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十五)】诸葛亮拜师小孩对对联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诸葛亮拜师_20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诸葛亮拜师_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ae36d3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0.png)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诸葛亮拜师_2000字诸葛亮拜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讲述了诸葛亮年少时为了学习才艺而拜访名师,最终得到名师赏识以及收为徒弟的故事。
“不畏虎豹之威,入羊肠之地”,这是形容诸葛亮年轻时的冒险精神。
当时他十分聪明,但家贫无法上学,于是他决定拜访名师学习才能,而他选择的目标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名门——鲁班的门下弟子。
诸葛亮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鲁班门前,他笑呵呵地向门卫说:“诸葛亮拜访鲁班的学生!”门卫看着诸葛亮的穷酸相貌,便哈哈大笑,把他当成了一个笨蛋。
诸葛亮心中暗自痛苦,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又去了一家著名的鲁班门派,见到了那里的领袖人物,希望得到他的指导。
然而,这位领袖人物也嫌弃诸葛亮的年轻和穷,根本没有理会他。
绝望之下,诸葛亮决定返回家乡。
就在他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只老虎,老虎一只眼睛红肿,似乎很疼痛。
诸葛亮很聪明,他想到了用树枝来开发它的牙齿。
他找了一根粗而硬的树枝,把它的两端切尖,然后把一端塞进老虎的嘴里,另一端用力推,老虎的牙齿就被开发了。
老虎感到舒适,不再疼痛,于是离开了。
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周围的村庄和城市,人们纷纷赞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当地一位大贵族的耳中。
这位贵族很想和这个聪明的年轻人交朋友,于是他主动邀请了诸葛亮。
这位贵族不仅欣赏诸葛亮的才学,还非常喜欢他的人品和性格,于是他决定收诸葛亮为弟子。
从此,诸葛亮开始了自己的学问之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大师和政治家。
他在学业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成功地为汉中的刘备达成了“周公设讲”的历史诡计,使他称为三国名将之一。
通过诸葛亮拜师这个典故,人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名家传承的一种形式,即“拜师”。
学生把自己的愿望提出,大师做出判断,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接收学生。
这种传统文化方式逐渐演变成中国教育制度的一部分,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民间故事】诸葛亮拜师
![【民间故事】诸葛亮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20d25e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2.png)
【民间故事】诸葛亮拜师在古老的时代里,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名叫诸葛亮。
虽然在家庭条件寒酸的情况下,他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狂热热爱,偷偷地阅读了许多书籍,永远不停地思考着,寻找真理与智慧。
有一天,他听闻当时最著名的学问大师——郑伯克在某个村庄公开授课讲学,便决定跋山涉水,前去请教一二。
而在最终到达之后,他却看到了一个匆忙赶路,蹑手蹑脚的神秘男子,诸葛亮不禁心生好奇,紧随而至。
不久之后,诸葛亮发现,他的跟随导致了男子的不便,便主动道歉并作出自我介绍。
男子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然后问:“你家里是哪里的?你想要学什么知识?”诸葛亮毫不隐瞒:“我家在南阳,我一直对各种学问感兴趣,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男子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如果你真的有这个愿望,你就能学到你所希望的一切知识。
但是,你需要证明你很有才智和能力,而且你必须等待、有耐心。
如果你准备好了,就和我回家。
”在男子的引导下,诸葛亮来到了一个庙宇一样的小屋。
他发现屋前的地面中央有个不规则的形状,与其他地面的石板不同。
男子把他拉到那里,然后关上了门,并告诉他:“你要在这里等待,每天只能吃一餐饭,不准离开此地,除非有紧急情况。
”天气转凉,每天都让诸葛亮的身体和心理上都受到了考验。
但是,每次他走出小屋时,他会发现那里有一个顶尖的学者在等他。
他带诸葛亮去了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语言、策略、军事和医学。
他们沉浸在深重的学问和传奇中,每一项都意味着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以及把思想巧妙地应用于生活中。
时间过得很快,诸葛亮在那里学习了三年。
最终,他走出去,来到了男子的面前。
男子定格了他一会儿,然后说:“现在,你学习的证明已经足够了。
你是懂得道理的人,我肯定你将承担你在社会上拥有的职责,因为你已经掌握了世间的真理。
”然后,男子向诸葛亮解释了他的身份真正是神仙李神仙转世投胎。
从此以后,李神仙传授给诸葛亮的绝技和技能为他日后的事业和成就提供了很多帮助。
这个姑且可以被认为是诸葛亮良师益友的神秘男子或所谓的李神仙,其真实身份至今没有明确答案,但这种早期启蒙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却非常流行。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3374b46ddccda38376baf3e.png)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的问这问那。
诸葛亮总是乐呵呵的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和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的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的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的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吃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
