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六、教学过程(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

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检查词语(幻灯片2演示)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幻灯片4演示)2、对照课文和幻灯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

(幻灯片5-11演示)3、学生发言,课堂交流。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认识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告诉我们,除了云的形状,还有云彩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照课文完成表格。

(幻灯片12演示)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办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的层次也十分明了。

(幻灯片13演示)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一、文本剖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本文的内容是:引见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区分从看云的姿态和光荣来引见。

本文的特点是:说明对象准确,抓住云的姿态和光荣的不同特征引见天气变化;说明顺序明晰,先写云的姿态,后写云的光荣;说明方法妥当,〝像峰峦〞等打比如、分类别、援用等用得恰如其分;说明言语严密,〝往往〞等考究逻辑性。

二、先生剖析先生需求从中学到的是:围绕看云识天气这个说明对象,依照恰当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言语来说明的写法,提高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才干。

初一先生曾经基本具有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言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看云识天气的迷信原理曾经有基本的看法和体会。

先生需求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探求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的论述〔一〕三维目的1.知识与才干〔1〕能说出本文说明内容和特点;〔2〕能解释本文说明方法和效果。

2.进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进程中运用探求和概括的方法;〔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进程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感受云的姿态美和光荣美;〔2〕能体会文中包括的迷信肉体。

〔二〕教学重点能说出本文说明内容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说出本文说明内容和特点。

〔与前面相反〕〔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等听从于先生学习需求的方法。

四、进程设计〔一〕激起兴味,导入〝云彩〞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大自然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难以预测、无迹可寻吗?人们在生活中都靠着哪些自然现象来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其实,天上的云彩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解读着大自然的秘密。

明天,我们无妨一同来学习如何〝看云识天气〞。

〔设计意图:激起先生的兴味,自然引出课题。

〕〔二〕探析内容,初识〝云象〞首先,独立探求。

先生自主诵读全文,诵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有声朗诵,也可以无声默读。

先让先生停止自主概括,要求从粗略到细致。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1.3提高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2增强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方法。

1.2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2.2提高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天气、气候的知识。

1.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解释。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如:课文中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3.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

4.实践活动4.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云的实践活动,如:观察不同类型的云,记录云的特征。

4.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课堂讲解2.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如: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等。

2.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展开讨论,如:这些说明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是否恰当。

3.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

4.课后作业4.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关于观察云的短文。

4.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1.课堂检测1.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7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学习科技说明文教学重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迁移写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大家都听说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这十万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样知道有大雾天气呢?小说里的孔明故弄玄虚了一番,其实他真正知道有大雾天气的是通过观天象,即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看云识天气”。

二、明确学习目标:精读一段自学全篇习得一法三、指出学习方法:教师导读自主探究迁移写作四、朗读全篇。

1.说一说文中写天气状况的四字短语或有关天气现象的民间谚语。

2.划出全文的结构图①/②③④⑤⑥/⑦五、精读一段。

1.齐读第①段,总说云的形态和变化特征的短语分别是?2.试找出这一段的所包含的美点或特点,各举例说明。

结构美;修辞美;形象美;句式美……3.点出全文说明中心的一句话是?4.提炼一种句式,并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

六、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阅读总结后面段落的主要内容:列举八种云、四种云彩及其所带来的天气状况七、根据自己从这篇文章所学得的有关知识,学写短文。

1.出示题目及要求:《看识》;用各种的说明方法。

2.提示:服装与个性,发型与性格,房间的布置与生活习惯等3.教师出示下水文:看动物识天气角度:从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三个方面行文。

4.学生写作。

5.学生当堂诵读,老师指导评价。

七、总结。

从现象到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八、课堂练习设计。

1.说写练习。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

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文段中最能揭示云特征的那句话是?②文段中最能揭示云与天气关系的一句话是?③文段中与八个“像”和一个省略号相互应的短语是?④文段中与“变化无常”相照的词语有?⑤本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九、板书设计1精读一段自学全篇习得一法教师导读自主探究迁移写作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一)明确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掌握观察云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观察云的方法及与天气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云的分类及特点。

