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学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b2e0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f.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能够辨认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2、难点(1)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并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根据三角形的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尺、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图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图形,它就像一个坚强的小勇士,总是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你们猜猜它是谁?对啦,就是三角形!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认识认识这位小勇士。
(二)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老师拿出一个三角形的模型,问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形,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三条边”“有三个角”“三个顶点”。
老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说:“这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就是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老师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个三角形。
在同学们摆的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同学们注意三条边要首尾相连。
摆好后,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摆的三角形,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2、三角形的定义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同学们思考片刻后,有同学回答:“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老师点头称赞:“说得非常好!这里的‘围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三条线段要首尾相连,不能有缝隙。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们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3、三角形的高和底老师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型,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三角形就像一座小山,从山顶到山脚有一条直直的路,这条直直的路在数学上就叫做三角形的高。
3.1.1认识三角形导学案
![3.1.1认识三角形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850ed650e2524de5187ead.png)
c b a C B A D CB A 课题 3.1.1认识三角形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顶点、三边、三角,会正确地用三种语言表示它们。
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流程温故知新 探索新知 例题学习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小结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活动(环节、措施)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温故知新 探索新知 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你在生活中见过不少三角形吧?请举出实例;问题2:能谈谈你对三角形的了解吗?问题3:你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吗?二、研读教材,探索新知1、三角形定义及表示方法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内容:即时练习:如图:1、图中有三个三角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D 的三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DC 的三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ABC 中,∠C 的对边是______、BC 的对角是________。
图形语言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三角形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读作“三角形ABC ” △ABC 三边 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由于是线段,大写字母不讲究顺序)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边AB AB 、BC 、AC 用一个小字字线表示:边aa 、b 、c 三角 两边所组成的角(记号规写:从一个顶点出发只有一个角,为角符号+一个大写字母如∠A ;从一个顶点出发不止一个角,书写为角符号+三个大写字母或是自已命名的角1等) ∠A 、∠EFD 、 ∠1、 对应关系 边的对角:一条边对面的角,如边AB 的对角是∠C. AC 的对角是_____;BC 的对角是_______ b 的对角是_____ 角的对边:一个角对面的边,如∠A 的对边是______ ∠C 的对边是______探索新知例题学习2、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1、完成教材做一做,将测量数据填在书上,上课前请与同桌对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a86b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a.png)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教案学习目标能*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学习重点1、角平分线的概念;2、三角形的中线.学习难点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疑难预设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教学器材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例题:△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活动二: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bd=dc=bc,或:bc=2bd=2dc.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巩固练习: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______.△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例题评讲例:△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三.活动: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课时小结(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三角形(3)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备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备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6e328f01dc281e53af0bc.png)
朝阳五中八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 3.1认识三角形(4)主备人李洪波
备课时间
2013.
03 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总课时 4 上课时间
学习
目标
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学习重点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三角形的高.
学习难点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疑难预设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你能画出它的对边BC的垂线吗?试试看,你准行!教学器材学生预先剪好三种三角形,一副三角板.
教学过程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教学过程: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你能画出它的对边BC的垂
线吗?试试看,你准行!
从而引出新课:
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
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线段AM是BC边上的高.
