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发表时间:2014-11-26T15:42:46.75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吴国强

[导读]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未来区域产业和人力结构发展的必然问题。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Resource Structure and Regional Industry Structure院Taking the Non-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 in Xi'an for Example吴国强WU Guo-qiang(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西安710065)(Department of Education,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 710065,China)

摘要院通过收集西安市2005-2011 年度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偏离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安市产业仍呈“三二一”结构,第一产业人力资源数量所占比重较大,二三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未满足西安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本文提出需要优化非公企业的发展环境,创新区域教育制度,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方式,以形成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良好互动的机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ve statistic data of the human resource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non-public economyin Xi'an from 2005 to 2011 are collecte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deviate structure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current industry structure in Xi'an is still a "321" structure. The human resources quantity of the first industry occupies a larger proportion,and the human resources structure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unreasonable, fail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optimization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non-public economy in Xi'an. The paper makes a poin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ublic enterprises, innovating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ducation, transforming ofthe mode of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form the good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human resources structure and the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关键词院西安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区域产业结构Key words: Xi'an non-public economy;human resource structure;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中图分类号院F12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187-02

0 引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未来区域产业和人力结构发展的必然问题。白永秀等(2008)研究表明未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出现五大发展趋势: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人力资源的存量和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相互制约关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某个地区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所占比例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互适应。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基础,是指区域内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充足的人力资源存量,弹性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根本前提,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新产业格局的确定需要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相匹配。

关于人力资源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研究。张其春等(2006)、孔进(2007)等研究证明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胡甜(2010)研究分析表明各地区的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升级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何筠,张波(2006)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开发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具有乘数效应。罗瑞荣(2012)实证研究提出一国的人力资源存量越多、素质越高,那么该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就会越高,相应的产业分工水平就越高。

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的机制体现在人力资源流动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会拉动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也同样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转化的基础,决定了产业结构转化的速度、方向和效果(靳卫东,2010)。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产生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人力资源需求,如配第·克拉克所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

1 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现状分析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成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截止2011 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50.6%。2011 年西安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经营户和私营企业分别有64.7 万户和7.8 万户,与2005 年比较,分别增长了50%和87.5%。结合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从表1 可以看出,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形成“三、二、一”结构,说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05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93.85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4.13%,到2011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133.66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9.12%,但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相比,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趋于相同,表明一般劳动力滞留较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间差别大,总体看较合理,这说明第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源所占比重不足,应加大人力资源结构积极向第三产业合理转移,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偏离度分析本文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来反映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从表2 结果表明,第一、二产业从2005 年以来变化幅度较大,协调度在不断提高。着说明第一、二产业吸收一部分的劳动力就业,并成为劳动力输出的部门。第三产业的比重数值不断波动变化,但总趋势略趋于平稳,着说明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平衡度不够,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发挥出较强的吸纳就业,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