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电风暴的认识及其临床进展

合集下载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将“心室电风暴”定义为:24 h内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

“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JL茶酚胺风暴、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电风暴。

“电风暴”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促发因素有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急性心力衰竭、药物影响等。

器质性心脏病变是发生“电风暴”的病理基础。

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1典型病例报告1.1病例1t患者男性,24岁,因心悸、胸闷半个月入院。

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反复心悸、胸闷、腹胀,每次持续时间不等,心电图提示室速,心室率169次/mia,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史1次。

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64次/rain。

呼吸频率20次/rain,血压(BP)97/70 mm Hg(1 mm Hg=0.133 kPa),面色苍白,口唇略发绀,两肺呼吸音清,心界左大,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2 CITI,心率(HR)164次/rain,律齐速,心尖区舒张早期奔马律,肝脾未触及。

无水肿。

入院心电图示:室速,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弥漫性室壁运动降低,心包积液,射血分数(EF)0.436。

予心律平70 mg 静脉推注后,患者出现头晕、黑朦症状,BP 64/42mmhg,持续室速或室颤。

立即给予电复律3次。

同时用胺碘酮注射液0.3 g静脉泵入维持,但出现急性左心衰,动脉血氯饱和度(SaO。

)下降至0.80,气管插管转重症监护病房(ICU)。

给予利多卡因、维拉帕米、艾司洛尔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用药,但仍以室速或室颤交替。

4 d后患者突发室颤,阿斯综合征发作,立即给予100 J非同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8 d后加用胺碘酮片剂0.2 g口服,8 h 1次}倍他乐克6.25~12.50 mg口服,每El 2次。

【医学课件大全】心室电风暴的治疗及进展

【医学课件大全】心室电风暴的治疗及进展
心室电风暴的治疗及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新华医院心内科 张松
心室电风暴的病因
Br ug ada 综合征 药物可能导致,如洋地黄、β受体激动剂、某些抗
心律失常药物等 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炎等 还可见于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Israel 等报道,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患者
ICD 后频繁发作室颤, 服用西洛他唑, 可使 Brugada综合征患者抬高的ST 段恢复正常, 后随访13 个月无室颤发作。
药物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在抑制左室 电风暴的急性期有效,异丙肾上腺素有降 低Brugada 综合征患者抬高的ST段和抑制其 反复发作室颤的作用 。Brugada 综合征发生 电风暴时首选异丙肾上腺素 。
1997 年Tavernier 等报道1例植入ICD 的患者, 发作 室颤76 次, 电击无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成功终止 室速/室颤发作。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被证实 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药物。
另外,有报道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室电风暴最 为有效的药物( 常选用美托洛尔) 。
2006 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性猝死预防 (ACC/AHA/ESC) 指南指出, 静注β受体阻滞剂是治 疗心室电风暴的唯一有效方法。
可能的作用机制
①β受体阻滞剂能逆转心室电风暴时的多种离子通 道的异常, 抑制Na+、Ca2+内流及K+外流
②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 能作用于交感神经中枢, 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降低心率,使室颤阈值升 高60%~80%
③β受体阻滞剂具有治疗基础心脏病的作用: 如降 低心肌耗氧量, 逆转儿茶酚胺对心肌电生理方面的 不利影响,使缺血心肌保持电的稳定性; 抗RAAS 系 统的不良作用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修改版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修改版
在各种心内外和先后天性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首先 会引起心肌细胞分子水平、形态、功能变化。代谢和/或 遗传性或获得性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和离子流异常, 成为发生电风暴的病理基础。
如缺血性心肌细胞主要的电生理异常表现为: ①缺血早期膜电位降低和动作电位时限缩短,引起异位自
律性增高和不应期缩短,易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②动作电位振幅和Vmax降低以及不应期离散,引起传导性
①增强心室肌生理性和病理性具有自律性细胞4相舒张 期自动去极化起搏电流,使自律性明显增高
②增强心室肌细胞2相ICa2+内流,诱发触发激动和2相 折返性心律失常
③增强心室肌细胞1~3相IK+外流 ,使不应期缩短,易 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④降低心室颤动阈值。上述作用可使具有病理基础的心 脏发生电风暴。
3、电风暴的其他相关触发因素
根据Israel等报道,已植入ICD患者在3年内电风暴发 生率约25%。其诱因包括焦虑、心功能恶化、药物因素、 高速时差反应(jet-lag)等。
三、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目前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晰,至今认为与下因素相关:
器质性心 脏 病 变 是发
生电风暴的 病理基础
电风暴
1、器质性心脏病变是发生电风暴的病理基础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应症同Ⅰ号方。 Ⅳ号方: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加入5%葡萄糖
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加入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 通用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

