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专题讲座
新媒体学科前沿讲座笔记

新媒体学科前沿讲座笔记五月飞花轻折柳,粼粼神光迎艳阳。
在这美好的时节,我有幸参与了市里统一组织的“新媒体传播与建设培训班”。
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汇聚了来自全市不同新闻战线的近六十名业务骨干,大家济济一堂,集中充电、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聆听教授、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丰富的网络案例、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经过总结,本人获得以下心得体会。
一、移动微时代如何搞好报导“没有专业的能力,任何正能量报道都可能被质疑。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许燕教授讲的这一句话,被我深刻铭记在心。
作为传统媒体,我们往往在时效性、互动性、用户体验等方面,与新媒体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做出受众爱看的新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考验。
1、必须在选题上下功夫。
做为一个在偏重于舆论监督类栏目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我们必须把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市民高度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机融合,定期策划重点调查报导,这样既能够协助群众化解难题,又可以提供更多更生动的案例给领导展开科学决策,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彰显栏目的价值。
2、报道要尽可能的客观、完整。
舆论监督类新闻,必须尊重事实,不能有任何的虚夸、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任意编造,报道中要尽量采访到相关各方的声音,用客观公正的语言来表达,把矛盾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来,不能夹杂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尊重事实逻辑,让受众自己感受和判断。
3、报导必须存有深度。
无法只逗留在问题的表面,必须挖掘事件的背景和构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来事件的重要性和它可以导致的后果,以及如何去恰当的应付,使受众明明白白的晓得结果。
4、精心制作新闻标题。
标题是吸引受众的一大利器,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提高受众的观看和点击欲,标题要突出重要的新闻价值点,还要贴切传神,让受众望题而知文意的同时,更要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5、最重要的就是注重故事性。
专访和撰稿人过程中,必须著重展现出新闻故事情节,发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抓取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视性,并使新闻报道充满著趣味性和人情味。
课标解读徐卫兵

课标解读徐卫兵
2020年10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主题教研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举行,会议由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曹老师主持,园区全体高中物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江苏省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叶老师到现场做了专家讲座。
首先,苏大附中教师王老师和南航苏州附中教师陆老师分别开设《共点力的平衡》、《点电荷的电场问题研究》两节公开课,西交大附中徐卫兵老师进行了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重视学生物理核心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的做法。
接着,曹老师就高中各年级物理教学分别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指出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高考命题会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此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应当强化基础知识,夯实基础,每分必争,要加强集体备课,组员之间应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问题串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体系;要注重知识在情景变化中的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接高考新课改。
最后,叶兵开设了《新高考分析与物理教学建议》的专题讲座,叶主任首先对新高考下的学情、教情、考情做了形势分析,对课程内容的调整
进行了简明介绍。
接着,他重点阐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以及要求,并给出了教学建议。
此次高中物理教学研讨活动,无论是观念上、还是课堂实践上,都对我区教师具有很大的启示,加深了老师们对新高考的理解和认识,指明了新高考形势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方向。
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大教学观》专题讲座

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大教学观》专题讲座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大教学观》专题讲座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专题讲座许冰老师是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河西区首届特级教师,河西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今天他给我们作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的专题讲座。
他的观点是:跳出本学科(课程)的圈子,再看本学科(课程)。
在许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他有提到:为什么语文研究课上得又累又没有效益呢?针对这个问题,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根据他们的专业评出了几点,如数学专业的老师:看不出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也就是说,上了这堂课后,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不明显,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撑握了什么?),那么要想让这个增长点突出、明显,那么就应该抓住三个学习点,最好是做到读、写一致,结合适当。
既然要上研究课,那么很多老师都会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那么针对上课的课件,又有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提出了:朗读配乐不合适;课件的冷暖色调不合适。
那么要想让这堂课上得有很好的效果,那么我们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虚心的请教一下其他相关科目的教师,那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在研究课上就会大放光彩,成为我们上研究课的一大助力。
许冰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务,什么是专务?专务就是专门的任务,只有这个学科的任务。
那么语文学科的专务是语感;数学学科的专务是数感;音乐学科的专务是乐感;美术学科的专务是美感。
语文专务可以从学语言,学朗读这两点来体现,其中学朗读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位语文专家曾经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改革到何种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是吧,没有读,你如何理解?没有读,你如何去解读里面表达的意情?如果你能从读到的是文字话,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那么你语文专务就做得很好了。
同时,我们语文老师还应该多向其他科目的老师学习。
许冰老师还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要懂一点艺术,并引用了京剧里的“紧咬”唱法和相声里的“三番四抖”法驾驭到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教育部主办的新课程讲座。
这次讲座让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意义新课程改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新课程改革关注农村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教学内容的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
2. 教学方法的改革(1)倡导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的改革(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采用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新课程改革对我工作的启示1. 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高自身素质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来了,一线教师该如何面对

