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
实现企 业 的战略 目标 。战 略 目标 是 企业最 高层 次 的
目标 , 导和 制约 战术 目标 。 指 企业 所有 的活 动应 该 围
美 国 内部控 制规 范 是非 官方 的职业 自律 组织 负
责制 定和 发 布 的 , 其性 质 相 当 于职 业 界 的 自我 管 理 绕 战略 目标 的实 现而进 行 , 内部控制 的建 立和 实施 如 企 和 自我规 范 , 一 种 自律 性 的标 准 。我 国 内部 会 计 也 不例 外 。 果企 业在 战略 制定 方面 出现 了真 空 , 是 企 控制 规 范 的主 要制 定者 为 财 政 部会 计 司 、 监 会和 业 的战 术就会 迷 失方 向, 业 的损失 会更 大 。 证 中注 协等 , 是一种 兼有 自律 和他 律双 重性 质 的标准 。
维普资讯
■■一 目际 比较 C M A I N O P RS O
内部控 制制 度 是 现 代 企业管 理制 度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有效
的 内部控制 有助 于提 高 企 业 的运 营 效 果 ,
的领 导 对 内部控 制 认
识不 足 ,认 为 内部控
制定 过程 ; 专家 和教授 的影 响较 大 ; 最终 定稿 采取 的 定 义 中明确 指 出 内部控 制 可 以实现 各类 目标 ,各类 目标不 仅包 括 以前所提 到 的 3 目标 ,而 且还应 当 个 是征 求意 见而 非 民主 投票 的方 式 。
( ) 质 上 的 比 较 二 性
制 束 缚 了 自 己 的 手 脚 ,不 重视 内部控 制
保护企 业 资产 ,确保
财 务报 告 的可靠 性 以
制度 的建 设 。
二 是公 司 治理 结
及 企业 对法 律法 规 的 遵 循 。建立 现代 企业 制 度 的关 键 就是 要建 立 、 全 与企 业 内部 管 理和 经 健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比较研究
( )基 本规范》 二 《 颁布后我 国 内部控制 审计的发展 随着 《 企 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的颁布与实施 , 国的 内部控制审计建设进 我 入不断完善 的阶段 。0 8 月颁 布的并要求上市公 司于2O 年7 2 0 年6 O9 月1 日实施 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7 和1项具体规范( 征求意见 稿 )进一步要求执行该 规范的上市公 司可聘请具有证券 、 , 期货业
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并有 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
( ) 一 萨班斯 法案颁布前 美 国内部控 制审计 的发展 一是 《 证
券法》 证券交易 法》12 年美 国爆发较 为严 重的经济危机 , 和《 。99 在 危机中前行的美 国 ,9 3 13 年制定 了《 证券法 》 1 3 年制定 了《 券 ,9 4 证
结论 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Y2 0 年9 9 0 7 月国务 院法制办发布 的 《 0 上市 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0 7 2 》2 0 年1月深交所发布的《 关于 做好上市公 司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及上交所2 0 年 1 0 8 月发布的
森・ 罗宾斯公 司破产事件 , 了审计程序及企业 内部控制 的严重 暴露 缺 陷。次年 1月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第一号 《 O 审计程序公
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不 必要 , 因此在制定中小企业 的披露原则时 ,
准则 , 时刻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 删除 、 简化 、 新增等修 改应紧扣外部 信息使用者的需 求 , 力求准则制定的边际效益大 于边际成本。
[ 本文 系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 阶段性研 究成果 ]
中美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比较及差异分析
关键词:中美审计报告比较研究审计市场国际化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中国和美国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加以比较研究。
中国和美国在独立审计规范性质、审计责任和职业关注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合理地借鉴美国审计报告体系先进的做法,全面改革和完善中国审计报告体系和独立审计规范体系,将是我们积极迎接审计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措施。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来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编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完成独立审计业务的标志。
由于中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审计模式内容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审计报告的比较和分析,探求改善和完善中国的审计报告体系和独立审计规范体系。
一、审计环境的比较1.美国。
在20世纪以前,美国独立审计的发展主要是在随资本一起涌入的英国职业会计师的帮助发展起来的。
进入20 世纪后,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使美国的法定审计得以确立,独立审计得到飞速发展,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强调独立审计是自我管理的职业,政府不加干预。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实行自我管理的全国性职业组织,该协会制定出了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已达30 多万人,其地位很高。
2.中国。
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财政部于1979年10月在上海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试点,并于1980年12月颁布《关于设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从此,我国正式恢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共有五千余家事务所,大多数仍属于中小型所事务,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偏小;目前我国参与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监管的有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纪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警告、暂停执业、撤销等行政方式,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很少、较轻。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作者:王骥卓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4期【摘要】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定义、目标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2010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正式发布,这标志我国内部控制已转为过程内控、由会计控制转为全面风险管理型内控,我国企业已进入全面建设内部控制的新时期。
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
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在对美国、中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梳理基础上,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目标、构成要素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比较(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奥克利法案》,首次提出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的要求。
