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韩非子及《韩非子》。

⑵学习和归纳重点字音词汇。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感悟韩非子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哲理,体悟其对社会人生洞察和思考之深。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掌握课文重点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朗读、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深刻的寓意,引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与圣哲交流,可以使我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新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尽快地提高自身的学识与修养。

堤溃蚁穴,价值连城,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汗马功劳、华而不实、路不拾遗……这些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教会我们洞察社会人生,思考世间万象的真谛。

这节课我们来听听韩非子给我们讲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体会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二、韩非子及其思想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人,法家、思想家、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

荀况的学生。

因多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不被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便发愤写作,有著述十余万言。

其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即秦始皇)见而爱之,以不见其人为平生恨事。

后出使秦国而被留于秦;不久遭李斯诬陷致死。

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况的法术思想,吸取了前辈法家的学说,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即高度集中权力,制度和依据法律,使用权术来统治国家;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进取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于文艺,十分强调“功用”标准,以能否对“法治”起作用来衡量作品的好坏;重内容,不重形式。

其“画犬马难,画鬼魅易”的论画名言,含有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因素。

2019_2020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第2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_2020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第2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课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宦:做宦官 B .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 称:相称,配得上 C .而越人跣.行 跣:赤脚 D .三虱食彘,相与讼.讼:争论 【解析】 宦:做官。

2.下列句子中的“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C )A .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B .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C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D .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

【解析】 AC 都表反问语气,难道;B 表测度语气,大概、恐怕;D 代词“那”。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 .⎩⎪⎨⎪⎧ 晋近奚.不之晋讼者奚.说?B .⎩⎪⎨⎪⎧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 夫杨,横树.之既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 .⎩⎪⎨⎪⎧ 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也【解析】 C 项两个“树”字都当“种植”讲,A①为什么,②什么,B①住宿,②筑舍定居,D①满足,②够。

4.下列句子中的“穷”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子必穷矣(穷困)B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穷困,不富有)C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D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穷尽)【解析】 穷:不得志,不显贵。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子圉和宋国宰相都认识到了孔子了不起,但却都阻止孔子得到国君的赏识和任用。

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B.“曾从子善相剑”的故事表明为利益所驱使的人是不可信的。

要从基于“义”还是基于“利”的前提对别人的行为动机作清醒分析,准确判断。

C.“毁树容易种树难”的故事说明,一个正直的人不会阿谀奉承别人,是很难干成事业的。

它启示人们,在官场中,为人处世不能太正直了,那样会处处碰壁。

D.“富有涯乎”的故事表明财富不在多少,知足就好,知足常乐。

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桀以醉亡.(失去)天下,而《康诰》曰“毋彝.(常常)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身体)。

B .子虽工.(擅长)自树于王,而欲去.(除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C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衣着)缁衣而反.(通“返”,回家)。

其狗不知而吠.(叫)之。

D .于是乃相与聚嘬.(吮吸、叮咬)其母而食之。

彘臞.(害怕),人乃弗杀。

【解析】 A 项,“身”,性命;C 项,“衣”,“穿着”;D 项,“臞”,同“癯”,消瘦。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恶者贵.贵:尊贵 B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见:看见 C .今我已亡.之矣 亡:死亡 D .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 【解析】 A 项,“贵”应为动词,当“受尊重”讲;B 项,“见”应作“引见”讲;C 项,“亡”应当“丢失”讲。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谓太宰曰因.为君刺之 B.⎩⎪⎨⎪⎧以.我有美珠也桀以.醉亡天下 C.⎩⎪⎨⎪⎧奚不之.晋吾今见之.于君 D.⎩⎪⎨⎪⎧皆为.贲、诸为.利也 【解析】 A 项,于是,就,副词/趁机,副词;B 项,均为“因为”,介词;C 项,到,动词/代词,他,指孔子;D 项,变成,动词/为了,介词。

【答案】 B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轸贵于魏王②其恶者贵,美者贱③利之所在,皆为贲、诸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②均为被动句;③④均为省略句,且都是省略了主语。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则毋生.杨矣B.子岂能毋怪.哉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解析】A项,“生”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来”;B项,“怪”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感到奇怪”之意;C项,“贤”也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认为有才德”之意;D项,“美”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认为美丽”的意思。

高中语文 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 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 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鳣似蛇 B.而亡其富之涯乎C.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D.彘臞,人乃弗杀【解析】A项,“鳣”通“鳝”;B项,“亡”通“忘”;D项,“臞”同“癯”。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过:拜访B.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涯:水边C.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衣:穿D.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胜:胜过,超过【解析】过:经过。

