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第九中学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3新版粤教沪版

合集下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斯特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的发现和贡献;2.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掌握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奥斯特的发现对电磁感应定律的贡献;2.掌握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1.介绍奥斯特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的操作步骤;2.说明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3.2 电磁感应定律1.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分析电磁感应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的学习做铺垫。

4.2 学习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1.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奥斯特的实验操作步骤;2.教师展示奥斯特实验装置的模型,并让学生观察,理解实验原理;3.教师通过动态演示或实验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奥斯特实验中的现象和发现。

4.3 学习电磁感应定律1.教师结合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具体应用;3.教师让学生进行类比和推理,深化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4.4 解决相关问题1.教师通过提供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解答;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形成小组答案。

4.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重要内容;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五、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实验演示法: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装置的模型和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4.提问交互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工具1.奥斯特实验装置模型;2.奥斯特实验视频;3.示例问题和解答。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磁场方向:介绍如何利用奥斯特实验确定磁场的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则。

3. 磁感应强度: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探讨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析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介绍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掌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

3. 认识磁感应强度,了解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4.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判断,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及解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磁场计、铁钉、滑动变阻器、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易电动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磁场的分布,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 磁场方向的判断:介绍右手螺旋定则,让学生学会用此定则判断磁场方向。

4. 磁感应强度:讲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介绍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析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介绍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6.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2. 磁场方向的判断(右手螺旋定则)3. 磁感应强度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洛伦兹力、安培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奥斯特实验,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因。

答案: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电流产生的磁效应。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章第2节,主要包括奥斯特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19世纪初科学界对电流和磁铁之间关系的探索。

2. 奥斯特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奥斯特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

3. 奥斯特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奥斯特实验结论:阐述实验结果对电磁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后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学生能够将奥斯特实验结论与后续的电磁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其观察到的现象。

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难点: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电流的磁效应。

将实验结论与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奥斯特实验装置(包括电源、导线、小磁针等)。

投影仪或白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学具:实验记录本。

笔。

奥斯特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19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磁现象的研究历史,引入奥斯特实验。

提问:“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前,有科学家观察到了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吗?”2. 知识讲解1. 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当时的科学环境和研究氛围。

2. 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理解奥斯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后来电磁学发展的影响。

3. 实验演示与观察1. 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4. 理论分析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2.知道通电导体以及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以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和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有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怎样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猜想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的分布
通过小磁针N极的指向判断磁场的方向
认识右手螺旋定则,
认识通电螺线管的4种情况,练习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极合S极
课堂反馈
幻灯片13---17
应用巩固
巩固,反馈
小结
引导学生从幻灯片中寻找本节课中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介绍:右手螺旋定则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给出电流方向,判断N、S极.
2.给出小磁针的N、S极,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及电流方向. 3.给出电流方向和螺线管N、S极,画出螺线管的绕法.
4.通电螺线管的四种情况
学生猜想: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学生讨论并发言:
(1)通过铁屑的分布判断磁场的存在和分布;
新课教学
(一).电流的磁场
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4月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
2.多媒体出示问题:
(1)你如何判定小磁针的N极和S极?
(2)直导线如何架在小磁针的上方?
(3)闭合开关,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断开开关时小磁针又指向什么位置?
(5)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的指向会怎样?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幻灯片中寻找并发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主要讲述奥斯特的发现。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电流磁效应:介绍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解释磁场的分布规律。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磁效应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电流磁效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滑动变阻器、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磁效应。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实验原理:电流产生磁场实验现象:小磁针偏转2. 电流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分布规律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定律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实验现象。

画出电流磁场的分布图,标注磁场方向。

应用安培力定律,计算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 答案:奥斯特实验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流磁场分布图:以导线为中心,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向外发散。