该法案的显著特征就是强制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除了定期的向公众提供财务报告以及相关的公司资料外,同时还要提供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的经营者还要对其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其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分别对经营者评价后所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比较研究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体系的对比,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在两国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得出造成我国内部控制监管现状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促进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愈加完善的实质性建议。
关键词: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监管、上市公司、COSO框架The comparison and research of listed compan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ory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differences on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between two countr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cause of the status of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and thus puts forward substantial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ternal control supervision system.Keywords: Sarbanes-Oxley, supervision, listed companies, the COSO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一、引言21世纪初,安然事件震惊全美,并且接踵而来的世通事件等等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无疑给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上强大的自信心狠狠的一击。
中美内部控制要素的比较
事项 识别 、 风险 评估 、 风险应 对 。我 国 的风 险评 估 中 虽 没 分 类 但 这 四个 方 面 的 内容 都 已被 包 含 在 内 , 就 是 说 也
在 “ 业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 有 以 下 相 企 中
首先 . 两 国制 定 内部 控制 制 度 从
控 制制 度 的 实施 机制 来 看 ,c s < o o框 < 架》 强调 每 个 员工 都 是 企业 内部 控 制
的 监管 。
险 的有效 控制 。 美 国 《 险 管理 —— 整合 框 架 》 风
中 将 内 部 控 制 划 分 为 八 要 素 ,其 中 目标 制 定 、 项 识 别 、 险 评 估 和 风 事 风 险 反 应 四项 都 是 与 风 险 相 关 .我 国 “ 业 内部 控 制 规 范 ” 虽 然 没 有 将 企 中
但《 险管理》 风 中详 细 分 析 如 何 识 别 各 种 风 险 并 举 例 说 明 内外 部 风 险 应 注意 的要 素 。 “ 业 内部控 制 规范 ” 而 企
年 颁 布 的 《 班 斯 法 案 》 就 要 求 所 萨 中
有 上 市 公 司对 内部 控 制 情 况 进 行 披 露 .虽 然 此 后 也 有 财 务 丑 闻 事 件 发
丽
中美 内部控制要 素 的比较
● 陈 明 李 阳/ 文
势 提要: 国 布 《 业 部 制 本 范 及 套 引 内 控 亵 我 颁 的企 内 控 基 规 》 配 指 将 部 制
内容 划分 为 五 个要 素 进 行 了阐述 , 与 美国< os 框 架》 分相 似 , 是 这 < c o 划 但
仅列 举说 明要 注 意 的要 素 。最 后 , 在 风 险应 对方 面 , 风 险管 理 》 明应 根 《 说
中美内部控制环境比较
方面 或具 备 两大 职能 ,即设定 一个 组 织 的基调 和 提供 内
一 ; 0 0年 , 国颁 布 的《 21 我 企业 内部 控 制应 用 指 引》 下 称 部 控制其 他 要素 建立 的基 础 。而 我 国基本 规 范没 有 强调 (
设定 一个 组 织 的基调 是 内部 控制 环境 的重 要 职能 ,也 没 有说 明内部 环境 是 内部 控制 其他 要素 的基 础 。应 用指 引 中虽然 比较全 面 认识 了内部 环境 的作 用 ,但 没有 厘 定控
wok I I ” 为 , r , F)认 C— 内部 控制 由控 制环境 、 险评 估 、 制 风 控
化 、 制意识 等 。” 用指 引指 出 , 法 应 内部 环境是 企业 实施 内
活 动 、信 息与沟通 、监 控五个相 互影 响 的要 素构成 ;0 4 部 控 制 的基础 , 2 0 支配 着企 业 全体 员工 的 内控 意识 , 影响 着 年 , OS 委 员 会 发 布 了 “ 业风 险 管 理—— 整体 框 架 全 体 员工 实施 控 制活 动和 履行 控 制责 任 的态度 、认 识 和 C 0 企
和 构 架 , 其 他 四 要 素 的 基 础 。控 制 环 境 对 企 业 行 为 架 构 、 是
务具有 间接影 响性之外 , 其他环境 因素都有直接影 响性 。 我
国 内部 控 制 规 范 中规 定 的 内部 环 境 因 素 较 多 ,对 其 划 分 参
目标设立和风 险评估 的方式有潜移默 化的影响 。控 制环境 包 括员工 的诚信 度 、职 业道德和能 力 ;管理哲学和经 营风 和 目标等。” E M框 架指 出 , R 内部环 境包含 一 个组 织 的基调 , 影响 其 员工的风险 意识 ,同时还 是企业风 险管理所有其 它组成 部分 的基石 , 提供 纪律和结构 。内部环境 影响企 业战略和 目 标 的制定 、 业务 活动 的组织 和风险 的识别 、 估和执 行 , 评 还 控活动。 内部 环境 因素包括 风险管理 哲学 、 险文化 、 风 董事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收藏本文章摘要内部审计在各类组织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
安然和世通的破产更让人们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对中美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中美在内部审计实务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内部审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审计内部审计比较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内部审计阶段、近代内部审计阶段和现代内部审计阶段。
20世纪40年代起,由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和外部审计不足两方面的原因,管理者为了更好地管理庞大的企业,建立了公司专设的、独立于会计部门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此时的内部审计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跨入了新的阶段——现代内部审计阶段。
1 中美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及比较 1.1 美国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 1941年,美国内部审计协会在约翰•瑟斯顿的领导下成立,20世纪50年代后,该协会发展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以下简称IIA),并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职责说明》;发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及《内部审计准则说明书》。
此外,IIA还出版了多种刊物:《内部审计师》、《今日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教育者》等,以便学者对内部审计进行探讨。
1941年,维克托•布林克出版的《内部审计:性质、职能和程序方法》标志着内部审计的诞生。
1943年,约翰•瑟斯顿出版的《内部审计:一种新的管理技术》首次说明了内部审计的历史、职能和作用。
1948年,阿瑟•肯特发表的《经营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1958年,维克托•布林克和巴里•库欣合著的《内部审计学》反映了当时内部审计发展状况,是美国内部审计文献中最标准的著作之一。
内部审计之中美比较
%$ 年代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进一步促使了美国现代内审的产