∵AM是BC边上的高,
∴AM⊥BC.。
认识三角形教案(精选19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精选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2d210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0.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认识三角形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三角形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三角形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教具准备:三角板2个、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指名交流,说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表述的质量。
活动二:探究新知师:两个三角板它们都是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量一量它们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度?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合作进行,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60+30+90=180,第二个内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室60+60+60=180。
小结:这山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
关注学生的结论。
活动三:操作验证师: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性的方法多。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进行验证,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
小组探索,全班交流并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
活动四:探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摆一摆,量一量。
最新北师大3.1.1认识三角形3学案
![最新北师大3.1.1认识三角形3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d4ad09bed5b9f3f90f1cd2.png)
3.1.1认识三角形一、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发现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将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新知探究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自学指导:观察下图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① ②归纳: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首尾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 条边、 个内角和 个顶点。
✧ 自学指导:自学教材62页做一做上面那段文字找出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填空。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可以用符号“ ”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 ”。
三角形的三边有时也用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 表示,顶点B 、C 所对的边分别用 、 表示。
2.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 自学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
结论: 3. 三角形按角分类:自学指导:小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统一答案后汇报讨论结果。
(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 (2)将图(3)的结果与图(1)、图(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将三角形如何按角分类?归纳:我们可以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练习:课本64页随堂练习第1题思考: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最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直角。
4.直角三角形✧ 自学指导:学生教材64页蓝框上面的那段文字后填空。
直角三角形ABC 可表示为__,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__,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1、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70°,另一个锐角( )度. 例1 在△ABC 中,(1)082,42,C A B ∠=∠=∠则=(2)5,A B C C ∠+∠=∠∠那么=变式训练:(1)在△ABC 中,0078,25,B A C ∠=∠=∠则=(2) 在⊿ABC 中,已知∠A+∠B=80°,∠C=2∠B ,试求∠A 、∠B 和∠C 的度数。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761c1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f.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掌握测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方法。
3.能够通过三条边的长度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三角形。
2.掌握测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三角形的边长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2.通过角度的大小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呈现给学生看,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大声回答:“是三角形!”2.认识三角形教师通过展示多张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并向学生解释每个三角形的种类、定义以及性质。
授课时要注意教师口语的清晰,确保学生可以理解到学科专有语言的发音、词义和连读等方面的知识。
3.测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教师通过展示测量三角形的仪器,并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仪器,如何读数,让学生接着轮流尝试测量同一三角形的各条边和角度。
4.通过边长判断三角形种类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不同三角形的边长,让学生比较了解不同种类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之后,通过问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出不同种类三角形边长的关系,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5.通过角度大小判断三角形种类教师向学生展示由两条相等的边组成的三角形的各种形状,之后讲解三角形角度的性质和判断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和讨论,归纳出三角形角度大小关系与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判断方法。
6.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展示多幅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构建建筑物方案、设计道路路线等。
7.总结教师通过询问学生,让学生回想所学内容,并口头讲解整堂课的重点、难点与重要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整堂课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2.实践教学法3.交互式教学法6.教学手段1.黑板、彩笔等2.测量三角形仪器3.图片、幻灯片等视觉手段4.现实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样本6.学生辅助教学手册七、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三角形种类、定义、性质及测量的掌握程度。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babfd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4.png)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角形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2、引导幼儿分辨出三角形的物品。
二、活动准备1、三角形模型2、三角形相关物品3、三角形泡棉4、幼儿操作卡三、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点心时间到了,小动物们都围在桌子旁边吃着点心。
请你们看看点心的形状都是不同的,你认识这些形状吗?2、交流探索: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分辨出三角形物品。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认知环节,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角形。
(2)看,小老虎和小狗的点心形状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吗?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片和三角形的泡棉学具,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3)想一想,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4、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操作卡片上内容。
引导幼儿区分物品的形状,找出三角形物品。
5、小结总结: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就像小红旗、衣架、屋顶等。
四、活动建议引导幼儿自助操作练习卡,学习探索,找出拼合图形之中的三角形。
五、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从活动室、家里或者其他场所寻找三角形物品。
(2)在区角中,引导幼儿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积木或卡片拼搭图形。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2活动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活动过程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1、认识三角形(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
认识三角形 学案
![认识三角形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2a118d83d049649b665841.png)
