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课《我要的是葫芦》听后感

合集下载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体会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体会

同课异构,满树开花——《我要的是葫芦》听课体会钱虹2014.10.29今天有幸听了方老师和王老师同课异构的两堂课——《我要的是葫芦》,这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

我们知道低段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感兴趣地主动学习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而方老师和王老师一个幽默风趣,一个温柔大方,教学风格大不相同,但两节课皆紧扣教材特点,切合低段小朋友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兴致盎然,又踏实高效。

共同的亮点:在语境中识字学词。

整堂课体现了“随文识字”的理念。

没有填鸭式的灌输,也没有枯燥的集中识字,而是通过把字词放到句子的语境中来学习和理解,同时又能更好地朗读句子。

在学习“葫芦”时,通过提问“你见过葫芦吗,它是怎么样的?”来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

接着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藤”是怎样的,说说还见过哪些藤,从而把学习生字词与学生的认知结合起来。

在教学“邻”和“盯”时,老师把字放在了一定的语境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特别是教学“哇”字时,老师用儿歌的形式拓展了许多右边有两个土的形近字,不仅使学生在字形上有了区别,还区分了这些形近字的意思。

各自的亮点:方老师的教学,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环环相扣,从扶到放,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学会了知识的迁移,由对葫芦藤、叶、花、果的描写来改写葡萄。

《我要的是葫芦》一文,虽然短小,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方老师始终抓住一个“变”字,刚开始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而引出课文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过渡自然,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了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也了解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密切关系,既有十足的语文味,又有知识的正确性。

而王老师的教学课堂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精美的板书,图文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听课感想评课稿笔记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听课感想评课稿笔记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听课感想评课稿笔记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反思我听了本校二年级陈金丽老师的《我要的是葫芦》识字教学课,对于一位工作不满意两年的新教师来说,进步颇大。

我一直都觉得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形式很单一,枯燥无味,教师很难调控课堂的气氛。

但通过听了陈老师这节课使我对识字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根据自己听课情况作以下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

二年级学生对插图感兴趣,教学中陈老师用多媒体出示文中的插图和有关句子,认真指导学生去理解。

这样安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引领学生读文。

本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是认识“藤、盯”等6个生字词,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

在教学中陈老师牢牢地抓住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进行识字教学。

整节课教师设计的识字教学层次分明,能层层递进,先是初读课文,找出所要学习的生字,学生自己自学,同桌互读。

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带拼音的、去掉拼音的、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对教授生字形式比较多样,尤其是让学生去发现,学生说哪些是同部首、同结构、同部件的字,这样一来更加了巩固所学的生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能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习“盯着”一词时,先指导学生了解词意,后指导学生说话。

在进行写字教学时,教师能示范写,把难写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了强调,加深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中,有几个细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例如陈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先让学生互评,再指出学生的错处。

整堂课教学的各环节连接自然,内容组织严密。

以下是我不成熟的建议:1、授课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写字的时间少,有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要写的字写完。

2、教完生字、词语回归文本进行读的环节,读得不够,读得不深,读得无味。

通过以上的识字教学,让我看到了识字教学的多样性,不仅培养学生自动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通过识字教学的多种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实现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这是我对这节识字教学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听课的过程给了我很多反思的机会,以后我会继续学习,结合实际,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课后感最新4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课后感最新4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课后感最新4篇语文阅读训练要素在教参的单元分析和课后习题里面体现,备课时要找准出发点,低年级重视老师的示范朗读,这是最基本的策略。

教师要少讲概念,学生不懂,要对比,要读,要感受。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组织语言,随文识字,看图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二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感受到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提高,进步,当然更待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的后半部分教学上的拖延,由于当时忘词了,所以感觉好像绕弯子了!我体会到了学生的精彩就是课堂的最大的精彩。

教师的教学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课堂教学才会赋予生命的魅力。

本节课孩子们的表现要比平时课堂表现要好。

但是通过我对孩子们长期以来的观察及了解,个人认为本节课孩子们并没有展示出他们最出色的一面,没有把最好的效果展示出来。

这给了我在教学中新的思索。

希望通过课下的学习,我能够找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孩子们优异一面的突破口。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三《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一、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

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

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

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二、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新编)教学反思一在教授《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我深刻感受到寓言故事的魅力,以及它对学生思维启发和情感教育的价值。

