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愈合矫形术21例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
![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https://img.taocdn.com/s3/m/6cfa2734dd36a32d7375815e.png)
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摘要】目的探讨用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针刀剥离截骨矫正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52例。
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骨折畸形完全矫正,骨折全部愈合,无肘内翻发生。
按照jupiter等肘关节平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2例,良20例,可10例,优良率80%。
结论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简单易行。
【关键词】针刀截骨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约占30%~40%。
儿童骨骼生长快,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易造成畸形愈合,以肘内翻多见。
以往多成年以后矫形,易出现后期并发症。
我院开展针刀截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效果好,恢复快,能有效避免出现后遗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人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6~14岁,均为摔伤。
尺偏畸形愈合50例,向前成角10例。
无神经血管损伤。
就诊时间7~12周。
X 光片骨折线模糊至消失。
1.2 治疗方法采用基础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仰卧手术台,患肢外展45°放于手术台上,掌心向上。
常规消毒铺巾,用3号针刀,在骨折畸形愈合处外侧进刀。
刀口线和肱骨干纵轴平行,在C臂X光机透视下,针体在骨折处并与其折线在同一线上。
用四步进针法刺入,当刀锋达骨折处时,转动刀口线,使刀口线在骨折的平面,用骨锤轻轻叩击针刀颈部,刀锋达到对侧骨面时,返回刀锋至原进针点的骨面。
使针体沿断端中间的平面倾斜30°,再用骨锤击针刀颈部达对侧骨面。
退回刀锋,再向相反方向倾斜30°,再打一孔。
在内侧也同样进针,打出相互夹角各30°的三条孔洞,出针。
手法轻轻一折,如折不断时,沿骨折线再多打出几个孔洞,即可轻轻折断。
再用1号针刀紧贴骨面松解骨折处的粘连,手法复位,在C臂X光机透视下解剖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石膏外固定。
2 结果本组术后全部拍摄X光片,都近解剖复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防治肘内翻畸形的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防治肘内翻畸形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c0fe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8.png)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防治肘内翻畸形的研究进展研究背景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特点是年龄较小、骨骼未成熟,韧带较松弛,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肘内翻畸形是一种肘关节稳定性障碍,会导致肘关节功能受损,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因此,如何防治肱骨髁上骨折引起的肘内翻畸形,已成为临床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防治方法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防治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和患儿年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抬高肘部在保守治疗中,保持肘部的抬高是非常重要的。
抬高肘部可以减轻肘内翻畸形的程度,避免肘关节的损伤。
在肘关节内部固定的基础上,常规手术治疗时同样需要抬高肘部。
应用各种固定器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肘关节内部损伤或骨折,医生可能会采用外固定技术进行固定,或者使用各种固定器来固定肘部。
在使用外固定器时,为了防止肘关节损伤,外固定器需要有一定的饰物,并需要定期更换。
进行物理疗法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物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物理疗法包括针灸、按摩和理疗等。
外科治疗对于肘关节内部损伤较严重的患儿及未能保守治疗有效的患儿,外科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开放性骨折复位术开放性骨折复位术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肘关节内部损伤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肘内翻畸形的程度,还可以修复软骨等适当位置,让骨折处得到很好的复原。
关节内镜下手术关节内镜下手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治疗肘关节内部损伤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查肘关节的受损情况,还可以在不影响关节旋转范围和关节韧带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微创技术将骨折处修复到正确的位置。
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防治肘内翻畸形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肘窝外侧钉内固定术肘窝外侧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通过这种手术可以很好地固定肘部的骨折处,避免肘关节内部再次受伤,防止肘内翻畸形。
关节内镜下微创手术关节内镜下微创手术是一种逐渐被临床工作者所认可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肘内翻畸形20例
![手术治疗肘内翻畸形20例](https://img.taocdn.com/s3/m/53b8b8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7.png)
