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E.Pound翻译家 庞德及 翻译理论 简介

E.Pound翻译家 庞德及 翻译理论 简介
埃 兹 拉 庞 德
Ezra Pound
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和评坛上无可非 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 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 几乎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庞德生于爱达荷洲,早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 习.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 了九种外语,22岁时在印第安纳的一所大学任教 授。由于他生活放荡,不久被解职,开始漂流他 乡。1908年来到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 W.B.叶芝。1912年他同几位青年诗人发起了意象 主义运动,成为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作 为一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不但推动传播意象 技巧的新发明,而且还在探索盎格鲁-撒克逊,普 罗旺斯,汉语,日语及拉丁语诗歌并不断充实创 新,他的大多数杰作实际上是这些古老传统诗的 编译或再创作
Light rain is on the light dust. 渭城朝雨浥轻尘
庞德把握住了诗人诗歌语言中的图画性。 用“light”这个包含着清、轻、亮色含义的词
来点写出“雨”和“尘” 顿时就把原诗所要表达的语境刻画出来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
其中把“阳关”译成了“the gates of Go”
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 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塞,在盛唐人心中,从军或出 使阳关,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壮举,“西出阳关”也因此而成为 中国文学一个常见文化意象,被人反复咏颂,具有了丰富的文 化意义。西出阳关在中国读者心中唤起的那种联想遥远、广裹、
二、 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 对庞德来说,除了“阐释性翻译”外,还有“另一种翻
译”。“有时‘译者’显然是在创作新诗”,走出旧的逻辑, 回到当代,通过译语文化的主流诗学或译者的诗学进行调试。 这样,翻译就被视作改写,译作独立于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赋 予了新的意义。

美国现代诗人庞德与中国古代诗歌

美国现代诗人庞德与中国古代诗歌

美国现代诗人庞德与中国古代诗歌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美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

由他创立的“意象派诗歌”开辟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

时值本世纪初,人们对诗坛上从维多利亚时期以来的伤感情调和无病呻吟普遍感到不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庞德以其独特清新的诗歌风格引起了诗坛的广泛瞩目。

中国古典文学对庞德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始终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的始终。

关键词:意象;庞德;中国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03-02美国现代诗歌始自埃兹拉·庞德,但这位以勇于创新而闻名遐迩的现代诗人却与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国古代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2年他在伦敦率先提出了意象主义这个诗歌概念,兴起了意象主义运动。

1914年他又编辑了《意象派诗集》,扩大了意象主义的影响。

此后,他的创作一直走着一条崭新的道路——为现代英语诗歌开辟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庞德曾把“意象”定义为“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据他自述他这种创作方法正式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中国古典文学始终对他的创作起着重大的影响。

庞德最早接触到中国文学是在本世纪初,当时瞿理斯(herbert giles)的《中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就引起了他很大兴趣,他对书中所录的刘彻的《落叶哀蝉曲》大为赞赏,不久就出现在他的诗集中。

对此,可以加以比较:刘彻:罗袂兮无声,玉樨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肩。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庞德:绸裙的,瑟再不复闻,灰尘飘落在宫苑里,听不到脚步声,乱叶飞旋着,静静地堆积,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

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

the rusting of silk is discontinu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and the leaves,/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 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em,/ 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old.庞德改作的前两句是对原文的忠实翻译。

捍卫诗魂——庞德汉语古诗英译意象之忠实性探究

捍卫诗魂——庞德汉语古诗英译意象之忠实性探究

理雅各的译文为:The superior man is satisfied and com韦利的 译文为:Atrue man is calmand at ease.
开辟了 一个新的视野, 促使翻译工作者们以多元视角来认同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关健词 : 庞德 一、 引言 意象 语势 忠 实性 诗魂
. . 麟潺羹
2 06 8月 中 刊 0 年 号 旬 大教甘 落





