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
论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
论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作者:杨恕华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2期【摘要】翻译是美国大诗人庞德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庞德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本文对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实践追溯其诗歌创作及译学观的理论根源,探讨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实践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庞德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翻译理论庞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和翻译理论家。
这位文学巨匠的翻译活动充分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
他对中国古诗的译作《华夏集》成为以诗歌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作品。
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形成了他非常具有东方“具象”思维的理论风格,而有别于传统的西方“抽象”思维的理论特点。
庞德翻译实践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将中国的诗歌和儒家经典译成英文。
1915年4月他出版了中国诗歌的译本《华夏集》。
T.S.艾略特称庞德是我们时代的中国诗歌的创造者。
庞德的中国诗歌翻译丰富了英诗。
庞德翻译《华夏集》之后在自己的创作中注意吸收中国古诗的营养,同时也把中国古诗的影响带入了西方。
因为在庞德之前中国没有与她的名字相称的文学流行于说英语的国家。
一、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理论渊源庞德从中国古诗英译中发现传统对现在和将来的意义。
庞德也强调世界文学的概念。
他主张一个抛开时代国界的普遍标准:一种世界文学标准。
他这种追求超越国界与时代的世界文学的标准是他重视翻译的内在动力。
他常常从翻译中或者借助翻译发现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文学的伟大时代也许总是翻译的伟大时代,或者紧随着它。
庞德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所从事的翻译实践绝不仅仅是为了翻译的目的,而是要从翻译中解决他那个时代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传统诗学涵盖了所有关于诗论、词论、书论、画论、美学等等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雕刻及审美趣味对庞德的诗歌创作及翻译理论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庞德从中国传统史学中摄取了大量养分,他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一直强调意象(image)和语势(energy of language)。
庞德《诗章》中古典文化的中国.
庞德《诗章》中古典文化的中国.【摘要】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杰弗逊民主主义一起,构成了庞德社会理想的三大来源。
他在儒学里看到一种充满和谐与秩序的美,这种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简朴的理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也是他不满意西方现代社会的现实,而回归传统的一个取向。
【关键词】庞德意象派中国古典文学《诗章》【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一、庞德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宿命埃兹拉•庞德是一位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
庞德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
他从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相互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庞德和中国文化有特别的情分,这是因为在庞德这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跨国际的诗人身上,终其一生中国的文化和诗歌都占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那成了他自己所称的“宿命”。
庞德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开始于他在威尼斯稍作逗留转来伦敦之后。
当时英国的汉学研究在西方处于领先地位。
他先是受知名的东方学者劳伦斯•尼用影响,接触了中国和日本的绘画艺术,后来读到了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思的《中国文学史》。
作为第一部为西方读者写的此类著作,翟理思这本书包含了许多文学名著或片断的英译文,相当适合中文不错的庞德。
在伦敦新结识的诗友爱伦•厄普沃特把这本书介绍给他,两人于1913-1912 年间相识。
由这里,庞德迈出了朝拜中国的第一步。
1913年,就在庞德几首新诗问世和“意象主义者”这个新奇名称浮出水而后不久,他有机会得到了东方学家费诺罗萨教授的全部遗稿。
费诺罗萨是西班牙裔美国人,曾在日本东京大学任哲学教授,在研究日本文化艺术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影响,进而研究中国哲学和文学,写有大量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笔记,及从日文转译的中国古典诗的泽稿。
恰逢费诺罗萨夫人偶然间读到了庞德发表在《诗刊》上的诗作,觉得甚有东方风味,是继承她亡夫遗志的最佳人选,于是慨然以所有文稿和笔记相赠。
美国现代诗人庞德与中国古代诗歌
美国现代诗人庞德与中国古代诗歌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美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
由他创立的“意象派诗歌”开辟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
