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4 平面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4.4平面图形教学目的:1。
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2。
使学生能理解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并认识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多边形是由三角组合而成的。
教学过程: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因此研究立体图形往往从平面图形开始。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图4。
4.1观察图4.4.1中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的表面形状吗?把你画的图形和图 4.4。
2所示的图形相比较,看看你所画的是否也是这几个平面图形?图4。
4.2这里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是我们早就熟悉的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而上面的其它四个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多边形。
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的个数,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等等.想一想: (1)根据多边形的定义你能说出下面的几个图形是多边形吗?【答案】第二个图形是多边形,第一个不是,因为它不是由线段组成的,第三、第四个不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图形。
(2)说出下列图形中有哪几个是多边形,并说明理由.【答案】上述图形都是多边形,因为它们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
如下图所示,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几个三角形.试一试生活中经常看到由一些多边形或圆组成的优美图案.图4.4。
6-4.4.9是一些布料和旗帜的照片,在照片上找一找你已熟悉的平面图形。
【答案】图4.4。
6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图4.4.7由长方形和五角形组成;图4。
4.8由正方形和六边形组成;图4.4。
9由长方形和六边形组成.其中长方形和六边形还构成了八边形。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点和线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3. 随堂测试:
- 学生在随堂测试中能够准确回答问题和完成题目,表明他们对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扎实的掌握。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答题策略,能够有效地完成题目。
4. 作业完成情况:
-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符合要求,表明他们对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 学生在作业中能够正确运用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点和线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 提供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掌握点、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点、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点和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点和线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几何图形初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难点: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和学案实施教学.四、学法指导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等;六、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多媒体展示】回顾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本章学习了哪些内容?2.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请列出知识结构图.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知识结构图,点明知识要点和其中联系。
2、问题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1:在本章中,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结论,教师补充:展开图、三视图、运动问题等。
3、典例分析【多媒体展示】例1:在下列图形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例2:如图,从正面看A、B、C、D四个立体图形,可以得到a、b、c、d四个平面图形,把上下两行相对应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自主作答,教师个别提问,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4、问题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2:与以前相比,你对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有什么新的认识?在解决有关线段和角的问题中,常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结论,教师补充:分类讨论,转化等思想.5、典例分析【多媒体展示】例3:点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AB=3 cm,BC=1 cm.求AC的长.例4:已知∠α和∠β互为补角,并且∠β的一半比∠α小30°,求∠α、∠β.学生自主作答,教师个别提问,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6、能力拓展【多媒体展示】例: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点B'处,得折痕EM;将∠AEF对折,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折痕EN,求∠NEM的度数.学生小组内交流解答过程,教师做好指导工作.7、收获小结:1.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2.本节课有哪些疑惑?8、布置作业:课本练习题;七、板书设计:几何图形初步1.几何图形:(1)分类: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展开图和三视图;2.直线、射线和线段:(1)表示方法:(2)性质:3.角:(1)定义:(2)表示方法:(3)度量:4.余角和补角:(1)定义;(2)性质;。
七年级数学上册_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4.1.1 几何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2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3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4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6.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15页习题4.1第1~3题.4.2 线段、直线、射线(1)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3)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3.关键: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一把直尺、木工墨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二、新授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1.探究直线性质.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教师活动: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7页有关内容.教师活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三、巩固练习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DC BA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 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3.完成课本第119页练习.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四、课堂小结1.提问: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122页习题4.2第1、2、3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4.2 线段、射线、直线(2)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3.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重、难点1.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2.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刻度尺、三根木棒(两根等长)、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2.提出数学问题: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一个数学问题: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二、新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1.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第119页所讲方法)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教师活动:评价学生总结出的比较方法,并用教具请一个学生进行演示,板书:比较线段的长短.(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4.线段长短的比较结果.学生活动:通过上面的讨论,总结出线段比较结果.教师活动:用教具(三根木棒)演示线段比较方法,评价学生得出的比较结果,再用多媒体演示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 板书:(1)AB<CD (2)AB>CD (3)AB=CD (D)(C)B A B A (C)A5.线段的等分点.(1)线段的中点: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取线段AB 上一点M ,移动线段AM 到线段MB 上,当AM•与MB 完全重合时,线段AM=MB ,此时点M 就叫做线段AB 的中点.板书: AM=MB=12AB (2)线段的等分点: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板书:AM=MN=NB=13AB AM=MN=NP=PB=14AB7.探索线段的性质.(1)提出问题:由这个思考题,你能得出线段的性质?学生活动:联想以前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直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活动:板书:线段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完整归纳出线段性质.(2)举例说明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3)在直线L上顺次取三点A、B、C,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注:这两个问题先请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再作评价.8.两点的距离.教师活动:讲解两点的距离定义.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会了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了比较线段的长短.2.本节课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距离的定义.3.懂得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2页习题4.2第4、5、6、7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1)第5课时教学目标1.(1)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2.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3.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教具准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察时钟2.提出问题: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教师活动: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角.二、新授1.角的概念.(1)提出问题: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学生回答:两条射线.(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2.角的表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3.角的度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6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127页练习.2.计算:(1)48°39′+67°41′;(2)90°-78°19′40″;(3)22°30′×8;(4)176°52′÷3.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答案..四、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五、作业布置1.课本习题4.3第4、5题.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2)第6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2. 经历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2.提出问题: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二、新授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师活动: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给予积极评价.结论:每个角均为36°.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提出问题: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2)提出问题: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学生活动:动手画图.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角.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五、作业布置1.基础训练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C BA 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第4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2)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难点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难点.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剪刀、透明纸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 、BC 、CD 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图中∠A 、∠B 、∠C 的大小?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二、新授1.提出问题: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2.认识角的和差.教师活动:讲解观察中的问题,给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图)∠AOC=∠AOB+∠BOC,∠AOB=∠AOC-∠BOC.提出问题:∠AOC-∠AOB=________.3.动手操作:用三角板拼出特殊角学生活动: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进行尝试拼出15°、75°的角,并讲出其中的理由.提出问题:利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出多少度的角?4.认识角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学生活动: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并思考下面问题.(如下图)提出问题:∠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AOB=∠BOC,∠AOC与∠AOC•和∠BOC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上面问题.教师活动:讲解角平分线定义,板书:角的平分线.在纸上画一个角,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学生活动: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角平分线的画法并画图.教师活动:对学生总结出的画法进行评价,并演示画图过程.(1)借助量角器画图:以已知角顶点为顶点,已知角的一边为边,在已知线的内部画一个度数等于已知角度数一半的角,则这个角的另一边就是已知角的平分线.(2)用折叠方法:把角沿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沿折痕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即为已知角的平分线.三、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角的大小关系有哪些?认识了角的哪些运算.2.本节课学习了用三角板拼出哪些角?3.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30页习题4.31、2、34.3.2 余角和补角第7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3.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重、难点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2)已知∠1=36°,∠2=54°,那么∠1+∠2=?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90°.二、新授1.余角与补角.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8页有关内容,并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注:讲解余角和补角时,必须向学生说明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即∠1+∠2=90°或∠1+∠2=180°,同时强调∠1是∠2的余角(或补角),那么∠2也是∠1的余角(或补角).2.巩固反思.(1)填空:①47°18′的余角是______,补角是_______.②∠α(0°<∠α<90°)的余角是______,∠β(0°<β<180°)的补角是_______.(2)已知一个角是它补角的3倍,求这个角.注:这两个例题讲解时,应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思考后再讲解.(3)课本第129页练习.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1)提出问题:观察方格图,下图中∠1与∠3有什么关系?∠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小组交流观察:∠1=∠3,∠1+∠2=180°,∠3+•∠4=180°.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得出∠2=∠4.(2)说明理由: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以上从观察图形得出的结论,还应从理论上说明其理由如上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写出说理过程,归纳性质.板书: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三、巩固练习1.如右图,∠EDC=∠CDF=90°,∠1=∠2.(1)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2)∠ADC与∠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认识方位角.如下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教师活动:(1),讲解方位角和表示方位的射线,•在学生完成题中的问题后操作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注:讲解时应讲清楚方位角是以正北或正南方向的射线为一个角的始边,而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射线是角的另一边.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画出问题中的每一条射线.3.知识拓展提出问题:小宁从A地向东北方向走62米到B地,再从B地向西走56米到C地,这时她离A•地多少米?在A地的北偏西多少度?画出图形(用1cm表示10m),然后用刻度尺和量角器进行测量.(精确到1m、1°)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画图和测量,并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了解方位角,学会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五、作业布置1.基础训练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第8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指明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名称: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制作.材料:厚(硬)纸板、直尺、裁纸刀、剪刀、胶水、彩笔等.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如墨水瓶盒、粉笔盒、饼干盒、牛奶包装盒、牙膏盒等.二、提出活动步骤、分组活动活动步骤:1.观察、讨论以5~6人为一组,各组确定所要设计制作的包装盒的类别,明确分工.(1)观察作为参考物的包装盒,分析其各面、各棱的大小与位置关系.(2)拆开盒子,把它铺平,得到表面展开图;观察它的形状,找出对应长方体各面的相应部分;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3)把表面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并粘到一起的.(4)多拆、装几个包装盒,注意它们的共同特征.(5)经过讨论,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2.设计制作(1)先在一张软纸上画出包装盒表面展开图的草图,简单设计一下,裁纸、折叠,观察效果.如果发生问题,调整原来的设计,知道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2)在硬纸板上,按照初步设计,画好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注意要预留出粘合处,并要减去适当的棱角.在表面展开图上进行图案与文字的美术设计.(3)裁下表面展开图、折叠并粘好粘合处,得到长方体包装盒3.交流、比较各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并介绍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讨论本组的作品,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制成的包装盒是否是长方体?若不是,是哪个地方出项了问题?如何改正?(2)从使用性上看,包装盒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节省?是否需要改进?(3)包装盒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4)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哪些新认识?4.评价、小结评价各组的活动情况,小结活动的主要收获.三、小结与作业小结:制作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平面展开图),再转化为立体图形作业:(1)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六棱柱形状的包装盒;(2)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4 平面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4.4平面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
2.使学生能理解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并认识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多边形是由三角组合而成的.