庞德汉语古诗英译意象之忠实性探究
夏 婷 张 映先
(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5 )
摘 要: 忠实性问题一直是诗歌翻译中争论不休的问题 , 如何处理原作中音美、形美和意美在翻译中的得失,尚无定 论。 本文着重分析庞德汉诗英译时的翻译原则和艺术性, 阐明
现“ 造成一种骤然解放的感觉; 一种从时空局限中获得 自由的 感觉;一种我们在伟大的艺术作品面前体验到的骤然成长的感
庞德译学观还 “ 建立在 ‘ 语势’ ("energy in language” 观 上。"(Gentzler,1993:19)o “ 语势” 指语言O anguage)之“ ("en势” ergy"), (word)之“ , 语词( 势”不仅仅指词语本身之涵义, 还包括词
动的图画立于纸上, 而书法雕刻中笔走龙蛇、 力透纸背的气势
更让他惊叹不已。这正是 日 后他一直强调着的物象和语势的 根源。 由此可见, 庞德的翻译理论总体上来说是以传递意象为 主心骨的, 这就决定了他检验译作的标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 内容上或者风格上的忠实,而是译者与作者间诗歌情感的体 验程度, 心灵契合程度, 意即诗魂的传递程度。 因此, 结合庞德 的翻译理论和译作 ,下文就分别从意象与语势两方面来分析 评论其忠实性程度。 三、 庞德翻译方法论:再创造之忠实 3.1 意象之忠实 把握住了意象就把握住了诗魂,就等于把握住了原诗的 “ 和“ , 志” 意”怎能不忠呢? 庞德深知这就是中西文化的结合 点, 他正是以这种中西文学特有的相似— “ 意象” 的风格来 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 如庞德翻译《 论roper man:sun rises over the land,level,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_马燕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_马燕

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杨新生]
在,并努力感受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情绪,竭
On Pound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1
2
MA Yan ,WANG Xian-jie
(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0, China;
2010 年 10 月 第 24 卷 第 5 期
●外国文学研究
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
Oct. 2010 Vol. 24 No. 5
马 燕1 ,王鲜杰2
( 1.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2. 河南教育学院 外事办,河南,郑州,450000)
的一些论文,便据此开始从事汉诗英译的翻译工作。 抽离出来的几个简单的词,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与模仿创作收集在他的
在这首诗中,原作用“烟花”、“孤帆远影”、“碧
《华夏集》中。庞德不懂汉语,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底 空”、“长江天际流”这些生动的意象来表明时节和
蕴也知之甚少,他是根据凡诺洛萨在日本研修多年 送友的背景,并借景抒情。用“烟花三月下扬州”写
的思维方式和感情方式进行浓缩提炼,再传达到英 辞”意为离开西方往东走,而庞德译为“goes west",
语中去。他翻译的不是词句,词句只不过将他引到 即向西去。他的理解和李白的意图正好截然相反。

the river-merchant’s wife赏析

the river-merchant’s wife赏析

the river-merchant’s wife赏析the river-merchant’s wife是庞德翻译李白的《长干行》的名称。

庞德是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翻译的李白《长干行》让唐诗走向世界。

这首五言情诗描绘了商妇的爱情和离别,展现了追求理想生活的追求。

庞德的翻译将这一艺术形象传达到世界,为唐诗在国际上的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

庞德翻译的《长干行》英文诗歌将李白的意境转译为:The River Merchant's Wife:A Letterby Ezra Pound当时我还留着刘海,无忧无虑地在家门前玩耍,拔下花朵。

你踩着竹高跷,扮演骑马的少年,绕过我的坐处,玩弄着蓝色梅花。

我们在长干村生活,两小无嫌猜,没有厌恶或猜忌。

十四岁时,我嫁给了你,我从未笑过,因为我害羞。

低头看着墙,被叫过千百次,却从未回过头。

十五岁时,我停止了皱眉,我希望我的尘埃永远与你混合在一起,永远永远。

为什么要攀登这个望夫台呢?十六岁时,你离开了,去了遥远的古都廓犁岸,那里有漩涡的河流,你已经离去五个月。

猴子在头顶发出悲伤的声音。

你走路时拖着脚步。

现在,大门前苔藓丛生,各种各样的苔藓,深得不能清理!这个秋天,叶子早早地飘落,随风飘扬。

西园的草地上,八月里蝴蝶翩翩起舞,两只相互飞舞。

这让我受伤了,我变老了。

如果你正从江河的狭窄处下来,事先告诉我,我会走出去迎接你,一直到达到长风沙。

庞德的翻译虽有不足,但成功将唐诗引入世界,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和喜爱我国古典诗词文化。

这不仅是对唐诗的一次成功翻译,更是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为中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铺平了道路。

尽管语言和文化存在隔阂,庞德的翻译成就斐然。

比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句,形容小时候的游乐玩耍,表达男孩与女孩间的童趣,庞德却未能完全理解。

