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朱淑真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b159160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2.png)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朱淑真是中国现代女诗人之一,其作品以浪漫、抒情为主题,常常表达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感悟。
以下是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1. 《蝶恋花》
2. 《思君如梦千寻恨》
3. 《水调歌头·一阵风吹来》
4. 《东篱乍见》
5. 《鸳鸯湖上春浦月》
6. 《模惊鸟浦月逐人斜》
7. 《十幅百步图·鹊笼传情》
8. 《云山禅林独携幽》
9. 《两情缘·浓烟淡信》
10. 《谢冕题长信桐谣》
11. 《蜀道行三首》
12. 《浣纱千织雾裁裁》
13. 《渔家傲·江湖用尽真情》
14. 《如意仙子板子敲》
15. 《水调歌头·半夜砧声起海风》
16. 《思儿行》
17. 《爱情个个篇中绝》
18. 《柳絮飞残阳正好》
19. 《青楼搅后玉英弄》
20. 《祭联理‧长信谢冕故友墓》
这些诗作展示了朱淑真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朱淑真
![朱淑真](https://img.taocdn.com/s3/m/180effcada38376baf1fae71.png)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
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
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
素有才女之称。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
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
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殁”。
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
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
因此除钱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
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
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为两卷,作八卷)。
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朱淑真诗,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诗词赏析5篇
![朱淑真诗词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f73f6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b.png)
朱淑真诗词赏析5篇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谒金门·春半词牌名:谒金门|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春半》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写闺中春愁的小词。
上片写仲春时节,眼前景色,触目生愁。
虽“十二栏干倚遍”,也无法排遣春愁。
下片写闺中人在这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怀念的人,不禁愁绪万端,感到还不如成双成对的鸟儿,因此不愿再看见满院落花和断肠芳草。
通篇哀婉细腻,愁思无限。
蝶恋花·送春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是宋代词人朱淑真的词作。
此为一首惜春词。
全词将春拟人,抒发伤春情怀。
上片抒发对春天眷恋的感情,下片抒发伤春的感情。
全词共用五个“春”字,由系春、随春、惜春到端酒送春,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凄苦缠绵,无限留恋。
歇拍的“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以黄昏的凄风苦雨之声为送春的背景,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将缠绵悱恻的惆怅之情含蓄自然地表达出来。
秋夜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秋夜》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闺怨诗。
朱淑真是南宋有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她命运不幸,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移情于物来排遣爱情生活带来的“颦眉”。
这首《秋夜》诗,就是写漫漫秋夜,孤衾独宿,烛花频剪,夜久无眠的愁绪。
诗言浅味永,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66381b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3.png)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
摘要:
一、朱淑真简介
二、朱淑真的诗歌创作
三、朱淑真最有名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四、诗作主题及艺术特点
五、对后世的影响及评价
正文:
朱淑真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婉约柔美的风格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她的作品主题丰富,既有山水田园的描绘,也有对生活、爱情、哲理的思考。
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作当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首诗是朱淑真夜游时触景生情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将晓时走出篱笆门,迎着凉爽的晨风欣赏自然景色的心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银河落地”、“夜泊牛渚怀古”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历史的感慨。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艺术上,这首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既有豪放奔放的气魄,又有婉约柔美的情感。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朱淑真的代表作之一。
朱淑真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她的诗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同时,她的诗歌也受到了广泛的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朱淑真《自责》赏析
