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必背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600567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3.png)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点:三角函数万能公式提高成绩,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伙儿整理了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点,期望大伙儿能够用心去看,去学习。
期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万能公式(1)(sin)^2+(cos)^2=1(2)1+(tan)^2=(sec)^2(3)1+(cot)^2=(csc)^2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2,第二个除(cos)^2即可(4)关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A+B=-Ctan(A+B)=tan(-C)(tanA+tanB)/(1-tanAtanB)=(tan-tanC)/(1+tantanC)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得证同样能够得证,当x+y+z=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三角函数万能公式什么缘故万能万能公式为:设tan(A/2)=tsinA=2t/(1+t^2) (A+,kZ)tanA=2t/(1-t^2) (A+,kZ)cosA=(1-t^2)/(1+t^2) (A+,且A+(/2) kZ)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https://img.taocdn.com/s3/m/341dc6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b.png)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三角函数公式表是数学中常用的一个工具,用于计算三角函数的数值。
它包含了各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快速找到所需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函数公式表,包含了常见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函数的公式:1. 正弦函数(sin):- 定义:在单位圆上,从原点到圆上一点与x轴的正角对应的y坐标。
- 基本关系:sin θ = y/r,其中θ是角度,y是对应的y坐标,r是单位圆的半径(常为1)。
- 周期性:sin (θ + 2π) = sin θ。
- 奇偶性:sin (-θ) = -sin θ。
2. 余弦函数(cos):- 定义:在单位圆上,从原点到圆上一点与x轴的正角对应的x坐标。
- 基本关系:cos θ = x/r,其中θ是角度,x是对应的x坐标,r是单位圆的半径(常为1)。
- 周期性:cos (θ + 2π) = cos θ。
- 奇偶性:cos (-θ) = cos θ。
3. 正切函数(tan):- 定义:tan θ = sin θ / cos θ。
- 周期性:tan (θ + π) = tanθ。
- 奇偶性:tan (-θ) = -tan θ。
4. 余切函数(cot):- 定义:cot θ = 1 / tan θ = cos θ / sin θ。
- 周期性:cot (θ + π) = cot θ。
- 奇偶性:cot (-θ) = -cot θ。
5. 正割函数(sec):- 定义:sec θ = 1 / cos θ。
- 周期性:sec (θ + 2π) = sec θ。
- 奇偶性:sec (-θ) = sec θ。
6. 余割函数(csc):- 定义:csc θ = 1 / sin θ。
- 周期性:csc (θ + 2π) = csc θ。
- 奇偶性:csc (-θ) = -csc θ。
此外,三角函数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1. 三角函数的范围:sin、cos、csc、sec的值在[-1, 1]之间,tan、cot的值在整个实数范围内。
初中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40b85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f.png)
初中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大全一、基本关系式: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b/sinB=c/sinC=2R,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ABC的三边,A,B,C为对应的角,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²=a²+b²-2abcosC。
3. 正弦公式: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sinA/a=sinB/b=sinC/c。
4. 余弦公式: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osA=(b²+c²-a²)/2bc,cosB=(c²+a²-b²)/2ac,cosC=(a²+b²-c²)/2ab。
二、常用比值关系:1. 任意角的正弦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sinθ=对边/斜边。
2. 任意角的余弦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cosθ=邻边/斜边。
3. 任意角的正切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tanθ=对边/邻边。
4. 任意角的余切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cotθ=邻边/对边。
5. 任意角的正割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secθ=斜边/邻边。
6. 任意角的余割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cscθ=斜边/对边。
三、特殊角的值:1. π/6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6)=1/2,cos(π/6)=√3/22. π/4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4)=cos(π/4)=√2/23. π/3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3)=√3/2,cos(π/3)=1/24. π/2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2)=1,cos(π/2)=0。
四、和差化积公式:1. sin(A±B)=sinAcosB±cosAsinB。
2. cos(A±B)=cosAcosB∓sinAsinB。
3.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中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与解析
![中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a3716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3.png)
