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胰和肝外胆道断层解剖及CT
合集下载
腹部CT断层解剖结构肝胰腺

胰
肾 静脉
腹主动脉
胆囊
肠管
胰
结 石
腹 水
肝
慢性胆囊炎CT平扫示: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后壁见一类椭圆形高密度结石
脾 腹 水
肾
肠管
胆 囊
胰腺体、 尾部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膈脚
正常胰腺CT平扫
脾
腹主 动脉
下腔 静脉
肝右 叶
胰头
肾 正常胰腺CT平扫
肠管
腹主 动脉
胆囊
肠管
胰体
胰尾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脾静 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示:由于 造影剂洗脱,肿瘤呈较低密度。本例见癌肿 侵犯门静脉,门脉左支受压变形,门脉右支
未见显影。
肝内 癌灶
门静脉左支 及其内癌栓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平衡期示:肝内癌 灶随造影剂进一步洗脱呈低密度表现。本例 门静脉左支内还可见稍低密度癌栓。
慢
性
胆
肝
囊
炎
肾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壁稍厚。
癌灶增强, 密度增高
肿瘤 假包膜
瘤内坏 死部分 呈更低 密度
静脉 早显
肿瘤 血管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肝内 癌灶不均匀增强,密度增高,其内见肿瘤 坏死部分不强化,呈更低密度。
肝右叶 癌灶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
示下腔静脉内癌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表现。
肝内 癌灶
门静脉左 支受压变形
胃
肝尾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胃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膈脚
腹主 动脉
脾
肝右叶
肾 静脉
腹主动脉
胆囊
肠管
胰
结 石
腹 水
肝
慢性胆囊炎CT平扫示: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后壁见一类椭圆形高密度结石
脾 腹 水
肾
肠管
胆 囊
胰腺体、 尾部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膈脚
正常胰腺CT平扫
脾
腹主 动脉
下腔 静脉
肝右 叶
胰头
肾 正常胰腺CT平扫
肠管
腹主 动脉
胆囊
肠管
胰体
胰尾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脾静 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示:由于 造影剂洗脱,肿瘤呈较低密度。本例见癌肿 侵犯门静脉,门脉左支受压变形,门脉右支
未见显影。
肝内 癌灶
门静脉左支 及其内癌栓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平衡期示:肝内癌 灶随造影剂进一步洗脱呈低密度表现。本例 门静脉左支内还可见稍低密度癌栓。
慢
性
胆
肝
囊
炎
肾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壁稍厚。
癌灶增强, 密度增高
肿瘤 假包膜
瘤内坏 死部分 呈更低 密度
静脉 早显
肿瘤 血管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肝内 癌灶不均匀增强,密度增高,其内见肿瘤 坏死部分不强化,呈更低密度。
肝右叶 癌灶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
示下腔静脉内癌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表现。
肝内 癌灶
门静脉左 支受压变形
胃
肝尾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胃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膈脚
腹主 动脉
脾
肝右叶
《肝胆胰脾解剖学课件》

2
形态
脾脏呈椭圆形,粉红色,平均重量约150至200克。
3
功能
脾脏有助于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运作,也有存储血细胞的功能。
肝胆胰脾的功能
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维持人体代谢正常,分解 毒素,代谢药物。
胆囊
胆囊有助于消化脂肪,排出钾,维持酸碱平衡。
胰腺
胰腺是人体内分泌和外分泌的重要器官,参与酶的 分泌和激素的调节。
脾脏
脾脏有助于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运作,也有 存储血细胞的功能。
关键解剖结构
1 肝管和胆总管
肝管和胆总管联合形, 分泌的酶液帮助消化脂肪和 蛋白质。
3 岛屿细胞
以上各器官中含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和酶等物质调节人体 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临床应用和意义
疾病诊断
结合解剖学知识,医生可以根 据症状和器官位置来诊断疾病。
手术
领先的医学技术,包括器官移 植和胰腺癌的治疗。
关键信号
不正常的器官大小或位置等可 以表明一些潜在疾病。
总结
肝胆胰脾四个器官是身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的解剖结构、功能和临 床应用在医疗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胆囊解剖
位置
位于肝脏下方
结构
胆囊与胆道系统相连,有助于储存和浓缩胆汁。
功能
胆囊通过肠道中的胃肠激素受体,帮助调节胆囊蠕动,释放胆汁。
胰腺解剖
位置
位于腹腔的后部,靠近胃和 十二指肠
结构
胰腺由头、体、尾三部分组成
功能
胰腺通过分泌胰液,帮助消 化脂肪和蛋白质。
脾脏解剖
1
位置
脾脏位于肝脏、胰腺、结肠和左肾上方。
肝胆胰脾解剖学课件
1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肝、胰腺)

