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四:严复共16页文档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摘要:一、引言1.严复翻译背景介绍2.严复翻译原则概述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2.表达原意原则3.语言优美原则4.文化适应原则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2.翻译成果评价四、严复翻译原则的启示与影响1.对后世翻译理论的启示2.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五、结论1.严复翻译原则的当代价值2.对未来翻译发展的思考正文:一、引言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他的翻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严复的翻译原则,是他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对严复的翻译原则进行概述,分析其具体内容,并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严复强调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他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而这种转化必须遵循忠实、准确的原则。
2.表达原意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含义。
他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感受到原文的思想内涵。
3.语言优美原则:严复主张译文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追求语言的优美。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字的修饰,力求使译文在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兼具文学价值。
4.文化适应原则:严复深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他努力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译文的理解与接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例,可以看出他严格遵循了翻译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他力求准确传达赫胥黎的观点,同时注重语言的优美与表达。
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严复自身的思想倾向。
2.翻译成果评价:严复的翻译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译文既符合原文的含义,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翻译家严复
严复生平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 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 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 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一批海军人才,并 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 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 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 国人”之一。[
•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严复的经济思想
• 严复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翻译的A.斯密的 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严译名 《原富》)的“译事例言”和“按语”中。该译 本于1902年出版,这时正是中国资本主义生产获 得初步发展的前夕。严复的经济思想典型地体现 了当时一些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商人、地主和官僚 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要求。严复经济思想的一 个重要内容,是直接用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作为理论武器,为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要求服务。
严复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他毕生最大的贡献,是 对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的翻译介绍。其第一部, 也是影响最大的译作,是翻译赫胥黎的《天演 论》。《天演论》的出版使进化论的新思想在中 国传播开来,尤其是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道理,给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先进分子以爱国 救亡、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严复学贯中西,被 誉为于西学中学皆为中国第一流人物。他是近代 中国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 一人。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1).译书的目的性 梁启超把兴西学、译西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强国”之道。梁启超“翻译强国” 的目的性极为明确,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加以强调,而且以俄、日由弱国变成 强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2).译书“当首立三义” 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深人地阐述了他的翻译主张。该文论述了翻译的目 的性,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弊病的论述,进而提出:故今日而言译书, 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 1)择当译之本 这是翻译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梁启超指出:西人之强,不在于兵,而在于文化、 科学技术。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准,中文以京语(即国语或官语)为准,而制一中 西对照表,以为参照;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而依约定俗成之例,仍 可沿用。 3)养能译之材 这是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他强调,作为优秀翻译家,必须精通华文和西文, 并懂得与所译之书有关的专门学问。只有这样,所译出的书,才是好译本。
其他翻译理论建树:
严复的翻译理论除“信、达、雅”外,在译者 的修养,翻译态度和翻译选题等方面也有论述。 严复十分重视翻译质量,宁少而精,勿多而滥。 他的翻译态度始终是译界的模锴,他的译文一 直闪耀着光辉的文采。 此外,严复力主译者“兼通中西文字”且具备 专门知识。
主要贡献:
严译八著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哲学、法律、伦理、社会学等诸多 社科领域。 1931年,商务印书馆汇集上述八种,出版《严译名著丛书》,在翻 译史上被称为严译“八大名著”或严译“八经”。 严复所选择的这些书都是西学的精髓,都是反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重要的社会科学名著,这些著作合在一起, 可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治国的思想体系。所以,严复的翻译有着 明确的政治目的。总体服务于“救亡图存、启蒙思想”的大目标。 他的八大名著的翻译意义,已远远超过翻译本身,而成为中国资产 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部分。这些译著即当时所谓的“西学”,宣 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勒振聋发聩的 启蒙作用。使他成为我国近代翻译大家,和系统介绍西方思想、文 化、制度的第一人。
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第一节弃科举,习海军严复,初名传初,乳名体乾,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年号癒壄老人,别号尊疑、尺盦、辅自然斋主人、观我生室主人,别署天演宗哲学家,门人谥为文惠先生。
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为福州市)人。
祖父严秉符是一名医生,父严振先继承祖业。
咸丰三年十一月十日(1853 年12 月10 日),严复生于福州南台。
