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第1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合集下载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5、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五谷:




稷(谷子)
黍(黄米)
六畜: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 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 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7、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B
8、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 影响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和粟的国家。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铁制农具
战 国 铁 农 具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 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战国 西 汉
铁犁 耦犁 耧车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 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 又轻巧
隋唐
曲辕犁
牛耕图
铁制农具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汉代耧车的发明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 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 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 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 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






黄河流域(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水稻) 河姆渡遗址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骨 耜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
2、耕作技术进步 3、灌溉水平提高
请您思考
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 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 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 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 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 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 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 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课件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课件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耕作制度的变化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 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 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评价: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亩产量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农具的革新和Βιβλιοθήκη 变原始社会 ——夏商周打制石器
春秋战国开始
汉曲柄锄
青 铜 铲
骨器 (1) 材质:
石、 木 骨(原始社
会)
磨制石器
汉 代 (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铁 镰 汉代铁铧 战国铁口犁
青铜
铁器
农具的革新和演变
二 牛 抬 扛 耦 犁
( )
一 牛 挽 犁 (2)动力的变化: 人力——畜力(牛)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 战国时期铁犁 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 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 头、铁镰刀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3、特点:
①分散性: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稳定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③封闭性: 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④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 的影响。 ⑤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 的社会心理状态。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③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④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⑤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消极:封建地主沉重剥削,农民赋税负担重,小农经济 十分脆弱;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 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 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运、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翻车的模型
筒车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 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 江用于灌溉。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2、小农经济的特点 3、小农经济的优劣及评价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生产力水平:铁器和牛耕 (2)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3)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
小 ①单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 ②结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经 ③目标: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 济 交纳赋税(自给自足)
特 ④生产:精耕细作 封闭性

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农业社会的基础







豆(菽)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精耕细作涵义:
❖ 字典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1)借用牛力耕田。 (2)生产工具和
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汉代发明犁壁,还出 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代出现曲辕犁;明清 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 (3)水利工程 的完善和灌溉工具的发明,使人们不断克服 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产。 (4)自 耕农经济: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 高投入增加亩产量,是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 动力。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A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 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D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
唐代
曲辕犁
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 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轮作制度
代 田 法
耕耙耱技术
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西汉:漕渠、白渠、龙首渠
(坎儿井)
时水 无旱 荒从 年人 ,, 谓不 之知 天饥 府馑
②耕作技术:
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
③作物种类: 五谷







六畜
猪 羊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 农业的起源 2. 商周时期的农业
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 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思考: 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生产
工具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评价: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 畜等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除缴纳赋税外可供自己支 配。因此他们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 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的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主要耕作技术、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从神话时代到铁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远古人类使用的农具,讲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引出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出现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原始社会时期。

(2)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刀耕火种。

(3)教师提问学生:刀耕火种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

(4)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促使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农业的独立发展(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的发展。

(2)教师提问学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3)教师提问学生:农作物种类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两汉时期,种植作物品种丰富。

(4)教师提问学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耕地面积小,农作物种类单一,耕作技术落后,劳动效率低下。

耦犁和牛耕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耦犁和牛耕?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耦犁是一种双牛牵引的犁,适用于深耕土地;牛耕是一种畜力耕作方式,逐渐取代人力耕作。

(2)教师提问学生:耦犁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资料与注释

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资料与注释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资料与注释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管子•轻重戊》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

──《管子•形势解》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训》关于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系辞下》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韩非子•五蠹》关于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通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地理志》关于农作物种类: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尚书•盘庚》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

──《尚书•酒诰》食先黍稷而饭稻粱。

──《史记•礼》西汉的耧车:耧车,下种器也……耧种之制不一,有独脚、两脚、三脚之异。

今燕、赵、齐、鲁之间,多两脚耧,关以西有四角耧,但添一牛,功又速也。

夫耧,中土皆用之,他方或未经见,恐难成造。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桄四匝,中臵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播,种乃自下。

──…元‟王祯《农书》卷十二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的使用: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

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

木与金凡十有一事。

耕之土曰墢,墢犹块也。

起其墢者,镵也;覆其墢者,壁也。

草之生必布于墢,不覆之则无以绝其本根。

故镵引而居下,壁偃而居上。

镵表上利,壁形下圆。

负镵者曰底,底初实于镵中,工谓之鳖肉。

1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刀耕火种
河 姆 渡 石 斧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在原始社会即出现了农业生产,主要 农作物是粟和水稻。 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主要生产工具是木制、石制的耒、耜、锄、 犁等。 商周时期,“五谷”、“六畜”已经饲养 和种植。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本课小结
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 长期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 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 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小农经济的弱点 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 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③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 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Ⅱ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发展 3.水利设施的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神3.《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 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 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 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 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 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②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③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直接原因
(三)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 ①形成: 春秋时期,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使土 地由国有逐渐向私有转变,形成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最终确立: 各国变法——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问题探究1: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发展变化? 它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锄耕”出现青铜农具,但少量使用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一)“刀耕火种”或“火耕” :
①出现时间: 七八千年前 ②表 现: 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 然后再播种
(二)“耜耕” 或“石器锄 耕”: ①出现时间: 距今七八千年
②主要农具: 木耒、木耜、骨耜、石耜 ③标 志: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 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④不足之处: 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地力有限
(三)青铜农具的出现:
①农具: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少量使用
②技术: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
(二)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手 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 的基本模式
(三)作用和影响:
思考与讨论6:小农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和影响? 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 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 局限性: 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 民起义爆发 ②但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 续的重要原因

历史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历史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型:新课教学课时:1.2课时一、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分析:学生需要识记历代耕作方式的内容,并能在学习之后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叙述了我国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与本单元其他课共同构成古代中国的经济。

