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沪教版九下化学 7.2.4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课件 %28共24张PPT%29

• A+B→
A+C→
• A+D→
B+C→白色沉淀
• B+D→
C+D→无色气体
↓
HCl BaCl2 ↓ Na2SO4 Na2CO3
↑
不含CuSO4 试一试,你能行 不含CaCO3
5.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3,CuSO4, B取a该Cl混2,合KC物l,进N行a2如CO下3中实的验一:种或几种B物a不质Cl能2组和同成N时a。2有C现O3
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吗?
氧化物
化酸 合 物碱
H2SO4 CO2 NaOH
Na2CO3 HCl CuO
盐
CuSO4 Mg(OH)2
BaCl2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 金属氧化物+酸 → 盐 + 水 ♣碱 + 酸 → 盐 + 水 ♣ 盐 + 酸→ 新盐 + 新酸 ♣ 碱 + 盐→ 新碱 + 新盐 ♣ 盐 + 盐→ 新盐 + 新盐
6.有H2SO4、 BaCl2、 NaOH、CuSO4、 NaCl这五种物质,相互之间最多能发生的 反应个数为(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 只需要加入 ①Fe2(SO4)3 ②Na2CO3 ③AgNO3 ④石蕊 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就 能将BaCl2、HCl、NaOH三种无色溶液一 次性鉴别出来的有( )。
学习目标
♫ 知道哪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 ♫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学会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掌握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的思路方法。
想一想,说一说
♪. 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_2

不反应
BaCl2 + Na2CO3 = BaCO3 ↓ + 2 NaCl BaCO3 + Na2SO4
不反应
BaCO3 + 2 HCl = BaCl2 + H2O + CO2↑ H2SO4 + BaCl2 = BaSO4 ↓ + 2 HCl H2SO4 + Ba(OH)2 = BaSO4 ↓ + 2H2O
HNO3
CaCl2
HCl
↑↓↑
↑- -
↓- -
↑- -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Ca(NO3)2、 K2CO3、 KN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 一定含有 Ca(NO3)2 KCl 可能含有 KNO3
一定不含
K2CO3
Ca(NO3)2
K2CO3
KNO3
KCl
【物质的除杂】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物质
NaOH溶液 CaCl2溶液
所含的杂质
Na2CO3 HCl
所用试剂及用量
复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2.了解酸、碱、盐溶液之间发生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学会根据复分解反应解决一些 问题。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 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这类反应称
为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金属 氧化物
碱
非金属 氧化物
酸
盐
盐
复分解反应 Ca(OH)2 + Na2CO3 = CaCO3 ↓ + 2 NaOH
Cu(OH)2 + 2 HCl = CuCl2 + 2H2O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_7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作为九年级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终结篇,酸、碱、盐内容综合了绝大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个分化点。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教材的实施,一些难点内容在逐渐被淡化,但学生在学习酸、碱、盐内容时还是会碰到很大困难。
以复分解反应作为复习酸、碱、盐性质的一条重要知识主线,通过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条件的学习,可化解遇到的各个难点。
2.教学目标设定学习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为: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复分解能否发生、判断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共存、实行简单的除杂等。
水平目标为:学会用知识网络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情感目标为:注重生活中应用复分解反应的事例,理解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3.重、难点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是:判断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共存;实行简单的除杂、提纯。
4.教法本节是复习课,为达到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为: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即先给出例题,通过对例题的探究暴露错误,讨论发现问题,带出知识点,引出方法,由此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水平和科学探究问题的水平,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设计意图】“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判断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共存”、“除杂、提纯”等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但是教材并没有将它们作为课题独立开设,而是穿插在酸碱盐的性质学习中实行的。
仅仅依照教材的内容,只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而不系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是无法达到考试要求的。
所以,我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主线,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既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又提升学生综合分析水平。
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二、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盐酸走迷宫“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下图所示),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中有很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否则就无法通过.请你协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请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引导学生观看泰微课,复习酸的化学性质,引入复分解反应,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二)知识回顾1.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_3