时值本世纪初,人们对诗坛上从维多利亚时期以来的伤感情调和无病呻吟普遍感到不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庞德以其独特清新的诗歌风格引起了诗坛的广泛瞩目。
中国古典文学对庞德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始终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的始终。
关键词:意象;庞德;中国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03-02美国现代诗歌始自埃兹拉·庞德,但这位以勇于创新而闻名遐迩的现代诗人却与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国古代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2年他在伦敦率先提出了意象主义这个诗歌概念,兴起了意象主义运动。
1914年他又编辑了《意象派诗集》,扩大了意象主义的影响。
此后,他的创作一直走着一条崭新的道路——为现代英语诗歌开辟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庞德曾把“意象”定义为“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据他自述他这种创作方法正式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中国古典文学始终对他的创作起着重大的影响。
庞德最早接触到中国文学是在本世纪初,当时瞿理斯(herbert giles)的《中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就引起了他很大兴趣,他对书中所录的刘彻的《落叶哀蝉曲》大为赞赏,不久就出现在他的诗集中。
对此,可以加以比较:刘彻:罗袂兮无声,玉樨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肩。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庞德:绸裙的,瑟再不复闻,灰尘飘落在宫苑里,听不到脚步声,乱叶飞旋着,静静地堆积,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
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
the rusting of silk is discontinu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and the leaves,/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 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em,/ 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old.庞德改作的前两句是对原文的忠实翻译。
从解构主义角度看艾兹拉·庞德的汉诗英译
解 构 主义 理论 认 为 文 本 意 义 不 是 死 的 而 是 开 放 式 的 ,在 翻
译 中, 译 者根据 自己对原文意义的理解进行解读和翻译。作 为一 名译者 ,庞德基于 自己对诗 歌的理解去解读 和翻译 中国古典诗
歌 。因此 , 在他 的译 诗集《 华 夏集 》 中出现的如上 译文 , 并不能简
个意象“ 荒城” , “ 天 空” 和“ 大漠” 。也许是庞 德对原句 有误读 , 但
这 种 误 读 也 是 受 其 诗 学 原 则 所 影 响 。 他 强 调 要 用 简 明 的话 语 描
述意象 , 因此他倾 向于将 原句 中的“ 空” 也理 解为一个 意象 , 并根 据 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 。从解构 主义 的观点来看 , 庞德 的翻译绝 不是误译或错译 , 而是基 于 自己对原作 的理解 , 对原作进 行 的重 写和重构建 。这样 的改写将原句译为 个并列 的意象 , 反而成功 地 向译语读者描绘 了一 幅形象逼真 的画面 。
4 . 结语
义者认 为世界上 只有一 个 中心 , 占有绝对 的优势地位 , 而解 构主
义者认为这是一个 没有等级之分的 、 多样 化 的世 界 。
瓦尔 特 ・ 本杰 明被认为是解构 主义 的第 一人 , 他认 为语 言并 没有 固定 的意义 。解构 主义对逻各斯 中心主义提 出的语 言和文 本具 有绝对意义表 示挑战和解构 。德 里达是解构 主义 的代 表人 物之一 , 他认为语言和其所指 之间并没有 固定 的关 系 , 他也 否认 在翻译 中原文 的意义是 固定 的。他认 为文章 的意义取决 于读者 对文章中语言符 号的理解 。也就是说 , 解构主义认为原文 的意义 并不 是神圣永恒的 , 而是 多元化 的 , 取决于译者对其 的理解 。 因此 , 文本意义 的不确定性 就是解构 主义 的主张 , 该 主张给 了译 者更多 的 自南 。解构主义认 为是译者来 决定翻译什 么和如 何 翻译 , 同时也决定在译 文中保 留什么 , 去除什么 。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借鉴
现代 诗歌 的 巨匠,为世界 文学宝库 留下了大量令人 称颂 的诗篇 ; 同时积极 翻译 了大量 的中国古典诗歌 , 把诗歌创作 的疆 界推 向更遥 远的时空 ,认 真研读并 大量借 鉴中国古典诗人创 作诗歌 的技 巧 ,寻求新 的 诗歌源泉 , 并创造性地融 入 自己的诗 歌创作 中, 以全 新 的理念创 立了美国意象派 ,开辟 了美 国现代 新诗 之路 , 创立了一 种新的独特 的诗学理论 。
分” 。
这 首诗再现 了诗人 走出 巴黎 阴湿 繁忙的地铁站 时见到的情境 , 忠实地体现 了意 象派的创作 原则 , 诗
中直接描 写了脸庞 、 人群 、 花瓣 和树 枝 , 其清 晰意象 客观 而有力地展现在读者 眼前 ,突 出了压 抑背景 中
■基 金项 目: 中央高 校基本 科研 业务 费专 项资 金 资助 。 项 目名 称 : 美国 意象 派诗 人庞 德对 中 国文化 的多元 借鉴 与 吸收 。
黎明特 有的意境 细腻地 描绘 出来 , 所以T . S . 艾略特称
学资料 ,正苦 于为苍 白无 味的英美诗歌寻 求出路 的
庞德 , 发现 中 国古 典诗 歌语言 简洁 、 意 象丰 富 , 感受
到 了中国诗学清 新之风扑 面而来 ,开始借鉴 中国古 典诗学思想 。中国古代诗人擅 长使用意象 , “ 物各 自
二、 对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借鉴
庞德认真研读 中国古典诗歌 , 其 中的意象美 、 简 洁美和韵律 美对 意象派诗歌 的影响 巨大 。庞德 把 中 国古诗 视为宝库 , 正如美 国当代 著名诗 人 w. s . 默 温 所言 , “ 到如今 , 不考虑 中国古诗 的影 响 , 美 国诗 就不 可想 象 ,这种 影 响 已成 为美 国诗 自己传 统 的一 部
谈庞德对古诗《长干行》翻译
谈庞德对古诗《长干行》的翻译摘要:李白的《长干行》是一首被人们广为流传的乐府诗。
埃兹拉·庞德运用意象的方法对《长干行》做了翻译,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美译诗。
庞德并没有完全遵从原诗,而是在形式和意义上对原诗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处理,本文分析了《长干行》英文翻译与原诗的差异,并从语言及文化等方面进行解释,最后从历史的角度对庞德的英文翻译版本做出总结。
