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

[ ] 黄德 珉. 3 新生儿高 胆红 素血症 的防治[ ] 实用儿科临床 杂志 , J.
20 1 ( )5 6— 2 . 04,9 6 :2 5 8
[ 苏萍萍 , 4] 唐桂芬 , 庄丽萍. 新生儿游泳对新生 儿体 重及 黄疸的影 响[ ] 护理实践与研究 ,0 9,( 1 :7- 8 J. 20 6 1 )2 2 . [ ] 胡仙芳 . 5 新生 儿游泳 与抚触 80例护 理体会 [ ] 齐 鲁护 理杂 0 J.
儿 出生 2~3d5~ 重 ,0—1 , 7d最 1 4d消退 。母 乳 性 生 理 性 黄 疸 的 发病 机 理 与 胆 红 素 的 肠 肝循 环增 加 关 系较 为 密 切 。 新 生 儿肠 腔 内 的胎 粪 约 含 有 胆 红 素 8 0~10m , 个 含 量 相 当新 0 g 这
过 新 生 儿 皮 肤 的 神 经 末 梢 进 入 大 脑 皮 层 , 起 副 交感 神 经 系 引 统兴奋 , 胃肠 激 素 、 岛 素 、 长 激 素 分 泌 增 加 , 强 食 欲 , 胰 生 增 抚
注 : 0 0 P< .5
触中的腹部 按摩 又可直接刺激 胃肠道 , 促进肠蠕动 , 使食量增
志 ,06,2 4 :4 . 20 1 ( )6 9
收, 在降低新 生儿 黄疸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 研 究 采 取 的 对 新 生儿 进 行 游泳 观 察 到 两 组 新 生 儿 胎 粪 排尽 时 间 由对 照 组 的 平 均 6 短 到 实 验 组 的平 均 4 。4 6h缩 9h
断气道湿化组 ( B组 )3 13例 , 比较 A、 B两组气道湿化效果 , 患者刺激性咳嗽、 气道黏膜 出血 、 肺部感染不 良反应情况 , 护士操作所 需时间。结果 : A组湿化满意 17例 , 2 湿化不足 3例 , 效果明显好于 B组( P<00 ) . 1 。A组患者刺激性 咳嗽 、 道黏膜出血、 气 肺部感染发生率 以及护 士操作 时间 均少于 B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 O ) P< . 1 。结论 : 应用微剂量型输液器进行气道持续湿化较传统 间断气道湿化效果好 。 关键词 气管切 开; 气道湿化 ; 肺部感染 d i1 .9 9j in 1 7 o:03 6 /. s .6 2—97 .00 2 .0 s 6 6 2 1 .1 0 9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青岛市立医院(266071)刘彩云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2例因不同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后,病情稳定,可以脱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均采用0.45%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取60 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输液延长管及头皮针,用胶布固定于导管外周,外接面罩氧,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节微量注射泵速度为6~18ml/h。

然后给予接普通面罩吸氧。

对照组采用向带有氧驱动的面罩雾化罐内持续加入气道湿化液。

比较两组痰液湿化满意度、痰痂形成率、气道粘膜出血率、刺激性咳嗽情况。

结果观察组痰液湿化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气道粘膜出血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向雾化罐内持续添加气道湿化液方法。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微量泵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1】。

开放气道后,由于呼吸道湿化不足,气道干燥,纤毛的运动功能丧失,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痰液粘稠甚至痰痂形成,严重时出现窒息。

如何确保人工气道的通畅,降低护理风险,减少长时间留置气管套管引起的并发症,是气管切开患者治疗护理的关键措施。

因此,本科对62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改进气道湿化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8 年11 月~2009年5 月共收治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后,病情稳定,可以脱机的患者共62例,年龄33~74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