腹主 动脉
肝右叶 癌灶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 示下腔静脉内癌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表现。
门静脉左 支受压变形
肝内 癌灶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示:由于 造影剂洗脱,肿瘤呈较低密度。本例见癌肿 侵犯门静脉,门脉左支受压变形,门脉右支 未见显影。
门静脉左支 及其内癌栓
肝内 癌灶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平衡期示:肝内癌 灶随造影剂进一步洗脱呈低密度表现。本例 门静脉左支内还可见稍低密度癌栓。
肝脏的分段
胰腺的大体解剖
长12-15cm,宽3-4cm,厚1.5-2.5cm 头、颈、体、尾部,但无明显界限
肠系膜上静脉 是区分钩突的 标志
胰腺断层解剖
CT上胰腺多呈弯曲带状结构,轮廓光滑, 可分叶 密度均匀,CT值略低于肝脏 胰头最大,体、尾逐渐变细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肝右叶 巨大癌灶
肝癌CT平扫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边缘 不平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内见结节状、 团块状低密度癌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癌灶增强, 密度增高 肿瘤 假包膜 瘤内坏 死部分 呈更低 密度
静脉 早显
肿瘤 血管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肝内 癌灶不均匀增强,密度增高,其内见肿瘤 坏死部分不强化,呈更低密度。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腹主 动脉
肝血 管瘤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肝血 管瘤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ppt课件

190经L2椎体下份
• 1.腹直肌 2. 小肠系膜 3. 降结肠 4.左 肾 5.腹主A 6.下腔V 7.肠 系膜淋巴结 8.升结肠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191经L2/3椎间盘
• 1.腹直肌 2. 腹外斜肌 3. 腹内斜肌 4. 腹横肌 5.腰 大肌 6.升结 肠 7.腰方肌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186经左右肾V
• 1.胰头 2.胰钩 突 3.空肠 4.左 肾 5.左肾V 6. 十二指肠水平部 7.腹主A 8.右肾 A 9.十二指肠降 部 10.右肾V 11.升结肠 12.肝 右叶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187经十二指肠水平部
• 1.肠系膜上AV 2.胰头 3.十二 指肠水平部 4. 左输尿管 5.右 肾AV
• 二、 肾上腺的范围:左右肾上腺位于T10/11L2范围内,均以T11/12-L1水平出现率为高,其 中80%以上集中于T12-T12/L1水平。右侧83.4% 的占4-5个断面,左侧86.7%占3-4个断面。 76.7%的右肾上腺高于左肾上腺。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 三、 肾上腺出现平面和变化规律 • 门V左支矢状部以上平面 10%,门V左支矢状部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 图像
一.肝脏解剖 (一) 肝形态: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 (二) 肝分叶,分段及肝内管道 肝门V
Glisson系统 肝A 肝管
肝内管道
肝左V 肝中V
肝V系统 肝右V 尾状叶V 肝右后V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三)肝门区及肝外胆道解剖
肝、胰、肾上腺的断面解剖及腹部断面
肝胆胰脾影像解剖

