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提升方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设计任务。
2. 任务描述本次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单周期CPU,实现基本的指令执行功能。
具体要求如下:•CPU的指令集包括加载(Load)、存储(Store)和算术逻辑运算(ALU)指令,需要支持整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CPU需要具备基本的流水线功能,包括取指(Instruction Fetch)、译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 Back)。
•CPU需要支持基本的寄存器操作,包括寄存器读取(Register Read)和寄存器写入(Register Write)。
•CPU的指令和数据存储器使用单端口RAM,指令和数据的访问都需要经过存储器。
3. 设计思路针对上述需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设计思路:3.1 CPU总体设计•CPU采用单周期结构,即每个指令都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CPU主要分为指令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寄存器文件和控制逻辑四个部分。
3.2 指令存储器设计•指令存储器采用单端口RAM,每个指令的长度为固定的32位。
•指令存储器需要实现读取指令的功能,每次从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
3.3 数据存储器设计•数据存储器也采用单端口RAM,每个数据的长度为固定的32位。
•数据存储器需要实现读取数据和写入数据的功能,执行指令时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计算结果需要写回存储器。
3.4 寄存器文件设计•寄存器文件包含若干个通用寄存器,用于存储指令执行过程中的临时数据。
•寄存器文件需要实现读取寄存器和写入寄存器的功能,执行指令时需要读取和写入寄存器。
3.5 控制逻辑设计•控制逻辑负责根据当前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生成控制信号,控制CPU的工作流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的能力。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选择了设计一个简单的单周期CPU。
首先,我会设计CPU的指令集,包括处理器指令的类型、指
令格式、寻址方式等。
然后,根据指令集的要求,设计并实现CPU的控制器,控制指令的执行流程。
接着,我会设计并实
现CPU的数据通路,包括寄存器、ALU、存储器等组件,实
现指令的操作。
在设计过程中,我会遵循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如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指令周期、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
的相互协调等。
我会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进行设计,通过仿真和验证来测试设计的正确性。
同时,我还会考虑CPU的性能和效率,尽量优化各个部分的设计,以提
高CPU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
在设计完成后,我还会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测试CPU
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并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
最后,我会编写报告,详细介绍我的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和测试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将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掌握CPU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这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
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加深我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
还可以提高我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为我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本节课程将系统讲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数据表示、计算机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等内容。
二、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 计算机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由五大组成部分构成,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其中,输入设备用于接收外部信息,输出设备用于显示处理结果,运算器执行程序运算,控制器控制程序执行,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
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分为硬件层和软件层,硬件层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层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硬件层和软件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三、指令系统1. 指令系统的基本概念指令系统是计算机执行程序的基本单位,包括指令集合、地址寻址方式、指令格式等。
指令集合是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指令的集合,地址寻址方式是指令中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定义了指令的组成形式。
2. 指令执行过程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和结果存储等步骤。
取指是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分析指令是对指令进行解码,执行指令是根据指令操作码执行相应操作,结果存储是将执行结果存储到指定位置。
四、数据表示1. 数字系统数字系统是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式,常用的数字系统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在计算机系统中,二进制是最基本的数据表示方式。
2. 数据表示格式数据在计算机中以位、字节、字等单位来表示,位是最小的数据单元,字节由8位组成,字由若干字节构成。
在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格式包括无符号数表示和有符号数表示。
五、计算机运算1. 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ALU)是计算机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核心组件,包括加法、减法、与、或、非等运算。
ALU通过控制单元的指令执行相应的运算操作。
2. 运算指令的执行运算指令包括算术运算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算术运算指令用于执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指令用于执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数字媒体专业)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内容简介: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以及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了解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及硬件构成;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及其对计算机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虚拟机的概念;计算机的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系统简介1.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1)硬件(2)软件(3)软硬件的关系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虚拟机的概念(2)各层虚拟机及与真实机器的层次关系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2)计算机硬件结构,总线的构成。
讨论、分析直连结构的问题,提出总线思想,并简单介绍总线结构。