2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治疗方法上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1.2.1 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基金项 目: 清远 市科学技术局项 目( 编号 : 2 0 1 1 B 0 1 l 1 1 2 0 4 0 ) 通讯作 者 : 全银凤 。E — m a i l : 1 8 8 7 2 7 9 6 2 @ q q . e o m
管 内( 5 c m左右) , 与氧气管一并固定在气管套管外周 , 并根据痰液量及粘稠度调节好输液泵的滴注速度 ( 一 般为2 ~ 1 0 m l / h ) 。②B组 : 通过一次性注射器沿气管套 管 内壁 缓缓注 入上述湿 化液 ( 每次 1 ~ 3 ml , 1 - 2 7 .  ̄h ) , 并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湿化液的用量与使用频率。 l - 3 气道湿化效果的判断标准 ( 1 置 中: 患者 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 , 无痰鸣音; 痰液量适宜 , 稀薄易吸 出, 无痰痂形成或者咳出; ( 2 媪 化过度: 患者频繁咳嗽 , 肺 部听诊有痰鸣音 ; 痰较多 , 呈泡沫样, 需反复吸痰 ; ( 3 ) { 显 化 不足: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 痰液较黏稠且不易吸出。 1 . 4 评 价指标 及 其评价 方 法 ① 血氧饱 和 度 ( S p O : ) : 以湿化 吸痰时血氧饱和度值较基础值下降 5 % 以上作为评价标准[ 2 1 。② 吸痰次数 : 患者烦燥不安 , 气 道 内有痰鸣音 , 有呼吸道梗阻表现, 或有痰液咳出至气 管套管内需吸痰。③痰痂形成 :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 为痰痂形成 1 : 吸痰后有痰痂附着于吸痰管内或管壁 ; 发现痰痂附着于气管套管内。④刺激性咳嗽 : 患者连 续咳嗽或呛咳。⑤气道黏膜损伤 : 吸痰时痰 中带血丝 或吸出血性痰液。⑥肺部感染 : 结合患者体温 、 痰液 、 肺部哕音 , 胸部x线检查 ( 常规以气管切开后一周内) 。 1 . 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 S P S S 1 7 . 0 统计学 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 表示 , 组间比较用3 ( 2 检验 ; 当P< 0 . 0 5 时即表示差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1 / ,4h连 续 泵 人 。 0mlh2
的气 道 湿 化 方 法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将 20 0 3年 5月 ~ 0 6年 5月 收住 我科 的 20
12 2 湿 化 效 果 的判 断 ..
采 用 邱 业 伟 方 法 , 湿 化 程 度 分 将
持 续 气 道 湿 化 , 与 常规 湿 化 方 法 比较 ; 并 旨在 寻 求 一 种有 效
长管 , 长 管 另 一 头 接 一 次 性 头 皮 针 , 去 头 皮 针 头 , 皮 延 剪 头 细管 置 于 气 管 套 管 内 3~ m, 用 胶 布 固 定 于 其 外 周 , 5c 并 据 室 内温 湿 度 、 人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的 粘 稠 度 调 整 速 度 为 5~ 病
分 别 记 录 两 组 的 湿 化 程 度 和 有 无 相 关 并 发 症 , 做 统 并
计学处理 。
学 分 析 , 组 各 指 标 均 具 有 可 比性 。 两
12 方 法 . 12 1 湿 化 方 法 两 组 病 人 均 给 予 气 管 切 开 护 理 白酶 4 0 , 地 塞 米 松 5mg 每 1 0 0u 加 , h向气 管 内滴 注
丢失 , 成 管 腔 内分 泌 物 , 液 阻 塞 管 腔 , 响 正 常 的 呼 吸 造 粘 影
功能 , 同时 干 燥 气 体 的 吸 人 还 可 引 起 呼 吸 道 上 皮 细 胞 的 损
两 种 气 道 湿 化 方 法 的 临 床 效 果 比较 见 表 1 。
表 1 两 种 气 道 湿 化 方 法效 果 比较 落 后 例 ( ) %
P <0. l O 。
3 讨 论
处 。 ( ) 能 满 足 人 工 气 道 持 续 湿 化 的要 求 , 时 , 次 注 1不 同 每 入 湿 化 液 速 度 不 好 控 制 , 引 起 病 人 刺 激 性 咳 嗽 , 率 加 易 心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评价和分析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评价和分析

