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dcs课程设计组态

dcs课程设计组态

dcs课程设计组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CS课程设计组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DCS系统设计和组态。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

2.了解DCS课程设计组态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熟悉常见的DCS组态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4.能够使用组态软件进行简单的DCS系统设计和组态。

5.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DCS系统的参数设置和调整。

6.能够进行DCS系统的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CS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介绍DCS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工作原理。

2.DCS课程设计组态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讲解DCS系统设计的整体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系统组态、调试与优化等环节。

3.常见的DCS组态软件和工具的使用:介绍目前常用的DCS组态软件和工具,如WinCS、Intouch等,并讲解其基本操作方法。

4.DCS系统设计和组态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DCS系统设计和组态的具体步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使学生掌握DCS技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DCS系统设计和组态的具体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DCS组态软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如《DCS系统设计与应用》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DCS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DCS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DCS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DCS技术基础2、课程编码:3、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4、课程学时:345、所属教学单位:化工学院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属于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在DCS的使用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学习情境,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概念、类型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操作;以及化工生产过程和基本知识;理解并初步掌握DCS控制系统、化工仿真实训系统。

具有在化工企业从事中控系统的基础能力;能够初步形成化工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岗位技能,为下一步学习化工单元仿真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学生通过5个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管理和维护window XP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能力;熟练应用DCS控制系统,按照要求掌握相关的基础操作;具备进一步使用化工仿真实训系统的能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等社会能力。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概念、类型等计算机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3) 掌握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操作。

(4) 掌握互联网的简单应用。

(5)具备文件管理,系统维护和设置以及计算机管理的能力。

(6) 理解并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和基本知识。

(7) 掌握化工仿真技术与实训系统。

(二)能力目标(1) 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为以后其它组态软件的深入学习及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建设目标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2021年争取成为院级精品课;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3~5年内争取成为省级精品课。

2.本课程的建设步骤1)利用已有的设备开发新的课题及实验实训项目。

2)增加新型的、企业应用广泛的控制设备,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

3)与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并完善教学内容。

4)不断完善、更新课件,使授课更加生动、直观、方便。

3.本课程资源上网计划上网计划:2021年底完成所有课件制作,2021年底前实现完全上网,同时完成所有课程授课录像,2021年底前实现所有课程授课录像的上网,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象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书考核办法文献参考二、课程师资要求本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实践性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要求课程教学队伍具备鲜明的高职特色。

其基本构1课程标准成要求是:教学队伍中既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从事组态控制技术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多年的教师,又要有在工矿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从事多年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工程师”型实验、实训能力强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的获得,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要合理,师资配置基本合理。

形成老中青梯队建设结构。

对青年教师,要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等措施加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组态软件课程设计(DCS)

组态软件课程设计(DCS)

目录第1章概述 31.1、设计任务和目的 31.2、设计要求 3第2章监控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 4 2.1、设计思想 42.2、设计流程图 5第3章组态设计 53.1、实时数据库 53.2、用户窗口 63.3、主控窗口菜单组态 63.4、运行策略 7第4章监控界面设计 74.1、系统封面 74.2、工艺流程画面 84.3、运行时画面 84.4、实时曲线 94.5、实时数据 94.6、历史曲线 94.7、历史数据 104.8、实时报警画面 104.9、报警信息浏览 104.10、参数设置画面 11第5章运行策略 115.1、启动策略 115.2、循环策略 125.3、PID控制算法 135.4、报警策略 145.5、报警数据 145.6、历史数据 155.7、水箱对象 15第6章安全策略 166.1、本系统安全机制要求 16 6.2、定义用户和用户组 166.3、系统权限管理 176.4、操作权限管理 176.5、运行时进行权限管理 17 6.6、保护工程文件 186.7、打开时画面 186.8、登陆时画面 196.9、退出时画面 196.10、用户管理画面 196.11、修改密码画面 20第7章程序调试 207.1、程序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20 7.2、解决方法和结果 20第8章课程设计总结 21第9章参考资料 21第1章概述1.1 设计任务和目的本课程设计要求在修完《监控系统程序设计技术》课程后,运用工业监控系统组态软件(MCGS),结合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完成该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组态设计。

