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选修2全套教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2课件: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共64张PPT)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五、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 六、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
唐绍仪
伍廷芳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利用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迫使清政府任命他 为内阁总理大臣,执掌了全国军政大权。掌权后的袁世凯对革命党人采取一 打一拉的狡猾伎俩。在用武力镇压革命党人的同时,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迫 使革命党人接受“南北和议”。1911年12月,南北和议在上海英租界举行。 这分别是北方代表唐绍仪和南方代表伍廷芳。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清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宣布“退 位”,从此,二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宣告结束。
北京兵变中被毁坏的民宅
》发布号外, 刊载了《退位诏书》及“清室 优待条件”。
《京师公报》清帝退位号外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图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孙中山为了用法律形式把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起来和防 止袁世凯集权专制,于1912 年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宪法性 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是该约法的部分条文。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选)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
岳麓版历史选修2讲义:第5单元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教材整理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1.背景(1)民族危机严重;戊戌变法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
3.内容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4.观点(1)革命派:以武力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改良派:实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5.评价(1)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条件,但未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
(2)革命派: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6.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深度点拨]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都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主要在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政体上存在分歧,其论战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教材整理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背景(1)20世纪初,改良派广泛宣传立宪思想。
(2)清政府不得不顺应民情,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出台时间:1908年。
3.内容(1)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
(2)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
4.评价(1)进步性①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②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
(2)局限性: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君主,国民的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
(3)实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深度点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原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成立的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实行“预备立宪”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教材整理3帝制终结1.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成立激起全国各界的普遍不满。
革命党趁势。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参考课件
南洋革命党人创办 的《中兴日报》与《民 报》宣传革命主张。
2.论战的主要内容
近日《新民丛报》将本年《开明专制论》《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 诸篇合刊为《中国存亡一大问题》。本报以为中国存亡诚一大问题,然使如《新民 丛报》所云,则可以立亡中国。故自第四期以下,分类辩驳,期与我国民解决此大 问题。兹先将辩论之纲领,开列于下,以告读者: 一 《民报》主共和;《新民丛报》主专制。 二 《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专制。 三 《民报》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新民丛报》以国民恶劣,故望 政府以专制。 四 《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故鼓吹教育与革命,以求达其目的;《新民 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专制,不知如何方副其希望。 五 《民报》主张政治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主张政府开明 专制,同时主张政治革命。 六 《民报》以为国民革命,自颠覆专制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而 观,则为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相容。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 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 相当之法律处治。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 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 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1908年6月16日,全国掀起立宪请愿高潮。这是直隶、 江苏、安徽、吉林等省立宪派选出的国会请愿代表。
漫画:《禁口不谈天下事》 此图形象地反映了清政府及当时人民对待立宪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家把立 宪比作一只温度计,人民群众在温度计下燃火,不断给它升温,而清政府则在 旁边不断地摇扇子,企图给它降温。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2学案:第五单元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含解析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问题导学《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1)材料一体现了君主享有怎样的权力?请探究思考其依据的思想。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探究思考其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①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公民民主权利的享有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原则的尊重和实践.③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而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和要求.④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出民主化、法制化潮流,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制度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①举行双方谈判②采用政党政治③运用法律手段④进行武装斗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4.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课件(岳麓选修2)
[尝试解答] (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乙: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使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化为泡影。
(2)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具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 国革命并扶植袁世凯为其代理人,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三、自我测评 结合辛亥革命前后史实,说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 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提示: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包括革命派和立 宪派,他们为了各自的宪政目标与以清政府为代表的专制势 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革命派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 装起义,立宪派则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不同的斗争 形式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随着立宪派对清政府 幻想的破灭,许多立宪派人物倾向革命,与革命派一起领导 了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 资产阶级民
三、帝制终结 1.共和制度雏形 (1)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尝试建立 代议 制度。 (2)1912年1月,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立临时 参议院,共和制度已见雏形。 2.共和制度诞生 (1)在列强和袁世凯的双重逼迫下,南北双方达成协议。 (2)1912年2月,清帝正式退位,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共和制度在相互妥协中诞生。 3.意义 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 帝制 的终结,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 要标志。
[特别关注]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 的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 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革命的最终结果来看,这两个基 本目的都没有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 到根本改变。
一、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确保中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 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 (2)特点: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 序。
亚洲第一共和国教学设计
——严中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教学基本信息
《多维视角观辛亥革命》
毛仰芳平遥三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教学的方法,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上合作探究理解并运用知识,学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提高分析、综合和比较的能力。
材料: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伦敦《泰晤士报》的社论
从大历史的角度观察,辛亥革命实在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这场革命不但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学者马勇
请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得材料,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3)在运用史料解释时应该注意什么?
多维视角观辛亥
尘埃落定留遗憾---辛亥之败
问题:败在哪里?