(3)计算机的工作步骤提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计算机基本构成部件的介绍(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计算ax2+bx+c为例分析计算机工作的过程4.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机器字长计算机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机器字长与数据总线宽度、存储字长的关系(2)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主存容量辅存容量(3)运算速度几种计算运算速度的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运算速度的表示单位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内容简介: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发展思路;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的发展史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的研究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规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带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3.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软硬件的融合,简介嵌入式发展方向二、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通过ENIAC进行计算的一个案例,直观体会计算机的计算能力2.工业控制和实时控制3.网络技术应用4.虚拟现实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些应用5.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6.多媒体技术7.人工智能三、计算机发展的展望第三章系统总线内容简介:总线的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指标;总线结构;总线控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3. 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4. 掌握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5. 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2.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制转换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算术运算逻辑运算3. 存储器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存储器虚拟存储器4.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和结构指令集和指令系统指令执行过程CPU性能指标5.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技术中断和直接内存访问(DMA)总线和接口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
3. 使用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内存条、硬盘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教程、视频、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30%)2. 期中考试: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40%)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章:8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10课时第四章:10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6课时第七章:6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2. 教学难点: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指令执行过程输入输出系统的接口技术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2. 第二周:数据的表示和运算3. 第三周:存储器层次结构4. 第四周:中央处理器(CPU)5. 第五周:输入输出系统6. 第六周:综合练习与实验九、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成认识实验二:数据表示与运算实验三:存储器测试实验四:CPU性能测试实验五:输入输出系统实验2. 课堂讨论:讨论话题: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讨论形式:小组合作、课堂分享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掌握各种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2)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3)熟悉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及总线系统;(4)学会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2 计算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分类和格式;(2)寻址方式;(3)指令的执行过程。
2.3 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结构和功能;(2)流水线技术;(3)多核处理器。
2.4 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概述;(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只读存储器(ROM);(4)缓存(Cache)和虚拟存储器。
2.5 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2)中断和DMA方式;(3)总线系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验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学术网站、论坛,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成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并实践所学知识。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简单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通过该设计,我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三、设计方案1. CPU设计1.1 硬件设计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算术和逻辑运算。
1.2 指令设计设计一套简单的指令集,包括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数据传输指令等。
1.3 寄存器设计设计一组通用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地址。
2. 存储器设计2.1 主存储器设计一块主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2.2 辅助存储器设计一个简单的辅助存储器,用于存储大容量的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设计3.1 键盘输入设备设计一个键盘输入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
3.2 显示器输出设备设计一个显示器输出设备,用于显示计算结果。
四、实施步骤1. CPU实现1.1 根据CPU的硬件设计,搭建电路原型。
1.2 编写控制单元的逻辑电路代码。
1.3 编写算术逻辑单元的逻辑电路代码。
1.4 进行仿真验证,确保电路的正确性。
2. 存储器实现2.1 设计主存储器的存储单元。
2.2 设计辅助存储器的存储单元。
2.3 编写存储器的读写操作代码。
2.4 进行存储器的功能测试,确保读写操作的正确性。
3. 输入输出设备实现3.1 设计键盘输入设备的接口电路。
3.2 设计显示器输出设备的接口电路。
3.3 编写输入输出设备的读写操作代码。
3.4 进行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测试,确保读写操作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实现,我们成功设计了一个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简单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3. 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格式、寻址方式和指令的执行过程。