以便掌握监控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方法,得到计算机监控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以及编写设计技术文件的初步训练,为从事计算机控制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1.2 设计要求1.基本要求(1)监控系统总体设计了解系统设计要求,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组态软件输入输出点、内部变量等,构思监控系统的组态框架。

(2)实时数据库组态根据所确定的输入输出点和内部变量点,建立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库。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引言组态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形化界面和易于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工业过程中控制设备的监控和操作。

为了规范组态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本文将介绍一套可行的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组态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 培养学生使用组态软件进行工业过程监控和调整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组态控制技术应用中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进行组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组件控制技术基础知识1.1 组态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组态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1.3 组态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1.4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和要求2. 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2.1 组态软件的安装和配置2.2 组件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设置2.3 组态软件的界面设计和布局2.4 组件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3. 组态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3.1 工业过程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3.2 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3.3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3.4 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组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组态软件和调试组态控制系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学生参与组态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组态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型测验,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评估根据学生参与的项目实践情况和项目成果,评估他们的组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

六、课程实施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计48个课时,分为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三个阶段。

2. 实验室设施要求2.1 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个人电脑,并安装好组态软件;2.2 实验室配备合适的组态控制系统设备,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

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并能够设计和调试简单的工业控制过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4. 能够进行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4.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例。

5. 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方法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MCGS 组态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态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具体评价方式包括: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

组态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2.先修后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010067)《常用电气设备控制与检修》(010069)及《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010072),后续课程有《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检修》(010074)。

二、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

(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素质目标:(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良好的沟通能力。

证书目标:PLC程序设计助理工程师三、课程设计思路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鞍钢冷轧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四)以鞍钢冷轧有限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三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模v1.0可编辑可修改拟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5个情境;(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十分重要的学科选修课之一,主要采用实验教学方式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和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利用工业监控组态软件建立过程测控系统,将所学的原理知识及设计方法充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用组态软件为用户设计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完整方案,可以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实时和历史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以及企业监控网络等功能。

二、教学时间安排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讲授和实验相结合,其中讲课32学时,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实验16学时(含综合性实验3学时),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的条件,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自选题目进行设计、制作实验。

本课程安排在《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之后教学,效果最好。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1.1认识组态软件1.2组态王软件的安装1.3组态王软件的组成1.4本章小结第2章组态王软件的基本使用2.1建立工程2.2设计画面2.3定义变量2.4组态画面的动画设计2.5本章小结第3章命令语言程序设计3.1命令语言介绍3.2后台命令语言3.3画面命令语言3.4动画连接命令语言3.5命令语言语法3.6整数变量与数值显示工程实例3.7数制转换工程实例3.8流水灯延时工程实例3.9倒计时工程实例3.10本章小结第4章趋势曲线和其他曲线4.1历史趋势曲线控件4.2配方管理4.3内置温控曲线4.4超级XY曲线控件4.5本章小结第5章报警和事件系统5.1报警和事件概述5.2报警定义5.3事件类型5.4声光报警工程实例5.5蜂鸣器报警工程实例5.6语音报警工程实例5.7本章小结第6章报表系统及日历控件6.1创建报表6.2报表函数6.3日历控件使用说明6.4利用报表历史数据查询函数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实例6.5利用微软日历控件实现日报表实例6.6报表函数综合应用6.7本章小结7.1组态王SQL访问管理器7.2如何配置与数据连接7.3数据库查询工程实例7.4数据库与XY曲线结合工程实例7.5关系数据库多表联合工程实例7.6报警存储与查询工程实例7.7本章小结第8章基于单片机的控制应用8.1单片机概述8.2系统设计说明8.3单片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程序设计8.4本章小结第9章基于PLC的控制应用9.1PLC概述9.2串口总线概述9.3系统设计说明9.4数据采集与控制程序设计9.5本章小结第10章组态软件工程应用综合实例10.1小区供水系统实例10.2混合配料监控系统10.3小区照明系统实例10.4本章小结五、教材及参考教材教材:殷群.《组态软件基础及应用(组态王KingView)》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7 参考资料:[1]李江全.《案例解说组态软件典型控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2] 姚福来.《组态软件及触摸屏综合应用技术速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3]《从基础到实践——PLC与组态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本标准是依据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和DCS自控基础课程目标要求,参照化学工艺专业专家研讨会分析所得的典型工作任务"DCS的安装、调试、维护"的相关要求,主要用于指导DCS的安装、调试、维护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