咸丰九年(1859),“始就外传”①,先后从师数人,中间曾从五叔父严厚甫(光绪年间举人)受业就读。
同治二年(1863),严父聘请同邑黄少岩(昌彝)在家设立学馆。
黄是“闽之宿儒”①,治学以汉宋并重,平时严复跟他学儒家经典,闲时听他讲述宋元明儒学案,因而为学“明汉宋源委,听指日异”②。
越三年,黄少岩去世,其子孟修(拔贡生)继续设馆。
同治五年(1866),严复的父亲病逝,学馆中辍。
由于生活困难,严复不得不放弃走科举的“正途”。
同治六年(1867),严复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在后学堂学习驾驶。
同治十年(1871),他从船政学堂毕业,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由于他实习认真,成绩优秀,被选派去英国深造。
光绪三年二月(1877 年 3 月),严复到英国后,先在抱士穆德(Portsmouth)学习,后入格林尼次海军大学(GreenwichNaval College)。
尽管严复是抱着学习海军知识的目的来到英国的,然而到了英国之后,使他感兴趣的不是西方军事知识与技术,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思想。
在英国期间,除了认真学习军事学校规定的高等数学、格致、海军战术、海战公法以及建筑海军炮堡诸学等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外,他十分注意接触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和阅读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并曾去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的法国游历。
由于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西学问同异”,探索中国富强之道,“穷日夕弗休”③,因而他的学习往往与其他中国留学生不同,引起了清朝出使大臣郭嵩焘的注意。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四:严复
• 他这三个标准,虽少有人办到。但影响却 很大。在翻译西籍史上的意义,尤为重大; 因为在他以前,翻译西书的人都没有讨论 到这个问题。严复既首先提出三个标准, 后来译书的人,总难免不受他这三个标准 支配。
评价
• 傅斯年说:“严几道先生译的书中,《天演论》和《法意》 最糟„„这都是因为他不曾对于原作者负责任,他只对自 己负责任。”又说:“严先生那种达恉的办法,实在不可 为训;势必至于改恉而后已。”(见《新潮》一卷三号532 及539页) 蔡元培说:“„„他(指严复)的译文,又很雅驯,给那时 候的学者,都很读得下去。所以他所译的书在今日看起来 或嫌稍旧,他的译笔也或者不是普通人所易解。”(见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第1页) 胡先彇说:“严氏译文之佳处,在其殚思竭虑,一字不苟, ‘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故其译笔信雅达三善俱备。吾 尝取《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与原文对观,见其 义无不达„„要为从事翻译者永久之模范也。”
翻译大家——严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 • • • • 简介 理论:教育 翻译 翻译著作 翻译实例 争议
• 严复(1854.1.8—1921.10.27), 原名宗光,字又陵,汉族,福建 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清末极 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 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 的中国人”之一。 • 严复在海军、人才培养、提倡西 学以及翻译等诸多方面都很有建 树。
翻译著作
翻译的著作 《天演论》 《原富》(即《国富论》) 原文作者 赫胥黎 亚达· 斯密 发表时间 1896年~1898年 1901年
《群学肄言》 《群己权界论》
《穆勒名学》 《社会通诠》 《名学浅说》
斯宾塞 约翰· 穆勒
著名翻译家严复
著名翻译家:严复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1898年,严复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Henry Huxley,Evolution and Ethics)正式出版。
至1909年,先后又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Adam Smith,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the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斯宾塞的《群学肄言》(H. Spenser,Study of Sociology)、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J. Stuart Mill,On Liberty)、《穆勒名学》(J. Stuart Mill,System of Logic)、甄克斯的《社会通诠》(E.Jenks,History of Politics)、孟德斯鸠的《法意》(C.D.S Montesquien,Spirit of Law)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W.S Jevons,Logic)等西方名著,达160多万字。
严复被尊为中国近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第一人。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严林”即严复和林纾。
严复是维新派人士中最著名的翻译家,他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同时兼备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
在理论方面,他的最大成就是尽人皆知的译事三难“信、达、雅”,这三字简直成了中国翻译理论史上言开必谈的金科玉律。
严复的翻译观主要体现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 ,时有所颠倒附益……。
严复简介_严复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严复
严复
中文名称: 严复
又名: 字又陵宗光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854~1921
相关事件: 戊戌变法甲午辛亥革命
生平简介
严复(1854~1921)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原名宗光,字又陵,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光绪三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和社会政治学说。
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
甲午战争后,深感国势日危,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向西方学习。
1895~1898年翻译t.h.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自强保种”,对近代思想界影响极大。
1897年主办《国闻报》。
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戊戌变法后,至宣统元年(1909),先后译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书,是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
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被推崇。
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组织的中国国会,任副会长。
1905年协助创办复旦公学,为第二任校长。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
辛亥革命后,严复趋于保守。
1915年参加筹安会。
提倡尊孔,诋毁五四运动。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最新版)目录1.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2.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3.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4.严复翻译原则的现代意义正文一、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严复,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系统地提出了一套翻译原则,被称为严复翻译原则。
严复翻译原则是在他长期翻译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内外翻译理论,总结而成的。
严复翻译原则主张“信、达、雅”,即要求翻译准确、通顺、优美,这一原则对后世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信:要求翻译准确无误,忠实于原文,不随意增删、更改原文内容。
严复认为,忠实于原文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任何翻译都不能背离原文。