4. 掌握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缓存和外存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4.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以及指令的执行过程。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缓存和外存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教材3. 实验设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存储系统。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以及指令的执行过程。
4. 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缓存和外存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理解程度、解答准确性等。
3.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八、教学拓展1. 计算机网络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网络结构、通信协议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深刻理解。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实现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 熟悉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指令的编码、解码和执行过程。
3. 学会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进行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仿真。
4.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包括指令周期、时钟频率等。
三、设计内容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基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系统。
具体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系统的总体设计根据冯·诺依曼结构的原理,设计计算机系统的总体框架。
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 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编码、解码和执行过程。
指令集可以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常见指令。
3. 中央处理器(CPU)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中央处理器,包括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算术逻辑单元等。
通过对指令的解码和执行,实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4. 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存储器模块,包括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通过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实现程序的加载和数据的存储。
5. 输入输出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和显示器。
通过输入输出设备,实现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
6. 系统性能评估对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包括指令周期、时钟频率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性能评估,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四、设计步骤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步骤如下:1. 确定设计的整体框架和目标,明确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为了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通常会设置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主要任务:1. 设计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架构。
学生需要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 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
学生需要根据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架构,逐个实现各个部件的功能。
例如,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指令集,编写控制器代码等。
3. 进行计算机系统的集成与测试。
学生需要将各个部件进行集成,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验证计算机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例如,编写测试程序,测试指令的执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4. 进行性能优化与扩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性能优化或扩展。
例如,改进指令集,增加硬件资源等。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中,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的各个阶段。
计算机组成原理项目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项目,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明教程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明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运行原理和体系结构等方面,是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基本工作原理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编写简单汇编程序的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为:1.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2.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并理解其运行原理;3.掌握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和程序设计思路;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的能力。
3. 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计算机硬件组成基本原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元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2 计算机体系结构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层次结构,包括指令集、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内存地址和数据总线等基本概念。
3.3 8086汇编语言介绍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思路,通过实例演示学生如何编写简单汇编程序,例如计算机加法、乘法和阶乘等。
3.4 程序设计思路和问题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安排本课程设计安排10周时间,每周3学时,总计30学时,具体课程安排如下表所示:课程内容学时安排计算机硬件组成基本原理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3学时8086汇编语言12学时程序设计思路和问题分析13学时5.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讲授、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结合,引导学生合理应用所学知识。
6. 教学评价本课程设计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考勤、作业实验、期中测验、期末实验和报告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
7. 结束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设计、结构原理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特征等,为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成原理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不同分类方式下的计算机架构。
