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 副本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知识点.doc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知识点.doc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八大理论板块:传播科学论、传播过程论、传播主体论、传播客体论、传播载体论、传播对象论、传播方法论、传播环境论。

Laswell 5 W模式衍生:传播者研究、传播内容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研究以及效杲研究.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根本原因:1、传播媒介发展迅速,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2、经济层面:企业为推销产品、树立形彖而做的大量广告与传媒相互依赖。

3、政治层面:政党利用媒介作为斗争的工具,如政党报纸。

4、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是战争的影响5、这一时期,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充分发展,为英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直接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2、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纳粹迫害流亡到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A欧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理论”和齐美尔“传播网络理论”B美国源流杜威:实用主义(目的)、实证主义(方法)库利:“镜屮我”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评估自我。

帕克:芝加哥学派领袖“社会互动理论”米德: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普曼:“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拉斯韦尔:模式、3项基本功能2、卢因:提出“把关人”的概念3、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4、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影响最大)5、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创立(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不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问题,而且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使Z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香农:提出“噪音”和“冗余信息”等问题(2)威纳:控制论与传播。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fùxí)要点1.传播模式(móshì):分为单向(dān xiànɡ)传播模式双向传播(chuánbō)模式互动(hù dònɡ)传播模式三种2.批判学派登上学术舞台的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3. 麦克鲁汉指出的“高清晰度”的媒介是指热媒介4.“知识鸿沟论”起源时间:1970年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拉扎斯菲尔德6.西方第一台手摇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是:约翰·古登堡。

7.以心理学“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受众模式是: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

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

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理解”。

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映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个人在以下态度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1)心理构成(2)先天条件与后天知识(3)个人在立场、价值观念、信仰 (4)个人所处社会环境 (5)个人成见在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来的差异。

因此,这种理论认为,受传者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芸芸众生,而是主动、自信并带有成见的活生生的个体。

8.提出并完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学者是卡茨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论)是一种兴起于本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论。

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

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1.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现象和过程。

传播学可以关注广告媒体、传媒理论、公共关系、政治宣传等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

2.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传播模型包括西雅图传播模型、拉斯维加斯传播模型、双步流程模型等。

传播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

3.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研究信息传播结果的影响因素。

传播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受众的反馈、行为变化等来衡量。

常见的传播效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社会效果等。

4.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

传播媒介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体。

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播媒介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5.受众研究:受众研究是研究信息接收者的特征和行为的学科。

受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传播策略和目标。

6.传播伦理:传播伦理研究的是在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传播伦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受众的权益和确保传播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7.传播策略:传播策略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传播行动计划。

传播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传播情境、受众特点和目标来制定。

总结起来,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复习传播学原理的要点,我们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传播模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受众研究、传播伦理和传播策略等关键概念和理论。

这些要点帮助我们全面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传播活动中。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体与社会关系阐述 - 副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体与社会关系阐述 - 副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体与社会关系阐述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的是新闻传播的原理、方法和规律,同时也关注媒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学生在备考新闻传播学时,需要了解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作用。

本文将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阐述媒体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1. 媒体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媒体与社会关系是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对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及公众舆论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媒体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认识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职责,提高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理解和掌握。

2. 媒体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受制于经济背景和市场力量。

媒体的所有权、资金来源和商业化程度都会影响媒体对社会的反映和呈现方式。

(2)技术因素: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了传播方式和媒体生态系统。

新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对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政治因素:政治环境对媒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影响。

官方媒体的控制、新闻审查制度以及舆论阵地的争夺都会影响媒体传播内容和社会反馈。

(4)文化因素: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媒体与社会关系存在差异。

文化习惯、价值观念以及民众对媒体的认知和使用方式都会对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产生影响。

3.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推荐在准备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时,可以参考以下推荐:(1)《新闻学原理与方法》(第九版):该教材系统介绍了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内容。

(2)《全球新闻传播学》(第三版):该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和讨论全球新闻传播现象与发展趋势的教材,对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3)《媒介与社会关系理论与研究》:这本书对媒体与社会的关系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的视角。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考试重点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

符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与传播中不可缺少的根本要素。

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人赋予对象事物的含义,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与交流的精神内容。