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厌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
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的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老道人又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民间故事 诸葛亮拜师 中
![民间故事 诸葛亮拜师 中](https://img.taocdn.com/s3/m/67b14d1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e.png)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画的油画了,就第一次头说是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这话现在我却不信唠叨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一个聪明孩子,想叫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呀,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然聪明燕王然呢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呃,师傅,这些天我没睡好觉,头脑发昏,诸葛亮啊,怕说出真情哎,师傅训斥撒了个慌,老道人说。
风不来,树不渡船不摇,水不浑啊,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什么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哦,那可能是让葛藤缠太紧了吧对呀,舒服在山上石多土少句哭的了,但是他跟往下扎汁往上涨,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越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他就涨不上去了,这就叫树怕软藤缠的聪明的人呐一点就是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就问道师傅,您都知道了。
老大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呢?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唠叨人郑重的地说呀,实话和你说吧,你喜爱的那个女子并不是人,他原是天宫里的一只仙鹤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是耕耘,只是寻欢作乐,你只是看她貌美呀,岂不知乃是寝室而已,你与他相爱,吃喝玩乐,乐也逍遥,但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意他的意义,他还会说。
张海妮娜,诸葛亮一听慌忙问,而师傅这是真的吗?老大人说了,如果不信呢?所以给你的便宜,以后别再等着关门了,而是否我相信以后再也不与她来往了,这还不行,你要烧掉他的画皮也要消除你的疑虑,永不怀念,呃,那怎么收得到他的话题呀?还请师父指教那个仙鹤有个习惯,每天晚上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个时候你信到他的房中,把他的衣裳烧掉,这衣裳是她从天宫偷道而来,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诸葛亮答应按照师傅的吩咐去办临行的时候。
熬到人把一把龙头拐杖递给了诸葛亮是吧?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
与诸葛亮有关的对联集锦
![与诸葛亮有关的对联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c0474720bb68a98271fefae3.png)
与诸葛亮有关的对联集锦
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乘木牛流马持连弩驱吐火木兽创八阵服三国演义群将逍遥子踏凌波微步游北冥于天山折梅摆珍珑会天龙八部众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题成都武侯祠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题成都五侯祠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题成都武侯祠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题山东恒台三贤祠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题湖北襄樊古隆中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题四川成都武侯祠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
火攻——武侯祠通用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生阳都,仕成都,从此东西两地生辉——题山东临沂五贤祠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题安徽祁门关帝庙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题河南南阳卧龙。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诸葛亮拜师_20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诸葛亮拜师_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cd45a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f.png)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诸葛亮拜师_2000字诸葛亮拜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拜师学艺的故事。
这个典故传颂了诸葛亮求贤若渴,虚心向师的精神,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
当年,诸葛亮年幼失去了父母,由大哥诸葛均抚养长大。
而诸葛均希望弟弟能够读书学艺,所以就带着诸葛亮到南阳拜见著名的学者庞统。
庞统并不轻易收徒,但是看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便答应了收他为徒弟。
拜师之后,诸葛亮刻苦学习,虚心向师。
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每天都努力的钻研书本知识,同时也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到田间地头来往观看农耕和治水技术,认真领会发展。
诸葛亮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很快就成了庞统的得意门生。