2.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云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它们与天气有什么关系?2.课文阅读与分析(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修辞手法等。

(3)讨论:课文中提到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有哪些?3.观察云的方法及实践(1)讲解观察云的方法:观察云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2)分组进行观察实践,记录观察结果。

(3)汇报观察成果,讨论观察到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4.拓展延伸(1)讲解其他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彩虹、雾等。

(2)讨论:如何利用这些自然现象预测天气?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记录云的情况,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观察实践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发言积极,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作业布置合理,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掌握观察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南昌市抚生路学校熊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云的名称,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四、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普文。

学生经常看得多,但仔细观察研究少。

设想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学生的阅读、研讨和教师的释疑解惑,来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平常生活当中,同学们是如何得知一天当中的天气情况?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简便识别天气的方法。

——《看云识天气》2、题解。

看:观察。

识:识别。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1.注音:燚(yì)一霎(shà)间崩塌(bēng tā)峰峦(luán)绫(líng)纱日晕(yùn)2.欣赏课文朗读视频,理清文章的思路。

(多媒体播放视频)(1)、哪句话能概括出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文中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八种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四种云上光彩(晕,华,虹,霞)(3)、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三﹚、快速默读课文,探究质疑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1、出示图表,自主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和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晴天云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2、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四)品味语言,美点寻踪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除了讲了知识之外,它也不乏有生动形象的语句,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一找,哪些语句写的非常生动,非常精彩,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把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讲明的写法。

③明白得讲明的思路及讲明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看热爱自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明白得讲明事物要抓住特点,明白得讲明的思路及讲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看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存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预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讲明,不但讲明看云能够识天气,还进一步讲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紧密,由讲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讲如何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专门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状和光荣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讲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讲清晰,最后讲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现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还能够请学生从课前预备中谈谈自己的积存和观看。

例如:a.你观看了天空中的云吗?有如何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讲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存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预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请认真看咨询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咨询题组:a.全文要紧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差不多思路是如何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能够明确:全文要紧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差不多思路是先总讲云的作用,再讲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状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荣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一、导入课文: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小鸡叫不停不久雨淋淋;小燕钻天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蚂蚁搬家山戴帽必定大雨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二、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题目是《看云识天气》,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资料(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资料(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第一初级中学杨继田一、教材分析本文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以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为主题,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其中《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不同形态的云、不同光彩的云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从单元安排来看,本文学习的重点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因此,我从两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处理: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揣摩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方法妙用的好处,适当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图片设置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并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运用图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现代科技文的技巧。

过程和方法目标:先用快速默读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填写图表,进行归类,初步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再运用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各种云的形态、色彩,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讨论法抓住课文中的比喻句进行揣摩,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探讨体会课文中运用修辞、谚语的方法使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教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图表导读法进行教学。

五、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与方案●知识与能力:1、明确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2、了解各种云的具体特征;3、学会看云识别天气;4、赏析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5、积累与天气有关的相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2、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3、为学生积累一定的人生经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如果老师明天带你们去秋游,出行前你们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是的,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也常会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各种各样的天气。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一个场景,把你感受到的这个场面描述一下(播放暴风雨来临时的音频文件)。

不错,刚才我们听到了狂风的呼啸声,人们四下奔跑的脚步声,动物的乱叫声,大雨点砸在地上的啪啪声,这些声音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支节奏铿锵的交响乐。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这是暴风雨来临时的场面。

那同学们细心观察过吗?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我们常会看到天上有什么变化呢?(云层变厚变低,乌云布满整个天空等)看来,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的变化。

事实上,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漂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我们该怎样解读?让我们一同走进“云”的世界,去关注我们身边的天气,相信今天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本文内容是介绍云和天气之间关系的说明文。

题目中的一个“看”字,一个“识”字,为我们道出了本文的写作重点。

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认识各种云彩,识别他们将给我们带来的天气。

二、把握内容,具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预示着怎样的天气?2、“看云”“识天气”——看云层图、填天气表。

3、观看《看云识天气》的相关短片。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设想】1、安排一教时。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

