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高三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主语+【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P72-P74(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3良庖岁更刀 4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6 7而相如廷叱之8日削月害V,以趋于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内立法度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 )A •人皆得以隶.使之B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三、齐女徐吾者, 与邻妇合烛 ①夜 ②织, 吾贫而烛不继, 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①烛:②夜:③夜:④日:词类活用练习 (二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

1 舍 相如广成传舍 2名之曰褒禅 3 晋军 函陵 4渔樵 于江渚之上5 范乃使从者衣 褐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7 假舟楫者 , 非能水 也, 而绝江河 8王无罪 岁 9 左右欲刃 相如 10增数目 项王11 乳 二世12籍 吏民,封府库9 头发上.指1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 人皆得以隶.使之 1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 .载以入17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1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9 稍稍宾.客.其父 20 21 孟尝君客 我22事不目.见耳.闻而12常以身翼.蔽沛公14 吾得兄事.之16道芷阳间.行/ 吾从而师.之 《师说》鱼.肉.缙绅君子病 无能焉A. 襟 三江而带五湖C.天下云集响应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 .同 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 吾从而师 之)B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D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邻妇请先无与夜 ③。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精准对练一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

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当中。

(色彩转变)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转变)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超级也(词义转变)译:(我)调派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范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二、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眼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平民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何要维持美玉一样高洁的道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如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2019高考专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019高考专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A
)
5.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
B为陈 述句。
返回
二、被动句
被 动 句 的 形 式 1.用介词“于”2.在介词“于” 3.用“见” 4.用“为” 5.用“被”表 表被动,“于”或动词前加 被动。 “于”“见 “为…… 起介绍引进动 “受”,形成 ……于……” 所……”表 作行为的主动 “受……于 表被动 被动。 者的作用 ……”表被动。 6.动词本身 表被动(意念 被动)。
项王、项伯东 秦人不暇自哀。 向坐,亚父南 (《阿房宫 向坐。(《鸿门 赋》) 宴》)
返回
即 学 即 练 2.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 的句子( A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1.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唯才是举。
返回
4.阅读下文,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 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 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 尝食我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 也。(《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例句
客有吹洞箫 蚓无爪牙之利,筋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马之千里者, 者。(《赤壁 骨之强,上食埃土, 有几人欤?(《五人 一食或尽粟一 赋》) 下饮黄泉。(《劝 墓碑记》) 石。(《马说》) 学》)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4分)译文:(2)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3分)译文:(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分)译文:解析:(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应为“侍奉”。

(2)省略句的翻译,“谢”应为“告辞”。

(3)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诎”通“屈”,义为“屈辱”,“信”通“伸”,义为“尊重”。

参考答案:(1)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3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3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
[参考译文] 楚地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术,自从三代(尧舜禹)以来
都是这样,到现在更加严重。大凡生病,不论是时间长短病情轻 重,一旦服药不见效果,就放弃治疗。至于向巫师祈祷,反反复 复,多次没有效果也不后悔。而且引咎痛苦自责,用尽他们的钱 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 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也不会责备巫师一句话。 所以,一直归功于巫师,将失败归于医生。
词类活用
一、掌握词类活用的6大类型
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 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 动用法。
词类 活用
名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动词活用 数词活用
应用
体 验 1.指出下列成语中 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安居乐业 (2)华而不实 (3)蚕食鲸吞 (4)好高骛远 (5)抱残守缺 (6)抱头鼠窜 (7)草菅人命 (8)标新立异 (9)车载斗量 (10)扶老携幼
解析:D项 “王”是使 动用法。
5.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
明活用类别。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吾师道也
(
①师,A.名)词作动词
②吾从而师之
(
②师,B.意动) 用法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③前一个“圣、愚”,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④而耻学于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国 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应用 体验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 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计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 ,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精要总结】(一)常见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

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名词。

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句中的“籍”和“封”原来都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登记”和“查封”。

②数词作状语+名词。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的“目”原来是名词,解释为“眼睛”;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递眼色”。

③能愿动词+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原来是名词,解释为“刀刃”;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杀”。

④所+名词。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句中的“罾”原来是名词,解释为“渔网”;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用渔网捕”。

⑤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语,而名词又处于谓语中心语的位置,那么这个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句中没有动词,我们就可以推断“军”应是动词,“驻扎”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

①表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句中的“翼”作“蔽”的状语,解释为“像翅膀一样”。

②表动作行为(或待人、接物)的态度、方式。

如: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句中的“兄”作“事”的状语,解释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③表动作行为的工具。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句中的“箕畚”作“运”的状语,解释为“用箕畚”。

④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如: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廷”作“见”的状语,解释为“在朝堂上”。

⑤表动作行为的方向。

如:操军破,必北还。

(《赤壁之战》)句中的“北”作“还”的状语,解释为“向北方”。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翻译时应译成兼语式。

如:宦士三百人于吴。

(《勾践灭吴》)句中的“宦”用作动词,解释为“使……担任官职”。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翻译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翻译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的翻译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常常翻译的句子。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一)名词的词类活用分类解释例析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名词,一般前一个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

(驻军)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副词(能愿动词)+名词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

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注】,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注】饬:一本作“饰”。

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译文:解析:要点:“饬”,两个“亲”,两个“长”,“贤”“能”的活用。