![朱淑真《自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edc6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2.png)
朱淑真《自责》赏析自责二首(其一)【宋】朱淑真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自责二首(其二)【宋】朱淑真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赏析:朱淑真是一位南宋女诗人,她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爱情、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与思考。
其作品具有深具个人色彩和情感深沉的特点,尤其是她的《自责二首》,更是表达了她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第一首诗中,朱淑真首先承认女子弄文是犯罪,但她却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女子。
她喜欢吟咏月亮和清风,这被视为不合女子本分的行为。
然而,她并不在乎这些世俗的眼光,继续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她磨穿了铁砚,虽然这并不是她该做的事情,但却执着地坚持了下来。
与此相反,绣折金针却是符合女子本分的事情,却被她视为没有价值的工作。
在这首诗中,朱淑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世俗眼光的挑战。
她不畏世俗的压力,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感到敬佩和钦佩。
同时,她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不公和对女性文学才华的压制。
第二首诗中,朱淑真描述了自己在闷闷不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看诗来消磨时光。
她在诗歌中看到了别离的痛苦和无奈,这使得她的心情更加萧索。
她开始意识到,聪明伶俐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反而会让人更加烦恼和不安。
只有痴傻的人才能摆脱这些烦恼和困扰。
在这首诗中,朱淑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和对未来的担忧。
她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摆脱内心的烦恼和困扰。
她的诗歌是她心灵的寄托和释放,也是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艺术特色方面,朱淑真的《自责二首》具有自然流畅、情感细腻的特点。
她运用了日常口语和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她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流畅自然,让人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
同时,她的诗歌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味,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诗人的独特魅力和人文价值。
在思想内容方面,《自责二首》表达了朱淑真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朱淑真最出名的十首诗
![朱淑真最出名的十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02b51b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7.png)
朱淑真最出名的十首诗
根据历史资料和背景知识,朱淑真的作品中,以下十首诗较为出名:
1.《武陵春·春晓》:春晓月朦胧,残梦压花香。
2.《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6.《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8.《蝶恋花·梦泽湖春游》:梦泽湖春游,花影压堤洲。
9.《菩萨蛮·秋思》:秋思浩然,水风清淡,夜色凄凉。
10.《青玉案·元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些诗歌展现了朱淑真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和感悟,既有清新婉丽的山水田园诗,也有幽怨凄美的忧愁诗。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朱淑真的才情与哀愁。
朱淑真
![朱淑真](https://img.taocdn.com/s3/m/ae5d4a1c31126edb6f1a1086.png)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 天飞絮东风恶,幸有荼蘼与海棠。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 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 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https://img.taocdn.com/s3/m/0b89154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9.png)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朱淑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词牌名:断肠迷|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该诗自从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创作之后流传至今,经过多年的流传,有部分人已把它作为元宵节的灯谜。
(猜灯谜同时听故事,也能增添气氛色彩吧。
)词人丈夫是个小官僚,经常吃喝嫖赌,权钱至上。
朱淑贞气不过,写下这首词,与丈夫分开了,不知所终,令人叹息。
清平乐·风光紧急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宋代朱淑真词十首
![宋代朱淑真词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785ccd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2.png)
云而出,映照着梅树随风而动的影子。小桥下的小溪水声长远,一枝怒放的梅 花在皎洁的月光中散发着幽香。
怀着爱怜的心情看着梅花仍和往年一样娇美,花却不知爱怜它的人日渐消 瘦。独自依靠着栏杆,夜深了寒意更浓,连那不畏寒的腊梅,似乎也感到了寒 冷。
敲。在与春分别的时候,我要恋恋不舍地嘱咐:千万不要忘了,明年早早地回到 梅花的树梢。
蝶恋花·送春 〔宋代〕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 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 昏却下潇潇雨。
译文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却匆匆而过不曾稍停。只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宋代〕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
译文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
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阁楼,那往事,真是不堪回 首!