教学过程: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因此研究立体图形往往从平面图形开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图4.4.1
观察图4.4.1中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的表面形状吗?
把你画的图形和图4.4.2所示的图形相比较,看看你所画的是否也是这几个平面图形?
图4.4.2
这里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是我们早就熟悉的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而上面的其它四个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多边形.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的个数,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想一想 : (1)根据多边形的定义你能说出下面的几个图形是多边形吗?
【答案】
第二个图形是多边形,第一个不是,因为它不是由线段组成的,第三、第四个不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图形.
(2)说出下列图形中有哪几个是多边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上述图形都是多边形,因为它们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试一试
生活中经常看到由一些多边形或圆组成的优美图案.图4.4.6-4.4.9是一些布料和旗帜的照片,在照片上找一找你已熟悉的平面图形.
【答案】
图4.4.6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图4.4.7由长方形和五角形组成;图4.4.8由正方形和六边形组成;图4.4.9由长方形和六边形组成.其中长方形和六边形还构成了八边形.。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认识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2.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并能归纳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把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图形.【教学难点】认识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中的“鸟巢”,你能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典例1下列图形中不是立体图形的是()A.四棱锥B.长方形C.长方体D.正方体[解析]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平面图形.由定义可知A,C,D均为立体图形.[答案] B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段、数学书的封面、长方体C.点、三角形、四边形、圆D.点、直线、线段、正方体[答案] C典例2将下列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说出每个几何体的名称.[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进行分类.[答案]柱体有(1)(2)(4)(7);锥体有(5)(6);球体有(3).(1)长方体(四棱柱);(2)三棱柱;(3)球;(4)圆柱;(5)圆锥;(6)四棱锥;(7)六棱柱.将下列几何体分类,柱体有;锥体有.(只填序号)[答案]①②③⑤⑥三、板书设计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柱体{棱柱圆柱锥体{棱锥圆锥台体{棱台圆台球体: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简单,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形状特点,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2课时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所得的平面图形;2.会画一些常见几何体及简单组合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所得的平面图形;3.直观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制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画出简单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所得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由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所得的平面图形,还原为实物图,根据平面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处理,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例如放在桌面上的茶杯,从不同侧面得到不同的图形,你能用学过的诗句描述这种现象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会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所得的平面图形典例1如图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小正方体形成的,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答案] D下列水平放置的四个几何体中,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答案] D典例2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从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到几何体的形状图是()[答案] D探究点2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所得的平面图形典例3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你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吗?[解析]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如图所示:探究点3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典例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答案] C三、板书设计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有点难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应鼓励学生多动手画图,让学生自主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4.1.2点、线、面、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2.探索点、线、面运动后形成的几何图形.【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索点、线、面运动后形成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成几个顶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从静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典例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几何体由4个面组成,4个面相交成6条线,有2条是曲的.圆柱由 面围成,它有 个底面,是平的,有 个侧面,是曲的,底面与侧面相交形成的线有 条,是 (填“直的”或“曲的”). [答案] 3 2 1 两 曲的探究点2 从动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典例2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为 ()[解析] 圆柱是由一长方形绕其一边长旋转而成的;圆锥是由一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而成的;C 中该几何体是由直角梯形绕其下底旋转而成的;D 中该几何体是由直角三角形绕其斜边旋转而成的. [答案] D如图所示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 ( )[答案] B 三、板书设计点、线、面、体点、线、面、体{定义关系{静态关系动态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究从对点的认识到对线、面、体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实现文字、图形、符号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线段、射线和直线,你能说说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探究直线的性质典例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延长直线AB;②延长射线OA;③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④延长线段BA至C,使AC=AB.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B探究点2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典例2我们知道,若线段上取一个点(不与两个端点重合,以下同),则图中线段的条数为1+2=3条;若线段上取两个点,则图中线段的条数为1+2+3=6条;若线段上取三个点,则图中线段的条数为1+2+3+4=10条…请用你找到的规律解决下列实际问题:杭甬铁路(即杭州——宁波)上有萧山,绍兴,上虞,余姚4个中途站,则车站需要印制的不同种类的火车票为()A.6种B.15种C.20种D.30种[解析]车票需要考虑往返情况,故有2(1+2+3+4+5)=30.[答案] D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A、B两站之间需要制定种不同的票价.[答案]10三、板书设计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直线、射线、线段{直线:无端点,无长度射线:一端点,无长度线段:两端点,有长度◇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在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第2课时线段的比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尺规作图的概念,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度量线段的两种方法,对线段进行大小比较.2.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计算线段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计算线段的长度.【教学难点】线段的等分点表示方法及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明和小华在比身高,以下是他们的对话:小明:“我身高1.5 m.”小华:“我身高1.53 m,比你高3 cm.”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尺规作图典例1如图,已知线段a,b,c(a>b),用圆规和直尺画线段,使它等于a-b+2c.[解析]如图所示:线段AE=a-b+2c.探究点2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典例2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 cm,BC=4 cm,那么线段AC的长度是()A.1 cmB.9 cmC.1 cm或9 cm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第一种情况:C点在AB之间上,故AC=AB-BC=1 cm;第二种情况:当C点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9 cm.[答案] C三、板书设计线段的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度量法叠合法◇教学反思◇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数学的反馈与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3课时线段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熟练应用;2.理解两点的距离,并能计算线段中两点的距离.【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两点的距离定义及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探究线段性质典例1如图所示,设A,B,C,D为4个村庄,现在需要在四个村庄中间建一个自来水中心,请你确定一个点,使这4个村庄的居民到该中心的距离之和最小.[解析]如图,连接AC,BD交于O点,此时距离之和AC+BD为最小.如图所示,A,B是两个村庄,若要在河边l上修建一个水泵站往两村输水,问水泵站应修在河边的什么位置,才能使铺设的管道最短,并说明理由.[解析]如图所示,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B,交l于O点,则O点为水泵站位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定理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修高速路时,隧道将路变直;铺水管时,走最短的路线等.探究点2两点间的距离典例2已知线段AB=10 cm,点C在直线AB上,试探讨下列问题:(1)是否存在一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 cm?并说明理由;(2)是否存在一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 cm?若存在,它的位置是唯一的吗?(3)当点C到A,B两点距离之和等于20 cm,试说明点C的位置,并举例说明.[解析](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C+BC最短距离为10 cm,故不存在合条件的点.(2)存在,这样的点不唯一,线段AB上任意一点均满足条件.(3)存在,在A、B两点外5 cm处的点均满足条件.三、板书设计线段的性质1.线段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究出线段的性质,从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线段长问题,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训练学生思维严谨性.4.3角4.3.1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实例中建立角的概念,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理解角的形成,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2.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学习兴趣,养成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时钟的时针、分针组成的形状是?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探究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典例1看图解答下列问题:(1)以A为顶点共有几个角?如何表示?(2)以D为顶点共有几个角?如何表示?(3)图中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几个?分别是哪些角?∠BAC能用∠A表示吗?为什么?(4)图中共有几个角?[解析](1)以A为顶点共有3个角,分别是∠3,∠4,∠BAC.(2)以D为顶点共有8个角,分别是∠5,∠6,∠BDA,∠7,∠EDC,∠8,∠ADG,∠BDG.(3)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分别是∠B,∠C;∠BAC不能用∠A表示,因为以A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角.(4)图中共有17个角.探究点2角的度量典例2(1)填空:①57.18°=度分秒;②17°31'48″=度.(2)解答:38°15'与38.15°相等吗?如不等,谁大?