人际传播:个人及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群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群众为对象而进展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

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指个人承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展信息处理的活动。

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根底。

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与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标准: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标准。

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那么,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集合行为: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展选择与加工、重新加以构造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与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与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为“跟着感觉走〞。

性格孤僻、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较弱。

〔林雄二郎日本?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容器人:在群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

〔中野收日本?现代人的信息行为?〕“把关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标准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群众:19C末20C初,随着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及群众传播的开展,形成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不同于初级群体或小群体、群集与公众。

受众:群众传媒的信息承受者或传播对象,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表达为作为群众传媒信息承受者的社会人群。

传播学理论3 - 副本

传播学理论3 - 副本

Schema的定义
是一种认知框架 由组织有序的有关情景和个人的知识构成
这些知识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抽象出来的
Schema的功用
我们很懒,是“认知的吝啬鬼”,面对新信息,我们会奉行“认知节俭法则” 用已有的认知框架来对它进行快速处理
在信息日益超载的今天,这种schema的作用更加明显
18
如何认知碧根果?
2
上一讲回顾
拉斯维尔的5W模式有何意义与局限? 香农-韦弗的数学传播模式有何意义与局限?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有何特色? 美国学者的传播模式与德国学者的传播模式有何不同?
3
Perception在教材中翻译为“理解”,这是值得商榷的 更恰当的翻译应该为“感知”
我们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过程是先感知(perception)后认知(cognition)
美国场景占主导的次数
总次数
墨西哥男性(6)
墨西哥女性(6) 美国男性 (6) 美国女性 (6)
44
45 7 12
16
15 53 48
60
60 60 60
案例:
祖国在心中
国旗在眼中
11
影响感知的心理因素之三:动机/motivation
McClelland & Atkinson(1948)研究发现: 具有强烈进食动机的饥饿的人更有可能“看到”想像中的食物 实验前开始前,研究人员 声称会放映一些图片 事实上,什么图片也没有放, 却故意误导受试对象: “有三样东西在桌子上, 是什么?” 与食物相关反应的平均次数
吃爆米花喝可口可乐24乐投放在荧幕上这条消息闪烁时间极短只有13000秒结果该影院爆米花的销售增加了575可口可乐的销售增加了181潜意识广告立刻引起争议通过这种方式广告商可以轻易操纵我们的大脑而不被我们觉察比如虽然我们的本来意志是不喝酒但潜意识广告让我们违背自己而喝酒为了避免潜意识广告的作用我们必须找到意识阈限即知觉门槛为了避免潜意识广告的作用我们必须找到意识阈限即知觉门槛我们知道电影每秒钟有24帧静止的画面但我们的眼睛欺骗了自己在我们眼睛看来这些画面是流动的有时候我们需要125秒才能辨别刺激25有时候我们需要125秒才能辨别刺激有时候我们可能仅需要1100秒就能辨别所以心理学家将意识阈限界定为受试者能分别出50的刺激次数的那个点但这仍然是一个主观的判断阈限因人而异因情景比如疲劳程度而异所以潜意识感知的研究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2017传播学考研细分专业介绍 - 副本

2017传播学考研细分专业介绍 - 副本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2017传播学考研细分专业介绍(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2)应用传播学方向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

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3)媒介与女性方向媒介与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与性别研究的交叉领域。

在媒介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性别意识已经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媒介与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媒介与女性研究以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

(4)国际传播方向国际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基础及其优势而开创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其特色在于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传播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透视角度,并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学、新闻学)的交叉关系来对信息的跨国流动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

(5)媒介素养方向本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播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也是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本研究方向紧紧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教学和研究优势资源,以提升全体公民媒介素养为最高理想目标,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人才,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20世纪是传播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传媒和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本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的介绍。

1. 《传播学》作者:麦考姆斯(Wilbur Schramm)出版年份:1971年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由美国传播学者麦考姆斯撰写。

在这本书中,麦考姆斯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他强调了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重要性,并对传播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本书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传媒效果》作者:麦金特(Harold Lasswell)和肖特(Paul F. Lazarsfeld)出版年份:1948年《传媒效果》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名著之一,是美国传播学者麦金特和肖特的合著。