中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与解析1.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 n),余弦(c o s)和正切(t a n),余切(c o t)以及正割(se c),余割(c 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 n):对边比斜边,即si n A=a/c余弦(c o s):邻边比斜边,即c o sA=b/c正切(t a n):对边比邻边,即t a n A=a/b余切(c o t):邻边比对边,即c o t A=b/a正割(se c):斜边比邻边,即se c A=c/b余割(c sc):斜边比对边,即c s c A=c/a2.3.互余角的关系s i n(π-α)=c o sα,c o s(π-α)=si nα,t a n(π-α)=c o tα,c o t(π-α)=t a nα.4.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5.积的关系s i nα=t a nα·c o sαc o sα=c o tα·si nαt a nα=si nα·se cαc o tα=c o sα·c s cαs e cα=t a nα·c scαc s cα=se cα·c o tα6.倒数关系t a nα·c o tα=1s i nα·c scα=1c o sα·se cα=17.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 i n(2kπ+α)=si nαk∈zc o s(2kπ+α)=c o sαk∈zt a n(2kπ+α)=t a nαk∈zc o t(2kπ+α)=c o 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 i n(π+α)=-si nαc o s(π+α)=-c o sαt a n(π+α)=t a nα8.两角和差公式(1)si n(A+B)=si n A c o sB+c o sA si n B(2)si n(A-B)=si n A c o s B-si n B c o sA(3)c o s(A+B)=c o sA c o sB-si n A si n B(4)c o s(A-B)=c o sA c o sB+si n A si n B(5)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 n A t a n B)(6)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 n A t a n B)(7)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8)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除了以上常考的三角函数公式外,掌握下面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万能公式有利于快速解决选择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1.半角公式注:正负由α/2所在的象限决定。
三角函数公式表(初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b1837c2baef8941ea66e0552.png)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https://img.taocdn.com/s3/m/7652a8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2.png)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初中三角函数入门知识三角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你必须精通并准备掌握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的公式,才能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希望同学们能牢记在心。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三角函数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做粗数((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三角函数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tan2A=(2tanA)/(1-tanA^2)三角函数三倍角公式sin3A=4sinA*sin(π/3+A)sin(π/3-A) cos3A=4cosA*cos(π/3+A)cos(π/3-A) tan3A=tanA*tan(π/3+A)*tan(π/3-A)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三角函数积化和差sinAsinB=-[cos(A+B)-cos(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三角函数和差化凳拆积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三角函数关系公式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公式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公式tanα=sinα/cosαcotα=cosα/sinα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纯首公式(sina)^2+(cosa)^2=11+(tana)^2=(seca)^21+(cota)^2=(csca)^2初中的三角函数的口诀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61998d2a5e9856a57126019.png)
三角函数公式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y x P ,记:22y x r +=, 正弦函数:ry=αsin 余弦函数:r x =αcos 正切函数:x y =αtan余切函数:y x =αcot 正割函数:xr=αsec 余割函数:yr=αcsc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倒数关系:1csc sin =⋅x x ,1sec cos =⋅x x ,1cot tan =⋅x x 。
商数关系:x x x cos sin tan =,xxx sin cos cot =。
平方关系:1cos sin 22=+x x ,x x 22sec tan 1=+,x x 22csc cot 1=+。