电风暴的评估和治疗

电风暴的评估和治疗
检查显示为电风暴。
非药物治疗
医生建议患者接受导管消融和植入 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非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经过非药物治疗,患者的电风暴得 到有效控制,未再出现心悸和晕厥 等症状,恢复了正常的运动和生活。
THANKS
感谢观看
电风暴的症状
总结词
电风暴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痛、头晕和晕厥等。
详细描述
电风暴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悸,即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规则性。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气短、胸痛、头晕和晕厥等,这些症状可能会突然出现并持 续数分钟或数小时。
电风暴的病因
总结词
电风暴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的 副作用。
电风暴的评估和治疗
• 电风暴的概述 • 电风暴的评估 • 电风暴的治疗 • 电风暴的预防 • 电风暴的案例研究
01
电风暴的概述
电风暴的定义
总结词
电风暴是指心脏电信号异常引起的心 律失常,导致心脏不规则地跳动。
详细描述
电风暴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 心脏电信号的异常引起的。这些异常 的电信号会导致心脏的肌肉细胞不规 则地收缩,使心跳变得不规则。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减少心血管 系统的负担,降低电风暴发生的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关注家族史
心电图检查是评估心脏电活动的重要 手段,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 期发现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
家族中有电风暴或相关心血管疾病史 的人群应特别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状 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04
电风暴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 免疫力,降低电风暴发生的风险。

室速电风暴心电表现与处理

室速电风暴心电表现与处理
,如由单形变为多形。
持续时间变化
室速电风暴的持续时间可逐渐 延长或缩短,这取决于患者的
病情和治疗效果。
药物影响
药物治疗对室速电风暴心电图 的影响较大,不同药物可能导
致心电图表现发生变化。
03
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室速电风暴通常指24小时内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反复发作超过3次,且需要紧急干 预。
心电图表现为连续3次以上的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且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03
用于治疗心脏收缩不同步,提高心功能。
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就医
出现室速电风暴症状时,应立即 就医,接受紧急治疗。
心肺复苏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以维持生命体征。
除颤治疗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除 颤治疗,以恢复心律。
05
预防与预后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降低室速电风暴的发生风
室速电风暴的心电图形态多变,每次 发作的波形可能略有差异。
持续时间较长
室速电风暴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持 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可见室性融合波
在室速电风暴的心电图中,有时可见 室性融合波,这是由于不同部位的电 信号在心脏内同时传导所致。
与其他心律失常的鉴别
与房性心律失常鉴别
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与室速电风暴不同,通常表现为心房 搏动过速或心房扑动等。
室速电风暴心电表现 与处理
目录
• 室速电风暴概述 • 心电图表现 • 诊断与评估 • 处理与治疗 • 预防与预后
01
室速电风暴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室速电风暴是指短时间内频繁发 作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导致 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甚至猝死的临 床综合征。