美国第一本著名的内审专著—— — 《内部审计—— — 生。 !"&! 年, 性质、 职能和程序 方 法 》 的出版以及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成立, 标志着美国现 代 内 审 的 正 式 诞 生 , 内部审计师协会首次把内 审职业引入了 社 会 职 业 领 域 。 与 美 国 相 比 , 我国的内审起步 较晚, 产生于 #$ 世纪 ’$ 年代。 !"’% 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后发布了 一系列与内审相关的管理规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我国的内审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入, 直到 #$ 世纪 "$ 年代, 美国 的 商 会 、 股票及证券交易所等组织为美国内审的发 展起到了积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随 着 美 国 跨 国 公 司 的 迅 速 发 展 , 内审已成为各 集 团 、 股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挖潜增效的渠道 之一。我国内 审 发 展 的 外 部 动 力 主 要 来 自 政 府 , 国家为加快 国有企业改革 的 步 伐 、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极力倡导 并推动了企业 (含 企 业 集 团 , 下同) 内审的发展。我国企业规 客观 模的不断扩大及加入 ()*后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环境, 上促使我国的 企 业 管 理 者 不 得 不 转 变 思 想 观 念 , 使他们逐步 认识到企业内审的重要性。 因此, 在内审发展的内动力源上, 我 国与美国基本相同, 即主要来自于企业组织的内在需要。 (二) 内审概念的比较 美 国 的 内 审 学 家 理 查 德・ +・拉 里 夫 和 温 特・ ,・华 里 丝 等 收费等) 上具 有 不 确 定 性 。 这 些 都 有 可 能 使 这 类 信 贷 资 产 形 成潜在风险。 当 地 方 政 府 不 信 守 承 诺 时 , 中央财政可在财政 结算时予以扣 还 , 以 及 时 控 制 政 策 性 金 融 机 构 的 经 营 风 险 , 确保持续经营和国家的利益。 (三) 财政监管的方法和程序 笔者 认 为 , 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财政监管可以参照以下 基本程序和方 法 实 施 : !财 政 要 参 与 政 策 性 金 融 机 构 功 能 定 位的研究, 充分了 解 监 管 对 象 的 体 制 、 发展方向和业务定位, 制定相应的 从而明确自己 的 监 管 责 任 。 " 作 为 社 会 管 理 者 , 财务会计政策 。 # 作 为 国 家 出 资 人 的 代 表 , 代表国家行使出 资人的权利。 $ 改进和加强日常监管。具体应主要从以下三 个方面来体现: 其一, 非现场监管, 审核监管对象上报的经营 计划、 财务计划等; 审批年度财务计划。其二, 现场检查, 组织 力量不定期地 开 展 对 具 体 监 管 对 象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的 检 查 , 以 监督监管对象 执 行 国 家 有 关 经 营 政 策 和 财 务 会 计 政 策 情 况 。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 ) 萨班斯 法案》 一 《 及cos 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 定背 0《 制
景 进入2 世纪 以来 , 1 以安然 、 世通 等公 司为代表的一些美 国大型 公 司, 因财务信息造假等行为而相继倒 闭破产 , 导致美国资本市场 诚信危机 , 彻底击破了美 国号称是最完善资本市场的神话 , 在世界
国际观察 l L B LO S R A I N O A B E V TO G
中美 内部 控制比较
西南财 经大学
2 世纪初美 国安然、 l 世通等一些大型公司财务丑 闻的 出现 , 促
吴学斌
徐甜甜
为了规范资本市场 , 促进其健康发展 , 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 许
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 日益成为企业进人资本市场的“ 入门证 ” 通 和“ 行证 ”其次 , 。 经济健康发展迫切 呼唤加强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 公司治理 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 ,在企业发展壮大 中 具有举 足轻重 的作用。 但从现实情况看 , 我国企业 内控控制环境较
五要 素的否定 , 而是对五要素的提炼 、 升华。 八个要素关 系密切 , 内 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 ,为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要素 的
运行提供 了平 台和组织结构 ; 企业 目标 的制 定, 则是风险管 理的起 点, 是其他 步骤 的躯 动力量 ; 在企业 目标 己定 的前提下 , 企业需要
缺陷 , 大程度上 流于形式 , 很 无实质 内容 , 严重阻碍 了资本市场 的 健康发展。而在 当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环境 日新月异 的 背景下 , 单纯依赖会计 控制 已难 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 会计 控制必须要向风险控制发展。 同时 , 国务 院领导高度重视 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 多次作出批示 , 同意由财政部牵头 , 联合证 监会 及国资 委, 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 内部控制指引 , 同时多部 门、 组 织及个人 的积极参 与 ,为构建我国企业 内部控制标准体 系提供了 组织 和机制保障。 综合 以上多种 因素 的影响 , 我国制定 内部控制体 系的时机基本成熟 , 一套完善的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呼之欲出。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比较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比较【摘要】文章从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入手,通过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说明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定期披露分部披露预测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公开其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使投资者能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的一系列制度。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证券监管体系中,信息披露制度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监管制度。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还很不规范,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证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大、最具透明性,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成功的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的重点即是对投资者的完全信息披露。
本文主要从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制度来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1、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现状美国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经过了长期的过程。
2002年以前,美国实行的是自愿的信息披露制度。
2001年,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以及一系列会计丑闻引起了美国股市的巨大波动。
2002年7月30日,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标志了美国新的资本监管时代的到来。
相比以往的信息披露制度,该法案有三个方面突出的内容:(1)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纳入强制信息披露的范围之内。
(2)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出具验证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管理当局的自我评价进行测试并做出报告,确定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充分合理的保存会计记录并对实施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违规进行描述。
(3)强化了上市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的责任。
可见,美国上市公司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保证,并提供注册会计师验证的内部控制报告。
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建议
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建议摘要: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我国正式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制度。