翻译或许可以更为贴切:我拔了一束花,在大门前嬉戏。

你骑着竹马而来,绕着床弄弄青梅。

庞德的杰出翻译功绩,让世界看到了唐诗的卓越之美。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误读还是再创造:论庞德的汉诗英译-------马燕摘要: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

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庞德,意象派,诗歌翻译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史上毫无疑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人,庞德对现代诗歌界的发展影响深远。

但自庞德出版《华夏集》以来,一部分人对他的诗歌翻译方法持反意见,认为他的翻译是对原诗词的误读。

艾略特曾说:“为了理解庞德的理论,有必要阅读他的诗歌,为了理解庞德的诗歌,有必要阅读他的理论。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理解庞德的翻译以及分析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一、背景埃兹拉庞德,著名的美国诗人。

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

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

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了九种外语。

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

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1908年定居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W.B.叶芝。

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了一场文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庞德与许渊冲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理论比较[论文]

庞德与许渊冲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理论比较[论文]

庞德与许渊冲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理论比较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多年来,中外学者不仅在实践方面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就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理论提出了各自精辟的见解。

本文通过比较庞德和许渊冲的译诗,探讨他们各自的翻译理论,旨在为中国古诗英译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为中国古诗英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庞德许渊冲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理论1.引言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中国文学之精髓,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古诗英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对外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早期,古诗翻译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翟理斯为代表的意译法,庞德的创造性翻译法,以及亚瑟·韦利的直译法。

当代中国,翁显良和许渊冲则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前者倾向于归化翻译法,后者比较注重译诗的韵律。

不论何种翻译方法,这些学者都以自己与众不同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庞德和许渊冲所翻译的具体文本,对二者的翻译理论进行比较。

相同的文本,二者却创造出大相径庭的译文,而他们各自的译文在不同的时代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见,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对象及翻译目标,选择翻译策略,译出符合要求的译文,最终实现翻译目的。

2. 庞德、许渊冲翻译理论比较庞德是意象派的灵魂人物,他早年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推崇,是对中国诗歌最热情的美国现代诗人。

他认为文学爱好者不仅能从翻译实践中得到训练,而且能从语言本身得到益处。

他主张以自由诗体翻译中国古诗。

译诗应尽量准确、简洁,保留原诗中“不可破坏的”部分。

(pound, 1913: 707)笔者认为,庞德的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忠实的创造”。

所谓“忠实”,即翻译要在意义、风格及氛围上忠实原文。

所谓“创造”,即他认为“诗歌的内在思想既可以用韵律诗体也可以用无韵诗体展现出来”。

然而,这些“创造”是在他忠实的语言翻译的限度之内的。

庞德创译中国古诗中的中国传统情结

庞德创译中国古诗中的中国传统情结
l t n. ai o K e r s: o n c e t e ta sain; i e e ta to d f miirz t n; de nt y wo d P u d; r a i r n lto Ch n s r di n; e a la ia i v i o mo r i y 中 图分 类 号 : 3 59 H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65 (0 9 0 0 3 10 6 x 20 )5— 0 6—0 6
的创译 输入 了陌生化 的刺激 手段 。
关 键词 : 庞德 ; 创译 ; 国传统 ; 中 陌生化 ; 代性 现
Absr c : in e fAn l t a t Asa po e ro g o— Am e c n p ei u n fo n o —c a ss t d r im . r u d a— i r a o tct r r m e ls im o mo e s EzaPo n t n
魏 家 海
( 武汉理工大学 外语学 院英语系 ,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0

要: 庞德 作 为英 美诗歌 从 新 古典主 义向现代 主 义转 型的领 军人物 , 图通过 中国古诗 创译 吸收 试
中国诗 学传 统 以建构现代 主 义的新诗 学 , 抗 和批 判 西 方 文 学传 统 的局 限性—— 英 美诗 歌 中维 多 反
Vit ra e t e t l m n An l — Ame c n p e s t a rw — s a ne e inai n Am e c n p — co n s n i n a i i g o i m s i r a o m ,he n ro p n d r go l t i y i r a o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London) • 1915 Cathay, poems / translations • 1916: Gaudier-Brzeska. A Memoir (London) • 1916 Certain noble plays of Japan: from the manuscripts of Ernest
• 在诗歌理论上,庞德曾提出有关意象诗及“漩涡主 义”的观念,打破传统诗歌严密结构,促成英美现代诗歌 形式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在开阔视野、搜胜猎奇、 吸收东方及古代文化方面有较大进步。庞德也是宣扬中国
文明、翻译介绍中国古诗的西方诗人之一。
庞德的翻译
庞德的第一个译本是翻译意大利13 世纪诗人卡瓦尔坎蒂(Guido
• 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 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 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 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贡献价值
• 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 原》的副题就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该 诗曾得利于庞德的亲自修改。作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公认 的鼻祖之一,庞德在艺术创作及批评理论方面都有较大影 响。
• 1918: Pavannes and Divisions, prose (New York) • 1919 Quia Pauper Amavi, poems (London) • 1919 The Fourth Canto, poems • 1920 Umbra, poems and translations (London) • 1920 Hugh Selwyn Mauberley, poems (London) • 1921 Poems, 1918–1921, poems (New York) • 1922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Love, by Rémy de Gourmont,

