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不良处理机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6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1为加强安全医疗、安全用药,规范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2全院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3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定期召开会议。
回顾分析医院内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出指导临床用药的意见,学习通报国家和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关文件。
3.1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运作的常设部门。
3.2各临床科室指定监控医生、护士各一名参与全院监控网络,负责本部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4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4.1负责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4.2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4.3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4.4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报和总结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4.5承担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托的相关任务。
5报告流程5.1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网上呈报(院内网填写《不良反应速报表》),必要时联系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5.2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速报表后,在____小时内(法定休息日除外)详细记录,分析因果,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按规定进行网上上报,纸质报表留底备查。
6医护人员发现紧急、严重或群发的不良事件需立即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夜间或节假日通知总值班),相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尽快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初步判断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对现场无法提出处理意见的经查阅资料后____小时内提出处理意见):6.1疑为药品质量问题,与药库调剂部门乃至药品供货方协调解决。
6.2因用法原因(品种选择、剂量、用法、配伍等)与相关人员协调解决。
不良品处理和缺陷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和缺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定义1.不良品: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无法正常投入市场流通或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2.缺陷:指产品在设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等环节中显现的不符合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的问题。
第二条目的为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订立本制度,规范不良品处理和缺陷管理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处理不良品和缺陷问题,防止扩大影响,降低质量本钱。
第二章不良品处理第三条不良品的分类和追溯1.不良品依照类型分为内部不良品和外部不良品。
–内部不良品: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外部不良品:指在产品出库后由用户或市场反馈发现的不良品问题。
2.不良品需要进行追溯,包含以下信息:–不良品的生产批次信息;–不良品的产生原因;–不良品的影响范围。
第四条不良品的收集和存放1.内部不良品由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共同收集和存放。
2.内部不良品收集和存放的地方应符合相关安全、环保要求,保证不影响其他生产活动。
3.不良品需要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含不良品的批次号、产生原因和存放位置。
第五条不良品的处理流程1.不良品发现后,生产部门员工应立刻将不良品上报质量部门。
2.质量部门收到不良品报告后,应对不良品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3.质量部门将不良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分析。
4.质量部门依据不良品的实在情况,决议以下处理措施:–修复:对可修复的不良品进行维护和修理或加工,使其实现产品质量要求后投入市场流通。
–重工:对无法修复的不良品进行重新加工,使其重新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后投入市场流通。
–报废:对无法修复或重工的不良品进行废弃处理,确保不再影响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5.不良品处理完毕后,质量部门应编制不良品处理报告,并上报企业职能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不良品处理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1.不良品的处理标准应符合国家质量管理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企业应建立不良品处理的内部管理审核机制,定期对不良品处理流程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二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我单位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我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报告流程,并明确了相关的责任分工,以确保系统的运行和反应的及时处理。
一、报告的主体和流程1. 报告主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分为医务人员、患者或其他药品使用者。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药师、护士等,他们在诊疗和用药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进行报告。
2. 报告流程(1) 医务人员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首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药品信息和不良反应的详细情况,然后向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估中心进行报告。
报告可以通过纸质报告或电子报告的方式进行,但必须在发现不良反应后的24小时内完成报告。
(2) 患者或其他药品使用者报告流程患者或其他药品使用者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可以向医务人员报告,医务人员随后按照上述流程进行报告。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在线报告系统,患者或其他药品使用者可以直接在系统中进行报告。
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1. 报告的内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药品批号等。
(2) 不良反应的详细描述,包括发生的时间、症状描述、持续时间等。
(3)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4) 不良反应对患者或其他药品使用者的影响,包括是否需要治疗、是否导致住院等。
(5) 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药、调整剂量等。
2. 报告要求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及时报告:不良反应发生后,报告应在24小时内完成。
(2) 准确报告: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
(3) 完整报告:报告内容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不能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4) 规范报告: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填写,包括药品信息和不良反应信息等。
三、报告的处理和监测1. 报告的收集和整理我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估中心负责收集和整理。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措施