提示一:从革命史观看:判断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完成了革命的任务。
高中历史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教案 岳麓版选修2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五单元第16课。
主要讲述了清朝末年至袁世凯统治时期中国的宪政发展历史,也展现了清末民初仁人志士们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艰辛尝试。
从内容上看,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晚期时期改良与革命的论战、清末宪政及其破产、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民主政治遭遇挫折等近代史上民主探寻之路的重要事件。
从历史地位看,本课内容前承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后启新文化运动以及为争取真正独立自由的中国而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要内容,重点展示民国建立前后民主与专制的种种较量,其中对民主的追寻是一条主线,在本单元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现实中看,自由与民主仍是我们今天追求的目标,学习本课将起着良好的价值引领作用。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掌握这一时期具有宪法性质的三个文件,即清末的《钦定宪法大纲》、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袁世凯窃权后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艰巨性和进步性。
【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内容及影响;掌握清政府实行立宪政治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知道中国帝制终结的基本过程及意义;掌握《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了解其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教学,在史料阅读和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利用重现历史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来认识史实;通过学生活动,如历史评论员、历史观察员等角色设定,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各类材料(文字、图片、漫画等),培养通过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格整理专制与民主较量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分类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民主意识,关注社会进步,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2亚洲第一共和国教案 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2亚洲第一共和国教案岳麓版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班的学生,高二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作为历史班,针对高考要求,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程度的拓展;虽然大多学生都重视历史课的学习,但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除了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互相交流、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共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和协调的能力之外,还应落实基础知识,所以老师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线索以及对教材一定程度的深化理解,体现应考性。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
第一目标“知识和能力”,和老教材相比,在新教材的专题式教学中,针对专题所涉及的“民主思想”,主要讲述辛亥革命前后民主思想的传播以及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如“《钦定宪法大纲》”就单独作为一个子目。
因此本节课不可能像以前旧教材一样,每讲到一个问题都面面俱到,而必须压缩历史背景有针对性地讲,同时不少内容以前必修课中学过,所以只简单再现。
“能力要求方面”新课程更加突出培养学生通过了解历史史实深入理解本质、通过材料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
第二个目标是“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
授人以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会学、乐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新课标追求的目标。
我采用历史学习“引导思考-自主探究-分析总结”这三步来执教这节课,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
第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在旧课标的基础上拓展加深,把历史学科从政治思想教育中解放出来,突出历史学科独特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中这一课的内容标准是: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据此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内容及影响2.掌握清政府实行立宪政治的原因、内容及影响3.知道中国帝制终结的基本过程及意义4.掌握《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了解其内容并分析其意义二.过程和方法1.利用重现历史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来认识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分析的全面性。
岳麓版历史选修2《亚洲第一共和国》ppt1
袁世凯
二、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帝制终结 1、经过 2、袁世凯夺权成功的原因
(1)客观: __列__强__的支持(培植新的代理人) _袁__世__凯__拥有北洋军队、权力、心计 革命阵营内部_立__宪__派和旧官僚的声援 (2)主观:资__产__阶__级___(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
二、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
1、背景: 2、根本目的:_维__护__清__朝__统__治____
3、时间:1908年
4、内容
思考:找出《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中的积极 方面和消极方面。
你认为《钦》的出台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还 是清政府的进一步专制?