第七章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实验题做出猜想的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掌握突破实验题的关键:物质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水平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对化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新课导入:师:化学是探究的科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实验探究讲解实验探究题。
(Ppt出示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生: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行实验——做出总结——反思评价师:好,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实验探究的过程,那么实验题考察了我们什么水平呢?生:思考师:主要是三种水平的考察:一、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水平;二、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水平;三、考查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水平。
那同学们我们接触过的实验题,你都知道有什么类型的实验题吗?生:相关于变质的问题师:好,还有吗?“生:不知道了。
师:实验探究题的类型主要有七种:一、关于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二、关于生成物中指定成分的探究;三、相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四、物质变质的探究;五、物质元素组成的探究;六、物质性质的探究;七、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
那谁知道解答实验题的一般方法吗?生:审题,知道物质的性质师:对,首先要认真读题,审清题意,确立探究课题。
其次,根据课题,选择合适方法,提取相关化学知识,设计探究方案。
再次,根据课题内容,将探究的课题与所学化学知识实行整合,将知识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鱼浮灵的探究试题。
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实行了相关探究【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选填序号)实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_4

复分解反应中沉淀图像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熟练书写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会识一些简单的表示化学规律的图像;
*能理解图象表示的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酸碱盐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知识;
*通过对图象的解析,全面分析、观察水平、思维水平得到煅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数形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中沉淀图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数形思想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中沉淀图像的探究
在C溶液:
A、B中一定含有酸
产生的沉淀能溶于酸
若A、B中有酸
则产生的沉淀不能溶于酸(如:BaSO4、AgCl)
古松学校钱萍 2019-5-16。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4

专题复习:酸碱盐反响中的XY变奏曲一、设计思想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涉及酸碱盐的题型很多,纵观这几年的中考题,发现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是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而图像题正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题型之一,当赋予坐标系中XY这两个变量某些化学含义,它就可以直观地向我们表达某些化学信息。
在解答图像题时,我们要依据化学过程和原理,弄清图像中横纵坐标轴所表示的量,把握曲线中的特殊点〔包括起点、转折点、终点等〕,分析变化趋势等,同时也要利用好题目中仅有的文字信息,图文结合,综合判断。
在本节课中,首先通过“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图像〞这一环节来了解图像建立的过程,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接着通过“辨一辨、说一说、议一议〞等环节由浅入深地梳理出解答图像题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用一用〞环节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将知识延伸拓展以了解图像题常常涉及的知识点,同时点出万变不离其宗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1、熟练书写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学会运用酸碱盐的性质,依据化学过程和化学原理来判断和分析酸碱盐反响所对应的图像。
3、通过“判断和分析图像〞的思维过程,梳理出解答图像题的一般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感知数形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复习重点:梳理解答图像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难点:酸碱盐性质的熟练运用。
四、教学过程教学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设计说明内容引入了解图像建立的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坐标轴中过程,了解本节的点,再将点连成线。
在此根底课的学习主题。
上揭开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辩一辩运用酸碱中和反辩一辩:向装有50克稀硫酸的应中溶液酸碱性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的变化,通过分Ba(OH)2溶液至过量,所得溶液析实验过程和实的PH值和参加的Ba(OH)2溶液验原理,来区分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图像。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课件_9