译文 无论是走还是坐,无论是独吟还是酬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
久地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微寒撩惹我的愁绪。 这份愁情有谁能够见到,让我泪流满面,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没有剩下
一半;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还是难以入眠。
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在荷花盛开的湖畔小路,一瞬间洒下一阵黄梅细雨。 娇痴的情怀不怕人度猜,我和衣睡倒在他的胸怀。最是分手的时候,依依不
舍流连徘徊,归来陷人愁苦的深渊,懒得走近那梳妆台。
朱淑真诗词鉴赏
![朱淑真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765bd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1.png)
朱淑真诗词鉴赏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碟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欲系青春”:“青春”,指春光。
B.“犹自风前飘柳絮”“犹自”,指作者自己。
C.“绿满山川闻杜宇”:“杜宇”,杜鹃,传说中哀鸣啼血之鸟。
D.“莫也愁人苦”:“莫”,莫非。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解答:1.B2.这首诗写了作者送春时的愁绪。
垂杨系春,柳絮看春归处;杜宇为春而哀啼;小雨为春天送行(或小雨表达留恋之意)作者以春景留春光,景中含情。
借万物留春而留不住的情形,表达自己对春光易逝的伤感之情,借景抒情。
清平乐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1.“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中的“俄”字有何妙处?试简要分析。
2.清简析“来年早到梅梢”一句所蕴含的情感。
解答:1.“俄”是“顷刻”“片刻”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既照应前句的“风光紧急”,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又引出下句“拟欲留连计无及”,表现了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婉转表达惜春之情。
2.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将抽象的春天人格化、具体化,形象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be3e97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8.png)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朱淑真的简介
2.朱淑真的诗歌创作
3.朱淑真最有名的诗歌及其特点
4.朱淑真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朱淑真,女,南宋著名女诗人,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书香门第。
她的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宋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
她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山水田园,又有婉约柔情。
在她的众多作品中,最有名的当属《如梦令》、《相见欢》等。
朱淑真自幼聪慧,学识丰富,擅长书法和绘画,尤以诗词见长。
她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士人的豪放。
她的诗作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受。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歌《如梦令》和《相见欢》,分别描绘了少女的梦
幻般的心境和离别时的伤感。
这两首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朱淑真诗歌的代表作,广为传颂。
朱淑真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
她的作品不仅为当时的文人所推崇,而且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她的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女性诗歌的瑰宝”。
同时,她的诗作也影响了后世的
诗词创作,使得宋词艺术更加繁荣。
总之,朱淑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文学家。
她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原文译文赏析
![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9ee5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5.png)
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原文|译文|赏析《清平乐·夏日游湖》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者描写了自己和情人夏日幽会、情意缠绵缱绻的过程。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夏日游湖》原文宋代:朱淑真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译文及注释译文夏日的西湖,苍青翠绿的湖光山色,烟萦雾绕撩惹人驻足。
与恋人携手漫步在荷花盛开的湖畔小路,一瞬间洒下一阵黄梅细雨。
娇痴的情怀不怕人度猜,我和衣睡倒在他的胸怀。
最是分手的时候,依依不舍流连徘徊,归来陷人愁苦的深渊,懒得走近那梳妆台。
注释1、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恼烟撩露:恼人的烟雾,撩拨人的水露。
欧阳修《少年游》:“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
”3、须臾:片刻。
4、藕花:荷花。
5、一霎:一会儿。
6、猜:指责、议论。
7、分携:分手。
8、妆台:梳妆台。
9、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
赏析这首词是一篇叙事言情之作。
是在记叙一次与恋人携手游湖的真实经历,同时刻画了一个感情生活异常愉快的少女形象。
词的一开头道出了游湖的时间,是夏日的清晨,如烟一般朦胧的雾气和晶莹剔透的露球将消未消之时,作者用了一个“恼”字,一个“撩”字,便为“留我须臾住”找到了理由,呆了一会儿,才携手走上满开荷花的湖堤。
一霎时工夫黄梅细雨下起来了。
这种情景在江南的五六月间黄梅成熟季节是常见的景象,这时游湖。
烟雨茫茫,格外增添一份朦胧的情趣。
词的下片是写躲避细雨和作者当时的心态。
“娇痴不怕人猜”转得好,朱淑真自是朱淑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衣睡倒人怀”六字,原作“随群暂遣愁怀”,是根据四印斋本校改的,因为上片有“留我须爽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上句又有“娇痴不怕人猜”故改作“和衣睡倒人怀’’才相应,如果是“随群暂遣愁怀”便不好解释了。
朱淑真的诗词
![朱淑真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3b1677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1.png)
朱淑真的诗词
朱淑真是一位宋代女诗人,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情感和生活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她的作品:
1、《秋日有感》
宋朱淑真
深秋时节雾蒙蒙,寒气袭人入骨中。
夜半归来灯烛明,卷帘依旧月明中。
2、《落花》