(二)清政府的反应
——《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 1.背景: 2、根本目的: 3、时间:1908年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二)清政府的反应
——《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
(三)立宪派的彻底失望——“皇族内阁” 清政府不但没像所想的那样消除矛盾,所
成立的“___皇__族__内__阁___”更激起了全国各界 的普遍不满。革命已是大势所趋。
二、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
二、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
中华民国 前后分三个历史时期 1、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 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2-1928) 3、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为首)时期 (1927-1949)
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一)民主思想的传播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改良派—— 主张建立__君__主__立__宪__制_______ 以康梁为代表
思考: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及实践结果看,你 会同意哪种主张,并说明理由
支持君主立宪的原因
正如魏源、康有为、梁启超所言,民主的 进程应该是渐进的,因为当时中国民众的政 治素质普遍很低,不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 很难达到民主共·和国家公民的要求
最新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岳麓版]电子教材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辛亥革命扫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
中华民国的诞生是对民主的一次勇敢尝试,胸怀民主理想的人们曾怎样地欢欣雀跃,然而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
在民主与专制的殊死较量中,我们可以体味历史进步的艰难。
改良与革命的论战戊戌变法之后,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展开了思想论争。
改良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则要求采取更激进的手段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开始,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影响较大,革命党被人们视为“乱臣贼子”,他们的共和主张也影响甚微。
后来,两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双方的思想论争也越来越激烈。
梁启超发表一系列文章反对革命。
革命派针对梁启超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驳。
论战的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即革命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等问题。
这些涉及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
要不要“反满”和以暴力推翻清王朝,是论战的中心:革命派强烈谴责清王朝对汉民族的压迫政策和媚外卖国,主张以武力推翻清朝政府。
康、梁等人则认为,应当以政治变革而不是“反满”为目标;暴力革命往往杀人流血并势必引发内乱,最终招致被帝国主义瓜分。
因此他们反对革命。
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这次论战的又一重点。
康、梁等人一贯主张政治改革循序渐进,而目前“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开明专制。
革命派则认为革除专制、建立共和已是大势所趋,政治改革应依靠国民,如果“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
革命派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日益得到进步人士的理解和拥护。
经过两年多的论战,革命派已明显占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20世纪初,改良派开始广泛宣传立宪思想,希望立即实行宪政以改造中国政治。
●1898年,菲律宾爱国者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宣布建立共和国,但随即于1902年被美国颠覆。
2019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二课件: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课堂 导学
二、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
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果实的愿望。 2.代表了大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的认识水平。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汲取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的原则,并在中国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解析: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是一个很宽的范畴,包括其性 质地位、历史局限、历史功绩,等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也有很多方面,选项中“迫使清帝退位”、“颁布了《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都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大”的
功绩。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并不是“完善的民 主制度”。因此,答案只能是A项。 答案:A
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
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转引自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制订》
材料二
孙中山:“余对于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所述,
则余对于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又何为起而拥护之?
此读者所亟欲问者也。余请郑重说明之 ……故《临时约法》
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 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 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 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
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奋
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谢扶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态度,并分析原 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支持《临时约法》 的原因,并列举孙中山“以一身荷护法大任”的表现。
历史ⅱ岳麓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历史ⅱ岳麓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课标要求: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知识网络【一】两种民主思想的论战1、两派主张:改良派主张____________革命派主张__________________2、两派论战:论战的中心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1〕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论战中心〔2〕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3〕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战评价:〔1〕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没有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革命派:要求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日益得到进步人士的理解和拥护。
4、论战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两派的实践〔一〕改良派的实践:清政府宣布以9年为期____________,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大纲》出台时间:__________2、《大纲》内容:〔1〕__________权与__________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2〕在保证“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臣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由3、《大纲》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价:〔1〕进步性:__________权利受到一定限制;____________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认可。
课件1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二、教学内容要点:
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内容、影响) 2.清末宪政改革(目的、内容、影响) 3.辛亥革命(成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内容、意义)
5.袁世凯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表现或活动) 6.辛亥革命的局限(表现)
三、教材问题设计: 1.比较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社会改造主张的 不同,任取一个观点论证其合理性。 2.概括《钦定宪法大纲》内容的特点,分析 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简析其历史影响。 3.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体现权力分配原则的不同,分析出 现不同的原因。 4.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反对专制斗争的主要 方式,简述其实践效果。
四、重要概念补充:
1.立宪派(维新派、改良派、保皇派) 2.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军事教育改革、商部、 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等) 3.南北和谈(南方革命党、立宪派与北方清政府、 袁世凯多方参与相互妥协) 4.中华民国(1912.1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5.北洋政府(即北京政府1912.3—1928年) 6.政党政治(组建政党参加议会选举、组织责任 内阁执政) 7.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 法)
五、必修模块关联 1 .必修一政治史: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国民革命 2 .必修二经济史: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 业的曲折发展
3 .必修三文化史: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六、课后问题与原始资料阅读
1.问题:评析辛亥革命前后的反专制斗争。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原始资料阅读: • (1)《钦定宪法大纲》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3)《中华民国约法》
选修二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教学重点(考试大纲要求):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5.16 亚洲第一共和国同步课件 岳麓版选修2课件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课程标准
1.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
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 性。 2.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 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内容解读 1.了解清朝统治末年至袁世凯统治时期中国宪政的发 展,理解民主共和制度建立的艰辛历程。
王朝,结束了帝制,革命的直接目标基本完成。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 1.颁布:_____ 2.内容 人民 。 (1)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_____ (2)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的宪法,新 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共和代议制度 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 的_____________ 五、民主共和遭遇挫折——“临时”不幸言中 1.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专制独裁
答案
主要目的在于防范袁世凯的专制
独裁,确保中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的道路。不能。原因:(1)民主环境很不 完善,民众的公民意识差,各级地方机 构的政治权利基本控制在旧官僚、旧士绅手里,列强的干 预。(2)袁世凯拥兵自重,权欲熏心。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角度1】► 从成功角度分析 提示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2、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
一条条不平等条约不断袭来。
鸦片战争后100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民主与专制势力也不断进行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多失败,比如什么事件?(戊戌变法)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民主势力的一个重大胜利
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一)民主思想的传播——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思考: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政治体制上有何不同主张?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及实践结果看,你会同意哪种主张,并说明理由。
改良派的主张君主立宪
革命派的主张民主共和
支持君主立宪的原因
◆正如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所言,民主的进程应该是渐进的,因为当时中国民众的政
治素质普遍很低,不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很难达到民主共和国家公民的要求
◆在一个有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传统的国家,君主代表了一种秩序。
如果一夜之间君主被
废除,而又不能出现一个新的强人政治,国家会就此陷入混乱状态。
法国大革命如此,中国辛亥革命也如此。
支持民主共和的原因
◆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但很快就被清政府扼杀,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在中
国是行不通的
◆晚清政府多次丧权辱国,已经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要想摆脱列强入侵,就只能
进行彻底的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1.中心:
围绕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展开,即革命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等。
2.实质:
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影响:
(1)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民主建设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没看到君主专制势力的顽固。
(2)革命派:主张民族民主革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日益占上风,有力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但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反动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
(二)清政府的反应—《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
1、背景
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②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的刺激;
③改良派的广泛宣传、推动,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背景和大纲的名称,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颁布:1908 《钦定宪法大纲》
思考:找出《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你认为《钦》的出台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还是清政府的进一步专制?