电风暴:定义、分类和处理要点

电风暴:定义、分类和处理要点
波等; ④ST段抬高呈巨R型或墓碑型; ⑤异常J波(增高、增宽),尤其是缺血性J波或特发性J波,J波呈慢频率依赖
性; ⑥U波异常增高或倒置加深; ⑦联律间期不等、多源、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或出现极短联律间期(~<300
ms)的室性期前收缩; ⑧室性期前收缩后伴发一过性缺血型ST—T段压低或抬高,可误诊为变异
分类(病因)
二、非器质性心脏病
2.2 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 在极度愤怒、恐惧、悲痛、绝望等状态时,由于儿茶酚
胺过度分泌增加,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自主神经功能严 重失衡等可诱发电风暴
2.3 电解质紊乱、重度酸中毒、酗酒、甲状腺功能减退、肝 移植术后等
电风暴发生率
» 植入ICD的患者可获得详细的电风暴发生率 » MADIT-Ⅱ研究显示在一级预防患者中,植入ICD后平均随访20.6月,
分类(病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
1.2 心脏解剖结构正常性心脏病 主要指原(特)发性离子 通道病等遗传性心律失常:
①原发性长QT综合征 ②原发性短QT综合征 ③Brugada 综合征 ④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⑥家族性阵发性心室颤动 ⑦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
分类(病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
处理要点
3、及时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 » 另一重要的治疗药物,必要时与Beta受体阻滞剂合用 » 在急性心肌缺血的情况下,静脉内胺碘酮可能比其他抗心
律失常药物有效1
» Wolfe et al, Polymorphou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91
4. 心脏交感神经的分布异常

电风暴研究进展

电风暴研究进展

电风暴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8.0.02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即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rhythmia storms)。

2014年《EHRA/HRS/APHRS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将ES定义为“24 h内发生≥3次明确需要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的VT/VF”[1]本病其易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

因其病因及诱发因素多样、起病急骤、死亡率高。

近年倍受临床关注。

为近十年来新出现之定义。

1 病因及诱发因素1.1 器质性心脏病电风暴的诱发病因有很多[2],主要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心肌炎、急性冠动脉综合征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等,其中急性冠动脉综合征(ACS)最容易引发电风暴。

有报道显示,由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率过速类患者,1天内电复律超过50次,20天内电复律超过700次。

电风暴很容易导致心脏病患者猝死,并且因预后效果差,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GISSI研究结果显示,ACS患者住院过程中,原发性室颤患者的死亡率会持续升高,特别是伴有心脏休克或心脏衰竭类患者。

继发性室颤患者疗效不佳,住院期间病死率高达40%~60%[3]。

1.2 非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質性心脏病指的是,由遗传因素引发的心率失常,主要病症类型有:原发性长、段QT综合征,家族性心室颤动、敏感性心动过速、家族性猝死症、特发性心动过速等。

然而因以上病症发生频率不高,所以,这类患者发生电风暴的概率低于器质性心脏病。

1.3 ICD植入ICD植入术主要用于心脏除颤类患者中[4],它能有效防止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发的猝死现象,1980年,ICD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中,获得显著效果。

进过30多年的临床使用证明,ICD植入术已已应用于超过20万例心脏猝死患者,救治心室颤动引发的猝死患者的成功率超过98%,已成为治疗心脏猝死患者的最佳方式。

2020年ICD植入后电风暴的临床处理进展(全文)

2020年ICD植入后电风暴的临床处理进展(全文)

2020年ICD植入后电风暴的临床处理进展(全文)电风暴是指24小时内发生至少3次或以上明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导致ICD干预(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和/或放电)或检测为持续性VT(≥30s)。

有些作者在定义电风暴时,将VT/VF发作的间歇期设置为5min。

电风暴是一个严重的临床事件,在ICD二级预防的患者中,电风暴的发生率为10%-40%,而一级预防患者电风暴的发生率约为4%,电风暴发生后48h内院内死亡率可高达14%。

一、电风暴的发生率、诱发因素以及发生基质二级预防的ICD植入患者,其电风暴的发生率约为10%-40%,而一级预防患者电风暴的发生率低于二级预防患者,约为4%。

电风暴发生的时间窗在二级预防患者为4-9个月,而在一级预防患者约为11个月。

电风暴的发生是由于致心律失常基质以及自主神经张力和心肌细胞环境的急性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尚未证实存在可重复性的独立性的预测因子。

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药物治疗的改变或依从性差、心力衰竭的恶化、手术后早期、情绪应激、酒精摄入过多、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肌缺血。