手术治疗肘内翻畸形20例郝青坡;张国锋【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3(016)005【总页数】1页(P580)【关键词】手术;肘内翻/外科学;畸形【作者】郝青坡;张国锋【作者单位】新乐市医院骨科,河北新乐 050700;新乐市医院骨科,河北新乐05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5;R687.4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20例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14岁。
病程1~3年。
20例均为肱骨髁上骨折的后遗畸形,肘内翻角度为20°~35°。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
患儿仰卧于手术台上,铅衣铅帽保护患儿头部及生殖器。
取肱骨远端外侧纵形切口,于肱骨外上髁最高点上1 cm处,按术前测得的拟纠正角度(即患侧内翻角加上健侧提携角),楔形切除骨块,纠正内翻畸形后截骨端用T型钢板固定。
1.3 术后处理术后予石膏托外固定肘关节于伸直位,2周后改为屈肘位石膏固定。
术后4周拆除石膏托,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
截骨面骨性愈合后拆除内固定。
2 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
骨折愈合时间4周,骨折愈合后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内翻畸形纠正后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为0°~15°。
无截骨端不愈合、延迟愈合、关节僵硬、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患儿,女,6岁,肘内翻畸形A.术前照片,肘内翻角度34°;B.术后5周照片,内翻畸形矫正,肘关节提携角8°3 体会一般认为,对肘内翻畸形不严重、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单纯的外观轻度畸形不必考虑手术,若内翻角>20°、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或合并神经损伤,应考虑手术,若患儿家属从外观考虑要求手术整形,手术指征也可相对放宽。
关于手术的年龄,我们认为不必等到儿童骨成熟年龄再矫治,因为这对儿童心理的成长影响很大,但必须掌握内翻矫形时间在1年左右,通过积极的锻炼,有一个良好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d391b2f46527d3250ce002.png)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报告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经验。
方法:我科对2009年5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尺骨鹰嘴垂直悬吊牵引、闭合穿针治疗,按照 Gartland骨折分类方法,根据 Flynn评分系统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对200例患儿随访 ,随访时间 6~24 (平均 12)个月。
石膏托固定发生4例肘内翻,无一例发生Volkmann 挛缩和骨化性肌炎。
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还避免了手术感染及二次手术取内固定。
传统治疗方法只要使用得当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工作中仍为首选。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石膏外固定;儿童;尺骨鹰嘴;悬吊牵引【中图分类号】R683. 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10-02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损伤,占儿童常见骨折的第二位。
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
髁上骨折不仅常见而且经常有合并症发生。
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但远期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又能减少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科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尺骨鹰嘴垂直悬吊牵引、闭合穿针治疗, 对三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进行抽样随机选取,男125例,女75例;年龄2.5~10岁,平均6.2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伸直型150例,屈曲型50例;按分型:Ⅱ型101例,Ⅲ型99例。
有神经损伤2例。
患肢肿胀特别严重4例(Ⅲ型,均为外院进行反复手法复位没有成功,造成软组织严重损伤)。
病例选择标准:从受伤到前来就诊不超过1周(排除病理性骨折)。
患儿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尺骨鹰嘴垂直悬吊牵引、闭合穿针治疗 ,各组发病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防止肘内翻的体会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防止肘内翻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1713552f01dc281e53af0a9.png)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防止肘内翻的体会张祖义(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于都342300)文章编号:1000-2294(2001)04-0132-01 自1996年以来,笔者对21例小儿新鲜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宽纸垫、松紧带搭扣绑扎固定治疗,有效地防止了肘内翻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男女之比2. 5∶1;年龄2.5~13岁,平均年龄7.2岁;伸直型13例,屈曲型8例。
伤后至入院时间3h~2d。
2) 手法复位:患儿由家属坐位抱于胸前,助手从背侧双手环握上臂中下段,术者相对而立,屈曲患肘,双手握住前臂上段对抗牵引,俟两骨折端牵开后,术者腾出与患儿骨折同侧的一手,如为尺偏型用拇指抵住骨折远端用力推向桡侧,余四指将近端压向尺侧,同时远端向桡侧牵引以纠正尺偏。
桡偏型手法相反。
3) 固定方法:固定材料采用普通小夹板。
本组病例中唯一有所改进的是加宽了纸垫和用松紧带搭扣替代布带绑扎固定。
具体做法是:在外侧板的近心端与内侧板的远心端,即骨折的远端分别置放一个用棉纸制作的以夹板的宽度为边长的正方形纸垫,取2~3节长度适当的二指宽的普通松紧带(市场有售),两头分别缝上塑料搭扣绑扎固定,屈肘90°,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2~3周。
2 结果本组21例经固定2~3周后摄X线片,均见有丰富的骨痂生长而解除外固定开始功能锻炼。
经随访6~10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正常,无一例发生肘内翻。