他们在书中提出了“传媒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论证了传媒对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传媒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

3. 《传播的多通道理论》作者:奥尔森(George Gerbner)和凯斯勒(Larry Gross)出版年份:1976年这本书由奥尔森和凯斯勒合作写成,是关于传播的多通道理论的经典文本。

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有多种传播渠道和信息源,个体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因此发生改变。

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多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现象和人们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 《大众传播理论》作者: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出版年份:1964年这本书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消息”的理念,认为媒介本身对于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起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对于后来的传播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几本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的介绍。

这些经典著作对于我们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观念和理论框架有重要的帮助,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传播学部分 - 副本

传播学部分 - 副本

传播学部分(一)传播学史★★3.传播学学术流派、范式及其观点(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体系(1)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史——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过程;2)人类传播形态——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3)人类传播活动——人类传播活动的结构、过程及其中各个要素。

(2)研究方法体系:1)定性研究方法系统:包括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2)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2.思辨研究法研究方法之一,多用于人文、社会科学。

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而不是用数理统计或实验证明的方式得出可量化结论。

★3.实证研究法研究方法之一,多用于自然、社会科学。

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和数据,通过数理统计或实验证明,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与思辨研究相比,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4.定性研究法研究方法之一,多用于人文社会科学。

指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解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结论。

★5.定量研究法研究方法之一,多用于自然、社会科学。

指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6.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差异与结合(请大家参考以上解释自己总结)(三)传播与人类传播史★★4.人类传播简史: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人类诞生——现在)规律:胡正荣《传播学总论》62—65页,第一……第二……第三……(八)传播者与传播体制★★7.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控制和社会顺从(1)文化霸权:又称“文化领导权”,是近现代政治学、文化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术语。

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型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权力形态。

20世纪30年代葛兰西《狱中札记》中提出的媒介霸权理论,使这个词又有了新的含义,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

传播学复习资料.doc

传播学复习资料.doc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1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1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1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1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2.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一一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章1.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曰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2. 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基础。

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近现代得铅字排印基本原理完全相同,标志着人类己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中国印刷的流传,为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基础,也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得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经过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同时也使文化教育等到普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传播学知识点整理(郭庆光 复旦版)

传播学知识点整理(郭庆光 复旦版)

传播学知识点整理(《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一、学科概念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3、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二、五种传播类型1、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⑴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⑵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他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2、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库利1909年《社会组织》)3、群体传播:⑴群体意识:就是参与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⑵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例如、地震后的群众骚乱。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可分为信息本身的传播和与此相伴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

群众暗示⑶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是流言。

《传播学》课程笔记

《传播学》课程笔记

《传播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引论1.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等一系列过程。

在广义上,传播可以定义为:- 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或群体通过使用共享的符号系统交换信息、思想和情感。

- 一种建立共识、共享意义和文化传承的手段。

传播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 消息(Message):传播的内容,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 传播者(Sender/Encoder):发起传播的个人或团体,负责将信息编码以便传递。

- 接收者(Receiver/Decoder):接收并解码信息的个人或团体。

- 通道(Channel):信息传递的媒介或途径,如空气、纸张、电子信号等。

- 反馈(Feedback):接收者对信息的回应,有助于传播者评估传播效果。

1.2 传播的分类传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类型:- 按照传播范围: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

- 按照传播方向: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多向传播。

- 按照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教育传播、娱乐传播、广告传播。

- 按照传播媒介: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1.3 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序列,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观念形成:传播者内部产生传播的动机和目的。

- 信息编码:传播者将观念或信息转化为可以传递的符号形式。

- 信息发送:通过选定的通道将编码后的信息发送出去。

- 信息接收:接收者通过感官接收到信息。

- 信息解码:接收者将接收到的符号信息还原为可以理解的意义。

- 信息理解:接收者对信息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思考。

- 反馈:接收者向传播者提供信息接收和理解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循环。

1.4 传播的系统结构传播的系统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模型:- 信源(Source):信息的起点,负责信息的产生和编码。