对严重不合格品或无法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应予 以拒收。需要与供应商或生产厂家协商解决,并进行相应的 索赔和追偿。
03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纠正措施
识别问题
明确不合格品的问题所在,收集相关信 息,如不合格品的数量、批次、产生原
因等。
评审
组织相关部门或专家对不合格品进行 评审,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
案例三:某医疗器械公司的持续改进措施
总结词
某医疗器械公司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持续改进的措施。
详细描述
该公司对不合格品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优化 生产流程、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提高员工技能和意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公司有效地减少了不合格品 的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的处理 程序和处理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不合格品概述 •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 不合格品处理案例分析
01
不合格品概述
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定义
未满足规定要求或规范的产品或部件,包括性能 、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范围
涵盖各种产品或部件,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 品等。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 对不合格品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
04
不合格品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返工处理
总结词
在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返工处理的方式。
详细描述
该公司对不合格品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对于可修复的不合格品,组织技术团队进 行返工修复,以确保其达到合格标准。在返工过程中,还对不合格品进行了原因 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工程监理不合格品处置制度

工程监理不合格品处置制度一、背景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的监理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达标,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监理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不合格品的处理问题。
不合格品的处理既关乎工程质量,也关乎监理单位的信誉。
因此,建立健全的不合格品处置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与设计图纸、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不符,或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产生影响的材料、构件、设备等。
不合格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材料品质不合格,如混凝土强度低于规定标准、钢材含杂质等;2.构件尺寸不合格,如墙体不垂直、水平度偏差大等;3.施工工艺问题,如采用不符合规范的施工方法、施工缝隙过大等;4.设备通病,如使用老化的设备、安装不规范等。
三、不合格品的处理原则1.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确保处理结果合理合法;2.责任倒查原则:不合格品的责任必须倒查到负责人,追究其责任,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罚;3.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好质量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同时,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要积极处理,防止事态扩大;4.不合格品处理应公开透明:处理过程要公开透明,对外说明处理原因、处理方法和结果,提高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不合格品的处置程序不合格品的处置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发现不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可以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或检验中发现;2.报告上级部门: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据和处理意见;3.评估不合格品危害程度: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不合格品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明确处理的时间、责任人和措施;5.处理不合格品:按照制定的处理方案,严格执行,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不给工程建设和公共安全留下隐患;6.追溯原因:处理完不合格品后,要追溯其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7.记录与归档:对处理不合格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归档,以备日后查证和经验借鉴。
品控与不良品处理制度

品控与不良品处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的品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涉及产品生产、质量检验、品控管理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具体包含但不限于制造部、质检部、品控部等。
第三条不良品是指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无法正常投放市场销售的产品。
不良品的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的紧要环节。
第二章: 品控管理第四条公司设立品控部门,负责统一的品控管理工作。
品控部门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 1. 订立品控标准和流程; 2. 负责产品原材料子的质量评估和供应商的管理与监督; 3. 监控产品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 建立品控档案,记录产品质量数据和相关处理措施;5.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改进不良产品问题。
第五条品控标准是指产品质量要求的具体规定,包含但不限于尺寸、外观、功能、耐久性等方面。
品控部门需依据不同产品的特性,订立相应的品控标准,并向各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和宣贯。
第六条产品生产过程中,品控部门需要进行抽样检测。
抽样检测的频率和数量依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规模进行设定,确保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第七条品控部门需建立质量档案,记录产品质量数据和处理情况,包含但不限于不良品数量、不良品处理结果、产品改进情况等。
质量档案作为企业连续改进的依据,需要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第三章: 不良品处理第八条发现不良品后,相关部门应及时上报品控部门,并依照品控部门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理。
第九条不良品的分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严重不良品:严重影响产品功能、安全性或者无法修复的不良品。
需立刻停止流通和销售,并上报公司高层决策; 2. 中度不良品:对产品功能有肯定影响或者可修复的不良品。
需依据具体情况和产品质量影响进行处理; 3. 细小不良品: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存在瑕疵或者不完美的产品。
可进行矫正或者修复后连续流通。
不良品处理和纠正措施制度

不良品处理和纠正措施制度不良品处理和纠正措施制度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良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规格要求或无法正常投入市场销售的产品。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企业应建立不良品处理和纠正措施制度。
一、不良品的分类和处理流程不良品可以分为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不良品的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鉴定不良品: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验、抽检等,及时鉴定出不良品。