3 讨论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几乎无一不能愈合而且需时不长,但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极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遗留肘内翻等肘部畸形及功能障碍。
对肱骨髁上骨折的处理方法很多,切开整复虽能达到解剖复位,肘内翻等畸形的发生率也很低,但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却因肱骨上端及关节囊的广泛粘连与挛缩而严重受限,切开整复虽有良好的复位,却无满意的功能,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常是不得已而为之。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临床应用解剖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临床应用解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b696bccaaedd3382c4d30b.png)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临床应用解剖分析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原因,以期为临床诊疗找寻最佳预防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对2具尸体予以解剖,模拟骨折,观察骨折时骨折远端的受力变化情况。
结果:尺偏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更高,而骨折远端易发生旋转移位。
结论:前臂屈肌群肌力牵拉是导致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并发肘内翻的内在导因。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解剖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发于4至10岁儿童群体,系指肱骨髁及肱骨干交界,内外髁连线上方2至3厘米处发生的骨折,发生率高[1]。
肘内翻为该病症常见并发症,相关报道显示其发生率高达33%至80%[2]。
并发肘内翻一定程度上不仅干扰患者的肢体活动,影响治疗,还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负担。
针对此,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结合局部解剖深入浅出分析肘内翻发生原因,以期为临床诊疗找尋最佳预防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共计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8.24±2.45)岁;右侧髁上骨折28例例,左侧髁上骨折8例。
按Garland标准分型I型6例、II型12例、III型18例,其中4例Ⅱ型及8例III型病例为尺偏旋转型。
初次就诊时间为半小时至30天,平均(6.54±2.55)天。
依据患者接受手术复位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手术复位组20例,手法复位组16例,术前平均尺偏15.6°(8.6°至38°)。
1.2治疗方法手法复位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其中10例于复位后采用石膏于前臂旋前位行固定处理,6例采用小夹板予以固定。
手法整复及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1例体会
![手法整复及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1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afa19dfb9f3f90f77c61b01.png)
2 治 疗 方法 2 1 复 位 方法 : . 伸直 型 骨 折 患 肢 微屈 曲 , 助 手分 别 握 其 两 上 臂和 前 臂 , 用 力 对 抗 牵 引 , 者 双 拇 置伸 侧 ( 后 ) 端 向 稍 术 肘 远
肘 前推 , 指握 抱 近 端 向后拉 , 端 助 手 在 牵 引 下 徐 徐 屈 肘 , 余 远 并 使 前臂 旋 后 , 重 叠 、 方 、 转 等 移 位 可 得 纠 正 , 后 上 肢 固 则 侧 旋 然 定 于 屈肘 9 。 旋 后位 。屈 曲型 骨折 , 助手 把 住 上 臂 , 者 两 0位 一 术 拇 指并 列 置 于远 端 屈 侧 , 四 指 置 于 近端 仲 侧 , 牵 引 下 采 用 余 稍 加 大成 角 再 反 折 的 手 法 , 位 即 可 矫 正 。 先 矫 正 重 迭 移 位 , 移 再 回旋 、 侧方 挤压 分 别 矫 正 旋 转 侧 方 移 位 , 后 上 肢 固定 于 屈 肘 最
4 结论
[ ] 中医药 信 息 ,05 2 ( )2 2 J. 2 0 ,2 1 :8— 9 [ ] 王 英 , 礼 淑 , 华 . 童肱 骨髁 上 骨 折 防 止 肘 内翻 国 内 2 杨 王 儿 外 治疗进 展 [ ] 四川 医学 , 0 2 (1 :5 J. 2 4, 1 )2 3 0 5 作 者 单 位 :5 24 云南 昆 明市 儿童 福 利 院 60 2 60 0 云南 省第 二 人 民 医院骨 科 50 0
保 证 断端 的稳 定 。这 样 就 避 免 了 护 理 上 的 麻 烦 , 防 止 了压 也 疮 、 经损 伤 的 出现 。王 英 等 认 为 无论 何 种 类 型 的肱 骨髁 上 神 骨 折都 要 首先 考 虑 非 手 术 治 疗 。 故认 为 手 法 整 复 及 石 膏 外 固
肘内翻畸形手术治疗21例临床观察
![肘内翻畸形手术治疗21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8755e7727284b73f2425063.png)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肘内翻的原因大约有 3 种倾向: 一种是 与原始创伤类型有关, 即骨折远 端内翻成角, 而手法复位时又未 使尺偏得到完全矫正, 存在尺偏或尺侧成角的“一次发生学说”。
认为肱骨髁上尺侧应集中, 尺侧塌陷或尺侧倾斜是致肘内翻畸形 的主要原因。另一种为骨折端的旋转, 尤其是远端相对内旋没有 得到矫正所致。第三种为 肱骨外上髁及肱骨小 头骨骺受到应力 刺激使肱骨外髁生长速度 加快而出现畸形的“二次发生 学说”。 笔者通过 2 1 例的治疗及患儿病史及原始 X 线片分析, 倾向于第一 种 观 点 。 认 为 肘 内翻 畸 形 的 发 生 纯 系 原 始 损 伤 中 尺 侧 应 力 集 中 , 复位过 程中尺偏畸 形未得到 充分矫正 所致, 并非发 育过程中出 现。对早期出现的肘内翻角度不 会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大。
临医学
中外医疗 2008 NO.23
C HINA F O RE IGN ME DIC AL T REA TME NT
肘 内 翻 畸 形 手 术 治 疗 21 例 临 床 观 察
周 凤玺 ( 甘肃省陇西县东郊医院 甘肃陇西 7 4 81 1 2 )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肘内翻的病因与手术矫正的方法。方法 对 21 例肘内翻畸形行外侧入路楔形截骨 2 枚克氏针内固定的肘
本组 21 例, 男 1 3 例, 女 8 例, 右侧 1 1 例, 左侧 1 0 例。年龄: 5 ~ 13 岁, 肘内翻 20 ~30°。伤后时间最短 1 年, 最长达 8 年。骨折牢 固牢固愈合。 1. 2 治疗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意义