[解析](1)①571048②17.53(2)因为38.15°=38°9',38°9'<38°15',所以38°15'大.(1)36.33°可化为()A.36°30'3″B.36°33'C.36°30'30″D.36°19'48″(2)15°24'36″=°.[答案](1)D(2)15.41°【技巧点拨】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三、板书设计角角{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度、分、秒的换算◇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理解角的定义并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其次,能够熟练进行度、分、秒的换算,为接下来角的和差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角的和差运算;2.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用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两条线段的方法,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角的大小比较典例1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直角∠AOB的内部,外部,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AOB<∠BOCB.∠AOB=∠CODC.∠AOB<∠AODD.∠BOC>∠DOC[解析]∠BOC在∠AOB的内部,所以∠AOB>∠BOC,A错误;∠AOB与∠COD无重叠的边,∠AOB在∠AOD的内部,所以∠AOB<∠AOD,C正确;同理可得D错误.[答案] C探究点2探究角的和差运算典例2计算:(1)65°53'26″+37°14'53″;(2)106°27'30″-98°25'42″;(3)23°25'24″×4;(4)102°48'21″÷3.[解析](1)65°53'26″+37°14'53″=102°8'19″.(2)106°27'30″-98°25'42″=8°1'48″.(3)23°25'24″×4=93°41'36″.(4)102°48'21″÷3=34°16'7″.计算:(1)45°4'+2°58'=;(2)180°-72°55'=;(3)108°×5=;(4)180°26'÷5=.[答案](1)48°2'(2)107°5'(3)540°(4)36°5'12″探究点3探究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表示典例3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EOC 的平分线,如果∠AOE =130°,求∠BOD 的度数.[解析] 因为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EOC 的平分线,所以∠COB =12∠AOC ,∠COD =12∠COE ,所以∠BOD =∠COB +∠COD =12(∠AOC +∠COE )=12∠AOE =65°.三、板书设计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和差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相关计算◇教学反思◇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要设计各个类型的教学.4.3.3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余角、补角的定义、性质及应用;2.理解方位角的意义,会画方位角.【过程与方法】经历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和应用过程,初步掌握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互余、互补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方位角的辨析与应用.【教学难点】余角、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知识回顾(1)叙述直角、平角的概念.(2)画出直角、平角的图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探究余角、补角的性质典例1点A,O,B在一直线上,射线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1)图中互余的角有对;(2)∠3的补角是.[解析](1)由已知,∠1=∠2,∠3=∠4,且∠2+∠4=90°,所以互余的角有:∠1与∠3,∠1与∠4,∠2与∠3,∠2与∠4共4对;(2)∠3的补角是∠AOE.[答案](1)4(2)∠AOE探究点2角的计算还多1°,求这个角.典例2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是平角的34×180+1,解得[解析]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则(90-x+180-x)=34x=67.答:这个角为67°.,则这个角的度数是.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的2倍的差是平角的13[答案]60°探究点3方位角典例3如图,O点是学校所在位置,A村位于学校南偏东42°方向,B村位于学校北偏东25°方向,C村位于学校北偏西65°方向,在B村和C村间的公路OE(射线)平分∠BOC.(1)求∠AOE的度数;(2)公路OE上的车站D相对于学校O的方位是什么?(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解析](1)因为A村位于学校南偏东42°方向,所以∠1=42°,则∠2=48°.因为C村位于学校北偏西65°方向,所以∠COM=65°.因为B村位于学校北偏东25°方向,所以∠4=25°,所以∠BOC=90°.因为OE(射线)平分∠BOC,所以∠COE=45°,∠EOM==20°,所以∠AOE=20°+90°+48°=158°.(2)由(1)可得∠EOM=20°,则车站D相对于学校O的方位是北偏西20°.三、板书设计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余角、补角的性质余角、补角的计算方位角◇教学反思◇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确定位置的经验,方位角的概念、方位角的表示是学生在小学就有所了解的,但根据题意画出方位角以及运用方位角的知识确定点的方位是学生不熟悉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图形初步认识活动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具准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等,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件。
一、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1)度量法(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四、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OPB、延长直线CDC、延长线段CDD、反向延长直线CD2、下面是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和A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2)和B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3)面E会和哪些面相交?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思考: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4、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多少条直线,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画出图来.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AC、AD、BD的长各为多少?6、已知线段AB=4厘米,延长AB到C,使B C=2AB,取AC的中点P,求PB的长.五、作业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教案
课题: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知道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会在立体图形中指出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2.难点:辨认棱柱、棱锥.三、教学过程(教学说明:本节课用到的教具较多,课前需要作认真的准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板书: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什么是图形.(板书:图形)(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是图形?在小学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师:(出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图形?生:正方体.(没有学生知道,教师直接告诉)师:(将画有正方体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正方体.(师板书:正方体)(以下师依次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模型,教学过程同上)师:(出示三棱柱模型)这是什么图形?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师:这个图形叫棱柱.师:(将画有三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棱柱.(师板书:棱柱)师:(出示六棱柱模型)这又是什么图形?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师:这个图形也是棱柱.师:(将画有六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棱柱.(师板书:棱柱)师:(三棱柱、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这两个图形都是棱柱,但它们的形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演示三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三角形,(演示六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六边形,所以我们把这个棱柱叫做三棱柱,(板书:三)把这个棱柱叫做六棱柱.(板书:六)师:(三棱柱的棱平行桌面放置)三棱柱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三棱柱挺像是一个帐篷.师:(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六棱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六棱柱挺像是一个茶叶盒.(也可说其它东西)(以下师依次出示四棱锥、五棱锥,教学过程与棱柱教学基本相同)师:(指模型)刚才我们看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稍停)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师:(指板书)这些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8页,(稍停)上面一排印了一些实物,这些实物是什么东西?生:地球仪、魔方、现代汉语词典、沙堆、铅笔、建筑物.师:这些实物是什么立体图形呢?请大家把实物与下面一排的图形用线连起来.(生连线,师巡视)师:说说你是怎么连线的?生:……师:这位同学连得对不对?(有不对的,其他同学纠正)(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师出示一些大图片,让学生找立体图形.(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指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立体图形,除了这些立体图形,还有其它的立体图形吗?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师:(出示两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譬如将正方体与圆锥组合在一起)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出示三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出示四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这些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将一些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师:实际上,只要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也就是说图形不是平平的,这样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一棵树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朵花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只藏羚羊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雄伟的布达拉宫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甚至整座城市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师:与立体图形相对的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也就是说是平平的那种图形.(师在黑板上贴出画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的纸)师:这些图形是常见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生:……(生说师板书)师:除了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平面图形还有很多,实际上只要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五星红旗图案是平面图形,剪纸图案是平面图形,奥运五环是平面图形.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对“图形”作一个总结了,谁能说说对图形的认识?生:……师:(指准板书)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板书:)常见的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立体图形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板书:……)只要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常见的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还有很多很多,也是无穷无尽,(板书:……)只要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师:(指板书)我们知道,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种不相同的图形,但这两种图形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呢?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要积极肯定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师: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是,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画,并板书:立体图形的某些面)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个长方体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长方体的几个面)师:(演示圆锥模型)这个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图形?生:圆.