关键词:《长干行》庞德翻译中西差异李白的《长干行》是一首被人们广为流传的乐府诗,这首诗描写了商妇的爱情和离别。
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不仅因为其鲜明的节奏感,更是因为诗中描写的美好意境,让读者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是西方“意象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他主张尝试不同的诗体,注重用简洁凝练的语句以及意象来表达内容。
他对《长干行》的翻译不拘泥于诗歌的外在形式,运用了各种意象对原诗进行了创造性地翻译,实现了诗歌的再创作。
意象派触发起现代美国诗人对中国诗持久不衰的热情,推动英美诗歌朝现代派方向转变。
在庞德看来,翻译不应该是字对字的文法翻译,因为如果这样,文学作品就会丧失原语作品本身的时间、地点与当代相关联所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相反,翻译应该是一种阐释,译者通过阐释创造新的诗歌。
庞德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从原诗,所以译诗与原诗在意义方面有一些差异。
1、译诗对原诗在文化因素上的改动首先,庞德将译诗的题目写为the river-merchant. s wife: a letter,他将原诗理解为河商妻子为了表达思念之情给丈夫写的一封信。
而对古诗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是多情少妇的内心独白,中国这样的古诗并不少见。
中国人历来感情含蓄,古代女子尤其如此。
并且在古代由于礼教的约束,女子是不会向丈夫倾吐如此露骨的相思之情的。
因此,“a letter”用在此处并不恰当。
诗的第二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庞德由于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不了解把竹竿当作马骑是男孩子通常玩的游戏。
诗歌翻译的“忠实性创造”——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的原则
诗歌翻译的“忠实性创造”——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的原
则
赵传递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9)4
【摘要】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翻译不仅不忠实于原文,而且有许多"误译"和"叛逆"。
重新审视庞德的翻译及其误译,其实有些是对原作的忠实性创造。
体现了庞德的诗歌理想,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手段。
【总页数】2页(P394-395)
【关键词】庞德;误译;忠实性创造
【作者】赵传递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巧妙的"叛逆"——谈创造性叛逆之埃兹拉·庞德的翻译观 [J], 石婧
2.从一首英文诗的翻译来谈诗歌翻译中的"忠实性"原则 [J], 张淑芬
3.现代主义诗歌的起点 --试论埃兹拉·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 [J], 王玉
4.今韵古风——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和创作中的仿古倾向 [J], 王贵明;刘佳
5.译作乃是新作——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的原则和艺术性 [J], 王贵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先驱,是英美现代诗坛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诗豪。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赋予了庞氏诗歌创作的灵感,拓宽了其诗歌创作的视野,而且还丰富了其诗歌创作的理论。
因此,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意图发掘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古典诗歌;庞德;诗歌创作;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02一、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庞氏诗歌创作的灵感(一)“意象理论”赋予庞氏诗歌创作的灵感“意象”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中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
此处的“象”,本指《易经》中的卦象,是外在表象的呈现态,即客观物质世界;“意”本指《易经》所涵盖的“道”,是内在意义的体现,即人的主观思想观念。
通过“象”去表达“意”,从而达到两方面的和谐一致,这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认识观。
刘勰首次将“意象”这一概念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力主“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此后,“意象”一词逐渐运用于诗歌创作与批评中,并不断丰富深化其蕴含之意。
古诗注重意象的创造,意境辽远,意象丰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其中的“意象”在于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人生微妙的刹那”(叶绪民等,2004:291)。
中国古诗惯于将多个意象同时并置,呈现在读者面前,颇有利用蒙太奇手法产生的效果。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将十二个意象并置叠加,呈现出一幅带有悲凉色彩的画面,刻画出一个在黄昏时分漂泊于西风古道上的游子形象。
庞氏诗歌创作之中大量意象的并置,就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理论”赋予其诗歌创作的灵感的。
(二)中国古典诗风赋予西方意象派诗歌创作的灵感西方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驳。
今韵古风——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和创作中的仿古倾向
本文旨在通过解析庞德诗歌创作和翻译中的仿古特征。
探讨其文学观。
庞德的现代主义诗学原则已为人们熟知并认可,然而对他“以古为本、推陈出新”的文学观及其创作中一直坚持运用古体语言和仿拟古体诗歌形态的仿古倾向,却存疑很多。
本文通过分析庞德不同阶段的作品,阐述其如何以古典诗歌翻译为先导在诗歌创作中灵活地运用古典诗歌语言和体式使其作品具有今韵与古风相得益彰的特点,并由此指出:庞德从灵感到创作都深深侵浸在一种崇尚古韵的意识之中,而且这种意识与其现代主义诗学创新意识交织在一起,二者既冲突又融合;冲突是表面的,融合才是其实质。