宋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3、《春景》
宋朱淑真
春光处处皆宜人,桃柳当春最可人。
日暖风晴相媚好,如何能不醉只醺。
4、《春宵》
宋朱淑真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
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5、《有感》
宋朱淑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
故人何处草堂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不打》、《断肠集》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不打》、《断肠集》](https://img.taocdn.com/s3/m/2e16e2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e.png)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不打》、《断肠集》《不打》·宋.朱淑真月移西楼更鼓罢,夫收渔网转回家。
卖艺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炉正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蛾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乞望老爷饶恕它。
诗中写了太多似乎不相干的人和事,细读才发现才女的小心机。
首句“月移西楼更鼓罢”是指入夜了,月亮也西移,更鼓声也渐停,这是打更人不打更。
第二句“夫收渔网转回家”是指忙碌了一天的渔夫也收起了网,准备回家了,这是渔夫不打渔。
第三句“卖艺之人去投宿”是辛苦了一天的卖艺人去投宿休息了,这是艺人不打锣。
第四句“铁匠熄炉正喝茶”是打了一天铁的铁匠喝茶休息,这是铁匠不打铁。
第五句“樵夫担柴早下山”樵夫收获满满下了山,这是他不打柴。
第六句“飞蛾团团绕灯花”是蛾碟围着油灯飞舞,这是不打茧。
第七句“院中秋千已停歇”是庭院中的秋千已无人摇荡,这是不打秋千,此为。
第八句“油郎改行谋生涯”是卖油郎换了行,不再以卖油为生,这是不打油。
前八句已经有8个不打,最后两句才提到父亲,毛驴冲撞了老爷尊驾,希望老爷也不打。
全诗无一字提到“不打”,却句句都是“不打”,令人赞叹不已,更妙的是前8句并非生硬地平铺,一切都是入夜后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诗人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画成了一幅十分接地气的生活画卷,更炼成了一首好诗。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是宋代唯一能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精通绘画、通音律,平生所作一本《断肠集》,现存词仅32首。
这是一位倔强的才女,面对不幸的婚姻,她发出了“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的疑问;面对各种世俗成见,她吟出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豪言,让我们领略了古时女子少有的个性。
当年朱父骑驴外出,不小心冲撞了时任州官,州官大怒将他绑了去,朱淑真赶忙去救父亲。
那州官早就听闻朱淑真的才气,于是故意为难她,让她以“不打”为题当场作一首诗,如果写得好就放了她父亲。
宋代女性文学鉴赏:朱淑真与周邦彦的才女风采
![宋代女性文学鉴赏:朱淑真与周邦彦的才女风采](https://img.taocdn.com/s3/m/469700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4.png)
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女性文学作品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朱淑真和周邦彦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才女,她们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本文将从两位才女的生平事迹、作品特点以及对宋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对宋代女性文学的鉴赏。
朱淑真的生平与作品朱淑真的背景和成长经历朱淑真(1250年-1310年),字芸娘,号花隐室主,是宋代著名的才女。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中人才辈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自小聪慧过人,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朱淑真的作品特点朱淑真的作品以诗词为主,兼而尝试辞章。
她的作品风格清新流畅,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同时,她擅长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尤其是对于女性的关爱和呼唤。
朱淑真对宋代女性文学的贡献朱淑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主题,为当时的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勇于表达女性对于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周邦彦的生平与作品周邦彦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周邦彦(1096年-1156年),字邦彦,号秋声,并州绥德人,是北宋时期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和书法家。
她家中也是文化人才辈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周邦彦的作品特点周邦彦的作品以词为主,同时涉猎辞和赋。
她的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她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内心感受,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周邦彦对宋代女性文学的贡献周邦彦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形象。
她的作品不仅为宋代女性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还体现出了女性自主意识和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朱淑真与周邦彦的才女风采的异同前辈与后辈的不同朱淑真和周邦彦在时间上相隔了几百年,她们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朱淑真生活在南宋时期,享受了较为宽裕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她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女性视角的表达;而周邦彦生活在北宋时期,受到了更为严格的礼教和妇女身份的束缚,她的作品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女性自我价值的探索。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bac1e7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6.png)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原创实用版)目录1.朱淑真的简介2.朱淑真的诗歌创作背景3.朱淑真最著名的 20 首诗概述4.朱淑真诗歌的特点和价值5.对朱淑真诗歌的评价和影响正文朱淑真,字淑真,号秋爽斋主人,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
她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约、清丽著称,是宋代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