积的关系:sinx=tanx·cosx cosx=sinx·cotx tanx=sinx·secxcotx=cosx·cscx secx=tanx·cscx cscx=secx·cotx三、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 (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tan (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 ∈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的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απ-2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π-2)=cosα cos(απ-2)=sinα tan (απ-2)=cotα cot(απ-2)=tanα公式六:απ+2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π+2)=cosα cos(απ+2)=-sinαtan(απ+2)=-cotα cot(απ+2)=-tanα公式七:απ-23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π-23)=-cosα cos(απ-23)=-sinαtan (απ-23)=cotα cot(απ-23)=tanα公式八:απ+23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π+23)=-cosα cos(απ+23)=sinαtan (απ+23)=-cotα cot(απ+23)=-tanα公式九: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 (2π-α)=-tanα cot(2π-α)=-cotα⑴παk 2+)(Z k ∈、α-、απ+、απ-、απ-2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5a920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6.png)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一、正弦函数公式。
正弦函数是最基本的三角函数之一,其公式如下:sinθ = 对边/斜边。
其中,θ为角度,对边为与角度θ相对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斜边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正弦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周期性的波动曲线,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和周期性。
二、余弦函数公式。
余弦函数是另一个重要的三角函数,其公式如下:cosθ = 邻边/斜边。
其中,θ为角度,邻边为与角度θ相邻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斜边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余弦函数的图像也是一个周期性的波动曲线,与正弦函数的图像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正切函数公式。
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其公式如下:tanθ = 对边/邻边。
其中,θ为角度,对边为与角度θ相对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邻边为与角度θ相邻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正切函数的图像也是一个周期性的波动曲线,但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有着明显的不同。
四、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还需要了解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三角恒等式来表示,如sin^2θ + cos^2θ = 1,tanθ = sinθ/cosθ等。
五、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指通过某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值,来推导其他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值的公式。
例如,利用角度为θ的正弦函数值,可以求得角度为π/2-θ的余弦函数值,从而得到诱导公式sin(π/2-θ) = cosθ。
六、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除了掌握三角函数的公式外,还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在坐标平面上的图像特点,以及它们的周期、对称性、增减性等性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七、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航海、测量、建筑等领域都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
掌握三角函数公式和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
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8bc11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f.png)
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数学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
下面是一个全面的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
正文: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正弦函数 sin(x) 表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余弦函数 cos(x) 表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邻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
下面是它们的公式:sin(x) = 2 / (2 + x^2)cos(x) = 1 - sin^2(x)2.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正切函数 tan(x) 表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长度与邻边长度的比值,余切函数 cot(x) 表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邻边长度与对边长度的比值。
下面是它们的公式:tan(x) = 2 / (1 + x^2)cot(x) = 1 / (1 + x^2)3. 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正割函数 sech(x) 表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余割函数 csch(x) 表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邻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
下面是它们的公式:sech(x) = 1 / (1 + x^2)csch(x) = x / (1 + x^2)4. 其他三角函数其他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函数、余弦正弦函数、正切余切函数、余切正切函数、正割余割函数和余割正割函数。
这些函数在三角学和物理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它们的公式:sin^2(x) + cos^2(x) = 1cos(2x) = - sin(2x)tan(2x) = 2 sin(x) / (1 - cos(2x))sech^2(x) + csch^2(x) = 1csch(2x) = - sech(2x)拓展: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等。