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
A.NaNO3 B.NaNO3 C.NaCI
D.NaOH
HCI NaCI Na2SO4 BaCI2
Na2SO4 CuSO4 Na2CO3 Na2SO4
做好笔记
Thank You!
2.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3.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做好笔记
例3
过去不等于未来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
中大量共存的是 (A)
A.BaCl2、KNO3、NaCl B.H2SO4、KCl、FeCl3 C.NaOH、NaCl、HCl
D.AgNO3、HCl、Na2CO3
做好笔记
限制溶液酸碱性的条件
过去不等于未来
1. PH<7的溶液(酸性) 2.PH>7的溶液(碱性) 3.HCO3-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
不能稳定存在
HCO3- + OH- = CO32-+H2O
HCO3- + H+ =CO2↑+H2O
做好笔记
例4
过去不等于未来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 1的溶液中大量
2OH- + Cu2+=Cu(OH)2↓(蓝色) 3OH- + Fe3+= Fe(OH)3 ↓(红褐色) 3OH- + Al3+=Al(OH)3 ↓ 2OH-+ Mg2+=Mg(OH)2↓ 2OH-+ Fe2+= Fe(OH)2↓
做好笔记
例1
过去不等于未来
下列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C)
A.HCl、Na2SO4、Ba(OH)2 B. Ba(NO3)2、KCl、H2SO4 C.NaCl、ZnSO4、KNO3 D.CuSO4、NaOH、Na2SO4
沪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2节复分解反应及应用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应用。
2.熟悉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决问题3.感知复分解反应在除杂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复习过程:一.【趣味实验】观察实验描述现象: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回答问题,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二.【知识回顾】知识点1.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提出问题】是否任选两种化合物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知识点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 2.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沉淀的化学式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FeCO3、ZnCO3、Ag2CO3;碱:、、、、、三.【复分解反应的应用】问题1、如何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以及反应方程式的正误例题解析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成氧化镁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成氢气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练1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Na2CO3+2HCl=2NaCl+CO2↑+H2O B.Fe2O3+6HCl =2FeCl3+3H2OC.Ca(OH)2+Na2CO3=CaCO3↓+2NaOH D.K2CO3+2NaOH =2KOH+Na2CO3练2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aCO3+2HCl=CaC l2+CO2+H2O B.BaCl2+H2SO4 = BaSO4↓+2HC lC.Ba(NO3)2 + K2CO3 = BaCO3 +2KNO3D.Fe2O3+2HCl =FeCl2+H2O【小结】1.复分解反应的特点、2.要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发生3如果有沉淀生成标好,如果有气体则标【练习巩固】书写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1)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3)酸和盐的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4)碱和盐的反应:氢氧化钙和硝酸铵反应(5)盐和盐的反应: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6)请你分别举出1例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2.3.问题2、如何解决离子、物质共存问题例题解析下列各组微粒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NH4+、SO42–B.OH–、NH4+、Cl–C.CO32–、SO42–、H+ D.OH–、Fe3+、NO3–练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O32–、Cl–B.Na+、K+、Cl–、NO3–C.H+、Na+、OH–、SO42–D.Ag+、Ca2+、Cl–、NO3–练4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NH4+、NO3–、Na+、Cl–B.CO32–、Na+、K+、SO42–C.Cu2+、Cl–、OH–、Ba2+D.Ba2+、Na2+、SO42–、NO3–练5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的成分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H2SO4、Na2SO4、KNO3B.NaOH、NaCl、HClC.CuSO4、H2SO4、NaCl D.Na2CO3、H2SO4、NaNO3【小结】能结合生成、、的物质或者离子,不能在水溶液中共存。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6.(2014·临沂)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利用 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和BaCl2两种物质混合后_不__能__(填“能”或“不 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不__具__备__复__分__解__反__应__的__条__件_。 (2)利用表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构成的物质,写出一个有 BaSO4生成的化学方B程aC式l2+_N_a_2_S_O_4________B_a_S_O_4 __+_2_N_a_C_l______。
C.2H2O2 MnO2 2H2O+O2
D.Zn+H2SO4
ZnSO4+H2
2.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D )
A.HCl和Ca(OH)2
B.Na2CO3和H2SO4
C.AgNO3和BaCl2
D.NaCl和ZnSO4
实验探究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1-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 向两支各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分
3、盐与金属反应:盐(可溶)+金属→新盐+新金属
CuSO4+Fe=Cu+FeSO4 4、盐与盐反应:盐(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盐
NaCl+AgNO3=AgCl↓+NaNO3
• 复分解反应类型
1、酸+金属氧化物→盐 + 水
Fe2O3 + 6HCl =2FeCl3+ 3H2O 2、酸 + 碱 → 盐 + 水 NaOH + HCl = NaCl +H2O 3、酸+盐→新盐+新酸
AB + C→A +BC AB + CD→ AD+ BC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_6