师:(演示棱柱模型)这个棱柱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棱柱的几个面)师:(演示棱锥模型)这个棱锥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棱锥的几个面)(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课本P练习.119(只要求学生回答: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如第一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中有2个圆,又如第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中有2个五边形、5个长方形.如果学生对第五个立体图形的感知有困难,师可以告诉这个立体图形的构成,即上面是一个棱锥,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答题用口答形式)(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图形,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种不同的图形,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什么联系呢?生: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习题1.2.3.做在课本上)(作业:P123课题:4.1.2点、线、面、体(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从静态角度认识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围成,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2.从动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通过观察图形,了解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2.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图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边讲边出示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立体图形,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都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无论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都是图形,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所看到的无处不是图形,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里!小到一粒沙子是图形,大到整座城市也是图形.大家可以欣赏欣赏课本115页上的那个图形,(稍等)这个图形画的是什么?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师:你能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是可容纳8万人的国家体育场,周围分布着田径、体操、游泳等14个场馆,整个公园占地121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师:这么大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真是够大的.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图形,里面到底有一些什么东西?生:……(学生列举出来的可能是实物,如建筑物、树等等,要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在这个图形中同学们找出了不少东西,但恐怕还没有找全.老师不用看图形,就敢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图形中只有四样东西.这么大的图形中怎么只有四样东西?是的,只有四样东西.这就神了,这四样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这四样东西就是点、线、面、体.(板书课题:4.1.2点、线、面、体)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点、线、面、体.(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板书:图形由点、线、面、体组成)师:什么是体?(板书:体)有体积的东西都是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体.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是体的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生活中的体有很多很多,一个土豆是体,一头牛是体,一个人的身体是体,一幢房子也是体.一样东西只要有体积,不管是什么形状,都是体.师:什么是面?(板书:面,并演示长方体模型)包围着体的是面.这个长方体共有几个面?生:6个.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6个面都是平平的.师:(出示圆柱模型)包围着圆柱的是面,这个圆柱有几个面?生:……师:(演示圆柱模型)这个圆柱有3个面,这个面和这个面是平平的,这个面是弯曲的.师:(出示圆锥模型)包围着圆锥的也是面,这个圆锥有2个面,哪一个是平平的?哪一个是弯曲的?(生上台指出来)师: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面有两种,一种是平面,一种是曲面.(板书:(平面、曲面))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平面和曲面的例子,譬如,平静的水面给我们留下平面的印象,而有浪的水面给我们留下曲面的印象.师:什么是线?(板书:线)这就是线.(边讲边画一条直线、一条曲线)线也有两种,笔直的是直线,弯曲的是曲线.(板书:(直线、曲线))师:(指模型)你能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直线和曲线吗?(多让一些学生找)师: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能找到很多线的例子,譬如,课桌的边沿、织卡垫的线、寺庙壁画优美的线条、夜晚流星划过天空时的那一道光线,这些都给我们留下线的印象.师:什么是点?(板书:点)这就是点.(边讲边画点)师:知道了点、线、面、体是什么,就不难想像,任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图形当然也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练习1.1.课本P122(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知道了什么是点、线、面、体,下面我们讨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师:(出示长方体模型)体与面有什么关系呢?生:……(多让学生发表看法,要肯定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师:(演示长方体模型)体是由面围成的.(连线并板书:体由面围成)师:面与线有什么关系呢?(连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线.(再演示其它模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清楚线面关系)师:哪位同学来概括面与线的关系?生:……师: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简单地说就是,面面相交成线.(板书:面面相交成线)师:线与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连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点.师:(画相交线)这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点.师:可见,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简单地说就是,线线相交成点.(板书:线线相交成点)师:哪位同学把点、线、面、体的关系完整地说一遍?生:体由面围成,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师:这位同学所说的只是点、线、面、体的一种关系,点、线、面、体还有另一种关系,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种关系?师:请大家拿起笔,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生:形成了线.师:从画线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中,你看出了点与线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点动成线.(板书:点动成线)师:画线是点动成线的例子,老师还可以举一个点动成线的例子.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在这个例子,点是什么?线是什么?线是怎么形成的?生:……师:点动成线,那么线动成什么?(用一根细棒比划线动)师:把你的观点在小组里交流,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明白你的意思,最好把你的观点用实物演示出来.(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师:线动成什么?生:线动成面.(师板书:线动成面)师:(出示湿布条)这是布条,这根布条可以看作是一条线,这条线在黑板上运动时,就形成了面.(边讲边演示)这就是线动成面的意思.师:谁能举出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子.生:……(如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运动、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等)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面动成什么呢?(边讲边演示长方形硬纸板绕它一边旋转)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圆柱.师:(边讲边演示)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通过这两个实际演示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面动成什么?生:面动成体.(师板书:面动成体)(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课本P122练习2.(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点、线、面、体.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线、面、体之间有两种联系,第一种关系是什么?生:……师:第二种关系是什么?生:……(作业:阅读4.1多姿多彩的图形P116-P123)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直线的两个基本特征,会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条直线.2.知道点和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会按照语句画出点和直线位置关系的图形.3.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及交点的意义,会按照语句画出直线相交的图形.4.经历画图过程得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按照语句画出图形.2.难点:几何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些什么性质?这是数学要研究的.怎么来研究呢?聪明的做法是,先研究简单图形,再研究复杂图形.那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简单图形开始研究?请看黑板.(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水平直线)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直线.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斜向直线)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直线.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直线?生:它们都是笔直的.师:从样子上看,直线都是笔直的,这是直线的第一个特点.(板书:直线特点:笔直的)直线还有第二个特点,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分别指第一条直线和第二条直线,说明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然后板书: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师:知道了直线的特点,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直线的表示.(板书:直线的表示)有些同学可能有疑问,直线的表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学习直线的表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问题来考虑.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说说人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名字?生:……师: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样可以把不同的人区别开来.直线也是一样,每条直线也都需要有自己的名字,这样可以把直线与直线区别开来.给直线取名字就是直线的表示.师:怎么给直线取名字?或者说,怎么表示直线呢?师:(指水平直线)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譬如,(边讲边画)直线上一点是点A,(边讲边画)直线上另一点是点B,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AB.(板书:直线AB)需要强调的是,点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所以这里的A、B都是大写字母.师:表示直线还有第二种方法.(指斜直线)在这条直线的旁边写上小写字母l(边讲边写),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l.(板书:直线l)(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判断下面表示直线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指出错在哪里:记作直线P.P(6)(5)A记作直线A ;记作直线AB ;BA记作直线m ;m (4)(3)(2)a b记作直线ab ;记作直线EF ;F E (1)2.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画直线CD ; (2)画直线a.(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右图) 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l 与点O 有什么关系?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准确地说,应该这样说:点O 在直线上(板书:点O 在直线上).也可以说,直线经过点O (板书:(直线经过点O )).(指准图)点O 在直线上,与直线经过点O 是一个意思.师:同桌之间把这两句话说一说.(同桌互相说) (师出示右图) 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l 与点P 有什么关系?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准确地说,应该这么说:点P 在直线l 外(板书:点P 在直线l 外).“点P 在直线l 外”,还有另一种说法,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直线l 不经过点P (师板书:(直线l 不经过点P )). (师出示右图)OllbaO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a和直线b有什么关系呢?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指准图)直线a和直线b相交,详细一点说可以这样说,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O.(板书: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O).点O就叫做它们的交点.交点O有什么特点?师:(指准图)交点O 既在直线a 上,又在直线b 上,交点O 是直线a 和直线b 的公共点. (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辨析题:扎西认为点A 在直线l 上,卓玛认为点B 在直线l 上,你认为谁的看法正确?BAll4.