龙源期刊网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评价和分析
作者:李英涛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以探讨
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注射器注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良好共29例(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19例(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用于器官切除术患者术后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气道湿化方法;气管切开术;临床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6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3-68-02。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 ] 朱琪 , 2 王琨 , 任冉. 经皮肺 穿刺气胸发 生率分 析[ ] 介 入 J.
放 射 学 杂 志 ,0 1 1 ( ) 13—14 2 0 ,0 2 :0 0.
o s i n a crJ . u a i,0 3,56 6 . py nl gcn e[ ] E r R do2 0 4 :0— 8 u J 本文编 辑 : 立会 姜 20 09—1 0—2 稿 0收
『 ].Poo a a Z We t t J . rn toa i hl n e is — 1 rtp p s , s ot L T a s rc i i d m dat c h c aa i
n lb o s J . d o l o t a ip y Ra i lC i N rh Am, 0 0, 8: 8 n 2 0 3 2 1—2 . 91
操作 简单 , 时省 力, 省 安全有效 , 气道湿化效果好 , 具有 临床推 广价值。
关 键 词 气 管切 开 ; 断 湿 化 ; 续 湿 化 间 持 中 图分 类 号 :4 3 6 R 7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2 6 2 1 )4—0 5 0 10 7 5 (0 0 0 0 5— 2
齐鲁 护 理杂 志 2 1 00年第 1 第 4期 6卷
发症的发生率 。不 同的穿刺方法 对病变 的诊 断阳性 率有 明显 的差别 , 活检联合 同轴 针 吸组 诊断 阳性 率 明显 高于 单纯 活 检 组( P<0 0 ) .5 。特别对 良性病 变的诊断 阳性率也 有 明显 提高 ,
而 且 失 败 例 数 比例 减 少 , 得 临 床 推 广 应 用 。 值 参考文献 :
断正确 率相关 因 素分析 [ ] 介 入放 射 学杂 志,0 6 1 J. 2 0 ,5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影响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影响
i t h x e i n a ru n h o to r u 3 a e n e c r u s h x e i na r u d p e c o p mp c n i u d t r p t e n t n t e noteep r me t g o p a d t e c n rlg o p, 0 c  ̄ si a h g o p .T e e p rme t g o p a o td mi r u o tn e o d o h oe i h l l
X in—fn T eA ltdo uo optl f aj gU i ri dcl ol e, nig 20 0 ) U Ja e ( h f i e f l H si ni nv syMei lg Naj 10 9 i a G u a oN n e t aC e n A s at O jci :oepo h fc o oara i ehd rrcetm ai tat prt n bt c r bet eT xlr te et fw i ymosm toso ahoo ypt ns f roe i .Me os hoe 0p t n a iie v e e t w t ft e e ao td :C osd6 ai t w sd dd h es v
ar a omos l ud iw yt iti i.Co to ru su e ytemeh frdto a o t u u tpo es h iwa .Reut: h r ssai ial inf a t — q nrlgo pwa sd b to o a i n c ni o swe rc s ,tear y h d t i l n s l T eewa tts c ysg ic n s tl i a mo gp l n r neto n umo ay ifcin,i i tn O g n ie c n rc e le ep l o h i ft ru s C n lso Co tn e omos a fetvl e r t igCU hicd n ea d tah a sev ul f tet ra l meo wogo p . o cu in: niu d t i c n e ciey r— t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评价和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评价和分析
物 完毕) 每天 1次 ( , 首次滴 药操 作 和 以后 每天 换 管 3 2 节省人力 . 操 作耗时相 同 ) 每 天共 消耗 1 i , 0 m n的护 理 操 作 时 持 续性气 管 内滴 药 法 明 显省1 病 人 进行 间断性 气 管 内滴 计数据 表 明 , 验组 每 天 为 1例病 人 气 道 湿化 所 需 个 实
I2 方 法 .
2 结 果
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 , P<00 .5为有 统 计学 意
义。
12 1 对 照组 ..
采用 间断性 气管 内滴 药法 : 用一 次 2 1 两种气 管 内滴药方 法效 果 比较 ( 1 . 表 )
表 1 两种气 管 内滴 药方法效 果 比较
例( ) %
作者单位 :150 广东省始兴县人民医院外科 52 0 刘 熙 婵 : , 专 , 管 护 师 女 大 主
开前 均无肺部 感染 , 中男 5 其 2例 , 2 。年龄 l 女 8例 3

观察两 组病人痰 痂形 成 、 生刺 激性 咳嗽 、 道 发 气
7 6岁 , 均 4 平 5岁 。重 型颅 脑 损 伤 4 8例 , 出 血 黏膜 出血 的情况 、 理操作 消耗 的时 间等 。 脑 护
2 5例 , 蛇咬伤 4例 , 毒 甲状腺 切除术后 3例 。气 管切 14 统计学 方法 . 开时 间为 4~ 4d 3 。将 8 0例病人 随机分 为实 验组 和 对 照组 各 4 0例 。两 组病 人 性 别 、 龄 、 年 病情 方 面 无 统 计学 差异 , 有可 比性 。 具
所需的时间 , 实验组为 1 i, 0mn 对照组为 9 i。结论 : 6mn 输液式持续气道湿化法 明显 优于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 药湿 化法 , 可 且