另外,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离不开农业的奠基,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知识体系上,本课的内容都十分重要。

第一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叙述了中国农业的起源到商周时农业的发展,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第二子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从耕作方式、技术、水利灌溉等方面叙述了农业从春秋战国到明清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不断取得进步;第三子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讲述了先秦土地制度的变化、小农经济的形成以及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三个问题,且属于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重难点重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以及评价。

四、学情分析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只是一般性的了解,能回忆起相关部分政治史的内容,另外,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早期农业、战国的铁农具、牛耕推广相关的知识,教学到该部分时可以加快进度。

各班都是分为小组学习,且班级气氛活跃(以16、17班为例),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高,能基本完成老师交代的课堂任务,对于史实行的知识点,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但学生对概括性的难点问题上存在理解障碍,可以通过材料来突破。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耕作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理解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发展中的双重因素、特点以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农业发展演变的表格,学生进一步熟悉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相关远古神话传说的补充讲解,展示一些相关历史考古资料,学生认识到不能仅仅从神话传说中得出远古农业的一些实际情况;通过对牛耕技术演变史实的补充讲解,结合前面所作表格,学生理解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初步学会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筒 车 ( 水 力 )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 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唐《调笑令》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
1.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 (2)时间: 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
• 传统农业: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 现代农业:一般指近代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 化,它首先发于西欧。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 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 之中。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 (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 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6分) • 【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 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 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 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 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2分)
小农经济的评价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 展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 导地位。 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 经济的进步;但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 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 续。
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 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形成条件(1)铁力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 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都容 易导致破产 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4,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单位产量的提高; 农民拥有一 定生产资料; 重农抑商政策 5,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缺乏必要的积 累和储备能力; 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 抵御天灾人祸能 力脆弱 6,积极评价:自耕农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 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 "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镩 d.铁铲、铁犁【变式题1】远古时期,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a.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d.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原创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原创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④生活方式 开始走向定居
4.意义及特点:
(1)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5.农业生产的根本动力
耕作工具,耕作技术进步
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变化:由频繁迁徙到开始定居
我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灌溉水平的提高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渠、白渠、龙首渠 改进翻车 创制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水旱从人”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史记》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道:“始知李 太守,伯禹亦不如”。
2.精耕细作的体现
(1)耕作工具:铁犁牛耕的发展
时期
工具名称
战国
铁犁
特点
只能松土破土,构造简单
西汉
(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 主要耕作方式)
耦犁 犁壁 耧车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有很大进步,但不够灵活 可朝同个方向松土,比欧洲早了近千年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
曲辕犁(完善)
可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灵巧
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 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 平整土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讲授新课】(导入新课):黄梅戏《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逼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思考: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阅读并归纳):①早期农业生产下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哪些主要变化?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起源:距今年左右1、原始农业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耕作方式:生活方式:经常3、影响:(1)人们的生活从频繁开始走向。

(2)中国农业独立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①精耕细作的含义如何?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②其表现如何?试列举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灌溉技术等方面的成就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和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

生产工具: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耕作方式: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赵过推行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技术两汉:以为主耕作制度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制,有些地方形成制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汉朝的、白渠和龙首渠等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唐朝创制;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明清出现灌溉技术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阅读思考):①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②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③小农经济的地位如何?1、含义: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一单元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4、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导入新课】(2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一:歌词中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概括,指出这段歌词不能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详情,还需要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3分钟)(一)、1、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民间传说②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2)垄作法: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3)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依据教材了解耒和耜的功能)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1)表现: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探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表现。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探究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后来出现耒耜。

(5)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6)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2)影响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图解历史]古代中国的原始农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第 2 页(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的内涵“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

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1)农业的耕作方式的转变,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2)生产结构: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生产目的: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评价第 3 页(1)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3)局限性: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7“学思之窗”,思考: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的生活。

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2.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

3.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合作探究·攻重难][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锄铁犁铁镰第 4 页[史料解读]史料一中关键词“伐木”“火耕”反映了当时的耕作方式,从其方式上分析其影响。

挖掘史料二图片隐含信息:一是工具的类型为“铁器”;二是工具的种类从耕作到收割一整套的农具,由此分析其现象及其所反映的本质。

[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1)经济形态: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经济现象: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史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第 5 页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史料二]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史料解读]史料一关键词“亡日休息”“水旱之灾”“急征暴赋”“取倍称之息”反映出农民的现状。

注意史料二中“农夫……耕稼”“妇人……纺绩”,据此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

(2)史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1)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第 6 页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一定的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高。

③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政策。

(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堂达标·固双基]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导学号:07182019】A.青铜B.骨头C.铁D.钢B[从题干材料“制耒耜,教民农耕”可知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起源,故选B项。

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用于农业生产;C、D两项在原始社会没有出现。

]2.“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B[“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的使用,这一技术开始出现第 7 页于春秋战国时期。

]3.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导学号:07182019】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C[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4.《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导学号:07182019】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B[材料“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强调的是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选B项。

]5.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引导B.国家统一的完成C.生产工具的进步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C[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工具,故本题选C项。

]6.汉代时,我国古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C[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耕耘和纺织,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选C项。

图片反映的情境并未体现出乡村生活祥和富足,故排除A项;材料与商品经济无关,故排除B项;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在图片中无从体现,故排第 8 页除D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019】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材料二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四表明中国古代耕犁在制作材料和动力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图四所示耕犁的诞生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

[解析]第(1)问,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制作材料从石制到铁制,动力从人力到畜力;图四是曲辕犁,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信息进行归纳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封闭性、保守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等角度归纳作答。

[答案](1)变化:制作耕犁的材料由石料到生铁;动力由人力到牛耕。

影响: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小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封闭性、保守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