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物理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代写论文被列为中小学校的必修课,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已成为当前高师面临的迫切任务。
三阶段教学模式把整个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学习、见习学习和实践学习三个阶段十三个环节,整个教学模式不但体现了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且还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性。
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培养高师生具备初步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一、三阶段教学模式提出的现实背景 1.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不容乐观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已经开设了几年,但从很多学校实施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如下:(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把握不够。
比如有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有些学校把研究性学习当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唯一活动方式。
(2)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不力。
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选好活动主题,也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等。
(3)教师的“学科本位”课程意识较强。
很多教师还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做学科课程来教。
(4)教师缺乏开发适应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方式和技能。
2.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引入高等师范院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职前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的高等教育机构。
正是由于高等师范教育职业的定向性使得基础教育成为其发展的晴雨表[1]。
因此,我们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针对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师教育方式。
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符合这门课程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仍采用教师上课讲理论、学生记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方式,则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甚至还很可能使学生再误入“学科课程”教学的模式中去。
为使未来的教师既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又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实践能力、开发和设计能力、管理和评价能力等,我们在广泛的教学实践和明确的理论指导下,建了“理论学习—见习学习—实践学习三阶段十三环节”的教学模式并按此进行教学实践。
“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

“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高师院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职责所在。
衡阳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打造了新型的教师教育基地和现代教师学习中心,开辟了高校、政府和中小学联合培育师资的新模式,是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的教育存量和增量、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尝试。
标签: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也导致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水平骨干教师严重匮乏,边远贫困地区补充合格教师困难,农村学校音体美、外语和信息技术等科目教师普遍短缺等显性矛盾已为人们所认识。
[1]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科学和均衡发展。
因此,共享高师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功能,迎合基层中小学的师资需求,构建“三位一体”的区域性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形成新型的教师教育基地和现代教师学习中心,实行“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开辟高校、政府和中小学联合培育师资的新模式,是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的教育存量和增量、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尝试。
一、“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教师教育创新的“三位一体”是指高师院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协同创新的主体一体化,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基础教育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发展一体化,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合作学习的教育过程一体化。
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实行“1234”运行机制:即一个目标(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优化两个方案(职前培养方案、职后培训方案),三位主体(地方师范学院、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协同,保障四项条件(实习经费和培训经费、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
1.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衡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立足点,和常宁市教育局、耒阳市教育局对两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共同研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优化培养和培训方案,把强化专业培养、促进专业成长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保障。
“叠加嵌入”: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十八大报告 中将“ 努力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育” 作
