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斯特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的发现和贡献;2.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掌握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奥斯特的发现对电磁感应定律的贡献;2.掌握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1.介绍奥斯特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的操作步骤;2.说明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3.2 电磁感应定律1.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分析电磁感应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的学习做铺垫。
4.2 学习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1.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奥斯特的实验操作步骤;2.教师展示奥斯特实验装置的模型,并让学生观察,理解实验原理;3.教师通过动态演示或实验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奥斯特实验中的现象和发现。
4.3 学习电磁感应定律1.教师结合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具体应用;3.教师让学生进行类比和推理,深化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4.4 解决相关问题1.教师通过提供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解答;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形成小组答案。
4.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重要内容;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五、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实验演示法: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装置的模型和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4.提问交互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工具1.奥斯特实验装置模型;2.奥斯特实验视频;3.示例问题和解答。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章第2节,主要包括奥斯特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19世纪初科学界对电流和磁铁之间关系的探索。
2. 奥斯特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奥斯特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
3. 奥斯特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奥斯特实验结论:阐述实验结果对电磁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后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学生能够将奥斯特实验结论与后续的电磁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其观察到的现象。
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难点: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电流的磁效应。
将实验结论与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奥斯特实验装置(包括电源、导线、小磁针等)。
投影仪或白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学具:实验记录本。
笔。
奥斯特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19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磁现象的研究历史,引入奥斯特实验。
提问:“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前,有科学家观察到了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吗?”2. 知识讲解1. 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当时的科学环境和研究氛围。
2. 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理解奥斯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后来电磁学发展的影响。
3. 实验演示与观察1. 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4. 理论分析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主要讲述奥斯特的发现。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电流磁效应:介绍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解释磁场的分布规律。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磁效应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电流磁效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滑动变阻器、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磁效应。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实验原理:电流产生磁场实验现象:小磁针偏转2. 电流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分布规律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定律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实验现象。
画出电流磁场的分布图,标注磁场方向。
应用安培力定律,计算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 答案:奥斯特实验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流磁场分布图:以导线为中心,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向外发散。
安培力计算:F = BILsinθ,其中B为磁场强度,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θ为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科学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学会使用磁针和电线进行实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针、电线、电源、实验桌、实验架。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奥斯特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针和电线在通电时的现象。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 练习: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实验,验证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个别孩子对实验操作的不熟悉,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可以组织科学小组,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长对孩子们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本节课圆满结束。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讲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磁场的性质:介绍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特性。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以及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了解磁场的性质,能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计算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现象的解释,磁场性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通电导线、磁针、电流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现象。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4. 磁场性质探讨: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现象2. 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3. 磁场的性质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偏转?(2)请简述磁场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3)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计算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2. 答案:(1)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作用力。
(2)磁场的性质包括方向、强度和分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d.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a.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为什么导体通电时,磁针会发生偏转?