A B C3.1.4 认识三角形主备: 审核: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三角形房梁中“立柱”与“房梁”的位置关系,得到三角形高线的定义,并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2.通过折纸、画图,能得出三角形三边高的位置关系.一、自主学习1.回顾“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1)贴:先拿一直尺,用其一边贴着已知直线;(2)放:放三角板,使其一边紧挨着直尺的一边;(3)画:过已知点,用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 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 .3.(1)如右图:在给定的三角形中,你能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2)找一张稍硬的卡片,剪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你能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高吗?通过观察,我们一定发现了这三条高的位置关系,请你把它写出来: .注:作三角形的高要标出 和 .二、合作交流1.探索任意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如图,分别画出△ABC 和△DEF 的三条高,并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DE FCB A(1)直角三角形有 条高在三角形内部, 条高在边上,三条高 .(2)钝角三角形有 条高在三角形内部, 条高在外部,三条高所在的直线 .即:对于任意三角形,有: .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交流,分别说出每个三角形中的三条高.2.探索三角形三条高交点的位置特点:通过观察发现: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 ;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是三角形的 ;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 ;E C P D B AD B A 三、当堂检测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 )A .每一条都是线段B .角平分线是射线,其余是线段C .高线是直线,其余是线段D .高线是直线,角平分线是射线,中线是线段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 )A .必定是钝角三角形B .必定是锐角三角形C .必定是直角三角形D .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恰好交于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4.如右图,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AB 边上的高是 ;在△BCE 中,BE 边上的高是 ;EC 边上的高是 ;在△ACD 中,AC 的高是 .5.在Rt △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6cm ,8cm ,10cm ,那么斜边AB 的高CD= .6.如右图,已知△ABC 中,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 =36°,∠DAE =20°,求∠C 的度数.7.一个缺角三角形残片如右图所示,不恢复这个缺角,请你作出AB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你是怎样作的?为什么?四、延伸迁移 如右图,已知在△ABC 中,AB=AC=8,P 是BC 上任意一点,PD ⊥AB 于点D ,PE ⊥AC 于点E.若△ABC 的面积为14,问:PD+PE 的值能否确定?若能确定,则值为多少?若不能确定,请说明理由.五、学后小结。
《三角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9e28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9.png)
《三角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 -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具体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学生能够应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根据边长和角度的关系,分别介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
2. 示范教学:展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图像,并解释其特点和性质。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 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发现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5.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维导向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思考。
2. 情境创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图片,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示范教学:展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图像,并解释其特点和性质。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成果。
5. 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他们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6. 提问引导:提出一些思维导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7. 拓展应用: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8.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验题和题,评价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的研究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理解情况。
六、教学资源1.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课件。
认识三角形教案7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60ef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d.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7篇认识三角形教案篇1活动目标:1、复习圆、三角形、正方形,知道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地上画圆、三角形、正方形,每种图形都有4种不同的尺寸,分别标1―4个点,图形标上几个点,图形内就可以站几个人。
作业卡。
活动过程:1、幼儿分成3组,每组分别站进圆、正方形、三角形内。
音乐响起,游戏开始,幼儿在场内自由活动。
一声令下,幼儿迅速站进自己的图形里,动作又快又准确的组为优胜组。
各组互相轮换,再做三次,使每人都有机会站到不同的图形里。
2、指导幼儿做练习:(1)将图形分类计数,并将数量用圆点表示出来。
(2)将图形分类计数,并比较多少,找出最多和最少的图形,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3)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用所给图形拼成适当的图案。
活动反思: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
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认识三角形教案篇2活动设计背景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
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活动目标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活动准备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
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活动过程1、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abc85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3.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角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两边及夹角正弦表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2、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从直角三角形迁移到斜三角形,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猜想、论证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培养学生从旧知识中感悟、思考出新知识的能力,学会温故知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通过温故知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生事事学会反思;通过相互讨论,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1、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式的推导过程;2、解斜三角形时何时选取正弦定理,何时选取余弦定理。
三、教学设计说明初中时,学生们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解斜三角形的思路与之类似,通过旧知识引入新课是很自然的一种思路。
又由于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要去解三角形,所以新课讲授时,以如何“知三求三,解三角形”展开,紧扣基本主题。
鉴于复旦附中学生基础较好,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容量要符合学生特点,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做了比较系统化的,让学生能够宏观地、整体地去把握这节课内容。
在例题的选择方面,坚持覆盖全面,难度适宜的原则。
在行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和与整个班级的问答环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解直角三角形六个元素:“知三求三” (知的不能是三个角)三个角∠A∠B∠C3条边a b c(1)已知a b∠C(直角)(2)已知a∠A∠C(直角)(3)求面积(二)归纳猜想在给定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可以完成“知三求三”。
那么如果是斜三角形呢?还能不能“知三求三”呢?如果可以的话,式子的形式和直角时有什么关系呢?说明与同学们互动,群策群力,想出解斜三角形的思路!(3)论证探究*解斜三角形“ 知三求三”(知的不能是三个角)(1)问:已知a b∠C思考没有直角,那我们把要求的边放到直角三角形的里面过B作为AC边的垂线,垂足为D(钝角、锐角考虑周全)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三角形BCD和三角BAD====所以,C得以求出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的两倍。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445f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f.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性质4.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三角形》。
2.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将三角形分为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性质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①周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之和。
②面积:海伦公式、底乘高除以2等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他们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提问。