然而,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道理理解不够深入。

这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运用生活实例和情境模拟,帮助学生将课文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

教学反思二在识字学词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不够牢固,特别是在运用时容易混淆。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识字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缺乏足够的拓展和练习。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识字教学中,增加更多样化的识字游戏和实践活动,如生字卡片游戏、造句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反思三在朗读课文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的朗读缺乏感情和表现力,无法很好地传达出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情节变化。

这提示我,在朗读指导上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通过示范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更生动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四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我发现学生对“葫芦的生长过程”和“主人公的失误”这两个关键点的理解存在偏差。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未能主动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五在课堂互动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

因此,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更多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课堂活动,如故事接龙、角色扮演等,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反思六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较为浅显,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拓展延伸时未能提供足够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四篇)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四篇)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

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

利用课文插图可以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形象地理解语言,有利于词语的积累。

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我先让孩子们观察长势很好的小葫芦插图,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芦,孩子们说的挺好的,有的说“小葫芦长得枝繁叶茂”;有的能根据葫芦藤—葫芦叶—小葫芦的顺序来表述。

然后我再让他们读读文中作者描写小葫芦的相关句子,对比感悟作者遣词用句的准确、巧妙,从而感悟、积累优美语言---“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这样图文结合,孩子们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芦的可爱,自己的内心燃起了对这棵葫芦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体会到文中种葫芦人对自己所种葫芦的深爱情感。

为后面的感情朗读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导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二)角色表演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

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把“蓄积”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

角色体验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

课后我结合老师们的建议,我反思在教《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除了角色朗读外,如果能再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演一演的情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种葫芦的人和邻居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情,通过邻居的口自然而然地总结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而不是先让他们用成语概括自己的体会,学生在与伙伴的愉快合作中,在口头交际的临场发挥中,在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声中,才能更好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

这种愉悦之情,无论是在视觉、听觉等生理上,还是精神、智力上,都获得了满足、快感。

从而能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全体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三)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通用11篇)

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通用11篇)

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通用1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想法,这时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

不过,是不是不太会写感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篇1《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包括2017版)第14课的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毫无关联,毫不在乎。

最终葫芦被蚜虫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

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

下面是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供大家参考。

探究1、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是有关系的。

当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感悟1、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想,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一心理活动说明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蚜虫会影响葫芦的生长,所以他毫不在意。

“盯着”写出了他看小葫芦时目光集中的样子,反映出他盼望葫芦快长大的心情。

“自言自语”的话,说明他非常喜欢小葫芦,并对小葫芦寄予了美好的希望。

体现出了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和期盼的心理。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2、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

”从邻居的劝告能够看出,邻居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从种葫芦人回答的话看出,他仍然不明白叶子与葫芦的关系。

这里的感叹句、反问句表现出邻居和种葫芦人的不同内心活动。

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感悟篇2《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类字二类字一共12个生字。

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霍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们领略到低段语文词语教学的又一大特色。

对于低段生字教学,霍老师很有她的一套教学特色方式。

通过认读、给字换偏旁、猜字等方式,训练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又如为了了解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教师先演示“抽藤——长叶——开花——挂葫芦”这样一个简易过程;再把内容具体化:()的藤()的.叶子()的小花()的小葫芦,并且以不同的词卡反复出现;最后要求学生把四组词语串起来具体讲讲葫芦的生长过程。

这样在一次次的游戏复现中既巩固、积累、活用了词语,又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第1自然段。

- 1 -。

2023最新-《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课后感优秀7篇

2023最新-《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课后感优秀7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课后感优秀7篇《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类字二类字一共12个生字。

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

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有的学生汇报:“邻”字读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读成了前鼻音,同伴教会了我“哇”字怎么组词。

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我也就知道这些生字是他们难以掌握的生字了。

我再把这几个生字当做重点,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1。

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2。

组与组之间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7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课后感》,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一这篇课文时我精心准备的一堂公开课,在师傅吴老师和我的反复打磨中较成功的完成了,通过这一次的反复修改教案和试教,让我对教学,教好学有了更深的感悟!1、把握教材,抓住课文的重难点。