但SHIELD试验结果表明,148例电风暴病例仅有13%有明确诱因,大多数病例发生电风暴无明显诱因。

电风暴的心律失常类型80%以上是单形性VT,小部分为多形性VT或VF,尤其见于心肌缺血。

ICD植入时的心律失常类型与电风暴的心律失常类型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Verma等证实因VT植入ICD的患者,64%的电风暴由VT所致,因VF植入ICD的患者,45%的电风暴由VF所致。

了解心律失常类型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

二.电风暴的预后以及临床意义发生电风暴的患者虽经积极的治疗,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电风暴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总死亡的相对风险在一级预防患者以及二级预防患者分别增加7.4倍和2.4倍。

电风暴的患者非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无电风暴的患者,且与无电风暴的患者相比,电风暴的患者更易出现缺血相关的事件。

电风暴_精品文档

电风暴_精品文档

三.医源 性电风 暴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是电风暴的最常见病因。
01
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 脏暴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1、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②心肌病; 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能不全;
④瓣膜性心脏病;
根据报道,已植入ICD患者在3年内电风暴发生率约25%, 在1次电风暴中可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约5~55次。甚 至有个别病例在30h内由电风暴致ICD电复律和除颤637次, 5d内电复律和除颤>3000次。
其诱因包括焦虑、心功能恶化、药物因素等。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ICD电风暴
• ICD有痛性治疗的危害
休克等,如表现为持续性发作,依据时间长短不 一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休克及 心功能衰竭。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3、植入ICD后
随着ICD植入数的增多,ICD电风暴已成为心内科医 生面临的重要和棘手的问题,是IC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多种因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脏电不稳定性,从而促发 电风暴发生,常见因素包括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停用或减量或 药物的副作用等。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病因
一.器质 性心脏 病
二.非器 质性心脏 病
心室电风暴是一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植入型心律 转复除颤器(ICD) 后、非器质性心脏 病及继发于各种急危重症。国内外心 室电风暴的发生率报告高低不一,根 据Israel等报道,已植入ICD患者在3 年内电风暴发生率约25%。国内报道 心室电风暴中约有34%未发现器质性 心脏病。国外对电风暴促发因素的研 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占14%, 电解质紊乱占10%,心衰失代偿占19%, 其他或无明确原因占57%m。

心室电风暴与临床讲解

心室电风暴与临床讲解
所有可能致心律失常的药物并纠正酸碱平衡和水 电解质紊乱,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加重 等VES的常见病因进行治疗。 • 在低血钾和(或)低血镁时补充钾、镁。 • 左室功能障碍者,ACEI、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 等。 • 抗栓/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左室功能障碍患者亦有 降低SCD的作用。 •
治疗
药物治疗
2011年植入性器械进展
• 2011年11月美国FDA批生准厂4款新型 CRT-D器械。其中比较令人耳目一新的是 Unify Quadra,该机型与Quadra左室电极 配合使用,Quartet是第一个问世的四极左 室电极 。
美国心律学年会推出一些极具临床 应用前景的创新技术
• (1)人体非外科经皮下剑突下途径植入心外膜起搏
VA的临床评估
无创检查手段
• (1)静息12导联心电图 • (2)运动试验 • (3)动态心电图 • (4)其它心电图技术:主要包括TWA、 SAECG、
HRV等。 • (5)左室功能检查的手段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
电图或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 • (6)其它
治疗
非抗心律失常类药物
• 去除病因及诱因 • 主要是消除其触发因素和基本病因,应及时停用
治疗
药物治疗
• 急性期静脉使用胺碘酮,可使大部分患者的1CD 风暴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稳定 。
• βl肾上腺素能阻滞治疗与胺碘酮口服合用,明显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预后。
• 胺碘酮、索它洛尔长期应用是否能够减少左室功 能障碍患者SCD的发生仍尚存争议,而且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胺碘酮与心室电风暴
原因
希浦系统传导异常
起源于希浦系统的异位激动不仅能触发和 驱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且由于 其逆向传导阻滞,阻止了窦性激动下传, 促使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反复发作, 不易终止。

