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2007朱淑真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2007朱淑真研究综述
首页> 作品展示 > 文学作品
摘要:朱淑真(有的文献也写做朱淑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并称“词坛双璧”。自20世纪20年代,对朱淑真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尽管,有关朱淑真的史料不足,但近20年来,对朱淑真的研究有很大突破,其中包括朱淑真生平事迹考证、朱淑真诗词的研究、朱淑真与女性文学关系辨证、朱淑真文学史地位的肯定。
关键词:朱淑真;生平;女性文学;文学史地位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是宋代女词人中写词最多的人。如陈延焯所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自魏仲恭为其辑集《断肠诗集》后,由郑元佐作注行刊以来,历代对朱淑真褒贬不一,对其研究的人也不是很多。一方面,由于偏见认为她的文学成就不及李清照,另一方面,她的诗词被“一火焚之”、“百不一存”造成史料不足,研究难度较大。20年代至80年代,有关朱淑真比较著名的研究著述有:郭清寰的《从<断肠集>中所窥见的朱淑真的身世及其行为》(《清华周刊》1934年第41卷第1期),圣旦的《朱淑真的恋爱事迹及其诗词》(《文艺月刊》1936年第8卷第3期),季工《关于女诗人朱淑真的诗词》(《学术月刊》1963年3月),潘寿康《朱淑真的籍贯和生年考》(《大陆杂志》1967年第35卷第1期),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朱淑真集注》,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淑真集》。这些为后来朱淑真研究奠定了基础,90年代至今,朱淑真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
一、朱淑真的生平考究
1、朱淑真的生卒年月
比起历代李清照研究的热闹局面来,朱淑真的确不幸,至今人们对她的生卒年月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论者的观点甚至自相矛盾。先前的学者有的说她是北宋人,如况周颐、潘寿康;有的说她是南宋人,如郭清寰、季工;还有的说她是南北宋交替时期之人,如冀勤。但近20年来,研究者对此有了较明确的方向,大多数人同意朱淑真生活在南宋时期。一九八九年,朱德慈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朱淑贞生卒年估辨》,(1)文中提出他论定朱淑真为南宋人的根据有:一、魏仲恭《断肠集序》可说明朱淑真晚于李清照;二、朱淑真的词常化用李清照、陈与义的诗句;三、朱淑真的的诗词中从未流露出北宋南渡的伤感之情;四、南宋曾端伯编订的《乐府雅词》中未曾收录过朱淑真的词。这些都证明了朱淑真确为南宋人。稍晚些,一九九四年,邓红梅发表了《朱淑真事迹新考》,(2)她进一步论证了,朱淑真为南宋中后期人。根据朱淑真的诗词作品,如《月台》,传闻为朱淑真作的《璇玑图记》以及清王士祯的《池北偶谈》,邓红梅考证朱淑真生活在宁宗、理宗时期,即南宋中后期。而一九九二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黄嫣梨的专著《朱淑真研究》更是系统地考订朱淑真的生卒年月(3),赞同朱淑真为南宋人的说法。二千零二年,魏秀琪也在《朱淑真生平研究综述》中说她更倾向于南宋人一说(4),理由有四:首先,朱淑真词中称自己居住的钱塘为“皇州”(《元夜遇雨》)、“帝城”(《元夜》)等,可知当时北宋已经南渡;其次,由朱淑真诗词可看出其未经历过南北宋之交的战乱;再次,其作品中化用过宋徽宗、张孝祥、李清照等人的词句;最后,以魏仲恭收集朱淑真的诗词数量来看,魏作序的时间距朱淑真的死并不是很久。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赞同冀勤的观点,认为朱淑真应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初年,如王新勇(5)、王乙(6)、李
文伯(7)等。还有少数人持朱淑真为北宋人的观点。另有一些论者对此持回避态度。
2、朱淑真的籍贯
这一点也有较多争论,有的认为朱淑真是钱塘人,如王新勇(5),这一类大多是沿用前人的观点,并无新意。有的认为是海宁,黄嫣梨即根据田艺衡《断肠集·纪略》以及《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璇玑图记》等考订朱淑真祖籍为安徽海宁,钱塘为寓居之地(3)。李伟民在《断肠芳草远触目此情无限——读<朱淑真研究>》中赞同黄嫣梨的观点(8),朱德慈也表示无异议(1)。而据邓红梅考订则为休宁县(2),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休宁即海宁。还有的认为是归安,不过目前归安一说已经被否定。可是到底朱淑真的籍贯是在哪里,近代的研究对此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许多的论者也因此对之避而不谈。
3 、朱淑真的婚姻
朱淑真的《断肠集》作为朱淑真研究的主要资料之一,由于其诗词多表达悲苦、思念、闺怨,上至魏仲恭的序文,下到今人对于朱淑真的研究,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共识就是朱淑真确实遭受着婚姻的不幸。然而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不幸,由于资料匮乏,仁智之见却各有不同,乃至“观其诗想其人”,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为朱淑真的婚姻生活涂抹了许多异样的色彩。今人研究朱淑真的论文多认同况周颐的观点:朱淑真的丈夫为官宦之人,与朱淑真性格兴趣皆不同,因而夫妻不和。邓红梅在《朱淑真事迹新考》中甚至考证出朱淑真的丈夫是汪纲,是注重实
干的官吏,与朱淑真志趣不同,但汪对她喜爱有加。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朱淑真先嫁市井民家子,后嫁俗吏为妻;或嫁给一庸俗商人(9);甚至有人认为朱淑真离婚独居母家。毫无疑问,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事实上,真正争论大的是有关朱淑真是否跨过了界限,与别人有婚外恋,这成了朱淑真被人非议的把柄。黄嫣梨在《朱淑真事迹索隐》中论证朱淑真对婚姻不满,原因有三:一是夫妻意趣相悖;二是夫婿学浅才短;三是她未嫁时已另有情人,婚后仍与情人私相往来(10)。今人研究朱淑真对她是否结婚以后还有另外一个情人比较关注。她的许多诗词也被拿来作为证据,如《元夕·生查子》、《夏日游湖》、《圆子》《愁怀》《减字木兰花》等。不过,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由此可看出朱淑真对封建世俗的反叛、对爱情的勇敢追求,是一个有个性、有灵魂、又倍受封建思想压迫却不甘屈服的真实的妇女悲剧形象。也有人对研究者单凭朱淑真的诗词而对她的言行做出判断表示不满,如《言为心声与身世考索——以朱淑真“婚外恋”为例》的作者彭庭松就认为朱淑真的诗词也可能是虚拟创作,不一定为亲身实感(11)。还有2007 年2月《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研究》发表的《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再探朱淑真的身世和婚恋》也大略赞同彭庭松的观点(12)。
4、朱淑真的父母及家境
关于朱淑真的父母及家境,历史上的记载分为两种说法,一是:朱淑真的父母为无知识之人,将朱淑真嫁给粗鄙的“市井民家子”,并在朱淑真死后将其的诗作以“一火焚之”;二是:朱淑真的家境富足,父亲为朝廷之臣,饱读诗书,为仕宦之家。近代研究者大多数都认同第二种观点。邓红梅在《朱淑真事迹新考》中考证:根据史料记载及朱淑真的部分诗词作品,推出朱淑真之父名为朱晞真,误为朱晞颜,应为隆兴元年进士,后官浙西转运判官及临安知府(2)。也有人从朱淑真的诗词入手:其诗词数量众多,朱淑真必为衣食无忧之人,她好饮酒,若非富足之人,怎能满足其饮酒的需求,而且其诗词中写到的居住环境,高门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