诸葛亮对待师长非常尊重,从不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他凡事老实谦逊,甚至在谈吐举止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体力行的彰显师道尊严。
庞统对诸葛亮很是欣赏,他不但给予了诸葛亮以深厚的学问,还亲自传授军事谋略,这使得诸葛亮的学识和才智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庞统对自己的学生非常满意,他不但教导诸葛亮学习文治武矩,更是教会他筹划用兵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庞统不但是诸葛亮的老师,还是他的朋友和知音,为后来蜀汉的发展和壮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经历了多年的师徒生活,诸葛亮对庞统恩师的教导感激不尽,对待庞统始终恭顺顺从。
而庞统也深深的爱护弟子,愿意把自己所学的一切传授给诸葛亮,并指望他能将所学之道融合到治国安邦之中。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反映了求贤若渴、虚心向师的精神。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后人诠释了师道尊严的重要性,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拜师的故事是一部分极具启迪意义的历史典故。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作为学生,要虚心向师,尊敬师长,并严肃认真对待学业。
而作为师长,则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师徒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的关系。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4b933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5.png)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诸葛亮拜师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聪明才智以及深思熟虑的智谋令人佩服。
然而,每个伟大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诸葛亮也不例外。
诸葛亮出生于中国古代东汉末年,这个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诸葛亮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他和他的母亲一起生活。
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难,但诸葛亮的母亲一直将教育视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她相信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诸葛亮从小就聪明机智,他对知识非常渴望,每天都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
他的母亲看出了他的天赋,并决定给他找一个好师傅。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寻找,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培养出他的才华和智慧的人。
尽管面临着困难,他们决定去拜访当地的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然而,他们被告知这位学者已经离世了。
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但他从不轻易地放弃。
他们继续寻找,直到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黄承儿的先生。
黄承儿是一位年长的学者,他以其博学和智慧闻名于当地。
当诸葛亮和他的母亲拜访他时,黄承儿看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他决定收养诸葛亮为徒,并传授他自己的知识。
诸葛亮在黄承儿的教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黄承儿教给他许多重要的学问,包括文学、历史、兵法和农耕技术。
诸葛亮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每天努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黄承儿并不仅仅传授知识给诸葛亮,他还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他告诉诸葛亮必须保持谦虚和善良,永远不要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要对自己和别人要求更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的才华越来越受到黄承儿的赞赏和尊重。
黄承儿认为他已经教给诸葛亮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自己,他决定将自己的一生所学传授给诸葛亮。
黄承儿将他所拥有的所有书籍和文化传统都交给了诸葛亮,给予了他巨大的承诺和责任。
黄承儿去世后,诸葛亮痛失亲师,但他深知自己必须继续下去。
他对黄承儿的遗志深感恩和敬意,决心成为一名杰出的学者和治理者,为百姓们带来和平和繁荣。
概括诸葛亮一生主要功绩的一副对联
![概括诸葛亮一生主要功绩的一副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f6c753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9.png)
概括诸葛亮一生主要功绩的一副对联
1. 上联:三分天下展谋略,下联:六出祁山显忠魂。
(就像棋手布局一样,诸葛亮巧妙地规划出三分天下的局势,这不厉害吗?)
2. 上联:舌战群儒展风采,下联:草船借箭显智谋。
(你想想,能在那么多人面前侃侃而谈,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
3. 上联:安居平五路沉稳,下联:定计捉张任机智。
(面对五路大军来袭还能如此沉稳应对,诸葛亮多牛啊!)
4. 上联:智算华容道惊人,下联:巧布八卦阵非凡。
(这华容道的算计,简直让人惊叹不已啊!)
5. 上联:南征蛮夷施仁政,下联:北伐中原立壮志。
(他对蛮夷都能施行仁政,这胸怀多宽广啊!)
6. 上联:发明木牛流马巧,下联:撰写出师表情真。
(那木牛流马多精巧啊,出师表又饱含着多少真情!)
7. 上联:火烧博望坡勇猛,下联:气死周瑜艺高超。
(这火烧博望坡多勇猛啊,能气死周瑜,这手段多厉害!)
8. 上联:隆中对策定乾坤,下联:白帝托孤付重任。
(在隆中就把天下给定了,这是何等的智慧!)
9. 上联:七擒孟获收人心,下联:九伐中原报国情。
(七擒孟获,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智慧啊!)
10. 上联:辅佐幼主忠心赤,下联:累死军中美名扬。
(一心一意辅佐幼主,最后累倒在军中,这得多让人敬佩啊!)