心室电风暴的研究进展

心室电风暴的研究进展
作 者: 昀, 侯 大学学历 , 医生, 从事急诊 工作 。 主治 现
3 心室 电风暴发病 机制
31 交感 神经 过 度激 活 .
在 急性冠脉综合 征发作 、运动过程 中、情 绪波动、心衰发作 、围手术期等交感神经过度 激活 的情况下 ,大量儿茶 酚胺 释放 ,改变 了细
胞膜离子通道的构型 ,使大量钠、钙离子 内流 , 钾离子外流 ,引起各种心律失 常 ,特别是恶性 室性心律失 常。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 常反复发 作 ,以及频繁 的电击治疗进一步加重 了心肌缺
内 自发 2次 或 2次 以上 的伴 血 流 动力 学 不 稳 定 的 室速 和 /或 室 颤 ,间 隔 窦 性 心 律 ,通 常 需 要 电转 复和 电除颤 紧 急治疗 的临床 症 候群 [ E 3 ] 。V S 临床发 病 凶险 ,死 亡率 高 。
是在 具有恶性 室性 快速 心律失 常病史 的患者 , VS E 可发生于任何时间 [ 。急性心肌缺血或梗 5 4 死相 关 V S的发病 率并 不 明确 ,B nc E ash等 [ 7 J 报 道 3年 内 收治 23 0例 急性 心肌 梗 死 患者 中 , 4 仅 4例 合 并 V S E 。单 次 的 室 速或 室 颤 即 可 导致
5 心电图特征
5 1 发 作前表 现

32 希 浦 系统传导 异 常 .
有人通过临床观察 和动物实验研究认为希 浦系统传导异常参与 了心室 电风暴 的形成 【, 8 J 起 源 于希 浦 系 统 的异位 激 动不 仅 能 触 发 和 驱 动 室速 / 室颤 ,而且 由于其逆 向传导阻滞 ,阻止 了窦性激动下传 ,促使室 速 / 室颤反 复发作 ,
H0U n Yu
(ign si1 LuagHopt ) a

电风暴新认识

电风暴新认识

交感神经兴奋的特点
三、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神经节内与数 十个神经元发生接替,因此节前纤维 兴奋时,引起广泛的节后纤维瀑布样 放大式传导。交感神经功能的活动范 围不局限于个别神经,而是涉及整个 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的特点
四、交感神经的作用特征
交感神经对外周效应器的作用特点 : 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使作用发生后不 是瞬间即逝。交感兴奋时,各脏器广 泛反响,但心脏和血管的反响最敏感 最显著,因此交感风暴的早期典型表 现是快速心律失常和血压明显升高。
交感神经兴奋的特点
一、交感神经的起源 交感神经起源于延髓、丘脑及脊髓胸 腰段侧角,通过白交通支进入交感神 经节,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和 延髓受损时,可累及交感神经中枢引 起交感神经激活
交感神经兴奋的特点
二、交感神经的分布 交感神经在体内分布广泛,几乎所 有的内脏器官都受其支配,交感神 经过度兴奋时,将损伤多脏器的功 能。
目前ICD具有分层治疗功能即: 1、起搏功能——注意律缓慢时具有起搏器的功能 进展按需起搏;
2、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功能——即超速抑制自动 复律功能;
3、低能量电复律——即用2~5J的能量将适性心 动过速体内复转为窦性心律;
4、自动电除颤的功能——即确诊室颤存在时自动 用10~30J的自动放电将室颤复律为窦性心律。
稳定期的治疗
1、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心室电风爆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及时的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疗,对冠 心病急性心肌堵塞且有适应证者,给予 经冠脉内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可 改善缺血性心室电风暴的病理根底,有 效治疗心室电风暴。
稳定期的治疗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交感-肾上腺系统〔SAS〕拮抗 剂、瓣膜性心脏病的瓣膜矫治、应用抗 焦虑消除精神心理障碍、电解质紊乱和 酸碱平衡失调的纠正治疗,驱除医源性 致病因素等,常可使心室电风暴易于纠 正和防止再发。