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定理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公式和定理,还有许多其他的三角函数公式和定理,例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余切定理、正割定理和余割定理等等。
中考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公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d4192c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4.png)
中考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公式中考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公式关于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在考试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特殊三角度数的'特殊值。
下面一起来看看!三角函数的公式sin30°=1/2sin45°=√2/2sin60°=√3/2cos30°=√3/2cos45°=√2/2cos60°=1/2tan30°=√3/3tan45°=1tan60°=√3[1]cot30°=√3cot45°=1cot60°=√3/3其次就是两角和公式,这是在初中数学考试中问答题中容易用到的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除了以上常考的初中三角函数公示之外,还有半角公式和和差化积公式也在选择题中用到。
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好好掌握。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 α=∠α的对边 / 斜边cos α=∠α的邻边 / 斜边tan α=∠α的对边/ ∠α的邻边cot α=∠α的邻边/ ∠α的对边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辅助角公式A 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tanα-cotα=-2cot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3sina-4sin3a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4cos3a-3cosa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4sinasin(60°+a)sin(60°-a)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 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三角和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两角和差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和差化积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积化和差sinαsinβ = [cos(α-β)-cos(α+β)] /2cosαcosβ = [cos(α+β)+cos(α-β)]/2sinαcosβ =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 [sin(α+β)-sin(α-β)]/2诱导公式sin(-α) = -sinαcos(-α) = cosαtan (—a)=-ta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tanA= sinA/cosAtan(π/2+α)=-cotαtan(π/2-α)=cotαtan(π-α)=-tanαtan(π+α)=tanα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α/2)]cosα=[1-tan^(α/2)]/1+tan^(α/2)]tanα=2tan(α/2)/[1-tan^(α/2)]其它公式(1)(sinα)^2+(cosα)^2=1(2)1+(tanα)^2=(secα)^2(3)1+(cotα)^2=(cscα)^2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A+B=π-Ctan(A+B)=tan(π-C)(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得证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9)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 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 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表格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59b09f1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1.png)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表格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在几何、物理、工程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公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表格:一、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²α +cos²α = 11 +tan²α =sec²α1 +cot²α =csc²α2、商数关系tanα =sinα /cosαcotα =cosα /sinα3、倒数关系sinα · cscα = 1cosα · secα = 1tanα · cotα = 1二、诱导公式1、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sin(2kπ +α) =sinαcos(2kπ +α) =cosαtan(2kπ +α) =tanα2、关于 x 轴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sin(α) =sinαcos(α) =cosαtan(α) =tanα3、关于 y 轴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sin(π α) =sinαcos(π α) =cosαtan(π α) =tanα4、关于原点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sin(π +α) =sinαcos(π +α) =cosαtan(π +α) =tanα5、函数名改变的诱导公式sin(π/2 α) =cosαcos(π/2 α) =sinαsin(π/2 +α) =cosαcos(π/2 +α) =sinα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α +β) =sinαcosβ +cosαsinβ2、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α β) =sinαcosβ cosαsinβ3、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α +β) =cosαcosβ sinαsinβ4、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α β) =cosαcosβ +sinαsinβ5、两角和的正切公式tan(α +β) =(tanα +tanβ) /(1 tanαtanβ) 6、两角差的正切公式tan(α β) =(tanα tanβ) /(1 +tanαtanβ)四、二倍角公式1、二倍角的正弦公式sin2α =2sinαcosα2、二倍角的余弦公式cos2α =cos²α sin²α =2cos²α 1 =1 2sin²α3、二倍角的正切公式tan2α =2tanα /(1 tan²α)五、半角公式1、半角的正弦公式sin(α/2) =±√(1 cosα) / 22、半角的余弦公式cos(α/2) =±√(1 +cosα) / 23、半角的正切公式tan(α/2) =±√(1 cosα) /(1 +cosα) =sinα /(1 +cosα) =(1 cosα) /sinα六、万能公式1、万能公式的正弦sinα =2tan(α/2) / 1 +tan²(α/2)2、万能公式的余弦cosα =1 tan²(α/2) / 1 +tan²(α/2)3、万能公式的正切tanα =2tan(α/2) /1 tan²(α/2)七、积化和差公式1、sinαcosβ =(1/2)sin(α +β) +sin(α β)2、cosαsinβ =(1/2)sin(α +β) sin(α β)3、cosαcosβ =(1/2)cos(α +β) +cos(α β)4、sinαsinβ =(1/2)cos(α +β) cos(α β)八、和差化积公式1、sinα +sinβ =2sin(α +β) /2cos(α β) / 22、sinα sinβ =2cos(α +β) /2sin(α β) / 23、cosα +cosβ =2cos(α +β) /2cos(α β) / 24、cosα cosβ =2sin(α +β) /2sin(α β) / 2这些三角函数公式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都非常重要。
常用三角函数公式与口诀
![常用三角函数公式与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14d741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6.png)
常用三角函数公式与口诀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函数形式,用来描述角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为了方便记忆和应用,人们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和口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
一、正弦函数(sin):正弦函数表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记作sinθ。
常用公式有:1. sin(90°-θ) = cosθ2. sin²θ + cos²θ = 13. sin(2θ) = 2sinθcosθ4. sin(-θ) = -sinθ5. sin(180°+θ) = -sinθ二、余弦函数(cos):余弦函数表示的是邻边与斜边的比值,记作cosθ。
常用公式有:1. cos(90°-θ) = sinθ2. cos²θ + sin²θ = 13. cos(2θ) = cos²θ - sin²θ4. cos(-θ) = cosθ5. cos(180°+θ) = -cosθ三、正切函数(tan):正切函数表示的是对边与邻边的比值,记作tanθ。
常用公式有:1. tanθ = sinθ / cosθ2. tan(-θ) = -tanθ3. tan(180°+θ) = tanθ四、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逆运算,由于三角函数是周期性的,所以我们通常只考虑其在一个周期内的值。
常用的反三角函数包括:1. 反正弦函数(arcsin):y = arcsin(x),其定义域为[-1, 1],值域为[-π/2, π/2]。
2. 反余弦函数(arccos):y = arccos(x),其定义域为[-1, 1],值域为[0, π]。
3. 反正切函数(arctan):y = arctan(x),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集,值域为[-π/2, π/2]。
五、常用口诀:为了方便记忆这些三角函数的公式,人们总结了一些口诀,如下:1."正旦分,分正时,余分秋."(正弦函数公式)2."正白夜,夜分钟,余原分."(余弦函数公式)3."正旦奇,奇旦分,正平双"(正切函数公式)4."全部落下是正弦,正切同名都负伸;奇奇偶,愣丑默,反余余起来都正。
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常用三角函数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7d65d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9.png)
常用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
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它们在三角学中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系列的公式。
在本文中,将介绍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
一、正弦函数公式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它可以表示一个角的边长之比。
正弦函数公式如下:sinθ = (对边)/(斜边)其中,θ为角的度数,对边为与角θ相对的边长,斜边为三角形的斜边长。
二、余弦函数公式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是正弦函数的补函数,它可以表示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函数公式如下:cosθ = (邻边)/(斜边)其中,θ为角的度数,邻边为与角θ相邻的边长。
三、正切函数公式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是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比值,它可以表示一个角的正切值。
正切函数公式如下:tanθ = (对边)/(邻边)其中,θ为角的度数,对边为与角θ相对的边长,邻边为与角θ相邻的边长。
四、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基本关系,可以通过互补关系和平方和恒等式表示。
1.互补关系:sin(90° - θ) = cosθcos(90° - θ) = sinθtan(90° - θ) = cotθcot(90° - θ) = tanθ其中,θ为任意角。
2.平方和恒等式:sin²θ + cos²θ = 11 + tan²θ = sec²θ1 + cot²θ = csc²θ其中,θ为任意角。
五、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可以将角度变换为它的倍角、半角或相反角,从而简化计算。
1.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²θ - sin²θ= 2cos²θ - 1= 1 - 2sin²θ其中,θ为任意角。
中考生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中考生常用三角函数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02a8bf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4b.png)
