次2 mg ,每6 . &g 5 小时 口服 1 ,连续4 6 ,新生 次  ̄d
儿抚 触组在常规 治疗基 础上给予每 天2 次抚触 ,每 次l- 5 i,连 续 O 1m n 4 6 。操作者均 经过专业 系统培训 ,操作时 间选 择在 喂养 后3mi后 ~d 0 n
[] 陈健 平, 义 . 2 刘 红霉 素 与新 生儿 喂 养 不耐 受 的 临床研 究 [] 床 J. 临 儿 科杂 志, 0, (1: 09 3 2 6 41) 2 -2. 0 2 9
采用S S . P S 0 1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以均数 ±标准差 7 ( s 夏± )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 . 为差异有统 <O 5 0
奋 迷走神经 ,进 而使 胃泌素 、胰 岛素释放增加 ,使机体 胃肠活 动增 强


揉大 肌肉群 ,再 用两拇指腹从新生 儿手掌腕部 向手指之 间滑动 ,足与 手 的方法相 同。抚 触背部 :新 生儿呈俯卧位 ,双 手掌分别放于 脊柱两 侧 由中央 向两侧滑动。 1 . 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四肢 :双手抓住新 生儿一只胳膊 ,交替从上 臂向手腕轻轻挤捏 ,并搓
项健康工程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被抚触者皮肤各部分 发育 等作用 。通过抚触增加皮肤血液循环 ,同时治疗信息会通过人体 】 体表 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沿着脊髓传至大脑 ,由大脑 发出信息兴

进行有次序 ,有手法 的抚触和接触 , 抚触 明显促进其体质量增长 、智力
肠蠕动及 胃排空 ,但不能促进早产儿消化道发育 ,且有一定的毒 、副作 用 ,而新生儿抚触无任何毒 、副作用 ,且疗效显著 。在早产儿 出生后 即 可实施,能起到预防和治疗 的双重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 文献 . 【] 黄瑛 , 肖梅 , 骅 , . 生 儿喂 养 困难 与 红霉素 促 胃 肠动 力 1 邵 曾纪 等 新 的研 究 [ _ J 中华儿 科杂 志 , 1,8 ) 9 —9 . ] 2 03( : 66 8 0 46
轻度窒息2 ,两组在治疗前胎龄 ,性别 ,年龄 ,体质量等 比较差异无 例
肌功能不佳 和吸吮吞咽 反射不 良,出生 时长时间缺氧 ,使 肠道 血流量
减少,易有喂食耐受性不良,容易出现呕吐、胃潴留、腹胀等症状,
由于 进食 少 ,影响 到热量 、水 分等营 养 的供 给 ,容 易造成 体质 量不
上其 胃容量 小 、排空快 、脂肪吸收差 、呕 吐反射不 良、食 管贲 门括约
症5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3 ,新生儿轻度窒息3 。新生儿抚触组4 例 例 例 1 例 ,男2例 ,女1例,体质量 (.士0 ) ,胎龄 ( ±1 )周 ,年 5 6 2 O . 6 3 . 4 4 龄16,合 并新生儿高疸红索血症6 ,新生儿吸人综合征2 ,新生儿 ~d 例 例
增,蛋白质不足,进而导致诸多并发症出现。因而,早产儿的喂养问
题也更加得到医学界 的关注。
统计意义 (>O 5 P . ),具可 比性。 0
1 . 2方法
红霉索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是利用它 的促 胃动力作用和其特 殊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这种特殊 的分子结构使其空间构象及 电 荷分布 与 胃动素相似 ,因而结合并激活胃动素受体从 而产生促动力效应口 ] 。经 过临床观察具有一定疗效 ,但它的不 良反应是因为其肝脏代谢 ,长期应 用 ,可引起肝脏损害 ,并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 导致菌群失调。新生 儿抚触 是中华优生 优育 协会 、中华 医学会 、中华护理 学会等机构根据 o 1 婴儿 自身特点 ,对婴儿进行全 身按摩 ,  ̄岁 有效增强婴儿体质建立 的
每 日观 察两 组早 产儿 进食 情况 、呕 吐情 况 、 胃残 余量 、排便 情
同时腹部抚 触可促进 胃肠蠕动 ,促进胎便排 出,减少减轻腹胀、呕
吐 胃残 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而且抚触 简单易行 ,成本低廉 ,且具有 防治早产儿 呼吸暂停的作用嘲 。并对新生儿各个系统发育都有帮助。故 利用新生儿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一举多得。 通过临床观察 ,笔者有如下体会 :红霉素治疗组和新生儿抚触干预
况 、 日 加奶量 等 ,并用 以下3 增 条作 为判断 喂养 不耐受 治疗有 效的标 准 。①治疗3后 呕吐停 止 ;②治疗3 后 胃残余量 ≤1%;③治疗第3 d d 0
天奶量/ 治疗前 1奶量 (3d) ≥3 d d,0 。 1 . 4统计学处理
组两种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取得一定疗效,红霉素能够促进胃
执行,操作前调节合适的环境温度、湿度,充分暴露患儿,操作顺序
为头部・ 面部- - 胸部 腹部 一 足- ,抚触头面 部 :用双手拇指从 四肢 手 背部 下额 中央 向外上 方滑动 ,双手 掌从前额发 际向枕 后 ,双手 中指 分别停 在 耳后乳突部 。抚 触胸部 :双手分 别从胸部 的外下侧 向对侧外上 方滑 动 。抚触腹部 :双 手依次从新 生儿右下腹经上腹 抚触到左下腹 。抚触
计学意义 。 2结 果
两组疗效及观察指标 比较 红霉 素治疗 组有效2例 ,无效 l例 ,有 5 6 效率6 %。抚触 治疗组有效2 例 ,有 效l例 ,有效率为 6%。两组疗 1 7 4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