本篇课文是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都是寓言故事,从语言故事中感受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引导学生明白了葫芦叶子和葫芦果实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始终到课结束了我也没有捅破这张纸,所以整体来说对课文重点的把握还是不够的。

但是,本篇课文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对于这个教学目标我认为我还是把我得很好的,通过反复的读、语气的指导以及变换句式让学生理解这几个句子。

2、认真备学生,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说为了这篇课文能达到更好的水平,我总共试了三次,每一次吴老师都会告诉我,让我少说话,多倾听学生的,可是我总是怕学生打不上来,我只能按部就班的走,当学生出现危机时,我便赶紧“搭救”,后来我发现确实是我走入了误区,我只是一味的去走过场,完成教学进度,却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所以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学生不用说,不想说,其实都是因为教师引导得不够,通过两次试教,我慢慢地学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自己领会语气,自己感悟课文内容,我发现他们真的很棒,适当的激励更是让学生融入课堂,做课堂的主角。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四篇)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四篇)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

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

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

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

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二)《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三)《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

因此,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心得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心得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心得有幸听了邵老师上《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整节课给我的感受是一个字“美”。

这次教研的邵老师和黄老师,两位老师的教姿教态都非常的美。

课堂上老师能够给孩子们一种美的感受,也正是语文课堂上传递给孩子们美的熏陶。

一、教具激趣邵老师课堂上充满了童趣。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邵老师的道具很有意思,看得出来,邵老师的道具是花过心思去做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只会想到,既然上的是《我要的是葫芦》,那么准备一个真实的葫芦就可以了。

包括在上课之前,我看到邵老师把那颗绿色的中葫芦拿出来之后,本以为邵老师只是在菜场上买了一个真的葫芦过来,已经觉得很兴奋了。

没想到在课堂上邵老师还拿出了一个用绿色颜料涂过的小葫芦和一个非常大的葫芦。

课堂上因为有了这三个葫芦,又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拿了出来,着实增添了不少趣味,让孩子们更能够融入到课堂中去。

孩子们自己切身去看,去听,去摸。

远比老师口头上说,或者是单纯看图片来得更有效果。

二、板书精美邵老师的板书很美,在黑板上展示的那颗葫芦藤,上面的一片一片精美的葫芦叶从稀疏到繁茂,加上精心制作的一小朵一小朵雪白的葫芦花。

这些道具在邵老师的手里,变得那么的有趣,孩子们的目光随着邵老师的贴起、拿下,更加深刻的明白了葫芦的生长的过程。

三、插图联想邵老师很好的利用了课本上的两幅插图,并且很有想法的将两幅插图主动的对应到自然段,让孩子们在两张图中间去思考,自己可以来制作一个怎样的插图?不仅让学生可以对课文的插图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绘制、去想象、去表达,也更能够让他们去理解这颗葫芦从一株健康的葫芦藤,怎么变成一株生了病,长满蚜虫的葫芦藤。

四、教态优雅邵老师在跟孩子们的沟通过程中,目光总是向着孩子们的,能够把握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重点和亮点,并且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孩子们去表达,让给孩子们去朗读,对孩子们的回答会做出积极的反馈。

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的,去跟他们聊这一篇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多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多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多篇多尝试多思索多收获shy;shy;shy;-----《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郭金波在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前, 定位其根本思想就是多尝试、多思索。

这源于假期读书富脑行动, 想把从书中学到的教育思想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于是有了这一课的设计, 写下收获几点:一、打破常规, 有选择地预习预习的好处多多, 不用思索就能脱口而出。

以前为了追求相对完备的教学效果, 幸免课堂上的意外冷场,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成了教学之前的铺垫。

确实, 有了预习的读书, 课堂上各个环节就会顺畅许多。

这对于有深度的、有难度的或者长篇阅读文来讲是有益的。

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 篇幅短, 内容浅, 唯一的教学难点就是“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略有难度的阅读内容就是第一自然段关于葫芦的描写, 只要处理好这两个问题, 整篇课文就会通透。

想到平铺直叙的课堂是乏味的, 于是确定放弃预习环节, 尝试不提前读书, 让学生们充溢别致感、怀着期盼上课, 当然, 我也是。

在处理第一自然段关于葫芦的描写时, 由实物葫芦引入, 出示在黑板上, 不相识的“藤”字标注了拼音, 在足够的时间里, 让学生反复练读, 由于是起点一样的初读, 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投入, 在读准字, 读通句子后, 再略加指导, 一局部同学就读出味道了。