【答案】 A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B.奚不之.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利之所在,皆为.贲、诸D.三虱食彘,相.与讼臣请为吴王相.剑【解析】B项都是动词,到,往。

A项都为介词,前者译为向;后者表比较。

C项前者为介词,译为给;后者是动词,成为。

D项前者为互相;后者为动词,鉴别。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常酒.者,天子失天下A.倒树.之即生B.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C.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解析】A项与例句加点字均是名词用作动词。

B项是形容词作动词,得到尊贵。

C 项为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D项为意动用法,认为……有利。

【答案】 A5.下列句子与所给的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节选自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注】①臞:同“癯”。

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

③擿:掷,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处女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B.其身体.则可体:实践C.讴癸倡.,行者止观倡:倡导D.王试度.其功度:衡量【解析】“倡”为形声字,从人,昌声,本义为唱歌的艺人,此处引申义为“歌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7.2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7.2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一、夯基训练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过:拜见.B. 天雨 解素衣解:脱去, .C.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衣:穿.D.树易生之物 而不胜一人者胜:赛过、超出, .答案: A分析: A 项 ,过,经过。

2.以下句中 ,无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鲁人身善织屦 ,妻善织缟 B.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C.鳣似蛇D.彘臞 ,人乃弗杀 答案: A分析:B 项,女,通“汝”,你的 ;C 项,鳣,通“鳝”,黄鳝 ;D 项,臞,通“癯”,消瘦。

3.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奚不之 晋.②树易生之 物.③虽远越 ,其能够安乎.④匹夫失其 身.第1页/共8页A. ①②同样 ,③④不一样B.①②同样 ,③④同样C.①②不一样 ,③④同样D.①②不一样 ,③④不一样答案: D分析:① ,去、往;② 构助 ,的;③句中气 ,表示反 ;④代 ,代老百姓百姓。

4.以下加点的活用与例句同样的一是()(学号50730042)例句 :常酒者,天子失天下.A. 倒之即生.B.子圉恐孔子于君也.C.君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答案: A分析: A 与例句加点均是名用作。

B ,形容作 ,得到⋯⋯尊。

C ,使用法 ,使⋯⋯活下来。

D ,意用法 ,⋯⋯有益。

5.以下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同样的一是()例句 :上索我者 ,以我有美珠也A.子圉孔子于商太宰B.失火而取水于海第2页/共8页C. “彝酒”者 ,常酒也D.若又奚患答案: C分析:例句与 C 均判断句。

A 是状后置 ,B 是状后置 ,D是前置。

二、内下边的文字 ,达成第 6~8 。

昧醉寐而亡其裘。

宋君曰 : “醉足以亡裘乎 ?” 曰 : “桀以醉亡天下 ,而《康》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子圉.(yǔ)蚤.虱(sāo)相.剑(xiànɡ)B.象箸.(zhù) 深邃.(suì) 土簋.(ɡuǐ)C.菽藿.(huò) 茅茨.(cí) 称.此以求(chēnɡ)D.跣.行(xiǎn) 被.发(bèi) 聚嘬.(zuō)解析:A项,蚤:zǎo;C项,称:chèn;D项,被:pī。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恶者贵.(尊贵)B.匹夫失其身.(自身)C.今我已亡.之矣(死亡)D.子虽工.自树于王(擅长)解析:A项,贵:尊重;B项,身:生命;C项,亡:丢失。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则毋生.杨矣B.子岂能毋怪.哉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解析:A项,生,动词,活、成活;B项,意动用法,以……为怪;C项,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D项,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答案:A4.仔细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轸贵于魏王②其恶者贵,美者贱③利之所在,皆为贲、诸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②被动句;③④省略句,都省略了主语。