为加强 社会建 设 首要 内容 , 将“ 深 化教 育领 域综合 改
但又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入 , 还要有精神上和人力资
源上 的跟进 。《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 展规划 纲要
革” _ l 1 j 3 作为发展教育事业 的一项重要任务 , 分别 明 确了学前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 高 中阶段教育 、 职 业教育 、 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发展方 向, 更将教师的职业道德、 业务能力和职业的责任感
徽省 基础教 育 战线输 送 了一批批 教 育管理 干部 和一 线优 秀教 师 , 是 最早 参 与 基 础 教 育 改革 和承 担 基 础 教育 培训 , 与地 方政 府开 展校 地合 作 , 建 立教 师教 育
综合改革实验区 的高校之一 。近年来 , 更是继续秉 承教师教育传统 , 在教师教育方面进行 了多维度的 探索 , 取 得 了一 些 成 绩 。首 先 是 卓 有成 效 地 完 成 了 安徽省高校重大教改计划项 目“ 合肥师范学 院教师 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与实践” , 后又 以省级 质量工程 “ 合肥师范学院师范生技能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项 目为依托 , 经过试点与总结并广泛征求中小学一线
一
9 6
教师意见 , 制定 出《 合肥师范学院师范生专业技能训
练与 考核 大纲 》 、 《 合 肥 师 范学 院师 范 生 专 业 技 能 教 学 与训 练 方案 》 、 《 合 肥 师 范学 院学 生 微 格 教 学 技 能 训 练规 范 ( 试行 ) 》 等 操作 性极 强 的文 件 , 极 大地 促 进 了师 范生 的教 学 技 能 的培 养 和 提 高 。通 过 广 泛 调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学设计与实践

te c n d i n s h me i pr p e ai ng i t ai i qu i ed a hi g es g c e s o os d mi n r n ng al fi ge e l t c ol g t c e f r n ra e hn o y ea h rs o hi h c oo . g s h ls
K w ds e r t h ol g ey or g ne al ec n o y: c ri u u re o ma o ur c l m f r ti n; t ac e t i ng: t a e h rs ra ni e chi d i n ng es g
A th ’ s d e Mi y ng u or a dr ss an a No m U v rsi y Mi ny n r al ni e t, a a g, Si h an Chi a 21 0 cu , n 6 0 0
学术研 究
贾 理 阮 平 游 强 地 高 师 院通 技 师 培 教 设 与 践 天 期 章 : 方 等 范 校 用 术 资 养 学计 实
7
i . 9 9 j i s . 6 1 4 9 . 0 1 2 . 0 0 36 / .sn 17— 8X 2 1. 70 7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师物理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生分 成考 研 班和 就业 班 ,考 研 班第6 学期 实 习 ,第 7 学期 修 读专 业方 向课 ,即考 研专 题模 块 ,为考研 做好 准 备 ;就业班第六学期修读专业方向课 ,即教师技能模块 ,第7 学期实习 ,为就业做好准备。 1 . 2 毕 业论 文多元 化改 革 ,提 高学 生创新 意识 本科 毕业 论文 ( 设 计) 是 高校培 养创 新人 才 的一个 重要 的实践 性教 学 环节 ,也 是 提高 大学 生综 合 素质
2 0 1 3 年 6月
J u n . 2 01 3
高师物理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陈敬 艳 , 贺 小光 , 齐海 燕 , 陈红君
( - K春 师范 学 院物理 学 院 ,吉林长 春 1 3 0 0 3 2 )
【 摘 要】 针 对我 国高师现有人 才培养模式 的弊端 ,本文分 析了高校 物理学专业学 生能力 的培养问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2 — 0 1 【 基金项 目】 吉林省教 育科 学规划课题( z c1 1 1 1 0 ) 。 [ 作者简介】 陈敬艳( 1 9 8 0 一) ,女 ,吉林双辽人 ,长春师范学院物理 学院讲师 ,硕士 ,从 事纳米材料研 究。
・
1 】 5・
的重要环节。为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 ,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 ,将本科生单一 的学术 性毕 业论 文 ( 设计 )变 革 为多元 化 的毕业 论文 ( 设 计) ,制 定物 理 学 院毕业 论 文 ( 设 计 ) 多元化 改革 方 案 。 多元 化 的毕业 论文 ( 设 计) 主要 包括 五 部分 :实 验型毕 业论 文 、实 习型毕 业论 文 、创新 创业 项 目型毕业 论 文 、小制作性毕业设计和传统的学术性毕业论文。
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张洪瑞

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张洪瑞发布时间:2021-01-25T09:30:58.5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上作者:张洪瑞[导读] 学生从初中入门学习物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学习和理解到物理知识的意义,更要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奥秘,感受到物理的作用。
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敬畏,对科学有极高的严谨和探求感。
在新课标的改革推动下,探索初中物理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注入更多实验环节,成为重要一环。
这不仅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体验感和兴趣,从而激发出内在学习潜能,更可以更加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进而保证高度的物理教学效果。
文章基于当前东莞市华侨中学张洪瑞 523690摘要:学生从初中入门学习物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学习和理解到物理知识的意义,更要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奥秘,感受到物理的作用。
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敬畏,对科学有极高的严谨和探求感。
在新课标的改革推动下,探索初中物理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注入更多实验环节,成为重要一环。
这不仅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体验感和兴趣,从而激发出内在学习潜能,更可以更加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进而保证高度的物理教学效果。
文章基于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来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期寻找到科学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引言:物理,顾名思义即“物体的道理、道义”。
物理是一门动手性强,操作力要求高的学习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物体运动规律和了解相关物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将其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之中。