庞德《华夏集》翻译研究

庞德《华夏集》翻译研究

庞德《华夏集》翻译研究作者:杨瑞来源:《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第01期摘要: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最著名的是《华夏集》。

他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出现代主义意象派新诗,其翻译策略是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再创作。

作者试分析庞德《华夏集》中所译的两首汉诗,提出我们不必去纠缠他的译作是否忠实与等效,指出他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实践对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庞德;诗歌翻译;忠实;等效埃兹拉.庞德,美国现代著名诗人,评论家,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

他是第一个将中国的古诗译为“自由诗”体的西方人。

他想借鉴中国诗歌的创作手法,摒弃维多利亚时期过分注重形式的诗风,他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塑造堪称典范。

一、《华夏集》的问世T.S.艾略特谈到意象派诗歌创始人庞德时,曾称他“为我们时代发明了中国诗歌的人”。

这里的“中国诗歌”是指庞德的《华夏集》。

1915年4月庞德出版了根据美国东方学者厄内斯特.费诺洛萨的遗稿翻译的中国古诗英译本《华夏集》。

没有证据表明费诺洛萨的汉语水平。

费氏曾两次较长时间居于日本。

并向日本学者森槐南学习汉诗,作了详细的笔记,并对所学汉诗注以日本读音,或加逐字英译,不过没有全篇英译,并记了两本厚厚的笔记。

所注诗歌共有49首,大部分为李白所作。

这些笔记随同费氏其他遗稿送到庞德手中。

庞德对这些汉译作了自己的选择,从中选了19首(其中有12首是李白诗),题名为《华夏集》。

在费氏的素材里,中诗原文并不存在,只有他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和注释,所以庞德的翻译是通过“理解的理解”或“影子的影子”来揣摩原文。

这一特点,是庞德的《华夏集》一开始就注定有原创性。

二、庞德《华夏集》翻译的忠实性和等效性问题下面作者分析《华夏集》中的两首不同题材的汉古诗,试说明庞德翻译的忠实和等效问题:(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Separation on the River Kiang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ro,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the long Kiang, reaching heaven.譯文完整保留了汉诗原作所蕴涵的诗情画意,表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诗中有画(黄鹤楼、孤帆、碧空、长江),“画”中有情。

浅析庞德的翻译

浅析庞德的翻译
感 度 也 在 其 中体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他 那 挥 洒 自如 的 翻 译 手
( 2 )同一指称对象在英汉谚语中用不 同的词汇来指称 有 些 谚 语 在 翻 译 时 无 法 保 留 原 语 的 字 面 意 义 和 形 象 意义 ,可 将原文 的形象更 换成 目的语 中较为 读者熟悉 的 形 象 , 从 而传 达 出 原 文 的 语 用 目的 。 例 如 :英 语 谚 语 :
东隅,收之桑榆 ” , 可 用 英 谚 Wh a t w e l o s e i n h a k e we s h a l l h a v e i n h e r r i n g ( 失 鳕 鱼 ,得 鲱 鱼 ) 。
庞 德的意 象诗 潮对美 国诗坛 的影响 ,一 如舒婷 、黟 城 等人对 中国朦胧诗注 入的血液 一般 。但是 细细研读 废 德 的意象诗 ,字里行 间都传 达着 中国古典诗 的韵昧 。再 潜 心研读他 的译作 《 华夏 集》 ,我们不难发现庞德在译佳 中捕捉到 的中国诗体 的底蕴 。所 以谈到庞德 的翻译 ,干 也 与 中国传统文 化的关系 是不能 回避 的话题 。而且庞德 在 翻译 《 华夏集 》的过程 中汲取灵 感,使 自己的意象诗 在 美 国诗坛独树 一帜 ,别 具一格 。当然,作为连 接庞德 窟 象翻 译和 中国古典诗 的桥 梁一一 费诺 伦萨遗稿揭 示 了中 国古典诗 的真谛 ,并深化 了庞德对 中国诗学 的理解 ,伎 他 由浓 缩情感 密集型 的意象翻译转 向情感投射 开放型 “ 会意 ”翻译诗学观念 。因而不管是庞德散文 的译传 ,还 是对 中国古典 诗歌 的翻 译,都 凸现出 了一个 中国文化 纬 度。 其 实在 庞德发 现费 氏遗 稿之前 ,他 已经接触 了大量 由翟里斯 译介 的 中国诗歌 ,如 刘彻 的扇诗 。兴趣 使 然 , 经 验铺垫 ,因而 《 华夏集 》 的 问世对 庞德 而 言是偶 然 , 更是必然 。这本汇集 了 1 4首 中国古典诗歌 的小册子一缨 出版 ,庞德就被贴 上 了意 象诗人 的标 签。有些人 觉得庞 德 的译 本应景 ,抒 情更流 畅,也有些 人觉得庞德 的译文 有些偏 离原作 。但 我个人认 为, 《 华夏 集》绝对彰 显 了庞 德 的翻 译才华与 功底 ,而且 庞德对诗 体与画面本 身的勘