(二)设计思路DCS自控基础课程是生自专业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发电厂实际生产过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

DCS自控基础课程是使学生较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进行集散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组态、人机界面的组态、集散控制系统综合调试等内容,培养学生查阅有关参考资料进行设计和组态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形成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DCS自控基础课程与化工设备维修基础、化学产品分析与检测、工业电器与仪表等课程同时开设。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学时为126学时,7学分,分1学期开设。

二、课程目标通过DCS自控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通信等知识,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系统的设计、软硬件的组态、调试、维护等工作。

(一)知识目标1.掌握DCS控制系统的安装、检修工作;2.掌握DCS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组态、监控画面组态、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等工作;3.掌握针对现场热工对象诸如全程给水系统、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的组态,调试和运行。

(二)能力目标1.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能够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搜集、整理、分析相关工程资料;3.能主动探索与研究完成工作任务所遇到的问题;4.能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三)素质目标1.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社会能力;2.具有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能承受挫折,勇于改正错误,完善自我。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DCS识用与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缩写,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我们将进行《DCS识用与操作》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C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具备DCS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DC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掌握DCS系统的基本操作技巧- 能够使用DCS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 具备DCS系统的故障检修和维护能力2. 教学内容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理论讲解主要用于介绍DC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案例分析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操作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1. 实验设备为了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

一般来说,DCS系统包括控制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还有相应的软件系统。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DCS系统实验设备,以满足学生的实验操作需要。

实验内容是实践教学的核心。

在实验中,我们将安排学生进行DCS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操作实验,以及故障检修和维护实验。

在每个实验环节中,我们都要求学生按照系统要求,对设备进行正确的连接和操作,学生还需要能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系统故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学生分组,了解实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熟悉DCS系统的基本操作技巧- 学生进行故障检修和维护实验,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三、评价与考核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将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学生对DCS系统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考试和实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迅速推进,现代工厂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分散控制系统(DCS)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DCS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它可以对设备进行监控、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DCS的识别和操作技能对于工业自动化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工业自动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工业生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必要对DCS识用与操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明确规定,可以为DCS识用与操作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规范。

本文旨在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探讨DCS识用与操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期提高工业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工业自动化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明确学生在DCS识用与操作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针对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对DCS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观察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教学效果评估方面,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客观评价学生在DCS识用与操作方面的学习成果和表现,验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终,通过研究结论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为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推动该领域的教学改进和发展。

1.3 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较为有限,但在DCS系统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研究。

针对DCS识用与操作的基本概念和教学设计,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

《组态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组态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组态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2 - 2013 学年 第 2 学期)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代码:N203767学分:5学时:72课程类型: 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先修课程: PLC后修课程: 顶岗实习课程组成员签名: 徐晶2013 年3 月 9 日1 / 15专业(教研室)意见 结合课程特点选择一些工业项目进行案例设计,知识技能安排合理。

专业主任(签字): 丁洪起 2013 年 3 月 9 日分院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评委会意见分院评委(签字): 分院盖章 年 月 日2 / 15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⑴ 会使用虚拟机搭建实验平台,熟练使用 IFIX 组态软件,熟悉编程环境 ⑵ 会用 System Configuration Utility(系统配置工具)来配置 iFix 节点,并能配 置 I/O Driver 来和 iFix 进行通信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⑶ 会使用多种多样的对象类型和动画来在工作台创建图形界面,实现一个画面的浏览 策略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⑷ 能使用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VBA)来创建基本的脚本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⑸ 能配置报警信息和创建画面来监视和确认报警 ⑹ 使用趋势图来监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⑺ 能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范围内的安全策略,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 知识目标: ⑴ 熟悉 HMI/SCADA 系统的特点、功能和开发流程 ⑵ 理解 iFix SCADA 服务器和 iFix iClient 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⑶ 理解系统配置、I/O Driver、工作台、过程数据库、数字量标签、模拟量标签、图 形对象、动画对象、HMI 画面、VBA 脚本、报警配置、实时趋势、归档过程数据库、 显示历史数据库、安全配置的基本理论知识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围绕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展开讨论。