![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04ab671eb91a37f1115c54.png)
武汉 市中西医结合 医院(302 402 ) 关键词 : 结缔组织霜 ; 中西 堇结旨 疗法 ; 薄芝注射蹑 : 治疗运用
中图分类号 :1 l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97 (02 0 04 0 1 8 8 X 20 }2 09— 1 0
表 1 各 类 结缔 组 织病 临床 疗 效 比较
有临床报道… . 薄芝 注射 液可源自降低 实验性 小 鼠肌强直 症 当血 清 醛 缩 酶 增 高 时 , 芝 多 糖 D 灵 6可 以 促 进 糖 和 蛋 白
质代谢 以治疗皮 肌炎 、 用 多发性 肌炎 可取得较好 效果 这 可能与薄 芝制 剂有 降酶作用 促进 皿 细胞转化 可提高 巨 并 噬 细胞 吞 噬能 力 有 关 。
3 治 疗 结 果 l 蛆 州 : 带 角 在 (菠 上 . 观 如 常 ; 麈 畸 形 9 常 携 ) 外 轻
维普资讯
简 北 中 医学 院
20 02年 第 4卷 第 2期
1 肘 内蕊 l 以内 , 鞠: 在 O度 外观 畸形 不明 中度 畸形 5例 : 肘 内翻在 l 度 以内, 观 畸形 明 ; 度畸形 4侧 : 内 醐在 5 外 重 肘
1 临 床 资 料 9 0例 均 为 f诊 和 住 院 病 人 . 中 男 】 J 其 0例 , 帅 例 ; 龄 女 年 5岁 ~4 岁 ; 程 6个 月 一5年 , 2 8 病 以 ~3年 者 居 多 其 中 系 统 肚红斑 性 狼 疮 者 5 倒 , 行 性 系统 性 硬 化 病 者 2 】 进 0例 , 线状 硬 庄 府者 】 5例 . 肌 炎 者 4 一 皮 例 2 治疗 方 法 薄芝 注 射 液 ( 芝 提 取 液 , 济 南 制 药 厂 生 产 )0 m 肌 灵 由 50 g 肉 注 射 . 日 2次 . 天 肌 注 1 . 次 10 m .5天 为 1 每 每 次 每 00 g 1 个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f554ff9cfc789eb162dc82c.png)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9-23T17:25:18.04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徐悦好[导读]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有90%以上为伸直型骨折,且以尺偏型为主。
徐悦好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湖南浏阳 410327【摘要】目的对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抽取86 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 例。
采用肘后正中切口直视下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切口辅助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石膏固定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后肱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手术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有90%以上为伸直型骨折,且以尺偏型为主,对于尺偏型骨折患者,在解剖复位后有可能出现肘内翻症状,导致该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骨折远端向内发生倾斜和旋转[1]。
肘内侧切口或后侧切口可以在直视的条件下对内侧的嵌顿和旋转现象进行纠正,行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处理。
固定牢固后,又可有效防止内侧骨皮质发生塌陷,对引起肘内翻的原因进行有效纠正[2]。
本次研究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应用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1 年3 月-2013 年3 月抽取86 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25 例,女18 例;患者年龄4-19 岁,平均年龄(6.8±1.5)岁;骨折发病时间1-16 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2±0.6)小时;治疗组患者中男26 例,女17 例;患者年龄6-18 岁,平均年龄(6.9±1.4)岁;骨折发病时间1-14 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4±0.7)小时。
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国内外研究情况探析
![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国内外研究情况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4c9da8c850ad02df8041ca.png)
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国内外研究情况探析目的对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探析。
方法对国内外关于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畸形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现在国内外针对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的研究已经变的越来越成熟,对其矫治、预防、早期诊断、发生机制以及发病率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结论现在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国内外研究作为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肱骨髁上骨折的肘内翻畸形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大家一直在不断的深入研究其矫治、预防、早期诊断、发生机制以及发病率。
本文对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发病率的研究作为肱骨髁上骨折当中最多的并发症,肘内翻畸形在文献报告当中达到30%的平均发生率,其中最高的达到57%的发生率。
王宵光等经过研究,在肱骨髁上骨折当中前臂旋前位肘内翻达到3.85%的发生率,旋后位则达到了35. 71%的发生率,而中立位则达到了16.67%的发生率。
徐华梓等在对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报道的时候,说明术后肘内翻畸形达到了49.1%的发生率。
而朱盛修等则报道了肘内翻达到60%的发生率,同时还说明前臂制动体位、固定方式、复位方法、骨折端移位情况等很多因素与肘内翻畸形发病率具有关系[1]。
2.发生机制的研究Sm ith等利用实验研究表明,肘内翻畸形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骨折远端的内倾。
双柱体是肱骨远端的表现形式,有冠状窝存在于前方,有鹰嘴窝存在于后方,所以只有一层极薄的骨质连着内外柱。
一旦出现远端对近端内旋的情况,就会导致失去双柱的支撑作用,近端就只剩下外柱支撑,远端则由于失去了内柱的支撑,就会造成远端倾斜的出现,最终导致肘外翻畸形的发病。