答案:子女衣饰朴素(不修饰,不装饰),亲近亲属,敬重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

【参考译文】夏君启同有扈氏在甘泽交战,没有取胜。

六卿请求再战,夏君启说:“不行。

我的土地并不小,我的人民也不少,但同有扈氏交战却没能取胜,这是由于我的恩德太少,教化不好的缘故啊!”于是夏君启居处不用两层席,吃饭不吃多种菜,琴瑟不设,钟鼓不列,子女不修饰打扮,亲近亲族,敬爱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

一年之后,有扈氏就归服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

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

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

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

抓牢文言基础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抓牢文言基础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5.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状语后置句,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亮从东 边山上升起。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注意词类活用)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 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 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 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 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
二、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判断句,用“皆”表示判断。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下.饮黄泉。 (《劝学》)
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 “上”“下”用作状语,译为 “向上”“向下”
臣欲奉诏奔 “日”为时间名词,与“笃”
驰,则刘病 日.笃。(《陈 情表》)
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 系,故“日”用作状语,译为 “一天天”
“肉”为名词,不能带宾
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生之恩,
语,却与名词“骨”构成
3.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采分点之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采分点之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 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 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 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或宾语。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形容 词翻译为相应的名词。如: 郯子之徒,其贤 不及孔子。(《师说》) .
的修饰关系,故“日”用作状语,译为:每天。
2 . 表 示 方 位 、 地 点 。翻 译 时 译 为 “ 向„ „” “ 在 „ „ ” “从„„”等介词结构。如: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劝学》) . .
分析:“上、下”为地点名词,与动词“食、饮”构成状语与 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上、下”用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补语 名词本来不能带补语, 但有时带了补语, 这个名词就 有了动词的特点,活用为一般动词。如: 沛公军 (于)霸上。(《鸿门宴》) .
分析: “军”为名词, 与“(于)霸上”构成动补关系, 故“军”为动词,译为:驻扎、驻军。
3.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 被副词、能愿动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范增数目 项王。(《鸿门宴》) .
4.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 逸去。
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 晚”“用杖打”。
参考答案: 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 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 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用于使动时, 后面就带宾语。 如: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 . 分析:“舞”“泣”均为不及物动词,但分别带了宾语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分类练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类。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动词用作名词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其他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也需要掌握)对于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在断句题中有涉及,更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采分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课《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练习(实词+虚词+句式+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课《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练习(实词+虚词+句式+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必中《过秦论》知识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亡①吞二周而亡.诸侯()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⑤燕虽小国而后亡.()⑥河曲智叟亡.以应()(2)利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⑥商人重利.轻别离()(3)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度①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越陌度.阡,枉用相存()(5)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④固.不如也()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2.通假字赢粮而景.从( )3.古今异义词(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古义:(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今义:认为古义:(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义:山东省古义:(4)以致..天下之士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古义:二、文言虚词1.之①东割膏腴之.地()②聚之.咸阳()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2.而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3.因①因.遗策()②因.利乘便()③因.河为池()④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三、文言句式判断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余威震于殊俗(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铸以为金人十二(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6.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7.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9.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10.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理解性默写(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秦国统一天下战略上的有利地势。

高考语文检测(十)“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1——实词、虚词含答案

高考语文检测(十)“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1——实词、虚词含答案

检测(十)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1——实词、虚词(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0分)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郁离子》) 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1)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3分) 译文:(2)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3分)译文:(3)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4分)译文:参考答案:(1)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轰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2)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3)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轰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0分)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文言翻译训练(附答案)及常见文言固定句式[管理资料]

文言翻译训练(附答案)及常见文言固定句式[管理资料]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2、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5分)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专项检测

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专项检测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专项检测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安重诲,应州人也。

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

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

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

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

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

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

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

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1)从珂欧.重诲(2)重诲屡短.之于帝(3)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4)遣使以状闻.(5)欲面.讯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2)重诲乃.矫以帝命(3)从珂止于.虞乡(4)欲诱致彦温讯其.事(5)重诲固请发兵击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其中的特殊句式。

(1)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译文:(2)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译文:(3)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译文:二、(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高考语文复习检测(十一)“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docx

高考语文复习检测(十一)“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docx

高考语文复习跟踪检测训练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时间: 40 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1)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4 分 )译文:(2)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3 分 )译文:(3)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 分 )译文:解析: (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 应为“ 侍奉” 。

(2)省略句的翻译,“ 谢” 应为“告辞” 。

(3) 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诎” 通“屈” ,义为“ 屈辱” ,“ 信” 通“ 伸” ,义为“ 尊重” 。

参考答案: (1)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4分)译文:(2)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3分)译文:(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分)译文:解析:(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应为“侍奉”。

(2)省略句的翻译,“谢”应为“告辞”。

(3)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诎”通“屈”,义为“屈辱”,“信”通“伸”,义为“尊重”。

参考答案:(1)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

(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尊重。

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

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

”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4分)译文:(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3分)译文:(3)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5分)译文:(4)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3分)译文: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应为“穿”。

(2)省略句的翻译,“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

(3)省略句和判断句的翻译,“即”和“乃”表判断。

(4)“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参考答案:(1)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2)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

(3)“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4)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

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

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

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

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

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

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

”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

”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

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

”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

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

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

”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作皇帝的老师。

十年后你将会发达。

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_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5分)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5分)译文:(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5分)译文: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应为“像蜂一样”。

(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

参考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

(2)(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

(3)五年(内)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这都是)过错啊。

参考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像是双瞳孔。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

项羽难道是苗族(舜) 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

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里发出,(他)号称为“霸王”。

(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

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

(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这都是)过错啊。

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