新课标来了,一线教师该如何面对作者: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年第10期李桂荣,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任教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常务理事、教育学分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牵头导师,河南省教育家书院和中原名师工作流动站指导教师。
编者按:新时代呼唤新课程,新课程需要新课标。
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之后,2022年4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至此,基础教育将在新课标指引下全面进入培养时代新人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相较于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突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学科实践、课程内容结构化等。
这些环环相扣的新思想、新要求,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标,每一位一线教师都需要深入领会并自觉践行。
在《本期关注》,我们邀请河南大学李桂荣教授担任主持,和教学名师、年轻教师一起围绕这些改革重点,展开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讨论,旨在贴近实际,引导一线教师重视课标的变化,并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将新课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义务教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拥抱新课标,我们该有怎样的新姿态主持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之前,指导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是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
今年4月,教育部同时发布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这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郑美玲(郑州外国语学校,中原教学名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同时革新,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场范式层面的教育变革。
国家在课程方案层面,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在课程标准层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义务教育新课标课例解读高峰论坛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新课标课例解读高峰论坛心得体会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
我在线上观摩了广东广雅教育集团主办的教学教研交流会,听了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徐漫菊老师和北京景山学校任秋菊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大单元学习。
徐漫菊老师以“注解之法”“阅读支架”进行“会谈经典,存义精思”,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们用旧知唤起新知,进行知识迁移,品读经典。
任秋菊老师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收集诗歌,进行个性化鉴赏。
这次线上观摩学习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清晰的方向,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追光前行,踏实工作,潜心教研!在这次义务教育新课标课例解读高峰论坛的线上直播课程中,我有幸见识到各地名师的优质课例,其中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徐漫菊老师对八下语文古诗文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让我对大单元教学的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该课例以《慧谈经典,存义精思》为题目,结合时下最为热点的网络直播带货进行情境教学,古今融合,推陈出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在这节课中,徐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以方法为导向,从正谈经典、乐谈经典、善谈经典、新读经典四个环节贯穿整节课,老师的"引",学生的"谈",成为了本节课最靓丽的"风景线",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了我教学路上的风向标。
在本次的义务教育新课标课例高峰论坛会中,我有幸观摩了徐漫菊老师的八年级第二学期古文诗词单元的整体教学。
徐漫菊老师在课堂中巧妙融入社会新元素——直播带货,形式新颖,也紧跟时代步伐,学生上课上得津津有味。
用直播前期准备的形式串联大单元教学的“经典的特点”、“经典的亲近”、“经典的问思”、“经典的继用”。
这一做法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为课堂增添趣味,增添生活气息。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懂得了语文从来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是一门长期打磨研修的艺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024年读《简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六篇)

2024年读《简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并非推崇“教师中心”观点,反而,简约数学教学坚定地立足于儿童的视角,强调自我发展,并且高度重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独特价值的体现与互动共生。
其次,追求教学的“质感”。
以“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为简约化数学课堂的生动描绘。
马云鹏教授指出:“优质的数学课是自然流淌的课。
”我认为,“自然流淌”即追求“真实性”,不刻意雕琢和修饰。
然而,“水到渠成”不应被视为纯粹随意的“自由生长”,而是圆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生命力充分展现的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简洁明了,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的清晰到位,以及教学运行、学习过程的自然流畅,构成了数学课堂“水到渠成”的外在特征。
而“丰富”和“深刻”则是数学课堂中蕴含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如儿童数学思维的丰富性,学习情智的多样性,教师教学技艺的精湛,以及教学思想的深刻性等。
从这个角度看,仅停留在表面简洁、清晰,而缺乏丰富性和深刻性的数学教学,无法成为真正的简约教学。
再者,目标导向是关键。
简约数学教学的目标旨在“实现优质和高效,最终促进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这一目标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基础目标或显性目标,二是长远目标或隐性目标。
总之,简约数学教学致力于从复杂或过度简化中走向简约,并通过简约达到丰富的课堂。
它旨在创造一个师生“生命在场”的环境,彰显教学智慧与人的精神力量。
简约”既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性,又满足了数学教学的内在需求。
简约教学应成为数学教师在掌握数学自身规律和儿童数学学习规律后的自觉追求。
简约与智慧密不可分。
简约之美在于简洁、意蕴、灵动和创新,而这一切的精髓即为“智慧”。
简约数学与智慧数学虽从不同角度阐述对数学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上,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两者都重视数学的简洁性,力求在教学中展现出鲜明的简洁美。
2023新课标教研活动总结