诸葛亮的一生,真的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和忠诚令人敬仰,他的功绩更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传颂。
诸葛亮茅庐前的对联
![诸葛亮茅庐前的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3bf5ae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31.png)
诸葛亮茅庐前的对联以下是二十条“诸葛亮茅庐前的对联”:1. “茅庐虽简藏大志,就像星星之火可燎原!” 例子:你看那小小的火种,不也能燃起熊熊大火吗?2. “宁静茅庐育奇谋,好比默默春蚕织锦绣!” 例子:春蚕不声不响地吐丝,最后却能织出华美的绸缎呀。
3. “三分天下始于此,这不就像梦想的起点吗!” 例子:我们的梦想不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念头开始的吗?4. “茅庐之中有乾坤,犹如小小贝壳蕴珍珠!” 例子:那不起眼的贝壳里,不也藏着美丽的珍珠吗?5. “智者居庐定江山,岂不是很厉害的事情!” 例子:哇,能做到这样,真的是太牛了!6. “诸葛茅庐蕴玄机,好像神秘宝盒待开启!” 例子:那个神秘的宝盒,总是让人好奇里面有什么。
7. “简陋茅庐藏智慧,不正如宝库隐于市!” 例子:城市里那些不显眼的角落,说不定就藏着宝库呢。
8. “茅庐见证大谋略,这和史书记录传奇有啥区别!” 例子:史书不就是记录那些传奇故事的嘛。
9. “静卧茅庐思大计,仿若潜水巨龙待腾飞!” 例子:龙在水下的时候,不也在等待一飞冲天的时机吗?10. “一方茅庐定乾坤,不就像那定海神针般重要!” 例子:定海神针多重要啊,茅庐也是如此呢。
11. “茅庐虽小志无穷,恰似麻雀虽小五脏全!” 例子:别看麻雀小,该有的都有呀。
12. “智慧在茅庐闪耀,这不就像灯塔照亮前路!” 例子:灯塔为船只照亮前行的路,智慧也为诸葛亮照亮未来。
13. “茅庐静待明主来,犹如闺中少女盼情郎!” 例子:少女等情郎的心情,不就是这样急切嘛。
14. “茅庐蕴含大天地,不就跟那微观世界有乾坤一样!” 例子:微观世界那么小,却有那么多奇妙的东西。
15. “贤士居茅庐,这不就是珍珠藏在蚌壳中!” 例子:珍珠在蚌壳里才能孕育出来呀。
16. “茅庐之中藏妙计,好像魔术师的口袋有惊喜!” 例子:魔术师的口袋总是能变出意想不到的东西。
17. “诸葛亮于茅庐展才,好比雄鹰在巢中蓄势!” 例子:雄鹰在巢里的时候,也是在为翱翔做准备呀。
民间故事 诸葛亮拜师 下
![民间故事 诸葛亮拜师 下](https://img.taocdn.com/s3/m/009e062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3.png)
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并不会与你甘休啊,如果伤害你的时候,你就用这拐杖去打起野鸡,这一天晚上的时候,诸葛亮悄悄来到了安利,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他就点火去烧那衣裳,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然觉得心头一震,便急忙往往下张望,发现按内出现的火光忽的一下就飞起来了,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拖过来变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一闪。
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仙鹤秃了尾巴,便于天宫中的仙鹤,一个个不太相同的,他自己也知道丢人现眼,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了,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了,便永远地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诸葛亮拿着仙鹤羽毛去剪师傅老道人数了,记住这个教训吧,要想学好本领,干一番事业,这情色之事,切千万不可迷恋呐,诸葛亮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从此作为借鉴打字以后诸葛亮。
更加勤奋,樊师傅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了一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画皮的那一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拖地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你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经年满18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一番大事了,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了,连忙恳求说师傅,徒弟,我越学越觉得学识浅薄,还想再跟您多学些本领,唉,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当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