该文通过对中美相关内控审计制度的比较,为我国内控审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安排2002至2007年,美国陆续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审计准则第2号及第5号(以下简称as2、as5)。
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与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随着指引的颁布,我国正式确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制度。
笔者拟对两者逐一进行分析。
一、内控审计制度所处地位的比较as2和as5均是独立的审计准则,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却并非处于"准则"的地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
显然,"指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如"准则"。
二、内控审计制度规范内容的比较(一)总体情况总体上,as5的规定更为详细,不但包括简介、计划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评价识别出的缺陷等方面,而且在附录中详细列举了多个专题和特殊情况的应对审计策略。
应该说as5较偏向于规则导向。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较为粗略,没有单独列举特殊情况。
(二)内控审计的性质定位审计从性质上来看,可分为“信息审计”和“过程和行为审计”。
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性质定位,美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萨班斯法案》和as2均把内控审计界定为“审计师就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的鉴证业务。
这说明在早期,美国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应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信息审计,是对管理层认定的再认定。
随后pcaob 颁布的as5重新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界定,规定“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自此,内部控制审计被界定为对过程和行为进行直接审计的活动。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内容、目标、环境、手段、层次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内部控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我国与美国有关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试图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标签: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差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必须要求我国的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中美内部控制理论存在的差异我国的内部控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上的研究,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笔者认为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如下图所示)1.内部控制环境的差异。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美国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虽然也发生过安然等重大的财务丑闻,但总体看来其所占比例很低。
而在我国却存在相反的情况,在沪市和深市上市公司仅1000多家,但违规者却众多,严重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和投资者的信心。
2.内部控制内容的差异。
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都经历具有自身特征的几个阶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如下表所示),3.内部控制目标的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同时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然而根据我国审计准则定义,内部控制更多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的可靠可信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由最初的查错防弊目标到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等。
4.内部控制的手段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己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这一考虑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
而我国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还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这也是由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不高,投资环境还不是良好,监管者的意识和素质不够高等因素决定的。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提要]近年来,一系列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使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以及广大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对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审计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舞弊事件让投资人、监管机构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各国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与有效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披露。
美国是在内控审计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的国家,比较中美两国内控审计制度,有助于实现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一、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是一个重要分水岭。
(一)萨班斯法案颁布前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COSO委员会于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6年美国独立审计人员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提出风险控制的意识理念,促进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本世纪初,安然倒塌等舞弊事件相继发生,再一次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美国率先于2002年公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除定期提供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外,还要提供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企业经营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对经营者评价后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分别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在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基本规范》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一)《基本规范》颁布前的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从1996年到2005年,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起步阶段。
我国社会各界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开始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