2023新课标教研活动总结2023新课标教研活动总结1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版)》,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是“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准确理解和把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浔南小学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新课标培训学习活动。
4月27日上午,语文教研组老师在教研组长王端端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组内学习。
王老师从“指导思想”“语文学科素养”“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主要变化”几方面内容展开阐述,带领大家细致对比了新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程标准的不同变化。
老师们觉得新课标更加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重视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同时,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多读多思,要用心研读新课标,准确解读教材。
4月26日上午,在数学教研组的课标初读学习中,组长钟金燕教师和大家一起把版与版两个版本的课标对比读。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有哪些变化”以及“新课标下的教学建议”两方面内容向老师们进行详细讲解,为老师们“该如何精准领会课标理念”“‘新课标’相关要求如何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得到细化落实”答疑解惑。
之后,老师们积极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新课标,通过相互间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一起成长。
4月29日上午,组长陈萍老师带领英语组教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由黄芬芬老师从新课程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等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初步介绍。
通过学习,老师们深深感受到新课标在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改革。
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中学会、学好英语;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新课标思想的引领下,如何创设学生喜欢的英语课堂……英语组的老师各抒己见,交流分享。
本次新课标培训活动,为全校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2023年聆听《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讲座心得

聆听《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讲座心得9月18日晚,我聆听吴欣歆教授主讲的《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此次学习,让我对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这是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语文教学变革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单篇——单元——群文等教学组织形式,从中可以发现语文教学也是一步步在向知识技能整合的方向靠近,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学习任务群”则更加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学习任务群”带来课程内容的变化,势必引发教与学的变革。
吴欣歆教授指出,课程内容用学习任务群来组织与呈现,在教与学上的变革有三个落点:真实的学习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具体说来,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够根据单元特点、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确定统整的学习主题,进而将统整的主题转化为教学目标,立足目标设计任务转化为典型的实践活动。
吴欣歆教授以七上第二单元为例,详细讲解使用统编教材落实学习任务群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基本流程:(一)定位功能:根据《课程标准》对学习任务群的内涵阐释,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在学段任务上的要求。
(二)学习内容:在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后,结合《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整理教材当中能够落实学段内容的自然单元。
(三)整体规划:根据学段内容对自然单元的学习主题做整体规划,让自然单元形成合力,能够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学段内容。
1.学习主题: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关键的关键在于教材每个自然单元的学习主题的确定。
根据课标内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学业质量要求,综合分析单元的课文系统、助读系统(包括单元说明、预习、阅读提示、课下注释)、知识系统和练习系统,看教材编者赋予单元独特的教学价值,进而确定学习主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校本培训心得 魏海俊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校本培训学习心得语文备课组魏海俊在炎炎夏日里的校本培训中,频繁触及新高考这一核心命题,我深有感触: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好一名教师首先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
聆听的报告《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管理、教学变革与教师转型》,深感一轮新的学习热潮风生水起,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只能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所淘汰。
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缘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新认识,缘于对新知识的重新认识,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完善知识结构。
只有知识储备丰富,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为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的变化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夏洪文教授结合浙江改革的有效经验对教师提出了顺应时代,努力学习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信息社会发展迅猛,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是不断增多,因此教师的知识要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完成一次华丽转身。
二、谁持彩练当空舞,赤橙黄绿青蓝紫。
教学中更要注重教学的艺术,唯有学会智慧的课堂技巧才能让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重中寻觅到一些轻松。
从而让教师在新高考改革之路上游刃有余。
袁玥教授的微课题研究归根结蒂还是围绕学生成长,如何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落实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学生生命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在微课题研究中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并通过微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艺术。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要研究方法与技巧。
教育真的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究,很多策略等着我们去挖掘。
通过一个个微课题研究,方能破解教学的奥秘,让教育教育艺术化。
只有教学艺术娴熟到当空飞舞,我们才能领略到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样丰富的世界。
从袁教授的报告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全国一流名校在微课题研究中,非常注重课程的教学艺术。
有的微课题研究本身就呈现教学的艺术,更遑论其先进的授课理念、艺术的课堂技巧。
新课程教学观的心得体会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观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新课程教学观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新课程教学观的心得体会。
二、新课程教学观的核心思想1. 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 整合课程资源新课程教学观主张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社会等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3. 强化实践环节新课程教学观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重视评价改革新课程教学观强调评价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新课程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教学观指导下,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程教学观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社会等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教学观强调评价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新课程教学观的心得体会1. 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课程教学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使我对自己的教育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 提高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教学观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及感悟