尺偏型骨折肘内翻具有高60%的的发生率,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远端内倾与肘内翻畸形发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解剖复位之后也会导致内翻情况的出现,这是由于在发生骨折的同时,受到挤压的尺侧骨皮质会出现塌陷的情况[2]。
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效果分析
![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f09fc9a300a6c30d229f6b.png)
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效果分析目的分析评价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双柱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初发组术后关节屈伸功能角度改变为(123.11±3.98)°;复发组术后屈伸角度功能改变为(139.45±7.94)°。
Flynn评分:初发组优4例,良0例,可0例,差2例;复发组优21例,良0例,可2例,差1例;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 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柱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早期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标签:肘内翻畸形;成人;双柱固定;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易引起肘内翻,是骨科最常见并发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3%~60%[1],多发于儿童,一般小于10岁。
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但临床上经常遇见部分患者在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未及时正规治疗,成年后入院就诊的情况[2-3]。
这部分患者已经错过了较好的手术时机,出现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大,甚至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肘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患者,既往均有肱骨髁上骨折病史,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5~26岁,平均20岁;右侧18例,左侧12例。
将所有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初发组为骨折后出现肘内翻畸形患者共6例;复发组为骨折后出现肘内翻畸形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分为出现畸形后1年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A组),出现畸形后3年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B组),出现畸形后3~5年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C组)。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临床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b832129ec3d5bbfc0a7497.png)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临床分析目的针对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应用手法闭合复位宽石膏托固定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我院于1990~1995年,应用手法闭合复位宽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55例,采用较宽的石膏托外固定,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位,肘部石膏塑形轻度外翻。
结果对每位患者平均随访5年,发生肘内翻5例,占9.1%,肘伸屈功能减少10°以上6例,占10.9%。
结论通过55例肱骨髁上骨折应用宽石膏托固定治疗,消除了肢体远端的重力,腕下垂对远端的牵拉作用,骨折断端间的剪力,对远端骨折片的旋转和尺偏移位进行了有力的控制;使肘内翻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宽石膏托固定治疗;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之一。
手法闭合复位,轻易愈合,但往往产生肘内翻畸形。
ANDFEW氏统计肘内翻发生率最高达60%,平均为30%。
天津医院采用中西结合,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肘内翻的发生率为29.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0~1995年共收治5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方式,伤后就诊30 min~7 d,平均为1/2 d。
43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年龄3~14岁,平均7.9岁,与文献报告相同,33例左侧骨折,22例右侧,11例桡偏型,37例尺偏型,中立型7例,移位程度,3°30例,2°12例,1°13例。
临床愈合肘间为3 w。
55例随访1.5年,诊断肘内翻的标准:与健侧对比,外翻角减少>6°者为内翻畸形,共发生5例,占91.6%。
肘关节屈伸功能无影响者占89.1%,伸屈功能减少10°以上者占10.9%。
1.2方法我院在1990年以前,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肘内翻的发生率与天津医院报告相同。
我们分析发生肘内翻的原因,小夹板不能控制远端骨折片旋转和尺例偏移。
于1990年起我们改用较宽的石膏托外固定,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位,肘部石膏塑形轻度外翻。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8146daea45177232e60a202.png)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经保守治疗后骨愈合不良而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