3.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95c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8.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根据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进行分类。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板、量角器、不同长度的小棒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尺、交通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哪些三角形的物体?2、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结合图形,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指出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并分别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征:有 3 条边、3 个角和 3 个顶点。
(2)三角形的稳定性展示用三根小棒拼成的三角形和用四根小棒拼成的四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的车架、三角形的晾衣架等。
(3)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每个三角形的角的度数。
引导学生根据角的度数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和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三角形的认识学案例题解析答案
![三角形的认识学案例题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d3ac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4.png)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的1、认识三角形的角、边以及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2、会根据边的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以及会画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3、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认识三角形1.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A, ∠B, ∠C是在三角形,由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线段AB ,BC,CA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2.知识回顾(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进行分类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3)、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5)、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题一:(一)填空题。
1、在△ABC中,∠A=40°,∠B=∠C,则∠C=.2、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16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3、三角形的一边为5 cm,一边为7 cm,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4、△ABC中,若∠A=35°,∠B=65°,则∠C=;若∠A=120°,∠B=2∠C,则∠C=。
(二)选择题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2.若三角形中最大内角是60°,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不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不能确定3.已知△ABC 中,∠A=2(∠B+∠C),则∠A 的度数为( )A.100°B.120°C.140°D.160°4.在下列条件中:①∠A+∠B=∠C ,②∠A ∶∠B ∶∠C=1∶2∶3,③∠A=90°-∠B ,④∠A=∠B=½ ∠C 中,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小结:1、判断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只需满足较小两边之和大于最大边,或最大边与任意较小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2、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满足180°即可知识点二:三角形的高线定义:过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e247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1.png)
认识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判断三角形的种类;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三角形的种类及其判断方法;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三角形的种类及其判断方法;2.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三角形的种类及其判断方法;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4.课外拓展:通过课外拓展,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2. 讲解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等。
3. 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三角形的种类及其判断方法,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4.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判断三角形的种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等。
5. 课外拓展教师通过课外拓展,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建筑、地理、数学等方面。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2.作业评估:通过作业评估,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应用能力;3.课外拓展:通过课外拓展,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拓展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课外拓展。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对三角形的应用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
因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际操作和课外拓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练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7808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c.png)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3.能够判断和划分一个图形是否是三角形。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彩色笔。
2.足够数量的三角形模型。
3.三角形的图片或图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亮出一个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并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其中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2.探究(30分钟)(1)分类和命名教师将几个不同样式的三角形模型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分别观察这些模型,将它们分成几组,每组中的三角形具有相同的特点。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用彩色笔在黑板上画出每组三角形,并给它们命名。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分类规则和命名方法。
(2)判断和划分教师展示一张图表,上面有很多图形,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三角形。
学生依次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讨论,引导学生找出判断图形是否为三角形的依据。
然后,请学生从图表中找出所有的三角形,并用彩色笔在图表上将它们划分出来。
3.整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的性质,并教给学生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可以用彩色粉笔或白板上的彩色笔在黑板上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用标注的方法标注出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4.拓展(20分钟)(1)游戏:找到你的同类教师分发给学生一些三角形模型,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同类,将它们放在一起,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2)应用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或推理来解答问题。
例如,求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或面积,或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学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
学习目标
1、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学习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学习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疑难预设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那幺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
教学器材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1)当0º小于α小于90º时,α是______角; (2)当α=______º时,α是直角;
(3)当90º小于α小于180º时,α是______角; (4)当α=______º时,α是平角.
2、如右图,
∵AB∥CE,(已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活动:
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
180º,那幺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块.你发现了什幺?小组交流.
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º(几何表示)
举例(略)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
练习1: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º.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
2、在△ABC中,
(1)∠C=70º,∠A=50º,则∠B=_______度;
(2)∠B=100º,∠A=∠C,则∠C=_______度;
(3)2∠A=∠B+∠C,则∠A=_______度.
3、在△ABC中,∠A=3xº∠=2xº∠=xº,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A+∠B+∠C=180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2x+x=_______
∴6x=_______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