- 编码器(Encoder):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播的信号或符号。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大纲知识点整理潘晓2009年8月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01
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受众是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媒介和信息是受
02
众选择的对象。
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注
03
重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REPORT
RESUME
C ATA LOG
D AT E
ANAL YSIS
批判 学派
03
SUMMARY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被认为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批 判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符号和文本进行 比较研究,揭示文化 差异和传播规律。
符号是社会文化的基石,具有表征 意义的功能。
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传播的本质是符号的交流和意义的 共享,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
主要观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期(1930s-195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播效果研究,代表人物有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
批判期(1950s-197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媒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代表 人物有默多克、麦克卢汉等。
多元期(1970s至今)
这一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文化研究、 媒介效果、受众研究等多个方面,代表人物有 费斯克、布尔迪厄等。
REPORT
ANALYSIS
SUMMARY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 教程第三版课件)
RESUME
CATALOG DATE
目 录CONTENTS
1 传播学研究史 2 经验学派 3 批判学派 4 认知学派 5 社会符号学派
CONTENTS

传播学重点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重点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 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新闻学研究的对象:①媒介制度。

传播学复习笔记整理.

传播学复习笔记整理.

传播学复习笔记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的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结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二、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根据科学提炼,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三、学科特点:1、整体性:分析问题会更加客观更加具体。

(全面性)2、互动性:既有传者活动又有受者的共同参与。

(共动性)——辩证的方法3、开放性:具有学科的包容性,融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即是对象和知识及方法的开放性)4、综合性5、发展性PS·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一般认为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项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对象。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作用。

●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知识体系(层次)1、理论传播学2、历史传播学3、实用传播学4、边缘传播学二、理论框架(重心)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9、传播效果论PS·a、传者分析;b、媒介分析;c、内容分析;d、受者分析;e、效果分析第三节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哲学方法:用全面辩证发展的分析方法二、专向方法:是从社会方面进行研究1、社会学方法(分析社会责任、社会角色)2、心理学方法3、语言学方法(信息传播、语言、符号)三、横向方法(自然科学方法)1、控制论:(1)具有一定目的性。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的目的是把各户的商品或服务光广而告知,传播是广告进行的一个重要媒介<大众传播学>主要介绍了有关传播的知识内容.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当然他也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并且他的目的在于发生相应的变化。

简而言之,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
相应变化的活动。

他具有共享性、社会性、互动性、共同性和系统性。

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

内向传播有称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种经常发生在我们脑海里的内在的自己和自己的精神对话:包括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等,他具有隐蔽性,内动性,
短途性,思维性。

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等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如交谈,约谈,讨论,对话等,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如写信,发传真,电子信件等。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组织是社会中相近或相似个体有目的的组合;传播是组织结构的轴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

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和没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比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跨国传播指国家对外传播机
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等所进行的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经历了一次次的革命,如语言传播革命,文子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

从五次传播更名的后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性的境界,新的时代,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就像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固定模式,,大众传播也不例外,传播模式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的拥有同时实现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优秀传播模式具有构造动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直观的简化功能,预示功能。

一般的传播模式有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整体互动传播模式,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整体互动模式在社干活中显得日益重要。

整体互动模式是指对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等人类重要传播系统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整体的综合呈现于描述。

它遵循审查批判原则,服从事实原则。

传播功能不是人类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要求。

传播功能是指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的能力对任何社会所起的作用和效能,传播学研究中的功能主
义取向,主要“聚焦于媒介的运作及其对受众所产生的效应”,探讨的是大众传播的体系和功能。

从功能产生的渠道来看,它可以分为个人的功能,组织的功能和社会的功能。

传播活动所具有的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或者须由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个人去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个人的功能。

这种功能按照施拉姆的解释也叫内向型功能或社会成员自身功能。

组织功能是在传播活动中,媒介组织所具有的管理和作用应该完成的任务,它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传播是一种社会需要,社会进程和社会现象,因而也必须具备社会的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传播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同时也遵循一定的传播原则,如可信度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实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

传播学作为广告宣传的重要途径,学好传播学显得非常重要。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传播学的重要组成,变革,功能及应当遵循的原则等等,总而言之,《大众传播学》是我获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