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1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1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课 地球的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 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太阳运动的特点。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教学过程: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 向 。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为1 日,为 时 分 秒。

1太阳日为 小时。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 1P 到E 2P 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 1到E 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 3P 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西 东 太阳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km/h),向高纬,两极为。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

地球各地角速度,为°/小时,两极为。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转。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2: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2: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该位置叫近日 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该位置叫远日点。
远日点
太阳
近日点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方向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3)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 9分10秒,这叫做1恒星日。
(4)速度
之前南移,之后北移 北移
3月21日前后 3.21 ~ 6.22
北半球春分
赤道
赤道~北回归 线之间
之前之后都北移 北移
23º26´N夏至0º 春分北归线赤道 秋分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 纬度范围有何变化?黄赤交角为30呢?
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永远直射赤道,不 会向南北移动;如果黄赤交角为30,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在南北纬30之间。
P
E1 恒星日 (a) 太阳日 (b)
P
E3
E2
(c)
恒星日与太阳日有何不同?
恒星日 太阳日
参照物
时间
恒星 23 时 56 分 4 秒
太阳
24 时
旋转角度 360° 36059 ′
应用 科学研究 生产生活
今晚九点,望远镜的中心出现一 颗恒星,望远镜不动,明天什么时间 这颗恒又会到望远镜的中心?
8:56:4
平均角速度:约为1/日; 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
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时间
日地距离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角速度 线速度 61′/d 30.3km/s 57′/d 29.3km/s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3°26′N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本节主要内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①地轴倾斜角:66°34′②地轴的指向:北极星③北极星的观测条件:北半球、夜晚66°34′(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3、自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不管什么视角,箭头都是自西指向东。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4、周期(1日):太阳日恒星日时间:24h 时间:23h56′4″参照物:太阳参照:遥远恒星转过角度:361°用途:日常生活转过角度:360°用途:研究,真正周期(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线速度角速度规律:除极点为0外,任何地方15°/h 概念:地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随地球转过的角度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

概念:地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随地球转过的路程A A′CB C′B′N SP14读图思考(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影响线速度的另一个因素:海拔。

成正比(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与自转方向一致)(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3、周期:恒星年和回归年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真正周期)时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回归的时间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4、公转轨道及特殊位置时间: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5、速度①平均速度:角速度59′/天,线速度29.3km/s②速度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绕太阳公转,相同时间内向径(日地连线)扫过的面积相同。

B 1A 1ab T TB 2A 2B A 太阳行星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课本P14读图思考夏半年地球靠近远日点,速度慢,公转所用时间长;冬半年地球靠近近日点,速度快,公转所用时间短。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1。

3。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右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1~2题。

1.图像最能反映()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A.23:00 B.22:56C.23:04 D.21:5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与自转一致,所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反映地球的自转,选A。

第2题,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即每天提前3分56秒到达同一位置,故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56,选B。

答案:1。

A 2.B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高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解析:注意图中指向标指向,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7 km/h,且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

图示区域大部分线速度大于837 km/h,即纬度小于60°,是中纬度,且自北向南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变大,为北半球。

b点线速度大于a点,且处于同纬度,则b点海拔高于a点,地表离地心的自转半径大,旋转弧线长,所以线速度大。

答案: 3.C4。

B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进入黑夜B.歌词中地球转动的周期是一天C.歌词中的“转动"是指地球的绕日公转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自转的重要原因6.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解析:第5题,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根据“四季少了夏秋冬",可以判断是地球的绕日公转.第6题,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升落。