2.记录和报告:对于鉴定出的不良品,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详细记录不良品的类型、数量、原因等信息,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3.处置不良品:不良品的处置方法可以分为再加工、改进和销毁等。
(1)再加工:对于可以通过修复、调整或重新加工等方式改变其质量状况的不良品,可以进行再加工,使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2)改进:对于存在设计缺陷、技术问题等可以通过改进解决的不良品,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改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确保不再出现同类问题。
(3)销毁:对于无法修复或改进的严重不良品,应采取销毁的方式,以避免对其他产品和消费者造成影响。
二、不良品纠正措施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不良品的产生,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纠正措施。
1.分析不良品的原因: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问题分析体系,深入分析和研究不良品的原因,找出根本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抓好质量控制,确保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都符合质量要求。
3.建立培训机制: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4.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内审:企业应建立起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内审的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企业应建立起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的反馈和投诉,并对不良品进行跟踪处理,确保问题解决彻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不合格品的确定质量检查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不合格,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报告中,任一项经确定不合格的,均应认为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物资的标识、评审和处理进场的物资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科采购人员负责在《材料物资验收报告单》上作好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规定,对该批物资挂“不合格”标识牌,严禁投入使用。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物资部及安质部的相关人员作出评审,提出处置意见。
拒收的不合格物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处理,原则上____小时内撤离现场,降级使用的物资需经规定程序批准。
根据处置意见,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供应商不良记录表》,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对供应商作出处理,严重的取消供应商对本项目的供货资格。
3、不合格品的标识、评审和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质检工程师进行记录。
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应确认;纠正措施组织实施后,质检工程师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较大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明确后,对纠正措施组织实施落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按返修、返工处置的不合格品应有重新检验的书面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是一个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以防止不合格品进入市场,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如工艺不合格品、材料不合格品、设备不合格品等。
2.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规定不合格品的发现方式和责任人,要求将不合格品及时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并进行标识和隔离,以便后续处理。
3.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流程的审核和批准要求、处理方式选择、处理结果的跟踪和反馈等。
4. 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规定不合格品处理中责任人的追究机制,确保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并对处理不当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整改。
5. 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减少不合格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并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和文化。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模板(二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模板一、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等范围;二、本企业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厂委派的人员负责;三、工作程序按照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技术部门,质管部门有关负责人。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通知质管部门;四、对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五、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现场不合格由本厂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质量管理部;六、处理不合格成品和废弃物时,需方必须在保证购买后不再用于加工食品原料的前提下,主要工业或畜禽之用,形成书面协议文件,否则焚烧,并留存往来票据(影像资料)。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模板(二)1.所有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降低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是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现。
2.在生产包装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机台巡查和工作自检,以此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人为造成不合格品的增加。
3.接触到产品的所有工序员工,懂得慎重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进行分离,隔开避免混杂,造成工时成本的浪费。
工程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制度应明确不合格材料的定义。
不合格材料指的是那些不满足设计要求、国家标准或者合
同约定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能因为质量不达标、规格不符、性能不稳定等原因被认定为不
合格。
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隔离存放,防止其流入下一工序。
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及时通知项目监理和建设单位,共同确认材料的不合格情况。
确认不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不合格材料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程质量的影
响程度。
如果影响重大,可能需要采取更换材料、返工或其他补救措施。
对于可以降级使
用的不合格材料,应经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在处理不合格材料的过程中,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材料的数量、批次、来源、检测
结果、处理措施等。
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追踪问题的根源,也是后续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为了防止不合格材料的再次出现,制度还应包括预防措施。
这包括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
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符合要求;加强进场材料的检验,确保每批材料都经过严格检查;加强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制度应规定对于违反处理程序的行为,如使用未经确认的不合格材料、未按规定隔离存放等,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这些处罚措施应当公正、合理,既要有威慑力,也要考虑到实际