安培力计算:F = BILsinθ,其中B为磁场强度,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θ为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科学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学会使用磁针和电线进行实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针、电线、电源、实验桌、实验架。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奥斯特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针和电线在通电时的现象。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 练习: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实验,验证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个别孩子对实验操作的不熟悉,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可以组织科学小组,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长对孩子们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本节课圆满结束。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讲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磁场的性质:介绍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特性。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以及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了解磁场的性质,能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计算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现象的解释,磁场性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通电导线、磁针、电流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现象。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4. 磁场性质探讨: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现象2. 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3. 磁场的性质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偏转?(2)请简述磁场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3)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计算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2. 答案:(1)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作用力。

(2)磁场的性质包括方向、强度和分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b.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d.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a.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为什么导体通电时,磁针会发生偏转?
2.这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这个现象在物理学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奥斯特实验: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安培定则:介绍安培定则的内容,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c.实验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d.知识巩固: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认识。
3.教学方法与手段: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磁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奥斯特的发现这一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而,学生对电流与磁场关系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导教学设计一、前言本篇教学设计以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为主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发现,认识到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探索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本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和科学思维为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奥斯特的发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奥斯特的发现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了解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1.掌握奥斯特的发现的实验方法和结果;2.理解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环、蓄电池、导线、指南针;2.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笔、纸。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实验操作(2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将铁环置于桌上;2.将一节蓄电池的两端与铁环的两点相连,形成闭路;3.使用指南针在铁环附近进行观察并记录指南针的方向;4.移除铁环,重复观察并记录指南针的方向;5.分析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步骤三:实验分析和讨论(15分钟)1.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为什么在铁环附近放置蓄电池导致指南针偏转,而移除铁环后指南针不再偏转?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和磁性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物质是否能够产生磁场?步骤四: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25分钟)1.将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铁环的材质、形状对实验现象的影响;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3.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知识延伸(15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现象的规律;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对奥斯特的发现和物质与磁性关系的理解;3.引导学生思考:奥斯特的发现对磁场产生的原因有何启示?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强调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主要包括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性质。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奥斯特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以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教材还介绍了磁场的性质,如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分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性质,能够画出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和原因的理解,磁场的性质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磁感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电流磁效应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2. 知识讲解:讲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磁场的性质,如磁场方向、磁感线的分布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行绘制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实验现象1.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 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改变二、实验原因1. 电流产生磁场2.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三、磁场性质1. 磁场方向2. 磁感线分布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原因。

2. 绘制一个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并标注磁场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和原因的理解程度如何?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敬仰。
2.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3.结合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电磁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5.知识拓展与应用:介绍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原理:通过图示和动画,讲解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以及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3.操作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背后的原理。
4.知识点讲解:讲解电流磁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3.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奥斯特是如何发现这一现象的?”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教师承诺: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了解到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奥斯特及其贡献:让学生了解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他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其对磁现象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论。

2. 磁现象的研究:介绍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探讨磁现象的规律。

3. 电磁感应: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概念。

2. 掌握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磁现象的规律。

3.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磁现象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磁现象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磁铁吸引铁钉等,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讲解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

(3)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磁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规律。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磁体、磁场、磁极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答案:奥斯特将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题目:请简述磁体、磁场、磁极的概念。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总是致力于设计各种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科学活动——"奥斯特的发现"。

一、设计意图这节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斯特的实验,我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奥斯特的实验,让他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演示实验:我分别在实验台上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是将电源与电磁铁连接,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另一次是将电磁铁靠近磁铁,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动手实践:孩子们根据我的示范,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我引导孩子们讨论实验结果,让他们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观察、动手操作,并在讨论中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深感欣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设计更多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对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理论的重要性;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勇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工具:实验箱、螺线管、直流电源,U 形铁芯、针磁铁、振荡电源、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电路板,电源接线线圈、振荡电路板、示波器、笔记本电脑等。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并做好实验记录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有关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知识,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对奥斯特的发现进行讲解,包括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奥斯特实验中,当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而在导线相对运动时就会感应出电流?3.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组,每组两人进行实验。

•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导线连接到振荡电路和示波器上。

•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导线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进一步验证实验规律。