能够通过列表,有条件的能够通过放映相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协助学生理解。

3、预习要求:⑴认真看“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的两个重点。

⑵掌握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语(会读、会解释)。

⑶朗读课文,注明段的序号。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问:从课题看,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二、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句停顿)三、正音、正率和解词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则)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持续(注意加粗字写法)解释词语:姿态万千点缀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四、统观全文,了解结构提示:联系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

思考这个课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能够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问:课文第一段是怎样的结构形式?学生发言,归纳。

“总──分──总”的结构。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问:从第一段,看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能够举哪些例?学生先自读,再发言,归纳。

1、为了具体写“姿态万千”,用了八个比喻。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层次,运用分类的方式感知课文。

2.品味语言。

3.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观看大屏幕中展示的各种云,(学生谈看法),其实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它为我们展示了天气的种种变化,今天让我们通过《看云是天气》一起来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峰峦.()预兆.()崩塌..()..()弥漫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示例: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理清思路:总(1)--分(2-6)--总(7)(3)请设计几个表格并依次填写: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示例:云的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云名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象征晴朗卷云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00米左右天晴云名云的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问题探究:1.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

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要点点拨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轻盈.()匀称..()()崩.()塌一霎.()间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二、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3、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三、赏析语言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四、拓展延伸7、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学习小结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达标测试(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2)峰峦.()(3)一霎.间()(4)冰雹.()(5)弥.漫()(6)圆弧.()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二)课内阅读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新课标版

17、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

教学难点云的形状、云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分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现在我想做一个读书调查,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举手。

请一位同学讲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故事。

同学们,想一想诸葛亮能知过去和未来,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他是神仙吗?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朗读,整体感悟。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2.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云的光彩?三、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1、教师示例介绍晴天云简表。

2、学生分组设计雨雪天云简表和云的光彩表,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预示的天气。

3、图片展示,请学生描述云的形态、特征、预示的天气。

4、文字描述:请学生根据下列的文字判断是哪一类云,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云,像“万花筒”一样,花样无穷无尽;有时候像一群群白羊在空中奔驰,跑着跑着就没了影;有时像在清澈的湖水中开出的洁白无暇的莲花,其花型各异,争奇斗艳,好不壮观。

(2)、“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云”是哪种云,会出现什么天气;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天气情况。

5、学生根据画面或课文的描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选择你喜欢的一种云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四、重点研讨:思考: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 课《看云识天气》的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① 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色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讲解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育学生察看热爱自然的情味。

二、教课要点理讲解明事物要抓住特色,理讲解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讲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收集相关天气的谚语,注意察看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累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讲堂沟通做好充足准备。

四、教课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楚,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只说明看云能够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亲密,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如何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好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从而涉及到事物的实质。

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实质。

说明层次清楚,将“看云识天气”事理求情楚,最后说第1页/共5页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课方案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现空中的云的各样情景,引出课题。

② 也可经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能够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说说自己的累积和察看。

比如:a.你察看了天空中的云吗 ?有如何的感觉 ?用简洁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收集累积了哪些相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互相沟通下,好吗?以上各样导人,只需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认真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议论。

问题组: 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归纳。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如何的 ?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议论后能够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此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第2页/共5页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

《看云识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看云识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关系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描写性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课外培养学生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2.了解说明文的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注意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区别。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比较难以分清楚层次及事理。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标识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标识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走在校园里会不会抬头看看天空呢?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空呢,是万里无云的蓝天,还是浮着缕缕云丝的天空,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呢?有没有同学对漂浮在天上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很好奇呢,特别是一些奇特的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竹枝词》中就写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我们暂且不去论这句诗的内涵,就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而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就可以预知天气的阴晴风雨,这样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风调雨顺,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简单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共同探索云与天气变化的微妙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观察)(推测)(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

[总—分—总] [现象] 条理清楚高、轻、薄层次分明形态分类)
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低、密、厚(先总后分)
(分类)光彩:晕、华、虹、霞 [本质]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九、教学后记: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
容要点和积累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