此乃了解到庞德的信仰及其文学精神.以及对其文学创作做出中肯的评价的关键。
在我的普罗旺斯诗歌译文中,其仿古语言的特点是:虽然所用的拉丁文的确很“现代”……但是这种普罗旺斯式的情感却是古老的.毕竟我们与之相距很久远。
我不知自己竭力是否传达出了这种情感.但这确实是我以仿古语调翻译这些诗歌的缘由。
[1] ——庞德对于庞德诗学和翻译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
譬如,在诗学方面,庞德的现代主义诗学原则已基本为人们熟知并认可:在翻译方面。
西方对庞德的文化翻译观和诗歌翻译语言观早已在学识上给予了肯定,并且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开设庞德翻译培训班的方式对他的创意翻译法展开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在中国,近两年来学术界对庞德的诗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他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的中国诗歌和儒家经典作品不再动辄批判.而且发表了几篇肯定性的文章。
然而,国内外不少相关学者对于庞德一直坚持“以古为本、推陈出新”的文学观及其诗歌创作和翻译中体现的“古今相谐”艺术特征,却不甚了解或不认可。
对此,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认为庞德是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旗手,一直坚持“日日新”的革新原则,应当坚持他自己倡导的“艺术家永远处于新起点”原则;第二,认为庞德主要以新诗歌体式翻译古诗,他的翻译也应该坚持“宁新不古”原则;另一种情况是,将仿古倾向和运用古体语言体式等同看待。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 1931 How to Read, essays • 1933 ABC of Economics, essays • 1933 Cavalcanti, three-act opera • 1934 Eleven New Cantos: XXXI-XLI, poems (New York) • 1934 Homage to Sextus Propertius, poems (London) • 1934 ABC of Reading, essays • 1935 Make It New, essays • 1936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 by Ernest
•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 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 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 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 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 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 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 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 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 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 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 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 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 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 1918: Pavannes and Divisions, prose (New York) • 1919 Quia Pauper Amavi, poems (London) • 1919 The Fourth Canto, poems • 1920 Umbra, poems and translations (London) • 1920 Hugh Selwyn Mauberley, poems (London) • 1921 Poems, 1918–1921, poems (New York) • 1922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Love, by Rémy de Gourmont,
中国古诗与庞德的理解
摘要:中国文字和中国人的思维决非像西方曾经认为的那样仅仅处于低级的感性水平上,基于对言、象、意关系的独特领悟,中国诗歌把意象营构当成了自己的一大任务。
庞德从反浪漫主义的期待视野出发,在中国古诗中挖掘出了异常丰富的思想养料,借以掀起了意象派诗歌运动,为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尽管庞德的意象诗歌并不具备中国古诗背后所依托的哲学美学底蕴,避免不了肤浅而短命的可悲结局,但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这一次伟大碰撞却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文化相对于现实而言的超越性质在其中得到了卓越的证明。
本文采用先进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着眼于广博的知识展示和谨严的理论思辩,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中国古典美学的诸多特性;庞德对中国古诗的误读式理解;中国诗歌的好坏分类与庞德的是非得失。
关键词:中国古诗;庞德;意象主义;理解似乎确如今道友信所言,现代东西方的艺术发展具有一种逆现象:“一方在发现着他方的过去,他方也在自律性地发现一方的过去。
”(1)本文就是为了从理论上考察这种逆现象在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身上的发生过程而作的: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其次,我们要介绍庞德对中国古诗的误读式理解;最后,我们将结合中国诗歌的地位问题分析庞德等人的得失。
一作为常识,谁都知道汉字属于表意文字(ideogram)。
不过尤其在西方,表意文字又经常被与象形文字(hieroglyph)混为一谈,人们因而以讹传讹地认为汉字是幅简洁的图画。
固然这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造字六书之中即有象形;而且从起源上讲,象形大约还是汉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许慎写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龙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但事情也仅仅如此。