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技术特征和性能指标。
3. 掌握计算机组成与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控制的思维方式和算法。
4. 计算机性能分析掌握计算机性能分析的基本知识,包括性能分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性能分析的工具等。
5.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通过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在计算机设计过程中更好地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技术。
三、课程教学安排1. 学习理论在本课程中,首先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室实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结构及性能分析的原理、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等。
2.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设计一个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各部分的功能特点和性能指标;分析计算机性能,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分析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一个系统等。
四、课程考核根据本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实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比重分别为50%和50%。
期中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期末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两次考试比重相当,有助于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3.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4.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3.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4.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10分钟)-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以程序控制和数据流动为主要特征。
2.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10分钟)-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和控制的核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结果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控制器:指挥各部件进行协调工作,实现程序的执行。
3.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5分钟)-二进制表示:计算机只能理解二进制代码;-补码表示:用于表示有符号数,简化了数据的加减运算;-浮点数表示:用于表示实数,采用指数和尾数的形式。
4.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5分钟)-系统软件:提供计算机基本功能和资源管理,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功能和服务,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编译器和解释器: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的工具。
三、实践操作与讨论(3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硬件组成部分,讨论其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并给出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实际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拆装计算机硬件组件的过程,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种类、格式和执行过程。
3. 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如主频、缓存、运算速度等,并学会分析不同硬件配置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硬件配置。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组装和拆解计算机硬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在课后拓展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课本知识,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 课本第二章:介绍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工作原理。
- 教学大纲:安排2课时,通过讲解、图示和实物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硬件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计算机指令系统- 课本第三章:讲解指令的种类、格式和执行过程,以及指令系统的发展。
- 教学大纲:安排2课时,通过实例分析、指令执行流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基本原理。
3. 计算机性能指标与硬件配置- 课本第四章:介绍计算机性能指标,分析不同硬件配置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 教学大纲:安排2课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硬件配置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程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简要概述:1. 课程设计目标:-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指令执行过程;- 学习计算机的数据表示和存储方式;- 熟悉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 掌握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和总线结构。
2. 课程设计内容:- 计算机层次结构和指令执行过程的介绍;- 数据表示和存储方式的学习;- 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 输入输出系统和总线结构的研究。
3. 课程设计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和研究- 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研究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指令执行过程;- 学习计算机的数据表示和存储方式;- 研究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习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和总线结构。
- 第二阶段:实践设计和实现-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和总线结构;- 学习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优化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三阶段:课程设计报告和演示-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和结果分析;- 准备课程设计演示,展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和评审。
4. 课程设计评估:- 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 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课程设计演示的表现和效果;- 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简要概述,具体的设计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进行调整和补充。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目的: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理论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建立计算机整机概念。