文章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讨论及提出了提升方案,推动教学方法的优化,对学生学习物理形成重要帮助,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同时也可帮助改善教师授课思维方式,调整固化教学模式,平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分量,使两者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添加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理解记忆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学为主,一节课程中主要是师说学听,学生大脑高速运转和记忆,其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效果一般。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实践与探索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实践与探索郑州市第二中学物理组李学文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高师院校物理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取向探讨

价值观 。课 程实施 的取 向集 中表 现在对课 程变 革计划 与课 程实施过 程之关 系的不 同认识 方面 。本 文通过探讨 新形势下 高师 院校物理教 师教育课 程实 施 的三 种取 向 ,即忠实取 向 、相互适 应取 向和课 程创生取 向,提 出高 师物理 教师教育 的课程实 施应在 正确 的取 向观 指导下 ,才能有效 实行 。
第2 7卷第 6 期
v 12 N . 0,7 o6
长春 师范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L a o CaghnN ra U i rt N ta Si c }  ̄m l f hneu o l n e i { a r c ne m v sy u l e
20 年 1 月 08 2
l p m n tn u i l eti )给予足够 的重视 [ m m e ao 引。随着课程 变革 的不 断深化 ,“ 程实施 ”作为课程研 究 的一个 重要领 课
域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3 5 '。课程 实施 的取 向是对课 程实施过 程本质 的不 同认识 以及 支配这些 认识 的相 应的课 程 /
2 相互 适应 取 向
De 2 0 e. 0 8
高师 院校物 理教 师教 育课 程 实施 的取 向探讨
张 海宏 ,刘保 垣
( 春师范 学 院物 理学 院 ,吉林长春 长
[ 摘
103) 302
要]课程实施是课程 改革 的关键性环节 ,课程实施的价值取 向是课程改 革成功的先决条件 。本
文分 析了课程实施的三种取 向在高师物理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并将行为 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理论和我 国高师物理教师教育 的现状相结合 ,提 出了初步的解决策略。
师 的培养” 的改革 思路 。20 年率先 尝试 实施 以 “ 01 4+2 ”模 式 为重 点 的 教师 教育 模式 改革 。20 又 出台 03年
新时期高师物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探讨

2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 育专业培养 目标与 培养 , 在就 分 解 到 大 学 本 科 教 育 、 士 研 现 硕 究生 教 育 、 博士 研 究生 教 育等 不 同 的 阶 段 , 规格 探讨
物 理 学 是 自然 科 学 中 最 基 本 的 学 科 , 它研 究物 质运 动 的 最 一 般 规 律 及 其 基 本结 构 , 培 养 和提 高学 生 科 学 素 质 、 学 思 维 是 科 方 法 和 科 学 研 究 能 力 的 重 要 基 础 课 的 学 甚至有人认为“ 博士 后 ” 是 一 个 人 才培 养 也 的 阶 段 , 然 , 终 身 教 育 的 观 点 看 , 级 显 从 高 专 门 人 才 的 培 养 不 可 能 是 由 哪个 学 历 层次 独 立 完 成 的 , 这 个 意 义 来 说 , 学 本科 阶 从 大 段 仍 然是 打基 础 的阶 段 。 言 之 , 换 现在 的本
教育部于 19 年 重新颁布 实施 的“ 8 9 本 经 过 多 年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 质 教 育 已 素 纪 9 年代 末 , 育部 重 新 颁 布 了 Ⅸ 通 高 等 科 专 业 介 绍 ” 0 教 普 中对 物 理科 学 ( 师范 类 ) 即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取 得 了共 识 , 别是 通 过 对 《 亦 特 中共 中 央 国务 学 校 本 科 专 业 目录 》 其 中 的 “ 通 高等 学 理 教 育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和 培 养规 格作 院 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推 进素 质教 育的 。 普 校 本 科专 业 介 绍 ” 内 容 中 . 明确 提 出 了 的 就 物理 科 学 ( 师范 类 ) 业 务培 养 目标 、 务 培 的 业
它在 现 代 生 活 、 产 和 科 技 领 域 有 着 广 泛 科教 育 , 该 是 培 养宽 ( 业) 生 应 专 口径 、 ( 业) 厚 专
地方高师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关键词] 学 改革 人 才培 养 理工 高校 联 合 教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加上近几年来 由于高校大范围扩招 , 学生数 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 如何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 课题。近几 年来 , 我们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以及各教学层 次
希望在借鉴 国内外成 功经验的 同时 , 实现 区域高教 资源共享 。
科专 业 ,提升整体 办学水 平。我们对淮海地 区经济发展对人 立足 区域经 济现状 ,高效培 养优秀人才。立足欠发 达地 才的需求情况作 了大量 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 ,收到调研 问 区的实际 ,进行 教学改革 ,努力拓 展 自己的生存价值和 发展 卷 10 0 0多份 , 全面地调研使得我们掌握 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 空 间 ,发挥为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服务 的作用 ,培养更 多适 数据 资料 ,积极调整各学科 专业 的层次结构 ,扎 实做好人才 应 当地人才需求 的人 才 ,为经济欠 发达地区培养经济发展所 培养方案修改 、 专业建设与改革 的前期准 备工作。在南 师大 、 需 的大量高 等技 术应用型人才 。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