肝 静 脉
正 常 肝 脏 CT 平 扫
正 常 肝 脏 CT 增 强 扫 描
典型小肝癌CT多期增强特征
(二) 胆道系统CT断面解剖
正常肝内外胆管平扫不显影 位于肝左叶内侧段和右叶之间,呈水样密度卵
圆形影,胆汁CT值10~30Hu。 胆囊横断面直径 4-5cm ,壁厚约 1~2mm,
异常>3.5mm 胆总管显影率30%,正常直径<1cm,
胰内段为4~6mm
( 三)胰腺CT断面解剖
位于肾前间隙内,前为壁层腹膜 ,后为肾前筋膜, 胰周脂肪呈低密度,可清晰分辨其境界; CT表现为宽带状密度均匀影,CT值为40~50Hu; 多数胰腺影像密度不均匀,呈斑驳状,肥胖者及老年人,
含脂肪较多,胰腺呈羽毛状结构; 脾V在胰腺体尾部后缘走行,识别胰腺的标志 从胰头到胰尾逐渐变薄,呈头低尾高位,钩突位置最低; 第 2腰椎横径作为标准,正常胰头宽径不超过同层面
椎体的横径,胰体尾宽径不超过同层面椎体的2/3 胰头 3.0cm (最大径) 胰体 2.5cm 胰尾 2.0cm
水肿型 胰腺炎
第二节 肝胆胰脾断面解剖
(一) 肝脏CT断面解剖
正常肝脏密度均匀一致,比脾脏高,轮廓光滑,CT 值 40~70Hu,肝门区可见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三 者伴行进入肝实质。门静脉居后,肝动脉居左前、总肝 管居右前,形成三角形关系。
平扫肝静脉、门静脉呈树枝状低密度影,与下腔静 脉相同,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肝内胆管 正常时不显影,扩张时才显示,无强化,呈低密度影, 胆管CT值10~30Hu。
二、MRI 横断概述
肝脏正常表现 为均匀信号; T1加权肝信号高于脾, T2加权肝信号明显低于脾; 肝门和肝裂含较多脂肪, T1、T2加权呈高信号; 肝静脉、门脉显示率达90~100% ,流空效应, 表现为低信号; 肝动脉及正常肝内胆管管径细,显示不清;
肝胆脾胰CT解剖-精品医学课件

肝 静
– 门静脉:左心室-主动脉-肠系膜/脾A-V-门静脉 50~60s 脉
肝脏增强扫描的分期及特点
110-120s
– 动脉期(20-25s):对比剂充盈肝脏动脉,肝实质轻度强化
– 门脉期(50-60s):对比剂充盈门静脉,门静脉强化明显(高于 肝动脉),肝实质明显强化
– 平衡期(110-120s):对比剂在肝血窦内混合达到平衡状态, 肝静脉、下腔静脉显示良好,肝实质持续强化
肝脏CT多期扫描和CT后处理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
MIP
MPR
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意义
临床意义 – 多数肿瘤由动脉供血,利用造影时差,区分正常肝脏和肿 瘤性病变
鉴别意义 – 肝细胞癌:快进快出 – 血管瘤:早出晚归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快进慢出,中央星状疤 痕延迟强化 – 肝内胆管细胞癌:逐渐强化 – 转移瘤:环形强化为主 – 肝囊肿:各期均无强化
肝胆胰脾影像解剖
一、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Ⅱ
Ⅷ
Ⅳ
Ⅶ
Ⅲ
Ⅳ ⅥⅤ
肝Couinaud系统
思考
肝脏分段解剖标志是什么?
肝静脉 第二肝门
门静 脉
门静脉
思考
定肝脏分段解剖标志:
– 平扫? – 增强?
第 一 肝 门 区
二、肝脏双重血供
肝动脉
占肝供血20%-30%
含氧量高
主 动 脉
肝血窦
肝静脉
下 腔
(三条) 静
70s
脉
•胃肠 经毛细血管网 •肠系膜上静脉
•脾动脉
•脾静脉
门静脉(腹腔不成对器官静脉)
占肝供血75%-80% 含氧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