气管切开中气道湿化护理不同方式的效果对比

气管切开中气道湿化护理不同方式的效果对比

舒适度评分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P <0 . 0 5 ) 。干预后 治疗组 的气道分 泌物 的稀 薄情 况明显好 于对照组 ,对 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P <o . 0 5 ) 。结论 :相对于室温湿化通 气,气管切开 中加 温湿化通 气护理 的应 用能提 高患者舒 适度 ,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性状的
护理研究
气管切开 中气道湿化护理不 同方式 的效 果对 比
张 芹
解放军第 1 0 1医院神经外科二区 【 摘 2 1 4 0 0 0
要 】 目的 :探讨 气管切 开 中气道 湿化 护理 不 同方式 的效果对 比。方 法:选择 2 0 1 4 年 2月至 2 0 1 5 年 2月在我 院呼吸
改善 ,有 很 好 的应 用价 值 。
【 关键词 】气管切 开;气道湿化 ;护理 ;气道分泌物
生 理 状 态 下 ,呼 吸道 对 吸 入 气 体有 良好 的 加 温 作用 , 吸入 分 ,对 照组为 1 1 . 7 6 ±3 . 1 8 分 ,治 疗组 的舒 适度 评分 明显 高于 对
P< 0 . 0 5 )。 气 体 通 过 呼吸 道 的 加湿 作 用 ,到 达肺 泡 时 吸 入 气体 被 相 对湿 度 照 组 (
1 0 0 . 0 % 、绝对湿 度 4 4 . O m g / L …。但 是随 着气 管切开 和机 械通 气 的 应 用 ,虽然经 过各级支 气管 的加温加湿 ,气体能达 到加湿 状态 。 重 者 因为分 泌物 潴留 出现肺 不张 ,甚 至 出现 人 工气道 阻塞 ,为此 对 于护 理 的要求 比较高 。本 文具体 对 比了气 管切开 中气 道湿化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1 . 2干预方 法
对 照组 接受 常规 治疗和 护理 并接 受室 温湿化 机械 通气 。治 疗

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射用水 这两 种湿化 液究 竟 哪种能更 有效地进 行气道 湿化 , 气 道 和 肺 组 织 损 伤 影 响 更 小 呢? 我 科 自 对
Ⅱ度 ( 中度 粘 痰 ) 痰 外 观 较 I度 粘 稠 , : 吸痰 后 有少 量痰液 在管 内壁上滞 留 , 易被 冲洗 干净 。 但 Ⅲ度 ( 度 粘 痰 ) 痰 的外 观 明显 粘 稠 , 黄 色 重 : 呈 并 伴有血 痂 , 吸痰 时 , 吸痰 管 常 因 负压 过大 而 塌陷 , 吸痰管 内壁上有 大量痰 液滞 留 , 不易 冲洗 。

3 90


学Leabharlann 院学报 J OURNAL OF T S AI HAN MEDI CAL COL EGE Vo. 1 No 5 2 1 L 13 . 00
气 管切 开后 不 同湿 化 液 对气 道 湿 化 的效 果 比较
于瑞 香 孙 涛
( 台 市烟 台 山医 院 , 烟 山东 烟 台 2 4 0 ) 6 0 1
1 1 临床 资料 .
20 06年 9月 ~ 08年 9月 我科 因 20
2 结 果
重 型颅脑损 伤 、 血管 意 外行 气 管切 开 未 上呼 吸 机 脑 治疗 的病人 10例随机 分成两 组 ,.5%盐 水组 5 0 04 0 例, 3 男 6例 , l 女 4例 ; 注射 用 水组 5 0例 , 3 男 1例 ,
关键词 : 重度颅脑损伤 ; 气管切 开; 气道 湿化 ; 湿化液
中 图分 类号 : 65 9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 0 -15 2 1 )5 300 R 0 .7 B 1 47 1 (0 0 0 - 9 - 0 0 2
气 管切开是 临床 上 解 除呼 吸道 梗 阻 , 治危 重 救

气管切开两种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两种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释排 出 , 患者氧血症情况才能缓 解 。
液来判 断痰液性 质 , 吸痰 管 内侧 附着少 量痰液 , 经过 生
理盐水 冲洗吸痰 管上 的痰 液易 冲净且一 次吸尽为稀 薄 痰, 吸痰 管内侧 附着较多 痰液 , 用 生理盐水 冲洗不易将
其 冲净 , 且 常 常需重 复 吸 痰才 能 将 痰 吸尽 为 黏 稠痰 。
痰液干涸 变硬形 成块状 物贴 于管 壁 即为痰 痂。( 2 ) 患
作者单位 : 2 1 0 0 0 4 南京市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 妇幼保健院 孙齐云 : 女, 本科 , 主管护师

1 0 8・
护 理 实践 与研 究 2 0 1 3年 第 1 0卷 第 1 7期 ( 上 半 月 版
气效 果 观察
户瑞玲
摘 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 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 。方法 : 选取 2 0 1 1 年 2月 一 2 0 1 2年 2月我科重 型颅脑损伤并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1 7期 ( 上 半 月 版

1 0 7・

基础 护理 ・
气 管 切 开 两 种 湿 化 法 的 临 床 效 果 比较
孙 齐 云
摘 要 目的 : 通过观察 比较两种不 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 , 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 。方法 : 选择 2 0 1 2年 1— 9月气管切开患 者
4 0例 , 以2 0 1 2年 1 — 4月的 2 0例作为对照组 , 采用气道 内间断滴入湿化法 ; 2 0 1 2年 5— 9月 的 2 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泵持 续 湿化法 , 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 。结果 : 试验组 痰液稀薄 , 无痰痂 出现 , 无气 道黏膜损伤 , 肺 部感染发生例数低 于对照组 , 两组 比