可操作性。
工程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明确的处理流程、
严格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处罚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合格材料带来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保护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利益。
建立完善的不良品处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不良品处理机制不良品处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难免面临的问题,如何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不良品处理涉及到企业的声誉、客户满意度以及经济利益,因此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不良品处理机制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良品处理机制的重要性不良品处理涉及到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客户信任等方面,如何处理不良品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不良品处理机制,可以提高不良品处理的效率,降低不良品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建立完善的不良品处理机制1.建立不良品识别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不良品识别机制,通过检测和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保证产品质量可以满足客户需求。
此外,还要对不良品进行分类,按照严重程度和原因进行区分,以便后续处理。
2.建立不良品处理流程建立不良品处理流程是保证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的重要保障。
不良品处理流程应包括不良品的收集、记录、处理和分析等环节,确保每一步骤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还需要建立不良品处理责任人和处理时间的要求,保证不良品可以得到及时处置。
3.建立不良品处理制度建立不良品处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不良品的有效手段。
通过规定不良品处理的标准和程序,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规范不良品处理的流程和方法,避免不良品处理中出现混乱和错误。
同时,还要建立不良品处理的激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不良品处理工作,确保不良品得到有效处理。
4.建立不良品处理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不良品处理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不良品处理的情况,分析不良品的原因和趋势,及时调整生产流程和改进产品质量。
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不良品处理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不良品处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5.建立不良品处理团队建立不良品处理团队是确保不良品得到有效处理的重要保障。
不良品处理团队应包括生产、品质、营销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协作处理不良品,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品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为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需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或减少工序进行之间造成的成品损伤和污染。
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产品造成损伤或污染的,需事先制定好成品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一旦发生成品的损伤或污染,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保证施工进度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
1、成品保护职责我们成立专门小组专职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其职责是:(1)深入了解工程施工工序并在需要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事先制定好成品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后续工序造成前一工序成品的损伤和污染。
一旦发生成品的损伤或污染,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2)每天对各类成品进行不定时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马上上报项目经理部,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弥补措施。
(3)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成品保护区,凡需进入保护区域者,需经项目经理书面批准。
否则不得放行。
定期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
2、成品保护通用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工序间的损伤和污染,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会产生损伤和污染的,必须先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否则,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在基层班组设成品保护员,负责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果断处理,并定期对职工进行成品保护教育。
(3)在本工地四周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进工地,并严格控制施工用水的跑、冒和滴漏,从而保护现场成品。
(4)对成品保护采取护、包、盖、封等措施,即视不同情况,分别对成品进行栏杆隔离保护,用塑料布、纸包裹、斑马布覆盖,或对己完工部位进行局部封闭的办法。
(5)现场的土工格栅等材料、半成品须放置于有盖仓库内,并加以支垫。
(6)成品需分类、分规格堆放。
整齐堆放:平直,下垫木。
叠层堆放:上、下垫木,水平位置上下一致,防止变形损坏。
侧向堆放除垫木外要加撑脚。
(7)制定成品保护奖惩办法,用经济手段提高作业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从而促进整个工程成品保护水平的提高。
质量管理部门不良品处理制度

质量管理部门不良品处理制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不良品的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一步。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处理不良品,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不良品处理制度。
本文将从不良品定义、处理流程、责任分工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个清晰完备的质量管理部门不良品处理制度。
一、不良品定义不良品是指在生产或者质检过程中,不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不良品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工艺上的问题、设备故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人为操作错误等原因导致。
质量管理部门应明确不良品的定义,并将其与产品质量标准相对应,以便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处理不良品。
二、不良品处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与登记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不良品发现与登记制度。
一旦发现不良品,相关人员应立即将其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并填写不良品登记表。
登记表中应包括不良品的类别、数量、产生原因、发现时间等关键信息。
2. 不良品初步分析质量管理部门收到不良品报告后,应对不良品进行初步分析。
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统计图表、质量管理工具等手段,确定不良品的主要原因。
初步分析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并帮助质量管理部门找出潜在的质量问题。
