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权力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权力”的文献综述

专业:产业经济学

年级:2011级

姓名:巴韦

一、早期制度学派的企业权力理论

1、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早期制度主义者,运用制度演化的整体主义方法来分析企业的“权力”。在他看来,社会变革或社会进化是一种适应性调整过程的产物,受制于人的本能倾向。与纯粹心理性的且不可能有意识改变或控制的行为不同,本能倾向受到社会习惯、风俗、规范和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一旦外部力量特别是经济力量迫使个人的思维习惯和制度适应已经改变的环境,社会就发生变迁,从而得以进化。由于凡勃伦把制度定义为“人的普遍不变的思想习惯”。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广泛的思想习惯起源和积累变化的问题”。并且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力量的首要推动因素。因此。凡勃伦关于社会演化理论是一种“制度——技术”决定理论。着眼于技术进步,凡勃伦通过考察工业和商业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企业的权力及其相互关系。在前工业化的手工业时期,手工业者把技术和对利润的追求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在手工业者能很好掌握这两种能力并且技术需要允许他们合起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手工业制度才是一种经济生活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随着生产力发展,各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使得绝大多数手工业者受到财富约束而无法个人建立工厂。相反。受攫取金钱利润本能驱使的有产阶级通过对金钱的控制权,把手工业组织起来,从而获得了商业对工业的支配权力。正如凡勃伦所指出,“从货币文明的早期阶段,即野蛮阶段向以后的商业阶段的转化预示着中产阶级的出现,其数量之众,以至于不久就对文明体制的工作安排进行了改造,使和平的商业成了社会的主要兴趣——增加工业的利润是这一阶级有意识的追求,而且正如这一目的与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关联一样。它也与技术的改进相关联,尽管关联的程度没有那么直接。”从中可以看出,在“企业及企业权力——技术——作为制度的习惯——本能倾向”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在这种相互关系中,技术进步导致工业和商业的分离,并形成不同的本能倾向和思维习惯,即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注重科学的思维模式及对效率的关系。商业有产阶级注重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及相应的权力关系。需要指出,凡勃伦对企业权力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阶级分析,但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因为他将阶级对立仅仅局限于商业领袖和作为现代工业方式和思想先驱的新的技术人员与受过训练的工程师阶级之间。并且,工业和商业之间的矛盾是剥削阶级牟利的兴趣与社会公众对充分的生产和技术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兴趣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他提出了企业控制权应交给由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员委员会”。这里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凡勃伦不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分析企业“权力”问题的,他把阶级划分的依据归结为不同习惯,然后又用习惯解决阶级利益冲突。

2、继凡勃伦之后,加尔布雷思遵循凡勃伦“技术——制度”分析传统,认为企业权力“成为了最难获得或最难代替的要素”。他指出,随着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

经济转变,权力的基础从土地转向了资本。在经历了企业内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权力从资本转向“有组织的智力”,包括“具备各种技术知识、经验或现代工业技术和计划需要的其他才能的人的联合”,并“从现代工业企业的领导人延伸到劳动力”。与此相适应,权力也就从资本家手中向握有专门知识的“技术结构阶层”手中转移。所谓“技术结构阶层”包括科技人员、管理阶层和一些高级的职员。发生“资本向专门知识”的转移后,传统的资本主义也就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了。

总之,在早期制度学派的分析框架中,他们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权力的产生,认识到了企业内部权力关系对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在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特色。但是,由于早期制度学派将“制度”理解为一个文化、习俗、惯例等组成的集合体,不能对“制度整体”进行合理抽象,即从各种社会关系中抽象出生产生关系,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然后再把二者归结为社会生产力这样一个基本分析框架。所以,他们不是把企业权力作为特殊经济关系的实现形式,而是作为人们一种习惯、信念、社会价值观的反映,因而也无法从生产关系层面来分析企业内部权力关系及利益关系。同时,他们不能将企业内部权力关系及其演变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因为他们只限于指出人的社会思想和目的,而不善于把这些思想和目的归结于物质的社会关系”。而“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他们认识不到,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利”。这样,他们不可能从生产关系层面分析企业本质以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所又,他们的历史进化方法论不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企业权力理论

1、科斯认为,企业内部资源配臵是通过权威关系而不是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来完成。企业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作为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允许某种权威来指导资源配臵的特殊组织,而且劳动雇佣契约关系是企业的最重要特征。“在企业出现时,合同不会完全消失,但会大大减少,在某一报酬水平上,生产要素通过合同同意在某些限度内服从企业主的指挥。这一合同的本特征是,它应该只规定雇主的权力范围。在这些限度内,他可以指挥其他生产要素。”因此,企业内部的权威关系能大量减少需分散定价的交易数目,即按合约对投入物行使有限使用权的企业家或代理人不顾每项具体活动的价格而指挥生产。这样,要素实现组合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被取消了,一个统一权威关系取代了市场交易。“权力”无疑是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但是,科斯并未能对与企业所有权相关的“权威”和与管理相关的“指挥”作必要区分。他也未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企业的权威总是由资本家而不是由工人来掌

握,忽视了企业权力来源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以科斯为代表的旧产权学派将分析重点放在产权效率安排上,而对于权力的跨时配臵没有给予重视,仍将分析对象放在古典契约上,没有对关系契约和状态契约作出分析。

2、相比较而言,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普通的市场交换与企业内的组织和资源分配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否认市场上日常商品交换与企业内的雇佣契约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命令一个雇员打出这封信而不是整理那份文件就如同告诉售货员卖给我这昕金枪鱼罐头而不是那种面包一样”。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否认企业内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形式的权力关系。正如阿尔软和德姆塞茨所指出,“企业的权威与纪律,与市场上任意两个人所定的契约丝毫没有区别,至于在管理、指导、指定工人做不同的工作,还不如说雇主用两方面都可以接受的用语不断地重新商定契约”。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虽然提出了雇佣契约是需要进行不断协商的,但他们并没有注意和认识到企业内不对称的权力关系的功能,进而在他们的模式中,也就因认为契约可以不断地进行协商而忽视了在劳动组织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权力关系的非对性及其必要性。

3、除此之外,Rajan和Zingales认为,权力不仅来自于物质资本,而且“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权都是权力的一个来源”,而其中的关键性资源可以是非人力资本,也可以是人力资本,比如天才、创意等。特别是在那些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源的新型企业中,Rajan和Zingales的观点就更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Tirole等人对实际控制权和正式控制权作了区分,并明确地意识到那些拥有信息和知识优势的代理人掌握着实际运作企业资源的“实际控制权”,并且“实际控制权”的配臵也应该与信息和知识的分布相对称,虽然这种权力的范围和空间会受到投资人的“正式控制权”的约束。

总之,以交易费用为核心的企业契约理论分析框架,触及到了企业权力结构与效率结构互动关系问题,为现代经济学赋予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和理论基础。但是,用泛化了的交易费用概念来抽象概括企业的性质及其内部权力关系,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表现在:1、未能对权力作明确的定义:2、混淆了企业权力来源与权力配臵问题,往往用权力结构变动的效率改进来说明企业权力来源,无法说明企业权力的内生性质;3、分析方法静态化,从而无法真正揭示企业内部权力及其权力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