高中地理必修目录:章节目、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目录:章节目、重点

必修1 自然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天体、天体系统2、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八大行星、分类、特征3、存在生命的星球: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能、生活、生产、动植物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结构、黑子、耀斑、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公转、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位置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黄赤交角、回归运动、回归年、两分、两至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晨昏线、时差、时区、区时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自转偏向力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软流层、界面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问题探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12、热力环流:形成和示意图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和三种力的作用下的风向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从热力环流到单圈环流再到三圈环流、随太阳直射点移动2、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冬夏季海平面气压分布、东亚和东南亚季风的形成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和气候特征、特殊气候的分布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锋与天气: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台风、寒潮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海平面上升、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极端气候的发生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种树,减排,节能环保问题探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的构成、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洋内循环,过程、意义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模式图和分布图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自然环境,航行,海洋生物,海洋污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1、水资源及其分布:分布与特征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同社会阶段3、合理利用水资源:水的浪费和污染,开源、节流问题探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及其影响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第二节山岳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向斜与背斜,断层、火山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平原与山地的比较,山地的注意事项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侵蚀的三个阶段、河流堆积的三种类型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和河谷的选址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的相互联系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水土流失、东北森林变化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变化方向,以热量为基础3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变化方向,以水分为基础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变化方向,以水热为基础问题探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必修2 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三率、增长速度变化和地区差异、人口大国和缺人大国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性、阶段和原因、转变及因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的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的合理容量、控制措施问题探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特点、城市功能区和特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三个模式、租金递减影响因素、变化发展、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的不同等级:城市等级、服务范围和功能,变化发展的因素4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六边形城市等级体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第三节城市化1、什么是城市化:含义、推力和拉力、三个特征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S”型曲线,不同阶段的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污染破环、合理的改善作用,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探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两层含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发展变化2、农业地区的形成:含义、形成过程、地域特征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条件、特点、中国南方2、商品谷物农业:分布、条件、特点、美国大平原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条件、特点、潘帕斯草原2、乳畜业:分布、条件、特点,欧洲问题探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区位因素:各种区位因素、五种导向型工业类型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市场、科技、交通、环境、原料、动力、劳动力、政策、企业者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自发形成和规划建设)2、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原因和优势、工业地域的联系5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分布,兴起和衰落原因、鲁尔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2、新工业区:分布,兴起原因、特点和体系、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和温州乡镇企业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问题探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经济转型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优缺点比较2、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网、线和点布局的布局、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南昆铁路的区位分析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扩展方向变化(嘉兴)、形成发展轴(武汉)、交通枢纽(株洲)交通运输网促成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2、对商业网店分布的影响:网店的密度和位置,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探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和依赖,改造,征服,寻求和谐相处2、直面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特点3、走向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系统、三个系统、三个原则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6问题探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必修3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限制发展、后期促进发展、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遥感(RS):含义、工作原理、主要环节作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及特点、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工作程序、应用领域和作用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特点和应用问题探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范围、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特征、荒漠化和水-气-生相互作用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樵、过牧、过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案例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预防,阻止和恢复、原则、综合开发、五个手段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氧碳平衡、水循环和水平衡、生物基因库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循环和土壤贫瘠、植被破环和恢复困难73、亚马逊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破环手段和原因、修公路和移民,跨国企业开发4、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保护性开发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资源开发条件:资源条件、开采条件、市场、位置、交通、(能源供求的五大挑战)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开采量、提高外运能力、加强加工转换3、能源的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经济发展4、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生态治理、循环经济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墨累-达令流域案例)3、流域的综合开发:梯级开发、统一开发和管理、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2、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机械化、专业化4、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草原区、山区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81、对外开放的前沿:承接产业转移、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侨乡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两个发展阶段、东莞的三来一补、四个城市化模式3、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落后、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群的构建、规划管理加强问题探究:我的家乡怎么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供求不平衡、能呀un消费结构调整、油气资源开发战略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部、西部、东西部协调、环境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以及其他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产业分工与合作、地理环境、就业问题探究:南水北调怎么调9。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南北极 点既无 角速度, 也无线 速度
速度为 1°/天 平均线 速度为 30 千
在近日点时 速度较快,在 远日点时速 度较慢
米/秒
【方法技巧】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①当明确告知地球自转方向时,直接根据“北逆南顺”判断即 可。 ②当未告知地球自转方向但有经度时,可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加 以判断,具体方法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由西经度向东经度方 向,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而西经度增大的方向则与 自转方向相反。
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为15°/小时 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__道__最大,_两__极_最小
【点拨】 图示法掌握地球自转速度
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 0。 ②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学法指导] 1.图示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方向:自西向东(如甲图)。 极地俯视图:北逆南顺(如乙图、丙图)
(1)在图 1 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图 2 中,判断 C、D 两点分别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
逆时针自转(画图略)。 C 为远日点,D 为近日点。
(2)比较图 1 中 A、B、N 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说出图 2 中地球由 C 至 D 和由 D 至 C 公转速度的变化。
角速度:A=B>N,线速度:A>B>N。 由 C 至 D,角速 度、线速度均由慢变快,由 D 至 C 反之。
【学以致用】
3.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 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 B、C、D 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 纬线名称。
B夏___至__,__北__回__归__线_,C_秋__分__,___赤__道__,D__冬__至__,__南__回__归__线____。 (2)写出∠α 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23°26′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 往返移动。 (3)直射点在 C 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南_______(南或北),D 处 的运动方向为向___北_____(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 的度数会__变___大___(变大或变小), 温带的范围会___变__小___(变大或变小)。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8: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8: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地球的自转 | 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地球的自转 | 自转的速度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
地球的自转 | 自转的速度
夸父追日时
他奔跑的方向是 什么?
如果在60°N追, 他要跑多快?
想追得轻松点的 话,他最好在高 纬度追还是在低 纬度?
黄赤交角
地球
黄赤交角 23˚26’
赤道面
黄道面
北极星 地轴
规律总结:
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
23º26′N
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夏至
秋分
赤道
北回归线 春分
23º26′S
位于南半球,
冬至
南继回续归向线 南移动
思考:今天(9月29日),直射点在哪个半球?之后向什么方向移动?
4.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小试牛刀
5.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
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一支考察队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由于粗心,出发时他们 忘记了带指南针。他们记得营地实在南边,因此夜里他们靠北 极星的指引寻找方向。可是,现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们应 该怎样走才能回到南边的营地呢?
地球的自转 | 自转的周期