浅议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
浅议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作者:马思钰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埃兹·庞德在20世纪的英美文坛中举足轻重,他倡导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大开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
他通过大量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将中国传统诗歌引入西方现代派文化当中,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意象主义的思想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意象”契合,两者既有学习与借鉴,也存在着某些曲解。
关键词:意象派;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异质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65-01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针对占据英国诗坛极具感伤意味的浪漫主义诗歌,发起了“意象主义诗歌运动”。
庞德及意象派诗人奉行“诗歌创作三原则”,一致要求诗歌的意象应该是硬朗、清晰,着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瞬间的真实感受,强调描述的意象要能表现瞬息间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以获得超越时间与空间界限的自由之感。
一、庞德与意象主义诗论意象的基本结构是主与客、情与景的内在统一,结合形式侧重客观性,类似中国古代诗论的“兴象”。
而对事物瞬间、直接、完整的审美直觉则是其生成机制,并由此产生了诗歌意象多义、简约和永不重复的独创性。
意象主义诗派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以及情感性,对诗歌的要求是诗歌必须凝缩、简练、含蓄,不必过多追求形式与韵律。
从希伯来圣诗到希腊诗歌再到中国的古典诗歌,意象派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
基于此,意象派从众多的诗歌流派中总结出来他们认为正统的创作原则。
意象主义的出现使西方诗歌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诗歌理念和美学趣味。
二、中西方意象观念的契合20世纪初,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残酷彻底摧毁了文人对西方文明的信心,陷入发展的困惑。
庞德作为极有时代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积极寻求新的文学表达方式帮助人们走出文化的困境,时代大背景给予了庞德特定的审美期待。
庞德发现中国诗人重视对个人理想抱负的表达和人生主题的宏大表现,诗歌大都反映远大的经时济世抱负,这对于摆脱维多利亚式的无病呻吟、含混不清的诗风,改变时代文学风气,进而推动英美诗歌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创造的“美人”——论庞德翻译观在中国古典诗歌译本中的体现
三、 “ 意象派 ” 的功臣
1 9世 纪末 2 O 世 纪初的西方正 当维 多利 亚风 盛行 时 : 讲 究
跃成为欧美文坛 中一颗璀璨的明殊 美国诗人温伯 尔曾说 :
过 分修饰 、 辞藻华 丽却 言无 实物 的诗风风 靡一 时。读 者 “ 自 《歌 紧密相 连 , 格律、 基本 可 以说 。 美国现代诗歌 是 中国古诗 的产物。” 本 文 以译 本 们对于这类文风 日渐不满, 欧美文坛的诗歌创作 日 渐衰落。 作 《 长干行 》 和《 黄鹤楼 送孟 浩然之 广陵》 为铺 垫 。 深入分 析 中 国 为开启 “ 意 象主义” 先河 的领军人 物 . 庞德主 张创作诗歌 好 比 振 兴诗 歌之路必须始 于振 兴写作。他把优 古典诗 歌对庞德 产生的影响 .进 而阐明庞德的诗歌 翻译观 和 创 作一篇好的散文 . 秀的诗歌创 作标 准定义 为: “ 远离 废 话 。更加理性 ……力量 蕴 他对 西方意象派产生的推动作 用 藏在 内部…… 简朴、 直接 、 能自 如抒发 感情 的。 ” 庞德 主张优 秀 二、 译者的“ 中国情结”
一
、
引 言
诗人 的 2 8 首古典诗词 : 1 9 2 0 年至 1 9 4 5 年. 他 专注于将 中国象
埃兹拉 ・ 庞德 ( E z r a P o u n d . 1 8 8 5 — 1 9 7 2 1 以其 在诗歌 创作 和 形 文字的 “ 表 意方法” 实践 于 自身的诗歌 创作 中: 1 9 4 5 年至
高等教育
课程教 育研 究
创 造的“ 美人 "
— —
论庞德 翻译观在 中国古典诗歌 译本 中的体现
郑 灵 芝
庞德的翻译观及其对中国古诗的创造性翻译
Po u n d’ S Vi e ws 0 n T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 Hi s Cr e a t i v e Tr a n s l a t i o n
o f Cl a s s i c a l Ch i n e s e Po e t r y
每篇译作都有必要看成是一定程度对原作的评鉴31三从神州集看庞德对中国古诗的创造性翻译就古诗翻译庞德认为不仅是词和精神的翻译而且还要有认同感那就是说现代读者在某种意义上必须认同和意识到古人的精神内容
天 津商 务职 业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L OF T I AN J I N C O L L E G E O F C OMME RC E 第 二卷 2 0 1 4年 第 2期
i f g u r e a mo n g c o n t e mp o r a r y we s t e r n p o e t s . P o u n d p u r s u e d a l i f e l o n g s t u d y o f c l a s s i c a l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t r a n s l a t e d t h e w r i t i n g s o f Co n f u c i u s ,S O h e b e ' n e i f t e d a l o t f r o m o r i e n t a l c u l t u r e .Hi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ma s t e r p i e c e Ca t h a y ,b e s t r e le f c t s h i s c r e a t i v i t y a n d i ma g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i n t e r m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a i ms t o e x p l o r e P o u n d’ S c r e a t i v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f r o m t h e i ma g i s m p e r s p e c t i v e , wh i c h r e v e a l s t h e c u l t u r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mu h i - c u h u r a l c o n t e x t s wh i l e d o i n g l i t e r a y r t r a n s l a t i o n .