2.这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这个现象在物理学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奥斯特实验: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安培定则:介绍安培定则的内容,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c.实验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d.知识巩固: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认识。
3.教学方法与手段: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磁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奥斯特的发现这一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而,学生对电流与磁场关系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3 (1)
板书设计
16.2奥斯特的发现
一、电流的磁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
3、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有关
4、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电流的磁场
1、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
导线通电时,小磁针转向与导线垂直的方向;
导线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原来与导线平行的方向。
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以上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课题
16.2奥斯特的发现
教
学
目
标
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特点。
3、了解右手螺旋法则。
教学重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确定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具
直导线、小磁针、电源、通电螺线管、开关、导线
作业
1、习题3
预习
下一节
教学后记
(1)设计实验(课本),
(2)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1)设计做实验(课本)
(3)结论:通电螺线管两端分别是两个异名磁极
3、探究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有什么样关系?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导教学设计一、前言本篇教学设计以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为主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发现,认识到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探索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本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和科学思维为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奥斯特的发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奥斯特的发现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了解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1.掌握奥斯特的发现的实验方法和结果;2.理解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环、蓄电池、导线、指南针;2.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笔、纸。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实验操作(2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将铁环置于桌上;2.将一节蓄电池的两端与铁环的两点相连,形成闭路;3.使用指南针在铁环附近进行观察并记录指南针的方向;4.移除铁环,重复观察并记录指南针的方向;5.分析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步骤三:实验分析和讨论(15分钟)1.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为什么在铁环附近放置蓄电池导致指南针偏转,而移除铁环后指南针不再偏转?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和磁性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物质是否能够产生磁场?步骤四: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25分钟)1.将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铁环的材质、形状对实验现象的影响;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3.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知识延伸(15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现象的规律;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对奥斯特的发现和物质与磁性关系的理解;3.引导学生思考:奥斯特的发现对磁场产生的原因有何启示?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强调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春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材:2023春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能运用电流磁效应解释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
难点:磁场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小磁针、导线、电池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方向、磁场强度等。
3. 例题讲解(1)运用电流磁效应解释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根据电流磁效应,判断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2)运用磁场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磁现象。
5.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磁场的现象,验证电流磁效应。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2 奥斯特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磁场强度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1)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电风扇的运行原理。
答案:1. 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发生偏转。
原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作用力。
2. (1)指南针偏转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对指南针产生作用力。
(2)电风扇的运行原理: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对线圈产生力,使电风扇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①奥斯特的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验证电流能否产生磁场
-实验装置:导线、电流表、磁场线圈、指南针等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阶段对预习资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有些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资料并思考问题,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迷茫。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下次课前提供更详细的预习指导,包括如何阅读资料、如何提出问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在课堂讨论和实验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显得有些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奥斯特的发现”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奥斯特的发现的相关知识点。
-实验步骤:将导线通过电流表连接电源,将磁场线圈放在导线附近,观察指南针的偏转
-实验现象:当导线通过电流时,指南针发生偏转,证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电流产生磁场的本质:电流周围的磁场是由电流的磁场效应产生的
-磁场方向:根据右手定则,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与电流强度、导线长度、导线与磁场线圈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敬仰。
2.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3.结合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电磁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5.知识拓展与应用:介绍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原理:通过图示和动画,讲解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以及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3.操作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背后的原理。
4.知识点讲解:讲解电流磁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3.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奥斯特是如何发现这一现象的?”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教师承诺: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了解到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奥斯特及其贡献:让学生了解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他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其对磁现象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论。