来的还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再被情色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象所迷惑呀,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行,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师傅您你往哪里去呀?诸葛亮惊奇的问,以后我到到哪儿去看望您呢?云游四海没有定向了,听到这里诸葛亮,热泪滚滚滚到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
一谢栽培大恩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师傅了,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诸葛亮怀念师父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身边,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尤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他身边的仙鹤羽毛做成了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诫自己谨慎从事,这真是好了。
儿童传颂诸葛亮的打油诗
![儿童传颂诸葛亮的打油诗](https://img.taocdn.com/s3/m/c5b459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8.png)
儿童传颂诸葛亮的打油诗【原创版】目录1.儿童传颂诸葛亮的打油诗2.打油诗的内容和背景3.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贡献4.打油诗对诸葛亮形象的刻画5.结论正文儿童传颂诸葛亮的打油诗在民间,有关诸葛亮的传说和故事层出不穷,其中有一首打油诗流传甚广,为儿童们所传颂。
这首打油诗赞誉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打油诗的内容和背景这首打油诗的内容如下:“诸葛丞相大智慧,草船借箭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江山谁其替。
”这首诗简要概括了诸葛亮的几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突显了他的智慧和才干。
同时,诗中还提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勤勉,表达了对他由衷的敬仰。
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古代蜀汉的丞相,兼具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等多重身份。
他辅佐刘备,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个接近神性的人物,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事实上,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也的确不容小觑。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改革经济、整顿法治,还在军事上屡次北伐,力求国家统一。
打油诗对诸葛亮形象的刻画回到这首打油诗,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刻画。
首先,诗中赞誉诸葛亮具有大智慧,这正是他闻名于世的特点。
其次,诗中提到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两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
最后,诗中强调诸葛亮的忠诚和勤勉,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结论总之,这首儿童传颂的打油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誉,表达了民间对他的敬仰和传颂。
885诸葛亮拜师
![885诸葛亮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fa495cb36bd97f192279e9ed.png)
典藏小故事885 诸葛亮拜师
传说诸葛亮师从司马徽时,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很得司马徽喜爱。
司马徽每天除了公开讲学外,还可以依据个人情况,进行专门辅导。
由于人数众多,轮到诸葛亮的时间就少。
诸葛亮想多学点,怎么办呢?当时没有钟表,很难掌握时间。
司马家就用定时喂食的办法,训练鸡按时鸣叫。
司马徽就以鸡鸣为准。
于是诸葛亮便偷偷带了些干粮,估计鸡快叫了,就喂一点,故而他的受教时间特别长。
久而久之,司马徽就发现鸡不按时叫了。
当他发现是诸葛亮所为,不禁勃然大怒,要停他的课,在其妻劝说调解下才复学。
三年过去,到了结业那天,司马徽召集众弟子说:“我的弟子必须才智过人。
今天白昼之内,你们能得我的允许出此房门,方算结业。
”
于是一整个上午,弟子们都想方设法得到老师的首肯:有的说父亲得急病;有的说院内失火;有的干脆跪倒求情。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场面甚是混乱。
只有诸葛亮仿佛置身事外,一直在打瞌睡。
直到下午日落将至,诸葛亮才猛的起身,他一张嘴就破口大骂:“司马徽你这骗子!骗了我三年学费,还出这种题目,你想再骗我们三年钱吗?”众弟子惊得目瞪口呆,司马徽更是勃然大怒,下令将其扔出门去。
弟子们齐心协力,利索地将诸葛亮扔到门外。
这时诸葛亮突然恭敬地说:“恩师,我算结业了吧?”
