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版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高二语文YW—2015—02—002《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编写人:张晓灿审核人: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15—9—14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嘉佑二年。

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学习过程】1、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故垒.lěi羽扇纶.巾guān樯橹..huá fà公瑾.jǐn..qiáng lǔ早生华发还酹.江月lèi吟啸..yín xiào料峭.qiào蓑.衣suō萧瑟.sè2、《念奴娇》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5.23 答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5.23 答案

二、了解背景:1、《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2、《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案补充问题: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景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咏赤壁)下阕: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

(怀周瑜发感慨)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明确: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运用夸张、对偶、比喻、拟人手法,用得形象生动,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波涛巨大的力量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

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5.《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5.《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知识链接1】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2.判断下面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苏轼词二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苏轼词二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14苏轼词二首责任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

在当时,12.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从此,男孩开始艰苦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微感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集》赏读:君子的行为,应安静地修养自己,用俭约来培植德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新书》赏读: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普遍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利。

拥有博爱之心,是为人之道。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赏读:用善行来洁身自好,就可以比拟尧舜。

可见人们加强自我修养是多么重要啊。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赏读:《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变通一词,启示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一、作者视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14苏轼词二首责任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当心打坏了街坊家的玻璃。

街坊向他索赔美元。

在当时,美元是笔不小的数量,足足能够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可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男孩犯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取出美元说:“这钱能够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此后,男孩开始艰辛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往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他在回想这件事时说,经过自己的劳动来肩负过错,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微感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集》赏读:君子的行为,应寂静地涵养自己,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淡泊以明志,寂静而致远。

德高莫高于仁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新书》赏读: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广泛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益。

拥有仁爱之心,是为人之道。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赏读:用善行来洁身自爱,就能够比较尧舜。

可见人们增强自我涵养是多么重要啊。

易穷则变,变则通,公则久。

——《周易》赏读:《易》这门学识,走到终点就要变化,变化此后就能通畅,通畅此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远。

变通一词,启迪人们遇事不用死钻牛角,而应当懂得通融、屈伸。

一、作者视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隐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可谓全才:其文汪洋恣肆,理解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辈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善于行书、楷书,能开创新意,用笔丰腴跌荡,有天真绚丽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二、写作背景《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预习案【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熟练地背诵这两首词,明确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诵读吟唱,合作探究,掌握借古咏怀、情景交融的方法。

3.激情投入,准确把握词人感情,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读准句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I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考中进士。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二、了解背景:1、《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2、《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学生)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学生)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苏轼的散文纵横恣肆,如《赤壁赋》;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词又是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2、背景资料:“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一、【自主学习】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①不久、过一会;②吟咏长啸;3.通假字:尊通樽,酒杯4.一词多义:(1)①勃发;②头发;③出发;④征调、征发;⑤发射;⑥打开;(2)①副词,单独、独自;②年老没有儿子的人;③副词,岂、难道;④副词,只、仅仅二、【合作探究】1. (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的起兴之笔。

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营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

前句总结上阕,是作者不自主发出的感叹,后句是虚写,由江山引发出的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铺垫。

2. (1)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景物特点:雄奇壮观、气势磅礴。

(3)描写作用: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背景环境。

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起锦绣山河中涌现的千古风流人物。

同时,还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

(4)妙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渲染出了磅礴宏伟的气势。

“乱”写岩石山崖的险怪,“穿”写出山崖陡峭高峻的动势,“惊”写巨浪汹涌的气势,“拍”写出了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写出了波涛翻滚,力量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3.赤壁的雄奇景色和周瑜的丰功伟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感慨。

然而,词人转念一想:在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倒不如“一尊还酹江月”罢。

(完整word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完整word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

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

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271课堂模式,完成探究案。

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擅长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他影响的作家。

⒉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完整word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版

(完整word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编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教师寄语】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学习目标】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_北宋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_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_、弟弟苏辙__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苏轼的散文纵横恣肆,如《赤壁赋》;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词又是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景介绍】“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

苏轼词两首 学案

苏轼词两首  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编写:王智斌审核:樊洁姓名: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2、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芒鞋:吟啸:料峭:补充注释: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

骑“马”则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

如“失向来之烟霞”。

3、填空。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文学史上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课内学习】一、自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2)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3)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

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4)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5)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二、自读《定风波》,思考(1)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表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5)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课后检测】1、判断下面各项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念奴娇)【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的思想情绪。

提示与建议:理解词中所写的景物、吟咏的历史、抒发的感情。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管,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千堆.()雪羽扇纶.()巾伦.()理樯橹..()早生华发.()还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千古风流..人物(2)樯橹..灰飞烟灭(3)早生华发..(4)一尊还酹.江月3.名句默写(1)大江东去,,。

(2),,卷起千堆雪。

(3)遥想,,。

谈笑间,。

(4)人生如梦,。

§文本精要探究1.朗读这首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根据诵读指导,划出节拍,按范读提示标出韵脚,反复朗读,然后试着背诵。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写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句中的动词有什么巧妙之处?4.读下阕,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句?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这几句的主语到底是谁?“笑我”什么?为什么“早生华发”?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