南 京理工 大学等学校实地调研过 程中 ,我们仔细 听取 了同行 的介绍 ,对 于所 见 、所 听 、所学都进行 了认真 的记 录。 与各级各类学术科研 活动 ,在实 际动手 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培 养 方面起 到 了促 进作用 ,有效解 决 了欠发 达地 区高校教学 、 实验设施 短缺等短期 内无法解决 的问题 。 人 才培养是高校 生存 之根本 ,综合素质 能力是毕业生强 有力 的竞争优势 。借助 于优秀教育资源 的辐射效 应进行教学 改革不 仅提 升 了人才培养 的质量和层次 ,优化 了学 科 、专业 建设 ,还带动 了一批特 色专业 、精品课程 的出现 ,使 学科 由 “ 专一性” 迈上 了 “ 综合性” 的 良性发展轨道 。 教学改 革是一个不断发 展变化和进步 的过程 ,接 下来 我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摘要]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师资的任务,在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文章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探讨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作者简介]王冰(1963- ),女,山东招远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于海英(1970- ),女,黑龙江海林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王慧(1967- ),女,黑龙江双城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培养培训。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ia110261)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研究”(项目编号:hgjxh b111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81-02地方高师院校是指由省级或以下的地方政府来投资和管理的高等师范院校。
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的发展承担着三项重要职能,即为当地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其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的基础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培养所需的优秀师资。
目前,在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这对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使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生既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1.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师范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优化与发展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优化与发展1.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力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当前高中物理力学教材主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已经应用于物理力学的教学中。
教材中的内容有时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过时的知识,影响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主要依赖于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对物理力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物理力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师资力量不足,高中物理力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物理力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难以满足现代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需求。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不够充分,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1.1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物理力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依赖课本和课堂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
这导致学生对物理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内容繁杂,涉及面广。
从牛顿三定律到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知识点都讲解清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压力。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还面临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
地方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的人 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新型育人机制, 并取得 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 词 : 专业 定位 ; 养 目标 ; 式创 新 ; 培 模 实践效 果
中图分类 号 : 6 0 G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46 2 2 0 )40 5 -4 10 -0 X( 0 9 0 -0 40
() 4 通识 教育 与个 性教 育相结 合 ;
的指导下 ,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 目 , 标 构成人才培养系 统诸要 素之 间的组 合 方 式 及其 运 作 流 程 的 范式 , 是
可供教 师和 教学管 理人 员在 教学活 动 中借 以进行操
作 的既简约 又完整 的实 施方 案 , 教育 教学思 想 、 是 理 论转化 为创 新教学 实践 , 现 培 养 目标 的物 质 力量 实 的 中 介 …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包 含 以 下 几 个 基 本 要
人才 培养模 式 是 深 化教 育 教 学 改革 的关 键 , 决 定着高 等学校 所培 养人 才的根 本特 征 。纵观 我 国地
素 J① 教育思 想 与教 学 观 念 。这在 人 才 培养 模 式 : 中居 于指导 和支 配地位 , 制约着 培养 目标 、 它 专业设 置、 课程 体 系和基 本 的培养 方式 。② 专 业 培 养 目标
以“ 足师范 、 务基 教 、 伸 职 教 、 顾 深造 ” 立 服 延 兼
实践 能力 、 新 能力 、 创 专业 精 神 的培养 。 ( ) 育 实 习 和见 习 (0学 分 ) 4教 1 。通 过 亲 身 体 验物 理课 堂 教学 , 高教 学基 本技 能 。 提
培养模 式 的主要 途径 。有什 么样 的教 学 内容 和课程
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 与社会信息化趋势 不相适应 ; 国外 高师 院校 的先进做 法不 相适 应 ; 与 与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

试析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服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地方高师院校应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导向,确立教育课程目标,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性教育环节,推进了职前、在职教育的一体化。