我们将简要介绍DCS识用与操作的背景和现状,然后对教学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探讨。

一、DCS识用与操作的背景和现状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DCS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DCS识用与操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在DCS领域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学校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滞后、实践环节不足等。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进行《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二、教学设计分析1. 课程设置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可以将《DCS识用与操作》教学划分为基础知识、系统组态、操作技能等模块,每个模块再进行细化,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DCS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DCS系统的组态和调试技术,并能够独立完成DCS系统的操作和故障处理等。

学生还应具备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教学方法针对DCS识用与操作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等,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4. 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实验室等。

可以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一、选题背景由此可见,DCS识用与操作已成为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基于DCS识用与操作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围绕着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展开论述。

二、教学设计目标1.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DCS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了解DC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操作技能:熟练掌握DCS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应用DCS完成生产过程控制。

3. 故障诊断:能够分析DCS系统故障原因,并具有一定的故障处理能力。

4. 安全意识:培养学员对DCS安全运行的重视,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2.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员深入理解DCS的应用和原理。

(2)实践操作:布置实际操作任务,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DCS系统,提高操作技能。

(3)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DCS系统应用和故障处理的经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4)模拟实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模拟实验场景,让学员在真实环境中模拟DCS操作和故障处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实践根据以上教学设计目标和方法,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教学条件,进行DCS 识用与操作的教学实践。

(1)DCS模拟实验系统:采购具有较高仿真度和操作方便性的DCS模拟实验系统,用于学员实际操作训练。

(2)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课堂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材料,帮助学员更直观地理解DCS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案例资料:收集并整理DCS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供学员参考和分析。

(1)建立教学小组: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专业教师带领,进行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2)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确保课程有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计划课时:72课程学分:4先修课程: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应用,PLC技术及工程应用后续课程:顶岗实习制订人:课程标准内容第一部分:前言随着以工业PC为核心的工控集成系统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组态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控组态软件和PLC、变频器、传感器、气动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集成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在各行各业发展着。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模块顶岗实习的前修课程。

该课程标准参考高级技术资格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依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课程教学目标制定。

该课程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水处理系统的组态软件和人机界面开发的训练,培养工控系统设计、集成、人机界面组态、调试、维护、改造、运行、销售等总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新兴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

本课程以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工控计算机组态现场人机界面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现场的运行状态、实时查询数据和曲线、打印各种需要的报表,以及具有将工控组态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驱动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和现场维护能力。

二、课程理念(一)工作过程模式和“行为导向”教学的职业行为模式相结合选择在和企业合作过程在、中开发的典型、先进、可操作的项目放入了课堂,以该课程的“硬件集成、软件组态、控制编程、安装调试”关键能力为主线,围绕该技术岗位的工作过程模式:“工控项目了解→方案设计→硬件集成→流程图绘制→软件组态→控制编程→安装调试→评价验收→技术资料编写”深入展开“行为导向”教学,每个阶段从“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估阶段”完整的职业行为模式和教师主导模块、学生拓展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三个教学实践层次引导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它使学生在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能够系统考虑问题,建立起系统的设计理念,明确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交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二)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为标准,强化技能训练,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维修电工技师资格标准中的综合技术“PLC+组态+变频器+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为工作5年后获取技术证书创造了条件,实现了“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三)教学现场安排与企业生产现场完全相同的校内实训室教学现场安排与企业生产现场完全相同的校内实训室,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完成任务由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风建设。

(四)实施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场地,通过以项目为主线的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接受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学能力,培养了与用户,同事的交往沟通能力、遵守规章制度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

(五)学生共性培养与自身个性发展相兼顾学习内容分教师主导模块、学生拓展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在时间空间上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兼顾学生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

(1)通过教师主导模块教学,培养学生共性能力工程实例贯穿始终,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而后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解决总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用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

在此在教师主导模块实战任务采用小组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考虑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潜能发展。

(2)学生拓展模块教学,利用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项目训练,培养个性能力为了充分体现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特点,扩展了综合性和开放式实战项目。

为优秀学生搭建平台,在兴趣小组时间,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学生的创新项目也可作为学习情境的载体。