假如把读书比做走步的话, 我真实地感受到学生们从蹒跚学步到疾走如飞这一质的转化过程。

这种尝试是喜悦的, 因为有选择地预习也收到了预约的精彩。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难点是: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实质上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我推测这个植物学问学生知道的可能性很小, 假如知道, 学生能不能表述清晰?怎样化难为易?我想到了打比方。

把叶子比作人的嘴巴, 把葫芦比作人的身体。

人通过嘴巴传输养分供身体生长须要, 叶子传输的养分就是供葫芦生长须要, 叶子被蛀好比嘴巴不能吃饭,身体会垮掉, 葫芦也如此。

课前对学生理解实力的充分考虑验证了, 一个自不待言的打比方把这个难点解决了。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范文(2篇)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范文(2篇)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范文角色表演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

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把“蓄积”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

角色体验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

课后我结合老师们的建议,我反思在教《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除了角色朗读外,如果能再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演一演的情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种葫芦的人和邻居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情,通过邻居的口自然而然地总结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而不是先让他们用成语概括自己的体会,学生在与伙伴的愉快合作中,在口头交际的临场发挥中,在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声中,才能更好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

这种愉悦之情,无论是在视觉、听觉等生理上,还是精神、智力上,都获得了满足、快感。

从而能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全体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反思范文(2)葫芦课堂反思在葫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首先,葫芦课堂为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材料。

这些资源不仅帮助我扩展了知识面,还帮助我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常常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学习资料而浪费了很多时间。

但是在葫芦课堂上,我可以轻松地找到我需要的资料,从而更加专注地学习。

同时,葫芦课堂也提供了在线课程和学习任务,帮助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通过这些任务,我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的知识,还能够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葫芦课堂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葫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的合作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将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课《我要的是葫芦》听后感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课《我要的是葫芦》听后感

教学文档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课(我要的是葫芦)听后感我听了赵老师和卢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我要的是葫芦),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同是一篇课文,上的是同一个年级,教师可以采纳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

但是,不管采纳哪种设计,都是要紧紧地围绕本年段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赵老师和卢老师都是紧紧地围绕识字和写字,词句的教学等教学重点和年段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我想,这也是我们平常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的根本原则。

2.这两节课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对生字的处理不同。

赵老师采取的是随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卢老师采纳的是先集中学习生字,后学文的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

但从这两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我觉得本课还是第二种比拟好。

因为先集中学习生字,后学文,能让学生在学文前首先扫除了学生学习课文的障碍,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很有援助。

其它,随文分散识字时,如果课文的生字较多就会使整节课显得有散乱,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厌倦。

3.不管采纳哪种教法,教学中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通用11篇)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通用11篇)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通用11篇)《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通用11篇)《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篇1今天,我在学校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我要的是葫芦》。

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洁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长出了非常可爱的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呀!他还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邻居看见了就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都生蚜虫了,你还不快治一治啊!”那个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啊?我要的是葫芦。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小葫芦也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那个人光想着小葫芦赛过大南瓜,叶子上生蚜虫了都不知道治一治。

我可不能像他这样,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想着要一百分,却不知道认真学习。

如果平时不好好学习,哪来的一百分呢?所以,要想学习成绩好,平时就要努力学习哦!希望我们不要像种葫芦的人,做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篇2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很多小蚜虫,却不及时消灭,后来葫芦全都死掉了,什么也没得到。

我们平时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和坏毛病,如果不立即改掉,就会越来越多,像叶子上的蚜虫。

所以我们要经常检查,并及时改掉不好的习惯,以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那个人看见了葫芦掉落的时候,他说:“为什么葫芦会掉呢?”他又想了想说:“好像是有蛀虫在上面,我没治。

在第二年春季,他又种了一棵葫芦,他就像邻居说的那样去做,他天天给葫芦浇水、松土、捉虫。

日子一天天过去,后来小葫芦长的跟邻居说的一样,赛过了南瓜,现在他看了大葫芦心想:“我真得相信邻居的话。

”后来他就去跟邻居认错,那个人说:“对不想,是我错了。

”邻居说:“没关系,只要后果不严重就可以”就这样他的愿望实现了,他特别高兴!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篇3《我要的是葫芦》这是一篇内容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我要的是葫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共含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语文听课心得体会我校于4月29日开展了以“关注未来,共建和谐”面向家长的教学开放日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听了四位老师的课,被她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她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