按照图形填空:(1)点A 在直线m ,也可以说,直线m 点A(2)点B 在直线m , 也可以说,直线m 点5.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点P 在直线l 上; (2)直线l 不经过点O ; (3)点O 在直线AB 上;(4)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P. (六)尝试指导,讲授新课6.探究题:(1)画出经过点A 的直线,你认为经过一点A 可以画几条直线?(2)画出经过点A 、点B 的直线,你认为经过两点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3)从上面画图,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做探究题,师巡视引导)师:你认为经过一点A 可以画几条直线? 生:无数条.(师画若干条经过A 的直线) 师:你认为经过两点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 生:一条.(师画经过A 、B 的直线) 师:从画图,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从画图,我们可以得出,(指准图)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板书: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请大家把这个结论读一遍.(生读)师:这个结论可以简单地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板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什么意思?生: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譬如,如果你想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你需要钉几个钉子?mA师:为什么2个够了?生: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又譬如,我们为什么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这也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谁来把直线的知识归纳一下?生:……(师给以补充)(作业:P练习(1)(2))129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射线、线段的意义,会表示射线和线段,会按语句画出射线和线段.2.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射线、线段的意义和表示.2.难点:按语句画图形.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点B在直线EF上;(2)直线CD不经过点A;(3)经过点O的三条直线a、b、c;(4)直线AB、CD相交于点B.(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师出示右图)师:(指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板书:4.2直线)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射线和线段.(板书:射线、线段)(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射线呢?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指图)请看这个图,这是一条直线,我们把点A左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剩下的部分就是一条射线.也就是说,(指准图)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点A 这一点叫做这条射线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就是最边边上的点.师:(指图)从射线的样子看,射线很像手电筒照射出去的光线,射线又像枪射出的子弹的线路,“射线”这个名称也正是因为它的样子而得到的.师:射线的表示与直线的表示基本上是一样的.(指图)这条射线怎么表示? 生:射线AB.(师板书:射线AB )师:这条射线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怎么表示? 生:射线l.(板书:或射线l )师:不知道同学们听出来了没有,刚才老师说,射线的表示与直线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说明射线的表示与直线的表示还是有点不一样.什么地方有点不一样呢?在表示射线时,(指准图)表示端点的字母A 必须写在前面,所以这条射线表示成射线AB ,不可以表示成射线BA.而对直线来说,用直线AB 表示,用直线BA 表示都是一样的.(师出示右图)师:学习了射线我们再来看线段.什么样的图形是线段呢?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指刚出示的直线)请看这个图,这是一条直线,我们把点A 左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再把点B 右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剩下的部分就是一条线段.也就是说,(指准图)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指准图)线段最边边上的两点A 、B 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 师:这条线段怎么表示? 生:线段AB.(板书:线段AB )师:在这条线段的上面写上小写字母a (边讲边写a ),这条线段还可以表示为线段a.(板书:或线段a )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指出下列各图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并按要求填空:Q 是 ,记作 ,端点是 .是 ,记作 ,端点是 ; 是 ,记作 ,端点是 ; P QP 是 ,记作 ;(4)(3)(2)(1)3.口答:射线有几个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直线有没有端点?4.按照下列语句画图形:CDD C C D 画线段CD : 画射线DC : 画射线CD : 画直线CD : D C (1)(2)(3)(4)5.填空:图中以O 为端点的射线是 .O 图中以O 为端点的射线是 ;OP(1)(2)6.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经过点O 的三条线段a 、b 、c ; (2)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 (3)线段AB 、CD 相交于点B ;(4)P 是直线a 外一点,过点P 有一条直线b 与直线a 相交于点Q.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基本图形,这三种基本图形是哪三种? 生:直线、射线、线段.师:我们一起来回顾有关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作业:P 132习题2.3.4.)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用尺子测量和圆规截取两种方法,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2.会用尺子或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难点:用圆规.三、教学过程(一)尝试指导,讲授新课a(师出示右图)师:(指图)这是线段a,现在要你画一条线段AB,要求线段AB与线段a一样长,(板书:画一条线段AB,使AB=a)怎么画呢?请大家独立完成下面的探究题.1.探究题:(1)画一条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AB;a(2)你还能用其它方法画吗?(生画图,师巡视)师:你是怎么画的?把你画图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师:(指图)画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你是怎么画的?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让学生中不同的画法都说出来,肯定正确的画法,指出错误画法错误的地方)师:画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AB,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尺子量(板书:用尺子量),先用尺子量出线段a的长度(边说边量),线段a的长度是30厘米,然后画出30厘米长的线段AB(边说边画).线段AB就是我们要画的与线段a一。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直线的两个基本特征,会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条直线.2.知道点和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会按照语句画出点和直线位置关系的图形.3.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及交点的意义,会按照语句画出直线相交的图形.【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教学难点】射线的表示法和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圆规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圆规、铅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注意过吗,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定两根木桩,然后在木桩之间拉一条细绳,沿着细绳砌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教师问1:过一点O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出示课件4)学生回答: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师讲解: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师问2:如果你想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并使其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你知道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至少需要两个钉子;依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师问3:如图,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下列直线?(出示课件9)师生共同探究: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譬如,直线上一点是点C,直线上另一点是点E,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CE或者直线EC.需要强调的是,点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所以这里的A、B都是大写字母.教师问4:表示直线还有第二种方法.如何表示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在这条直线的旁边写上小写字母m,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m。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教案1 新人教版
图形初步认识 活动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应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具准备一、例题讲解 例1如图1-1,正方体盒子中,一只蚂蚁从B 点沿正方体的表面爬到D 1点,画出蚂蚁爬行的最短线路 .分析:正方体是空间图形,解决空间图形的问题,经常是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这正是转化思想的体现.解:将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如图1-2所示,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在图1-2中,BD 1就是所要求的最短线路.例2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分析: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则它的补角为180-x ,根据题意,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则有180-x =3x.解这个方程,得x =45°.所以这个角是45°.例3如图2,点O 是直线A 上的一点,OD 是∠AOC 的平分线,OE 是∠COB 的平分线, 求∠DOE 的度数.分析:在解决线段的中点和角的平分线问题时,某个环节整体处理,能化难为易,轻松求解.分别求出∠DOC 、∠EOC 的度数,再相加得到∠DOE 的度数,是不可能的,可将∠DOE 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解:因为OD 是∠AOC 的平分线,OE 是∠COB 的平分线,所以∠COD =21∠COA ,∠COE =21∠COB , 而∠COA +∠COB =180°,图1 图2图3所以∠DOE =21(∠COA +∠COB )=21×180°=90°. 例4 如图3-17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3-173(1)图中有几条直线?用字母表示出来;(2)图中有几条射线?用字母表示出来;(3)图中有几条线段?用字母表示出来。
新人教版七上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4.1.1 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知识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二、找一找思考第118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三、议一议(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五、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本118页思考题(下),并进行学习汇报。