从微观角度
再认识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6.中考链接(2017年)12.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2)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
足量碳酸钙,振荡.
①宏观现象:可观察到,
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
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
图.由图判断,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
和(填离子符号);
④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与图示离子种
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的是
A.银丝 B.Al片 C.CuO粉末
D.BaCO3固体 E.Ba(OH)2溶液.
学生练习
让学生感知该
知识点在中考
中的重要地位,
从宏观-微观-
符号认识化学
变化。
7.课后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有所思,所用8.课后作业见导学稿。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_1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四种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复习方法,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及其规律的研究,找出学习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习,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反应类型相关知识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对比、归纳、总结、探究与讲解等方法;四、教学手段:习题演练、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从明代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入手,让学生在感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意境之美时话锋一转引入诗歌中表明的化学反应,进而书写这些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所属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入本节课的课题。
找一个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自己写,并指出其所属类型。
【师】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们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分别回答,教师及时一一作出点评。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及时巩固练习:(学生配有学案)1.化合反应:[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都是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两种物质小小归纳1:化合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2.分解反应:[ 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1)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单质(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物质小小归纳2: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3.置换反应:[抢答题](1)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置换反应。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黄冈赛”一等奖

第七章复习实验探究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实验题做出猜想的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掌握突破实验题的关键:物质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对化学探究过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新课导入:师:化学是探究的科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实验探究讲解实验探究题。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师:小明做出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生:反应前物质的元素种类师:嗯,我们猜想的依据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师:谁能解释这个问题(提示:联系物质的溶解性)生:思考讨论,选出代表回答:也可能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
师:好,我们都想到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能形成白色沉淀。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师:思考:氢氧化钠通常用什么试剂检验能否直接滴加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检验氢氧化钠还有什么试剂为什么要滴加过量的氯化钙生:无色酚酞试液,不能直接滴加,因为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滴加过量的氯化钙能消除碳酸钠对碱性的影响,而氯化钙是中性溶液,不干扰实验现象。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全国一等奖)

《化学的视角认识皮蛋》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田卫兵泰州市口岸实验学校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注意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强调学生探索新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包括思维的探究、实验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知能合一”。
本课题内容主要涉及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酸碱盐知识内容同时包含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内容。
要求初步学会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并根据已有知识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但学习效果不太理想,难以全面掌握、运用酸碱盐的有关化学性质。
若单纯复习化学反应后滤液溶质成分的分析、检验以及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等知识点,学生会感觉很枯燥乏味。
本节课选择生活化的化学素材皮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美食节入手,以制作皮蛋为线索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充分应用泰微课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学科类各章节知识的串联和拓展,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整体上建构知识,将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分析和氢氧化钙、碳酸钠(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等知识贯穿于皮蛋的探究之中。
学习本课题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皮蛋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皮蛋配料反应的定性探究,巩固Na2CO3和CaOH2的检验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的探究与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皮蛋配料浸泡液的成分检测。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有关物质。
选择生活化的化学素材皮蛋为线索,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泰微课得出方法,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促进他们的表现欲、自信心的发展。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市一等奖)