电风暴治疗的循证研究进展

电风暴治疗的循证研究进展

电风暴治疗的循证研究进展电风暴是因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而诱发的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常见诱因为器质性疾病、植入ICD、心力衰竭恶化、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抢救药物强调了β受体阻滞剂的重要作用,与胺碘酮联用则最有效。

非急性期植入ICD,并及时调整参数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以减少ICD后电风暴的发生。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尝试射频消融、交感神经阻滞术或心理治疗。

标签:电风暴;治疗;循证医学电风暴是因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而诱发严重恶性心律失常,2009年EHRA/HRS《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专家共识中将其定义为:24 h内自发的持续性(≥30 s)室速或室颤,发作超过3次,需要紧急干预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

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及分析电风暴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汇总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电风暴的风险及常见诱因MADIT-II研究中指出电风暴患者死亡风险升高7.4倍。

器质性心脏病为电风暴的常见诱因,Verma等对电风暴患者进行的RCT研究中75%是缺血性心肌病,20%是扩心病。

Guerra等的研究表明植入ICD使电风暴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Israel等的Meta分析中指出20%~65%的电风暴潜在因素包括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腹泻或低钾血症、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调整、心理压力。

同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老年人、男性以及存在遗传性心律失常者也是心室电风暴的高危人群。

2药物治療2.1 β受体阻滞剂电风暴关键的干预措施是通过β受体阻断剂减低升高的交感神经兴奋性。

2006年ACC/AHA/ESC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中特别强调了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重要作用。

目前最常使用的药物是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艾司洛尔、兰地洛尔可作为第二选择。

2.2胺碘酮临床广泛应用胺碘酮治疗电风暴,静脉使用胺碘酮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ARREST研究指出对电风暴住院患者使用胺碘酮能提高生存率。

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联用被认为是治疗电风暴最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首选。

电风暴的临床进展

电风暴的临床进展
对于β 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无效或存在胺碘酮使用禁忌 的反复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利多 卡因。
盐酸尼非卡兰作为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用于电风暴的治疗。尼非卡兰是一种单纯的钾离子 通道阻滞剂,主要阻断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延长心 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电风暴的临床进展
王彩奕
定义
电风暴又名心室电风暴、交感风暴,是一种心室电活 动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其特点是短时间内发生多次室 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其 定义多种多样,现阶段定义均为经验性的。随着对其 不断的认识,目前电风暴被定义为24 h 内发生3 个或 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或心室颤动( 室颤) ,需抗 心动过速治疗、电复律或电除颤等紧急干预的临床症 候群。
病因及机制
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 非器质性心脏病 遗传性离子通道病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 体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因素
病因及机制
在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发作、情绪波动等交感神经 过度激活的情况下,机体释放过量儿茶酚胺,使大 量钠、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起恶性室性心 律失常,然后反复发作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一步 加重心肌缺血,导致中枢性交感兴奋,使电风暴反 复持久发作。
肾上腺素可激活β受体,致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 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血钾、血镁异常、酸中毒等可引起心肌电活动异常 的因素也可诱发电风暴的发生。
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病时间不固定、病情较为凶险、急剧恶化
临床特点:发作性晕厥,且常伴有呼吸困难、意识障 碍、胸痛、心脏停搏、抽搐、紫绀等症状,严重时导 致死亡,发作期间可有血压增高、呼吸频速及心率有确切病因及诱因的电风暴患者,积极对于原发疾病