积极方面
◆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政治家,这就使君主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
制
◆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
消极方面
宪法钦定,皇帝的权利很大,如大纲宣布皇帝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议院、政府、法院只能协助。
与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相去甚远。
《钦》的出台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因为大纲虽然规定皇帝有很大的权利,但君主的权利毕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对于以前的君主专制而言,是有进步的。
大纲暴露出满族贵族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的险恶用心,在中国宪政建设方面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纵观以后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做法可谓如出一辙。
但它毕竟是清朝实质性宪政改革的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在中国宪政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思考:“日本宪法”为何最受清廷青睐?
如果你是立宪派的一员,面对政府一次次让你失望,你会如何?
或继续斗争或失望,投向革命。
(三)立宪派的彻底失望——“皇族内阁”
清政府不但没像所想的那样消除矛盾,还处于风雨飘摇中,革命已是大势所趋
二、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封建政府的瓦解——1911 辛亥革命的爆发
封建政府土崩瓦解之后,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政府,那又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
(二)共和政府的雏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
1、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2、意义: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宣告了2000多年的帝制的终结,
3、弱点:缺乏反帝勇气,没有触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
这再次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什么特点?
软弱性和妥协性
(三)共和制建立的标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1、主要目的: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确保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2、主要内容:
(1)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3)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利和严格修宪程序。
(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3、主要原则
补充资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三权分立
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既然带资产阶级性质,那么在当时来说有反对什么的意义呢?
反封建
为什么?
①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③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④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
美国哪一部法令体现了相同的三权分立原则?
《1787年宪法》
《临时约法》吸收西方民主的的哪些理念?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5、历史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材料一:(以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
<第三章>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时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第四章>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是也。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吾党主张将来宪法上仍采用责任内阁制,并主张正式政府由政党组织,内阁实行担负责任。
不特须阁员副署,并须由内阁起草,使总统处于无责任之地位,以保其安全焉。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材料三:何况《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因而前参议员干涉太甚,即无内忧外患之交迫,必且穷年累月莫为功,……盖《约法》上行政首长之职任不完,则事实上总揽政务之统一无望。
故本大总统之愚,以为《临时约法》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
—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913年10月)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临时约法》在政权建设上做出了哪些规定?有何积极意义?
主要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参议院、国务员监督大总统。
积极意义:反对专制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2)材料二与材料三都主张对《临时约法》进行修改,指出其各自的理由、目的。
材料二的理由:责任内阁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民主政治未能发展。
目的:限制独裁专制。
材料三的理由:参议院与总统互相牵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目的:扩大总统权力,实行独裁统治。
(五)帝制的终结: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上台?
思考:为什么一部专门用来限制袁世凯专权的《临时约法》却不能限制袁的专制乃至复辟?
◆ 民主环境很不完善
民众的公民意识差。
例如唐绍仪内阁辞职时,国内各方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
各级地方机构中,政治权利基本控制在旧官僚、旧士绅手里
列强干预,如日本迫使中国签署《二十一条》
袁世凯拥兵自重,权欲熏心 (例如暗杀宋教仁、公开复辟帝制)
客观原因:
辛亥革命以后的国
际国内形 势,呼
唤一个强有力的人
物来收拾局面
南京临时政
府 1.革命派:涣散、成分复杂,缺乏经验和思想准备 2.立宪党人和旧官僚:支持袁世凯 3、财政困难(直接原因 ) 帝国主义:扶植新的代理人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政大权 袁世 凯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