(3)通过课程设计模块,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模块,学生要走出课堂,参与现场调查研究、论证方案、设计调试等全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能力正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工程综合能力。

学生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压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责任心增强,考虑问题较全面。

(六)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主要的是关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

改变传统的一次性总结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考试中采用过程考核和功能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体现质量意识,提高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项目设计思路课程项目是引导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的主脉络,课程项目的选取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从实际工控组态项目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三个模块作为该课程的教学项目,内容以工控系统集成、电气安装、上位机组态、PLC编程、调试运行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典型化的教学项目源于工业现场,体现职业应用技能。

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在循环递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实施工作任务的能力。

项目的安排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是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电气自动化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内容包括工控系统集成、电气安装、上位机组态、PLC 编程、调试运行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等。

由学习逐渐深入到实践领域,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工控系统组态、人机界面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电气类学生的工控系统组态、人机界面技术应用的通用技能。

通过3个模块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的课程与专业综合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的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高素质的工控系统组态和调试的技术人才《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作为自动化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长远目标是培养工控系统设计、集成、人机界面组态、调试、维护、改造、运行、销售等总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工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知识。

较强的设计能力、扩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系统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相关要求,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三到五年内获得技术证书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一)能力目标1、会使用虚拟机搭建实验平台,熟练使用IFIX组态软件,熟悉编程环境;2、会用System Configuration Utility(系统配置工具)来配置iFix 节点,并能配置I/O Driver 来和iFix 进行通信;3、会使用多种多样的对象类型和动画来在工作台创建图形界面,实现一个画面的浏览策略;4、能使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VBA)来创建基本的脚本;5、能配置报警信息和创建画面来监视和确认报警;6、使用趋势图来监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7、能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范围内的安全策略,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

(二)知识目标1、熟悉HMI/SCADA系统的特点、功能和开发流程;2、理解iFix SCADA 服务器和iFix iClient 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3、理解系统配置、I/O Driver、工作台、过程数据库、数字量标签、模拟量标签、图形对象、动画对象、HMI画面、VBA脚本、报警配置、实时趋势、归档过程数据库、显示历史数据库、安全配置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素质目标1、具备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文明生产;2、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工作环境;3、具有较强的专业表达能力,能用专业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工作任务;4、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我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5、养成团队合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能够通过个人能力或团队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6、积极做好5S活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分三个模块,即教师主导模块、学生拓展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

1、教师主导模块:由一个综合训练项目——水处理系统的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贯穿教学始终。

该项目可拆分成五个单元训练项目进行训练(1)泵站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20学时)(2)高速混合器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12学时)(3)絮凝器池和沉淀池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8学时)(4)清水池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6学时)(5)水处理系统安全配置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14学时)2、学生拓展模块:利用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3、课程设计模块(选一)(12学时)(1)交通灯系统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2)自选每个模块由若干项目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施过程组成。

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

教学实施过程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任务准备与资料收集、方案讨论、项目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提高等实施过程建议。

一、教师主导模块——水处理系统的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本模块水处理系统的组态软件和人机界面开发源自企业真实项目,拆分成五个子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IFIX组态软件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掌握HMI/SCADA 系统的特点、功能和开发流程。

熟练使用IFIX组态软件进行System Configuration Utility配置,I/O Driver连接,工作台的使用,过程数据库的建立实现简单控制系统组态技术和人机界面的开发。

1、任务与目的(1)掌握组态一般工程的过程;(2)掌握IFIX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上位机界面和下位机PLC的通讯方法;(4)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

2、学习内容(1)课程导入;(2)使用虚拟机搭建实验平台,安装IFIX组态软件,熟悉编程环境;(3)分析水处理系统控制工程要求;(4)创建新工程;(5)使用系统配置工具来配置IFIX节点;(6)I/O Driver安装及配置;(7)使用工作台进行用户画面的编辑;(8)使用多种多样的对象类型和动画来在工作台创建图形界面,实现画面的浏览策略;(9)创建数据变量及数据库操作;(10)下位机PLC设计;(11)使用VBA来创建基本的脚本;(12)能配置报警信息和创建画面来监视和确认报警;(13)使用趋势图来监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14)实现一个系统范围内的安全策略,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15)使用全局对象;(16)使用标签组;(17)系统联调;(18)水处理系统设计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