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肘关节肿胀评估分为38.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前患者压痛评估分为36.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手术治疗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临床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手术方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clinical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the -11 months of March 2011,our hospital on the humerus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22 ca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bone healing and surgical treatment,summarize the clinical data. Results:22 patients were cured by surgical treatment,comparative analysis of 22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valuation of elbow joint swelling and tendernes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the evaluation points out of 50 points,the evaluation plan proposed by our hospital assessment schedule,evaluation score below 25 indicates normal patients before the elbow evalua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of joint swelling into 38.85-3.75,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evaluation of elbow joint swelling were divided into 22.25-2.75,evaluate the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elbow joint surgery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surgery,p<0.05 patients before surgery,tenderness evaluation is divided into 36.85-3.75,surgical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after tenderness into 22.25-2.75,pain assessment the surgical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surgery,p<0.05 said,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urgic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to fracture healing by surgical treatment,surgical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clinical surgical methods worthy of reference.Keywords: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operation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
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期间疗效观察
![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期间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f20eab4f242336c1eb95eca.png)
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期间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对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期间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采用康复功能锻炼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
结果36例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随访12~20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依据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肘关节疗效,优20例,良11 例,可4例,差1 例,总优良率86.11%.结论对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采用康复功能锻炼对肘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较好,早期功能锻炼对肘关节功能恢复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恢复【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41-02肱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若处理不当可造成肘关节活动障碍、僵硬、肌肉粘连挛缩及肘关节畸形。
我院对收治的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患者,其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14~66 岁,平均.32.3±5.2岁。
骨折部位:左侧20例,右侧16 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20 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8例,挤压伤2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按照AO肱骨髁间骨折分型,C1型3例,C2型3例,C3型4例,均在入院6h~7天内进行手术治疗,急诊入院全部摄患侧肘关节正侧位片已证实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
1.2方法全部患者行臂丛麻醉满意后,行内外侧联合切口或采用肘后正中纵行切口,分离保护尺神经,充分显露肱骨下端,全面了解骨折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均依先复位、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然后再处理髁上骨折的顺序进行。
手术时间为2~5 h,平均3 h,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
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
![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fa622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d.png)