1996年财政部颁布《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内审指导: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
内部审计的产⽣发展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华尔街”⾦融危机,促使了美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
20年代⾄40年代初期,美国现代内部审计迅速发展,其标志是建⽴了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法,同时内部审计领域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到效益审计,并于1941年在美国纽约成⽴了“内部审计协会”。
20世纪70年代,世界内部审计从“丑⼩鸭”变成了“⽩天鹅”,使美国现代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此时关于内部审计⼈员道德准则和从业标准等的制定,规范了内部审计职业。
在美国的今天,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样,已成为⼀个令⼈羡慕的职业,当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他们应该是会计领域的顶尖专家。
在我国,本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的深⼊发展,国务院颁布了第21号令《中华⼈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其中第六章专门对内部审计的机构和职权作了规定。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组织地位 美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70年代末以前,⼤多设在管理层以下,独⽴性受到很⼤的限制。
7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组织结构,即董事会下设与⾼级管理层平⾏的审计委员会,业务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并向其报告⼯作。
具体表现在以下⼏⽅⾯: 1、内部审计对本单位的⼀个权威组织负责。
2、内部审计师与董事会保持直接联系,并就共同关⼼的问题沟通信息。
3、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利和责任在正式书⾯⽂件中作了规定。
4、内部审计每年关于本部门的审计⼯作计划、⼈员配备、财务预算要呈送⾼级管理部门批准并报告董事会。
5、内部审计师每年⼀次或多次将⼯作报告呈送⾼级管理部门和董事会。
我国的内部审计在近年内已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1995年审计署第1号令第4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的直接领导下”“独⽴⾏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作”。
内部审计与政府的关系 在美国,内部审计⾏业与政府基本上没有关系。
政府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法,内部审计具体规定取决于各个企业。
有政府性质的、在美国最有权威制定规章制度的权⼒性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第⼀,上市公司必须设⽴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不参加经营的外部董事组成;第⼆,任何⼀个企业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第三,必须有独⽴于该公司的审计⼈员。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引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保护资产、遵守法律法规并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重点关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基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
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该法案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以防止类似于恩隆、安然等丑闻的再次发生。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要求公司领导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公开披露;•对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责任进行强化,要求管理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定、评估和维护负有更高的责任;•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保持独立性,并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报告。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通过对美国的上市公司和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促使公司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2. COSO框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内部控制框架,由美国内部控制研究与教育基金会(COSO)发布。
该框架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并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方法论。
COSO框架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控制环境:关注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意识、道德标准、管理哲学等;•风险评估:确定和评估组织面临的风险,并确定如何响应和管理这些风险;•控制活动:将风险管理策略转化为具体控制活动,确保实施有效的控制;•信息与沟通:确保及时获取、处理和传达关键信息,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控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研究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研究61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研究戴淑艳关力群(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13)摘要:美国的内部审计不仅理论知识基础牢固扎实,而且实务方面也很成熟,对于我们来说有非常大的借 鉴意义。
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的内部审计的定义、机构设置、工作内容,从业人员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进行简短 的概述,分析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改进内部审计提供了明确方向。
关键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职业道德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15-0061-01中美内部审计比较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中国目前 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用美国的经验加以启发,然 后对中国的内部审计提出一些必要的改进措施。
一、中美内部审计的内涵中国内部审计的定义:“通过对经营活动、内部机构设 置、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而得出其是否适当,是否符合 规范,是否有效地规避风险。
”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 审计准则为法律依据对我国内部审计内涵进行简短概括。
美国内部审计的定义:“要求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和专 业性的内部审计师从事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评估、预测 等方式促进企业的经营宗旨和盈利目标的完成,同时为提 升公司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股东财富提供帮助。
”美国的内 部审计通过不断评估和改进各项不足,帮助企业有效地实 现其目标。
”二、中美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从中国现有内部审计准则的 内容出发把内部审计准则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原则、具体 原则、职业道德。
这三个方面互为统领、延伸和补充。