中考生常用三角函数公式1、同角三角函数的差不多关系倒数关系: tan cot=1 sin csc=1 cos sec=1商的关系:sin/cos=tan=sec/csc cos/sin=cot=csc/sec平方关系:sin^2()+cos^2()=1 1+tan^2()=sec^2() 1+cot^2()=csc^2()平常针对不同条件的常用的两个公式sin +cos =1tan *cot =1一个专门公式(sina+sin)*(sina+sin)=sin(a+)*sin(a-)2、锐角三角函数公式正弦:sin =的对边/ 的斜边余弦:cos =的邻边/的斜边正切:tan =的对边/的邻边余切:cot =的邻边/的对边3、二倍角公式正弦sin2A=2sinAcosA余弦1.Cos2a=Cos^2(a)-Sin^2(a) =2Cos^2(a)-1 =1-2Sin^2(a)2.Cos2a=1-2Sin^2(a)3.Cos2a=2Cos^2(a)-1正切tan2A=(2tanA)/(1-tan^2(A))4、三倍角公式sin3=4sinsin(/3+)sin(/3-)cos3=4coscos(/3+)cos(/3-)tan3a = tan a tan(/3+a) tan(/3-a)5、n倍角公式sin(n a)=Rsina sin(a+/n)……sin(a+(n-1)/n)。
其中R=2^(n-1)6、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 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 in(a)=sin(a)/(1+cos(a))7、和差化积sin+sin = 2 sin[(+)/2] cos[(-)/2]sin-sin = 2 cos[(+)/2] sin[(-)/2]cos+cos = 2 cos[(+)/2] cos[(-)/2]cos-cos = -2 sin[(+)/2] sin[(-)/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8、两角和公式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sin(+)=sincos+cossinsin(-)=sincos -cossin9、积化和差sinsin = [cos(-)-cos(+)] /2 coscos = [cos(+)+cos(-)]/2 sincos = [sin(+) +sin(-)]/2 cossin = [sin(+)-sin(-)]/210、双曲函数sinh(a) = [e^a-e^(-a)]/2 cosh(a) = [e^a+e^(-a)]/2 tanh(a) = sin h(a)/cos h(a)公式一: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 k+)= sin cos(2k+)= cos tan(2k+)= tan cot(2k+)= cot 公式二: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 -sin cos(+)= -cos tan(+)= tan cot(+)= cot 公式三: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sin cos(-)= cos tan(-)= -tan cot(-)= -cot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能够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 in()= sin cos()= -cos tan()= -tan cot()= -cot公式五:利用公式-和公式三能够得到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 in(2)= -sin cos(2)= cos tan(2)= -tan cot(2)= -cot公式六:/2及3/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 cos cos(/ 2+)= -sin tan(/2+)= -cot cot(/2+)= -tan sin(/2-)= cos cos(/2-)=sin tan(/2-)= cot cot(/2-)= tan sin(3/2+)= -cos cos(3/2+)= sin tan(3/2+)= -cot cot(3/2+)= -tan sin(3/2-)= -cos cos(3/2-)= -sin tan(3/2-)= cot cot(3/2-)= tan (以上kZ) Asin(t+)+ Bsin(t+) = {(A +B +2ABcos(-)} sin{ t + arcsin[ (Asin+Bsin) / {A^2 +B^2; +2ABcos(-)} } 表示根号,包括{……}中的内容11、诱导公式sin(-) = -sin cos(-) = cos tan (-)=-tan sin(/2-) = cos cos(/2-) = sin si n(/2+) = cos cos(/2+) = -sin sin() = sin cos() = -cos sin() = -sin cos() = -cos tanA= sinA/cosA tan(/2+)=-cot tan(/2-)=cot tan(-)=-tan tan(+)=tan 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12、万能公式sin=2tan(/2)/[1+(tan(/2))] cos=[1-(tan(/2))]/[1+(tan(/2))] tan=2tan(/2)/[1-(t an(/2))]13、其它公式(1) (sin)+(cos)=1(2)1+(tan)=(sec)(3)1+(cot)=(csc)(4)关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5)cotA 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 ot(C/2)(7)(cosA)+(cosB)+(cosC)=1-2cosAcosBcosC(8)(sinA)+(sinB)+(sinC)=2+2cosAcosBcosC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初中数学tan sin cos公式
![初中数学tan sin cos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0c5c8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8.png)
1.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 i n),余弦(c o s)和正切(t an),余切(c o t)以及正割(s e c),余割(c s 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 i n):对边比斜边,即s i n A=a/c余弦(c o s):邻边比斜边,即c o s A=b/c正切(t a n):对边比邻边,即t a n A=a/b余切(c o t):邻边比对边,即c o t A=b/a正割(s e c):斜边比邻边,即s e c A=c/b余割(c s c):斜边比对边,即c s c A=c/a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3.互余角的关系s i n(π-α)=c o sα,c o s(π-α)=s i nα,t an(π-α)=c o tα,c o t(π-α)=t a nα.4.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5.积的关系s i nα=t a nα·c o sαc o sα=c o tα·s i nαt anα=s i nα·s e cαc o tα=c o sα·c s cαs e cα=t anα·c s cαc s cα=s e cα·c o tα6.倒数关系t anα·c o tα=1s i nα·c s cα=1c o sα·s e cα=17.