课题:中考总复习---物质的转化专题复习设计稿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刘彤【教学背景】“物质的转化”知识是初中阶段的关键内容。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分三大板块做了阶梯式地呈现。
第一板块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学习对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板块通过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讨论物质的转化规律。
第三板块主要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讨论材料的利用和发展,讨论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材料的利用、发展的指导作用,指出材料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梯度。
在三大板块内容中,无机物的转化规律(八圈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教学的核心和高潮。
通过本专题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围绕新课程的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三大核心理念,对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剖析,让学生体验温故知新的乐趣。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转化观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在物质转化中进行多角度反思,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重、难点】多元物质转化观的建构与生成。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设计理念:教学序列创设情境知识储备组织问题解决知能应用知能提升结构改组智能结构具体教学《魔术》反馈交流,构建网络简单物质转化中考体验魔术揭秘【课前准备】茶水1壶,蒸馏水1瓶,硫酸铁粉末草酸晶体【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魔术《魔壶》【教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很高兴,今天刘老师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化学这门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一个化字,就是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
每个人的童年都渴望掌握孙悟空的奇幻七十二变,拥有太上老君的无敌炼丹炉。
我也不例外。
此时我的手中就有一只平常的茶壶。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黄冈杯”一等奖

一师一优课:酸碱盐的性质开课人:龙岩二中康武龙2022年4月20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常见单质、氧化物、酸、碱及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B)。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3了解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B)。
4 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化学反应的实质(B)。
5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C)。
6懂得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和微观领域中应用(B)。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年中考典型考题对物质的推断题型进行整合、分析,获得此类题的切题和解题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间的性质关系学会,观察、推理及反思,并获得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如何在有效时间内将物质间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从而理出物质性质的知识联系。
教学方法:演绎、讨论、对比、归纳。
课时:1节6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和微观领域中应用(B)。
二、物质推断题常见的切题线索;1物质常见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磁性、挥发性、吸水性、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等。
2物质特殊用途,如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金属除锈、金属冶炼、尾气吸收、置换反应。
3物质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或知识树),如酸、碱、盐的通性、金属三大化学性质、钙三角、碳三角等。
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怎么生成的就是哪里来的,注意化学反应上下游的关系,用好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等。
三、中考典型题的分析:1(2022年龙岩市质检)如图扇形区包含硫酸和A-E五种常见物质及序号为①-⑥的六个反应.已知:③为中和反应;B与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成分;E为氧化物;虚线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也可能不发生反应.(1)硫酸的一种用途是用于。
(2)D的化学式为。
(3)E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另一元素呈4价,则E的化学式为。
工业上可用反应⑥来处理高浓度E的尾气,该处理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
(5)若反应④为置换反应,则C与D (填“能够”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解析:本题中主要涉及酸碱盐相互间的化学性质,并穿插了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同时渗透了环保理念,整体难度不大,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讲找题眼有一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物
碱
盐
盐
盐
类别
【获得信息1】根据上述构建的框架图,能够得出
和硫酸铜相关的哪些信息?
(1)指向硫酸铜:可以制取硫酸铜
(2)箭头从硫酸铜出发: 可以知道硫酸铜哪些性质并用来制取其它物质
【获得信息2】通过上述物质转化框架图的构建, 说明物质之间__可__以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转化 的,但转化又需要一定___条__件____。
武 亦 舒
挑战一:小试牛刀之构建简单的
物质转化框架图
构建Cu、CuO、Cu(NO3)2转化的框架图,并 写出符合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以所需物质
/所需条件的形式,在箭头上注明转化所需的物
质和条件,并在箭头末端注明编号)
O2/
Cu ② H2/
④
① CuO
AgNO3
F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⑤
③ HNO3
Cu(NO3)2
(3)在该框架图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
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有 ADE 。
A.单质 B.氧化物C.酸 D.碱 E.盐
物质转化框架图构建的一般步骤
1.写化学式 2.回顾物质化学性质 3.构建 (所需物质/所需条件形式,在箭头上注明转化 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并在箭头末端注明编号)
挑战二:驾轻就熟之构建复杂的物质转换框架图 并从图中获得重要信息
化学式 Cu 物质 单质
CuO
Cu(OH)2 Cu(NO3)2 CuSO4 CuSO4·5H2O
挑战三:灵活运用物质转换的框架图
下图是不同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 A、B、C、D 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 ,C为红色粉末。(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 标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 Cu,A的化学式 Cu(OH);2
(2)写出由CuSO4生成A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