两种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两种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机体免疫力 ; 每粒整肠生含地衣芽孢 杆菌活 菌数高 于 2 5亿 , . 进入肠道后 , 抑制葡萄球 菌 、 酵母样 菌生 长 , 促进 双歧杆 菌 、 乳
酸杆菌 、 拟杆菌、 消化 链球 菌生长 , 整菌 群失 调 达到 治疗 目 调
[ ] 郝 丽杰 , 明. 年患者抗 生素相关 性腹泻 易感 因素分 3 冯 老
分: Ⅱ度痰液为较 I 度黏稠 , 吸痰后 玻璃接 头内壁滞 留少量痰
液, 易被水冲洗干净 , 为 2分 ; 计 Ⅲ度痰 液为黄色 黏痰 , 吸痰后
玻璃接头 内壁 滞 留大量痰 液 , 不易 被水 冲洗 , 且 计为 3分 ] 。 湿化气道 7d 对一次性呼 吸管道 和吸痰装 置采取痰 液进行 后 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 并分析结果 ; 根据 医疗 服务价格 收费标
建立人 工气道 ≥4 8h而不需使 用呼 吸机患者 , 由于丧失 呼吸道加温 、 加湿 功能 , 导致支 气管 分泌 物黏稠 , 易 不易 吸 出 或咳出 , 形成痰痂 , 阻塞气管套管 , 加重呼 吸道 阻塞 , 造成 肺部 感 染 。传 统人 工鼻加雾 化或气 道 内滴注 生理盐 水 等方 法 , 由于药 液颗粒大 , 且未加 温、 加湿 , 直接刺激 气道 , 患者较 难耐 受 且湿 化效果不理想 。2 0 以来 , 0 5年 我们对 4 8例 N C IU人工 气 道患者采用两种不 同湿 化方法 , 给予精 心 护理 , 效果 满 意。
珠菌 、 其他 ) 。 14 统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 S 1 . . P S 7 0统 计 软件 包 进行 数 据分
例, 年龄 4 2~9 ( 2±1 6 岁 , 16 . ) 建立 人工 气道 时 间 ≥4 。随 8h
机分 为对 照组 2 6例和观察组 2 2例 。两组 一般 资料 比较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0 0 ) P> .5 。

实施气管切开病人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实施气管切开病人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1 资料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自2003—01—2006—12共观察病例 52例 ,其 中男性 44例,女性 8例 ,年龄 21—39岁 ,住 院天数 2—61d.除气道湿化选
收 稿 日期 :2008—07—10 作者简介 :王凤静 (1968一),女 ,内蒙古通辽市人 ,主管护师, .事呼吸系统疾病 的护理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ect of two airway humidity therapy’vitll continuous and dis-
continuous endotracheal instillation after traeheotomy.M ethods:52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group A underw ent continuous endotracheal instillation and the one8 in group B underwent discontinuous endotraeheal instillation.Results:The efective rate for group A and B was 86.2% and 52.17% 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insufficient humidification for group A and B Was 0.001% an d 8.7% separately.Conclusion:Continuous endotracheal instilla- t ion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satisfactory efect,low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 ion and of phlegm plug.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ctivity. Key words:Tracheotomy;Airway humidit y therapy;Nursing

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的对比

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的对比

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的对比摘要】对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的对比,找出一种更利于气道湿化的方法,使患者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

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液稀薄利于咳出,保证气道通畅,避免因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及出血,降低肺部感染机会,使肺部感染率下降。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对比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官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官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还易导致细菌侵入。

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

因此,充分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之一。

现将两种湿化效果比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10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年龄25—62岁,男22例,女18例,气管切开时间7—30天。

经统计学分析,以上两组各指标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用间断法:用100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用注射器气管套管内滴注,每1小时1次,每次2—3ml,滴注时间为2分钟;实验组用持续法:用60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用60ml注射器。

操作时使用微泵,剪去针头,然后将头皮静脉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厘米,用胶布将湿化软管与吸氧软管(吸氧管前端接头皮针软管)并联合固定于胸壁,然后将延长管置于输液恒温器槽孔中,固定输液恒温器与微量注视泵于床头便于操作的地方,以每小时2—3ml持续加温微量泵从气管套管滴入内。

2 结果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CX2=7.62,P<0.17,差异有显著意义。

对照组感染发生率50%,为实验组发生率的5倍。

两组病人痰结发生率比较CX2=7.02,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

两组病人气道粘膜出血发生率比较CX2=7.02,P<0.017差异有显著意义。

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探讨

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探讨

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018年期间行气管切开治疗的80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的观察组(n=40)以及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的对照组(n=40)。

对比2组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满意度、血气指标(PO2、SaO2、PCO2)以及气道湿化程度、相关并发症(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情况。