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 i n(2kπ+α)=s i nαk∈zc o s(2kπ+α)=c o sαk∈zt an(2kπ+α)=t a nαk∈zc o t(2kπ+α)=c o 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 i n(π+α)=-s i nαc o s(π+α)=-c o sαt an(π+α)=t anα8.两角和差公式(1)s i n(A+B)=s i n A c o s B+c o s A s i n B(2)s i n(A-B)=s i n A c o s B-s i n B c o s A(3)c o s(A+B)=c o s A c o s B-s i n A s i n B(4)c o s(A-B)=c o s A c o s B+s i n A s i n B(5)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n A t an B)(6)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 n A t an B)(7)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8)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除了以上常考的三角函数公式外,掌握下面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万能公式有利于快速解决选择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1.半角公式注:正负由α/2所在的象限决定。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873ba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d.png)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几何、代数、解析几何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三角函数的公式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 正弦函数公式。
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种基本函数,它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正弦函数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sin A = \frac{a}{c} \]其中,A为角度,a为对边,c为斜边。
2. 余弦函数公式。
余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另一种基本函数,它的公式如下所示:\[ \cos A = \frac{b}{c} \]其中,A为角度,b为邻边,c为斜边。
3. 正切函数公式。
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另一种基本函数,它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tan A = \frac{a}{b} \]其中,A为角度,a为对边,b为邻边。
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根据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关系:\[ \sin A = \frac{a}{c}, \cos A = \frac{b}{c}, \tan A = \frac{a}{b} \]5.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有时候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包括以下几种:\[ \sin(-A) = -\sin A, \cos(-A) = \cos A, \tan(-A) = -\tan A \]\[ \sin(\pi A) = \sin A, \cos(\pi A) = -\cos A, \tan(\pi A) = -\tan A \]\[ \sin(\pi + A) = -\sin A, \cos(\pi + A) = -\cos A, \tan(\pi + A) = \tan A \]6.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初中三角函数的公式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的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c289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d.png)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主要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这些函数在解决三角形问题和角度计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初中阶段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代表“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弦函数的公式如下:$$ sinA = \\frac{对边}{斜边} $$其中,A为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 $0°\\leq A \\leq 90°$。
余弦函数余弦函数表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的公式如下:$$ cosA = \\frac{邻边}{斜边} $$其中,A为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 $0°\\leq A \\leq 90°$。
正切函数正切函数表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的公式如下:$$ tanA = \\frac{对边}{邻边} $$其中,A为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 $0°\\leq A \\leq 90°$。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利用上述三角函数公式进行计算。
三角函数的性质除了上述的基本三角函数公式外,三角函数还有一些重要性质:•正弦函数的周期为2A,即AAA(A+2A)=AAAA;•余弦函数的周期为2A,即AAA(A+2A)=AAAA;•正切函数的周期为A,即AAA(A+A)=AAAA;利用以上性质,可以简化一些复杂的三角函数计算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例如测量高空建筑物的高度、地图测量中的三角测量、电子工程中的信号处理等领域都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知识。
例如,通过测量一条斜坡的高度和斜度,可以利用正切函数求解出该斜坡的高度差,从而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规划。
综上所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且实用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学习深入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公式和性质,有助于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