美 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布的 内部审计准则把内部审计准则分为三个部分:强制性指南,咨询实践以及实务发展和支持。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中美内部审计准则的最大区别就 是:美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具有指导实务的能力,对内部审 计工作的实务有一套规范可套用的框架,对于具有统一特 点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具体的处理步骤。
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比较分析
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比较分析作者:邓楚瑶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美国自2000年爆发安然、世通、安达信财务舞弊丑闻后,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再次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资本市场,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
美国证监会(SEC)在该法案的基础上,2003年8月发布了《最终规则—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及其对定期披露的证明》(简称《最终规则》)。
为指引审计业务的执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于2004年3月发布了《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2)。
SOX302和404规定,企业管理层需书面声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企业年度报告中需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报告,并由独立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鉴证,披露审计意见。
SOX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上升至法律层面,信息披露由原来的自愿性披露改为强制性披露。
SEC颁布的《最终规则》在SOX302、404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并要求对企业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PCAOB颁布的AS2,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定义为“重大缺陷”、“重要控制弱点”,首次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审计”的概念。
2007年PCAOB发布了第五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5),取代原来的AS2。
AS5进一步优化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细化了重大缺陷、实质性控制弱点的标准,增加对舞弊控制的评价,强调控制测试的重要性,精简审计程序、减低审计成本。
PCAOB还就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做了特别说明,当审计师未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发表无保留意见;当审计师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发表否定意见;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但不能发表保留意见,可见内控审计要求比财务报表审计更为严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5期中旬刊(总第480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5,2012(CumulativetyNO.480)(下转第10页)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王骥卓(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摘要】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定义、目标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2010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正式发布,这标志我国内部控制已转为过程内控、由会计控制转为全面风险管理型内控,我国企业已进入全面建设内部控制的新时期。
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
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在对美国、中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梳理基础上,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目标、构成要素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比较(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奥克利法案》,首次提出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的要求。
该法案的显著特征就是强制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除了定期的向公众提供财务报告以及相关的公司资料外,同时还要提供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的经营者还要对其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其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分别对经营者评价后所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随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审计准则,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
在当今美国,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其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测试阶段;内部控制审核及报告阶段;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为理清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发展脉络,并不意味着到了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再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就不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了。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2002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进而发表审核意见制定规范,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它是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而制定的。
基于COSO框架的评价方法,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监督五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2005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要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
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门分别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立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要求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
2011年12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中第十六条规定:“2011年1月1日起先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以下简称‘《规范》’)的A+H公司和内控试点企业(见附件1),应按《规范》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由此可见,美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早,发展已趋于成熟,拥有了一套相对独立,相对完善的准则指导体系。