六、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2、选做题:课本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3、备选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知道什么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14~116,完成下列内容.1.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3.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二、例题精讲知识点1认识平面图形例1(教材P115“思考”)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解:答案见图中连线.【跟踪训练1】(《名校课堂》4.1.1第1课时习题)请写出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名称.(1)(2)(3)(4)(1)圆柱;(2)三棱柱;(3)三棱锥;(4)圆锥.知识点2认识平面图形例2(教材P116“思考”) 如图,下列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解:第①个图形包含长方形、五角星;第②个图形包含圆;第③个图形包含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第④个图形包含正方形、三角形;第⑤个图形包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第⑥个图形包含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举例:【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4.1.1第1课时习题)下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解:图中包含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巩固训练1.下面几种几何图形中,属于平面图形的是(A)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四棱锥;⑥圆柱.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⑥D.④⑤⑥2.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C)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有(C)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电镀螺杆呈现出了两个几何体的组合,则这两个几何体分别是圆柱体,六棱柱.5.观察图中的立体图形,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球),圆锥),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四、课堂小结1.知道常见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第2课时展开、折叠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能够正确的画出它们.2.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17~118,思完成列内容.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包括哪三种?解: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什么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解: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二、例题精讲知识点1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例1(教材P117“探究”)如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解: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跟踪训练1】(《名校课堂》4.1.1第2课时习题)下列基本几何体中,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都是相同图形的是(C)A.圆柱B.三棱柱C.球D.长方体知识点2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例2(教材P118“探究”)你还记得长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吗?下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解:第一个图形能围成正方体;第二个图形能围成圆柱(含上、下底面);第三个图形能围成三棱柱(含上、下底面);第四个图形能围成圆锥(含底面);第五个图形能围成四棱柱(或长方体).【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4.1.1第2课时习题)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C)A B C D三、巩固训练1.如图是书桌上放的一本书,则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A B C D2.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从左面和正面看得到的图形不相同的几何体是(B)A B C D3.下面形状的四张纸板,按图中线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三棱柱的是(C)A B C D4.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一个汉字,其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值”字相对的字是(A)A.记B.观C.心D.间5.请分别指出与图中表面展开图相应的立体图形的名称.(1)(2)(3)(4)解:(1)三棱柱.(2)圆柱.(3)四棱锥.(4)圆锥.四、课堂小结1.知道常见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图形.2.学会简单几何体(如棱柱、正方体等)的平面展开图,知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3.学会动手实践,与同学合作.4.不是所有立体图形都有平面展开图.4.1.2点、线、面、体【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19~120,完成下列问题.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体是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3.点没有大小之分,线没有粗细之分.二、例题精讲知识点1点、线、面、体例1(《名校课堂》4.1.2习题)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棱柱,请问:(1)这个棱柱由几个面围成?各面的交线有几条?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2)这个棱柱的底面和侧面各是什么形状?(3)该棱柱有几个顶点?解:(1)这个棱柱由5个面围成,各面的交线有9条,它们是直的.(2)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侧面是长方形.(3)有6个顶点.【跟踪训练1】给出下列结论: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的;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面是平的,1个面是曲的;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曲的;④长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的.其中正确的是(B)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2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例2(教材P120练习T2)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解:答案见图中连线.【跟踪训练2】下列图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圆柱的是(B)A.三角形B.长方形C.五边形D.半圆三、巩固训练1.笔尖在纸上写字说明点动成线;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个圆面,这说明线动成面;一枚硬币在光滑的桌面上快速旋转形成一个球,这说明面动成体.2.如图的几何体有4个面,6条棱,4个顶点.3.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解:球的表面、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其余的面都是平面.4.用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便得到第二行中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解:如图.四、课堂小结1.多姿多彩的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面有平面和曲面.3.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4.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教学目标】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掌握三者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的基本画图能力.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25~126,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认真总结下列问题,体会直线的公理.1.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图形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线段线段AB或线段a 两个不向任何一方延伸射线射线AB或射线a 一个向一方无限延伸直线直线AB或直线a 0 向两方无限延伸2.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拨】(1)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时候,都要在字母前注明“线段”“射线”“直线”.(2)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或线段时,两个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不能交换位置,必须把端点字母放在前面.二、例题精讲例1(教材P126练习T2)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EF经过点C;(2)点A在直线l外;(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4)线段AB,CD相交于点B.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跟踪训练】(《名校课堂》4.2第1课时习题)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B)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三、巩固训练1.下列语句:①点a在直线l上;②直线的一半就是射线;③延长直线AB到C;④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条射线.其中正确的语句有(A)A.0句B.1句C.2句 D.3句2.如图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各自的性质,能相交的是(D)A B C D3.下列事实可以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说明的是(B)A.从王庄到李庄走直线最近B.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睛在准星和缺口确定的直线上,才能射中目标C.向远方延伸的铁路给我们一条直线的印象D.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4.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5.如图,图中共有6条线段,8条射线.6.平面上有三点A、B、C,①连接其中任意两点,共可得线段3条;②经过任意两点画直线,共可得到直线1条或3条.7.如图,已知平面上四点A、B、C、D.(1)画直线AB;(2)画射线AD;(3)直线AB、CD相交于点E;(4)连接AC、BD相交于点F.解:略四、课堂小结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3.知道直线的性质.4.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第2课时 比较线段的长短及线段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线段比较的两种方法,会表示线段的和差.2.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理解两点的距离的意义. 3.会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26~129,完成下列内容.1.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 2.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MB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3.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二、例题精讲知识点1 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例1 (《名校课堂》4.2第2课时习题)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点,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若AB =10,AC =6,求CD 的长; (2)若AC =30,BD =10,求AB 的长. 解:(1)因为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 所以CD =12BC.因为AB =10,AC =6, 所以BC =AB -AC =10-6=4. 所以CD =12BC =2.(2)因为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 所以BC =2BD. 因为BD =10, 所以BC =2×10=20. 因为AB =AC +BC , 所以AB =30+20=50.【跟踪训练1】 如图,在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AB =4 cm ,BC =3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B 的长度.解:因为AB =4 cm ,BC =3 cm , 所以AC =AB +BC =7 cm. 因为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 所以OC =12AC =3.5 cm.所以OB =OC -BC =3.5-3=0.5(cm). 知识点2 线段的性质例2 如图,这是A 、B 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计划时,为使A 、B 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设计线路?在图中画出,并说明你的理由.解:如图所示,连接AB.理由: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跟踪训练2】 如图,平面上有A 、B 、C 、D 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出蓄水池P 的位置,使它与4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解:连接AC 、BD 的交点即为P 点的位置,如图. 三、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连接两点的线段就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 .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一定最短C .线段AB 就是表示点A 到点B 的距离D .线段AB 的长度是点A 到点B 的距离 2.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合的式子是(C)A .AD -CD =AB +BC B .AC -BC =AD -BD C .AC -BC =AC +BD D .AD -AC =BD -BC3.为比较两条线段AB 与CD 的大小,小明将点A 与点C 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 在CD 的延长线上,则(B)A.AB<CD B.AB>CDC.AB=CD D.以上都有可能4.如图,从A到B有4条路径,最短的路径是③,理由是(D)A.因为③是直的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间距离的定义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已知线段AB=6,若C为AB的中点,则AC=3.6.若线段AB=5 cm,BC=2 cm,且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C可能在AB上,也可能在AB的延长线上,则AC的长等于3__cm或7__cm.7.如图,已知线段a和b,且a>b,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解:图略.8.已知,如图,AB=16 cm,C是AB上一点,且AC=10 cm,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解:因为D是AC的中点,AC=10 cm,所以DC=12AC=5 cm.又因为AB=16 cm,所以BC=AB-AC=6 cm.因为E是BC的中点,所以CE=12BC=3 cm.所以DE=DC+CE=8 cm.四、课堂小结线段⎩⎪⎨⎪⎧线段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叠合法线段的中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3角4.3.1角【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两种定义,识别角的符号.2.知道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表示.3.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及度、分、秒的进位制,能够熟练的进行转换.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32,知道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周角、平角,完成下列内容.1.