5. 实验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奥斯特的发现,你认为为什么当导线相对磁场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6. 拓展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奥斯特实验的应用,如感应电流探测器等。

•学生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实验的应用领域和现实意义。

7. 小结与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奥斯特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奥斯特实验在现实中的应用,并总结更多的实例。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教材的16.2节,主要讲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掌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2. 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磁针、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入,如让电流通过导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新课讲解:讲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

2. 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

3. 举例说明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但在知识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电流磁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下册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下册
-讲解知识点:教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讲解电流磁效应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体验实验操作过程。
-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理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教师围绕奥斯特实验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可以探究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了解电磁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可以阅读电磁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或书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电磁学的历史与应用》(提供对电磁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了解电磁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视频资源:《奥斯特实验的原理与操作》(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奥斯特实验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教师提供与奥斯特实验相关的拓展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奥斯特实验的经过、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2. 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能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

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2)讲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设计一些有关电磁铁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电磁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

7. 作业设计:(1)请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

(2)请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3)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探讨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1. 电流方向2. 电流大小3. 线圈匝数七、作业设计(1)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当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新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

新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

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掌握右手螺旋定则,并会利用它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特点三、教学难点:确定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的关系四、教学资源准备:直导线、小磁针、电源、通电螺线管、开关、导线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有没有同学看过或坐过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谁行驶得快?教师: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的地面轨道和列车底部都安装有磁体,通过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不与轨道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小了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了运行速度。

引导学生讨论:磁悬浮列车上用的是不是永磁体?教师:永磁体不易控制,浮上去以后下不来,所以磁悬浮列车上用是电磁铁。

学生:先观察实验室中常用的电磁铁,然后将电磁铁拆开,观察电磁铁的结构。

教师:电磁铁不通电时有没有磁性?通电时有没有磁性?学生实验:将电磁铁接入电路,观察电磁铁磁性。

(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教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发现了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这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二、探究电流的磁场1.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导线通电时,小磁针转向与导线垂直的方向;导线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原来与导线平行的方向。

c.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以上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三、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1)按照课本第5页介绍的方法做实验(2)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1)按照课本第6页的图17-5做实验(2)结论:通电螺线管两端分别是两个异名磁极3.探究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有什么样关系?(1) 按照课本第6页的图17-5做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两个磁极附近,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特的发现》1、将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一起,并将导线架在小磁针的上方。

2、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3、断开开关,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4、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问题:1、当直导线通电时产生什么现象闭合开关,小磁针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问题:2、断电时产生什么现象断开开关,小磁针_________________结合1、2两条说明问题:3、改变电流方向后产生什么现象小磁针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讲述:奥斯特实验的意义:第一次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联系,推动了电磁学的深入研究(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如果将直导线弯成螺线管,通电后是否也会产生磁场?如果有磁场,与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是否相同?(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1、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演示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铁屑的分布(引导学生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对比)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学生实验:学生用导线在铅笔上练习绕制螺线管,并画出相应的绕线方法学生按照课本活动2(B)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提醒学生,通电螺线管的极性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来判断),并用画图的方法把每次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螺线管两接线柱连接的电源正、负极和螺线管两端的N、S极记录下来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学生汇报的实验结果通电后,轻轻敲板,铁屑为什么会产生规律排列?铁屑的排列与什么现象一样?铁屑磁化变成“小磁针”,轻敲使铁屑可自由转动,使铁屑在磁场中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了。

学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验通电螺旋管周围铁屑的排列与条形磁铁周围的排设计的能力列很相似,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很相似。

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由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决定。

2、右手螺旋定则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并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A、B、C、D图教师讲述:右手螺旋定则是为了方便人们判断和记忆,人为规定的(1)“电流方向”是指螺旋管中电流环绕方向;(2)四指弯曲:与螺旋管中电流方向一致;(3)大拇指指向:通电螺旋管的N极。