韩xx和王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

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教师及家长。

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

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xx老师在教学《小珊迪》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听课心得_语文听课心得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听课心得_语文听课心得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听课心得_语文听课心得10月30日下午,在中心校的组织下,我镇三位市级骨干教师在我校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对于《我要的是葫芦》这篇二年级的小寓言故事,她们上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这真是三节异彩纷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

正所谓教一遍有教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听一遍的心得,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听课心得。

我们首先听的是陶z老师的课,陶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中,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我识字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造句,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并通过朗读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仿写句子的练习,使学生对不同句子但表达相同的意思有所体会,我想这就是对以后学习句式转换的渗透。

接下来,我们聆听了侯z老师的课。

侯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贯穿整个课堂。

无论是播放课文动画,出示多幅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还是运用简笔画和贴画再现课文内容,无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认知、理解课文。

在侯老师的课堂中,还体现了她的阶梯式教学形式,即以填空式完成讲故事(复述课文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教给了学生说话的方法,还复习了课文内容,真是一举数得。

从侯老师的整个教学中,特别是课外延伸中,我依稀看到了她的大语文教学观。

最后,我们听的是李z老师的课。

她的课,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朴实无华,什么叫扎实有效。

在课堂上,李老师注重以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读书时,李老师不仅交代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读书,还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不加字,不减字,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识字,并通过说词串,写形近字,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而在学习课文时,又注重引导学生找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十分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三位老师的教学各有精彩,但也有殊途同归的时候。

如她们在教学中都注重朗读,做到了以读品文,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

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新课标强调,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本课要写的生字比较有规律,因此,我引导学生对本课要写的子进行仔细观察。

比如:观察生字的结构。

相同偏旁的字:怪、慢;相同部件的字:挂、哇;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然后再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

进行练写、评议。

同时,还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逐步品味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到学生,“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到(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

)改进之处,教学评价还要继续到位,有时为了赶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地评价,不利于课堂问题的生成,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引导学生。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这篇文章共1878字。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

《我要的是葫芦》读后感《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描绘葫芦的生长过程和人们的期望,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故事中的主人公对葫芦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一心只想着葫芦的生长,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它们。

这种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存在着过于急躁和短视的问题。

他只关注葫芦的表面生长情况,而忽略了葫芦生长所需要的内在条件。

当葫芦出现病虫害时,他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而是继续盲目地追求葫芦的生长。

这种急躁和短视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应该全面地考虑问题,注重长远的发展。

故事中的主人公还忽略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他认为只要葫芦生长得好,就能够获得成功。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葫芦生长所需要的内在条件和自然规律,也没有注意到葫芦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忽略事物之间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应该深入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失败后没有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将责任推给了别人。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责任或怨天尤人。

“我要的是葫芦。

”这句话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一直强调的一句话,他一心只想着葫芦的生长,而忽略了其它因素。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他的追求和目标。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这句话是主人公对于葫芦叶子上的虫子的态度,他认为这些虫子不会对葫芦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不需要治理。

这句话反映出他的短视和忽略事物内在规律的态度。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这句话是主人公对葫芦的呼唤和期盼,他渴望葫芦快速生长,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句话表达了他的急躁和追求眼前的利益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课《我要的是葫芦》
听后感
我听了赵老师和卢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我要的是葫芦》,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同是一篇课文,上的是同一个年级,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

但是,不管采用哪种设计,都是要紧紧地围绕本年段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赵老师和卢老师都是紧紧地围绕识字和写字,词句的教学等教学重点和年段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我想,这也是我们平时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这两节课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对生字的处理不同。

赵老师采取的是随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卢老师采用的是先集中学习生字,后学文的方式。

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

但从这两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我觉得本课还是第二种比较好。

因为先集中学习生字,后学文,能让学生在学文前首先扫除了学生学习课文的障碍,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另外,随文分散识字时,如果课文的生字较多就会使整节课显得有散乱,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厌倦。

3.不管采用哪种教法,教学中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