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并且绘制出8位运算器移位运算电路图。
2课程设计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排线若干3课程设计内容:3.1课程设计原理3.1.1本课程设计采用六条机器指令:IN,ADD,STA,TRY,OUT,JMP,并依照指令进行相关操作。
其指令格式如下:内容助计符说明0000 0000 IN R0 “INPUT DEVICE(班号)”→R00001 0000 ADD [0AH],R0 R0+[0AH] →R00010 0000 STA R0,[0BH] R0→[0BH]0011 0000 OUT [0BH] [0BH]→LED0100 0000 JMP 00H 00H→PC其中IN为单字长(8)位,其余为双字长指令。
3.1.2开关SWA和SWB的定义及数据通路框图如下: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先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须设计三台控制台操作。
存储器度操作:拨动总清开关CLR后,控制台开关SWB、SWA为“00”时,按START 滚动开关,可对RAM连续手动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拨动总清开关CLR后,控制台开关SWB、SWA为“01”时,按START滚动开关,可对RAM 连续手动写操作。
启动程序:拨动总清开关CLR 后,控制台开关SWB 、SWA 为“11”时,按START 滚动开关,即可转入到第01好“取址”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上述三条控制台指令用到的两个开关SWB 、SWA 的状态设置,其定义如下:SWB SWA 控制台指令0 0 1 0 1 1 读内存(KRD ) 写内存(KWE ) 启动程序(RP )3.1.3设计用到的微指令的格式定义及微程序流程图如下:微指令格式定义3.1.4依照微程序流程图,生成如下指令代码表: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微地址S3S2S1S0M Cn W E A9A8 A B C μA5 ~μA0联机微地址微指令内容00Q 0 0 0 0 0 0 0 1 1 000 000 100 0 1 0 0 0 0 00H 018110H01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0 0 0 1 0 01H 01ED82H02Q 0 0 0 0 0 0 0 0 1 100 000 001 0 0 1 0 0 0 02H 00C048H03Q 0 0 0 0 0 0 0 0 1 110 000 000 0 0 0 1 0 0 03H 00E004H04Q 0 0 0 0 0 0 0 0 1 011 000 000 0 0 0 1 0 1 04H 00B005H05Q 0 0 0 0 0 0 0 1 1 010 001 000 0 0 0 1 1 0 05H 01A206H06Q 1 0 0 1 0 1 0 1 1 001 101 000 0 0 0 0 0 1 06H 959A01H07Q 0 0 0 0 0 0 0 0 1 110 000 000 0 0 1 1 0 1 07H 00E00DH10Q 0 0 0 0 0 0 0 0 0 001 000 000 0 0 0 0 0 1 08H 001001H11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0 0 0 1 1 09H 01ED83H12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0 0 1 1 1 0AH 01ED87H13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0 1 1 1 0 0BH 01ED8EH14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1 1 0 1 0 0CH 01ED9AH15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1 0 1 1 0 0DH 01ED96H16Q 0 0 0 0 0 0 0 0 1 110 000 000 0 0 1 1 1 1 0EH 00E00FH17Q 0 0 0 0 0 0 0 0 1 010 000 000 0 1 0 1 0 1 0FH 00A015H20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1 0 0 1 0 10H 01ED92H21Q 0 0 0 0 0 0 0 1 1 110 110 110 0 1 0 1 0 0 11H 01ED94H22Q 0 0 0 0 0 0 0 0 1 010 000 100 0 1 0 1 1 1 12H 00A117H23Q 0 0 0 0 0 0 0 1 1 000 000 000 0 0 0 0 0 1 13H 018001H24Q 0 0 0 0 0 0 0 0 0 010 000 000 0 1 1 0 0 0 14H 002018H25Q 0 0 0 0 0 1 1 1 0 000 101 000 0 0 0 0 0 1 15H 070A01H26Q 0 0 0 0 0 0 0 0 1 101 000 110 0 0 0 0 0 1 16H 00D181H27Q 0 0 0 0 0 1 1 1 0 000 101 000 0 1 0 0 0 0 17H 070A10H30Q 0 0 0 0 0 1 1 0 1 000 101 100 0 1 0 0 0 1 18H 068B11H31Q 0 0 0 0 0 0 0 0 0 000 000 000 0 0 0 0 0 0 19H 000000H32Q 0 0 0 0 0 0 0 0 1 110 000 000 0 1 1 0 1 1 1AH 00E01BH33Q 0 0 0 0 0 0 0 0 1 011 000 000 0 1 1 1 0 0 1BH 00B01CH34Q 0 0 0 0 0 0 0 1 1 010 001 000 0 1 1 1 0 1 1CH 01A21DH35Q 0 0 0 0 1 1 0 1 1 001 101 000 0 0 0 0 0 1 1DH 9D9A05H36Q 0 0 0 0 0 0 1 0 1 000 001 000 0 0 0 0 0 1 1EH 028201H3.1.5机器指令程序设计:机器指令程序序列地址内容助计符说明0000 0000 0000 0100 IN R0 “INPUT DEVICE(班号3)”→R0 0000 0001 0001 0000 ADD [0AH],R0 R0+[0AH] →R00000 0010 0000 10100000 0011 0010 0000 STA R0,[0BH] R0→[0BH]0000 0100 0000 10110000 0101 0011 0000 OUT [0BH] [0BH] →LED 0000 0110 0000 10110000 0111 0100 0000 JMP 00H 00H→ PC0000 1000 0000 00000000 10010000 1010 0010 0110 学号(20号同学) 0000 1011 求和结果(班号加学号) 3.2 实验步骤:3.2.1画出实验接线图如下:3.2.2 模型机实验预备操作步骤:3.2.2.1 按下图接线:按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的步骤输入并检验上面的微指令代码表①将编程开关置为PROM(编程)状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计算机的结构,功能,性能,介绍CPU,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及这些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课程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计算机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包括CPU,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以及这些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
3. 掌握主要软件技术,包括汇编语言,编译语言,操作系统等。
三、内容安排
本课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的构成,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2. CPU:架构、指令集、运算法则和程序控制。
3. 存储器:存储器的类型、特性和性能。
4. 总线:总线的结构、架构及特点。
5. 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构、设备接口、通信协议。
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基本语法,程序编写及调试。
7. 编译语言程序设计:编译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语言、数据结构、程序编写及调试。
8.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概念、基本功能结构,虚拟存储器,任务调度,工作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等。
四、课程评价
课程主要采用学习报告、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1 需求分析 (1)1.1课程设计目的 (1)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1.3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系统特点 (2)1.4微指令格式分析 (2)1.5指令译码电路分析 (5)1.6寄存器译码电路分析 (6)1.7时序分析 (7)2 总体设计 (9)2.1数据格式和机器指令描述 (9)2.2机器指令设计 (11)3 详细设计 (16)3.1控制台微程序流程的详细设计 (16)3.2运行微程序流程的详细设计 (19)4 实现阶段 (31)4.1所用模型机数据通路图及引脚接线图 (31)4.2 测试程序及结果 (33)心得体会 (35)参考资料 (36)1 需求分析1.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设计。