《苏轼词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学习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三、学习思路及方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鉴赏意境、体会情感(读中赏,赏中读)。

诵读、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自主预习导引:1给粗体字注音:淘(táo)樯橹(qiáng)(lǔ)酹(lèi)吟啸(yín)(xiào)峭(qiào)蓑(suō)萧瑟(xi āo)(sè)妨(fáng)2多音字:juǎn)中间(jiān)毛发(fà)半身不遂(suí)纶巾(guān)卷间发遂纶juàn)间断(jiàn)出发(fā)所谋不遂(suì)涤纶(lún)3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导学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导学案-《苏轼词两首》

《蘇軾詞兩首》導學案【學習目標】朗讀並背誦這兩首詞,通過品評、分析、鑒賞,感受詞人抒發的情感。

【學習方法】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1、反復誦讀,揣摩體會蘊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點:(1)從題目入手——找准題眼;(2)從作者入手——知人論世;(3)從內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從手法入手——分析藝術手法,賞析藝術特色。

《念奴嬌·赤壁懷古》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積累相關文學常識。

2、誦讀、背誦、嘗試默寫。

3、反復誦讀,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課前自學】一、文學常識積累1、作者簡介:“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詩賦傳千古,蛾眉共比高。

”詩中“三父子”即文學史上著名的“三蘇”(、、)。

蘇軾(1036—1101),字,號,四川眉山人,代文學家、書畫家。

蘇軾才情奔放,詩詞文均有獨到成就,特別是在詞作創作上大膽創新,開創了派詞。

有“蘇黃”(黃庭堅)、“歐(歐陽修)蘇”、“蘇辛”(辛棄疾)”之說。

(三蘇:蘇洵、蘇軾、蘇澈。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詞)2、寫作背景:宋神宗年間,蘇軾因反對新法,屢遭貶謫。

元豐三年春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實則等於充軍。

被貶黃州期間,生活困難,極度苦悶,卻又是他創作豐富、成就突出的時期,尤以“兩賦”(前後《赤壁賦》)“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最為著名。

詩人政治上的不幸卻成就了文學上的大幸。

現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這樣評價:“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了。

”3、詞牌、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是詞牌名,題目是“”。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22222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22222

《苏轼词两首》导学方案二【知识与能力】1、继续积累词章中的文言知识:①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②词类活用2、掌握词中运用的典故3、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文言知识穷尽法2、典故考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词人的达观情怀,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阅读《定风波》,填空。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上片写。

下片写。

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

全篇借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但叙事中渗透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莫听”、“”、“”、“”,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二、局部探究1、最能表达本词主旨的句子是。

2、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作具体评析。

答:3、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合作探究】1、展示交流1)交流组内2)班级展示2、梳理总结【迁移训练】一、基础迁移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B.笺注(qiān)钓矶(jī)蓑衣(suō)料峭(qiào)C.瓦砾(lì)蠕动(rú)巷道(hàng)戛然而止(gá)D.遒劲(jìng)应届(yīng)漂泊(bó)处心积虑(chù)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引申箫瑟黯然失色估名钓誉B.谏言凭吊相得益章繁冗拖沓C.欢度丰姿走头无路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稗官野史安份守己3.下列词句,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编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教师寄语】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学习目标】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_北宋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_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_、弟弟苏辙__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苏轼的散文纵横恣肆,如《赤壁赋》;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词又是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景介绍】“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赤壁怀古》。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课前导学】1、译文: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

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

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

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

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

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故垒.(lěi )周láng(郎 ) 公jǐn(瑾)纶.巾(guān)樯橹.(lǔ)还酹.(lèi )3、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所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下阕: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儒将周瑜所忆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咏赤壁)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

(怀周瑜发感慨)【合作探究】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波涛巨大的力量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夸张、对偶、比喻、拟人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词人在诸多英雄人物中歌颂的是谁?周瑜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

当年三十四岁。

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

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

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词学上的俗语叫“刷色”_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仰慕英雄怀古伤己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对比当中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哀叹自我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古迹赤壁(古战场)(景-壮丽)仰慕英雄古人周瑜英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借古抒怀【讨论】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抒发壮志豪情。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怀古咏史壮志未酬抒情描壮观之景怀英豪之人抒未酬之豪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写景《定风波》导学案编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教师寄语】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拿破仑【学习目标】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词中作者抒发的旷达胸襟。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

【背景介绍】《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此间他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课前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何fáng(妨) yín(吟)啸一sōu(蓑)烟雨料峭.(qiào) xiāo (萧)瑟2、根据译文填词句。

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而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只要披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我也不在意。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微微的寒冷。

抬头看时,山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头望望方才风吹雨落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没有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课堂探究】1、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2、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旷达、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

3、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4、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

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

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

”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人生启示:*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根据分析写出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_以小见大_)-------- 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一语双关__)-------- 自然风雨/人生风雨。

“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课堂小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

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