2.达:要求翻译通顺易懂,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习惯用法,让读者易于理解。
严复主张,翻译应该克服语言障碍,使原文的意思能够顺利传达给读者。
3.雅:要求翻译优美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审美要求,使读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严复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传达信息,还要体现文学价值。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严复翻译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严复之前,翻译理论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
严复翻译原则的提出,使翻译理论更加完善,更具系统性。
同时,严复翻译原则对后世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翻译家都以严复翻译原则为指导,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翻译作品。
四、严复翻译原则的现代意义时至今日,严复翻译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严复翻译原则为现代翻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严复个人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
• 原名宗光,字又陵, 福州南台人。1871年 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曾作为中国第一批留 学生留学英国。 •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家、教育家、翻译 家(近代中国第一译 手,翻译大量西方名 学著作,)
严复的书法欣赏
楷书条幅(回首、洛阳)
信札行书团扇(桃李)• 严复返国之后,官场失意、考试受挫,加上家庭 生活不睦,使他染上鸦片烟瘾,后来又因为生理 的病痛,持续吸食鸦片长达三十余年。这些经验 使他认识到要改革中国时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 尤其是早婚、鸦片、八股文等,也使他深刻体认 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严复提倡禁绝鸦片以 强国强种,自己却身陷烟瘾无法自拔,为此一落 差的最佳例证。 • 我们很难想象这位翻译大师早上以典雅的文言文 翻译《天演论》,鼓励国人发愤图强,而下午则 躺在床上吸食鸦片的情景;然而,严复主要的作 品都是在鸦片提供身心舒缓状况之下所写出来的。 同时因为鸦片吸食的经验使他深刻地体认到要挽 救“中国者,固病夫也”的困难。
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
1866年(同治5年)的冬天,福州一个刚创办的海军学堂招生,闽 广一带许多家道比较困难人家的孩子都去投考。 揭榜了,孩子们聚集在船政局前。只见榜首赫然三个大字:严崇光 (后改名严复)。这个十四岁叫严宗光的少年。父亲原是乡里间一位 儒医,母亲是一个“布衣”的女儿,家道本不宽裕。不幸,父亲在这 一年死了,母亲、两个妹妹和他的生计,只能靠母亲作女红维持。这 时,福州船政局开张,学堂招生,食宿全免,每月有四两白银补贴, 每三个月考试一次,成绩列为一等,可领赏银十元。 考试题目是由新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所出,也许因为丧亲丁忧的缘 故,出了《大孝终身慕父母论》的考题。它使丧父不久,刚经历了与 亲人生离死别的严复,不免触题生情,有感于怀,笔端流露了对亡父 的哀思,对母亲含辛茹苦的感情,挥笔成章,写下了几百字的一篇声 情并茂的文章。此文很得沈葆桢的击赏。 严复格外珍惜进学堂的机会,特别刻苦勤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同治十年,在理论课结业大考中,严复考了最优等。
严复_奈达_严复_(PDF精品)
2003年7月Jul.2003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T ianjin F oreign S tudies University第10卷第4期V ol.10N o.4收稿日期:2003-05-06作者简介:林克难(1949-),男,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严复—奈达—严复?林克难(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天津300204)摘 要:从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由盛而衰的过程反观严复的“信、达、雅”论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从哲学思想、历史背景等各种客观因素出发,全面地分析了“信、达、雅”的本意、适用范围,并对“信、达、雅”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原因做了探讨。
世界上没有惟一正确的翻译理论,只有正确地为“信、达、雅”“定位”,才能推动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不断地前进。
关键词:信、达、雅;动态对等;定位;祖先崇拜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cause for xin ,da ,ya to survive and prosper over the past century by describing the rise and fall of Nida ’s translation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in China.The paper g oes on to analyze xin ,da ,ya from different angles ranging from philos ophy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ther rele 2vant factors.It concludes on an em phatic note that there is no translation theory that can claim to be the only correct one in the w orld.Only by assigning xin ,da ,ya its right position in history can we push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onto a new stage.K ey w ords :xin ,da ,ya ;dynamic equivalence ;siting ;ancestor w orshiping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03)04-0001-05 严复与奈达在中国翻译界是两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翻译理论“信、达、雅”和“动态对等”分别在中国兴盛了100年与10年。
翻译家严复介绍
• elegance
•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尤 不译也,则达尚焉。
•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 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达辞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三者为文章正轨,亦即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 而雅。此不仅期以行远而已尔,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 字句,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 毫厘与里,审则于斯二者之间,夫故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
• “吾闻之学术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自奋耳目心思之力, 以得之于两间之见象者,上之上者。其次则乞灵于简策之所流传, 师友之所授业。然是二者毕资之其本用之文字无疑也。最下乃求 之于翻译,其隔尘弥多,其去真滋远。”
• 隔尘观Thoughts源自●copyright(版权思想)
• The Wealth of Nations (原富) two thousand sliver
●Management
• Transalted Bereau(译书局) • supervisor(总译): supervise, assign , abridge, polish, employ and lay
off translators • 分译: • two people in charge of helping translation and emendation(校勘) • two people in charge of polishing and deciding the printing styles
中国哲学史4严复共17页文档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第五章 严复
严复(1854-1921) 初名体乾、传初, 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晚
谢谢!