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8位指令系统结构(ISA)的设计和实现,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建立起整机系统的概念,掌握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1.2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基于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系统,设计和实现一个8位指令系统结构(ISA),通过调试和运行,使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指定的功能。
设计过程中要求考虑到以下各方面的问题:(1)指令系统风格(寄存器-寄存器,寄存器-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器);(2)数据类型(无符号数,有符号数,整型,浮点型);(3)存储器划分(指令,数据);(4)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等);(5)指令格式(单字节,双字节,多字节);(6)指令功能类别(算术/逻辑运算,存储器访问,寄存器操作,程序流控制,输入/输出)。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和汇编语言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理解和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掌握计算机主要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指令系统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并运用微程序设计(Microprogramming)思想,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自行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结构(ISA)。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3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第一篇:CPU设计计算机中心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它负责执行指令,完成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的所有运算和数据传输。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设计一块CPU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CPU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首先,需要了解CPU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其次,需要掌握数字逻辑、硬件描述语言和电子工艺制作等知识和技能,以实现CPU的具体功能。
设计一块CPU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根据需求和实际应用,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可以参考现有的CPU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2.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3.使用仿真工具进行验证。
使用仿真工具模拟CPU的运行过程,验证硬件描述语言代码的正确性和功能实现。
4.设计和制作PCB电路板。
将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转换为PCB电路板设计,并制作出实际的电路板。
5.测试CPU的性能和功能。
对制作出的CPU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功能可靠性。
CPU的设计和制作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完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设计和制作一块优秀的CPU需要耐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二篇:存储器设计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需要具有读、写、删等常见操作,设计一块性能良好和容量适中的存储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存储器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电子工艺制作和人机交互等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存储器设计的主要步骤:1.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
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场景,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包括SRAM、DRAM、FLASH等。
2.设计存储器的电路和控制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第7组)系别 ************ 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健、李贞职称副教授、教授起止日期:2011年1月3日起——至2011年1月9日止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第7组)系别信息工程系班级计本081学生姓名王浩学号 2008412110指导教师王健、李贞职称副教授、教授课程设计进行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任务下达时间: 2010年12月24日起止日期:2011年1月3日起——至2011年1月9日止教研室主任王健 2010年12月22日批准一、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及依据查阅有关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实验指导书等资料,进一步熟悉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微指令的设计方法。
在掌握运算器、存储器、微程序控制器等部件的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各部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为给定的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1.认真阅读资料,掌握设计题目所要求的机器指令的操作功能。
除4条必做指令外,每组另外设计1条机器指令。
2条选做指令,供有能力的学生完成。
全部机器指令如下:2.为所要设计的机器指令设计操作码和操作数,并安排其在RAM 芯片6116中的地址。
形成“机器指令表”3.分析并理解数据通路图。
根据数据通路图画出给定的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
4.根据微指令格式编写每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形成“二进制微指令代码表”。
5.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给出的电路接线图连接线路。
6.将微程序中各个微指令正确地写入E 2PROM 芯片2816中。
7.执行控制台操作微指令,进行机器指令程序的装入和检查。
8.运行程序,检查结果是否和理论值一致。
9.记录出现故障的现象,并对故障进行分析,说明排除故障的思路及故障性质。
10.独立思考,认真设计。
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11.认真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避免相互抄袭。
三、对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内容、格式、字数的要求1.课程设计说明书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目的、设备器材、设计原理、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实现方法及关键技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总结等。
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
2.在适当位置配合相应的实验原理图、数据通路图、微程序流程图、实验接线图、微指令代码表等图表进行说明。
应做到文理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3.设计总结部分主要写本人设计期间所做工作简介、得到了哪些设计成果、以及自己的设计体会,包括通过课程设计有何收获,程序有哪些不足之处,哪里遇到了困难,解决的办法,以及今后的目标。