突出教学本质重视思维过程发展核心素养——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及感悟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我最近领悟到的真理。
一、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方面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
结合实际来看,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才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再者,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二、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学习设计与实施方面第一,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
这也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课标一定要了然于胸,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
第二、核心素养是目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范式,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策略。
三新_教师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心得和经验。
今天,我想围绕“三新”教育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三新”,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1. 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特点。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等,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 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需求。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不断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新教材的使用与教学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发挥其优势。
以下是我对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建议:1. 熟悉教材,掌握教材体系。
教师要对新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结构,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 灵活运用教材,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多媒体、实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关注教材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要关注教材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我认为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1. 关注高考改革方向,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要及时了解高考改革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与高考改革方向相一致。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探究肥东县复兴学区中心学校:许月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正被广大实践新课程的教师自觉地接受并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实施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本质的理解不到位,致使课堂探究效率低下,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活力。
主要表现在,创设情景是为情景而情景;课堂上学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探究之后,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反思和感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探究呢?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二、对有效教学的初步认识(一)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描述式定义,即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
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咨询、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理念、方法、目标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摒弃单一的教育方法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三、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作为学习者,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四、创新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采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育
模式。
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

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一这次培训由马秀珍主任主持,在三天的学习过程中,共有6位专家给我们举办了6场讲座,让我们享受到了一次精神世界的豪华盛宴,其中北京教育学院共派来了3位专家,市师资培训中心也有3位专家为我们传经送宝。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专家们的敬业精神。
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地工作态度,精深的专业水准,灵活的授课方式,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了一些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在实践层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我们常说,不上无准备的课,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是优质课。
但这仅仅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真真能落到实处的能有几人?但这次讲课的专家们给我们树立了真正的榜样,我们听了几个小时的课,居然感觉不到乏味,越听越想听。
就是因为他们准备充分,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余新教授的参与式互动,马秀珍主任的情景教学法、班级歌星表演,为课堂增加了活力,使人耳目一新。
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说到底还是要上有准备的课。
就像吴欣歆教授强调的那样,学科教师应该明白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教。
一要将教学内容熟记于心,钻研教材与课标;二要掌握有效地教学方法与步骤,做到五个理解,即理解学科,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理解教法,自我反思。
三要善于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
上有准备的课,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这是今后对自己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北京教育学院的余新教授的《骨干教师如何以“学”促“教”?》讲座,让我认识到岗位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途径。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更应该成为专家型教师。
转变观念,提高技能,走向优质课堂的途径只能是不断加强学习。
学习《课程论》、《教师论》、《学习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掌握必需的教学技能,必将有助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吴欣歆教授的《优质课堂的教学特征》强调了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问题即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
学观》专题讲座
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专题讲座
许冰老师是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河西区首届特级教师,河西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今天他给我们作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的专题讲座。
他的观点是:跳出本学科(课程)的圈子,再看本学科(课程)。