庞德在《华夏集》翻译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庞德在《华夏集》翻译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三 、 庞 德 在 《华 夏 集 》 翻 译 中 对 中 国 文 化 误
读 的 原 因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误 读 产 生 大 多 是 因 为 社 会 历
“ 读 ” 是指 主 体 对 于对 象 的有 目的 的 选 择 , 误 是 以 “ 者 ” 的 “ 在 ” 来 补 充 自 己 的 “匮 乏 ”, 他 存 是 借 助一个 未 必 可 靠 的镜 中影 像 来 肯定 和 确 立 自 身 。庞 德 对 《 夏 集 》 中 的 中 国 文 字 、 诗 歌 、 文 华 化 是 以 幻 想 的 方 式 美 化 客 体 对 象 ,认 为 客 体 文 化 的

要 :美 国著名诗人伊兹拉 ・ 庞德一 生对 中国文化痴迷 不 已,在他 没有 学过 汉语 的情 况下翻译 了我 国
诗集 ( 华夏集》 ,也因此在 翻译过程 中对 中国文化产 生很 多的误读。 虽然因文化 差异等 原 因造成误 读,但 庞
德 的翻译对推 动 中国文化 的传播功不可没。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古典诗集 ;误读 ;意义 中图分 类号 :H 0 9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4 9 2 1 ) 50 6 -2 6250 ( 0 1 0 - 50 0 切 都 美 好 ,是 一 种 浪 漫 的 误 读 。 这 种 误 读 是 想 象 、期 盼 与 建 构 的结 果 ,它 会 使 客 体 文 化 严 重 失
背叛 。
灵 感 。但 任 何 人 总 是 带 着 融 文 化 传 统 、 时 代 观 念 、 自我 经 历 、个 性 特 征 进 入 作 品 的 翻 译 ,所 以 庞 德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出现 了很 多 误 读 的 现 象 。 二 、庞 德 对 中 国 文 化 误 读 的 产 生

庞德曾将中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

庞德曾将中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

庞德曾将中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
庞德曾将中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涉及了许多著名的文人作品和诗人,包括:
1. 李白:庞德曾翻译了李白的多首诗歌作品,例如《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等。

2. 杜甫:庞德曾翻译了杜甫的一些著名诗歌,如《月夜忆舍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3. 陆游:庞德曾翻译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诗作。

4. 苏轼:庞德曾翻译了苏轼的一些著名诗作,如《江城子·密
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此外,庞德曾还翻译了其他一些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歌作品,如刘禹锡、王之涣、王维等。

他的翻译作品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许多重要的文人和作品,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关键词:庞德《华夏集》翻译取舍标准摘要:庞德是20世纪英美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发起人。

出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喜爱,翻译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华夏集》。

庞德面对众多中国古典诗歌材料进行翻译做出的取舍,与他所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而其所倡导的意象派理念则对取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取舍标准的研究,能加深研究者对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的了解与认识。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英美诗坛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

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

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古典哲学和诗歌的研究。

中国古典文化对庞德诗学观点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收集在他的《华夏集》(Cathay)中。