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
莫冰峰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04)002
【摘要】@@ 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rn症之一,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rn肘内翻畸形患者共22例,并给予手术矫形治疗,疗rn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纳入标准本组病例共22例,均符合肘内翻rn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5~23rn岁,平均14岁.病史1~10年.22例均为肱骨髁上rn骨折的后遗畸形,肘内翻角度为20~35度,平均30rn度.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莫冰峰
【作者单位】广西区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5
【相关文献】
1.肘内翻畸形的治疗(附43例报告) [J], 王君
2.肱骨髁上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畸形(附24例报告) [J], 沈延东
3.数字骨科技术在成人肘内翻畸形精确分析和三维矫形的初步应用:附3例报告 [J], 沈健坚;刘姮莹;丁焕文;涂强;王虹
4.外翻嵌入式截骨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附10例报告) [J], 李恩超;李晓东;阎国
斌;肖宇龙;云才;顾美鲜;王建华
5.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矫形(附67例报告) [J], 张德文;刘正全;唐盛平;刘传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及治疗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569814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0.png)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及治疗
刘军;廖全明;王志贵;王克军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0(026)024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肘内翻的预防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2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及22例行肘内翻畸形手术的患者随访进行临床评估.结果:12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中,手法复位组优良率50%,闭合穿针内固定组78.6%.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71.4%;22例肘内翻行髁上截骨克氏针固定,优良率100%.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穿针及切开复位克氏针治疗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外固定.肱骨髁上截骨加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儿童肘内翻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总页数】2页(P3684-3685)
【作者】刘军;廖全明;王志贵;王克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骨科,湖北,荆州,43402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 [J], 叶明东;李升水
2.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预防与处理 [J], 葛占文
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 [J], 叶明东;李升水
4.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预防和治疗 [J], 王志信;刘同军;王发平
5.张力带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畸形 [J], 王明政;庄汉亭;郑瑞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愈合矫形术21例疗效观察【摘要】肱骨远端内、外骨髁上方2厘米以内的骨折我们称之为肱骨髁上骨折。
在肘部骨折中,肱骨髁上骨折占50%~60%,此类骨折如早期未得到良好复位和固定容易形成畸形愈合。
通过矫形术纠正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恢复其解剖形态,并且减少外固定时间,减少并发症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我院自1998年至2011年通过对21例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患者通过采用手术矫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观察结果如下。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矫形;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92-02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在6~8岁儿童中高发的骨折类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治疗不当会造成肘内翻畸形,在外形和生活上带来不良影响。
现在采用中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相结合方法,取得明显疗效。
1.基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
年龄6岁到15岁不等,平均年龄9.5岁。
左侧8例,右侧13例。
骨折畸形分类伸直内翻型10例,屈曲内翻型11例。
远端骨折旋前移位14例,远端骨折旋后移位7例。
术前肘关节屈伸功能良好9例,中等7例,一般3例,差2例。
平均住院治疗时间6天。
2.治疗方法
2.1 手术“y”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法。
基础麻醉加臂丛麻醉,
肘关节后正中切口。
倒v型切断肱三头肌腱,向前臂翻转并加以缝合固定,暴露肱骨远端及肘关节。
在肱骨髁上做横行楔形截断,根据术前测量角度进行截骨,剥离纠正截骨端,纠正旋转和内翻,对合复位,矫正尺偏和尺倾,形成肘外翻角,恢复携物角和前倾角,恢复生理轴线,于肱骨髁后侧用“y”钢板内固定。
此方法治愈病患者10例。
手术中采取前外侧入路法,从肘横纹向上沿肱二头肌外部纵向切入,暴露肱骨远端并行楔形截骨,断端复位,同上述方法纠正旋转和内翻,对合复位,矫正尺偏和尺倾,形成肘外翻角,恢复携物角和前倾角,恢复生理轴线,于肱骨外侧用重建钢板内固定。
此方法治愈患者7例。