应用右手螺旋定则的方法和顺序;(1)查清螺旋管的绕线方向。

(2)标出电流在螺旋管中的方向。

(3)用有手螺旋定则确定螺旋管的磁极方向。

巩固练习1.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和磁.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A.牛顿B.奥斯特 C.阿基米德D.瓦特2.(2017•潍坊)在图乙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及小磁针的N极。

巩固所学知识3.(2 分)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电源的“+”、“ -”极,并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6.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C.小磁针的S极向右转动D.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左D7.开关闭合后电磁铁A和永磁体B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请标出永磁体B左端的磁极和四条磁感线的方向.8、(2分)如图所示,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9.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S极.10.闭合开关,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立即转动,最后静止时N极指向螺线管,如图所示,请画出螺线管上的导线环绕图示.11.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形状,在图中标出磁体A的N极,磁感线方向(任选一根标出即可)和电源“+”、“-”极。

12.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P、Q两点相比,P点处的磁场较强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考点:电和磁13. 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将一根直导线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然后与另一个房间的螺旋线圈组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他把一根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再跑到另一个房间内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小磁针偏转.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了上述试验,是为了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在实验中,科拉顿用到了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装置.14.如图所示实验,用小磁针N极的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应该采取的操作是对调电源的正负极.15.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的“+”极.16.如图所示,在通电螺线管(导线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附近放置的小磁针(黑端为N极),静止时其指向正确的是()A.B.C. D.17.(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物理强化训练——电流电路一、导体与绝缘体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 食盐水B. 橡胶手套C. 陶瓷碗D. 干燥的竹筷子2.在常温干燥的情况下,下列物品属于绝缘体的是()A. 木质筷子B. 铁锅C. 不锈钢盆D. 食盐水3.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 金属勺B. 瓷碗C. 铅笔芯D. 铁钉4.下列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是()A. 橡皮B. 塑料尺C. 铅笔芯D. 透明胶带5.下列四组物质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A.碳棒、人体、大地B.水银、铜丝、玻璃C.陶瓷、干木、塑料D.大地、人体、陶瓷二、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 分子间相互排斥B. 分子间相互吸引C.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蜜蜂带负电B. 蜜蜂带正电C. 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 D. 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 同种电荷相吸引,异种电荷相排斥D. 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B.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C.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D. 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5.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则小球()A. 带正电B. 带负电C. 不带电D. 带负电或不带电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 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D. 导体导电的实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7.如果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

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8.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碰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发现原本闭合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了。

但不到1min,金属箔又慢慢闭合。

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玻璃棒碰触了金属球,产生了振动,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B.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张开C.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张开D.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会慢慢闭合9.如图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负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C.b上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D.a上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10.如图中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下面最理想的是()11.晴朗的冬天,用塑料梳整理头发,越梳越蓬松,原因是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分别带上等量的________;头发所带的________相互排斥,而显得蓬松.12.早在公元前600年,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的转移,可见,电荷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创造;173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_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__电荷.13.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吸引水流,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________的原因.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________电.1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__电.该小球之所以带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________了电子(填“得到”或“失去”).15.冬天,有时脱去羽绒服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室内光线暗时还会看到火花.这是由于________(选填“摩擦起电”或“电磁感应”)所引起的.16.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从而________。

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________(选填“得到”、“失去”或“创造”)了电子。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________带电。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3)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________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为________电荷。

三、电流及其测量1.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安,此用电器可能是()A. 空调机B. 日光灯C. 电冰箱D. 电风扇2.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0.5安的是()A. 电饭煲B. 空调器C. 电熨斗D. 电视机3.如图所示,图中两灯规格不同,能测出通过灯L1电流的电路是()4.小宇同学用电流表测两只电灯串联后的电流(如图),他发现开关S闭合后,两只电灯都发光,但电流表却纹丝不动,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3、电流表的一个接线柱没接上4、B.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5、C. 电流表内部线圈断裂,使电流无法通过D. 电流表两接线柱的接线相碰,使电流表被短路5.在某次电学实验中,已知所使用的双量程电流表能够满足实验的测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