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鳣似蛇,蚕似蠋。

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

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子毋击也。

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三虱食彘,相与讼。

高中语文 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1

高中语文 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1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全部内容。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子圉.(yǔ)见.(xiàn)孔子亡其裘.(qiú)彝.(yí)酒象箸.(zhù)土簋.(ɡuǐ)犀.(xī)玉之杯菽.(shū)藿短褐.(hè)茅茨.(cí)织屦.(jù) 跣.(xiǎn)行逆旅之父.(fǔ)缁.(zī)衣三虱食彘.(zhì) 嘬.(zuō)其母彘臞.(qú)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鳣似蛇(“鳣”,通“鳝",黄鳝)(2)而亡其富之涯乎(“亡”,通“忘")(3)彘臞,人乃弗杀(“臞”,同“癯”,消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错误!(2)假错误!(3)走错误!(4)其错误!(5)之错误!(6)而错误!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为两个词,“因”是“趁机”,“为”是介词“替”今义:是一个表原因的介词(2)必善事左右..古义:这里指身边的人今义:为方位名词(3)欲使无穷..,其可得乎古义:指不困窘今义:指没有尽头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名词作动词,喝酒)(2)或宦.于晋,或宦.于荆(名词作动词,做官)(3)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名词作动词,穿)(4)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意动用法,以……为美)(5)行贤而去自贤.之心(意动用法,以……为贤)(6)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名词作动词,下雨)(7)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名词作动词,种)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释文题“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

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

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悚,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14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

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这一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犁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者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高中语-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1.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 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译文:伍子胥从楚国逃出去时,被守护边界的官吏抓到了。伍子胥说:“国 君 搜 捕我,是因为我有一颗美丽的宝珠。可是我现在已经把它弄丢了。(如 果你不肯放了我,)我就说宝珠已经被你拿去,并且把它吞了。”守护边界的官 吏 于 是把伍子胥放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三虱食彘”一则寓言有怎样的深刻含义和现实意义? 提示:“三 虱 ”的愚蠢之处在于,它们只从个人利益出发,鼠目寸光,为争 “肥 饶 之地”而互相争斗,没有看到它们个人利益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 一味作毫无意义的争执,很可能因“腊之至”而全被烧死。如果想每人都享得 美 味 而且保全自身,必须先保住它们赖以生存的母体。 “三虱食彘”的寓言,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往往也像这三只 愚 蠢 的虱子一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互相倾轧、尔虞我诈,不去共同维护 集 体 利益。而集体利益不存在,哪有个人利益可言!大到一个国家、民族、 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大自然都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个体和谐共处,才能维护整 体 的 利益,只有整体的兴盛,才有个体的繁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也 正 是 这个道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见微知著真性情 寓言的魅力在于对人性良知的呼唤。寓言是人类心灵净化的地 平 线。 韩非的寓言一般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传说,在冷峻的外表下透出 人类智慧的光芒,或讴歌,或鞭策,或讽刺。纣王用上了象牙筷子,箕子知道象 牙筷子与犀玉之杯才般配,象牙筷子挑的必定是奇珍异宝,玉杯装的必定是 牦牛、大象、豹子的胚胎,吃的是山珍,穿的是锦衣,住的是高台。正是这种 匹配意识,让箕子能准确预测未来。讲究匹配意识,讲究身份意识,树立精英 阶层,就会在社会上大搞特权行为,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社 会就不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会完全走上一条形式主义的道路。韩 非借箕子批判了社会上流行的门阀之风。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句子中“穷”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穷.矣穷:穷困。

B.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穷:穷困,不富有。

穷.也穷:穷尽。

D.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穷:穷尽。

项,穷:不得志,不显贵。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宦.于晋,或宦于荆宦:做宦官。

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称:相称,配得上。

跣.行跣:赤脚。

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争论、喧嚷。

项,宦:做官。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②圣人见.微以知萌③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④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①动词,引见、介绍;②动词,看见、看到。

虽:③④均为关联词语,虽然。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项是宾语前置,A、B、C三项是介宾短语后置。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即使居住在遥远的越国,难道就可以安宁了吗?(2)凭着你们夫妇的特长,到用不着这些特长的国家活动,想要使自己不穷困,难道可以做到吗?(3)有才有德而去掉自认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8题。

鳣似蛇,蚕似蠋。

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

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子毋击也。

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三虱食彘,相与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作为学生,如何面对象牙塔外的世界,如何传承古代文明,如何让中华民族再一次强壮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就需要明人性的丰富性。

韩非子的寓言揭开了人类脸上覆盖着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美字体轻诺必寡信小人计其功赏美文韩非子告诉我们的管理之道韩非子作为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法家的始祖与集大成者,在管理学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企业的管理应当要建立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

很赞同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诸子百家时对法家法治的解释与理解——韩非子所主张的法治即规章制度。

非但如此,法家诸子还倡导法治的“公平、公开、公正”的执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此在商鞅变法中有据可考,商鞅依法治了太子的老师的罪。

在中国历史上秦国之所以能灭六国而统一中国,正是运用韩非子所主张的“法治”才获得成功。

“该流程方案需固化,5年内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非原话),这是任正非给华为中、高管理层的执行批示。