地方高师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力量,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适应教师教育改革提出的各种要求,还要结合学校特色,主动提出改革思路,实现教师教育的改革成效。
一、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教师教育特点1.强化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地方高师院校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南,推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精心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
一是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按照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专业教育三个学习模块构建理论课程教学平台。
二是强化教师技能训练和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
技能类课程模块包括三笔字、课堂语言、发音技巧、教师仪表、研究方法等。
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模块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伦理、音乐基础、美术基础、国外基础教育发展等。
同时每个学期均为非师范类学生提供教师能力类选修课,搭建非师范类学生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着重强调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
三是夯实学科基础。
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师范类各专业要按照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除开设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汉字规范与书写、中(小)学教育学基础、中(小)学应用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教育技术学、中(小)学(学科)活动与课程教学论、中(小)学(学科)教材分析等课程外,还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设好与专业相关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建设教师教育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地方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阳 师 范 学 院 物 理 与 电子 工程 学 院 , 南 南 阳 4 3 6 ) 南 河 70 1
摘 要 : 于新 时 期 地 方 高 师 院校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内涵 与 特 征 , 讨 了物 理 学 本 科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理 念 、 路 和 模 基 探 思 式 . 人 才培 养 方 案 进 行 了调 整 , 出 了与 创 新 型 人 才培 养 相 适 应 的课 程 体 系的模 块 化 、 次 化 , 建 了 更加 灵 活 自由 选 择 对 突 层 构 的课 程 体 系 , 建 了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实践 平 台 , 订 了有 效 的人 才培 养机 制 和 便 于操 作 的 实施 方 案 . 搭 制
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 3 ( )设 单 一 . 针对 传 统 专 业 课 程 存 在 的 弊 端 , 以创 新
型人 才为 培 养 目标 , 物 理 学 专 业 建 设 进 行 了 改 对 革 , 革 的思 路是 : 改 加强 基 础 , 新 知识 , 宽 口径 , 更 拓
第 1 0卷 第 1 2期
2 1 1 01 年 2月
南阳师 范 学院学报
J u n lo n a g No ma ie st o r a fNa y n r lUn v ri y
Vo . 0 NO 1 11 . 2 De e. 2 1 01
地 方 高 师 院校 物 理 学专 业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模 式探 索 与 实践
基 础教 育发 展 的需要 , 同时 也要 兼顾 不 同领 域专 门
的指 导 下 , 实现 一 定 的培 养 目标 , 成 人 才 培养 为 构
系统 诸要 素之 间 的组合 方 式及其 运 作流 程 的范式 , 是 可供教 师 和教 学 管理 人 员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借 以进
高中物理师德师风总结(通用8篇)

高中物理师德师风总结(通用8篇)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师德师风总结(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师德师风总结1本学期在师德师风方面,我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一、本学期的收获在思想方面:本学期我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教师公德,为人师表。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对待学生。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师育人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业务学习中,我更加深了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和对自身的提高所起的作用,让我明白要用一颗爱心来对待孩子,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诚信、守礼。
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
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还加强了自身的品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
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
如今倡导和谐和文明,我在师德培养方面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
高中物理资深教师职称评审答辩题

高中物理资深教师职称评审答辩题一、个人背景介绍我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这期间,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理念我认为高中物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提供实验和探究的机会,我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我善于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我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2. 知识点梳理:我注重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逻辑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实例分析,我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模拟实验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 个性化教学:我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成果1. 学生成绩提升:在我的教学中,学生的物理成绩明显提升。