17
第一节 “质力相推”的机械自然观 一、对“气”的新解释 二、宇宙演化的动因 三、宇宙演化的动因 四、宇宙万物演化的过程
第二节 “心体为白甘”的经验认识论 一、“心体为白甘” 1、依据洛克的“白板说”,坚持认识来源于经
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2、以陆王心学为典型,批判良知良能的先验论。 二、“内籀”与“外籀” 1、外籀:演绎法 2、内籀:归纳法 3、二者关系
二、天赋人权论 1、基本内容 2、意义与局限
三、“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1、“鼓民力” 2、“开民智” 3、“新民德” 4、意义与局限
思考题
1、严复自然观的要点 2、严复对西方逻辑学的介绍以及对中国旧
逻辑方法的批判 3、严复的不可知论 4、解释:心体为白苷、即物实测、物竞天
择、与天争胜、《天演论》
三、从逻辑学角度对“旧学”的批判
1、严复对旧学的界定:宋学、考据学与辞 章之学。
2、逻辑方法引入对近代文化革新的重要作 用。
四、由经验论走向不可知论 1、经验论与不可知论的逻辑关系 2、严复不可知论的基本内容。 3、倒向不可知论的根源
第三节 “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
一、严复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目的
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福
[下载打印版本]严复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7岁。
主要成就
海军思想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呼吁变法
提倡西学 翻译理论
赋税思想 人口思想
严复肖像(5张) 严复的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由于他对待工作认 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有方,加之严复对李鸿章曾有所表示,因此他由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 一直升至总办(校长)。严复在给四弟观澜的信中说:“自来津以后,诸事虽无不佳,亦无甚好处,公事仍是有 人掣肘,不得自在施行。至于上司,当今做官,须得内有门马,外有交游,又须钱钞应酬,广通声气,兄(严复 自称)则三者无一焉,何怪仕宦之不达乎?置之不足道也。”由此可见,严复对当时的官场是很不满的。针对此 事,四弟观澜告诉他,无论如何李鸿章这个门路,总是要走动走动的,因为李鸿章权势既大,又是直接上司。于 是严复偶然也去试试,没想到果然有用。对此严复给四弟的信中曾不无幽默地说:“用吾弟之言,多见此老,果 然即有好处,大奇大奇。”但严复对李鸿章的趋奉也仅此而已。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 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 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 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 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 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 “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严复中英文简介
严复(1853——1921):tripl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信(faithfulness):忠实准确达(expressiveness):通顺流畅雅(elegance):文字古雅Yan fu put forward this“three character guide”in his preface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Huxley`s book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天演论》译例言 1898)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尤不译也。
则达尚焉。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
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
实则精理微言。
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则为达易。
用近世利俗文字。
则求达雅。
往往抑义就词。
毫厘千里。
审择于斯二者之间。
夫固有所不得已。
岂钓奇哉。
……Translation has to do three difficult things:to be faithful,expressive,and elegant。
It is difficult enough to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and yet if a translation is not expressive,it is tantamount to having no translation.Hence expressiveness should be required too……The Book of Changes says that the first requisite of rhetoric is truthfulness. Confucius saysthat expressiveness is all that matters in language。
2019年严复简介范文.doc
2019年严复简介范文篇一:严复生平与思想简介作为《天演论》一书的翻译者,严复在中国思想史尤其是近代思想史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时期,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以挽救中国、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是近代以来“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一生平大略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字又陵,又字几道。
他自幼聪颖,又受家学熏陶,有较好的古文功底。
长大后师事黄宗彝,对儒家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四岁时,因父亲去世,家道败落,不得不放弃科举入仕,转而入洋务派左宗棠、沈葆桢等创办的海军学校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学习现代造船技术。
他对几何、代数、水重学、光学、电磁学、地质学、军事学、伦理学、音乐等学科知识都有涉猎。
1876年,严复被派往英国海军学校留学三年。