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程度优于对照组,湿化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行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血气指标;相关并发症;湿化程度基于患者疾病治疗的特殊性,需切开气管建立人工气道,呼吸道改路情况下,外界空气无需鼻腔湿化过滤情况下即可连通下呼吸道,而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痰痂影响排出效果,增加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填塞气道等相关并发症[1]。

为了保证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要求优化气道管理方法。

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较为常见,但是药液颗粒大,加上未经加温、加湿,所以呼吸气道刺激明显,影响湿化效果。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气管切开患者为例,对比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以及整体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5月-2018年7月,总计80例。

纳入标准:(1)切管切开患者;(2)患者依从性高;(3)患者家属对实验方案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患者;(2)中途退出实验患者。

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各40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患者18岁,年龄最大患者70岁,年龄均值(39.50±5.60)岁;小学学历患者5例,初、高中学历患者2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APACHEⅡ评分均值(22.9±3.9)分。

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护 理研 究 2 0 1 4年 9月 第 2 8卷 第 9期 上 旬 版 ( 总第 4 7 7期 )
气 管 切 开病 人不 同气 道 湿 化 方 法 的效 果 比较
Co mp ar i s o n o n e f f e c t o f di f f er e n t a i r wa y
院I C U 的气管 切开不 用 呼吸机 的病人 7 1例 , 男 4 6 例, 女2 5例 ; 年龄 1 6岁 ~ 8 7岁 ; 其 中重 型 颅脑 损 伤 7 例, 高血 压 脑 出血 3 1例 , 脑梗死 1 O例 ; 慢 性 阻 塞 性肺 疾病 肺 部感 染 2 O例 ; 心肺 复 苏 术后 1例 、 子 宫 切 除 术 后 1例 、 肺 大泡 切 除 术后 1例 。根 据 人 院先 后 顺 序 分 为两 组 , 观察组 3 6例 , 对照组 3 5例 , 两 组在性别 、 年 龄、 病情 、 治疗等方面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文章 编 号 : 1 0 0 9—6 4 9 3 ( 2 0 1 4 ) 0 9 A 一3 1 5 1— 0 2
气 管切 开是 解 决 呼 吸 道 梗 阻 , 抢 救病 人 生命 的重 要手 段 , 但气 管切 开后 破坏 了呼吸道 正 常的 解剖 结 构 , 病人 失 去 了鼻腔 等上 呼吸 道对 吸入 气体 的加 温 加湿 作 用, 导 致 纤 毛运 动 减 弱 , 加 之 呼 吸道 丢 失水 分 增 多 , 人 工 气道 建立 后 , 呼 吸 道 水 分 丢失 增 加 可 达 8 0 0 mL / d 以上_ 1 ] , 分泌 物 干燥 黏 稠 , 病 人 咳嗽 能 力 减 弱 , 分 泌 物 不 易排 除 , 易引 起肺 部感 染 、 气 道堵 塞 和肺不 张 等并 发 症 。气 道 湿化 可使 其 管 壁 纤 毛 运 动 活跃 , 将 附着 于纤 毛的黏 液不 断上 推 , 有 利 于 吸出[ 2 ] 。合理 的气 道湿 化 , 能保持 气道 湿润 , 保 持 呼吸道 通 畅 , 有效 预 防肺 部感 染 和增加 病 人 的舒 适 感 。故 气 道 的湿 化 管理 尤 为重 要 , 选 择最 佳 的气道 湿化 方法 是 临床护 理 工作 中一 个值 得 探 索 的重要 问题 。本 研究 旨在探讨 气 管切 开病 人 应用 两种 不 同的气 道湿 化方 法 的效果 。现 报告 如下 。

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效果的对比研究

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效果的对比研究

c o r d i n g t o h o s p i t l a n u mb e r( o d d o r e v e n n u mb e r s ) ,i n t o g r o u p s A ( g i v e n o x y g e n i n h a l a t i o n ,n=3 8 ) ,B ( g i v e n a r t i i f c i a l
n o s e ,n= 3 7 )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i n a i r w a y h u m i d i i f c a t i o n ,s p u t u m s c a b f o r m a t i o n ,a i wa r y b l e e d i n g ,p o s i t i v e s p u t u m c u l t u r e ,e n —
i n c i d e n c e o f i n s u f i f c i e n t h u mi d i i f c a t i o n w e r e l o w e r i n r g o u p A t h a n i n g r o u p B( P< 0 . 0 5 ) ,a n d l u n g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h i g h e r( P<
m e i r t o fN e u r o s u r g e r y ,S h a o x i n g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S h a o x i n g 3 1 2 0 0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2 h u m i d i  ̄ i n g m e t h o d s i n c e r e b r a l w o u n d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t r a c h e o t o m y .Me t h o d s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周小梅
【期刊名称】《右江医学》
【年(卷),期】2007(35)1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结果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周小梅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3.047
【相关文献】
1.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J], 王月华;董彩梅;欧阳碧庚;瞿利琨;杨姿铃
2.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老年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J], 梁胜波
3.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比较 [J], 陈海珍
4.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J], 杨红;冯永荣;张