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如果一个角的终边旋转到与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继续旋转,当终边旋转到与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角的表示方法:角用“∠”表示,读做“角”.(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2)用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表示;(3)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α、β、γ、θ)表示.(4)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1°的角等分成60份就是1′的角;1′的角等分成60份就是1″的角.角度制:1°=60′,1′=(160)°,1′=60″,1″=(160)′,1°=3__600″.【点拨】度、分、秒是60进制的.二、例题精讲知识点1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例1(《名校课堂》4.3.1习题)如图,∠1,∠2表示的角可分别用大写字母表示为∠ABC,∠BCN;∠A也可表示为∠BAC,还可以表示为∠MAN.【跟踪训练1】如图,能用∠1,∠ACB ,∠C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C)A B C D知识点2角的度量例2(教材P134练习T2)(1)3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2)38°15′和38.15°相等吗?如不相等,哪一个大?解:(1)35°=35×60=2 100×60=126 000秒.(2)38.15°=38.15×60=2 289分.38°15′=38×60+15=2 295分.所以38°15′>38.15°.【跟踪训练2】已知∠1=27°18′,∠2=27.18°,∠3=27.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3 B.∠1=∠2C.∠1<∠2 D.∠2=∠3三、巩固训练1.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 B.2 C.3 D.42.若∠A=20°20′,∠B=20.20°,∠C =20.5°,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D)A.∠A=∠B B.∠A=∠CC.∠C=∠B D.∠A,∠B,∠C两两不等3.如图,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B,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1为∠MCB,∠2为∠AMC.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A,O,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AOC,∠AOE,∠COE,∠COD,∠EOD.5.如图是一个时钟的钟面,下午1点30分,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夹的角等于135°.(1)以B 为顶点的角有几个?把它们表示出来; (2)指出以射线BA 为边的角;(3)以D 为顶点,DC 为一边的锐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解:(1)以B 为顶点的角有3个,分别是∠ABD 、∠ABC 、∠DBC. (2)以射线BA 为边的角有2个,分别是∠ABD 和∠ABC. (3)以D 为顶点,DC 为一边的锐角有1个,是∠CDE.7.如图,在∠AOB 的内部,从顶点O 引出1条射线,此图中共有几个角?如果引出2条?引出3条呢?依此规律,引出n 条可得到多少个角?解:从顶点O 引出1条射线,图中共有3个角;引出2条射线,图中共有6个角;引出3条射线,图中共有10个角;引出n 条射线,可得到(n +1)(n +2)2个角.四、课堂小结 角⎩⎪⎨⎪⎧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与换算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分. 3.记住角平分线的定义. 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34~136,完成下列内容.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两种方法分别叫度量法和叠合法.2.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如图,若OB 是∠AOC 的平分线,则∠AOC =2∠AOB =2∠BOC ,∠AOB =∠BOC =12∠AOC .二、例题精讲知识点1 角的大小比较例1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点A ,O ,B 在一条直线上,OD 平分∠AOB ,回答下列问题:(1)试比较∠AOB 、∠AOD 、∠AOE 、∠AOC 的大小; (2)找出图中的三个等量关系.解:(1)因为点A ,O ,B 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AOB 是平角. 因为OD 平分∠AOB , 所以∠AOD =12∠AOB =90°.由图知∠AOC 是钝角、∠AOD 是直角、∠AOE 是锐角, 所以∠AOB >∠AOC >∠AOD >∠AOE. (2)等量关系有:∠COE =∠EOD +∠COD , ∠AOB =2∠AOD =∠AOE +∠BOE , ∠DOB =∠COD +∠BOC. 【点拨】 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1)如果已知角是锐角、直角、周角、平角、钝角,就可以直接由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大小; (2)可以通过量角器量角度来比较大小;(3)可以根据各角在同一图中的位置关系比较角的大小.【跟踪训练1】 在∠AOB 的内部任取一点C ,作射线OC ,则一定存在(A) A .∠AOB >∠AOC B .∠AOB <∠BOC C .∠BOC >∠AOC D .∠AOC >∠BOC 知识点2 角度的运算 例2 计算: (1)90°-36°12′15″ (2)32°17′53″+42°42′7″ (3)25°12′35″×5;(4)53°÷6.解:(1)90°-36°12′15″=53°47′45″. (2)32°17′53″+42°42′7″=74°59′60″=75°.(3)25°12′35″×5=125°60′175″=126°2′55″. (4)53°÷6=8°50′.【点拨】 度、分、秒的运算方法:(1)在进行角度的加法运算时,先算秒,再算分,最后算度,满60″时,把60″化为1′,满60′时,把60′化为1°; (2)进行角度的减法时,不够减,借1°化为60′,借1′化为60″;(3)关于度、分、秒的乘法运算,把度、分、秒分别乘乘数,满60″时,把60″化为1′,满60′时,把60′化为1°; (4)关于度、分、秒的除法运算,把度的余数化成分或把分的余数化为秒后再进行除法运算. 知识点3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例3 如图,OC 是∠AOD 的平分线,OE 是∠DOB 的平分线. (1)如果∠AOB =130°,那么∠COE 是多少度?(2)在(1)的条件下,如果∠COD =20°,那么∠BOE 是多少度?解:(1)因为OC 是∠AOD 的平分线, 所以∠COD =12∠AOD.因为OE 是∠BOD 的平分线, 所以∠DOE =12∠BOD.所以∠COD +∠DOE =12∠AOD +12∠BOD =12(∠AOD +∠BOD).因为∠COD +∠DOE =∠COE ,∠AOD +∠BOD =∠AOB , 所以∠COE =12∠AOB.因为∠AOB =130゚, 所以∠COE =65°.(2)因为∠COE =65°,∠COD =20°, 所以∠DOE =∠COE -∠COD =45°. 又因为OE 平分∠DOB , 所以∠BOE =∠DOE =45°. 【跟踪训练2】如图所示,∠AOB是平角,∠AOC=30°,∠BOD=60°,OM,ON分别是∠AOC,∠BOD的平分线,则∠MON 等于135°.三、巩固训练1.射线OC在∠AOB内部,下列四个选项不能判定OC是∠AOB的平分线的是(C)A.∠AOB=2∠AOC B.∠AOC=12∠AOBC.∠AOC+∠BOC=∠AOB D.∠AOC=∠BOC2.如图,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角:(1)∠BOD=∠BOC+∠COD=∠AOD-∠AOB;(2)∠AOB=∠AOC-∠COB=∠AOD-∠BOD;(3)∠BOC=∠AOC-∠AOB=∠AOD-∠COD-∠AOB.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若OC平分∠AOB,∠AOB=60°,则∠1=30°.4.已知∠AOB=80°,∠AOC=40°,则∠BOC的度数为120°或40°.5.计算:(1)15°37′+42°51′;(2)90°-68°17′50″;(3)5°26′×3; (4)178°53′÷5.解:(1)原式=58°28′.(2)原式=21°42′10″.(3)原式=16°18′.(4)原式=35°46′36″.6.如图,已知O是直线CD上的点,OA平分∠BOC,∠AOC=35°,求∠BOD的度数.解:因为O是直线CD上的点,OA平分∠BOC,∠AOC=35°,所以∠BOC=2∠AOC=70°.所以∠BOD=180°-∠BOC=110°.四、课堂小结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角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叠合法角的运算角平分线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1.了解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意义.2.掌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理解方位角的概念,会用角描述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37~138,完成下列内容.1.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几何语言表示为:如果∠1+∠2=90°,那么∠1与∠2互为余角.2.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几何语言表示为:如果∠1+∠2=180°,那么∠1与∠2互为补角. 3.性质: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4.判断题:(1)90度的角叫余角,180度的角叫补角.(×)(2)若∠1+∠2+∠3=90°,则∠1,∠2,∠3互为余角.(×) (3)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 (4)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相等.(×) (5)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6)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两个锐角一定互余.(×) (7)如果∠A =25°,∠B =75°,那么∠A 与∠B 互为余角.(×) (8)如果∠A =x°,∠B =(90-x)°,那么∠A 与∠B 互余.(√) 二、例题精讲 知识点1 余角、补角例1 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OD 平分∠COA ,OE 平分∠COB.(1)∠COB+∠AOC=180°,∠EOD=90°;(2)图中互余的角有4对,互补的角有5对.【跟踪训练】1.若∠1+∠2=180°,∠2+∠3=180°,则∠1=∠3.理由是同角的补角相等.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解:设这个角是x,则这个角的补角为180°-x,余角为90°-x,所以3(90°-x)=180°-x,整理,得2x=90°,解得x=45°,即这个角的度数为45°.知识点2方位角例2如图1,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A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图1图2画法:以点O为顶点,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为角的一边,画40°的角,使它的另一边OB落在东与北之间.射线OB 的方向就是北偏东40°(图2),即客轮B所在的方向.请你在图2上画出表示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解:略.【跟踪训练】3.(《名校课堂》习题)如图,根据点A,B,C,D,E在图中的位置填空.(1)射线OA 表示东北方向; (2)射线OB 表示北偏西30°;(3)射线OC 表示南偏西60°;(4)射线OD 表示正南方向;(5)射线OE 表示南偏东50°.三、巩固训练1.若∠1=40°,则∠1的余角的度数是(C)A .20°B .40°C .50°D .60°2.在灯塔O 处观测到轮船A 位于北偏西54°的方向,同时轮船B 在南偏东15°的方向,那么∠AOB 的大小为(C)A .69°B .111°C .141°D .159° 3.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C)①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是45°;②锐角的补角是钝角;③锐角没有余角,钝角没有补角;④两个钝角不可能互补.A .1B .2C .3D .44.如图,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若∠BOC =70°,∠AOC =50°.(1)求出∠AOB 及其补角的度数;(2)请求出∠DOC 和∠AOE 的度数,并判断∠DOE 与∠AOB 是否互补,并说明理由.解:(1)∠AOB =∠BOC +∠AOC =70°+50°=120°,其补角为180°-∠AOB =180°-120°=60°.(2)∠DOC =12∠BOC =35°,∠AOE =12∠AOC =25°.∠DOE 与∠AOB 互补.理由:∠DOE =∠DOC +∠COE =35°+25°=60°,∠DOE +∠AOB =60°+120°=180°,故∠DOE 与∠AOB 互补.四、课堂小结1.余角、补角的概念:(1)和为90°的两个角互为余角;(2)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2.余角、补角的性质:(1)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进行严密的论证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将几何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基本概念。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有限长度的部分,射线是一个端点出发无限延伸的部分,直线则是无端点无限延伸的部分。它们是构成各种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几何学的重要起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教室的黑板边缘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而黑板擦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线段。这些实际例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理解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计算。
-举例: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外角和为36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外角和为360度。
2.教学难点
-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分与应用:学生容易混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需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加强理解。
-举例:线段AB与射线AB的区别在于射线无限延伸,而线段有限定长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或用几何图形拼图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密铺。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角