司马徽和众弟子方才恍然大悟,纷纷表示佩服。
诸葛考状元的对联故事
![诸葛考状元的对联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b167e47561252d381eb6e28.png)
诸葛考状元的对联故事2018-01-23海陵才子诸葛,为人狂傲,不喜交游,闲时便到关帝庙去和老方丈对弈。
他发现老方丈棋到中局,常常闭目自语,不禁纳闷。
一次,他问老方丈:请教老禅师,晚生见老师傅常常闭目自语,不知何故?还望不吝指教。
”老方丈捋了捋胡须道:关圣大帝时常降临,贫僧闭目言语乃迎关圣大帝;怠慢了相公,还望见谅。
”诸葛听了老方丈的话,便对老方丈道:老师傅,小生有一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方丈道:足下但讲无妨。
”诸葛道:如关圣大帝再度降临,不知老禅可否引荐小生亲聆关圣大帝教谕?”老方丈道:若是常人,自当不可,相公乃非常人,届时贫僧当为引荐。
”一天,诸葛正和老方丈对弈,老方丈闭目自语片刻,对诸葛道:关圣大帝降临,相公有何请益,请将。
”诸葛道:晚生知关圣大帝乃汉世儒将,今晚生有一联语,躬请关圣帝君赐教。
”关圣大帝:请出上联。
”诸葛:三塔寺前三座塔;”关圣大帝:五台山上五重台。
”诸葛:塔,塔,塔;”关圣大帝:……”诸葛此对,乃是绝对,塔,塔,塔”三字,使关圣大帝无从相对。
关圣大帝对老方丈道:诸葛小子,恃才傲上,冒犯前贤,有亵神灵,其才本该状元及第,今当削去。
”不久,诸葛与一般举子租了一艘大船,一同进京赴考。
舟至太湖,那湖水浩瀚无涯,直接天际,举子们都在船头领略湖面景色。
这时一叶扁舟飞快地向举人们的大船驶来,只见扁舟上立一身材魁梧、相貌凶丑的强人,手持大刀对举人们喝道:留下买路钱来!”举人们见遇强人,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还是船家胆大些,对那强人道:大王,这些都是进京应试的举子,请大王开恩,不要伤了他们。
”哈,哈,哈哈!”那强人仰面大笑道:既然都是进京应试的举子,今吾有一对,如能对出,立刻放行,若对不出,哈哈,那就请见龙王爷去吧!”举子们听强人说要出对联,不觉心中暗喜,其中一位便壮壮胆子说道:请大王出上联。
”那强人便吟上联道:鳝长鳅短鲢嘴阔;”举子们面面相觑,无人能对。
这时一位举子道:诸葛呢,快叫诸葛对。
名人故事:诸葛亮拜师
![名人故事:诸葛亮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e32b94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3.png)
名人故事:诸葛亮拜师名人故事:诸葛亮拜师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
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
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逗从这庵前经过。
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
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
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
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低着头说:“师父!不会负你的一片苦心!”“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
诸葛亮祠堂对联
![诸葛亮祠堂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f29da94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1.png)
诸葛亮祠堂对联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
八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顾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垧。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叙;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黄剑三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胡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张焕然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怀忠。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1e3d3b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b.png)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
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得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
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ac12c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e.png)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拜师的典故讲了什么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
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得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
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
歌颂诸葛亮的对联
![歌颂诸葛亮的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cf03f1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6.png)
歌颂诸葛亮的对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
后世对于诸葛亮这个人都是持歌颂赞扬的态度,歌颂诸葛亮对联有很多,下面店铺整理了一些歌颂诸葛亮的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歌颂诸葛亮的对联摘抄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嬴财。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了扭边手,加女便是妞。
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有一个妞。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
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
遗世仰高风,抱膝长吟,出处各存千载志;偏安恢汉祚,鞠躬尽瘁,日月同悬二表文。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为一不义,杀一无辜,虽千驷万种弗受,三代不犹见斯人孙曹固一世雄也,何以吴宫魏殿转眼邱墟?怎若此茅屋办键,遥与磻溪而千古;将相岂先生志乎?讵知羽扇纶巾终身军旅,剩这些松涛满径,如闻梁父之长吟。
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朔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托孤。
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太震撼了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诸葛亮拜师……
![太震撼了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诸葛亮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501d0cd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4.png)
太震撼了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诸葛亮拜师……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的问这问那。
诸葛亮总是乐呵呵的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和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的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的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的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吃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
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厌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
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的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老道人又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拜师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
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
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逗从这庵前经过。
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
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
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
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低着头说:“师父!不会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
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师父!这些天我每睡好觉,头脑发昏。
”诸葛亮怕说出真情,挨师父训斥,撒了个谎。
老道人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让葛藤缠得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
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月大。
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啊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聪明人一点就灵。
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师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老道人郑重低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
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欢作乐。
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
你与她相爱,吃喝玩乐,倒也逍遥,但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相关整本阅读/ebook/76e9de6e312b3169a451a474.html 诸葛亮一听,慌忙问道:“师父!这会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