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_葛纪红
第8卷第2期2008年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Jiang 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8N o.2Jun.2008文章编号:1673-0453(2008)02-0085-04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葛纪红(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
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关键词:诗歌;意象;庞德;中国古典诗歌;差异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20世纪英美文学中,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发轫。
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历史哲学和古典诗歌的研究,并深受其影响。
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
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在很长时期内对英美文学中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庞德主张的意象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属同一美学范畴,但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作、译作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一、庞德与意象派意象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英美诗歌史上一次最重要的运动。
几乎可以说,与庞德同时代以及庞德之后的诗人无一不受意象派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影响。
意象派理论强调对本源的浪漫回归和对不必要的繁琐的简化。
试谈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试谈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作者:郑绍燕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5期[摘要]意象派诗歌的产生和发展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诗词的巨大影响。
其创始人之一庞德,就是一位中国文化的热心传播者。
在他翻译中国古典诗词及学习汉语语言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化对他影响极为深刻。
虽然中西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文化差异,使得这位杰出的诗人和学者在译介中国古典诗歌时发生了不容忽视的误读和曲解。
但就在这些误读和曲解中,庞德的才智可见一斑。
[关键词]意象派中国古典文化《诗章》误读与曲解《神州集》意象派在诗坛上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它对英美现代诗歌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它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受日本俳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之外,中国古典诗词更是形成其创作原则的巨大推动力。
作为20世纪西方杰出的意象派诗人兼学者,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毕一生之力翻译出版了不少中国古典作品,尤其是他耗费了半个世纪的心血所作的《诗章》(Cantos,1915~1970),堪称美国现代派诗歌的丰碑,是中西文化交融浓缩后的精华。
一、庞德译著中的误读和曲解庞德醉心于古代东方文化,尤其对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学和儒学极为推崇。
在他的《比萨诗章》中,他断言道:“整个意大利你连一盘中国菜也买不到/这就要完蛋了”;甚至偏激地抨击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唐史一无所知的傲慢的野蛮人用不着骗谁”。
他心悦臣服于中国儒学的博大精深和诗歌的清新简约,“中国诗人们把诗质呈现出来便很满足,他们不说教,不加陈述。
”(Ezra Pound,“I gather the limbs of Osiris”,New Age,1911)正是在这些异域文化奇葩的吸引下,庞德很早便开始对中国诗歌进行选择性翻译,力图为西方读众带去令他们耳目一新的东方诗歌。
在《诗章》第十三章(亦即《孔子诗章》)中,他将中国古典文化比喻成“杏花”,庄重地许下了自己的誓言:“杏花/从东方吹到西方/我一直努力不让花凋落。
庞德的翻译观
庞德的翻译观(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骞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庞德的翻译观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乃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对英语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解析庞德的翻译理论和分析《华夏集》的译例,一窥他的创意翻译法,让大家领略不同于中国国内传统的翻译方法,并让读者认识到庞德的翻译作品带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翻译本身。
关键词:庞德;翻译观念;创意翻译法;中国古典诗歌埃兹拉庞德是英美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集诗人、批评家与翻译家于一身。