她的创作涉及诗、词、赋、文等多种文体,作品丰富且有深度。
她的诗歌创作以写景、抒怀、咏史为主,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
朱淑真的诗歌创作背景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文化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这也为朱淑真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女性开始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朱淑真也因此成为了女性诗歌的代表。
朱淑真最著名的 20 首诗,包括《如梦令》、《声声慢》、《渔家傲》等,都是她的代表作。
这些诗歌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朱淑真的诗歌特点是其豪放、奔放、婉约、清丽。
她的诗歌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豪放。
她的诗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社会的关注。
她的诗歌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诗歌充满了深度和魅力。
朱淑真的诗歌价值在于她的诗歌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对后世女性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她的诗歌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对后世研究南宋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对朱淑真诗歌的评价,历来都是积极的。
人们称赞她的诗歌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豪放,是女性诗歌的代表。
朱淑真经典十首诗词
![朱淑真经典十首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5e8d9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3.png)
朱淑真经典十首诗词
1. 《春蚕放》
春蚕放,花红柳绿春色妆。
五丝悬垂处,一线寄人忙。
2. 《秋思》
秋风起,黄叶落,思念在心头。
独坐寒窗下,泪水湿衣袖。
3. 《夜雨》
夜雨如丝,细细密密敲窗户。
独坐闺房中,惆怅愁肠已不抛。
4. 《梦中人》
梦中人,逝去的情缘。
梦醒泪已干,心中只剩无尽的惆怅。
5. 《山水间》
山水间,风景如画。
青山绿水间,心情也越发美妙。
6. 《寒夜》
寒夜无眠,思念盈心间。
头枕寒枕石,泪湿衣袖缝。
7. 《别离》
别离难,思念如水流。
忍泪别心上,盈满思念舟。
8. 《傍晚》
傍晚时分,落日余晖照。
悠闲的时光,让人心境悠然。
9. 《归乡梦》
归乡梦,乡愁浓浓。
走过故乡的小径,眼前是熟悉的一切。
10. 《人生路》
人生路,曲折无穷。
风风雨雨,一直在前行。
朱淑真《自责》赏析
![朱淑真《自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283e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0.png)
朱淑真《自责》赏析
摘要:
一、朱淑真的简介
二、诗歌《自责》的创作背景
三、《自责》诗歌的内容及主题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
五、诗歌的鉴赏价值
六、总结
正文:
朱淑真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婉约、柔美、含蓄的风格为特点,善于抒发内心细腻的情感。
《自责》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以她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对自己的责问与反思。
《自责》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有所提高,许多女性开始涉足文学创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淑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独树一帜的女诗人。
《自责》诗歌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责问与反思。
诗中,朱淑真把自己比作一只孤雁,表达了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孤独无依的心情。
她自责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贤良淑德,相夫教子,而是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为此深感愧疚。
在艺术特点上,《自责》诗歌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孤雁、明月等,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责。
其次,诗歌采用
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
最后,诗歌的韵律优美,押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自责》是朱淑真的一部具有很高鉴赏价值的诗歌作品。
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
![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5714a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4.png)
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落花》是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落花朱淑真〔宋代〕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译文: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赏析: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
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
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
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
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
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1bc1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b.png)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
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谒金门·春半宋代:朱淑真春已半。
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译文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
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
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
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
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
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
“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