2. 磁现象的研究:介绍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探讨磁现象的规律。
3. 电磁感应: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概念。
2. 掌握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磁现象的规律。
3.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磁现象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磁现象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磁铁吸引铁钉等,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讲解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
(3)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磁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规律。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磁体、磁场、磁极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答案:奥斯特将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题目:请简述磁体、磁场、磁极的概念。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能说出奥斯特实验的现象,知道直线电流磁场的特征。
2、认识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征,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
3、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和特点。
4、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电铃、电话、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的磁记录。
重/难点重点:电流的磁场、电磁铁难点:电磁铁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具准备条形磁体课件有机玻璃铁屑螺线圈大头针电磁铁小磁针电铃电磁继电器教学过程第1课时设问引入磁体在它的周围空间能产生磁场,那么,不用磁体能否在空间产生磁场呢?一、直线电流的磁场设问学校的电铃是怎么响起来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是怎么悬浮的?让我们从182 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对电流磁现象的发现说起吧。
实验奥斯特实验1电流的磁场首先是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
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2. 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以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这些同心圆在与直线垂直的平面上。
越靠近通电直线,磁场越强。
3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活动探究直线电流的磁场。
1、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当直导线上通电流是,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甲:将没有通电的直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
发现小磁针为偏转。
乙图将通电的直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发现小磁针偏转。
丙将电流方向与乙相反的直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法相小磁针偏转方向与乙图相反。
学生思考:①乙中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其依据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比较甲乙,乙没有其它的物体与之直接接触,那么什么东西能使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呢?--显然是磁场。
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的磁场。
结论:即比较甲和乙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总是致力于设计各种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科学活动——"奥斯特的发现"。
一、设计意图这节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斯特的实验,我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奥斯特的实验,让他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演示实验:我分别在实验台上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是将电源与电磁铁连接,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另一次是将电磁铁靠近磁铁,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动手实践:孩子们根据我的示范,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我引导孩子们讨论实验结果,让他们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观察、动手操作,并在讨论中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深感欣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设计更多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
4.教室布置:
-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划分为实验操作区、小组讨论区、教师演示区等,以便学生能够在不同区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在实验操作区,设置实验桌、电源插座等设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操作。
-在小组讨论区,摆放桌椅,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流磁效应的理解。
2.针对难点问题的突破,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磁效应的本质。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流磁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重点知识点:
1.奥斯特实验原理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重点词句:
1. "电流产生磁场"
2. "电流方向决定磁场方向"
3. "奥斯特实验对电磁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②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示或符号表示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如箭头表示电流方向,磁场线表示磁场。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依据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电流的磁场”中的16.2节“奥斯特的发现”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奥斯特实验的原理与操作过程,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奥斯特实验,理解并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能够描述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探讨奥斯特实验对电磁学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内容紧贴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动手能力。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对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理论的重要性;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勇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工具:实验箱、螺线管、直流电源,U 形铁芯、针磁铁、振荡电源、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电路板,电源接线线圈、振荡电路板、示波器、笔记本电脑等。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并做好实验记录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有关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知识,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对奥斯特的发现进行讲解,包括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奥斯特实验中,当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而在导线相对运动时就会感应出电流?3.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组,每组两人进行实验。
•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导线连接到振荡电路和示波器上。
•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导线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进一步验证实验规律。
5. 实验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奥斯特的发现,你认为为什么当导线相对磁场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6. 拓展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奥斯特实验的应用,如感应电流探测器等。
•学生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实验的应用领域和现实意义。