埃兹拉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经典。
他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不但很好地介绍了中国文化,而且恰当地将中国诗学精髓用之于发展英语现代诗歌,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创意翻译法。
虽然庞德的诗学和翻译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很深,但国内对其诗学和译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突破,甚至有不少人将庞德的翻译看作是劣质翻译品,本文试对庞德的翻译理论初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让庞德的翻译理论和译作在中国能够得到中肯的评价。
一、20世纪的翻译理论介绍20世纪以前的西方译论主要是围绕“直译”与“意译”展开,20世纪朝着哲学、语言学和文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庞德翻译理论对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预示着翻译理论从语言学范式到文化范式的发展方向。
二、庞德的翻译理论庞德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创意翻译,而他的创意翻译又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庞德1934年提岀“通过翻译批评”的观点。
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批评。
但与维多利亚翻译家“翻译即批评”的观点不同的是,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
“庞德与维多利亚时期翻译理论的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庞德不再现原诗的所有特征,无论其特征是理想还是不理想。
"(apter, 1984:106)庞德认为,翻译家不应着力重现原文所有的特征,而应向读者“展示原文的宝藏”,即展示原文的本质特征,展示原文独特的品质,哪怕是损失其他的品质,以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意识及原作整体的美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独到的见解。
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庞德结合自己意象派诗歌理论,把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探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庞德不仅独到的解读了中国古典诗歌,还创译了许多中国经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大放光芒。
本文试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的解读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两个方面来探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阐释。
关键词:庞德;中国古典诗歌;创译;意象派一、庞德的意象派诗歌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交汇中国古典诗词理论对“意象”一词的理解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
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地一勾一画一点一染,而为意增彩而绽放。
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总结,喻意之象的本质,就是一切可入作品的事景物象,与作者的主观情意、趣味、感悟相互融合的再创造、再表现。
庞德在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意象主义创作的三原则,从理论上肯定了意象主义在美国文学的地位:用精确的语言直接处理诗歌主题;使用简练语言,取消修饰的多余的词语;按照流畅的音乐节奏,而不是节拍节奏来安排诗的韵律。
后来,庞德的漩涡主义发展了意象理论,他认为意象就是一个漩涡,很多思想不断地从其中产生,穿过或者沉入其中。
从以上原则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
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
因此意象派诗歌短小、简练、形象鲜明。
往往一首诗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意象派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在意象派诗人的眼中,中国诗是组合的图画。
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作为意象派诗人庞德的代表作《在地铁的出口处》(In aStation of the Metro)最初由庞德写成时竟有上百行。
站在地铁出处的庞德面对着黑压压的人群,的确有太多的感叹。
诗人眼前闪过的是大自然中的一枝树条和依附在树条上的花朵。
这花朵并不灿烂,也不耀眼。
被雨水打败了的花朵如同扑面而来的无数张脸庞,麻木而毫无灵性。
这大概就是20 世纪西方众人真实的写照。
但百行的诗句,反而搞乱了诗人所刻意要表达的本意。
此时,诗人脑海中闪过了简约而传神的中国诗歌的风韵。
于是,百行的诗句被他简约成了二行: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译文: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初读这诗句,的确与中国的诗歌有灵性上的相通之处。
简约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绪。
但细细品来,与中国的诗歌味却又有所不同。
中国古典诗人王维就是一位善于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诗人,在他的诗中,诗人用多个意象的组合与重叠来表达同一情感。
而庞德却是只用一个意象,来表达了他复杂的情绪,这或许就是两者形同而意不同之处。
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内涵的解读以庞德多次提到的李白的《玉阶冤》为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是一首写“冤”的诗作,但是整首诗歌没有出现一个诗作题目中提到的“冤”。
庞德很是提倡这种不夹杂诗人个人评论的写法,他指出:“意象主义的要点是,它不把意象当作装饰物,意象本身就是语言。
”再以杜甫的《旅夜书怀》举例: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中出现了一下意象:细草、危墙、独舟、星空、涌江、沙鸥等,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夜色阑珊,河边的青草沐浴着微风的抚触,波涛翻腾的江面上有一小舟随波逐流,沙鸥掠过江面。