所选内容包括从诗三百篇,汉乐府到盛唐前后的中国古典诗歌。

庞德从浩繁的材料中如何确定了他所选择的十九首诗歌?是何种原因使他确定取舍原则?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意象派诗歌和庞德诗学观点的了解与认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庞德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机缘,美国东方文化学者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曾长期旅居东京,对东亚文化有浓厚兴趣,用长达数年的时间向日本汉学家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死后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

费诺罗萨的妻子玛丽・费诺罗萨在丈夫去世后,一直在寻找能够理解和完成丈夫遗愿的西方学者。

当她读到庞德的象形文字诗歌后,感觉遇到了知音。

1912年,玛丽将丈夫的研究笔记和手稿交给了庞德,当他阅读完遗稿,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并开始潜心研究。

1915年,庞德借鉴了费诺罗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再创作,出版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华夏集》。

诗集发表后,很快赢得了英美诗坛的普遍赞扬,评论家认为它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是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庞德及_翻译理论_简介

庞德及_翻译理论_简介

二、 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 对庞德来说,除了“阐释性翻译”外,还有“另一种翻 译”。“有时‘译者’显然是在创作新诗”,走出旧的逻辑, 回到当代,通过译语文化的主流诗学或译者的诗学进行调试。 这样,翻译就被视作改写,译作独立于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赋 予了新的意义。
三、翻译是对原作的语势转移
庞德翻译理论是建立在语势观的基础上的。语势观是庞德翻译 理论的核心,他决定着翻译家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家在翻 译中最关注的是词语中蕴含的势而非意义,这样翻译家就从屈 从于原作者的地位中走出来,走近原作寻找原作者的意图。
“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ve your departure”
劝君更尽一杯酒
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ou When you come to the gates of Go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中把“阳关”译成了“the gates of Go” 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 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塞,在盛唐人心中,从军或出 使阳关,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壮举,“西出阳关”也因此而成为 中国文学一个常见文化意象,被人反复咏颂,具有了丰富的文 化意义。西出阳关在中国读者心中唤起的那种联想遥远、广裹、 大漠„„。
唯见长江天际流。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烟花三月下扬州。
用汉字‘烟花’(smoke-flowers) 二字直译,尽管本身这个字不存在,突 出‘烟花’带给读者的感受(友人远离, 心情惆怅,视线模糊),照应到了原诗的 意象特征; Blur(弄脏,模糊视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庞德迁居当时的世界 文化中心巴黎。1924年庞德去意大利,并 在政治上开始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国家 社会主义靠拢。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 法西斯主义,并在罗马电台的对美国广播 中发表数百次亲法西斯、反犹太人的演说。 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 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 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他只 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 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 直至去世。

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浅析中诗英译

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浅析中诗英译

校园英语 /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浅析中诗英译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刘璐【摘要】中国诗歌英译历史由来已久,关于中国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应该直译还是意译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定论。

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直译或意译是就翻译方法而提出的争论,对诗歌翻译本身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直译和意译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及如何使直译和意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诗歌翻译。

【关键词】直译 意译 诗歌翻译一、引言近年来,全球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优秀文化和文学作品。

与此同时,许多国内外的译者都在积极地向世界介绍引进更多出色的中国文学作品,而诗歌是译者的首选。

很多学者强调文化的异质性,在诗歌翻译中建议采用异化法;另外一些人坚持应在诗歌翻译中使用归化法。

这里的异化法和归化法即直译和意译的延伸,前者更多的讨论文化的相同点,后者更多的关注文本的意义和形式。

倡导应保留诗歌原语言韵味的译者偏爱直译法;认为诗歌翻译应该更多的适应目标语言的译者认为意译更为合适。

很多学者都对英诗汉译和汉诗英译有过讨论,本文将详细探讨汉诗英译,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翻译包括两部分:意义和形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两者需要兼顾,不应该为了追求其一的完美而忽略另一方面。

二、诗歌翻译理论1.国内诗歌翻译理论。

严复提出了信、达、雅三个翻译标准,并对后世的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严复以后的翻译理论研究没有不提及“信、达、雅”这三个翻译标准的。