4.课程设计说明书手写或打印均可,具体要求如下:手写时要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格式,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时采用A4纸,页边距均为20mm ,目录、各章标题(如: 2 设计原理及内容)和设计总结等要求 机器指令助记符 操作功能说明 设计组编号机器指令助记符 操作功能说明必做 IN “DATA UNIT ”开关→R0 第4组 ANS [addr] ([addr] AND R0)-1→R0必做 AND [addr] R0 AND [addr]→R0 第5组NAN [addr] R0 0 ND [addr]→R A 必做 SUB [addr] R0-[addr]→R0 第6组 SUA [addr] R0-[addr]→ [addr]必做 JMP addr addr →PC 第7组 DECR [addr],3 [addr]-3→R0第1组 NRO [addr] R0[addr] OR R0→ 第8组 INC [addr],2 [addr] + 2→[addr]第2组 NOB [addr] BUS [addr]→ 选做 INCR [addr] R0 + 1→[addr]第3组 NOR [addr] R0 0 R [addr]→R O 选做 XOR [addr] R0 XOR [addr]→R0部分的标题用小三号黑体,上下各空1行,居中书写;一级节标题(如: 2.1 设计原理)采用黑体四号字,二级节标题(如: 2.1.1数据通路)采用黑体小四号字,左对齐书写。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18磅,每个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
图和表的要有编号和标题,如:图2.1数据通路图;表1.1机器指令表。
图题与表题采用宋体五号字。
表格内和插图中的文字一般用宋体五号字,在保证清楚的前提下也可用更小号的字体。
英文字体和数字采用Time New Roman字体,与中文混排的英文字号应与周围的汉字大小一致。
页码用五号字,在每页底端居中放置。
5.课程设计说明书装订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定表、设计小组任务分配及自评、目录、正文、设计总结。
在左侧用订书钉装订,不要使用塑料夹。
6.设计小组任务分配及自评处注明设计组编号、设计组组长、设计组成员,并由设计组组长给出评语。
包括该同学主要完成了哪些任务,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和态度如何,组长自己的评语由小组其他成员集体讨论后写出。
四、设计完成后应提交成果的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1.完成题目要求的机器指令的操作功能,微程序运行稳定。
2.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打印版及Word文件。
五、时间进度安排顺序阶段日期计划完成内容备注1 第1天(1月3日)阅读资料、系统分析设计2 第2天(1月4日)系统分析设计、微程序编制3 第3-4天(1月5-6日)微程序输入、调试及运行4 第5天(1月7日)基本模型机运行验收、答辩5 第6-7天(1月8-9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六、主要参考资料(文献)[1]王健、王德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沈阳工程学院,2009[2]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蒋本珊.计算机组成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沈阳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信息工程系班级:计本081 学生姓名:王浩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工作态度工作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出勤情况良好。
0.1 5 4 3 2工作能力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及其他参考书籍,理解设计原理;能设计机器指令,独立绘制指令周期流程图,为微指令编码;线路连接正确,遇到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并解决。
0.2 5 4 3 2工作量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适宜。
0.2 5 4 3 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5 5 4 3 2 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8)分加权分合计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阅教师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查阅资料查阅资料较广泛,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
0.2 5 4 3 2工作量工作量饱满,难度适中。
0.5 5 4 3 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3 5 4 3 2 评阅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4)分加权分合计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小组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学生汇报操作演示汇报准备充分,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描述正确;操作熟练、微程序运行正常;基本上反映了所完成任务的全部内容。
0.5 5 4 3 2答辩思路清晰;回答问题有理论依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正确并迅速,有说服力。
0.5 5 4 3 2 答辩小组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8)分加权分合计答辩小组教师签名:年月日课程设计总评成绩分目录第1章程序设计 (1)1.1程序设计目的 (1)1.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1)1.2.1实验模型机CPU结构 (1)1.2.2机器指令的结构和功能 (2)第2章微程序设计 (4)2.1微程序设计流程图 (4)2.2 二进制微代码表设计 (5)2.2.1 控制台指令代码与数据 (5)2.2.2 SUB指令代码与数据 (5)2.2.3机器指令与操作码 (5)第3章线路连接 (6)3.1实验线路连接 (6)3.2 联机写入程序 (6)3.2.1 微指令的写入 (6)3.2.2 机器指令的写入与检查 (7)第4章程序实现 (8)4.1 运行程序 (8)4.1.1 单步运行 (8)4.1.2 连续运行程序 (8)4.2 设计新的机器指令 (8)4.3 微指令代码 (8)第5章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10)5.1 所遇到的问题 (10)5.2 解决的方法 (10)设计总结 (11)第1章程序设计1.1程序设计目的(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3)掌握微程控器的组成原理。
(4)掌握微程序的编写、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5)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机组成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微程序计算机中指令和微指令的编码方法,深入理解机器指令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
1.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1.2.1实验模型机CPU结构①运算器单元(ALU UINT)运算器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两片74LS181构成了并-串型8位ALU;两个8位寄存器DR1和DR2为暂存工作寄存器,保存参数或中间运算结果。
ALU的S0~S3为运算控制端,Cn为最低进位输入,M为状态控制端。
ALU的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到数据总线上,由ALU-B控制该三态门。
②寄存器堆单元(REG UNIT)该部分由3片8位寄存器R0、R1、R2组成,它们用来保存操作数用中间运算结构等。
三个寄存器的输入输出均以连入数据总线,由LDRi和RS-B根据机器指令进行选通。
③指令寄存器单元(INS UNIT)指令寄存器单元中指令寄存器(IR)构成模型机时用它作为指令译码电路的输入,实现程序的跳转,由LDIR控制其选通。
④时序电路单元(STATE UNIT)用于输出连续或单个方波信号,来控制机器的运行。
⑤微控器电路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器主要用来完成接受机器指令译码器送来的代码,使控制转向相应机器指令对应的首条微代码程序,对该条机器指令的功能进行解释或执行的工作。
由输入的W/R信号控制微代码的输出锁存。
由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实现程序的取指功能。
⑥逻辑译码单元(LOG UNIT)用来根据机器指令及相应微代码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转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从而实现微程序的顺序、分支、循环运行,及工作寄存器R0、R1、R2的选通译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