在许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他有提到:为什么语文研究课上得又累又没有效益呢?针对这个问题,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根据他们的专业评出了几点,如数学专业的老师:看不出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也就是说,上了这堂课后,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不明显,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撑握了什么?),那么要想让这个增长点突出、明显,那么就应该抓住三个学习点,最好是做到读、写一致,结合适当。
既然要上研究课,那么很多老师都会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那么针对上课的课件,又有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提出了:朗读配乐不合适;课件的冷暖色调不合适。
那么要想让这堂课上得有
很好的效果,那么我们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虚心的请教一下其他相关科目的教师,那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在研究课上就会大放光彩,成为我们上研究课的一大助力。
许冰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务,什么是专务?专务就是专门的任务,只有这个学科的任务。
那么语文学科的专务是语感;数学学科的专务是数感;音乐学科的专务是乐感;美术学科的专务是美感。
语文专务可以从学语言,学朗读这两点来体现,其中学朗读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位语文专家曾经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改革到何种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是吧,没有读,你如何理解?没有读,你如何去解读里面表达的意情?如果你能从读到的是文字话,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那么你语文专务就做得很好了。
同时,我们语文老师还应该多向其他科目的老师学习。
许冰老师还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要懂一点艺术,并引用了京剧里的“紧咬”唱法和相声里的“三番四抖”法驾驭到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我们从学科的角度去观察欣赏艺术,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学语文,生活
中处处用语文。
是的,没错!生活中到处都是由语言文字形成的一种形态,我们须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正如罗丹说的:“语文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语文,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用心的去发现语文,学习语文吧!
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专题讲座
许冰老师是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河西区首届特级教师,河西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今天他给我们作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的专题讲座。
他的观点是:跳出本学科(课程)的圈子,再看本学科(课程)。
在许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他有提到:为什么语文研究课上得又累又没有效益呢?针对这个问题,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根据他们的专业评出了几点,如数学专业的老师:看不出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也就是说,上了这堂课后,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不明显,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撑握了什么?),那么要想让这个增长点突出、明显,那么就应该抓住三个学习点,最好是做到读、写一
致,结合适当。
既然要上研究课,那么很多老师都会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那么针对上课的课件,又有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提出了:朗读配乐不合适;课件的冷暖色调不合适。
那么要想让这堂课上得有很好的效果,那么我们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虚心的请教一下其他相关科目的教师,那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在研究课上就会大放光彩,成为我们上研究课的一大助力。
许冰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务,什么是专务?专务就是专门的任务,只有这个学科的任务。
那么语文学科的专务是语感;数学学科的专务是数感;音乐学科的专务是乐感;美术学科的专务是美感。
语文专务可以从学语言,学朗读这两点来体现,其中学朗读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位语文专家曾经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改革到何种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是吧,没有读,你如何理解?没有读,你如何去解读里面表达的意情?如果你能从读到的是文字话,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那么你语文专务就做得很好了。
同时,我们语文老师还应该多向其他科目的老师学习。
许冰老师还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要懂一点艺术,并引用了京剧里的“紧咬”唱法和相声里的“三番
四抖”法驾驭到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我们从学科的角度去观察欣赏艺术,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学语文,生活中处处用语文。
是的,没错!生活中到处都是由语言文字形成的一种形态,我们须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正如罗丹说的:“语文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语文,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用心的去发现语文,学习语文吧!
感悟许冰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专题讲座
许冰老师是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河西区首届特级教师,河西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今天他给我们作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大教学观》的专题讲座。
他的观点是:跳出本学科(课程)的圈子,再看本学科(课程)。
在许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他有提到:为什么语文研究课上得又累又没有效益呢?针对这个问题,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根据他们的专业评出了几点,如数学专业的老师:看不出学生学习的增长
点(也就是说,上了这堂课后,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不明显,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撑握了什么?),那么要想让这个增长点突出、明显,那么就应该抓住三个学习点,最好是做到读、写一致,结合适当。
既然要上研究课,那么很多老师都会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那么针对上课的课件,又有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提出了:朗读配乐不合适;课件的冷暖色调不合适。
那么要想让这堂课上得有很好的效果,那么我们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虚心的请教一下其他相关科目的教师,那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在研究课上就会大放光彩,成为我们上研究课的一大助力。
许冰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务,什么是专务?专务就是专门的任务,只有这个学科的任务。
那么语文学科的专务是语感;数学学科的专务是数感;音乐学科的专务是乐感;美术学科的专务是美感。
语文专务可以从学语言,学朗读这两点来体现,其中学朗读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位语文专家曾经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改革到何种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是吧,没有读,你如何理解?没有读,你如何去解读里面表达的意情?如果你能从读到的是文字话,脑海里
出现的是画面,那么你语文专务就做得很好了。
同时,我们语文老师还应该多向其他科目的老师学习。
许冰老师还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要懂一点艺术,并引用了京剧里的“紧咬”唱法和相声里的“三番四抖”法驾驭到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我们从学科的角度去观察欣赏艺术,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学语文,生活中处处用语文。
是的,没错!生活中到处都是由语言文字形成的一种形态,我们须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正如罗丹说的:“语文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语文,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用心的去发现语文,学习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