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起步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制度体系建设较为松散,仍然需要一个逐步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
比如,美国PCAOB颁布的AS5指出的审计对象为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而我国颁布的《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则是以企业内部控制为审计对象。
二、内部控制审计定义比较(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2002年6月,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SEC)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应包括一份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以及一份由审计人员对此评估出具的审核报告。
2004年美国PCAOB后续出台了AS2审计准则,这时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变为:公众公司的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具体来看,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定义在这两年中:对内部控制的保证程度从审核到审计在两年之间提高一个档次;评价内容由对评估报告转变为内部控制有效性。
(二)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对被审计单位在特定基准日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指引提出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涵义中特定基准日的概念。
这里所指的内部控制审计只是注册会计师基于特定基准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不是对财务报表涵盖期间内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但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是时点性的,而是时段性的概念,因此注册会计师不是只需要对该基准日的内部控制发表意见,而是要考察以该基准日为时点的一段时期2012年第5期中旬刊(总第480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5,2012(CumulativetyNO.480)(上接第6页)内被审一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以及运行的情况。
其次,《指引》中还指出,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应当建立健全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这是企业的内控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审计程序,并对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也就是说,是否建立并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因此,审计对象是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即设计有效且运行有效。
三、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比较众所周知,国际上通常认为内部控制应实现三大目标即合理保证:一是财务报告(含相关信息)的可靠性;二是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目标2004年美国PCAOB颁布的AS2指出,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对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以下简称ICFR)的有效性评估报告发表意见,指出审计人员要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的ICFR,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COSO 报告或类似标准。
由于PCAOB审计准则要求实行“整合审计”,通过整合审计,可以同时实现两种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既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审计的发现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可通过ICFR审计得到的发现和结论,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
这样,整合审计能改进两种审计的质量和公正性,有效节约成本。
美国PCAOB颁布的AS5的修订中进一步明确内控审计目标,在对财务报告内控和财务报表的综合审计中,审计师应该设计他的控制测试,以同时完成两项审计的目标:一是获取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审计师对截至年末财务报告内控的意见;二是获取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审计师为审计财务报表开展的控制风险评估。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根据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的定义,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就特定基准日内控的有效性获取合理保证。
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由此可见,美国强制必须实行整合审计,也必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中国可以在整合审计时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在分开审计时各自的目标也非常明确。
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仅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员组织的要求,也是其他国际组织的要求。
围绕着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实现准则国际趋同,在我国职业界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
参考文献[1]李金栋,王建中.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J].财会研究,2010(21):65-67.[2]阚京华,曹俊.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变化解析[J].会计之友,2008(4):62-63.[3]普秀玲,王琳.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39-140.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法宝。
技术不断发展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才能在贸易中有效避免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
提高技术和安全标准,有效提升自我品牌才是王道。
(七)针对贸易遭遇的严厉反倾销,我方应当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对外贸易遭到反倾销后,我方很少能胜诉,除了中国话语权不够之外,缺少清楚掌握反倾销法规的人才也是重要原因。
三、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欧债危机带给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尽量避免损失,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1]王林曦.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贬值对我国的挑战和有效应对[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01),20-23.[2]李明洋.浅析欧债危机对山东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商贸,2011,(02),229-230.[3]孔凡伟.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途径与应对之策[J].国际融资,2011,(11),28-31.[4]王小卒.美国国债的伪危机和中国经济的真契机[J/OL].http: ///coverstory/662/2011/1115/1221.html.作者简介:亓蕊(1991-),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王文浩(1991-),男,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类;姜之易(1990-),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