许渊冲从读者的角度对严复的三个标准进行了解读:“信”意为使读者理解内容;“达”意为使读者产生兴趣;“雅”意为使读者能够去探索。

同时许渊冲提出了第二种翻译标准:三美——意美、声美、形美。

意美是指译文能够能够像原文一样打动读者的心灵;声美主要涉及到押韵、反复和韵律。

形美主要指行数、字数、对仗等诗歌形式。

三美中,许渊冲认为意美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声美,最后是形美。

矛盾赞同傅雷的汉诗英译时精妙之处应“神似”的翻译理论。

矛盾认为精妙之处是诗歌最重要的部分,只要精妙之处保留了,那么韵律和押韵等可以忽略,这也是汉诗英译时最要的标准。

庞德《华夏集》中李白诗词翻译研究

庞德《华夏集》中李白诗词翻译研究

庞德《华夏集》中李白诗词翻译研究作者:张珏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02期摘要:诗人庞德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引申了“诗歌意象”的理论,为文学作品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其代表作《华夏集》中,主要是解读我国古代诗人的诗词作品。

学者对于《华夏集》这一作品都存在着误读的现象,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的争议。

本文基于诸多文学评论者对《华夏集》的理解争议,以文学内涵还原角度,对《华夏集》中李白诗歌的误读现象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李白古典文学庞德误读文学理论引言诗人庞德是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

他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引申了“诗歌意象”的理论,为文学作品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意象文学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风格,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庞德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中国古典诗词诗歌的写作形式及特点。

他在长诗《诗章》中阐述孔子学说,在1915年出版的《中国》中收集并翻译了十几首中国古诗。

此外,庞德还曾对古代文学经典《大学》《中庸》《论语》等进行文学阐释。

《华夏集》是庞德的代表作,里面收录了我国古代文人诗词作品108首,其中以李白的作品最多占据诗歌全集的十一首之多,主要是解读我国古代诗人的诗词作品,学者对于《华夏集》这一文学作品的误读现象所产生的争议问题一直存在。

一直以来,学者对于《华夏集》这一作品都存在着误读的现象,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的争议。

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深入,这些争议的趋势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学者对于《华夏集》作品的误读是无法认同的。

但是有些学者则普遍认为,《华夏集》中庞德产生误读这一情况,并不能将其当做是错误,因为不同的文学背景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误读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文化背景与文学创作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华夏集》中,庞德眼中的李白诗歌究竟是怎样的表达形式,以及他解读的“失真”为文学交流产生了何种影响和客观作用,是本文中所要探讨的内容。

庞德曾将中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

庞德曾将中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

庞德(Ferdinand Verbiest)是17世纪比利时耶稣会传教士,也是一位著名的我国通。

他不仅对我国文学和诗词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因其在我国的传教活动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影响下,不少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和经典诗词被翻译传入欧洲,其中就包括了我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

我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的记忆。

它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为人们展现了我国文学之美。

而庞德作为传播我国文学的使者,为西方读者带来了大量以汉诗为代表的我国文学作品,开启了东西方文学交流的新篇章。

我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在庞德的传播下,为西方读者带来了对我国古典文学的全新理解。

庞德不仅致力于翻译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更深入地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语言上忠实于原作,更在意境和情感上进行了巧妙的转化,使得西方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我国文学的魅力。

我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在庞德的推动下,为中西文明交流搭建起了桥梁。

由于庞德在我国的传教活动,他深入了解了我国文学的瑰丽之处,不仅在欧洲传播了很多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也在我国推广了西方的文学作品,推动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学艺术的传播,更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再次,我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在庞德的传颂下,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东方的智慧。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艺术表达,成为了世界文学发展的瑰宝。

在庞德的推动下,这些我国文学作品得以在西方广泛传播,不仅丰富了西方文学的内涵,更为西方文学注入了东方的智慧和魅力。

庞德在传播我国文学史中所译的汉诗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不可忽视。

通过他的努力和影响,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得以传播至欧洲,为中西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搭建了桥梁,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东方的智慧。

希望庞德这样的传播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以推动世界文学的多元发展和共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
作者:杨恕华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2期
【摘要】翻译是美国大诗人庞德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庞德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本文对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实践追溯其诗歌创作及译学观的理论根源,探讨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实践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庞德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翻译理论
庞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和翻译理论家。

这位文学巨匠的翻译活动充分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

他对中国古诗的译作《华夏集》成为以诗歌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作品。

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形成了他非常具有东方“具象”思维的理论风格,而有别于传统的西方“抽象”思维的理论特点。

庞德翻译实践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将中国的诗歌和儒家经典译成英文。

1915年4月他出版了中国诗歌的译本《华夏集》。

T.S.艾略特称庞德是我们时代的中国诗歌的创造者。

庞德的中国诗歌翻译丰富了英诗。

庞德翻译《华夏集》之后在自己的创作中注意吸收中国古诗的营养,同时也把中国古诗的影响带入了西方。

因为在庞德之前中国没有与她的名字相称的文学流行于说英语的国家。

一、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理论渊源
庞德从中国古诗英译中发现传统对现在和将来的意义。