周期 自转的角度
转 的 太阳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
1.教材第15页活动
(1)用地球仪或乒乓球等演示地球自转。

(2)
运动形式旋转中心
方向周期
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地球自转地轴自西向东恒星日、
太阳日
15°/时
由赤道向
两极递减
地球公转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59′/日30千米/秒
2.教材第16页活动
见“活学巧用”中的第2题。

学业达标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北极上空是逆时针,南极上空是顺时针,侧视图是自西向东,所以选C。

答案:C
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B.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C.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等
D.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减少,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方都一样。

答案:B
3.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解析:两地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纬度比北京低,自转线速度比北京大。

答案:C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P点是近日点,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甲
5.2016年2月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B.乙点
C.丙点D.丁点
解析: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P点为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故甲→乙用时最短。

由此可知2月8日地球大致公转最接近乙点。

答案:4.A 5.B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7.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
A.23°34′ B.23°26′
C.36°26′D.66°34′
解析:第6题,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则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①,即选A。

第7题,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和回归线的纬度大小一致,即答案选B。

答案:6.A 7.B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
(2)23°26′;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回归运动。

(3)南北(4)变大变小
能力提升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读图,完成9~10题。

9.“嫦娥三号”发射时,地球大致位于公转轨道中的________点附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④靠近12月22日,远离9月23日,选D。

答案:D
10.下列最节省燃料的发射中心有( )
①拜科努尔(45°N,63.4°E)
②普列谢茨克(63°N,63°E)
③肯尼迪(28°N,81°W)
④库鲁(5°14′N,52°46′W)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库鲁纬度最低,自转的线速度最大,惯性力最大,速度快,省燃料。

答案:D
下图是假设以北京为北极点(其余地球自转情况不变)的半球投影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哈尔滨的自转角速度( )
A.约为15°/h B.约为30°/h
C.约为45°/h D.为0
12.图中,甲地的自转线速度约是( )
A.1 670 km/h B.837 km/h
C.1 447 km/h D.1 170 km/h
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都是每小时15°,甲是北纬60°,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答案:11.A 12.B
13.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解析:所谓同步卫星就是自转方向一致,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答案:C
14.根据材料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

”他爸爸笑着回答:
“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1)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_______。

(2)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3)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
(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节气),太阳直射________。

(5)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理解及应用,懂得转一圈的含义,善于联系生活的实例。

答案:(1)自西向东
(2)是真的。

人随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

(3)60岁。

因为每绕太阳一圈是一年,60圈就是60岁。

(4)夏至23°26′N(或北回归线) (5)B_ 27060 69B4 榴33757 83DD 菝36883 9013 逓23210 5AAA 媪j X27506 6B72 歲37776 9390 鎐 R26251 668B 暋22233 56D9 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