其间他的兴趣逐渐脱离本行,转移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政制和哲学。
在这一时期,他对西方学术思想的了解非常广泛。
他不仅对西欧近代思想家如哥白尼、牛顿、康德、培根、霍布斯、洛克、笛卡尔等有所研究;而且对古代欧洲的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鸠鲁、德谟克里特等,也有一定的了解。
而这些思想内容对严复影响最巨者,则是当时西欧盛行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观点,在英国广泛传播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哲学中的实证论、不可知论等主观唯心论思想。
这些见闻与学习经历,使得严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更为直接与深刻,比之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仅靠间接得来的认识大不相同,以致郭嵩焘、吴汝纶、梁启超等都交口称自英国归来的严复“中西兼通”。
这一学术造诣上的特点,为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回国一年后,严复被李鸿章调至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总办(校长)等职。
但从政治上来说,由于洋务派名为新政,实则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方面妥协的本质,李鸿章对严复并不真正予以重用;而与此同时,严复对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也不满意。
严复人物生平介绍
严复人物生平介绍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后改船政学堂)学习驾驶,五年期满毕业,先后到建威船和扬武舰实习。
光绪三年(1877年),为船政局派出第一批留英学生,先入抱士穆德大学肄业,后转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在英期间,除学习海军专业知识外,留意观察英国的社会制度,研读西方社会科学书刊,比较中西学术政制的异同,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光绪五年(1879年)归国,任福建船政局教习。
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兼俄文馆总办。
任职期间,四度参加乡试均落第。
光绪十五年(1889年),捐得道员头衔,升为水师学堂会办;次年,升为总办,加叙海军副将。
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着手翻译外国社会科学著作,将《天演论》等书介绍给国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政论文章,宣扬西方科学技术和自由、平等学说,介绍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学原理,批判韩愈君权神授论,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变法图强。
翌年,协助张元济在北京办通艺学堂,提倡西学。
次年,与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发表《上皇帝书》,主张学西学与民主自由,鼓吹变法自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宗在百日维新期间召见严复。
变法失败,虽仍任天津学堂总办,但《国闻报》被查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避居上海。
同年七月,维新派人士在上海组织中国国会,被推为副会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纂。
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煤矿讼案往英办交涉。
在伦敦晤见孙中山,坚持改良,不赞同推翻帝制。
翌年八月,在-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后任安庆师范学堂监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再度进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
自甲午战争直到光绪末年,严复致力于翻译工作,主要译著有:赫胥黎《天演论》(1896~1898年),亚当斯密《原富》(1901年),斯宾塞《群学肄官》,约翰穆勒《群已权界论》、《名学》,甄克思《社会通诠》(1903年),孟德斯鸠《法意》(1904~1909年),耶芳斯《名学浅说》(1909年)等。
严复.doc
严复
严复(1854—1921年),字几道,又字又陵,福建侯官人,他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系统地在中国传播西学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他是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
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
甲午中日战争后,他发表《原强》《救亡决论》和《辟韩》等一系列政治文章,发出爱国救亡的强烈呼声,主张维新变法,并着手译述英国自然科学家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论》。
该书系统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起了很大影响。
戊戌变法前,他曾主办《国闻报》。
戊戌变法后,他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
辛亥革命后,他思想日趋保守,1915年列名“筹安会”。
其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天演论》
《天演论》,清代严复译自英国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
“天演”即进化之意,“天演论”即进化论。
严复不赞成把自然规律(进化论)与人类关系(伦理学)加以分割,译述时只取前面“进化论”(即天演论)命书名。
严译《天演论》只包括赫胥黎原著中“序论”与“本论”两篇。
甲午战后,严复始译此书,1898年正式出版,为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
严译《天演论》的特点不在于简单地转述赫胥黎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取便发挥”,以求服务
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
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对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起过积极作用。