庞德也强调世界文学的概念。

他主张一个抛开时代国界的普遍标准:一种世界文学标准。

他这种追求超越国界与时代的世界文学的标准是他重视翻译的内在动力。

他常常从翻译中或者借助翻译发现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文学的伟大时代也许总是翻译的伟大时代,或者紧随着它。

庞德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所从事的翻译实践绝不仅仅是为了翻译的目的,而是要从翻译中解决他那个时代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传统诗学涵盖了所有关于诗论、词论、书论、画论、美学等等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雕刻及审美趣味对庞德的诗歌创作及翻译理论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庞德从中国传统史学中摄取了大量养分,他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一直强调意象(image)和语势(energy of language)。

他认为译文一定要洞察入微,巨细无遗,不要放过一个细节,一个物象。

同时译文还要善于捕捉语言之势。

如何用艺术手法惟妙惟肖的再现大千世界的纷纭物象是庞德是贯穿始终的理论追求。

因此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深深根植与中国传统诗学中。

西方社会步入20世纪之后,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出现了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

这种矛盾在20世纪初被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激化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矛盾和现实境况使得西方敏感的知识分子变得日益焦虑不安,使他们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产生了重大怀疑。

庞德正是这样一位焦虑者与批判者,在怀疑与批判的过程中他将西
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儒学进行了比较。

他认为孔子所提倡的“善”旨在社会与人之间建立秩序。

这种秩序或者和谐通过相互感染以及伦理来传播,而不是像基督教那样用惩罚来达到。

他把复兴欧洲文明的希望寄托在到中国,鉴于此他的文学生涯重要部分就是翻译《大学》,《中庸》,《论语》和《诗经》。

二、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实践的意义
庞德提出了几条翻译的目标,其中最基本的有两:一是翻译要用鲜活的语言,忌用“翻译腔”;二是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不仅忠于原文的意义,还要忠于原文的意境。

这里所说的“意境”是指文本内与文本之外的联想意义,这个观点与庞德所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概念是相互呼应的。

他认为语言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无论民族多么不同,混合交织而成的词语可以将人们联结在一起。

语言犹如连接线上溯古代下接当今。

他的翻译理论直接体现在在他的创作中。

在他的代表作《诗章》中,语言的界线不再明显。

《诗章》中,英语、希腊语、中文、拉丁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交织使用。

在早期的意象主义运动时期,庞德在翻译上注意呈现细节、单个的词。

这些细节不单是印在纸上的黑白字体,而且是雕刻的意象。

这些词仿佛刻在石头上,这种对翻译的看法给了翻译家更大的自由。

他常常希望翻译或写作中所采用的拼合与并置的方法能创造出新诗的建构方式,让词语发出能量。

庞德的翻译思想还体现在对《华夏集》的翻译实践中。

庞德在翻译《华夏集》时并不强调对原文意义的忠实或是某些词意义的忠实再现。

他重视诗词的意象。

他不通中文,而且在费诺罗萨的笔记相当粗糙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创作,这给他探索自由诗的结构时以最大的自由。

结果《华夏集》的语言在他所有译文中最简朴,最不受古语影响。

换言之,大大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它的语言最具有时代感。

尽管在时间和文化上存在极大的差别,庞德的译文保留了原诗的古风和异国情调。

翻译给了庞德巨大的创作动力。

一位评论家认为庞德借助翻译展现了他三方面的才能:作为诗人,他能从语言与文体的角度来找到他本人与他正在翻译的诗人之间的共同点。

作为批评家,他能将好的翻译对他自己的作品影响公诸众人。

作为比较文学专家,他所提出的艺术和批评标准得益于他所翻译的作品。

此言确是精辟的概括。

翻译就是一种跨语际的文化交流实践,它自身具有的包容性兼容性使翻译海纳百川。

对于我们今天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现在我们的翻译活动除了依靠我们民族文化自身的理论实践,还可以借他山之石来丰富我们的翻译理论基石。

在这个层面上说,庞德的翻译理论对我们译学实践仍然具有明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ary Paterson Cheadle.Ezra Pound s Confucian Translation [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7.
[2]John J.Nolde.Ezra Pound and China[M].Maine: University of Maine, 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