4.6 角1. 角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了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同的形象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类型一】角的定义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①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②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③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④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对角的定义的考查,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熟练掌握.【类型二】角的表示方法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A. B. C.D.解析: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A、C、D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解题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角”的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类型三】判断角的数量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A .10B .15C .5D .20解析:可以根据图形依次数出组成角的个数;或者根据公式求图中角的个数是:12×5×(5-1)=10.故选A. 方法总结:若从一点发出n 条射线,则构成12n(n -1)个角. 探究点二:角的度量(1)用度、分、秒表示48.26°;(2)用度表示37°24′36″.解析:(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根据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60即可;(2)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解:(1)48.26°=48°+0.26×60′=48°15′+0.6×60″=48°15′36″;(2)根据1°=60′,1′=60″得36″÷60=0.6′,24.6′÷60=0.41°,所以37°24′36″用度来表示为37.41°.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探究点三:方位角M地是海上观测站,从M地发现两艘船A、B的方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A在M的南偏东30°方向B.船A在M的南偏西30°方向C.船B在M的北偏东40°方向D.船B在M的北偏东50°方向解析:船A在M的南偏西90°-30°=60°方向,故A、B选项错误;船B在M的北偏东90°-50°=40°方向,故C正确,D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用方位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三、板书设计1.角的概念(1)有公共端点; (2)两条射线.2.角的表示方法(1)三个大写字母,端点字母在中间;(2)一个大写字母;(3)数字或希腊字母.3.度、分、秒的换算1°=60′,1′=60″.4.方位角本节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点出课题,引导学生明确角的初步概念.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有针对性的设计例题、习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4 平面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4.4平面图形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多边形及其给生活带来的美和享受,进而认识多边形,会
教学内
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
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结,重点强调多边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刚好与边数有一定的规律:即
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
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
、认识图形,说出以下图形是不是多边形.
、下面各图中,哪几个是四边形?
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下列图形中,
多边形的认识,学生应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
①③B.②③④
③④D.①②④⑤
3.给下面的多边形写出一个合适的名称:
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
【答案】1.D2.C3.(1)五边形(2)三角形(3)四边形4.13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
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六、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把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转化为数学问题,初步认识图形的分类.过程性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身边的立体图形有初步的感受;2.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 同学们, 不知你们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觉我们周围的物体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其实这些美好的事物,跟我们的数学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有些物体,像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形怪状;同时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师: 请同学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一比谁想出的图形最多〔由学生答复,教师总结〕.生: 橙子、苹果、西瓜、菠萝等;其它,还有人类制造的:中国传统建筑、钟楼、书、蛋筒冰湛淋等等.二.归纳探究师: 请同学认真观察上面的图形,想一想,你能发觉这些物体与以下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关系吗?请学生答复:比拟一下这些图形,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教师归纳:如图1.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柱体;图3.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锥体,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球体.图1和图2.图3和图5之间还有肯定的差异.图1表示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柱.图2表示的图形叫做棱柱,棱柱按棱数分类又可以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等〔如以下图〕.图3所表示的图形叫做圆锥,图5表示的图形叫做棱锥.棱锥按棱数分类又可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等〔如上图〕.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上图中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请学生自己探讨总结:生: 上图中的立体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面都是平的.师: 如果一个立体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多面体.三.实践应用写出以下立体图形的名称.〔1〕〔2〕〔3〕〔4〕.(答案)〔1〕四棱柱;〔2〕圆柱;〔3〕长方体;〔4〕圆锥.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识别各类立体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08年奥运村模型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你熟悉的图形吗?(2)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小玩意,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 ,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三、课堂练习(1)课本P118——练习(2)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21页习题4.1第1、2题;§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教学难点: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争执?(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二、讲授新课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2.猜一猜,看一看(1).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2).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3).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3. 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4.实践与探究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5.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师先演示正方体的展开过程,提醒沿着棱展开,且展开图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正方体纸盒(或是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或现成的正方体包装盒)进行动手操作,得到正方体展开图。
老师引导得出:一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三、课堂练习课本P118——练习四、课堂小结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困惑?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21页习题4.1第3、4题§ 4.1.2 点、线、面、体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1.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①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③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2.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3)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问题2](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问题)1. 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②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2.①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档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3.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④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教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问题3]1.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2)观察上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二、课堂练习.课本P120——练习三、课堂小结.本节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面、线、点等基本元素。
四、布置作业.课后收集能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 4.2 直线、射线、线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性质的研究,体会它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运用对比法、归纳法总结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性。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直线性质的发现,理解及应用及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
从运动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因此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按点、线、面、体的顺序展开。
(2)点是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
点无大小之分。
如何表示一个点呢?二、探究新知: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过哪些线?(直线、射线、线段)(2)生活中有哪些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形象,试举例说明?(3)请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4)如何表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图形语言、文字语言)2、讨论交流:(1)你能结合自已所画图形寻找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直线无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一个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两个不向任何一方延伸(2)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和射线AB吗?(3)从一条直线上如何得到射线和线段?归纳: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3、动手做一做:(1)过一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让学生动手画,结合图形描述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2)过两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3)在墙上过定一个板条,你认为至少要几颗钉子?引导学生得出直线的性质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这个基本事实。
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直一条直的参照线。
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引申:过三点可以画出几条直线?引导学生按三个点的相互位置分类讨论。
三、课堂练习:按下列语句分别画也相应的图:(1)直线EF经过点C;(2)点A在直线m外;(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4)线段AB、CD相交于点B.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结合具体的图形,突出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化)思考:1.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它们能组成多少条线段?四个点呢?试想有n个点,则能组成多少条线段?2.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2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4部分,那么3条直线把平面最多分成几个部分?4条呢?n条呢?五、布置作业课本129页习题4.2第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