3. 不良品归类与评估根据不良品的性质、数量和影响程度,质量管理部门应将不良品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通常可以将不良品分为废品、返工品和让步品等不同等级,并根据产品的重要性和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4. 不良品处理方案制定根据不良品的归类和评估结果,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不良品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明确处理的具体步骤、责任人及其职责,并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5. 不良品处理执行与监控质量管理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确保不良品处理方案得以有效执行。
同时,应建立不良品处理的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处理效果,并对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监控结果可以用于调整和改进不良品处理流程,以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加工厂品质不良处理细则案例样板

加工厂品质不良处理细则案例样板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品质不良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了以下品质不良处理细则。
二、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规格要求或客户需求的产品。
三、不良品的分类和成因1.主要分类:a.基本不合格:不符合产品规格要求的产品。
b.外观不良:产品外观存在瑕疵或损伤。
c.功能不良:产品的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d.尺寸不良: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规定范围。
e.材料不良:使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2.成因分析:a.人为原因:操作不当、员工不合格等。
b.设备原因:设备故障、维护不良等。
c.工艺原因:工艺参数设置错误或不合理。
d.材料原因: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不合格。
e.外界原因:环境条件不良等。
四、不良品的处理步骤1.发现不良品:a.通过巡检、抽检、自检等方式及时发现不良品。
b.不同类别的不良品由专人进行记录,并严格按照记录进行分类,以便分析处理。
2.分析不良品:a.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良品的成因。
b.根据不良品的类别和成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处理不良品:a.基本不合格品:及时停产、查找原因并消除不良产品,确保下次生产合格。
b.外观不良品:维修或取代损坏部件,确保产品外观符合要求。
c.功能不良品:找出功能不良的原因,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更换部件。
d.尺寸不良品:优化工艺参数、设备调整,确保产品尺寸符合要求。
f.严重影响生产的不良品,必须停产处理,不能忽视。
4.纠正措施的执行:a.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b.监测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与供应商的合作:1.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符合要求。
2.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定期检查他们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六、培训和教育:1.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2.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让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品质管理部不良品处理方案

品质管理部不良品处理方案随着企业规模和生产量的增加,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处理不良品的挑战。
不良品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企业声誉和利润造成损失。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不良品处理方案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品质管理部的不良品处理方案,以提供一个指导框架,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并减少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一、背景介绍品质管理部是企业内负责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部门。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良品。
不良品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问题、生产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为了减少不良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降低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品质管理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不良品处理方案。
二、不良品分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性质,不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材料不良品:由于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不良品,如材料变质、杂质等。
2. 工艺不良品:由于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不良品。
3. 设计不良品:由于产品设计缺陷或者规格不明确导致的不良品。
4. 供应商问题不良品:由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问题导致的不良品。
每一类不良品都需要有具体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对应问题的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不良品处理方案1. 建立不良品识别与报告机制品质管理部应明确设立不良品识别与报告机制。
该机制应包括以下要点:- 设定标准:为每一类不良品设定明确的识别标准,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是否为不良品。
- 建立报告流程:制定不良品报告流程,明确责任人、报告方式以及报告内容。
- 建立反馈机制:对每一起不良品都进行及时反馈,确保问题被及时解决和改进。
2. 不良品处理流程品质管理部应建立不良品处理流程,以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处理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 不良品记录与追溯:对每一起不良品进行记录与追溯,以便查明原因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 不良品分类与评估: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 不良品处理与改进: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并持续改进,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过程不良处理机制

过程不良处理机制1.目的对所有不合格的原辅料、半成品、进行识别和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 术语/定义a.让步接收: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不影响顾客使用时才能办理让步接收。
如果合同中有要求时,让步接收需经顾客确认同意。
b.返工:由生产部门执行,责任操作人员进行返工。
返工后的产品,质检部质检员进行重新检验,填写记录。
c.返修:返修前由质检部验证许可,生产部做小样报总经理批准。
返修后,质检部重新检验并做记录。
不合格时,管理者代表在检验报告单上做报废签字,经总经理批准。
(合同有要求时,返修产品需经顾客确认同意。
)d.自检:生产过程中由工序操作人员对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品需返工的,要及时进行返工。
e.巡检:质检部质检员在生产流水线上巡回检验生产中的半成品,随时纠正不合格操作,处理不合格品。
f.抽检:质检部在不同监控点取样进行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4、职责4.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并跟踪监督不合格品的标识和处理结果。
4.2质检部负责未入库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返修返工。
4.3包装车间负责库中存放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以及报废处理。
4.4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品标识、记录、隔离、处置,需要时参与不合格品评审。
5.工作流程5.1不合格品的标识原料、辅料仓库保管员或车间工序检验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填写有关记录,在记录中注明不合格品情况已经存放区域。