2.2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加上石膏外固定法。
臂从麻醉和复合静脉麻醉。
对于骨折时间不长,骨痂形成早期病例可采用此方法。
让两个助手分别牵引患肢近端和远端,并配合做持续均匀的拉扯牵引,手术者双手拇指推挤骨折远端,其他四指拉近端向后,以提按折捺手法将骨折端重新折断并矫正肘内翻和旋转,然后让远端助手在牵引下缓缓屈肘到90°,c臂x光机透视下明确骨折矫正后,接着进行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通过触摸方法确定肱骨内、外髁穿刺位置后,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再透视确定克氏针位置正确后,克氏针尾折弯留于皮外,肘关节被动屈伸活动,了解内固定情况良好,无菌包扎。
检查内固定牢靠,携物角与肘关节屈伸良好,屈肘80°-90°,石膏托外固定。
此种疗法治愈患者4例。
2.3 中医药物治疗及其锻炼。
治疗初期,都使用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药物口服治疗。
中后期可以佐以温经通络、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中药。
常规选用的药物是“桃红四物汤”,辅助病人治疗,可以帮助愈合以及减轻病人痛苦。
解除固定后,可以外敷外用中药“接骨散”。
恢复期间,鼓励患者多锻炼患肢,主要做肘关节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
个别软组织出现挛缩的病例,可以用中药熏洗,并配合相应中医手法辅助肘关节锻炼。
3.结果
根据苏尚庆分类法,疗效可以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秀等级必须达到肘关节能正常屈伸,活动正常,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畸形完全矫正;良好等级是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肘关节活动可达120°以上,遗留畸形不超过5°;可的等级需要达到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无法达到120°,畸形遗留程度超过5°;差的情况就是矫形术后体征如前,完全没有改变。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2~10个月,平均时间6个月,平均3周去除石膏4周拔除克氏针,骨折均愈合。
全部对位好,固定牢固,无副损伤,骨折均愈合。
结果: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4%。
4.讨论
4.1 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通过x光检查即可诊断。
这类型骨折中常见且多发的是屈曲型骨折。
该部位与肘关节临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以及会出现局部的明显肿胀,有比较明显的畸形,一般诊断比较明确。
4.2 矫形术选择:肱骨髁上骨折畸形矫形术有很多,如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以及横断截骨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选择。
手法复位功能位小夹板外固定,其手法简单,有可靠的疗效,对于新鲜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畸形的患者是最好的选择;而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可以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功能位外固定加以适当练习,能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在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的传统手术治疗上,当骨折后1~2月时,骨痂已连接骨折端,,内翻畸形稳定后可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术;如骨折端已有大量骨痂形成,或者已经骨性愈合,与正常骨组织难以区分,难以分辨骨折线来撬开,使用横断截骨术治疗,肱骨髁上完全截骨,能提高治疗的优良率。
4.3 治疗体会: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是骨折后高发的并发症,发生率约40%左右。
有学者提出“断端绞链模式”,即肱骨髁上骨折一侧骨膜开裂而另一侧骨膜完整,生长过程中骨膜开裂侧生长快于骨膜完整侧,造成畸形。
这里我们认为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肘内翻肱骨髁上骨折,为减少畸形的发生,首先应准确复位,尺偏的纠正尤为重要,为此甚至可以考虑稍桡偏。
其次是有关手术的技巧和细节问题,楔形截骨的上下截骨面尽量保持长度一致,同时又能满足前倾角的需要;保留内侧骨膜不剥离及内侧骨皮质不截断。
为减少出血,手术在止血带控制下操作,手术者要保持清晰的视野,以便于到达保护患者尺神经和更好修正截骨端的目的。
骨折畸形愈合会形成大量的骨痂,这些骨痂与正常骨组织难以区
分,所以手术中很难分辨骨折线来撬开,不论是何种移位和畸形愈合,都建议采用肱骨髁上完全横形截骨,截骨不一定通过骨折部。
剥离修整截骨端,以纠正旋转和内翻为度,尽量保留滑车骨骺血供。
复位时坚持“宁桡勿尺”的原则,矫正尺偏和尺倾,恢复携物角10°-15°前倾角30°-40°恢复生理轴线,固定牢固,维持复位的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再次骨折畸形愈合,减少畸形的发生。
术后第2日鼓励患者主动积极锻炼患肢,适当的握拳运动能有效防止粘连和肌肉萎缩,3周后拆石膏,4周后拔针,并进行自主伸屈锻炼。
对于使用“y”形钢板和重建钢板内固定者,因有较坚强的内固定,术后2天即可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预防血肿机化后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造成关节囊挛缩和肌肉萎缩。
通过与中西医结合的中药调养,可以减少病人治疗当中的痛苦,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明显增高,通过中药熏蒸可以防止患肢萎缩红肿等问题,大大加快了治愈病患的速度。
桃红四物汤在辅助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上也起到了明显的辅助效果,建议在以后的病例中可以长期使用。
本组病例中2例陈旧性畸形已经完全复位,配合进行积极的肘部功能联系,同时服用中药以及定期进行药物熏蒸,肘关节矫形恢复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其余17例骨折达到解剖复位,积极配合锻炼,恢复情况同样良好。
1例患者尺偏畸形未能矫正。
1例患者因为无法忍受疼痛而不自主锻炼,术后有肘关节僵化情况出现。
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一定要注重患者的功能锻炼。
如果患
者无法忍受疼痛,可以配合中药熏蒸为其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吉士俊.小儿骨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吴在,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朱通伯,戴尅戎.骨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