在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当中也唯有任正非对韩非子的“法治”理念理解的独到并执行得雷厉风行。

或许,这也正是华为能不断取得成功并跻身国际知名企业行列的经验之一吧。

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已近乎根深蒂固了,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过分夸大或者说过于依赖“人治”。

孰不知,人却是尘世间最不可靠的了。

所谓的德才兼备只不过是一种理想罢了。

那种企图靠人的“忠诚”来维系企业管理的想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人变得越来越浮躁的今天的确是过去时了。

而韩非子所主张的“法治”,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一套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再假以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或许才是当下企业管理迫切需要笃行的真理。

或许当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它们也许真的不是缺“法治”的环境或者说基础,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缺失所谓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如果能做到像商鞅执法一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公平、公开、公正地执法,或许企业的执行力自然就有了。

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得要因地制宜,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讲究执行的艺术性、灵活性,或许身为执行者才不至于落得像商鞅一样“作法自毖”。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早在2 000多年前,中国就曾出现过倡导“依法治国”的伟大思想家,其人就是韩非。

韩非认为,法为君主提供了治理国家的客观尺度,可以避免因统治者个人因素给封建政治造成的损失,并可保证政治的连续性。

同时,成文法律的公布,可以限制统治者个人的私权,以缓和君主与臣民的矛盾,调整上下关系。

另外,法还能够整齐民心,竭尽民能,调动人民的主动性,并提高国家的政治效能。

在韩非看来,实行法治小可以救亡图存,大则可以致霸王之业。

韩非在其法学思想理论中,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法学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人们反抗法外特权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蕴涵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治思想的启蒙火花。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齐王衣紫”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上行下效的道理。

齐王爱穿紫色的衣服,于是齐国上下都爱穿紫色的衣服;而当齐王脱下紫色的衣服,并表示对这种衣服的厌恶后,不用下达禁令,全国的“紫色热”自然就降温了。

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妙用。

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如果我们将君子改作上级小人改作下级,这就是说,上级的喜好像风一样,下级的喜好像草一样,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这样说是不是贬低了下级呢?没有。

一般而言,上级就是下级的榜样。

上级喜欢乘坐进口小车,下级也就争相效仿,越坐越高档;上级好大喜功,下级就争相吹牛,越吹越玄乎。

要根本改变这些不正之风,关键就在上级自身。

古语说: “其身正,不令而得;其身不正,有令不止。

”这样看来,要倡导一种风气应从上级做起;要改变一种风气,也应从上级做起。

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则毋生.杨矣 B .子岂能毋怪.哉 C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D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解析:A 项,使动用法;B 、C 、D 三项,意动用法。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走:逃跑、逃往 B .鲁人身.善织屦 身:身体 C .夫杨,横树.之即生 树:栽植 D .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善于解析:B 项,身:自己。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谓太宰曰因为君刺之 B.⎩⎪⎨⎪⎧以我有美珠桀以醉亡天下 C.⎩⎪⎨⎪⎧奚不之晋吾今见之于君 D.⎩⎪⎨⎪⎧皆为贲、诸为利也 解析:B 项,均为介词,因为。

A 项,连词,于是、就/副词,趁机。

C 项,动词,到/代词,代孔子。

D 项,动词,变为/介词,为了。

答案:B4.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轸贵于魏王 ②其恶者贵,美者贱 ③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②为被动句,③④为省略句,都省略了主语。

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令返而待。

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B.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C.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解析:根据文句中的关键词语“明日”“止”“以……故”的意思即可断句。

答案:A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击金”则退。

成语“击鼓鸣金”即源于此。

B.在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称为“虞人”。

C.“两和”是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D.“关市”本是“关”与“市”的合称,但后来“关市”也指关下所设的市。

汉代文献中的关市多指后者,这是一种设在边境关口从事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及外国的贸易的市场。

解析:选文中加点处的“关市”指的是“掌管边境集市的官吏”。

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晋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左右、谏、姑、女、顾、反、为。

“女”“反”皆为通假字。

“为”,介词,给,为了。

答案:(1)大臣和左右侍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2)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于是与大夫约定以十天为期。

到原国十天了,却攻不下原国,鸣锣退军,撤兵而去。

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再有三天就攻下了。

”大臣和左右侍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晋文公说:“我与军士们约定以十天为期,如果不离开,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

夺得原国而失去信用,我不干。

”于是撤兵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