电风暴管理的研究进展

电风暴管理的研究进展

[39] MITTAL D,GUBIN M M,SCHREIBER R D,et al.Newinsights into cancer immunoediting and its three component phases—elimination, equilibrium and escape[J].Curr Opin Immunol,2014,27:16-25.[40] SC HRE IB E R R D,OLD L J,SM YTH M J.C a nc e rimmunoediting: integrating immunity's roles in cancer suppression and promotion[J].Science,2011,331(6024):1565-1570.[41] DAS D,SARKAR B,MUKHOPADHYAY S,et al.An alteredratio of 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in cervical cancer tissues and peripheral blood-a prognostic clue?[J].Asian Pac J CancerPrev,2018,19(2):471-478.[42] LERTWORAPREECHA M,PATUMRAJ S,NIRUTHISARD S,et al.Cytotoxic function of gamma delta (gamma/delta) T cells against pamidronate-treated cervical cancer cells[J].Indian J Exp Biol,2013,51(8):597-605.[43] AHMED M I,SALAHY E E,FAYED S T,et al.Human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mong Egyptian female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relationship to spontaneous apoptosis and TNF-alpha[J].Clin Biochem,2001,34(6):491-498.(收稿日期:2023-03-02) (本文编辑:占汇娟)①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淄博 255000通信作者:沈彦君电风暴管理的研究进展沈彦君① 【摘要】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一种短期内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是危及生命的医学急症,它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预后。

电风暴的临床进展

电风暴的临床进展

电风暴的临床进展严辉【摘要】电风暴是一种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其特点是短时间内发生多次室性心律失常,同时也是导致临床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β受体阻滞剂及胺碘酮联合可改善电风暴患者心律的稳定性,药物难治的电风暴可考虑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4页(P539-542)【关键词】电风暴;心室电风暴;射频导管消融【作者】严辉【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R33.3+81 定义电风暴又名心室电风暴、交感风暴,是一种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其特点是短时间内发生多次室性心律失常[1]。

电风暴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其定义多种多样,现阶段定义均为经验性的。

随着对其不断的认识,目前电风暴被定义为24 h内发生3个或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需抗心动过速治疗、电复律或电除颤等紧急干预的临床症候群[2]。

2 病因及机制电风暴的临床情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发生在各种环境中,主要原因包括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等,同时体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因素均可引起电风暴的发生,其中器质性心脏病中主要病因为心肌缺血、心力衰竭[3-5]。

电风暴的发生是自主神经系统、电生理基质和细胞环境改变等多种因素的结果,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电风暴中起重要作用[6]。