5.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J], 霍可可;周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

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

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气道湿化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相对比,前者更能够有效满足气管切开患者对于气道温化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持续气道湿化;间断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效果前言:气道湿化作为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性的根本保障,不仅可以有效维持患者机体的正常生活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清除患者气道中的分泌物,为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奠定夯实基础。

患者行气道切开后,其呼吸道完全失去了对气体的加温湿化作用,极易促使患者出现呼吸道失水、黏膜与分泌物干燥、甚至是排痰不畅等诸多症状,大幅度提升了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湿化方法从而保障患者气道湿化,并且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的湿化效果较为显著,本文,针对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展开密切观察[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2至69岁,平均年龄在(51.23±9.07)岁。

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23至65岁,平均年龄在(52.49±1.38)岁。

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治疗,待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医务人员利用5ml注射器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抽取3至5ml湿化液,然后每间隔1至2h向患者的气管套管内注入1次,医务人员每次注入时间应该控制在2min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检查方法:采用德国DWL公司生产的MultiDOPL2型TCD检测仪,经枕窗、颞窗分别对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频谱,监听声频,测量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并计算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PI)值。

1.3 判定标准:血流速度正常参考值参考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出台的TCD操作规范指南[2]。

2 结果本组7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TCD检测结果有56例异常,异常率为80%。

其中,椎动脉异常22例(39.3%),基底动脉异常30例(53.6%),大脑后动脉异常4例(7.1%)。

其中,频谱形态异常52例,占74.3%。

单纯椎动脉血流速度升高14例,单纯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升高21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升高3例,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高3例,一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另一侧血流速度增高1例,后循环血流速度均减低1例,一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3例,单纯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2例,一侧椎动脉血流方向逆转1例(图1)。

频谱形态改变,峰形高尖、PI值增高30例;频谱形态改变,峰钝14例;频谱形态改变,峰钝合并PI值增高8例(图2);声频粗糙伴涡、湍流形成5例。

3 讨论后循环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指后循环供血区TIA和脑梗死,其主要表现为小脑功能障碍,包括平衡功能、定位功能、深感觉功能障碍。

当某种原因引起脑血流供血障碍,导致脑缺血病理改变,就相应产生一系列综合性脑缺血性临床症状和体征。

TCD能直接检测后循环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声频信号等参数,由此来判定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闭塞和代偿功能。

后循环缺血最重要的病理为动脉粥样硬化[3]。

本组TCD检测异常率为80%,主要表现为后循环血流速度异常(≥90cm/s或<40cm/s),血流频谱形态异常,说明后循环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

有4例出现一侧椎动脉和后循环动脉血流速度普遍减低,可能是由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压迫椎间隙段椎动脉所致。

声频粗糙,出现涡、湍流信号也是判断血管狭窄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TCD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检查,可动态观察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早期预测发生TIA和脑梗死的征兆,防止后期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预防性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有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07.[2]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0):911-920.[3]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5-56.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5) 吴美英 曾 菁【摘 要】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

方法 选取86例气管切开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人工鼻湿化;对照组37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面罩间断湿化,两组均配合沐舒坦液体间断气道冲洗。

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护士吸痰次数、湿化效果。

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吸痰次数及均小于对照组,湿化满意度要好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气道湿化不足的缺点。

结论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传统的面罩间断湿化,并发症少;但存在湿化不足的缺点。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人工鼻【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00(2011)06-0138-03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临床上呼吸道梗阻,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正常的加温、湿化、过滤和保水作用,从而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促进黏液纤毛转运、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因此,如何保证有效的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对我院ICU气管切开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人工鼻接气管套管外口和湿化液注入氧气雾化面罩,对两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ICU病房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未实施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5~85岁,平均(52.4±12.6)岁。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37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气管套管均采用一次性带有气囊导管,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鼻饲、抗炎药物应用、每2h翻身拍背等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并使用0.9%生理盐水100ml加沐舒坦30mg作为湿化液,间隔1~2h抽取5ml气道冲洗吸痰,观察时间5d以上。

观察组采用人工鼻接气切套管外口,侧孔连接氧气持续吸入,人工鼻每天更换至少1次。

对照组采用灭菌纯化水8~10ml注入氧气雾化面罩的药罐内,并调节氧流量4~6L/min,面罩对准气切套管处,以松紧绳妥善固定,雾化次数视患者痰液性状及时加减,一般2~3h雾化1次,每次15~20min。

1.3 评价指标:(1)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或呛咳。

(2)肺部感染:患者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大于10×109/L,肺部X线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增强、片状或斑片状阴影,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1]。