7. 小结与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奥斯特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奥斯特实验在现实中的应用,并总结更多的实例。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课题§16.2奥斯特的发现课型设置【自研45分钟+互动·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1.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通电螺旋管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其磁场的分布情况;3.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螺旋管的极性。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下确定:板书组和展示组。
·板书组结合展示内容及展示要求,进行板书设计和版面规划。
·非板书组根据展示主题中内容及要求,梳理展示流程,选好展示主持人,做好任务分工。
进行展示预展。
【冲刺与挑战】重点讨论:右手螺旋定则判定方法。
【质疑与补因素。
展示主题三:要求:详细讲解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以及怎样使用。
展示主题四:要求:注重分析答题时容易发生易错点。
(35min)①图16-15说明:电螺线管周围存在,其磁场分与的磁场很相似。
②图16-16中将螺线管接通电源,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如果将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或交换电池两级),会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说明螺线管磁极的极性与有关。
3. 实验思考请你猜想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自研成果三:2.小试牛刀根据电流的方向(或给定的电源正、负极)判定螺线管的极性(标出N极、S极)。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认识螺线管先认真阅读P10的内容,明确螺线管的定义,再试着仿照图16-17画出一个简单的螺线管。
右手螺旋定则1.右手螺旋定则先认真阅读课本P11两遍,仔细看懂16-17中的图文,领会右手螺旋定则中的关键词和操作要领,试着伸出右手实践一下。
明确右手螺旋定则的作用、内容、注意事项。
作用:判定和的关系内容:注意:知全班同学完成三层级巩固达标训拓展性运用(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温故知新:表1、2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两组数据.分析表1可得出的结论是:当 一定时, ;分析表2的结论是: 当 一定时, 。
表1 表2三、【三层级巩固达标训练】基础题:★1.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B.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C.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D.磁场对电流有磁力作用★2. 通电螺线管两端磁极的性质决定于 ( )A.螺线管的匝数B.螺线管中电流强度的方向C.螺线管中有无铁心D.螺能转化 练中的内容,做到安静、紧张、有序,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教材的16.2节,主要讲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掌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2. 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磁针、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入,如让电流通过导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新课讲解:讲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
2. 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
3. 举例说明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但在知识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电流磁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锡华初级中学吴逸虹➢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规律及磁场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流周围可以产生磁场,体会不同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养成乐于探究自然奥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方法】➢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小磁针、粗铜导线、连接导线、小灯泡、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板、小磁针若干、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设计】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小磁针、粗铜导线、连接导线、小灯泡实验步骤:1、连接好电路,在粗铜导线下方平行放置小磁针,接通电源,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2、改变粗铜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再接通电源,观察小磁针偏转方向是否发生改变?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使磁针发生了偏转;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学习习惯。
实验演示,建立概念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螺线管(线圈):用导线在圆柱形空心筒上绕成螺纹状线圈。
活动2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A. 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分布进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验演示,使现象直观明了,便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 奥斯特的发现
一、敎材分析
本课将“重演”科學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學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强學生學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學生做科學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想办法使指南针偏转角度更大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二、敎學设计
(一)敎學目标
1、科學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學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二)敎學重点、难点
1、敎學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敎學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三)敎學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小灯泡、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老师除了一套學生用的器材外,增加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等。
(四)敎學过程
一、初步感知通电电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1、复习
(1)、出示指南针,说说它指示什么方向。
(师:在不碰到它的情况下,它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你能想个办法让它偏转方向吗?)
根据學生回答,试一试,板书:磁铁、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2)、说说磁铁为什么能使磁针发生偏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说说铁为什么能使磁针发生偏转(磁铁能和铁吸引)
敎师强调:都是磁性在起作用。
板书:磁性
(3)、利用小灯泡、灯座、导线、开关、电池等材料组装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2、小灯泡亮了吗/?再试一次,你还发现了什么?
3、小磁针真的偏转了吗?同學们想不想试一试?提出实验要求:
(1)、在指南针静止不动的时候接通电路,在接通的一刹那观察磁针是否偏转,偏转了多少(用1小格做单位),电路断开后磁针又怎样了?
(2)、导线的方向与磁针的方向一致
4、说一说:你们的实验磁针偏转了吗?偏转了多少?
二、分析实验现象,明确原理
1、说说是谁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提示:通电磁针偏转,断电磁针恢复,说明了什么?
學生可能会回答是电使磁针发生了偏转
2、再提示:刚才我们知道磁性能使磁针发生偏转,为什么电也能使它发生了偏转呢/?
生:可能是通电后产生了磁性,使得磁针发生偏转。
(如果學生回答是导线使磁针偏转,敎师提示导线内是铜丝,不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3、敎师介绍:通电能使磁针发生偏转这个现象,在1820年的时候就被丹麦一个著名科學家发现了,这个科學家就是奥斯特,投影出示图片,板书:奥斯特
当年奥斯特在一个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他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得出通电能产生磁性,板书:电流能产生磁性。
4、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學习的内容就是电和磁(板书)
三、探究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的方法
1、说一说你们的实验中,磁针偏转了几小格,敎师介绍:这个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当年奥斯特因为观察非常仔细才发现了这个现象。
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磁针偏转得更明显一点,也就是偏转角度更大点。
2、小组讨论3分钟
3、汇报讨论结果:
(1)、多用几节电池(提示:有问题吗?可能会烧坏小灯泡,实验时如果小灯泡坏了,你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2)、短路的方法(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a、很耗电而且电池导线很快发热,所以接通电路后要马上断开,不能长时间接通;b、实验时可以不用开关,直接把一根导线接在电池的正负极,然后放在指南针上面)演示给學生看一看(3)、用通电线圈放在指南针附近使磁针发生偏转可以怎么放?(可以放在上面、边上、套住指南针)分别演示给學生看看
4、出示实验记录表,说明填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