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我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的困惑,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2. 学生竞赛获奖:我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物理竞赛中多次获奖。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题技巧,他们在竞赛中展现出优秀的表现。
3. 学生评价良好:我关心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我的教学满意度较高,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五、教学改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继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我会定期参加教育培训,研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最新的物理知识。
同时,我也会积极与同行交流经验,互相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对高中物理资深教师职称评审的答辩题的回答。
感谢您的阅读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年 9月 01
吉林 师 范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o J i om l nv ri ( u a i e & S c l c n eE i o ) o r l f in N r a U i s y H m nt s n l e t i o i i c dt n aSe i
案 例 , 行 教 学 示 范 , 享 他 们 在 物 理 教 学 中 所 积 累 进 分
的 经 验 ,并 与 学 生 共 同 探 讨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热 点 、 点 问题 , 高学 生 分析 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难 提 真 正 起 到 了 示 范 引 领 的 作 用 , 让 他 们 体 验 到 做 一 名 好 教师 的艰辛 与喜 悦 。
No. 5
Se 201 p. 2
d i O3 6 /i n1 0 — 6 42 1 .5 3 o: .9 9js .0 7 5 7 . 2 . 7 l .s 0 00
地 方 高师 物 理教 师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与 实践
肖 利, 华 中, 惠莲 , 刘 刘茂军 , 费金有
2 0 年 吉 林 省 全 面 实 施 了新 课 程 标 准 。新 课 标 07
主 体 作 用 和 中 心 地 位 , 高 学 生 的参 与 意 识 。 能 培 提 才
养 学 生 从 事 中学 物 理 教 学 的 能 力 和 志 趣 。
须 与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相 适 应 ,改 变 过 去 只 重 视 基 础 知 识 、 础 理 论 的 学 习 , 视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 作 能 力 基 忽 操
验 )应 用 技 术 模 块 ( 络 技 术 与 应 用 、 媒 体 技 术 与 、 网 多
有 利 于 学 生 主 体 作 用 的 发 挥 , 进 其 自 主 学 习 、 动 促 主
学 习 、 作 学 习 、 究 性 学 习 , 而 学 会 学 习 【。同 时 , 合 研 从 “ 邀 请 教 学 一 线 的 骨 干 教 师 , 根 据 中学 物 理 教 学 实 际
多 ,而 真 正 训 练 学 生 教 学 能 力 的 教 育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 ) 络 教 学 与 课 堂教 学 相 结 合 。 目前 物 理 教 三 网
应 用 、 用 技 术训 练 )五大 模 块 形成 了“ 、 、 、 通 , 学 讲 练
研 ” 结 合 与 统 一 , 面 提 高 学 生 从 教技 能 和 教 育 教 学 的 全
能力 。
师 教 育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中 通 识 教 育 课 和 物 理 专 业 课 较
取精 讲 理 论 , 举 实 例 , 行 理论 与 实践 齐 头 并 进 , 多 实
边 讲 边 练 , 边 练 边 评 ,学 生 就 会 注 重 理 论 的 指 导 作
用 , 重 “ 战” 能 的发挥 。 注 实 功
视 实 践 的 课 程 体 系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新 课 程 标 准 对 教
对 中学 教 师 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高 等 师 范 教 育 改 革 必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很 难 引 起 学 生 对
物 理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的兴 趣 。 只 有 采 取 具 有 现 代 教 育 气 息 、 颖 多 样 的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 出 学 生 的 新 突
、
构建 了与基础教 育改革相 适应 的物理教 师教
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钟 , 排 学 生 讲 “ 课 ” 让 他 们 体 会 到 做 老 师 的 安 小 ,
滋 味 , 他们 带着 问题 走进 课 堂 。利用 微格 教室 , 让 采
育 课 程 体 系
“ 育 学 ” “ 理学 ”“ 学 论 ” 门课 程和 一次 教 、心 、教 三 教育 实 习是传 统 的教 师教 育课 程模 式 。这 种过 分强 调 教 育 学 科 知 识 的 完 整 性 和 系 统 性 , 注 重 理 论 而 忽
体 系 进 行 了 改 革 与 创 新 , 成 了 理 念 先 进 、 色 鲜 明 形 特
的 物 理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 课 程 体 系 , 含 五 个 教 该 包 育 模 块 , 教 育 理 论 模 块 ( 育 学 、 理 学 、 育 研 究 即 教 心 教 方 法 ) 教 学 理 论 模 块 ( 理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T 教 育 、 物 SS 与 物 理 教 学 、 理 学 史 ) 教 育 教 学 实 践 模 块 ( 学 物 物 、 中 理 微 格 教 学 、 学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技 能 训 练 、 学 物 理 中 中 教 材 分 析 、 育 实 习 )教 育 教 学 科 研 模 块 ( 学 物 理 教 、 中 教 学 研 究 、 学 物 理 实 验 设 计 与 制 作 、 究 性 物 理 实 中 探
师 的 要 求 。因 此 , 们 根 据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需 要 以 及 我 物 理 教 学 自身 发 展 的 要 求 ,对 传 统 的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 ) 内教 学 与 课 外 教 学 相 结 合 。 在 课 堂 教 学 二 课 中 提 倡 案 例 教 学 , 把 物 理 教 学 实 践 中 真 实 的 情 境 加 以典 型 化 处 理 . 成 供 学 生 思 考 分 析 和 决 断 的 案 例 , 形
和创新 能力 的培养 的模 式 , 立 新 的教师 培 养理 念 。 树
为此 , 们 从 20 我 0 8年 开 始 , 物 理 教 师 培 养 模 式 进 对
行 了创 新 与 实 践 , 得 了 明 显 的 教 学 效 果 。 取
一
( ) 学 理 论 与教 学 实践 相 结 合 。 为 突 出 教 育 一 教 理 论 的 实 践 指 向性 。 我 们 从 大 一 开 始 利 用 早 上 课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