(3)湿化效果的判定:湿化效果满意,痰液稀薄,能顺利引出或咳出,气管内无痰栓,肺部听诊气管内无干啰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道通畅,患者安静。

湿化过度,即痰液过于稀薄,需不断吸引,甚至不用吸引就已自行喷出,肺部听诊气管内痰鸣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缺氧性紫绀,SpO2下降及HR、BP等改变。

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肺部听诊干啰音,气管套管内可形成痰痂,严重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紫绀及SpO2下降等。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种不同湿化方法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入组患者人数更多的情况下,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数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的面罩间断湿化,湿化满意度比对照组要好,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气道湿化不足的缺点(表1)。

表1 两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刺激性咳嗽/(次/d)吸痰次数/(次/d)肺部感染湿化效果满意不足过度观察组49 13.3±4.7 9.2±3.5 4(8.2%)32(65.3%)17(34.7%)0(0%) 对照组37 16.6±6.3 12.4±5.3 10(27%)27(73%) 3(8.1%)7(18.9%)χ2值5.504 15.858t值2.782 3.368P值0.005 0.002 0.036 0.0053 讨论3.1 气管切开后加强呼吸道湿化的重要性:气管切开后,气道失去上呼吸道正常的加温、湿化功能,吸入气的湿化和加温功能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来完成,易引起支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另细菌易侵入气道,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发生炎症性改变甚至坏死,黏膜纤毛运动受损,黏稠分泌物易潴留,进而形成痰痂,严重者可引起气管梗阻或者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等严重后果。

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有利于黏液纤毛转运,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3.2 两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本观察结果表明,人工鼻湿化在产生刺激性咳嗽、减少护士吸痰次数以及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面罩间断湿化法。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是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2],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度和水分(呼出气体温度通常大于35℃,湿度达100%)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温湿度,防止呼吸道水分丢失,防止痰痂形成,保证气道通畅。

同时它对细菌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

相比对照组而言,人工鼻具有以下的优点:(1)对呼吸道无刺激,避免刺激性咳嗽和SpO2下降,患者感觉舒适;(2)减少痰液分泌量和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3)避免湿化过度、气道出血、气道高反应等并发症;(4)密闭性能好,有效减少呼吸道相关性并发症。

但是人工鼻也存在一定缺点,刘利荣等[3]在人工鼻的应用进展中指出,由于人工鼻的湿化能力有限,不宜用于气道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咳出及咯血性痰者。

本实验结果亦表明,人工鼻湿化能力较面罩湿化存在明显不足,多见于气道分泌物多、黏稠或咳血性痰、咳血患者。

一般情况下,人工鼻每天更换1次,但是当患者咳血、分泌物多黏稠并部分堵塞人工鼻时,应及时给予更换,由于它的价格昂贵,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难以接受。

对照组采用氧气雾化器行气道湿化,在湿化的同时具有氧疗作用,它的原理是以氧气为动力,利用氧流量造成负压,直接将液体变成直径为1~2μm的微小雾化颗粒,随患者呼吸缓慢均匀广泛进入气道,沉积于肺泡和细支气管[4]。

它的优点是:(1)使人工气道保持良好的湿化状态,降低痰液黏稠度,不易形成痰痂;(2)分泌物引流通畅,降低肺部感染机会;(3)为一次性耗材,价格相对人工鼻而言相对便宜,患者可以接受;但是面罩间断湿化法与人工鼻湿化法比较,具有以下不足:(1)短时间内湿化过度可引起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引起肺部感染、肺水肿;(2)易诱发刺激性呛咳,导致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时间延长,吸痰后SpO2下降明显;(3)面罩不易固定,尤其是躁动不合作的患者,由于体位的频繁改变导致湿化液倒流影响了湿化效果,同时造成颈部周围皮肤潮湿,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和切口感染的机会。

本实验结果亦提示,与人工鼻组患者比较在产生刺激性咳嗽、减少护士吸痰次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湿化满意度、过度湿化等方面明显不足,故应重点观察患者气道湿化情况并予及时处理。

在气管切开无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中,要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湿化,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维持呼吸道正常通气功能。

由于人工鼻具有加温加湿和过滤细菌的功能,目前在临床上以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但是由于人工鼻的湿化能力有限,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注意加强气道湿化护理。

对于气道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咳出及咳血性痰真的患者,应当选择使用面罩间断湿化法。

参考文献[1]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M].广州:广东人民出出版社,2004:208-210.[2]都菁,李峥,郭淑丽.人工鼻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2):120.[3]刘利荣,王欣然.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0):2081.[4]蒋颖,葛新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14-15.两种膳食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营养室(福州350001) 林 燕【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应用要素膳和匀浆膳两种不同肠内营养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