在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发作、情绪波动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情况下,机体释放过量儿茶酚胺,使大量钠、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然后反复发作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导致中枢性交感兴奋,使电风暴反复持久发作,同时,肾上腺素可激活β受体,致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7]。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栋;陈俊民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4(020)007
【摘要】心室电风暴(VES)是由于心电活动紊乱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点有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性晕厥、心脏停搏等.由于其发病快、病情重、预后差等原因,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以往VES的治疗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疗效不佳,病死率高.近些年来随着对射频消融术、植入型心脏转度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交感神经去除术等一些新技术的临床探索,为VE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总页数】3页(P1228-1230)
【作者】张栋;陈俊民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陕西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心室电风暴的研究进展 [J], 侯昀
2.遗传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室电风暴临床诊治体会 [J], 刘滢
3.心室电风暴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分析 [J], 尚艳菲;赵玲;齐书英
4.心室电风暴的研究进展 [J], 徐林东;刘连友
5.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进展 [J], 马贵清;罗功名;彭瑜;张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年 3 月第 32 卷第 2 期 Adv Cardiovasc Dis,March 2011,Vol. 32,No. 2
·257·
具有自身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良起搏技术,这也给生 理起搏研究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几 年起搏领域将会有新的、大的变革,从多个范围及层面 显示出其重要学术价值及巨大的临床意义,进而为临 床带来更加理想的起搏模式。
[6] Healey JS,Toff WD,Lamas GA,et al.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with atrialbased pacing compared with ventricular pacing: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using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 Circulation,2006 ,114( 1) : 11-17.
[16] 陈泗林,林纯莹,刘 烈,等.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 用研究[J]. 中国 : 206-208.
[17] 林纯莹,陈泗林,蔡清媚.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置入起搏器对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 30) : 5907-5910.
[参 考 文 献 ]
[1] Charles RK,Stuart JC,Hoshiar A,et al. Canadian trial of physiological pacing effects during long term follow up[J]. Circulation ,2004 ,109: 357-363.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awareness of 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s has increased. The clinical onset of 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s is dangerous and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cases of these electrical storms.
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植入型心律转 复除颤器( ICD) 电风暴。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 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 性猝死的重要机制。2004 年已有人提出这个概念[1], 2006 年 ACC / AHA / 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 源性猝死预防指南》[2]首次对 VES 做出明确的定义: 24 h内自发≥2 次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 过速和 / 或心室颤动,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 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3]。2009 年 EHRA / HRS 《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专家共识: 室性心 动过速风暴指 24 h 内自发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3 次,需要紧急干预治疗。ICD 电风暴: 目前对 ICD 电风 暴尚缺乏公认的定义,多数作者定义为 24 h 之内发生 ≥3 次需要 ICD 干预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事 件,是植入 ICD 后特有的现象。心室电风暴主要见于 心肌梗死及植入 ICD 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临床报 道,在心室电风暴中,患者可反复发作,韩瑞娟等电除 颤 100 余次,成功救助 1 例病人。 2 原因
FAN Xiao-xia1 ,LIU Yin2 ,LIU Wei-jun2 ,LI Lin2
( 1. Qingha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Qinghai 810000,China; 2. Cardiology Department,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7] Ovsyshcher IE. Toward physiological pacing: optimization of cardiac hemodynamics by AV delay adjustment [J] .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1997,20 ( 4 pt 1) ) : 861-865.
,Qinghai 810000,China)
文章编号: 1004-3934( 2011) 02-0257-03
中图分类号: R541. 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3934. 2011. 02. 035
摘要: 近年来,对于心室电风暴的认识及报道愈来愈多。其临床发病凶险,病死率高。现就近几年的报道做一综述。 关键词: 电风暴; 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电复律
[14] Tantengco MVT,Thomas RL,Karpawich PP.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long-term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in the young[J]. J Am Coll Cardiol, 2001,37: 2093.
[10] Michael O,Sweeney MD,Frits W. A new paradigm for physiologic pacing [J]. JACC,2006,17: 282-288.
[11] Gerd F,Daniel G,Jacques V,et al. Use of a new cardiac pacing mode designed to eliminate unnecessary ventricular paing[J]. Europace,2006,8: 96101.
[12] Guy P,Gerard L,Remi N,et al. AAI safe R limits ventricular pacing in unselected patients[J]. PACE,2007,30: S66-S70.
[13] Nielsen JC,Bottcher M,Nielsen TT,et al. Regional myocardial blood low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randomized to long term single chamber atrial or dual chamber pacing effect of pacing mode and rate [J]. J Am Coll Cardiol,2000,35( 6) : 1453-1461.
[9] Davy JM,Victor J,Mabo P,et al. Determining optimal dual-chamber algorithm to favor spontaneous AV conduc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Save R Study [J]. Heart Rhythm,2005,2: 323.
[18] 郭继鸿.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 [J].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0,4: 225-228. [19] Pachon MJC,Alboronoz RN,Pachon MEI,et al. Right ventricular bifocal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with heart failure[J ]. Prog Biomed Res,1999,4: 254-262. [20] Skanes AC,Krahn AD,Yee R,et al. Progression to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acing: the Canadian Trial of Physiologic Pacing . CTOPP Investigators [J]. J Am Coll Cardiol,2001,38: 167. [21] Wilkoff BL,Cook JR,Epstein AE,et al. Dual chamber pacing or ventricular backup pacing in patients with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the Dual Chamber and VVI Implant able Defibrillator ( DAVD) Trial[J]. JAMA,2002,288: 3115. [22] Abraham WT,Fisher WG,Smith AL,et al.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J]. N Engl J Med,2002,346: 1845-1853.
Key words: electrical storm; ventricl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electrical conversion
1 定义
心室电风暴( 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 又
·258·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年 3 月第 32 卷第 2 期 Adv Cardiovasc Dis,March 2011,Vol. 32,No. 2
[15] Flevari P,Leftheriotis D,Fountoulaki K,et al. Long-term nonoutflow septal versus apical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relation to left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9 ,32( 3) : 354-362.
[5] Wiateceka G,Wilczecke R,Lewlcka E,et al. Advantages and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physiologic electrostimulation of heart in sinus node disease [J]. Pol Tyg Lek,1995,50: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