5.2不合格原辅料的处置方式由质检部确定处置措施(挑选、让步接收、退货等),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3不合格半成品的处理:处理方式有让步接收、返工、返修、报废等。
5.3经质检部检验为不合格的半成品,未入库的由生产科做好标识、隔离,入库的由包装车间负责标识和隔离或报废处理,由车间人员进行返工返修。
5.4其他不合格品的处理包装车间发现的不合格品、搬运过程中造成的不合格品等,报质检部重新检验,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品质主管在《不合格品报告单》上做出(让步接收、返工、返修、报废等)处理意见,报总经理审批,发至相关部门执行。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三篇)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1、目的为使进入流通领域的、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合格产品及时、快速、完全的召回,保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提供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3、相关文件《标识和可追溯性》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指导组成产品召回工作小组,并负责产品召回计划的审批。
4.2销售部经理负责客户投诉的受理及根据产品召回执行召回时的对外事宜的联络工作。
4.3质检部负责追查客户投诉案发生的原因,及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处理意见,并制定产品召回计划。
4.4生产部配合质检部参与投诉案的原因追查,并提供处理意见。
4.5采购部负责公司采购物资的客户投诉对外联络事宜。
5、程序5.1产品召回小组。
公司应在总经理的指导下成立产品召回工作小组,作为处理产品客诉和产品召回事宜的常设机构,工作小组可由生产技术人员、质检员、业务员、采购员、仓管员等组成。
5.2索取产品信息。
公司生产加工加工的产成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有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批号、产品规格、数量等信息,以便召回时易于识别。
5.3客诉案的受理涉及产品加工安全卫生的客诉交由质检部和生产部负责分析查找原因,涉及外购物资的客诉则由采购负责处理。
业务员应随时跟踪客诉原因的分析进度,以便于用最快速度和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处理,以尽量减少所造成的危害。
经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审批后的产品召回计划,由销售部负责着手联系相关部门立即予以实施。
b.对销售商发出的传真和声明中应详细列明产品的名称、订单号、批次好、发货日期、产品包装标识、召回的原因及其涉及的危害和对产品的预处理方法。
c.销售部应负责确保通过电话、传真通知到所有的收货人,并随后寄发书面召回函件以获得法律上的保证。
d.据上述召回分类,通过通讯媒体公开发布警告或通告实施回收,大力减少召回产品被使用而造成的危害。
e.公司应当及时将产品召回信息向销售商及其他相关机构传达,信息传达的时间以接到产品召回指令到通知全部客户/销售商为准,在周一至周六,时间不超过____小时,在周日时间不超过____小时。
学校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置实施细则

学校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置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校作为一个涵盖教育、培训、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机构,需要与许多供应商进行合作,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营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然而,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供应商的不良行为,如不履行合同、提供次品产品、违反法律法规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不良行为,保障学校利益和声誉,以及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学校制定了这份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置实施细则。
二、不良行为的界定供应商的不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履行合同:供应商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数量、质量及服务标准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2.提供次品产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假冒伪劣等情况。
3.违反法律法规:供应商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
4.违背诚信原则:供应商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存在欺诈、虚假宣传、不诚信竞标等行为。
三、处理流程和措施1.接收投诉:学校接收师生或其他相关方反映的供应商不良行为投诉,并依据投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
2.确认不良行为: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对投诉进行核实,包括与供应商取证、收集证据等。
3.取消合同:学校在确认供应商存在不良行为后,可以取消与供应商的合同,并终止供应商的服务。
4.赔偿损失:如供应商的不良行为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学校可以要求供应商赔偿相关损失,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5.公示处置结果:学校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校园公告等途径,公示对不良供应商的处置结果,向师生和公众披露相关信息,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利益。
6.信息共享:学校可以将对不良供应商的处置结果共享给其他学校或相关机构,以便其他机构能够避免与不良供应商合作,共同维护教育行业的利益。
四、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了预防供应商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可以建立以下合作机制:1.供应商评估:学校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进行全面评估供应商的信用状况、经营能力等,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合作。
2.合同规范:学校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明确产品、服务的要求和标准,约定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合同的执行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品不良处理机制
1.目的
对所有不合格成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 术语/定义
a.让步接收: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不影响顾客使用时才能办理让步接收。
如果合同中有要求时,让步接收需经顾客确认同意。
b.返工:由生产部门执行,责任操作人员进行返工。
返工后的产品,质检部质检员进行重新检验,填写记录。
c.返修:返修前由质检部验证许可,生产部做小样报总经理批准。
返修后,质检部重新检验并做记录。
不合格时,管理者代表在检验报告单上做报废签字,经总经理批准。
(合同有要求时,返修产品需经顾客确认同意。
)
d.抽检:质检部在不同监控点取样进行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4、职责
4.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并跟踪监督不合格品的标识和处理结果。
4.2质检部负责未入库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返修返工。
4.3包装车间负责库中存放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以及报废处理。
4.4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品标识、记录、隔离、处置,需要时参与不合格品评审。
5.工作流程
5.1不合格品的标识
成品仓库保管员或车间工序检验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填写有关记录,在记录中注明不合格品情况已经存放区域。
5.2不合格成品的处理:处理方式有让步接收、返工、返修、报废等。
5.2.1经检验员检验为不合格的成品,在《不合格品通知单》中做好记录注明不合格情况,并通知封装车间将其做好不合格品标识,单独存放。
报质检部确定处置方式(让步接收、返工、返修、报废等)经总经理审批,进行相应的处理。
5.3其他不合格品的处理
包装车间发现的不合格品、搬运过程中造成的不合格品等,报质检部重新检验,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品质主管在《不合格品报告单》上做出(让步接收、返工、返修、报废等)处理意见,报总经理审批,发至相关部门执行。
5.4出厂不合格品的处理
以顾客利益为重,以最快的速度、最短时间给予处理。
杭州艺佳纺织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