尤其是最后四句诗,将诗人四海为家的漂泊心绪展现无遗。
读者仿佛可以触碰到夜色,闻到青草的香气,看到沙鸥的翱翔,这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诗词可以称作是意象派诗歌的鼻祖。
庞德还总结出了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例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诗歌写的是没有自由,被剥夺了人身权利的少女,孤苦伶仃地独坐寂寞深宫,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开头的“梧桐”这一意象,就决定了这首诗歌的凄凉基调,“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代表的是“忧郁”、“凄凉”。
除此之外,庞德还总结出很多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比如黄叶代表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代表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竹意指气节,积极向上;柳,谐音为“留”,意思是送别,留恋,伤感,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由此可见庞德对中国古典诗词解读功力之深。
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庞德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译过程中,主要以其创造性的自主翻译为指导原则。
他是第一个提出自主性翻译的翻译家。
庞德认为只有译者才能发现原文的精髓,进而结合自己的思路和情感向读者展现原文的风采。
庞德的自主翻译理论包括两大内容。
第一,译文可以是对原文的“解释”,也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文的评鉴,而这种“评鉴”应是对原文的内容及形式有选择有目的的翻译。
译作可以附在原作的旁边,让读者从措词与韵律节奏等方面来欣赏原文的韵味。
第二,译文是对原文的再次创新。
他认为除了自主能动性,译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重新创作出新的作品。
我们可以从下面庞德对李白的一首诗的翻译中体会一下他的自主翻译理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Separation on the River Kiang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ro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the long Kiang ,reaching heaven.译文中,“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出现了三个意象:烟花,扬州,江河。
怎么处理三个意象的关系呢?庞德此时运用了意象派的意象迭加原则,将诗词译成了“The smoke-flowers areblurred over the river”。
原诗作中的“烟花”指的不是烟雾做成的花,但是庞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铺展想象力,将其译成了smoke flowers,这里成功运用了意象迭加的原则。
这样一来,“江”与“烟花”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而且与全诗的“Ko-kaku-ro”,“lone sail”,“far sky”,“River Kiang”构成组图,表现出送别友人的不舍与别离。
在对这首诗歌的翻译中,庞德成功的创译出以下几处:一是用“smoke ———flower”意象迭加法译出“烟花”,二是用“blur”一词连接“smoke ———flower”和“the river”,从而传达出此情此景中朋友离别时的哀愁和悲伤。
此外,用“blot”作动词连接“lone sail”和“far sky”,巧夺天工的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中国古典山水画作。
细细品读过庞德的这首译诗,中国古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特点也随之跃然纸上。
换句话说,与其说庞德是在进行翻译,不如说他是在对诗歌进行再创造。
他在创译过程中,紧紧抓住那些闪光点,结合自己丰富的联想能力,使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下的词语产生的意义在自己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下得以涅槃。
庞德在翻译时,领悟原文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义所在,并努力感受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情绪,竭力在译文中重建那种氛围和背景。
庞德曾指出,自己之所以重视创作性翻译,是因为他个人觉得优秀的译文是具有自身独立意义的新作品。
在庞德的自主性翻译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庞德主张创造性的自主翻译原则,译者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地增加美的艺术效果。
庞德的汉诗译作突破了语言和素材方面的局限,捕捉到汉诗原有的精神实质,既重视了原作者的哲理思想,又重视了原诗的形式美。
综上所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庞德意象派诗歌的足迹。
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受到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主义的启发,如果不是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积极的推动,意象派诗歌理论不可能会被推向巅峰,在文学史上也不可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而庞德的自主性翻译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英译,无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输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西方意象派诗歌理论与中国古典意象诗歌的交汇也对中西方文化的互相传播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曾忠禄,郑子红,邓建标译.M.H.阿伯拉姆.简明外国文学词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